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宴席希望不要铺张。”
杨明志笑而不语,因为一路狂飙,区区一百分钟,吉普已经杀到铁匠村的外围。
哨卡放开路障,十名哨兵认得司令那张脸,他们获悉司令将去莫斯科奔向远大前程,不禁有些惋惜。现在,司令亲自开着吉普突击回来,副驾驶居然坐着一名女兵,她胸口上的金星勋章真的无比眨眼。
吉普停下,一记响指后,杨明志招呼来一个哨兵。
“嘿,你们知道我载着的是谁么”
“不……不知道。”
“是莫斯科来的飞行员!现在你们跑步通知村里的大家,可以开始欢呼了。”
戈里佐杜波娃有些莫名其妙,又觉得司令突然变得有些轻浮,她惊奇的发现,哨兵见到司令并非那种老鼠见了猫似的畏惧。
“别列科夫,您可真是个有趣的人。”她把话憋在心理,既然不远处就是传说中的铁匠村,这番短暂的相遇自己可要睁大眼睛!
……
数以千计的村民聚集在铁匠村的中央大路两侧。
土地被平整过,道路的两侧又是林荫繁茂,大量的建筑就在大树之下。
那个男人拯救了数以万计的人,人民感激杨明志的贡献,他将要奔赴莫斯科参与拯救整个联盟,人民自发的为他送行。当然,他们上午聚集在这里,也是迎接从天而降的人们。
戈里佐杜波娃很快被眼前的景象惊呆,她看到了大量戴着头巾的女人,她们人头攒动,其中也不乏戴着列宁帽一脸胡须的男人。
最令她惊讶的莫过于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他们见到车来,非常卖力的挥舞手中的红旗。
数以千计的人同时欢呼,戈里佐杜波娃惊觉,自己上次见到这类似一场面还是在1940年的红场阅兵。
这欢呼是给谁的呢她估摸应该不是给初来乍到的自己,爱戴都是给予司令别列科夫。
“您瞧!”已经无暇好好开车的杨明志扯着嗓子喊:“他们在为您欢呼!大家欢迎您的飞机平安降落。”
“算了吧!掌声欢呼声都是给司令您的。”
“好吧!等到后面的车队抵达,欢呼将更为壮烈。”
杨明志故意放慢车速,是不是向围观群众回收。他很高兴那些维持秩序的士兵卖力工作,否则定是会有不少人围上来,最后整个街道变得水泄不通。
今日,铁匠村里的留守村民全部聚集在这一街道,甚至有来自黑土村和鲶鱼村的村民,也之一参与进来。
此时此刻,杨明志觉得自己就像是国王,那种被千万人爱
戴的感觉令人沉醉,甚至不可自拔。
“呵呵,也许斯大林就是因为这个,才会疯狂的追求权力吧。”
杨明志强行自我冷静后,直接把车开到集团军指挥部门口。
他下了车,很绅士的为副驾驶的女性拉开车门:“尊敬的客人,欢迎您来到第63集团军指挥部。”
既然戈里佐杜波娃未来将长期执行对游击共和国的援助,她目前是第一次来,只怕以后就轻车熟路了。
短暂的时间里她有必要尽量了解游击共和国的真实情况,首先就从指挥部开始吧!
现在杨明志化身导游,赶在车队全部抵达前,先带着这位女士了解一番近卫284师的过往。
破损的军旗,马恩列斯的画像,还有桌案上摊开的硕大地区地图,虽身处蛮荒之地,他们的指挥部像模像样。联想到一路的见闻,他们真的在沼泽中兴建了一座“森林城市”。
第1651章 参观游击共和国(下)
“这……就是中国的面条我倒是吃过几次意大利面。”
戈里佐杜波娃肚子咕咕叫,毕竟凌晨简单吃了几片面包,之后的十个小时就只喝了些水。
她哈喇子留了一嘴,对白胖散发浓厚面香的面条充满好奇。
因为苏联在二十年代驱逐了二十余万境内的中国人,有在肃反期间逮捕了超过两万人,加之苏联取缔的小资产阶级,本该在华人聚居区出现的面馆,随着华人的消失跟着消失了。那时候戈里佐杜波娃还非常青涩,她三十多年的人生中,见到的第一个中国人就是杨明志。
不过,在她看来因为这个中国人加入了苏联国籍,就是自己的同志了。
国籍能变,来自于灵魂深处的许多东西是改变不了的,就比如这做面条的技艺。
听其所言,铁匠村的多个厨房,众多的厨师全面学会了正宗中国面条的制作工艺。论工艺,那可比意大利面简单许多。
一只铁碗装满了捞面,其上浇了一层卤子。戈里佐杜波娃瞬间明白,中国面条也是伴着吃得,和意大利面居然很像。
且慢,应该是意大利面酷似中国面条才对。
只是捧着这碗饭,一个麻烦的问题又困扰着她——该怎么吃。
意面是用叉子吃,司令确实用两根木棍。再瞧瞧其他人,大家都在用叉子,唯有司令是特例。
她拾起钢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戳起一坨面,满是酱料的面头凑在笔尖,浓郁诱人的香味令她忽略了一切顾虑,而那完美的口感更是令她几乎没怎么嚼,直接囫囵吞下。
戈里佐杜波娃从不觉得自己是传统意义的淑女,做事应该追求本心,而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尤其作为军人,在吃饭问题上过分拘谨只会显得做作。
她从未有今天的体验,不仅仅是正宗中国面条的美味,更在于它是出自沼泽地游击队之手。许多的游击队完全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极端状态下为了活命,游击队员甚至吃蚂蚱。
既然是吃面,戈里佐杜波娃在囫囵吃掉一大碗后,她抿了抿嘴赞誉说:“司令同志,我真的感谢您的款待。我只吃过几次意大利面,单纯的以为那就是面条的真滴。不曾想,我有幸在这里品尝到真正的面条。”
“是嘛,或许您真的过誉了。”杨明志摆摆手。
“不,是您过谦了。”
“不!不!显然您对于面条的了解太少了。毕竟我们只是将面拉伸成条状罢了,面条可以煮,可以炸,可以烧烤,有许多的烹饪方式,甚至是用高温水蒸气。也许当战争胜利,您可以去中国一趟。至少在吃饭的问题上,我们中国人花样繁多。”
“他说的很对!”耶夫洛夫打起哈哈,“士兵长时间啃土豆吃黑面包,过于千篇一律的饮食会影响士气。食堂如今每周提供两次面条餐饮,为此,许多士兵开始学习用两根木棍吃饭。”
“那么,副司令同志您学会了吗”
“这……您的问题有些尖锐。”
萨林奇金摇摇头:“木棍的使用需要长期练习,显然副司令同志没工夫练习,他最热衷于将大把时间用在监督士兵训练,对吃饭从不过分要求。”
萨林奇金的话分明是一种褒奖,耶夫洛夫心里听着暗爽,它亦是对戈里佐杜波娃的一个说明——副司令特别重视军队建设。
光吃饭怎能没有酒呢本次中午的饭局参与者还不到十个人,但这几个人都是喝酒的一把好手。
桌子上不禁有美食,还有伏特加、葡萄酒,甚至两瓶缴获的威士忌。
一桶面条已经吃尽,又萨林奇金带头,他高举起装满伏特加的水杯。
“同志们,几个小时后,我们的别列科夫将军将登上前往莫斯科的飞机。感谢您对游击运动的贡献,敬你,别列科夫同志……”
望着萨林奇金真诚的眼神,杨明志忽觉一丝不自在。他给自己倒上一杯酒,看着散发浓郁气息的酒杯若有所思。
是啊,终于到了离别的时刻。
他沉默了足有半分钟才开口说话:“我将前往莫斯科,这是斯大林同志的命令,我必须遵守。说实话,临近离别的关头,我对于你们,真是不舍。”
“是的,和您共处虽只有短暂的五个月,我们共事一直非常愉快。”萨林奇金又敲敲桌子;“也是因为这番经历,我意识到您的巨大才能不该埋没在这小小的沼泽地。为了战争早日胜利,您必须去莫斯科。”
“是,我懂。但是,在这里我有很多兄弟,大家并肩作战,经历了无数次死亡的考验。事到如今我离开沼泽地,暂时我们无法再度并肩作战。”说罢,杨明志故意看了几眼耶夫洛夫。
杨明志注意到,耶夫洛夫那张眼窝深邃的老脸写满了哀愁,想必他是真心不希望自己离开,奈何上意难违。
耶夫洛夫没有哭,他也不会哭,而是以粗哑的嗓音会议其许多往事。
“那是在远东,师长认为您是个奇怪的人,那时我与您相遇。在去年的明斯克郊外,我们创造了奇迹又面临绝境。当我们来到普里佩特沼泽,您带领人民创造了游击共和国的辉煌。即便您即将离开,也为游击共和国定下了未来的决策。
我想,这些作为已经仁至义尽。放心吧,司令同志,您离开后,我接替您的工作,会把游击共和国经营的更好。”
他的话突然变得严肃,言语间多有敬语,这可他平日的画风差别也太大了。杨明志耸耸肩,或许也就是耶夫洛夫动了感情的证明。
没有谁是真的铁石心肠,耶夫洛夫可谓铁汉柔情,今日“最后的午餐”定是触动了其内心柔软的部分。
所谓人生的四种最真挚的感情之一便是战友情,对于这个家伙,杨明志内心里已经将他看做是自己的异域兄弟。
看着一同就餐的大家,他们没一人都为游击共和国,为近卫284师,为第63集团军做出巨大贡献。
没有人盼着自己离开,大家举杯祝福,之希望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在新的领域再创辉煌。
在这里,即便是不该喝酒的戈里佐杜波娃,受强烈气氛的熏陶,也喝了一大杯伏特加。
反观男人们,耶夫洛夫终究没有再按捺住自己的感情,他抱着酒瓶,瓶口几乎插进食管,几乎一口气喝光了一整瓶。
“唉!你这个家伙疯了如此饮酒你会受伤。”
“我……我难受……”耶夫洛夫狠狠的将酒瓶扔到一边,或是过于兴奋,他竟哈哈大笑,然笑容逐渐消失,他抱着脑袋阴沉下来,居然传来阵阵啜泣。
本该的欢快的送别宴,被耶夫洛夫这么一搞,气氛突然陷入尴尬。倒是这个家伙的酒品还不错,随着酒精慢慢上头,他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不过话是说不停了。
他呜呜囔囔说了一大堆,无非是对过去辉煌战果的畅谈,甚至还有旧时美好时光的追忆。
这些的确是非常好的谈资,甚至是萨林奇金也敲着桌子,接着酒劲高唱起《草原骑兵歌》。
直到迷糊的耶夫洛夫问道:“别……别列科夫,您说的都是真的十二个月后,我们的主力将……将解放基辅”
“那是当然!”因为也喝了酒杨明志陷入兴奋,他拍着胸膛做出郑重保证:“我告诉你们!十二个月后红军将解放基辅,到了那个时候,我一定会亲自带兵杀回来。届时我想我就不再是一名集团军司令,而是方面军司令。”
第1652章 离开
杨桃没有参与到中午的饭局,不过作为著名的外科医生,中午时分,医院为她准备了一场欢送会。
长期的临床工作,她一个区区十八岁的姑娘,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众多的护士,包括那些德国裔的护士为她唱歌,她眼窝实在是浅,深受感动的姑娘竟哭得双眼通红。
“亲爱的大家,这一去我不知道能否回来,可能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后相见。”她向着所有为她舒服的人们深鞠三躬,因为隆起的肚子,她躬得不深,当她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
那些和她感情很深的护士,尤其是曾深入聊天同样挺着肚子的德裔护士格雷塔,亦是泪流满面。
离别是无比痛苦的,虽然身处战地,虽一直面临着生命危险,这样的生活艰辛又充实。在这里,她对战争的本质有了无比清醒的认识。
这场战争,仅仅是一小撮人策划发动,用哄骗或其他的方法,唤醒普通人人性中的恶,最终裹挟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去入侵伤害令一国的老百姓。
战争能给国家带来繁荣么不,只会是无尽的鲜血。
因为全家罹难,幼小的姑娘单纯的选择复仇,复仇的对象就是所有的鬼子。
奇遇的丈夫又奇迹般来到苏联,安稳的日子刚过了一年,更为惨烈的战争爆发了。在白俄罗斯,她幼小的心灵惨遭更大规模的震撼,既然德意日为了统治全世界而发动这场针对他国老百姓的肮脏战争,白俄罗斯人的痛苦她感同身受。
然而,当和被俘的德国女护士们深入谈心,杨桃突然意识到,她们是多么的可悲。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她觉得,就是一小撮野心家哄骗本国的劳苦大众去伤害另一国的劳苦大众。那些被俘的德国女护士,她们哪个家境优越她们曾被欺骗,如今幡然悔悟,就以救死扶伤赎罪。
“也许小鬼子里面也有好人如果我们消灭了所有的恶人,战争不就结束了。他们必须接受制裁,为他们犯过的罪付出代价。”
杨桃和关系要好的同事们一一拥抱,尤其是和德国人格蕾塔,凑在她的耳边,甚至小声说:“司令告诉我,当战争结束,德国会在废土上重生。爱好和平的人们会建立一个新德国。”
“但愿如此。亲爱的贝茜卡,希望你和司令去了莫斯科能有更好的生活。”
“是啊,只是有些遗憾我不能看到你和维尔京的孩子出世了。”
“没关系,我会一直待在这里,终有一天你会再见到我。”
杨桃实在没有什么个人物品,她从医院离开完全是空着手。
“我踏过这扇门,将不会再来这座医院,除非战争胜利。”
女孩横下一条心出了门,她眼含热泪向送行的人们拼命挥手:“你们不要送我了!同志们,一路保重!为了胜利!乌拉!”
她眼含热泪回到自家的宿舍,和卫兵们打了招呼,进屋便将床底下的木箱搬出来。
“啊!去了苏联的首都,我应该不会再住简陋的房子,那里应该温暖舒适。我也能过着阔太太的日子”
杨桃对现代化的生活几乎一无所知,即便曾住在苏联远东军区部队的营房,那里的环境也堪称简陋。
丈夫曾说,有一种床垫,底下全是弹簧,躺上去无比柔软。还有一种名曰自来水的系统,打开开关就有能直接饮用的净水。最神奇的是一种名叫“电视”的家用电器,杨桃完全不懂丈夫的解释,总之那是很神奇的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