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咦我记得我们在鲶鱼村修机场时,好像就用了一星期时间。波博斯基同志,您一直是村长,您应该知晓。”

    “的确是一星期,波多维奇同志的战斗机的确能在那种简陋机场起飞。只是……”

    “难道是担忧人力不足”杨明志伸着脑袋面露一丝不悦,“我们真的必须执行斯大林同志的命令!即便命令有些苛刻,我们也必须完成!说吧,究竟是那些困难,我们集思广益。”

    “还是我说吧。”波多维奇站起身:“最大的问题是松软的土壤。我所驾驶的n153战斗机非常轻便,松软的草地就能起降。然而根据领袖的电报,新的机场将能够起降诸如里2这样的大型运输机。如果土地不够坚硬结实,它的轮胎陷入地里,飞机有很大概率在起降时发生严重事故!我们这里到处是松软的土地,几天前又下了一场小雨,恐怕到了九月份雨会更多!”

    “我懂您的意思了。的确,对于重型飞机,松软或容易积水的跑道真是一场灾难。”

    诸如本时空的b29轰炸机,它往往以六十吨的沉重姿态起飞。承载如此大的重量完全倚靠三组起落架的轮胎罢了。很小的地面接触面积带来了巨大压强,一般的土地根本不能承载如此沉重巨大的飞机!

    杨明志对b29具体技术参数了解有限,倒是会议室里有人对里2飞机的几乎所有参数了如指掌。

    他问飞行员伊万诺夫:“同志,如果我们修建一座跑道足够结实的机场,里2飞机能否正常起降。

    ”

    “完全可以!我最后一次执行任务是从图拉军用机场起飞,那里有十条跑道,却只有三条是水泥路面,其余皆为草地。只要草地足够结实,里2飞机的起降畅通无阻。”

    “很好!那么您认为……”杨明志突然捏起下巴,突然想到一件事,迅速摸过脑袋转向令人人:“对了,契科夫同志,那些缴获的三号突击炮,至少还有一辆能开动吧。”

    “当然,它们只是单纯的没油,给其填满燃油依旧可以作战。”

    真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杨明志继续问到伊万诺夫:“如果我们修建一条跑道,突击炮能毫无障碍的奔驰,我是不是可以认为,运输机也能安稳起降”

    “是!即便是满载起飞的运输机,也没有突击炮沉重。”

    “好,我决定了,机场就在霍姆尼奇建设




第1639章 离开的人们(上)
    天空一直灰蒙蒙的,气候转凉,肃杀的北风下,不时有枯叶落下。

    白俄罗斯仿佛一夜之间进入深秋,好在广大军民有足够的衣服储备,虽然五花八门的衣服穿在身上,许多人臃肿斯熊毫无美感可言,至少身子暖和杜绝了疾病。

    八月二十五日,白天最高气温愣是只有十五度,一场寒流杀来,万幸的事它竟没带来大规模降雨。

    风力逐渐增强,有涉猎气象学的共青团员声称,这风力至少有四级。

    四级的北风嗖嗖地刮,它丝毫不能阻挠军民建设新机场的热情。甚至有的人不知是真的热还是逞能,他们将外衣脱掉,袒露着满是汗毛的后背,推着石碾子不停的在土地上疾走。

    一个长两千米宽一千米的区域,就是未来的“霍姆尼奇野战机场”,经过昨日加今日凌晨的加紧施工,规划区域内已经完全被碾压一遍。

    早晨,三号突击炮在施工过的地域走了一遍,那依旧明显的车辙印充分说明,夯筑与碾压还得持续。

    它毕竟是要起降运输机的机场,恐怕在战略反攻阶段,它还将成为苏军的重要空军基地呢。

    得到了司令的命令,契科夫丝毫不敢怠慢,他表现出的苛刻令许多汗流浃背的工人很是为难。无奈,命令就是命令,他们值得把土地夯得更坚硬。

    机场正如火如荼的修筑着,军民依然在加固他们的住房,针对捕捞渔获的腌制工作也在进行着。

    可是,数以万计的军民心情复杂。无他,虽然机场修好后,会有物资远远不断的运来,尊敬的司令同志也要离开。

    不过在杨明志离开之前,有些人已经在整理行囊了。

    红十月和茨冈人两支游击大队,他们抵达沼泽地已经超过三个星期。二十多天以来,基层游击队员每天吃饱喝足,身体状况得到迅猛恢复。他们的军队进行了整编,一些实在不适合作战的人被游击共和国收编,相对的,在武器装备上他们得到极大加强。

    例如红十月大队,他们奔袭到白俄罗斯境内时,平均一百人才有一挺机枪,子弹更是少的可怜。

    现在完全不同,每十人至少有一挺zb26,每挺机枪还配了五百发重头机枪弹。

    每三十人有一名rpg射手,每五十人又有一挺无后坐力炮或是迫击炮。炮弹方面实际不太充裕,至少也是得他们拥有较强攻坚能力。

    杨明志很乐意帮助红十月和茨冈人,却也不是像疼儿子那般砸锅卖铁的支援。比起这两个大队,杨明志更欣赏科夫帕克兵团。

    现在游击共和国的三个盟友,最令他敬佩的就是科夫帕克,全然是因为该部队组织度本身就高,在最后的奔袭作战,他们的行动力让杨明志真切的感受到,他们有望成为“63集团军第二”。对于这种特别能打仗的部队,难道不该大力支持吗

    布马日科夫和卡尔马诺夫希望得到更多的武器装备,杨明志委婉的拒绝,另一方面却支援科夫帕克鲶鱼火箭弹。

    根据斯大林的命令,三位游击队指挥官,必须和杨明志乘一架飞机去莫斯科。几人的任务各不相同,例如三位指挥官,最大的工作就是去游击运动指挥部大楼,向波诺马连科本人汇报工作。

    指挥官暂时离开,其麾下部队是该启程去自己的游击区继续战斗了。

    各部队撤离的时间定了下来,就是八月二十八日。除了针对军官的战术课程依旧在上,基层士兵开始积极整理行囊。

    窗外北风萧瑟,又将有近一万五千名游击队员离开,他们的离去将瞬间导致游击共和国的国防力量暴跌。

    他们是客军,完成任务当然要走。包括自己,很快也要离开。

    杨明志突然有一种内疚感,待在沼泽地久了难免产生情谊,离开这里仿佛就是抛弃了自己的战友。

    已经没什么事好做……

    杨明志无所事事地待在指挥官办公室内,户外的北风一直在刮,站在户外那种凉爽感令内心一片凄凉。室内的壁炉已经点燃煤球,温度恒定在令人舒适的二十度。

    他敲着二郎腿抽着烟,过了一会儿又是看着地图发呆。

    福明关切的说:“如果您实在无聊的话,或许可以去机场工地视察一下。”

    “不必了,我相信他们的工作!说真的,想到机场我就想到离开。后天,我们的友军都要开拔走人了。”

    “他们已经完成任务,理所当然回到各自的游击区。他们从我们这里得到了一大批给养,他们回到自己的地盘,定能更好的打击侵略者。”

    “那是当然。”杨明志稍稍叹口气,“为了增援他们,我们可是大出血啊。”

    “我们慷慨的增援是为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更是贯彻落实了我们的战略指导方针。我看啊,等到未来空运正常化,我们还得继续往友军的控制区持续送给养。”

    杨明志耸耸肩:“这是必然的,只怕他们到时候狮子大开口。我只希望我不在是时候,你们可不要过分慷慨,至少要给在咱们的部队储备足够打一场一个月战争的武器弹药。”

    “这件事您还是跟副司令去说吧。”

    “他算了吧,那个男人爱好喝酒,他和友军指挥官喝的高兴,怕是热情地把库存的所有鲶鱼火箭炮都送出去。”

    说到此时,办公室的木门竟开了。

    “嘿,看来我们的副司令同志已经到了。”

    杨明志有意和耶夫洛夫再说道说道这些事,不曾想,来者竟是科夫帕克。

    奔袭战过去了整整两周,这两周时间作为指挥官的科夫帕克也是大吃特吃,原本消瘦的脸庞圆润了一些,那种感觉不靠谱的苍老感已经荡然无存。

    “哦,是您。科夫帕克同志,您突然到指挥部,有什么事吗”

    “我就开门见山的说吧,是食盐的事。”

    “我还以为您希望得到更多武器支援。”杨明志长舒一口气。

    “呵呵,如果您乐意继续慷慨,我的部队照单全收。”

    “您可饶了我吧。卫兵!”杨明志赶紧扯开话题,“拿来一个水杯!”

    时间是八月二十六日下午,科夫帕克这番刚刚在他的营区监督士兵们打包物资装备。根据计划,他的部队会在二十八日大清早撤离,政委鲁德涅夫代理兵团司令职责,率部返程。

    因此留给科夫帕克兵团准备的时间已经不足四十个小时了。

    
    r />

    人的贪婪之心总是无法满足的,或许正是挥之不去的危机感作祟呢和茨冈人、红十月两个大队有所不同,科夫帕克兵团的游击区距离沼泽地较远,彼此交流一次至少步行五天时间。

    如果在作战时有意解决弹药,战士们获得的弹药补给能供应部队消耗许久,唯有一个东西,它恐怕比粮食弹药更珍贵。

    喝了一杯凉白开,科夫帕克舒坦很多。他真切的说:“司令同志,我需要盐,更多的盐!越多越好。”

    “唉等等,科夫帕克同志,您的部队整编后有着近乎五千人的作战兵力,他们都是经过筛选后的优秀战士。我记得每个战士都分配了一公斤食盐,总量可是五吨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对另外两支游击队也是一视同仁的。所有人员达到一万五千人,我们可是提供了十五吨的食盐!您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是什么概念”

    看着他的眼睛,杨明志果断明白,科夫帕克完全不知道食盐精



第1640章 离开的人们
    娜塔莎的弟弟科斯佳,他和诸多的同龄人都戴着红领巾,顶着赶制的船形帽。虽然没有真正的列宁少先队制服,各个裁缝作坊以现有的材料仿制了一批,至少孩子们的蓬勃生气展示得淋漓尽致。

    “孩子们,等红军战士们走过来时,你们要加油呐喊!听到了吗”临时小学的辅导老师再一次嘱咐道。

    “遵命!”一百多人异口同声。

    秋风萧瑟,整个世界唯有野菊花还在盛开。再爱美的女孩也不会用代表着不祥的菊花做花环,孩子们普遍举着一些简陋制作的小红旗,以备摇旗呐喊。

    对于科斯佳来说,今天他送走数以万计的红军叔叔阿姨,过几天,自己也要乘坐飞机离开这里。他从未做过飞机,仅有九岁的他什么没离开过戈梅利地区。

    莫斯科真是令人向往。

    科斯佳和娜塔莎是亲姐弟,两人却注定面对不同的命运。

    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杨明志对于这对姐弟的许诺是真挚的。娜塔莎已经成材,接着是科斯佳,他还是区区刚满九岁的小孩儿,他的巨大优势是有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

    杨明志承认这孩子是自己的学生,他估摸着在见到斯大林后,身为科学工作者的自己,一定会被请去某某研究机构或是兵工厂,以从事自己的老本行。如此一来,科斯佳便是自己的关门弟子,而且更像是自己的养子。

    恐怕只需要几年的功夫,当科斯佳十八岁的时候,恐怕已经是独当一面的武器设计专家。

    杨明志心意已决!

    “康斯坦丁伊万诺维奇斯佩罗斯基”的名字,也就是科斯佳的正式名字,写在了杨明志制定的大名单了。

    以后再不用去树林里采蘑菇,不用去尝试捕鱼,以后等待我的是学习,我必须成为科学家。

    小小的心灵里立下了远大前程,科斯佳知道,以后跟着老师一起生活拼命的学习,只有如此才能像姐姐那样,成为被领袖亲自接见的英雄。

    可是,一种遗憾感挥之不去。

    这一去,恐怕是与故乡的永别!

    别了!故乡!

    他木着脸,随着道路的远处传来人们的欢呼,他知道红军战士们正向这里走来。

    几位教师再次祝福:“孩子们,他们就要来了,准备好你们的旗帜!”

    兵力最多装备最精良的科夫帕克兵团官兵率先接受杨明志等人的检阅,其次是红十月大队,最后是茨冈人大队。

    杨明志注意到,每一名战士的麻布背包鼓胀至极,背包外侧还捆着毯子。

    每一名游击队员腰间皆挂载一支铁铲,那是兵工厂量产制造,毕竟工兵铲是必备物。

    除此外又有缴获的德军饭盒与军用匕首。

    最特别的,莫过于一个满是褶皱的金属铁桶。那本是德军士兵的防毒面具桶,因战争中根本没有毒气战,德军士兵基本将其作为特别储物盒,例如塞些压缩饼干和散碎子弹。它落在游击队员手里,直接变成了装盐的容器。

    三支游击部队,每个战士携带大量食盐,杨明志甚至看到,随军的马匹干脆驮载起未经加工的岩盐矿石,部分矿石因提醒硕大,暴露麻包之外。

    杨明志不禁啧啧嘴:“科夫帕克同志,让我怎么说您好……您简直把马匹当大象用,它们背的太多了,我真担心马会中途累死。”

    “哈哈,没关系!如果马累死了,我的部队就有马肉吃。您看马匹背着许多盐,那就是烹饪马肉的调料吧。”

    “您……唉,您应该庆幸萨林奇金同志没听到您的这番言论。我想,您的部队还是对这些军马好一些。”

    这些部队排成四列纵队,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仅在走正步方面,他们做的很不错。

    踏步一致至少说明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比较好,表现出的气势令人敬畏,在平民看来,这就是战斗力的保证啊。

    有的军马背着盐矿石,有的扛着无后坐力炮,或是堆成小山的弹药箱。

    军马如此,士兵的武装更甚,他们不像是回自己的游击区,更像是展开新一轮武装攻击。

    三支大型游击队合起来的作战兵力相当于两个步兵师,于八月二十八日上午,全体离开游击共和国,唯有各游击队的指挥官还留在这里。

    杨明志目送队伍的末端离开视线,他摆摆手说:“各位指挥官们,我们都进屋吧。”

    回到指挥部办公室,暂时失去军队的科夫帕克、布马日科夫和卡尔马诺夫三人突然成了光杆老将,很快大家也要去莫斯科了,迎接未知的命运。
1...480481482483484...6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