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宋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吃货大联盟

    古贺古看着城墙上的扎古二世“扎古,打开城门放下武器我饶你不死!”

    扎古二世好不容易屁滚尿流的逃了回来,他是带着箭伤回来的。怕引起军心动摇,他后背右肩中了一箭的事一直都在隐瞒着。

    扎古二世怒不可遏,站在城墙上跳脚大骂“该死的离仓人,古贺古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我要把你的狗头砍下来,挂在这城墙上晒他三年,任凭风吹雨打,再把你的头骨用来盛酒喝。”

    城下离仓国的士兵听他骂的恶毒,不由得义愤填膺,他们拍着胸口,发出“嗬嗬!”的怒吼,这是离仓国的口号。

    奔波儿灞纵马驰来“国王,咱们还等什么,进攻吧!”

    将士们士气高昂,纷纷发出“嗬嗬!”的怒吼,古贺古拔出腰间的佩剑“冲!”

    城墙上的扎古二世也在准备防御,他命令弓箭手“准备,听我命令。”

    灞波儿奔带着他的右路军做先锋,他们其中有不少是文老国士兵改编进来的。攻城的时候由于缺乏配合训练,第一轮进攻被扎古二世的弓箭射了回来。

    灞波儿奔退到了古贺古身边“国王,敌人弓箭凶残,待我稍事休整再去进攻。”

    “二弟,你这么打不行,何不用火药”看着灞波儿奔败回阵来,奔波儿灞急忙纵马过来问道。

    古贺古一怔“火药咱们这次来的匆忙,并未携带抛石车,这如何是好。”

    “国王,这不需要抛石车。”灞波儿奔招呼自己的部下“谁不怕死的,想高官厚禄的,站出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快他们成立了一支几十人的敢死队。这支小股部队头顶着盾牌,弯腰往城门口冲去。

    城墙上的文老兵不明所以,扎古二世突然大叫一声“不好,给我射击,用石头砸!”

    扎古二世已经猜出来了,这支小队是想冲到城门口,然后用他们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雷电炸开城门。可城下的古贺古也已经下令,让离仓士兵的弓箭手瞄准城墙。

    城下箭如飞蝗的往城墙上射去,使得文老士兵根本抬不起头来。有几个抱着巨石往城墙下砸去,可转瞬间就被射成了筛子。

    敢死队冒着雨箭和头顶随时砸下来的石块往城门口移动,他们很快也出现了伤亡。在这支二十多人的敢死队阵亡三分之一以后,他们终于抵达了城墙下。

    四五个炸药包被放在城门口,他们把引线纠缠在一起,然后用火点燃。

    点燃了炸药包,敢死队们开始亡命逃窜。而城墙上的文老士兵尚且在懵圈之中,只有见识过火药威力的家伙们,扔掉五期间就要跑。

    可是一切都太晚了,伴随着“轰!”的一声,整座城墙竟然被轰塌了一半。

    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是塞牙的,被掀翻过一次的扎古二世没能躲得过第二次被炸药炸翻的命运。

    虽然他离着城门有些距离,可随着城门的坍塌,他在城墙上也被掀翻在地。

    后背箭伤一阵剧痛,扎古二世顾不得这许多,在部下的护送下又开始逃跑。

    我们干脆叫他‘扎跑跑’得了,在火药的帮助下,古贺古的大军又迅速占领了文老国的国度博尔城。

    而扎古二世只好扔下都城,带着几十名亲随从北门狼狈逃窜。这文老国,竟然被离仓国给吞并了。

    古贺古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带着大军攻入博尔城内的时候,居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反抗。

    反而是那些文老国士兵见到他们纷纷举手投降,而城内的百姓,脸上带着的,居然是欣喜。

    甚至,有百姓献上水果酒肉。古贺古脸上带着笑容,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兄弟俩相视一笑。

    看来,扎跑跑不得人心,连百姓都盼着这国王滚蛋。

    。




第九百八十三章 梦回兰亭序
    因为有了火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原本耀武扬威要灭了离仓国的文老国,偷鸡不成蚀把米,结果被人家带着火药把自己给灭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在这里同样适用,传说中的这个离仓国国王古贺古,在民间口碑极好的。即便是文老国的人,都听说这个国王宽仁的名声。

    甚至于王宫,扎古二世的皇后安彩娜,都主动打开宫门迎接古贺古入宫。安彩娜带领宫中上下一起跪地献降。

    古贺古的名声有一定的原因,扎古二世的残暴占据了大部分。众人都知道,若是投降了,以古贺古的性格,应该不会降罪与他们。若是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当然,也有跟着扎古二世狼狈为奸胡作非为的家伙。不过这些人还不等离仓国的士兵动手,他们已经被文老国的人抓了起来。

    一切都很容易,文老国各地地方纷纷献上降表,表示愿意归顺离仓国。

    而扎古二世,他带着几个亲随狼狈逃窜到了花刺子模。结果被花刺子模人赶了出来,孤家寡人的扎古二世,彻底成了丧家之犬。

    当他给不了部下想要的东西的时候,部下们也就起了反心。在一个逃亡的路上,在戈壁滩呼呼大睡的扎古二世,被他的几个亲随用绳子活活勒死了。

    亲随杀了扎古二世以后,带着他的头颅回了博尔城,献给了古贺古。

    博尔城皇宫的规模就已经很大了,此时的王宫内,古贺古坐在国王宝座上,下面站着的是奔波儿灞兄弟俩,此外还有一干文武大臣。

    扎古二世的亲随们将扎跑跑的头颅献上,其中一个人施礼道“尊敬的古贺古国王,我们已经将扎古的头颅献上,我们愿意归顺国王陛下您,愿意为您效劳。”

    古贺古大怒“我虽然与扎古二世是世仇,可你们几个卖主求荣的家伙,居然还有脸来投降,来人,给我拖出去,砍了!”

    几个随从大惊,他们没想到居然会是这个下场,几名侍卫过来将他们抓了起来。几人惊恐的大叫“国王饶命,国王饶命!”

    唉,早知道就不这么干了。

    古贺古吞并了文老国,将离仓国改名为文仓国。意思就是文老国和离仓国的合称,而且他把王宫也搬到了博尔城,从此这文仓国成为了西域大国之一。

    可惜的是,在攻打扎古二世的时候,他们的火药也用完了。古贺古表现出了他的仁慈,对于扎古二世留下来的王室成员,他赐予他们田地府宅,以示恩典。

    而开宫门献降的扎古皇后,古贺古甚至允许她继续在宫里居住,并且给她配备了仆人。直达三年后,这位扎古皇后才去世。她死后,古贺古还专门为她准备了隆重的葬礼。

    而路亚公主,和灞波儿奔也浓情蜜意,过起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陕西,赵祯要去祭奠关中唐帝十八陵,唐代从公元618年建国,至公元907年灭亡,历时289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晔的和陵和哀帝李柷的温陵分别在河南偃师和山东菏泽外,其余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省乾县、礼泉、泾阳、三原、蒲城、富平6县,东西绵延100余公里。几乎与渭水汉九陵成平行一线。

    昭陵,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墓,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

    赵祯和石小凡等人来的时候,也不禁被昭陵的宏伟气势所震撼。一个英明的皇帝就有一个贤德的皇后。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临死时跟李世民说道“葬礼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

    于是李世民命人在撰文刻石的碑上刻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意思就是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没必要把宝藏藏在陵墓中据为己有。朕的昭陵以山为陵,这里面没有金银财宝,盗墓贼们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当然也许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

    不管怎么说,赵祯和石小凡都非常佩服这位帝王。石小凡心中常常在想,若是自己穿越到的不是赵祯这个时代,而是李世民那个时代的话,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石小凡绝对不会这么嚣张,也绝不会过得这么潇洒。李世民是个人精,在这种帝王面前,趁早还是把自己的那些小聪明收起来是正经。

    而且,以李世民的个性,未必容忍的下一个败家子在身边。八成会大板子打下去,然后充军发配了事了。

    李世民雄才伟略,赵祯是宽厚仁慈。这两个帝王各有缺点,同时也各有所长。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

    赵祯按照帝王礼仪,对昭陵进行祭拜。随行的文武百官跟着一起祭拜,各种繁琐的礼仪制度让石小凡头疼不已。

    好不容易拜完了,石小凡眼睛却在滴溜溜乱转,他在寻找那副藏宝图标注的宝藏位置。

    据藏宝图的指示,这批富可敌国的宝藏就在昭陵附近。不知道雄才伟略的李世民在这宝藏里面藏了什么宝贝,据说那副天下书法至宝,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在李世民的昭陵之中。

    五代十国时期的梁国人温韬,这个遗臭万年的盗墓贼光顾过昭陵据说《兰亭序》真迹并不在李世民的昭陵中,因为他并没有找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

    如果说,这《兰亭序》若是能在这藏宝图的宝藏里,那可就是太好了。

    。



第九百八十四章 小损人
    祭祀活动没完没了,繁文缛节和老太太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不知道赵祯怎么受得了的。

    反正石小凡是忍不住了,他东瞅瞅西望望,寻个缝隙想偷偷溜走休息一下偷个懒。可四周侍卫林立,百官跟在后面一脸的庄严肃穆,实在是躲无可躲避无可避。

    赵祯站在昭陵揭碑前,听着礼部一个王八蛋官员拿着一张同样又长又臭的祭文在那念啊念,祭文无非就是歌功颂德,互相吹捧之类的东西。

    石小凡心中暗骂你个王八蛋没完啦,你这么喜欢念叨,干脆下去陪着唐太宗皇帝去吧,再念下去就疯了。

    石小凡回过头,看到旁边站着的是御史张茂这厮,他不怀好意的笑了笑“你瞅啥”

    张茂没敢回话,他可不敢说瞅你咋地。吕夷简去了大理还没回来,这个时候他们几个人孤掌难鸣,是惹不起这个败家子的。

    石小凡悄悄往张茂身边靠了靠,压低声音道“老张,念祭文那厮是谁啊。”

    “礼部太常寺少卿,闫从文。”

    “这老王八蛋念个祭文没完没了,他要干什么,这是打算念到天黑么。”

    这话倒是深得张茂之心,他居然点了点头“人家是饱学老儒,做的又是太常寺少卿的位置。干的就是掌礼乐、郊庙、社稷、坛壝、陵寝之事,听说这次他得了这差事,兴奋的三天三夜没睡觉。在家挥毫泼墨弄出这些词文来,估计啊,一时半会儿完不了。”

    只听太常寺少卿闫从文这厮在那摇头晃脑,如饮美酒如餐甘露“惟神昔自朔土来主中国,治安之盛,生养之繁功,被人民者矣。仰贞观盛世……”

    石小凡实在是受不了了,他不合时宜的打了个呵欠,打断了闫从文的祭词。

    闫从文大怒,回头寻找肇事者。这是个极其不礼貌且可治重罪的事件,他前面的赵祯只是“哼”了一声,并没有治罪的意思。

    看得出来,赵祯心中也是厌烦至极了。可是碍于礼仪,不得不站在李世民的墓碑前,听身后的闫从文叽里呱啦的长篇大论。

    或许,赵祯已经听出是败家子的声音。就算是听不出来,猜也猜得出。这种庄严肃穆的场面,除了败家子旁人也没这个胆子。

    其他诸臣却是暗中擦了擦汗,这谁啊不要命啦。居然敢打呵欠,幸亏官家仁厚,没有治你的罪。

    谁知这闫从文并没有住嘴的意思,继续在赵祯身后对着墓碑长篇大论。

    茹太素是明朝洪武年间的大臣,曾官至户部尚书。他在任刑部主事时,有一次“陈时务,累万言。太祖令中书郎王敏诵而读之。中言‘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腐俗吏’,言多忤触。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朝。次日夕,复于宫中令人诵之,得之可行者四事。慨然曰‘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辞太多便至荧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因令中书定奏对式,俾陈得失者,无繁文。摘太素疏中可行者下所司。帝序其首,颁示中外。”

    说的是刑部主事茹太素给朱元璋上了一封奏折,估计是茹太素觉得自己文采挺不错,居然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内容——而且,事实上,奏折前面的大半部分,都是一大堆废话。

    朱元璋起先让人读奏折,听着听着,逐渐没了耐心,于是命人把茹太素叫来,狠狠的打了一顿大板子。

    茹太素这篇“累万言”的奏疏共17000字。头天王敏读了6370字,朱元璋没听出所以然,动了怒;第二天又找人念到第16500字时,才得到了颇具可行性的四条建议,共500字。

    “五百余言可尽”的文章,却掺杂进去16500字的废话,白白浪费了许多王公大臣,包括日理万机的皇帝的宝贵时间。朱元璋那脾气,不打他的屁股才怪呢!

    人家那是朱元璋,赵祯是个好脾气的仁君。他虽然心中恼怒,可并没有发作出来。况且这是当着李世民陵寝的面子上,他得维护自己帝王尊严。

    然而石小凡却着实听不下去了,受不了了,这简直就是要人命啊。

    “老张,你想不想揍闫从文这王八蛋一顿”石小凡在点风煽火。

    张茂吓得呆住了,疯了吧败家子。你还真以为自己为所欲为啊,这种场合你想找死,莫不是得了失心疯。

    “驸马爷您厉害,就因为这个就想打人,你当这朝廷是什么,你家后花园么。”

    “我……”石小凡有些恼怒“你是不是傻,我只是问你想不想打他一顿,又没有真的让你打。你不要命了,这可是太常少卿,还在这么隆重的场合,这是意同谋反,诛你九族。”

    张茂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驸马爷只是想想。”

    “你以为呢,你现在过去揍闫从文这老王八蛋,立刻把你砍成肉泥。我说的是你心里想不想,想不想揍他”

    鬼使神差地,张茂居然点了点头,随即猛地摇了摇头“胡说什么,驸马爷休要取笑。”

    石小凡捂嘴偷笑“哈哈哈,我看见了,你想,你点头了。”

1...445446447448449...5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