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斯大林自诩是爱惜人才网开一面,直到现在,出狱后的朗道被送到苏联科学院的乌拉尔分院,虽然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其生活一直在内务部的监视中。

    朗道从事的科研工作究竟是什么,斯大林仅知道点浅显的皮毛,总而言之都是些高深的东西。

    此刻的斯大林只对一件事上心,就是如何带领苏联打赢战争。

    经由贝利亚的一番点拨,斯大林突然想起一年前的一件事。

    一群科学家写了大量信件送到自己的办公室,指出西方国家很可能在研发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该武器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设计理念,但推测的威力是惊人的。

    那时候斯大林并未特别注意,或许就是一种新式炸弹罢了,什么一枚炸弹毁灭一座城城市,肯定是那些家伙们想要骗经费的夸张说辞。

    结果到了今年,事情悄悄发生了变化。贝利亚曾亲自提交了一份秘密报告,指出苏联安插在美国的众多谍报人员,他们搜集了大量资料,认定美国人正在基于物理学研制一种新式武器,为此,美国的主要大学,但凡是物理学科的人员,都着手参与进来。

    介于情报还不是特别详细,斯大林不得不保持谨慎。就像是现在,年轻的别列科夫这番说辞令他大跌眼镜,然而斯大林的大胡子没有任何的颤抖。

    “关于朗道的事以后再说。”斯大林清清嗓子,故作镇定的面对着杨明志:“亲爱的别列科夫,看来您有着更多的新式武器研发计划。”

    “是的。斯大林同志!”杨明志立即立正,并把谦虚扔到一边,“我有能力研发更多武器,我甚至有信心让苏联红军脱胎换骨。关于这次战争的大概走向,想必您能够推演出来,而我的武器,将大大加速胜利的步伐。”

    那是一场两个人的密谈,事情就在




第1800章 蘑菇种植事业(二)
    多布洛夫只能竭尽所能保持着安定,脑子里想着的就是在斯大林的办公室目睹的那一幕幕。

    局长到底不是普通人,面对领袖不但镇定自若,更是语出惊人。

    那番言论着实有趣,通过研发威力夸张的武器,以最大的能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从而迫使其他敌人放下武器,战争就结束了。这种思想乍一看,就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主要思想之一,尔后拿破仑也是该思想的推动者。

    但是这套思想明显有误,苏联蒙受了巨大的兵力、人口损失,但是国家并没有崩溃,反抗力度反而越来越强。

    如果局长的话只说到这一层面,所说的言论也没有什么精妙的。

    关键就在于局长的另一番解释。

    科研工作者发明一种武器,它能轻易的毁灭敌人一座城市,谁先掌握这种武器,谁就能率先获得霸权。似乎真的存在这种武器,在物理学的设想中,它不但存在,局长有意表示敌人和盟友已经开始尝试。

    苏联该怎么办呢苏联必须应该拥有它,作为打击敌人的武器,或是迫使潜在的敌人不敢出手。

    如果各个大国都拥有这种武器,进攻他国之前肯定要掂量一下后果。

    这就是真的危机平衡!

    这一刻,多布洛夫彻底想明白了,他猛地问到尚未入眠的杨明志:“局长,您今天地讨的那个武器,可能吗”

    “什么武器!笨蛋,赶紧睡觉。”

    “就是那种,一次毁灭一座城市的武器。”

    “存在,怎能不存在呢多布洛夫,你还是大学毕业生呢难道你的大学没有原子物理专业。”

    “我……局长,我不知道这些。”

    “好吧。也许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记得,苏联科学院里有一些接近神的凡人,他们在探索宇宙的真理,能把新的科学发现化作造福生活的技术,也能变成毁灭一切的工具。现在我也不清楚,斯大林本人能否听懂我说的话。”

    “这……我不清楚。”

    杨明志依旧侧卧着身子,意味深长的说:“亲爱的,寄希望于呼吁和退让以换取和平,现在看来是愚蠢且错误的。只有各大国手里都握着瞬间毁灭他国的武器,才能让所有大国保持理智,才能坐下来针对纷争谈判,而非集结千万军队武力解决问题。这是获得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战的唯一可行手段,亦是一个国家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现在的问题是,当其他大国都在奋力研究,而苏联没有相关计划,这样的结果是,即便苏联赢得了这次战争,她面临的战争威胁只会更严重。”

    “啊!我懂了。局长,也许您应该当众对领袖说清楚您所知道的一切……”

    “不必了。这种事他应该有所耳闻,我想了想,今天我已经非常狂妄。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不会提这件事。”

    “什么!有什么不妥吗”多布洛夫有些焦急。

    “当然不妥!我知道的太多了,我必将再一次引起他们的注意与担心。听着,多布洛夫。”

    “到。”

    “我在斯大林办公室说的那些话,我禁止你对外传播,对任何人都不得说及,否则,内务部将对你不利。”

    “是……是!”

    “好了,现在睡觉。保持放松,什么都不要想。”杨明志再度嘱咐,结果自己的脑袋却在浮想联翩。

    老毛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不是盖的,奥本海默的身边就有一群贝利亚派去的间谍,苏联亦是策反了一些美国科学工作者,或是通过“盟友义务”的感召,使得一些美国人主动提供资料。

    再者,苏联在朗道的领导下,也成为核物理的先驱。当然,有了这些先决条件,并不能迅速搞出蘑菇。

    这里面有着大量的计算,尤其是“临界值”的数值计算,在这其中,碰撞的两个半球体积如何,互相碰撞的速度又是多少。复杂的计算迫使美国倾国之力参与其中,苏联又如何这种事,不投入巨资,不投入巨量人力物力,是搞不出来的。

    而且仅就质量和碰撞速度的两大临界值,美国的科学家们为之疯狂计算,为了应对庞大计算量,客观上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把关键的物质提取出来,比起数据计算量,该操作反而是相对简单。

    美国在做这件事,德国人也没有闲着。

    杨明志知道另一个关键性问题,德国确实有完成它的能力,然而在理论层面上,他们从一开始就错了!质量的临界值被德国人算得很大,要凑齐如此多的材料理论上可行,就是需要大量的时间。

    实际呢,反应的临界质量远比人们想的要小很多。所以基于这一事实,后世的几个大国都纷纷搞出了威力较小却即为灵活的“战术蘑菇”,毕竟临界质量不比一枚155毫米炮弹更重。

    “那么,我能提供一些什么帮助吗撞击速度我可是知道的。但是,如何合理的把数据交给可靠的人,有如何让对方相信这就是临界值速度怎么想都是艰难的吧那些专家都是极端严谨的,我就是说一个数字给他们,肯定被当做信口雌黄。难道我还要为之写个论文呸!我可没有这个能耐,我又不是搞蘑菇的……”

    “凡是都有例外,万一那几个科学家被斯大林下达了死命令后不能第一时间搞出名堂,可不得拜托内务部,进一步去美国那边偷资料这种情况,他们说不定就重视起我提供的数据。他们可以进行逆向计算,一旦和最初的式子相吻合,就等于是一种验证。”

    “这件事充满变数,我应该冷静下来,既然那个位面,他们就是以常规武器完成决定性胜利。种蘑菇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就是我只字不提,战后他们肯定迅速搞出来。”

    杨明志想要安静入睡,整个身体也竭力放松,头脑却在高速运转。

    他有理由相信,一旦老毛子早早掌握了“种蘑菇”的技术,不拿来使用是不可能的。斯拉夫人和美国人在这一点非常一致,大就是好,威力就是妙,有了就

    拿出来用。

    耗费巨量国帑造出的新式武器瞄准敌人城市狂轰滥炸,以报复敌人对自己城市的屠戮,这种事以俄国人的民族性格绝对干得出来。

    例如柯尼斯堡这一注定被德军修筑成堡垒的城市,混凝土堡垒防御群需要su152平射一点点的敲掉,但是用了蘑菇,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他们会疯狂的使用,在这个疯狂的时代疯狂使用,就是奥本海默也从未重视过使用的后果。这不是一瞬间能歼敌十几万的问题,还在于未来的几十年,又有多少万人被毒害的问题。

    没人在乎这些,就像现在,德军还在占领区疯狂屠戮平民,他们也没有重视过这样的后果。

    对于杨明志,他见识过了德军针对白俄罗斯平民的大规模屠戮,见到了那些乱葬坑的惨况,还有自己的数万部下悲愤的表情。

    国家级的同态报复是苏联禁止的,



第1801章 蘑菇种植事业(三)
    贝利亚寻思一下,自己和斯大林都是格鲁吉亚人,想当年格鲁吉亚有相当多的人反对新生的布尔什维克。

    这里反对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苏俄武力斩断了格鲁吉亚成为民族国家的努力,所谓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数百年说不清道不完的仇恨,不是一个苏维埃的联盟就能解决的。

    斯大林以低沉的嗓音谨慎的说:“既然您一直提到美国人正在研究的威力巨大的秘密武器。这很好,美国人努力研究,我们的人情况如何我们决不能落后于美国,但基于我国的现状,我们没有足够的财力像美国那样竭力研发。”

    “是的。我们派出的和策反的人员一直在派送资料,内务部基本能掌握美国的研究进度。”

    “这很好,您还需继续努力。现在还有另一个问题。”

    “您请讲。”

    “我们自己的科学家也不能闲着,现在你去调查一下,把可以从事这类研究的专家人员统计一下。我们缺乏资金不代表我们就只能等待美国人的研发资料,我们必须小规模的尝试。”

    “好的,我都明白了。”

    “很好,此事您应该咨询一下李森科同志。还有一点,这一名单上率先给我列入别列科夫同志的名字。我有种预感,此人很可能给予我们重大帮助。”

    “但是,他毕竟是外国人。或许我们不应该让……”

    此刻,斯大林厉声打断了贝利亚:“他已经是苏联公民,我不管他曾经如何,现在,我们必须利用这个人。关于这些操作,你还如同以往一样秘密进行。约束你的部下,此事不准向任何外国人提,如有违反,你知道该怎么做。”

    利用核子裂变的原理制造新式武器,美国一开始也想保密,现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保密的意义已经很有限。

    苏联对该项目的研究则需要保密,或许美国人可以偷偷知晓,但是德国,此事必须竭尽所能不让德国知晓。

    贝利亚突然想到一点:“如果,别列科夫大张旗鼓的宣传这件事,该如何是好在武器研发方面,此人一项比较高调。”

    “这……”斯大林沉默下来,甚至抓着烟斗狠狠的抽了一口。

    贝利亚就在一旁看着他,等待着领袖的确切答复。

    “这个好办。你最终告诉别列科夫,他不可高调宣扬这件事,不可向外人透露任何细节,甚至不能向他的妻子透露。”

    “如果,他透露了呢”

    “很简单。”斯大林抬起头,“您很想审讯他,不是苦于没有正当的理由吗他如果那么做了,你就有了理由。但是,如果他不就范,我禁止你审讯他。”

    “好的,这件事我有分寸。”

    贝利亚表明这么说,内心里已经想了一套策略。

    斯大林高高在上的对自己提出警告,禁止一切一意孤行行为。如此以来,内务部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特权去调查这样一位将军。

    但贝利亚始终没有把问题说透,他有自己的考虑,故而内务部搜集的一些资料,他尚未第一时间告知斯大林,而今一些文件还所在他贝利亚办公室的保险柜里,一直由专人严密看管呢。

    在那个位面,随着俄联邦的建立,大量苏联历史档案向全世界公开,使得许多对于苏联的历史认知被颠覆。

    “大清洗”与“消灭富农”的行动就是斯大林下令发动,贝利亚更多时候是作为命令执行者而存在。

    关于这些事件,杨明志不可能对其产生任何的影响,时间到了1942年,到了这一时间点,尚有超过三百万政治犯被当局关押,从事着繁重的劳动。这里面也包括战争爆发后的苏联境内一批德意志族裔的公民,他们被默认为敌人,统统拉到了西伯利亚搞农业垦荒。

    命令是斯大林下达了,执行者就是神通广大的内务部,也就是贝利亚一手执行的。

    但真理报没有任何的文章说明是斯大林下令做了这些,每一期的报纸都有大篇幅的对斯大林的歌颂。批判他匪夷所思!

    人民看到,是贝利亚做了大量坏事,人民的仇恨矛头也直指贝利亚,所谓贝利亚罪恶滔天,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斯大林很高兴的看到贝利亚为自己承担了大量非议,他也看到,随着贝利亚势力的迅速膨胀,若不迅速敢于,只怕很快就能取而代之。

    内务部的权力开始受限,随着战争爆发,贝利亚的主要工作,就变成协调后勤和监督武器生产。

    仅仅是监督武器生产这一项工作,反而使贝利亚的权力多样化。他已经担任起苏联战争后勤管理部门的决定性人物,客观上,他的决意将能够很大程度上左右苏联军队的运动。

    也正是贝利亚开始负责监管武器的研发与制造,他对于新式武器真是越来越敏感。

    美国人表示,有一种新式武器是给予最新的物理学研究成果,并在实验室内完成了特殊实验。

    本来嘛,苏联的科学家也在实验室内搞出了“轰击原子核释放额外能量”的实验。

    贝利亚详细看了大量报告,甚至还抽出时间学习那些物理方面的资料。他的学习没有遭遇任何的障碍,毕竟大量的核物理论文早就发表,其中来自苏联的论文也是不少。

    这其中,著名科学家朗道以及其朋友们也写了不少文章。

    朗道必然了解众多详细的内情,介于肃反期间朗道被自己派人逮捕,还在卢比扬卡肉刑吊打,贝利亚可不愿亲自去问。

    事实已经非常确凿,朗道就是真正的“反苏反斯大林份子”,毕竟他本人都招供了,并在供出的地点搜出了数万张反对斯大林的宣传单。按照法律,这等人理应判处绞刑,最终判处其十年徒刑已经是念及其科学上的成就和在文迪许实验室的影响力,做出的法外开恩。

    是斯大林网开一面特赦了此人,贝利亚只得照办。

    朗道被释放时已经奄奄一息,距离死亡已经一步之遥。

    关于对朗道的折磨,贝利亚从不认为自己有愧,直到1942年,当他发现自己有求于这个朗道时,两年前的旧事真是不得不面对。
1...562563564565566...6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