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波诺马连科的确没工夫再询问杨桃,否则天就黑了。他知道的,别列科夫将军结束述职,还要跟着内务部的同志继续办事。说实在的,会谈该在正午结束,现在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漫长的会谈,令这位总指挥收获巨大。他不仅是理解了一套新战




第1684章 五千卢布
    “丢不应该的。哦,我无意冒犯,您绝不是丢三落四之人。倘若您真的丢失了存折,不用担心,到我这里挂失就好了。我们会检查您的存取记录,您是将军,相关记录必然是独立保存的。如若确定无误,我们会迅速为您补办。”

    “好吧,我相信你们的能力。我再问,假若存折丢失,有人偷偷取钱呢”

    “这……这可属于经济犯罪。”说着,主任可以看了几眼杨明志身边的拉林大尉:“此事内务部的同志最清楚。”

    “偷偷取钱属于盗窃,非常时期敢于盗窃军人的钱,此事不由治安警察管理,我们会迅速抓捕犯罪分子,并立刻处于刑罚。”

    “刑罚什么刑罚”

    “当然是扭送给部队,编入一线部队。苏维埃是公平的,他们伤害了国家,那就用战斗为自己赎罪吧。”

    杨明志深深的点点头,不再纠结于这件事。

    “主任同志,您给我的账户是新的编号,我以前的账户呢那上面应该还有近一千卢布存款。”

    “已经并入您现在的存款。”突然间,主任觉察到这里恐怕会引人怀疑,这便猛地立正,画蛇添足的说:“一切都是按照上级的命令,我没有贪墨一个戈比。如有怀疑,我愿意接受组织调查。”

    自己的旧存折就在户外的轿车里,它破损有些严重,恐怕银行核查还需要很多时间呢。至于老婆的存折里有多少钱,只能要求银行人工查档案了。

    对比一百五十万卢布,一千卢布已经是毛毛雨了。

    “好吧,我相信您的人格和职业素养。但是我现在需要用钱,莫斯科现在变成大军营,我看很多人还在排队买东西,也许还能再买些商品。”

    “您是要取钱买东西”

    “对。您有什么建议吗”

    “是买什么”一脑门汗水的主任终于长舒一口气,他很乐意回答杨明志的新问题,继续说:“现在的情况有些不好,一些紧俏物品价格很高,有时就是价格高也不见得有货。如果您是想买些面包,我建议您多取一些钱。”

    “为什么有什么说法吗”杨明志虽以基本猜到,怕是和自己在波多利斯克一个遭遇,故意这么问。

    “价格太高了。一公斤三十卢布,有时还能涨到五十卢布。真是一天一个价,好在马铃薯相对便宜。像是我们这样的机构,都是国家提供粮食,您也是如此。只是您想要多买些粮食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很遗憾,您真的只能花大价钱。”

    “好吧,那就取一万卢布,大部分换成五百面值,其次是一百面值。我还要一些一卢布的硬币。我就不信了,偌大的莫斯科,所有商品都是价格高昂。”

    杨明志绝对想不到,他的话令这个尼科诺夫大吃一惊。

    “将军同志!一万卢布您……您不能您不能取钱。”

    “什么您说什么”

    “您只能取走五千卢布,一周之内也不能再度取钱。也就是说,您每个月只能取走两万卢布。”

    “拿到说银行对储户也做限额了”

    “是的。这是国家的规定,您的存折的确有一笔巨款,但是您不能一次取走,汇款更是受到限制。”

    他这么说,杨明志基本上明白了个七七八八。

    其实也很好理解,全面的战争可从不是旷野中、在街巷中,士兵和战争机器的铁血搏斗。间谍战、经济战,也是全面战争的组成部分。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它可以是军火商抢钱的盛宴,亦是对国家财政的疯狂消耗。

    “是担心伤害到脆弱的战时经济吧。”杨明志木着脸问。

    “既然您都清楚,是的,的确是如此。这是领袖的命令,谁超过了这一数额,都将被调查。”

    “是这样吗”杨明志转头问身边的拉林大尉,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杨明志意识到某些事怕是不好运作了,他无奈的叹口气,继续道:“那就五千卢布。购置家具还有别的物件,我需要钱。请您给我换成低面值的。”

    “好的,我立刻差人去办。”

    ……

    一番等待,一把整洁的、充满油墨气息的崭新钞票,送交到杨明志的手中。

    “这是您的钱,将军同志。如果您急需用钱的话……”主任看了看有些迷茫的杨桃:“您的妻子也有每周五千卢布的额度。”

    “不必了。”杨明志摇摇头,“五千卢布也是一笔巨款。只要我不乱买东西,绝对够用。”

    “当然!当然。我住在城里十多年了,如今真是物价飞腾。商品粮翻了好几十倍,甚至一百倍的价格,国营商店的那些家伙们就是不愿让我们买。其实他们想的也高妙,花取大价钱买粮食,挣得的钱全部补贴军用,以后买盟国的物资了。”主任带着深深的无奈说了这些,言语中充满了对现状的不满。

    “但是,我在大街上没有看到乞丐。人民还是排着队买东西,这说明物资供应并未中断,人民还有力气排队,人民没有饿肚子。”

    “毕竟这里不是列宁格勒,只是钱的价值削弱了。何况国家正在大量印刷钱币,您手里的就是最新印好的。还有,您应该觉察到我们这一分行中弥漫的油墨味。”

    “是的。”

    “我们的仓库里堆了很多全新纸钞,以前从没有这么多。莫斯科和周边城市,几乎所有家庭都出人参军,大部分人依旧在前线奋战,立功者数量庞大。那些战士通常要求把自己的战功奖金发给家里,由家属带为领取。

    家属们领了钱,很快就用于城市消费,我们永恒的首都流动的现金数量庞大,以至于全市的各类国营商店,针对紧俏物品全面涨价,尤其是的粮食!

    啊,这些都是经济学的东西,也许您……”

    “经济学常识我懂。好在我们的体制有着优越性,任何时期只要交通线通畅,就没有人饿肚子。普通市民还是吃到保命的配给粮,只是生活艰苦一些。”

    “对!”主任提起胸膛,“就是再艰难,也被沙皇时期要好过。我们银行也会发行粮票布票,市民每月击中领取一次。您瞧,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

    杨明志点点头,在手指沾了一点口水,娴熟的数钱。

    这无心之举立刻引起了主任的注意,就仿佛将军还曾做过会计员

    “很好,一共五千卢布,四十九张一百的,还有十张零钱。”

    “我们办事从来一丝不苟,而您。将军同志,您也是数钱的高手”

    “哦是嘛,不过是整理文件时被迫学的技能。”

    再那个位面,哪个中国人不得是数钱能手毕竟新的中国在很长时间内奉行着低面值钞票政策,无数人觉得国家该提高钞票面值,但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金融业掀起了全面电子支付的革命,货币数字化,低面值的问题也就没人提了。

    而形成鲜明的对比的莫过于苏联,物价长期低廉,一戈比都能买到东西,而最大面值却是一千卢布,彼此相差了十万倍!

    由于没有钱包,钱只能装进衣服口袋。

    杨明志的确是穿着传统的俄式大衣,大衣里面则是崭新的军人制服。当前的苏军可没有换装,从上到下的军装朴素中带着强烈的实用性,就是威武不足。衣服的衣兜很多,



第1685章 配眼镜
    “天冷了,这段时间罹患感冒的人越来越多。”拉林大尉的抱怨让杨明志有一丝担忧。

    “我的故乡有一句谚语,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但愿不要发生严重的流感,大规模传染病的威力太猛了。医院的药品供应稳定吗”

    “您想得多了。药品储备一切正常,就是全城一半人生病,医院也能把大家治好。”

    大尉的话有开玩笑的意味,真的全城半数生病,那真是大灾难。

    杨明志的担心不无道理,一战的终结于德国的主动投降。国力被疯狂透支使得第二帝国注定战败,1918年席卷欧洲并导致千万人死亡的西班牙大流感,也迫使交战双方都乐见于迅速结束战争。

    六月初的重病杨明志记忆犹新,得亏老毛子开启了黑科技,干脆不怎么搞临床实验,把各种方法制造的青霉素,和磺胺一道投入前线医院。让伤兵做了小白鼠,就结果而言,大量伤兵真的迅速康复了!

    只要病毒不变异,秋季流感高发期的莫斯科,理应不会造成什么波澜。

    拉林大尉以内务部的特权,在登记完毕后,院方直接给眼科科室打去电话。没有预约,也没有周折,很短的时间内,杨明志携夫人,进入了眼科诊室。

    莫斯科乃国家的永恒首都,市内的医院各科室医生,就是全苏联最好的医生。

    他们这些妙手回春的专业人士是各种意义上的身经百战,见得高级官员多了,即便是斯大林本人以病人的身份到来,至少这位据说是最优秀的眼科医生,也不会发怵。

    又是一个姓安东诺夫的人,既然此人是医生,杨明志也就懒得吐槽这随处可见的姓。

    且看这位医生,头顶白帽,绵口罩挂在脖子上,身上套着一件白衣。他白皙的皮肤上已经出现多个老年斑,有着鹰钩鼻,眼睛却深深的凹陷。

    很显然他是一位老者,对于医生,越是年纪大往往意味着能力出众。

    再看看诊室里的构造,涂刷红漆的普通办公桌,上面的用具没什么稀罕的,唯一有特点的,莫过于一台验光仪。

    正当杨明志好奇的左顾右看,医生发话了。

    “我是安东诺夫医生,你们突然到了,我不得不重新规划下班后的行程。”

    “所以,我们让您困扰了”大尉心有不悦,故意抬抬自己的帽子以强调身份。

    他哪知这医生丝毫不怵,还挺着胸膛说:“任何人都应该按照规矩,所有的病人都有着平等的权力。你们既然要来看病,就该在上午预约挂号。为了你们,我看我必须要加班了。”

    医生嘴上如此抱怨,还不得是按部就班的工作还是因为自己职务很高,才有资本壮着胆子和内务部的人饶舌。

    杨明志并不像做个协调人,他还是更乐忠于看看本时空的眼科设备。

    没有电脑的时代,医院该如何运作得当呢

    大尉掐着腰反驳:“反正我们已经到了,瞧瞧这间诊室,哪里有别的病人您和您的助手在这里无非是喝着红茶,看着今天的真理报,就这么坐到晚餐时间。给我们看病,本来就是您的责任,何必要抱怨呢”

    “好。同志,您这位病人是不是一只眼睛瞎了也是,你们的工作一直很危险。”

    “你……”这话分明是在激怒自己,拉林大尉忍着不悦按捺着愤怒,还不得不摆出一副笑脸:“病人不是我,是我身边的两位。”

    “他们”

    杨明志觉得医生有些傲慢,不由的担忧其接下来自己的境况。

    “啊,是你们,刚刚电话里告诉我,有两位东边来的病人,要在这里配眼镜。看起来你们是巴什基尔人”

    “如果您说的是民族的话,我们是中国人。”

    杨明志给予医生干脆利落的回答,他的答案实在另类。

    安东诺夫瞪大双眼:“中国人整个莫斯科的外国人几乎都迁移到东方了,您怎么在这里”

    “因为……”

    “啊!我不多问,我是医生,您生病了,我会帮助医治。说吧,您是什么情况。”

    这个医生是不是有点表演性人格啊,刚刚还和拉林大尉吹胡子瞪眼,十几秒后就跟着我谈笑风生因医院已经开启暖气,气温似乎稳定在二十度左右,着实有些热了。杨明志脱下外衣,亮出了自己的军装以及大量的勋章。

    每一枚勋章都记录了它的主人光辉战绩,杨明志注意到,医生笑呵呵的脸突然变了模样,衰老的面容突然瞪起一双蔚蓝的大眼睛。

    “啊!您是苏联英雄!真是对不起,刚刚失礼了。我向您道歉。”

    “还是赶紧解决我们的事吧。”

    “是眼睛的问题您来,坐到的办公桌前。”

    苏联这里没有中医那种严格的“望闻问切”的理念,在诊断之前,医生也有理由通过一番询问,获悉病人的基本状况。

    杨明志的情况非常简单,他一直记得自己双眼的近视度数。

    “我左眼175度,右眼225度,您只要以此标准,磨出合适的镜片做眼镜即可。您看如何”

    安东诺夫医生恍若演员,这会儿他又绷着个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简短的回答一个词:“不行。”

    “哪里有那么麻烦”

    “对不起,即便您是将军,到了医院也有义务听从医嘱。您近视度数如何,需要由我决断。您看那边的机器了吗”说着,医生指了指。

    “那是什么”

    “是验光机,或许您是明白的。现在跟我来吧。”

    “好的。等我的事忙完,您也务必检查一下我妻子的眼睛。”

    “什么”安东诺夫一惊:“那是您的妻子我还以为是您的女儿。”

    “的确是我的妻子。”

    “哦真是太神奇了,真是像个孩子。”医生不在多言走近机器,杨明志跟着去了。

    刚刚医生的话实在有趣,杨桃觉得医生说得也不错。自己比丈夫小了一轮,按照中国的“辈分论”,生肖十二年就是差一辈啊。

    她乖巧地坐在一边的木椅,她毕竟是接受正规医院的医学专家教育的,懂得在科室内的礼仪。

    她就这么安静的坐着,好奇地瞪大双眼,看着丈夫滑稽地伸着脑袋,下巴贴在机器平台,双眼对着两个圆筒镜头。

    医生和病人似乎是隔着机器互相看着,其内情如何,杨桃已经充满好奇。

    话说验光仪在这个时代并非稀奇,一个美国眼镜商普伦蒂提斯改良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验光仪。时代不停的发展,验光仪变得更加精密,核心原理与十九世纪的版本并无变化。
1...501502503504505...6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