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硕大沉重的飞机在平坦土路狂奔,其整体重量已经近乎十一吨了,这和卸下弹药的三号突击炮几乎一个重量。
飞机如同一只信天翁,它以最大马力狂奔,迎着呼啸的北风试图飞跃。
它重量不轻,身处座舱的杨明志压力不小,也感觉到自己的左臂被妻子钳得更紧了。通过机舱电灯,只见杨桃她双眼紧闭,整个形象好似受惊的兔子。
“亲爱的,没有那么可怕。飞机在弹跳,很快它就飞起来了。”
“就是!”刘红秀如同没事人似的,她调皮的插嘴:“姐姐啊,没有那么可怕。你看这窗外吧,很快我们就像老鹰那般翱翔了。”
终于颠簸结束了,因此沉重的飞机已经飞到森林之上。
戈里佐杜波娃额头满是汗水,她长处一口气,再度拿起对讲机向机舱内广播:“同志们!我们起飞了!欢呼吧。”
机舱内除了可怜的德军战俘亨得利森,其他人都在吼着乌拉。
大部分人是首次坐飞机,这种人生中的非凡体验令人兴奋,一想到将前往祖国的首都,人们陷入狂热的兴奋。
直到坐在舷窗边的人们注意到窗外的世界,只见一条银龙镶嵌在林海中。
此刻太阳最后一抹余晖荡然无存,天空炫目的银河笼罩苍穹,残缺的月光旁的火星也异常闪亮。
今日的东欧夜幕将能看到火星凌月的美景,话说这种景象并不罕见。斯拉夫民族吸收了大量的罗马文化,加之他们固有的文化,对月亮和火星有着特别的感情。
月神与战神交相辉映,这意味着什么也许是个好预兆。
十架运输机全部升空,夜幕之下通过机翼和机尾的一串信号灯,各机组互相识别,还是通过这些信号灯,他们娴熟的在夜里排起人字形的大雁。
坐在机头位置,戈里佐杜波娃看看左右,她的长机就担任起“头雁”工作,只见左右两侧的僚机排好了阵势,她的担忧又少了一个。
她拿起步话机,切换到公频:“各机组注意,我们已经脱离游击共和国控制区,现在坚实保持现有航速与飞行高度,以确保编队阵型不乱。给你们二十秒记录各类参数。”
“各机组,立刻关闭所有信号灯。”
“各机组全部关闭机舱照明灯管!”
她继续看着左右,终于就剩自己的长机,机舱内依旧灯火通明。
杨明志不知道驾驶室的飞行员做了什么,他听到游走机舱内的机组人员嘚啵:“很快,我们将陷入黑暗,我们要在黑暗中悄悄的通过交战区,仿佛我们根本不存在。”
那人只是在自言自语,很快杨明志看到翼尖的信号灯全部关闭,他明白了一切。
“小桃!嘿,你可以松手了。”
“嗯现在很安全了”
“很快就要关灯了,不要担心,你赶紧睡上一觉,什么也不要多想。”
“好吧。”
刚安抚完紧张的妻子,只听得机舱喇叭又想起戈里佐杜波娃的警告:“同志们,我们即将关灯,还将飞到四千米高空。我们将飞跃交战区,一旦需要情况,我们将立刻升高。请诸位做好心理准备。”
她说的这话真是不讨巧,最危险的时机很快就到了!
突然间机舱内陷入黑暗,杨明志看不清妻子的表情,不过她依旧钳着自己的胳膊,钳得更紧了……
因为是夜间飞行,敌人在夜间展开拦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也是敌后空投任务多是夜间执行的原因。
机群采取一条捷径,在蹭过戈梅利南部后,就继续向着布良斯克北部冲去。
经过七十分钟的飞行,机群已经抵达战区。
即便毁了眼镜,杨明志并不觉得浑身难受。他近视度数不高,平日里也早就习惯了不戴眼镜。既然获悉将要抵达战区,他刻意和临窗的柳红秀换了座位,当然,这下老婆就是可劲儿钳着自个的右臂。
“今天会有夜袭吗”
杨明志的双眼死死盯着外面,除了看到被月光照得发亮的云层,也看到了地面是不是闪烁的火光。
他马上明白了情况——苏德双方白天打完还不够,夜间还得继续战斗。
这里已经是前线了,杨明志估摸着,飞机已经飞抵朱可夫所部先锋部队的防御工事上空。
这就是漫长的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时期的日常。
如今的历史进程发生了变化,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丧失了勒热夫和维亚济马的防线后,反攻也没有将地盘夺回来。所以在瑟乔夫卡市为核心的区域,驻守于此的德军路德维希将军的第4集团军的防区,成了一处彻彻底底的突出部。
不过这个突出部并不糟糕,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很像是古代棱堡的一个角。
一个突出部,苏军看似有能力以钳形攻势将其从后端切断,从而达到完全歼灭的目的。可惜,苏军暂时没有这一能力。
朱可夫的西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各有各的困难。
朱可夫与科涅夫为了对抗德军的反攻,以很大的损失取得了防御战的胜利。原本在进攻作战时,部队伤亡很大,其后的防御战又遭遇一轮损失。他们已经丧失了继续战役级反攻的
第1655章 着陆图拉
位于莫斯科市南方一百余公里的图拉,早已化作巨大的军营。
诸如图拉、卡卢加、梁赞等莫斯科外围卫星城,城市里机器轰鸣,坚决不撤的上百万军民加紧生产军火,城市外围的大片森林掩护下的是无数军营。
有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它并非是一种对军魂的赞誉,而是战争残酷的直白提现。
营区的主人上了前线,因为八月份的大反攻朱可夫的部队伤亡很大,空旷的营房很快又热闹起来。乘坐火车而来的新部队斗志昂扬,他们住在营房中丝毫不觉得战争的残酷,直到新的进攻战役到来……
苏军在拼命集结力量,不仅是兵力,大量的武器装备,以及被服、粮食,它们堆积如山!
甚至一些高科技设备被运到特别区域,这就包括巨大的防空预警雷达。
八月下旬德军对莫斯科的空袭,德军方面宣传他们取得胜利,又夸张的宣传“莫斯科的防空如若一张纸一捅就破”。
德军的狂妄令斯大林愤怒,再说德军说的不全错,莫斯科和周边区域的防空亟待加强!
仅仅增加国土防空部队兵力乃至增加卫戍战斗机数量是不够的,苏联需要一些新设备。
终于,八月底那些所谓的新设备终于开始投入使用。
图拉的各个军用机场都安排了两辆雷达监测车,两车雷达交替开机,能够全天候对空探测。
但这些雷达车功率较高,它们探测范围有半径近三百公里。
图拉城内设立一个大型雷达站,一座火力发电站为他供电,它庞大的能量能探测半径三百公里,高度在三百米至一万米的庞大空域。
这是什么概念德军战机刚刚飞抵西方面军的新防线即可被探测,如果德军意欲空袭大城市,苏军前线的各个机场战机可提前半小时起飞拦截。
诸如八月份的德军空袭,苏军能将其完全扼杀中途唯有实战能够验证。
这些雷达站一直对空探测,图拉雷达站接到任务,九月二日凌晨,第101远程航空团运输机中队将降落图拉五号机场,雷达站必须在发现确定其身份后,引导其平安降落。
戈里佐杜波娃有着极强的夜航自信,这一次她态度冷静,在飞跃战前后,遂直接尝试与雷达站联络。
“站长!屏幕有情况!”
检测员小姑娘瞪大双眼,只见进口自美国的大型示波器突然出现巨大波峰。
雷达站长看看时钟是晚上十点半,时间尚未到九月四日。
也许不是那些大雁也许大雁提前起飞了
站长问道:“亮点具体方向”
“西偏南35°。”
站长立刻窜进地图室,他以图拉市为中心,按照监视员提供的角度,以直尺逆推可疑飞机航线,只见这航线极度贴近白俄罗斯南部沼泽。
应该就是他们!
本有些疲惫的站长兴冲冲回到雷达监测室,他赫然看到,另一位部下候在这里。
“谢苗收到什么特别电报了”
“报告站长,是大雁!是戈里佐杜波娃同志,他们快到了。他们渴望和您通话。”
“明语通信快走。”
里2运输机机载无线电功能强悍,图拉电报电话局的设备一样强悍。
戈里佐杜波娃在四千米高空飞,她距离图拉仅有二百公里了,如此距离用高级设备,明语通信信号非常清晰。
“好的,我将调整航向,降落五号机场。完毕!”
剪短的通讯后,蕴藏在她平静表情下是狂喜的心!
雷达站发现并基本定位了运输机群的位置,站长除了紧急通知五号机场塔台与雷达,也一直关注着机群位置。
站长更是给图拉市苏维埃第一书记打去紧急电话:“领袖的贵客将飞过图拉上空,请暂停灯火管制两小时,就让图拉最为最好的灯塔。”
电话打过区区五分钟,站在窗边的站长被突然亮起的路灯吓了一跳,接着,他的嘴角流露一丝笑意。
苏联转入战时体制,国家的一切资源都该供给战争!
此刻,人字形编队的机群开始降低高度,渐渐的和云层持平。
或是因为降低空域机身轻微晃动,睡得很轻的杨明志突然苏醒。
“怎么回事,他们降低高度了那是云层”
突然间,透过云层的缝隙,他看到了地面一片灯火通明。那是属于城市的特征,莫非这是到了莫斯科
不!莫斯科是个巨型城市,它的光亮应更加闪耀。
杨明志确定那不是莫斯科,他唯一能想到的只有图拉。
在本时空,交流电开始广泛还是在二十年代,全然是天才的特斯拉不要交流电的专利费,人造光源开始点亮蔚蓝地球的阴暗。
但大规模照明需要巨大能量,杨明志对苏联的电煤供应完全有信心,对发电机组功率可就不怎么看好。
再说了,正直残酷战争时期,他们难道还把大量电能用于照明这难道不是浪费能源么
虽然电灯不是很耗电,市民家里基本不存在高耗电家电。照亮整个城市除了用电巨大外,不也是给潜在的德军的声明:我在这里夜间快来轰炸。
而且若从工业生产角度来看,一切电能都该驱动车床转动,以最大效率生产炮弹才是硬道理。
对于戈里佐杜波娃来说,来自图拉市的光就是完美的灯塔,原因无他,莫斯科以南最近的一座较大城市就是它,宏大的夜间光芒也只有城市内综合交错道路的两侧路灯能够发出。
发现图拉意味着调整航向。
她握紧步话机:“各机组注意,全体转向正北,立刻行动。”
所有机组人员,他们或有民航工作的经历,然残酷的战争迫使他们在驾机飞行时要做些剧烈动作。再说了,他们可是俄罗斯人。无论刮风下雨,勇敢的俄罗斯飞行员无视这些恶劣自然条件,更不说驾驶民航耍战斗机才有的紧急机动。
杨明志又陷入迷糊,突然间他被一股作用于下身的强大的向心力弄醒。长久的战地生涯驱使他时刻保持警惕,他猛地惊醒,下意识的捂住腰上的枪盒。
“哎呀,我这是在飞机上,可把我吓得。等等,飞机怎么感觉倾斜了不,他们在做紧急机动!”
“他们为何这么做莫非遭遇敌机了”
杨明志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不过是戈里佐杜波娃的正常操作,民航时期她被飞行法规的条条框框拴住,那时候民航可不敢玩极低急转半径的侧倾转弯。
她骨子里是对自由飞行的向往,渴望成为老鹰自由翱翔,更要像老鹰能疾速俯冲。
十架运输机全部来了一记紧急转弯,几乎所有的乘客全部惊醒了。
杨明志所在的长机情况还好,苏醒的大家陷入小小骚动。倒是那些装满战争孤儿的九架僚机发生混乱,受到惊吓的孩子们或是高声怪叫,或是放声大哭,岂是一个凄惨能形容。
好在身经百战的机组人员抑制住爆炸的内心,他们以强大的精神自制力战胜了熊孩子的吵闹。
很快,长机机舱内各处扩音喇叭想起了戈里佐杜波娃的慷慨陈词:“同志们!我们刚刚飞跃图拉!我们的最终目的地是图拉第五军用机场,预计还有二十分钟着陆。请所有人做好准备。”
第1656章 拉林大尉
“真是滑稽,我还是觉得这是民航!”杨明志摇摇头,又嘱咐妻子:“亲爱的,拿着包,拎好木箱我们走!”
飞机完全停下,厚重的舱门已经打开,机舱内所有人全体起立。
漫长又紧张的飞行终于结束,机群刚刚飞跃炮火连天的战区,现在应该是到了图拉市的某个机场这里几乎已经是安全之地,所有人如释重负。
十架飞机全部停稳,机场等候多时的地勤人员精神紧张地向各机跑去。他们的任务是负责着陆飞机处于绝对安全,甚至还有疾驰而来的消防车,谨防可能的火灾。
真正接应乘客的当然不是这群地勤,内务部的内卫部队将接应那些名单上的贵客,以及数以百计的战争孤儿。
战争爆发伊始,内卫部队尚有精兵三十万,其中边防军的近二十万人于战争初期遭遇巨大损失。另外的十多万人许多参与到1941年的斯摩棱斯克保卫战,战斗失败后,部分部队担任起莫斯科的卫戍。
战争已经整整一年了,昔日的精锐士兵悉数化作苏联土地上的点点英灵。
苏联的内务部是捷尔任斯基缔造,他推行“苏联孤儿互助”政策,以至于十多万边防军官兵都是来自孤儿院的孩子,如此一来捷尔任斯基也成了全体边防军的父亲。正是这一份原因,内务部边防军几乎没有人投降。
诸如耶莲京娜,她是内务部边防军中的女兵,她能活着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