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宋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吃货大联盟

    石府门口两个大石狮子威武霸气,当初,石小凡为了囤积绢布,将这俩大石狮子都变卖了。如今这俩是新雕刻的,加倍威武,加倍霸气。

    府邸朱漆色的大门也是刚刷过的新漆,显得更是气派整洁。台阶被打扫的一尘不染,府上挂着一排大红灯笼,里面穿着的电线隐约可见。

    看门的几个家丁不认识武大郎,看到武大郎靠近,一人不耐烦的问道“干什么的!”

    本来就有所畏惧的武大郎更是吓了一跳,他刚要开口,还好府门打开了,旺财探头探脑的钻了出来,他一看到武大郎登时大喜“呀,这不是大郎么,你怎么找到这儿来的”

    总算遇到熟人了,武大郎暗自松了口气“驸马爷可在”

    “在啊,在府上呢,走走走,我带你进去。”旺财热情的招呼着。

    石家愈发的家大业大,新进招了不少家丁。家丁也是分等级的,像是石小凡身边的狗腿子们那是身份最高的一种,两个家丁慌忙马屁走起“原来旺财爷和这位贵人认识啊,小的这就开门。”

    一直都是挨石小凡揍的旺财现在体会到了欺负他人的快感,他给了这两个家伙后脑勺一人一巴掌“你们两个王八蛋,狗眼看人低,知道这是谁么,这是武大郎,咱们小公爷的朋友。”

    旺财故意把‘朋友’二字说的很重,吓得这俩家丁慌忙点头哈腰“原来是小公爷的朋友,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还请恕罪!”

    唬的武大郎连连拱手“岂敢岂敢,小人只是来找驸马爷说说城北粮食的事的。”

    “你跟这两个王八蛋说个屁,走走,咱们去找小公爷去。武大郎啊,我看你最近气色不错,怎样,我为你做首诗怎么样”

    旺财这个二百五,自从和狗腿子们被石小凡逼着去上课以后。学了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几个字,就学起人家做学问了,喜欢上写诗了。

    旺财写的诗,就别指望能有多押韵了。他那些狗屁不通的诗,也就糊弄糊弄武大郎这种大字不识的家伙。

    武大郎莫名其妙“旺财,你还会作诗”

    “那是,你听好了啊。诗曰青布粗衫武大郎,城北日夜种地忙。今日来京逛一逛,看谁不服揍他娘!”

    武大郎吓得双手乱摇“哎呀,可不敢,哎呀这可不敢打人的。”

    旺财搂着他的肩膀“哎,我这只是为了押韵。打人怕什么,就算是看人不顺眼上去打他娘的,出了事报我们石府的名号。放心,小公爷罩着你。”

    武大郎加倍惊慌了“不敢不敢,这可万万不可的。”

    “嗯,那你说我给你作的这首诗怎么样”

    一脸懵逼惊魂未定,且一句没听懂的武大郎,最终还是竖起他的大拇指“好诗。”

    旺财立刻高兴了“我家小公爷就在前面,走。”

    “旺财你个王八蛋,又给老子惹什么事了,你让谁打人”石小凡在院子里拿着把锯子在锯木头,旺财适才说的话被他听见了。

    旺财吓了一跳“小公爷,我可没让人打人,我是作诗来着。小公爷,有人找您。”

    石小凡再给孩子做玩具,他放下手中的锯子,一抬头“武大郎”

    武大郎一看到石小凡大喜过望“驸马爷,小人终于看到您了。是那个丰乐丰公子,他让小人来给您捎个话,城北粮食丰收了,大丰收!”

    石小凡淡淡的应了声“哦,是该到了收获的季节了,你们收的啥,产量何如”

    “驸马爷大喜,大喜啊!光是这玉米,一千斤,一千多斤啊。老汉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产量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石小凡也吓了一跳“这么多那得去看看。”

    ps有些读者还不知道怎么投,在您看书的时候,右上角有三个句号样子的小圆点,点击一下就会出来一个投,麻烦您了,谢谢!

    。




第九百九十五章 百官震惊(求月票)
    玉米的产量着实让石小凡大吃一惊,亩产千斤,这和现代产量差不多了啊。

    其实还是有差距的,这只是从美洲带回来的原始种子,即便是经过培育杂交,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和现代玉米一样亩产千多斤。

    他们的换算方式是鲜玉米带玉米棒子的重量,实验田,亩产一千四百斤。

    石小凡心动了“大郎啊,你来了就别走了。住在府上,明天跟着我们的马车,一起去城北。”

    武大郎受宠若惊“驸马爷,这就不用了吧。小人是个什么身份,随便找个客栈住下就行了,怎敢劳烦驸马爷您呢。”

    “来福,武大郎这是瞧不起咱们啊。”石小凡故意说道,来福跟着点了点头。

    “不许跪!”

    若不是石小凡一声大喝,武大郎就吓得两腿一软跪倒在地了“不不不,小人怎敢有这天胆。小人是怕打扰驸马爷,小的这又脏又破的,怎敢污了这宝地。”

    石小凡大怒“怎么就脏破了,没有你们在城北种菜种地,东京城这些达官显贵吃什么喝什么。农户,是我最尊敬的人。谁他娘的敢瞧不起你们这些种地的百姓,老子就弄死他!”

    宋元时期,耕地的农民被称呼为佃客、农户、庄客。难听的叫做田的、扒粪的。

    旺财狗仗人势地“没错,弄死他!小公爷霸气,搞得我都诗兴大发了。”

    “嗯,来首诗,来首诗。”石小凡好像很感兴趣的样子,他摸起了锯子“来福啊,给武大郎安排个住处。”

    来福应了一声“大郎,这边请。”

    诗兴大发的旺财当即吟诗一首“大郎耕田作牛马,挥汗如雨滴禾下。谁若笑他像叫花,老子当场弄死他!”

    正在锯那段木头的石小凡猛地停了下来,旺财暗叫不妙,吓得慌忙退了一步。

    谁曾想石小凡并没有生气,他只是愣了几秒,眨巴了几下眼睛“好诗!”然后低头又锯起木头来了。

    旺财,加倍嚣张了,诗如泉涌啊“小公爷,我再给您来一首。”

    “行了!”石小凡慌忙一摆手“可以了,老子还忙着呢,滚!”

    滚了的旺财得意洋洋,我旺财简直就是诗仙啊,连小公爷都说好诗,那一定是极好的了。

    石小凡要给儿子做一个木马,锯子、刨子、斧头、还有钢铁厂弄来的铁钉,锉刀、锤子一应俱全。

    石小凡一边锯着木头一边哼哼着“大郎耕田作牛马,挥汗如雨滴禾下。谁若笑他像叫花,老子当场弄死他!嘿嘿,弄死他啊弄死他。”

    旁边几个狗腿子面面相觑,这真是无聊透顶!

    旺财的诗似乎有种洗脑魔力,虽然无聊透顶,可石小凡做了一下午的木马,也哼哼了一下午的诗。

    两个小摇马,底部采用摇椅的结构方式,石小凡做了整整一天。石一飞一个,石蓁蓁一个。

    这种儿童小玩具,很适合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还有开发智力培养兴趣。

    两个孩子很高兴,玩的不亦乐乎。

    晚上,石小凡将城北玉米高产的事告诉了他老爹石元孙,石元孙满脸不置可信的表情。水稻是必须在肥地还有水源充足的情况下才能亩产千斤。

    而这玉米石元孙还是知道的,旱地沙地都能生长的东西。对土壤要求低,这样的东西也能亩产千斤,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第二日,石小凡他们去了城北。出来玉米,像是花生啦、土豆、地瓜啥的石小凡也都得去看看。论产量,还是以土豆和地瓜这种块茎作物最为高产。

    地瓜,是完全可以颠覆这是个时代的农作物,可实现人口大爆炸。

    而石元孙呢,他去上朝了。今日早朝的气氛不错,天气也不错,晴空万里的让人心情舒爽。

    新建的天宫内,看着富丽堂皇的大厅,赵祯意气风发。

    吕夷简和范仲淹为首的群臣分列两班,突然,殿外一个人影急匆匆的赶过来,然后悄悄的钻进了队伍里。

    这是个迟到了的臣子,大宋朝上朝是极为宽松的。即便是迟到了,皇帝也不会责备。一般来晚了的官员,都会自己悄悄的摸进来,找回自己的位置。

    赵祯却看到了往人群中钻的石元孙,他不由得笑了笑“卫国公,出来。”

    石元孙整了整衣服,抱着笏板站了出来“陛下。”

    “怎么,一向都不迟到的卫国公今儿这是怎么了,居然也迟到了。是嫌朕的天宫捡的不好么,那可是你儿子建的。”

    赵祯只是想开个玩笑,群臣跟着哄笑起来。

    石元孙施了一礼“回陛下,犬子去了城北,两个孩子又缠着老臣一会儿,是以这才迟到了。”

    古人晚上没有什么太多娱乐节目,像是石一飞和石蓁蓁这俩孩子都是早睡早起的主儿,一大早他们就起来缠着石元孙骑大马。

    这俩孩子对爷爷亲,石元孙无奈,带着俩孩子玩的时间长了些。

    群臣再次哄笑起来,和石元孙交好的几个同僚,王尧臣笑道“老孙,都知道你宠孩子,可也不能耽误了上朝啊。朝中大事可不能少了你,你说令郎去了城北,若何”

    “犬子嘛,也没什么。只是种的那些个玉米依然成熟了,产量稍微多了一些而已。”

    石元孙宠儿狂魔这是人尽皆知的事,不然怎么会教育出石小凡这么个败家子。自从有了孙子孙女儿,加倍宠的厉害。

    两个孩子犯了错,都会找他们放爷爷救命。石元孙必然舍命相救,有时候赵嫕和曹小梅也是又好气又好笑。

    海外这些农作物弄回来以后,没少受不少人诟病。当初那败家子信誓旦旦,说是这些农作物会高产高产高高产。

    结果弄回来一看,这和拇指粗的玉米、鸡蛋大的地瓜,零零散散的花生,产量也不过如此。有的人甚至开始怀疑,朝廷出了这么大力气,见了船队出海数年,回来就带回来这些没有用的东西,还不如粟米产量高。

    如今听说高产了,赵祯都不由得问道“产量如何”

    石元孙施了一礼“回陛下,也不算多。像是玉米,旱地亩产也就一千多斤而已。”

    一千多斤,还是旱地群臣登时炸了锅。

    ps因为在搞新书,所以更新尽量保持三更的样子。还有说说月票吧,首先感谢投月票的读者们,可月票还是告急,还有没投月票的,麻烦您了。如果您想留给别的书,至少给我投一张吧。

    。



第九百九十六章 城北的收获(急求月票)
    水稻的产量众人是见识过的了,至于这个玉米,鬼知道呢。玉米在旱第贫瘠的土地都能生长,不像是水稻,必须肥田才行。

    这让群臣有些怀疑起来,像是王宗道之流,如今他们的吕家帮嚣张起来了,狗仗人势的王宗道胆子也大了起来了“陛下,臣是见过那玉米的。那东西拇指粗细,大的也不过儿臂罢了。这种作物倒是适合缺水的贫地上生长,若说是能亩产千斤,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胡说,我恩师说能产千斤,那自然是是没有错的。王宗道,你处处与我恩师作对,是何道理!”

    站出来暴走的是石小凡的劣徒张尧佐,这厮是张贵妃的伯父,本来是个猥琐无能的家伙。

    在小说中,庞太师是个奸臣。陷害杨家将,与包拯作对。据说,这庞太师的原型,就是张尧佐。

    作为外戚张尧佐,其实还算小心谨慎,十分通晓吏治,熟悉法律。本来他是吕家帮的人,和吕夷简这帮人是一伙儿的。

    可谁知造化弄人,在朝堂上输给败家子以后,居然甘心情愿的做起了石小凡的徒弟。

    这还不算,作为石小凡最不争气的劣徒之一,他对恩师是最尊敬的一个。现在的石小凡在他眼里,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像是王宗道这种无耻小人,竟然敢对恩师提出质疑,我张尧佐绝不答应。

    王宗道有些无奈,他只是质疑了一下玉米的产量。又没说什么,张尧佐犯得着如此剧烈的反应么“老张,我说什么了我,我只是说不太相信,又没说驸马爷真的种不出来。再说了,卫国公说是亩产千斤,咱们又没亲眼所见。”

    张尧佐“哼”了一声,并没有给他半点面子“你若不相信,就让陛下派你去城北看看就是。”

    王宗道大怒“你!”他可不想再去受败家子的羞辱,去了城北,还指不定被那败家子怎样折腾呢。上次水稻丰产,王宗道就是去看过的。

    这话倒是提醒了赵祯“诸位卿家,正好宫中无事。咱们也许久没出宫了,这样吧,咱们一起去城北看看如何”

    群臣窃窃私语,范仲淹站出来道“臣也有此意,朝廷数年心血,造船出海不远万里弄回来这些作物种子。如今已经是大丰收了,咱们都没有去城北看看到底那些作物什么样了。不如大伙儿一起去,看看是如何一副光景。”

    吕夷简也跟着说道“臣附议,若是玉米当真亩产千斤了,咱们的粮食可又上了一个高产的台阶了。”

    民以食为天,古代这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说都知道粮食高产会意味着什么。两个宰相都同意了,群臣纷纷点头,大家都急不可耐的想去城北看看了。

    赵祯许久没有带着百官去体验民间疾苦了,于是散朝后文武百官护送着皇帝的黄龙大旗一路浩浩荡荡的去了城北。

    城北的蔬菜大棚,这里是东京城百姓的菜篮子。供应着整个东京城的蔬菜市场,除此之外,数十万亩的土地种植着各种粮食实验作物。

    每次一来,这城北给人的感觉都是日新月异。一片片的玻璃大棚内,各色水果蔬菜琳琅满目。

    这些都是以前建造的大棚,如今的新建的大棚,采用钢管支架,用的是塑料厂出产的塑料薄膜技术。

    虽然这个时代造出来的薄膜技术还有待改进,但是比起玻璃来简便的多了。

    这些土地规划的横平竖直,道路也是四通八达。到了这里,宛如到了一个蔬菜的海洋。

    这里有国子监培养出来的大量的学生,他们拿着纸笔,在田间地头做着各种记录。记录蔬菜水果的生长过程,在不知不觉间,这个时代的饮食习惯在慢慢的改变。

    “这,这么多蔬菜。老夫我在京城孤陋寡闻,每天只知饱食终日,居然不知道这城北居然如此的,如此的日新月异。”

    “厉害啊,短短几年的功夫啊,这里就已经大变样了。”

1...450451452453454...5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