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吃货大联盟
当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
而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
然后,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李世民才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
李世民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只见这石刻上的丘行恭卷须,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拨箭的姿势,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而在石刻下面,有一块不起眼的凸起石砖。石砖很大,长约两尺左右。
不过这块石砖并不起眼,附近零乱的散着不少这种石砖。这块石砖隐藏与乱草之中。若非有意,谁也不会闲的蛋疼的去搬动这玩意儿。按照藏宝图的说法,石砖需合二人之力,左右各转三圈,则有石门打开。
石小凡招呼赵祯“陛下,咱们一起用力,朝左旋转。”
因为年代逾久,二人使尽吃奶的力气,石砖纹丝不动。赵祯忍不住骂道“你没吃饭啊,使劲!”
石小凡大怒,明明是你没用力,你个狗皇帝还怪我咯。二人鼓捣了半天,累的气喘吁吁,愣是没能搬的动这块巨砖。
“不行了,休息一下先。”赵祯气喘吁吁的坐倒在地。
石小凡呼呼喘着粗气“要不,叫几个侍卫过来,让他们一起搬。”
赵祯摇了摇头“不行,这宝藏除了你我,任何人都不能知道。”
这就有点强人所难了,陈琳知道,狗腿子们也知道。不过他们不知道这宝藏具体位置罢了,只有石小凡和赵祯,俩人按照藏宝图位置找了过来。
“为何,为何不能让别人知道”石小凡奇怪的问道。
“朕还没有想好,这批宝藏或许,咱们不该动。”
石小凡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赵祯的意思。这批宝藏富可敌国是没错,可如今的大宋朝未必就缺这点钱。把它留在这里,未必就是一件坏事。真要让这批宝藏见了天日,反而徒增许多烦恼。
“那,陛下咱们进去看看,这总可以吧”
赵祯转头看了看他“可以,不过,你有办法打开这个机括么。”
“有,陛下您看这石砖中间有个孔,咱们找根木棍放进去,应该可以转开。”
其实这不是一个石砖,确切的说叫一个石锁。石锁起源于中国唐代军营。士兵常用石锁、石担子等锻炼身体,后流传于中国民间,演变为一项集力量、技巧、健身于一体的传统竞技项目。
石小凡找了根槐木,插进石锁把手地方,然后和赵祯推动木棍,这次终于将石锁转动了起来。
机关术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军事乃至一切需要之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运用机械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并达到神奇的效果,这是古人对世界的贡献。而这一贡献,源自于他们对自然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机关术才如此深奥玄妙。
法自术起,机由心生。在各种机械装置里,机关堪称最要害的部分,它微小而,却“牵一发而动全身”,控制着整体的运动趋势,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至高体现。当现代人用理性的眼光来打量古人生活中充满奇思妙想的机关之术时,已不仅在寻找机关本身,还会发现机关背后古人的心思。
转动第一圈的时候,石锁抬高了一圈,转动第二圈的时候,石锁又落下去一圈。就这样,石小凡和赵祯二人,左边转动了三圈,右边转动了三圈。突然,隆隆之声大作,石刻旁边的一道石门缓缓打开。
石小凡和赵祯互相对望一眼,二人一前一后的走了进去。
原来这宝藏在祭坛下面,这通道好比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一样,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赵祯不由得感叹“李世民,非后世之君所能及也!”
这里面没有什么机关暗器,有的,只是无数的金银财宝。珍珠、翡翠、玛瑙、祖母绿、猫儿眼、数不清的金器、银器,还有一串串的铜钱,串铜钱的绳子早已腐烂,铜钱散落在地上。
左侧是一幅幅的铠甲,这些铠甲做工精美,明光铠、光要甲、细鳞甲、山文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应有尽有。
右边的,则是一件件兵器。无数的兵器,长矛、陌刀、唐弓、方形盾有手牌、彭牌、燕尾牌、推牌,还有一种圆形盾,又称团牌。小型而灵活,多用于骑兵。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挝、镋、棍、槊、棒、拐、流星锤应有尽有。
赵祯说的没错,李世民高瞻远瞩,非后世之君所能比拟。
。
第九百八十八章 宝藏
石小凡眼睛滴溜溜乱转,他不在乎这些金银财宝。不谦虚的说,石家的家业虽不及这里的宝贝多,可也够他十辈子衣食无忧了。这些宝物,都是浮云。
至于那些兵器和铠甲,这些跟和自己没啥关系了。不过,听说大唐陌刀削铁如泥,石小凡想顺一把。
唐刀刀剑制作工艺繁琐,五代宋代都是常年战争,军备制造跟不上消耗,而宋朝统一中原以后,中国冷兵器只有变革发展,大量新式的长矛、长刀、斧钺、神臂弩的诞生并武装了宋军,豪壮的陌刀成为奢侈的战争器材。
宋朝战争的主要方向是同样是北方游牧民族,为了对付辽金的骑兵,长矛、斧钺开始成为军队的主要兵器,斧钺的大量装备从《武经总要》和宋石雕造像中得以佐证,斧钺的制作和使用技艺比陌刀要简单,对付骑兵同样有效,岳家军用“麻扎刀”“捉刀”“长柯斧”大破金军“连环马”,有效而不昂贵的兵器永远是军队装备的重要兵器,豪华的陌刀从此逐渐退出战争舞台,并且消失的极其彻底,是中国冷兵器的遗憾。
陌刀在唐代禁止陪葬,所以现存的陌刀极少。以至于到了后世,陌刀已经失传,但其运用原理还是屡试不爽的。一是集体作战,讲究团队合作;二是攻击点明确,就是对付骑兵,弥补马匹不足的弱点。
早在战国,秦军用一种超长的长矛,组成了类似古希腊马其顿的长矛方阵。明代中期的戚家军用的马刀就是专门对付鞑靼骑兵的,下砍马腿,上削人头,打得鞑靼几年不敢进犯。
没想到在这里,还能有这么多陌刀,石小凡拿起一把陌刀来“陛下,好刀!”
好沉,这刀至少二十多斤,比石小凡个头还高,作战时用来砍马腿最是顺手。
赵祯对这些东西好像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李世民的良苦用心。古往今来,哪一个帝王不是想保江山万万年。
李世民也知道,自己再怎么英明神武,传到了后世还真不定变成什么样。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江山万万年不过是说来好听的罢了,就像是陛下万岁一样,没有人真的能活一万年。
万一后世大唐亡了,要是宗室之中能出一个英明神武之辈。拿着这些宝藏,还有这些兵器,完全可以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这宝库里面除了用来充作军饷的金银,更多的就是这些武器了。
赵祯一样一样的把玩着,有的铠甲是新造出来就运到这里来了。有的铠甲,上面布满刀痕箭痕,显然是曾经跟随某个大将南征北战过的。
造物弄人,直到大唐亡了,这批宝藏还是没能见天日。当年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唐明皇李隆基仓皇逃出长安城,当时的他也没有来得及去挖掘这批宝藏。
其实当时李隆基面对的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一来叛军已经逼近长安,即便是挖掘这批宝藏也未必来得及。二来,昭陵乃是龙脉所在,若是为了这批宝藏,挖断了龙脉那可是千古罪人了。
就这么一犹豫,长安失陷,李隆基带着杨玉环仓皇而逃。想回来撅宝藏也来不及了。后来的大唐王朝一代不如一代,宦官专权,藩镇拥兵自重。昭宗李晔急功近利,成为朱温傀儡以后,迁都洛阳,更是有心无力了。
如今江山轮流做,传到了赵家,到了赵祯这一代,这批宝物这才重见天日。
“小凡,把刀放下,这里的东西,不属于我们。”
石小凡一愣“不、不要了”
“不要了,你缺这点钱么。”赵祯回头看着他。
石小凡摇了摇头“臣不缺,可、可放在这儿是不是太可惜了,若是拿来充实国库,岂不美哉。”
赵祯叹了口气“李世民有此远见,而我们太祖太宗皇帝,乃至于先帝和朕,为何都没有想到。这些宝藏既然不能为李唐所用,何不为我将来赵宋所使。”
石小凡一怔“陛下,您的意思是,也把这批宝藏留给后世子孙”
“为什么不呢,李世民能想到的,朕怎么又能保证,后世会不会出个昏庸碌碌的后世之君呢。万一他也把我们赵家江山给弄丢了,朕又何尝不可以找一个明君东山再起。”
“陛下,这……”石小凡欲言又止。
“怎么,你有什么想和朕说的”
石小凡摇了摇头“没了,只是,陛下,臣看着这么多宝藏就留在这儿了,着实不甘心。”
“这件事只有你和朕知道,朕应不应该杀了你灭口”
石小凡浑身一震“三思啊陛下,这宝藏可是臣给您找到的。”
额,石小凡其实想说的是,这根本就是一件行不通的事。后世国都亡了,哪有事情会和你想的一样,大唐不就是个例子么。
再说,这事怕是一把双刃剑,有人可以得到这批宝藏兴复大宋。同样也会有人得到这批宝藏反了大宋,万一这些财宝武器没有落入到你们赵家子孙手里呢。
不过石小凡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就让赵祯怀着这个江山梦吧。
“走吧,朕还真想杀了你灭口。”
“陛下,臣想要这个东西。”石小凡指着那一堆金银财宝之中一个普通木盒说道。
赵祯一怔“这是什么”
“不知道,听闻唐太宗李世民皇帝,把《兰亭集序》作为陪葬。可梁国乱贼温韬盗了昭陵,并没有发现兰亭序的踪迹。要不臣打开看看,或许这里面就是。”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词条与众文人雅士会友于绍兴市郊会稽山阴的兰亭,众人提笔赋诗,聚诗成集,即为《兰亭集》。王羲之为其做序,即为古今文墨之神迹《兰亭集序》。序中记录了兰亭的风景之美、集会宴饮之乐,又感叹于人生的洒脱超然。全文仅300余字,但清俊飘逸、超然绝尘、有一气呵成之妙!
这盒子在这宝藏群里面备显突兀,而且,这是个盛书的木盒。如果石小凡所料不错,兰亭序必然在这里面。
。
第九百八十九章 长安一梦
兰亭序是晋代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兰亭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吾等后辈习书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
这么说吧,《兰亭序》就是中国的蒙娜丽莎,这是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原本价值连城。
可惜,兰亭序的真迹已经失传。流传下来的,只是拓本。相传是李世民死后带入了昭陵,可是五代十国时期耀州节度使温韬时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疯狂作案,关中地区大小唐皇墓陵无一幸免,被其趁战乱之际,其率领手下毁陵盗掘。给中国帝王陵带来的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许多珍贵的文物被其私藏,流落外市,甚至损毁。
温韬在史料记载中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贼。民国时期的孙殿英和他比起来也是小巫见大巫。
此人最后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最终温韬还是被后唐明宗李嗣源所杀。
兰亭序啊,赵祯自然也是大为心动“咱们就看一眼。”
石小凡过去把那个木盒拿了过来,因年代久远,木盒颇为陈旧。不过一看,这就是宫中之物。
盒子并没有上锁,石小凡轻轻打开一看,果真是一幅卷轴。他紧张的咽了口唾沫,拿出卷轴打开一看!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
石小凡和赵祯眼睛都直了,这果真是兰亭序真迹啊。李世民酷爱其书法,认为《兰亭序》是“尽善尽美”之作,宋米芾诗云“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万金。”历代书家摹本不下几十种,也是书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现象。
赵祯大喜,他一把抢了过来“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实乃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
看到赵祯爱不释手的模样,石小凡一脸的不乐意了“哎哎哎。陛下,看几眼就行了,这是臣发现的。”
“嗯”赵祯回头看了他一眼。
石小凡心中一凛“陛、陛下您随便看,您要是喜欢,就、就带走吧。”
赵祯“哼”了一声,再看这兰亭序的时候,眼睛又亮了起来。
石小凡想要这幅兰亭序,他现在后悔啊,是悔不当初。早知道,就不带这狗皇帝来了。看这样子,赵祯是准备把这兰亭序独吞了。
石小凡恨得牙痒痒,可又不敢发作。旁边就有一双铁锏,石小凡真想捡起来给赵祯后脑勺一闷棍,然后将这幅兰亭序抢回来。毕竟,打闷棍他还是轻车熟路的。
这只能仅限于想象,果然赵祯毫不客气的把兰亭序卷起来,可耻的揣进了怀里“行了,此地的宝藏不可再动,咱们走吧。”
石小凡有些垂头丧气,这次来昭陵祭祀。他找到了宝藏,可是毛的好处都没有捞到。好不容易发现了这幅兰亭序,又被赵祯可耻的拿走了。
早知道自己就偷偷的揣起来,别让这狗皇帝发现就好了。
二人出了地宫,又用木棍转动石锁。这石门缓缓闭上,石小凡又把石门伪装了一番。若是没有藏宝图,绝打不开这石门机关的。
赵祯大喜过望,得到了这幅墨宝,此行不虚。石小凡垂头丧气,跟在后面牙痒痒。
“小凡,朕还是觉得不放心,朕杀你了灭口吧,不然这宝藏被你盗了去怎么办。”赵祯没话找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