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一枚子弹把玩于手里,杨明志仔细看着它的形制,心中不禁窃喜。

    “子弹工厂真是严谨,它就是我需要的子弹。啊!一种熟悉的感觉。”

    毕竟那个位面的中国,使用的7.62毫米的突击步枪弹就是毛子规格,这使得中国产的各种突击步枪,完全适用华约国家弹药。

    乃至出现了世界上某些战乱地区的民兵,拿着明显老旧的五六冲却在使用匈牙利产的同样上年头的子弹,这一奇景。

    他就当着厂长的面,把一颗子弹压入枪膛,接着一个转身,黑洞洞的枪口对着敞开的大门,一副要射击的模样。

    将军的举动惊着许多人,仿佛将军就是要射击似的。

    尼古拉耶夫斯基睁大眼睛,的确,将军的姿势有着一些特色。和操作莫辛纳甘完全不同的是,射手的脸颊并不会触碰握着枪把的右手。射手的持枪姿势更加舒适,难道仅仅就只是舒适吗他以士兵的眼光看待将军的操作,不由幻想自己就是手持这种连发武器的士兵。

    突然间,一个美妙的念头浮现尼古拉耶夫斯基的脑海。

    那是一副美妙的画面,因为相比于莫辛纳甘,新枪的枪管位置更低一些,那么士兵就能更好的压枪。当然,对于打一次拉一次栓的栓动步枪,压枪这种行为是没意义的。

    但是尼古拉耶夫斯基是拆过svt40的,更是专职制造冲锋枪。疯狂扫射状态的冲锋枪想要精确连射,除非士兵的胳膊比大腿还粗!可能将军设计初衷就不打算让新枪射速太快,这样它作为连射武器,士兵的确可以凭借身体形成的力矩,在射击时压枪。

    “嘿嘿,只要我扣动扳机,子弹就打出去了。”杨明志镇定的说。

    “但是您不能。”尼古拉耶夫斯基这种见多大世面的老家伙丝毫不惊讶,就是将军开枪了,枪声也不会惊得他眨眼睛。

    “当然,这里是工厂,我还没有愚蠢到在这里乱开枪。再说,一声枪响会带来大乱子的,搞不好还会弄得人心惶惶。怕是到了明天,就有官员来调查了。”

    “这是必然的!尤其是兵工厂更要做好安全保障,说实话,我许可您在这里组装枪械,已经是冒着风险了。”

    尼古拉耶夫斯基的话没有说错,运输特殊子弹的卡车能开进冲锋枪厂里,本就是不合规的。不过那是一位中将的要求,不合规也要去做,只要不闹出什么乱子,知情者肯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的这些枪必须要实验,我也不应该随便找个荒地实验。请您告诉我,最近的靶场再那里”

    “就在郊外,




第1751章 夜会李森科
    李森科是搞农业的,他对枪械肯定不甚了解,这一去杨明志就没带新式枪械让他看看,就带着一张嘴足矣。

    设计局距离李森科所在的办公楼不远,杨明志挂了电话没有再逗留,轿车载着他,区区十五分钟后就杀到了依旧灯火通明的大楼。

    “好了,格里申科,你把车停到路边,然后就坐着。”

    “可是将军,您……”

    “我一个人去就行。放心,用不了多久我就办完事了。”

    不管李森科是否给自己准备一顿完成,此番杀来不是为蹭饭。杨明志自觉只需拜托李森科弄个靠谱的实验场地就行了,恐怕只需那人简

    单思考就能定下来。

    光明敞亮的办公室内只有李森科和他的秘书。他刚开完“关于1942年新西伯利亚麦收行动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这会儿,他看着书记员

    总结的会议记录,并把面包块往嘴里塞。

    别列科夫中将已经进楼,一楼传达室将这一情况迅速汇报。

    李森科这才赶紧整整衣服,示意秘书暂且货币。

    或许,大多数善于搞科研的人都愿意独处。

    今天的李森科精神有些疲惫,班依然要加,将军突然拜访也必须在这里等着。说实话,他真的希望这一天就平平安安的过去,即将麦收

    了,在收获之前最好什么意外也没有!

    突然,门被敲打了几下。

    “请进!”

    杨明志率性开门,径直走近李森科办公桌前,李森科不得不站起身以示敬意。

    “尊敬的将军同志,您这么晚亲自前来,有什么好消息吗”

    “当然!的确是个好消息。俄国人很不喜欢说话弯弯绕,这里我就直接报喜了。尊敬的同志,我的新项目终于有了重大成果。”

    李森科非常清楚,将军这几天一直忙活的就是研发新枪。

    难道短短几天功夫,将军就取得重大进展了真是太快了!

    李森科好奇的问:“该不会是您的新枪吧。”

    “是的,就是我的新枪。”

    “哦!那真是联盟的幸事,您向我报喜,我由衷的为您感到高兴。”

    杨明志注意到李森科的脸色有些异样,此人似乎有些疲惫他暂且坐到一边,翘起二郎腿一副轻松的模样。

    “尊敬的院长同志,我的拜访可不仅仅是报喜的,我还有事相求。”

    “不碍事,我就知道您着急而来,必是有求于我。我是奉了斯大林同志的命令,我以义务尽可能帮助您,我将竭诚服务。”

    “那好。我的枪械到明天就正式完成了,届时我必须立刻进行实验。很抱歉,我手头不存在合适的靶场,我想您能为我找到一个合适的场

    地。”杨明志郑重其事的说。

    “一个靶场军用靶场不行么”

    “这件事兵工厂的同志已经告诉我了,没有相关的证件,我无权使用西伯利亚军区的靶场。”

    李森科停顿一下,侧目问:“所以您是希望从中调解一下,使得您可以使用军区靶场。”

    “唉!”现在,轮到杨明志犹豫了。

    对于杨明志,他所要求的就是一片距离设计局不远的荒地,科学院区内有一些荒地,那里已经划归为建筑预备区,实在不合适武器实验。

    如果李森科能通过自己的人脉牵个线,使得自己可以和西伯利亚军区取得联系,那是最好不过。

    杨明志坐正了身子,双手搭在大腿上,探着脑袋一脸高兴模样:“如果……如果您能从中疏通,为我取得军用靶场使用权,我可真的要

    谢谢您了。”

    “这都是些小事,尊敬的将军同志,如果仅仅是这件事,您又何故亲自来拜托我呢您可以去找市长,或者直接去城里的军区司令部。

    我想,没有哪个愚蠢的卫兵会阻拦您这位将军的。”

    “什么您的意思是,军区司令部居然在新西伯利亚市区内!”

    李森科亦是瞪大眼睛,“您难道不知道我还以为您一直知晓。”

    虽然抵达这个城市已经一周,杨明志觉得这几日自己始终处于身心俱疲的高负荷状态。新西伯利亚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城市,她的规模还在

    扩大,想要了解这个城市需要时间。自己了解吗不!甚至还没有厨娘兼保洁的安妮熟悉。

    至少那个女人和科学院方面签了个长期自行车租用协议后,又借了一份城市地图,之后就经常骑着自行车进城采购,虽然也就买了几瓶

    酸萝卜。

    “我是真的不了解!如果您能提供给我一些情报,真是太好了。”

    本来,杨明志以为几番交谈,李森科就会爽快的拿出一个靠谱的荒地,立上几个木板画上圈圈就得了。既然提及军区的事,他向着自己

    这尊大佛被“发配”到这儿,早晚得和本地的军方首脑交涉。

    所谓交涉可不是单纯的聚在一起畅饮伏特加,又各自吹嘘自己年轻时的英雄事迹。酒是要喝,牛也要吹,大事更要办。

    李森科亦是有意和将军谈些别的,工作原因,他对西伯利亚的高层人员都有接触。

    于是,杨明志毫无疑问的得到了惊人消息。

    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居然是一名中将!

    “唉嗨!”杨明志瞪大双眼,因惊讶而咧着的嘴居然流露笑意:“我还以为军区司令应该是大将,或是更好职位者能够担任。没想到,

    居然和我的级别一样。”

    “是一样,也不一样。”

    “何以见得”杨明志问。

    “您看看我,我有着真正的科学成就,为联盟带来了粮食增产,所以有幸担任全苏科学院的院长。至于其他人,许多院士的科研成果还不

    够突出,他们无法和我竞争。

    您也是如此。您能成为中将,我觉得有您军功的功劳,更在于您对全苏的军事科学带来重大帮助。

    至于军区司令,他实在缺乏战功!领袖和国防委员会是公平的,对于你们军界的职位升迁,军功始终是升职的第一参考。”

    话说李森科突然又标榜自己的所谓科学成就,“春化作业”说实话还不如可劲撒化肥来得妙。但此人之后的说辞确实很有道理。

    战争将淘汰一大批和平时期的将军,能总是打胜仗的军官,他成为苏联的元帅也不足为奇,甚至还能成为某个部长。

    可能那个据说姓梅德韦杰夫的中将,也是一位拼花地板将军。不管怎么说新西伯利亚都是非常安全的大后方,因为安全将领没有军功,升

    职的机会自然优先给前线的那几十个集团军正副司令。

    听闻军区司令姓梅德韦杰夫,杨明志不得不吐槽一句,这个本意“熊之后裔”的姓在俄国还真是常见。

    既然那人的军衔和自己完全一样,还会露怯吗不!完全没有了。

    那人是实权中将,自己目前则是虚的。这都不碍事,因为军队总得需要武器,聪明的将领才不会固执的拒绝新式武器呢。

    杨明志突然改变了主意,继续说:“院长同志,看来情况要变一变了。”

    “您还有要求说实话,如果您想要和军区司令见面又觉得有些冒昧,我乐意从中牵线搭桥。”

    “是嘛!真是太好了。”杨明志点点头,“干脆这样,您先帮我和他交涉一下。帮我取得城市附近某个靶场的使用权,以及和司令见面

    的契机。如果可以的话,我领着人带着新式枪械去实验,军区司令最好同行观摩。毕竟我造出了新枪,不被军方赏识就等于失败。”

    李森科摇摇头:“不会的,您是非常优秀的军械设计专家,您的新式武器必然成功。我完全明白了,我会帮您办好这件事。”

    “哦!真是太谢谢您了。”

    “不用



第1752章 组装
    本来各种物资的供应全部倾斜军队,后方军工部门的物资被削弱了很多。 x毕竟物资就那么多,如果军队饿肚子,全面溃败就只是时间问题,斯大林和他的亲密战友必须就孰重孰轻中做出选择。

    然而在可见的十月份,一切将发生有利于苏联的重大利好。

    首当其冲的就是盟军物资的到货,那是三十艘自由轮!其中有一半的运输军队急需的面粉和黄油!再加上赶上全联盟的传统麦收季,短时间内,苏军一线的粮食供应肯定有巨大好转。

    可以说,在这一时空,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处于关键阶段,恢复运输的盟国船队雪中送炭得给予强有力的后勤支持。印着usa的产自得克萨斯的牛肉罐头坐着军列一路南下,送到即将开赴斯大林格勒的新部队手里。

    如此到了十月份,在城里的尸山血海断壁残垣中继续战斗的德军士兵,在搜索可用的苏军冲锋枪时,赫然看到了死尸背包里的罐头盒。

    本来德军的物资补给已经很困难,拿到罐头的德军士兵管不了那么多自己优先享用,结果空罐头盒被军官拿走,最终送到保卢斯面前。

    俄国人已经开始吃美国人的牛肉了,己方的后勤供应却不顺畅!可怕的事实就摆在这里,当保卢斯看到usa的罐头,再加上作战已经两个月,战役依旧焦灼,还有最可怕的凛冬将至。失败的不祥预感第一次浮现在保卢斯心头。

    以上的种种都是十月份的事了。

    小胡子突然飞抵乌克兰,亲自会见了保卢斯,督促其针对斯大林格勒发动更大规模进攻,必须不惜代价的拿下这座铁路枢纽。

    保卢斯正在贯彻落实这一命令,然而攻势发起后,德军并未如他们的指挥官希望的那样,重拳出击一举拿下城市。到九月二十日,新一轮激烈巷战已经打到第七天,仅仅是河流右岸的城区,德军依旧不能完全占领。

    德军需要大量兵员,需要大量粮食,以应对长时间作战!

    时逢乌克兰地区传统麦收季,在占领的一个年度内,德军命令占领区百姓继续种地,到了麦收季,德军已经抢先收获了全部粮食。

    正如小胡子所谓的“战争经济学”,乌克兰的广袤农田将成为德军的重要军粮供应地。

    新麦就在乌克兰的几大城市加紧研磨成粉,之后直接向东方运输,第一批新麦已经在九月十四日就送到了第六集团军手里。顺便,一部分粮食还支援了罗马尼亚、意大利的军队。

    当热,因为后勤主力已经是意大利军,这些军人毫不犹豫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吃上了面包。

    乌克兰的麦收季比西伯利亚早一个月,产量也更高。

    从某种意义上,德军所选的进攻节点真实占得很大优势。他们掌握战略主动权,百万大军就地得到了一大批粮食支援。

    他们面对的,是补给暂时相对困难的苏军。

    九月份,斯大林格勒的守卫者们必须节衣缩食。不过苏军的后勤状况是一天天的好转,他们很快遏制住了德军的攻势,双方又开始了全天候的拉锯战。

    九月二十日,对于新西伯利亚,又是寒冷而和平的一天。

    这里的人们根本感受不到战争的可怕,对于斯大林格勒正在发生的血战,大家只能通过每天定时的广播宣传,以及当他的报纸以了解信息。

    他们只能去联想一幕幕恐怖画面,和真实的场面实在差别很大,或者说,仅凭这些信息还无法理解远方的激烈作战是何等血腥。
1...537538539540541...6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