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枪械要提前打包好,连同子弹,提前送到靶场,并命人彻夜看管。

    杨明志和那些专家们离开了,有工作经验丰富的拉林大队亲自带领,定的没什么问题。

    此时太阳基本落下,天空逐渐深蓝,因灯光管制,偌大的莫斯科因为漫天的防空气球,月光之下世界依旧昏暗。

    坐在自己是办公室里,贝利亚吃着简单的晚餐的同时,召见安全部长梅尔库洛夫。

    “现在,他们都去大饭店吃饭了,今晚别列科夫也是住在饭店里。你跟拉林大尉把这些事都说明白了吗”贝利亚问。

    “拉林都知道,您不必担心。”

    “很好,拉林和别列科夫也算是朋友了。你派去的卫兵又怎么样”

    “那些卫兵,他们的工作从未有岔子。尤其他们都认识格里申科,针对别列科夫的保卫定是没问题。”

    贝利亚点点头,工作做到这样,他觉得一点问题都没了。

    “还是不要掉以轻心,接下来你还有更关键的任务。”

    “是!我非常明白!枪械打包封箱完毕只等您一声令下。”

    “先不要着急。一个下午又过去了,你的人可有什么斩获”

    “有的。他们又猎杀了两头鹿加上上午的,就是四头鹿尸。”

    “哎。”贝利亚摇摇头,“我高看你的,还是没有再活捉一个间谍。”

    “对不起,内务人民委员同志,不过我们抓获了一只小鹿。那是活物,但愿可以满足您的要求。”

    就是刚刚的会议,别列科夫充分解释了“血洞”的缘由。贝利亚跃跃欲试,尔今他们抓到一只小鹿,这个活物的死应该能充分展示“空腔效应”的效果。不过,斯大林很可能不愿意亲手“处决”活生生的小鹿。

    至于四个死鹿,把两头拉到靶场就行了,剩下的,给同志们打牙祭也是可以的。

    “靶子的问题解决了。那些图纸呢”贝利亚问。

    “图纸……它们要交给那些专家,目前图纸只是单纯封箱。”

    “必须保存好!”贝利亚喝完最后一口汤,“保存不好,那些卫兵全部送上军事法庭。我有一种预感,领袖会对别列科夫的枪械大为赞誉,极有可能下令兵工厂量产。如若进行量产,图纸就是关键。”

    “遵命我会命令他们严加看管。”

    “很好。我吃完饭了,通知电话室,把电话连通我家。”

    现在贝利亚权势如日中天,直到他失势后,桃色绯闻就如狗尿苔一样突然出现。

    后来俄联邦掌握的苏联文档解密,世人方知晓,那是玉米大帝为了打击对手,动用宣传机器故意为之。

    贝利亚和妻子通了电话,告知家人今晚不回家。他的家人早已习惯了这一切,没有人有怨言也没有人真的了解贝利亚平日的工作细节。

    此时,保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斯大林上午会早起,会在上午十点抵达靶场。而待在莫斯科的一批高级人员,会在更早的时间抵达。

    所有人员的安保工作是内务部的任务,贝利亚觉得自己怕是要度过一个不眠夜。

    夜深了,卢比扬卡门口车辆大量聚集。此时冷风横扫红场,因莫斯科市实行了深夜宵禁,夜幕下莫斯科还在户外的人,要么是现役部队的巡逻兵,要么就是趁机抓间谍的内务部队。

    正经人是无法注意到卢比扬卡广场的异动,和平市民待在家里躲避风寒,只能透过窗户听到噪音而已,不由的心生胆怯。

    他们非常警惕噪音,搞不好噪音就来自




第1813章 各路人等齐聚靶场
    接下来没什么特别的,似乎就是斯大林下了命令,酒店经理亲自登场上菜,以一顿经典又奢侈的传统俄餐招待一票专家。

    也是这天晚上,杨明志亲眼看到了乌斯基诺夫传说中的好酒量,此人根本就是炫技,四十度的伏特加,丫当着自己的面,吨吨吨了两瓶。

    两瓶是什么概念这个比自己仅大四岁的男人,至少是个三斤哥,更疯狂的是,喝了这么多的酒,乌斯基诺夫就是不醉,反而在餐桌上显得非常兴奋。

    好在老毛子这里的酒桌文化比较特殊,最多就是逞能一般的相互拼酒,转圈敬酒倒是没有。

    杨明志以明日事大为由,拒绝了乌斯基诺夫,甚至整个晚宴就喝了一个高脚杯而已。

    他是如此做派,随行的多布洛夫也只得跟着,两人不过小酌一杯罢了。

    晚宴结束真是各回各家,非常神奇的是,那些被邀来的专家,他们不但在莫斯科拥有别墅,其位置几乎都在特维尔区的东侧,那里自然在月初的空袭中幸免于难。

    为什么就我家被炸坏了算了,住酒店也是好事。

    杨明志不觉得自己会在莫斯科逗留太久,待到斯大林觉得别列科夫将军在莫斯科的任务全部完成,就该第一时间回新西伯利亚。

    喝了一点酒,杨明志精神颇为亢奋。

    虽说站在户外不觉得这酒店多么恢宏,其内部却是灯火辉煌。

    冷热水供应顺畅,房间里甚至还能泡热水澡,床铺宽敞,床垫都是海绵。

    在杨明志的概念里,正常的酒店就该有这样配置。

    年轻的多布洛夫可不淡定,他从未见识过如此奢侈的酒店,论舒适度,这不比在克里姆林宫的一宿。

    即便莫斯科持续保持军事管制,城市变成大军营,莫斯科大饭店明显还在正常运行,就是客人已经寥寥无几。

    由贝利亚挑选的那二十人,他们担任杨明志护卫任务,尔今也有幸住在酒店宽敞舒适的客房中。

    当然,未来一段时间,杨明志房间的门口将一直有两人持枪警卫,格里申科也再一次有了数量更多的下属。

    这一宿,杨明志睡得心安理得。拉林大尉于饭局时把话说的非常清楚,早晨八点,轿车就会开到饭点门口,最迟九点半,杨明志就将抵达贝利亚亲自挑选的内务部自己的靶场,完成关键任务。

    “嘿,格里申科你睡了吗”夜深了,杨明志冷不丁问一句。

    “还没有,局长同志。”

    “快睡吧。明天我们要先于斯大林到那个靶场,你可记得,再见到斯大林千万不要紧张!”

    “是!我……我会的。”

    “我们先把枪检查一下,省的出岔子,你就紧跟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不准擅自行事。”

    “遵命。”

    寒风中的莫斯科唯有守夜人们盯着漆黑的天空,以及雷达站的人们瞪着示波器。街道不时传来皮鞋的踢踏声,那是手持手电筒的内务部巡逻兵,搜寻宵禁状态下的违规者,以及可疑间谍。

    这一宿,为了世界大战中的苏联操碎心的斯大林也深入梦乡。

    他九月三十日的下午才去克里姆林宫,立刻就得到一个美妙的利好消息。

    消息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发来的,电报声称进入斯大林格勒城区的德军,他们的进攻势头终于被遏制住。

    现在的情况是,德军虽然占领了马马耶夫岗,德军试图占领山岗两侧城区的行动,总体上已经失败了。

    最近几天城市战斗异常焦灼,第62集团军付出了很大伤亡,军队遏制住了德军占领斯斯大林格勒于右岸城区的企图。

    苏军开始局部反攻,虽是逐个房屋的争夺,苏军正在压缩城内德军的控制区,正一点点逼近马马耶夫岗制高点。

    斯大林可谓“龙心大悦”,看起来,斯大林格勒最危险的时刻要结束了!

    那座城市布局比较特别,城市几乎全在伏尔加河的右岸。在九月二十日左右,苏军几乎失去了近90%的城区。然而苏军守住了最后防线,援兵强渡伏尔加河,虽是损失惨重,苏军的斯大林格勒控制区,简直每个小时都在扩大。

    苏军开始占有优势,想必德军此时也颇为疲惫了。

    斯大林断定德军还会集结兵力再度进攻,他很清楚斯大林格勒的交通意义,当然,柏林的那群人一样清楚。

    但德军需要一点时间休整,苏军却可顺势反攻。

    战局一片大好,这一时间点朱可夫紧急飞回莫斯科,难道还有什么担忧的吗

    斯大林太需要胜利了,他觉得现在状况非常不错,虽说朱可夫有意进行一次巨大反攻战役,鲸吞全部进攻的德军。说不定在此之前,华西列夫斯基不停增援第62集团军,当朱可夫再回去的时候,马马耶夫岗也重归苏军手里。

    这就是斯大林睡得无比舒服的原因!

    期待十月份吧,十月一日,还要看看别列科夫的神奇献礼呢!

    十月第一天的阳光照耀莫斯科的晨雾,和以往一样,清晨就是冷。

    今日,斯大林的别墅有所不同。房屋周围大量警卫在徘徊,更有一批内务部的人,使得安保工作登峰造极。

    大清早,贝利亚乘坐轿车到了斯大林的别墅。

    “还好,仅是七点半。”

    他下了车,直接询问负责别墅安保的部下。

    “晚上一切正常吗”

    “一切正常,内务人民委员同志。现在,领袖还在睡觉。”

    “好吧,我暂且等待。”

    又不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贝利亚可不想再一次打扰斯大林的清梦。他就待在户外抽烟徘徊,直到八点钟,斯大林的贴身保姆,走进别墅进入斯大林温暖的卧室。

    “哦,贝利亚居然到了。你去传话,让他立刻到我的卧室。”斯大林吩咐保姆。

    不一会儿,贝利亚就站在穿着毛绒睡衣的斯大林面前。

    “事情都办好了吗”斯大林干脆的问。

    “都准备好了。但是,我很担心,您……”

    “担心我的身体”

    斯大林摇了摇头,娴熟的拿起放在床头柜的烟斗,又娴熟的塞了点烟丝,递给贝利亚:“给我点火。”

    接着,斯大林美美抽上一口,惺忪的睡眼荡然无存。

    “不用担心什么。你是格鲁吉亚人,我也是格鲁吉亚人,我们格鲁吉亚人的身体非常结实。只可惜你我的工作都非常繁忙,若是和平时期,我可是希望休假时期出去打猎。”

    “还是希望您谨慎一些,关键时刻为了联盟,您必须身体健康。”

    “没关系,我还没有衰老到拿不起枪。”斯大林摆摆手,“那个别列科夫是真正的军人,不知他枪法如何。等到战争结束了,我可要邀他去森林猎熊。”

    斯大林是故意这么说的,他就是要向贝利亚表明,自己对于这个来自中国的男人的重视。

    他继续说了一句:“这个别列科夫不一般,他居然会哼唱我们的列兹金卡舞曲。”

    “但他不是格鲁吉亚人。”贝利亚随口说。

    “至少是战友。”

    &nbs



第1814章 年轻的卡拉什尼科夫
    在那个位面上,卡拉什尼科夫之于苏联、之于俄国,是非常罕见的高寿,他愣是活了九十四岁。而由他发明的卡式突击步枪,成为纵观二十世纪,生产量最多的步枪!原版和各类仿制品、以及改良品的总产量超过一亿支,并广泛装备大量国家。

    它总是出现在局部战争的最前沿,也成为最为廉价的杀戮工具。

    按照中国的武学,止戈才为武。要有手持武器,但不贸然动用武器,就以这种态势的威压,迫使战争不会发生。

    在杨明志看来,正常的国家拼命研发武器,并非是为了攻击他国,而是处于自我保护,亦是使得全球军力达成一种武力平衡。

    事实证明,要想人类保持理智是困难的。一个大国一旦显露疲态,另一个大国就会展开进攻。如今,这种进攻就是纯粹的热战,就是全面战争。

    只有经历了本次世界大战,大国博弈才逐渐变成经济上的对攻。那也是一种形式的战争,只是温和太多,甚至似乎无法让最普通人的察觉。

    也是如此,年迈的卡拉什尼科夫知道了这些,渐渐后悔伤心。

    现在他有这样的感受吗怎么可能!

    如今的1942年,战争迫使交战各国的所有百姓,无论年老还是年幼,必要时候都有义务拿起武器。卡拉什尼科夫一门心思的渴望造出优秀的武器,以使得他可爱的同胞能拿起更好的武器作战,从而减少伤亡。

    这是武器研发者于战争中最朴素的想法。

    包括美国的奥本海默,还有参与计划的一票专家。他们直到在沙漠中真的种了一个蘑菇,才开始担心如此恐怖的武器袭击城市将是怎样的结果。劝谏的联名信写了一大堆递交国会,然而国会老爷们一个简单的理由就给搪塞回来——如果使用它能让我们少死一百万小伙子,何乐不为呢

    卡拉什尼科夫年仅二十出头,杨明志只记得此人年迈时的模样,其年轻时的英俊,丝毫没什么概念。

    此刻,费德洛夫得到机会当然要隆重推出自己的忘年交,所谓“他是我理念的重要支持者”。从某种意义上,费德洛夫简直将卡拉什尼科夫看做自己的儿子。

    得到苏联枪械研发泰斗级人物的青睐,并未让卡拉什尼科夫有所飘飘然。

    此刻,见到一位一副蒙古人样貌,胸前挂着数枚勋章的年轻的将军,卡拉什尼科夫亦是肃然起敬。

    卡拉什尼科夫不顾身体刚刚痊愈,站在杨明志面前敬了标准的军礼,脸色也显得颇为严肃,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这番举动给予杨明志的,是巨大的不自然。

    从事武器研发这一行,尤其是轻武器的研发,不可避免的就要深入研究卡拉什尼科夫的大作。许多话杨明志是不可能说的,例如今日将受到斯大林检阅的枪械,追根溯源,其实是这个年轻人在1946年的作品。

    斯大林是一个伟人,卡拉什尼科夫不也是一样吗就算这个伟人现在还无法显明自己的伟大,甚至因为世界线已经变动,本时空的卡拉什尼科夫也不会有历史上的巨大成就。
1...568569570571572...6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