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费德洛夫厌恶自己,那没办法,一切都是工作。
“呵呵,别列科夫,看来你还是非常自信。你的步枪我已经用过了,你这个男人真是个疯子。”贝利亚腹诽几句,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现身了。
不一会儿,一个干练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
贝利亚,他穿着朴素的衣装,胸前别着几枚勋章,戴着定制的小眼镜,轻轻抬高下巴,以有些趾高气昂的姿态面对众人。
“同志们,你们都到了,我很高兴。”
“您究竟在磨蹭什么”自视甚高的费德洛夫可不管这个贝利亚能把自己怎样,一副不耐烦的姿态继续道:“我们的时间非常重要,您不该浪费时间。”
“哦,非常抱歉。您知道的……”说着,贝利亚故意对着这位老人使出眼色:“国家危机,有些愚蠢的人却在散布失败言论。他们肯定是托派余孽,我令部下将他们揍了一顿,结果正如我所料。”
“你!你讥讽我……”
“啊,您消消气。同志们,让你们久等了,现在跟我来。”
贝利亚丝毫不给年迈的年逾七旬的费德洛夫面子,当即背着手走出房门。
杨明志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其他人亦是如此,现在当务之急是看到样枪。
一间不大的会议室内,在几张大木桌拼成的巨大方桌上,杨明志看到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贝利亚食言了,自己并非亲眼看着箱子开箱,而且那些被拆成几个主要部件的班用轻机枪,已经以完整的状态出现众人眼中。
&n
bsp; 虽然心情有些不悦,杨明志看到了格里申科就站在屋内,当即使了眼色另起过来。
“将军,您有吩咐”
“昨天你去哪儿了。”
“我……您知道的,我本身是内务部人员,夜里我就在这栋楼的休息室。”
“枪械的事,你解释一下。”
“啊,这件事……木箱被打开,我把所有枪械组装一下。”
杨明志点点头,没有在多问。其实从格里申科的话语中,他感受到了年轻人语气的颤动,这里面绝对有别的事!
问多了不是什么好事,现在看来,枪械平整的摆放着,看起来一切正常。
他追问一句:“真的没问题”
“我以荣誉担保,绝对没问题。”
杨明志点点头,此刻,各路专家已经围在桌前,根本不管自己这个发明人说上两句,就是一股子小孩子抢玩具的心态,眼神带着贪婪,抓住桌上的样枪就开始把玩欣赏。
&n
第1809章 专家的检验(三)
正当乌斯季诺夫意欲拿弹匣的时候,杨明志微笑着按住了他的胳膊。
“怎么您有意见”
“不。您可以试试将弹鼓塞进去。”
“什么弹鼓它们是可以通用的”
“难道送来的报告没说明吗两款枪,除了枪管和导气管的结构零件有所不同,其他的零件几乎都是通用的。”
大家都忙活着解构新枪、翻阅图纸了,报告上的一些细节不慎忽略。
乌斯季诺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弹鼓塞入枪膛,精彩的一幕发生了,只听金属碰撞的轻轻脆响,储弹量高达75的弹鼓轻松装备完成。
“您看,这就是短枪管的轻机枪。”杨明志调侃说。
“什么短枪管轻机枪”乌斯季诺夫双眼瞪得很大,接着舒展开的枪托抵肩,右手握扳机,左手扶着弹鼓,枪口对准窗户。
这个动作滑稽急了,杨明志在众目睽睽下,打断了乌斯季诺夫的操作。
“同志,这是步枪,不是冲锋枪。您要握前端护木。”
“哦!抱歉,我是首次使用。”
现在,乌斯季诺夫觉得自己握着的就是一种枪管更短的卡宾枪。这支卡宾枪可不一般,它能半自动还能全自动,弹药高达75发。他知道,只要自己掰一下侧面扳手,保险解除就可以疯狂扫射了。
冲动的想法被理性压制住,他又轻易的一推卡榫,把弹鼓卸了下来,但他的心脏已经疯狂跳动。
“真是多功能的枪械,结构紧凑,外形精美,两支枪的零件还能呼唤,真是太神奇了。”
“您忘说了一个。”杨明志自信着说。
“是什么”
“子弹。两种枪的子弹完全一致。”
“这不足为奇。”把玩半天班用机枪的捷格加廖夫觉得自己说话的时间到了:“我发明的轻机枪全面装备军队,军人们都觉得非常好用。机枪和步枪的子弹也都是通用的,这给予我们后勤很大的便利。”
“是的!我明白,但是,我还是觉得您的轻机枪有很大改进空间。”
本来,杨明志真是想说捷格加廖夫的dp28机枪,给予自己和部下们的最大感觉,就是后勤情况比较恶心。
枪械本身的作战性能是不错的,这一点杨明志给予充分的肯定。说来说去,它的弊端就是两个,第一太重,第二装填子弹慢。
杨明志实在不想说,长期以来苏联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基层部队使用的轻机枪,使得苏军缺乏基层的火力中坚,战术层面的劣势过于明显。
这时候捷格加廖夫拿出一款巨大弹容量的轻机枪,当即就收获了斯大林的芳心。
事实就是这么简单,苏联当时不存在比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更具有实战性的枪械。
然而时代已经变了,改变还将异常巨大。
杨明志实在不想针对捷格加廖夫,和气最重要。
他情不自禁的扯出引以为傲的新理论:“同志们,我觉得未来的战争,轻机枪和冲锋枪的辉煌时代将迅速落幕。未来是属于使用中间威力弹的突击步枪的,而且那个时候已经不是突击步枪的问题。步枪和机枪的区别究竟在哪里难道是因为重量吗还是关系到射速还是子弹的口径与动能
我觉得,区别于两者的主要是射速。自动步枪某种意义上就是轻机枪,而重机枪加装水冷套,往往连续射击一千发。
那些文件诸位都看过了,我的突击步枪使用强行水冷的方式,一小时打了三千发子弹,未曾出现一次卡壳。
诸位现在也看到,它不但能安装30发弹匣,75发弹鼓一样安装并使用。
我想我正在开启一个新时代,我将自动步枪、重机枪还有冲锋枪,三者融合成一个。如此我们的后勤只运送一种规格的子弹就足够了。”
杨明志现在的说辞实在是非常超前,一时间,费德洛夫和其他人哑口无言。
听起来,将军的话真是非常有着建设性,包括一直旁听的贝利亚也布置说什么好。
场面陷入尴尬的安静,杨明志傻傻的笑着不知再说些什么好,身边的多布洛夫亦是不敢发生。
最后,还是德高望重的费德洛夫打破了尴尬。
“您的意思是,希望未来的苏联军队的基层吗,全面使用您的这类通用性的枪械作战”
“对!未来就应该是这样,它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不!您先等等。”费德洛夫轻轻扶着自己的脑袋,他犹豫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觉得这是一种冒险。我看过子弹了,它的个头不大,如此弹药的动能,我非常担忧。”
觉得自己遭遇没有意义的质疑,杨明志情急之下断言:“您打担忧是多余。不是说子弹小,杀伤力就注定小。”
“哦您进一步解释”
“四百米。枪械作战往往发生在四百米内,超过这个距离,人不借助望远镜基本就不能瞄准了。作为在战场持续作战了十四个月的军人,我总结出来,交战最频繁最激烈的距离实际是二百米。这一距离全威力弹真的火力过剩,手枪弹依旧具有杀伤力,折中使用中间威力弹,绝对是坚固射速和火力的双赢选择。”
“这是真的您……您太武断了。”
“这就是真的。”杨明志先是强调一下,转念一想,恐怕就是自己的理念有点超前,他人看来就是有点冒险。
这一刻,杨明志还是得到一个盟友,也就是俄制中间威力弹的发明人西蒙诺夫的支持。
人都是追求荣誉的,西蒙诺夫可不是为了无聊才搞出中间威力弹。他抱怨说:“我也非常看好这款子弹的性能,我也觉得别列科夫对于作战距离的理念非常有建设性。如果不是上级命令我研发反坦克枪,我就竭力研发可使用中间威力弹的枪械了。别列科夫。”
“嗯”
“您是幸运的,我的运气就不太好。”
费德洛夫还是
摇晃着脑袋:“你们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小问题,子弹威力达不到,士兵就非常危险了。”
费德洛夫的态度杨明志是弄明白了,他对于中间威力弹的性能不放心。或许人老了总会变得固执,大概是身经百战见多识广的缘故,觉得冒险的举动的风险太大,还是老方法最稳健。
杨明志并不讨厌这位老人的态度,毕竟在那个位面上,全世界接受突击步枪也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研发基于小口径子弹的自动步枪,主要国家都在搞,英法美德都搞出一些实验性的产品。
这其中,德国的小胡子一直鼓吹科技扭转颓势,德**工部门就强行上马“mp44”项目得到小胡子首肯。虽然项目成功了,小胡子得知所谓的冲锋枪是一种全新的枪械,一时间大为光火。然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五千支投入部队,反馈的使用情况真是一片大好。
可见,最先批量装备突击步枪的国家,其领导人并不一定第一时间支持,只有真的尝到其战术甜头了才去认同。
&n
第1810章 专家的检验(四)
毕竟人这种生物的颈椎是非常脆弱的,以过分的角度拧着脑袋瞄准射击,终归不是一个好事。尤其是一把年纪的费德洛夫,随着内务部的工作人员拿来一支莫辛纳甘,他亲自分别持枪做了姿势比对。
费德洛夫年轻时也是扛枪打仗过的,如今一把年纪又手持莫辛纳甘做射击状,他觉得自己的脖子被拧的咔咔响。年轻时没有这种不是感觉,而今年纪大了,真不再适合持枪。
没有比较就难以发现差别,他手持突击步枪的时候脖子即舒服多了。
“啊!看起来高基线第一个好处。但是别列科夫将军。”
“您请讲。”
“您看。”说着,费德洛夫左手持枪,右手抚摸着照门,“瞄准基线比枪管高了近三厘米,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我瞄准敌人的鼻子,结果子弹击中的确是下巴。”
“不!看起来可能是这样的结果,其实不是!”杨明志马上反驳。
费德洛夫其实不知,他所提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但他觉得这就是个天大的问题:“尊敬的将军,如果枪械参与打靶,射手明明瞄准的是中心,结果弹着点确实七环,这也合理吗”
杨明志深深的摇摇头:“这就要看射手是射击多远的靶子”
“哦,是调整标尺,我还是很奇怪,为什么你的标尺上面,最基础的竟标注的是一百您如何解释”
“嘿嘿!这就是精妙的地方了。”
“说吧!你快说!”
这话是从乌斯季诺夫嘴里说出来的,可见,大家都已经跃跃欲试,只是费德洛夫一直保持着严肃冷静罢了。
杨明志耸耸肩,故意有些显摆自己的能耐:“同志们,我可从未说过,枪械的瞄准基线和枪管是互为平行的关系。在我的设计里,枪管和基线存在一个极小的角度。在枪管正常,环境状况正常的情况下,我瞄准一百米的靶标,子弹必定击中靶子的圆心。”
“所以……”费德洛夫突然睁大眼睛,“您设计的枪械,根本就是以不进行任何调整,能够精确击中一百米外目标作为设计理念的”
“对。如果超过了这一距离,射手调整标尺即可。这是一套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感谢我的数学老师,让我有着不错的微积分计算能力。所以,我实际是先设计出了枪械理想状态下的弹道曲线,才具体设计枪械的。我现在非常有自信,对西蒙诺夫同志研发的子弹更是很有自信。如果环境的风速和湿度的影响极为弱小,射手把标尺调整到一千,我坚信,子弹能够击毙一千米外的敌人。”
杨明志的这套说辞让人眼前一亮,乌斯季诺夫是如此,旁听的贝利亚更是心情激动。
贝利亚真是太好奇了,难不成别列科夫将军还是个数学家
“可是,那么远的距离,我们必须依靠瞄准镜。”费德洛夫提醒说。
“当然,请您看看枪械的左侧,我可是给我军的pu瞄准镜预留了安装部位。其实它完全能改造成精确步枪,就如您看到的轻机枪,零件稍加改造,它就是半自动的狙击步枪了!”
“嗯!”又是一个冲击头脑的惊喜,不仅是费德洛夫,其他人亦是眼前一亮。
别列科夫提出了枪族的概念,现在,狙击枪也要加入这一“家族”了很明显,这方面的发展潜力真的非常巨大,别列科夫能用三个星期搞出两款枪械,再用一周搞出新的,难道是难事
杨明志继续说:“我们继续谈谈枪管与基线的问题。其实费德洛夫同志,您说的不无道理。在很近的距离,可能只有二三十米,的确会出现我明明瞄准敌人的鼻子,却击中下巴的情况。随着距离逐渐拉长到一百米,瞄准位置和子弹实际落点的距离会越来越缩短。过了一百米的距离,两者的距离又会逐渐拉大,这时候就需要调整标尺进行瞄准补正了。”
“是!我当然明白。”费德洛夫情绪明显被调动起来:“你这个年轻人,似乎和他人很不一样,甚至和我也完全不同。”
“也许是因为我在战场摸爬滚打时间太久的缘故吧。”杨明志轻轻叹口气,“我曾是基层战士,怎样的枪械好用,我最有发言权了。现在我亲手制造枪械,当然要造得让战士们用着舒服。其实,在我看来,战斗发生在一百米距离内,士兵想要很好的瞄准是困难的,即便老兵也难以冷静的精确瞄准。
这时候,瞄准基线比枪管高一点,子弹落点问题的弊端完全可以忽略。毕竟敌人往往有180厘米高,基线和枪管3厘米的问题算是问题么再说,如此近距离,士兵操持突击步枪定会采取全自动模式,如同冲锋枪般作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