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先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岑寨散人
领导干部越到二线年纪越不想下来,能赖就赖。
话说于道明也斟不破。
正说到这儿,沈兵和杨花闯进来了。方晟没说什么,董建辉知趣地拉着殷董事长暂时回避。
两位常委找上门会商工作,可想而知是大事。
杨花劈里叭拉把事情一说,方晟心里有数,詹印把朝明跳的坑打包带到百铁顺便拉沈兵、杨花一起下去了。
“筹建省大数据中心我举双手赞成,能够全面推动和提高百铁科技研究水平,提前占据科技前沿阵地,培养带动一批技术人员的研发水平,”方晟和颜悦色道,“但修建大数据中心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儿,以前我在润泽听他们回报上芯片研发项目,原理跟大数据中心差不多,机房布局、环境设置、结构和技术要求等等非常麻烦,需要请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规划,还要把朝明大数据中心的人请过来指点,总之很麻烦。我觉得今年把基础打好并立项明年列入预算,节奏上正好。”
“詹书计很着急啊,想年内至少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沈兵后半截话没好意思说,牛皮已经吹出去了,省宣传部约定年末要组织现场观摩!
杨花接着说:“朝明那边提供全**纸,詹书计的意思是可以依样画葫芦——建造和现场监督有朝明大数据中心技术人员,肯定没问题;软硬件都得跟美国公司谈判,那是很耗时间的事所以也要同步进行;人才引进更得抢在前面,提前介入设备购置和安装,詹书计还准备送一批人到朝明培训。”
方晟道:“那就有问题了。大数据中心开建、软硬件预付款、人才引进不消说开口就是钱,偏偏百铁最缺的就是钱。财政情况……上次常委会我向常委们通报过,为保证各项工程基础建设如期进行,以及铁隆盆地环工业链开发,詹书计设想的在北屏盆地建市府大楼,正府准备发行20亿地方债。财政已紧得不能再紧,我实在想不出今年从哪儿挪钱搞大数据中心。”
“能不能这样……我是随便想的欢迎方市长批评,”两人在路上已经商量好由杨花挑大梁,毕竟女同志有性格优势,“工程嘛要求全额垫资;购置设备的预付款、分期付款我们想办法借;人才引进费用宣传部、统战部支多少算多少,剩**分财政担待点,行不?”
方晟还是一脸微笑,话里却开始下冰雹:
“工程是想做就做吗?所有工程由正府统一扎口、集中讨论,重大项目提交审查审批,这可不是我方晟的规矩,而是京都下发的项目管理制度性文件!投资几个亿建省大数据中心,省相关部门、振兴领导小组还没看到申报材料呢,就宣传得铺天盖地,人家逆程序操作都偷偷摸摸搞,你们倒好大张旗鼓告诉所有人百铁开始违规啦,让管理部门的脸往哪儿搁?”
“这事儿吧主要负责在我,事先没做好调研和测算,”杨花把所有责任都揽下来——不然怎么办?总不能进一步挑起詹印与方晟之间的矛盾吧,再说她确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但问题已经暴露了肯定得想办法解决,方市长指条明路?”
方晟淡淡道:“明人不走暗路,明路只有一条,按程序循序渐进,这就是我的意见。”
官场先锋 第1450章 循序渐进
什么叫循序渐进?
宣传部、统战部要把建立省大数据中心项目的需求报告和可行性分析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等报给市发改委,市里组织论证后提交市长办公会研究。总投资四个亿且作为省级大数据中心属于重要项目,市长办公会通过后再经***常委会研究,然后上报省发改委等部门会审并交振兴中原领导小组审批。
这一圈转下来,每个环节都一路绿灯的话,如方晟所说列入明年计划并开工基本差不多。
沈兵和杨花听罢傻了眼,见方晟脸色分明谈不下去只得灰溜溜告辞。
内心深处隐隐明白症结所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月份以来眼见各项建设如火如荼,经济指标相比去年同期有了明显起色,下岗矿工消化和分解也进展顺利,等到北屏盆地那条路打通后正好铁隆山环山工业链也基本布局完成,接下来正好全力打造北屏盆地,可以预见几十个亿上百亿砸进去能把百铁经济拉升至少两个台阶。
工作压力减轻了詹印又开始琢磨人——他就没把百铁当前朝气蓬勃局面归功于方晟,而觉得自己中途养病还保持应有的掌控力,开始全面而有计划地增强***影响力和覆盖面,处处打压限制方晟。
詹印射出三支冷箭。
一是彻底夺过旅游开发领导小组领导权,连续两次会议都不叫方晟“旁听”,又从宣传部调了位庄副部长增设为副组长,虽说与王昕光平起平坐,但王昕光在宣传部地位低于庄副部长,实际指挥权已沦于他手。受此影响苏若彤日子也不好过,庄副部长接手后多次含沙射影叫她主要精力放到温泉山庄,牡丹谷这边该放手的要放手。
“姓庄的不让我管牡丹谷,怎么办?”苏若彤跑到方晟那边告状。
方晟微笑:“庄部长说得有道理,一心二用不行的,你就专心把温泉山庄搞好,牡丹谷这边暂时放一放。”
苏若彤眼睛瞪得有如铜铃:“方市长,牡丹谷是您一手策划、协调、指挥的项目!”
“最终属于百铁人民,有什么好争的?快去吧,记得温泉山庄运营前叫我去试泡。”
“我全程陪您。”苏若彤说得甜腻腻的,似乎充满期待。
二是夺过机关全员参与的植树造林指挥权。本来方晟的要求是划分区域交由各单位各部门承包,植树时间自主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詹印突然在周五下午召开机关科以上干部大会,要求周六上午统一行动,组织声势浩大的植树活动,限定人数、分配任务、指定时间内到位,并有督查组现场检查。
周六上午詹印意气风生率领市四套班子来到南梵山,在摄像机、相机、手机等长枪短炮的环绕下,沉稳有力地栽下“希望之苗”,并强调指出植树造林能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并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今后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百铁经济可持续发展,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相比之下方晟等常委们黯然失色,只有两三位记者从不同角度拍摄了他们各自率小组栽树的画面。
明天出刊的《百铁日报》头版将是詹印大幅照片,下面是方晟小幅照片,其他常委们则以文字报导方式一笔带过。
方晟并不介意,反而与姚胜平、董建辉等讨论南梵山北坡种植的泓森槐太多,固然泓森槐是速生用材树种,材质坚韧耐腐蚀可作为矿柱及建筑用材,也是制作家具、木地板的优质原材料,但它的缺点同样突出,那就是寿命较短需要不断补种,还有就是枝叶尤其易燃,日后将成为山地消防隐患。
熊副秘书长惊叹道方市长知识太渊博了,感觉什么都懂。
方晟笑道世上哪有天才,主要因为我在顺坝工作过一段时间,那边也是大山林立所以对山林种植略知一二。
说说笑笑,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活动也就过去了。
但事情真的结束了吗?显然没有。
周日何超难得休息,与苏若彤、姚俊、江璐几个悄悄跑到吉林开的山庄饭店打牌休闲——三位秘书加身份特殊的苏若彤,说话更随意些,与相对外围的贾复恩、于正仍有微妙差别。
在他们面前何超说得直爽:“那个姓詹的太不要脸,自己想不出招数借用主子的也罢了,还直接占为己有,天底下有这样吃相难看的领导干部吗?什么鬼素质!”
苏若彤附合道:“说的对!牡丹谷项目也是,说抢就抢连个理由都不给,有本事你想个其它谷去开发,没人拦你!”
姚俊是正府副秘书长这些日子跟在后面受了不少气,也气愤愤跟着一起骂。
江璐慢斯条理吃了两口菜,又自斟自饮了一杯酒,笑道:“类似现在的局面跟主子在江业的处境相比算什么?当时常委们基本与***书计一条心,主子在常委会处于绝对少数,最后怎么样?打得那家伙只身冲到洪水里抢险,其实知道大祸临头自己不想活了,那场景至今想想……唉,正治太残酷了。”
“那个**事件我也听说了,***书计姓费吧,混得挺惨的,听说原先都敲定任期满后进市常委会。”姚俊道。
“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说方市长见鬼杀鬼见神杀神,敢招惹的他都是自取灭亡!”苏若彤笑道,却不象秘书们一样叫“主子”。
“但主子很能忍,所以在佩服他的足智多谋和妙手翻盘前,我们先得学会他的忍耐,”江璐总结道,然后一拍桌子,“服务员来份红烧肉,单烧不加蔬菜!”
何超笑道:“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主子的秘书都喜欢吃肉,是不是因为主子以素为主肠胃淡出鸟来?”
苏若彤拍了他一下,嗔怪道:“文明点,在未婚大姑娘在旁边呢。”
“未婚是未婚,至于是不是大姑娘嘛……”姚俊摇头晃脑表示质疑。
江璐随即补枪:“大确实也大,至于是不是姑娘……”
苏若彤娇笑道:“好啊你们这些刀笔吏,写材料比生孩子还费劲,原来聪明都用到不务正业了。”
几个人笑成一团。
三是詹印创造性提出“百铁北进”战略,凭此概念又将方晟精心苦营的铁隆山环山工业链和后期北屏盆地开发两大规划收入囊中。
要说詹印还真有几分能耐,第一天在常委会上抛出“百铁北进”概念,第二天京都日报便予以大幅报导,夸奖詹印有谋略、有气魄、有担当,能够跳出原有框架拓展新天地打开新局面,切实为地方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这配合简直天衣无缝,让方晟半点反击机会都没有。
詹印连续三斧头砍下来,方晟去年最艰苦卓绝的几个月等于白忙,如今妥妥地变成执行者,就象郑南通接手润泽市长时面临的态势。
远在京都的于云复,远在沿海的陈皎、爱妮娅,远在外省的朱正阳等人都没留意百铁内部微妙变化,倒是于道明从公开报道里嗅到不寻常气息,特意打电话询问:
“那小子搞什么名堂?报导里提到的事儿连同牡丹谷都是你去年的设想,怎么一下子变成他的功劳,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么?”
方晟笑道:“瞧二叔说的,其实我真的不是很介意——只要把这些规划圆满落地,让百铁老百姓受益,谁的点子根本不重要,相反,有***书计全力推动是好事儿,有助于各方面协调和工作的顺利开展。”
于道明一下子沉默了,隔了会儿道:“很好,很好,二叔为你的进步感到欣慰!做领导就应该这样想,而非处处争权夺利,把个人得失扛在前面。很好,二叔发自内心的高兴!”
话虽如此,眼下詹印出现重大失误直接暴露出软肋,方晟还是很乐意狙击一下。
为何?
体制内——其实不单体制放之四海皆准,即尊重是相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才敬你一丈,你跟我处处玩心眼,我岂能任人宰割?
本来是可以商量着办。从城市发展和高科技在国民经济比重来看,百铁抢先一步建成省大数据中心绝对有好处,倘若与吴郁明精诚合作的前期,这件事根本不算事,打个招呼就能放行。
但詹印拿***书计来压人一头,那就按规矩来,规矩就是:重大项目你***书计说了还真不算!
在鄞峡当市长时,哪怕与吴郁明闹僵后方晟都没祭出这个武器;跟苗彰荣几乎反目,对***那边的费用方晟照常批准,也没为钱的问题计较过。
究其原因在于动用费用审批权是柄双刃剑,威慑对方的同时也会伤及自身,最终两败俱伤。
然而詹印连砍三斧头步步紧逼,简直不给方晟喘息的机会,而且詹印这种人从来不讲仁义道德,占得优势后打死为止,绝无可能轻轻放过。
于情于理方晟都必须抓住机会打好这一仗。
与詹印搭班子快十个月了,剔掉他中途病休加起来不到三个月,现在就翻脸确实有点早,不过公开较量迟早会发生,这一点不以方晟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想避免就避免得了。
那么,让风暴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官场先锋 第1451章 意外结果
过了两天詹印紧急召开***常委会,十一位常委出席了十位,戴计田请病假。
前车之鉴,如今戴计田能推的活动一概以身体不佳为由拒绝,坚决镇守在铜岭,防止锲而不舍的所谓调研组玩花样。
詹印把省大数据中心策划书摊在桌上,直入正题道:
“这个议题有点仓促,没列入年初规划但可以理解,干工作不可能事事预见得那么远,总有这样那样的意外,或者临时捕捉到的商机、灵感,说到这里要批评胜平同志了,百铁财政固然捉襟见肘,但总要预留一块备用金吧,就好比打仗,战斗再激烈手边都得保留预备队防止突**况嘛!”
姚胜平情知替方晟挨的批,低头专心做记录,一言不发。
今天的会议方晟是做好摊牌准备的,因而一着不让,淡淡道:“备用金留着应付今年压降产能安抚和善后工作,这是黄树上下的大事!”
詹印顿了顿,继续说:“备用备用本来就是粗估估的事儿,可以十个亿,也可以二十个亿,完全在于财政状况和对今年财政收入的预期,我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到年底财政收入肯定比去年有质的突破!大数据中心却不能等不能拖,既然喊出口了就必须做到位,不然有可能被兄弟市抢走——咱们的水电站还没开工呢,七道却有黄树最大的水电站和水电站群,我想不需要长篇大论强调建成大数据中心对百铁的重要性,道理大家都懂!前几天有同志说要走正常流程,我说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建省大数据中心并招揽人才是我提议的,由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联合组织的重大项目,没必要再从发改委等等走形式,难道正府部门还信不过党委?”
这句话应该相当重了。
方晟随即顶了一句:“形式重于实质,这是市政项目扎口的原因所在。”
“扎口为了更好的管理,可不是人为设置障碍啊。”詹印道。
“从修桥到环山工业链,还有牡丹谷项目的确遇到很多困难,但都不是正府部门设置的障碍。”方晟道。
“省大数据中心对百铁百利而无一弊,唯一问题是没在年初立项,这是它被流程和财政卡住的原因么?”詹印道。
“目前在建的十大项目都关系到百铁国计民生,如果有负面影响常委会也不可能通过,”方晟道,“好的出发点不能代替程序,超亿元项目要征得振兴领导小组审批才能动工。”
常委们被两人唇枪舌剑弄得有些紧张,都噤声不语。站在他们的立场看巴不得两人内讧,但内讧的后果是所有常委被迫站队,接下来将是更激烈的碰撞,日子同样不好过。
杨花看看詹印,又看看方晟,瞪大眼睛不知所措。
她是最不想看到内讧场面的常委,偏偏因为经历类似复杂斗争经验太少,在此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竟说不出话来。
也不知如何调解。
詹印道:“科教兴国,我相信建省大数据中心的报告提交到振兴领导小组也会顺利通过!这样吧,为简化程序,我提议在常委会进行表决!”
“同意詹印同志的建议。”方晟一本正经道。
这将是詹印、方晟仕途史上都极为罕见的一次表决,即针锋相对的双方居然事前都没私下与其他常委做过沟通!
因为这是在百铁。
詹印、方晟、杨花与黄生等常委根本不是一路人,事实上始终存在尖锐的对立的利益冲突,怎么可能发生盘面下的交易?
詹印自信在于省大数据中心项目由组织、宣传、统战即***系统主持,必定站在自己这边,不可能出现自己否决自己的情况。
那方晟的自信从何而来?
没等詹印想明白,表决已经开始:
“我赞成!”
“赞成。”
“………赞成……”
彭万伟、沈兵立即说,杨花稍加犹豫偷偷瞟了方晟一眼也跟着说,没办法,三个部门都参与活动的筹备与组织,不能自打耳光呀。
“我反对。”
姚胜平也别无选择,必须与方晟保持一致。
第一回合3:1,詹印压倒多数胜,他心里定当许多,微笑道:
“黄生同志?”
黄生慢吞吞道:“弃权。”
魏玉树语速更慢:“弃-权。”
咦,好端端弃什么权?詹印一愣,接下来就听到张卫康出人意料道:
“反对。”
随后孙深紧跟其后:“我也反对。”
原以为碾压方晟的表决,居然奇迹般地打成3:3,更诡异地是由于戴计田缺席,剩下没表决的詹印和方晟各执一辞,最终竟是平局!
不愧为久经沙场的老将,遭受重挫情况下没自乱阵脚,詹印稳当当道:
“看来***对省大数据中心走快车道的问题还没达成一致,不要紧,工作当中出现分歧是正常的,争论和质疑才会促使我们做得更好。关于这项工作,会后请沈兵同志整理材料报市发改委,请方晟同志、胜平同志配合一下争取尽快在市长办公会通过;请万伟、杨花同志到省里先跑跑,争取相关部门和振兴领导小组同意,为后面正式申报节省时间;至于工程费用问题,其实根本不是问题,对吧?***市正府会进一步沟通协商,争取拿出解决方案。今天的会就到这里,散会!”
詹印说得不愠不火,但常委们知道他将怒火强压在内心深处,毕竟这是书计市长空降百铁以来第一次公开较量,表面上打成平手实质还是输了。
杨花满肚子疑惑,出了门紧紧跟着方晟想问个究竟,不料拐弯时他没头没脑道:
“没时间啊杨部长,我还有个会,失陪。”
杨花知他恼火自己站在詹印那边,忙不迭解释道:“我有苦衷嘛,毕竟……”
方晟抬手打断,道:“都为了工作,没关系的。”
说罢快速闪身下楼,连转两个弯就不见了。
“哎——”
杨花恨恨一跺脚,这才领略到体制内站队的麻烦和后果严重性。
其实方晟并不是小家子气的人,也理解杨花的处境,但站队就是站队没有理由可讲。
这次反对自己不甩脸色,她会觉得没什么,以后还会继续反对;给她碰个软钉子,下次表决就得惦量惦量,原先反对起码改成弃权。
——直到缓缓踱回办公室,詹印才悟出方晟毫无惧色跟自己公开翻脸的原因。
筹建省大数据中心,技术人员全部外聘,设备因为从美国公司采购必须走正府招标议标流程,加之兴建新址也要由专业团队把关监管,人、财、物三方面半点油花都捞不到,黄生等本土干部对此毫无兴趣。
那么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就是避免詹印、方晟当中任何一方在常委会取得优势,保持相对均衡的局面,既让他俩不敢忽视本土干部的存在,又要让他俩继续斗下去。
也是避免公开站队的高明之招。
不然无论谁取胜,输掉的一方必定把怒火宣泄到本土干部头上,柿子挑软的捏,没准会出现第二个戴计田。
方晟正是看穿黄生等人的盘算,无所畏惧地放手与詹印一搏。
方晟相信本土派会帮自己控制住局面,即便戴计田不请假,还是平局结果。
“果然厉害啊,厉害……”
詹印独自坐在沙发上暗自嗟叹,总算切身领教到方晟神出鬼没的战术——高明之处在于,从旁观者角度看方晟总赢得很侥幸很偶然,唯有与他正面较量的人才知道窍门所在。
这是因为,从来没有哪位高官的回忆录会坦露处理每个事件过程中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总会有意无意地美化、修饰或掩盖。
如果其他人代写,那基本是主观臆测和分析,不可能复原并探究到历史真相。
不由想起了正治盟友,大肃***书计沈直华。
昨天两人才通过电话,沈直华发了很多牢骚,也有不少感慨,显然沈直华与强势而有主见的窦晓龙磕磕碰碰矛盾不断,无法和谐共生。
作为地方势力代表的二代子弟,沈直华一路走到现在的秘诀就是“稳”,在此基础上最为人称道的还有“清廉”二字。
难道“稳”和“清廉”不是领导干部应有的素质?
悲哀之处就在这里。
事实上很多干部做不到,有的干部刚开始能做到,随着地位的提升渐渐迷失自我,又做不到了。
因此沈直华虽然经济方面毫无建树,却靠果断处理干部、替老百姓伸冤等混出“沈青天”名头,加之父亲或明或暗相助,居然扶摇直上一度还领先詹印等人半个身位。
相比之下能力、应变、威望等均不在方晟之下的窦晓龙看人何其敏锐,不到三个月就看穿沈直华的底细,开始展开咄咄逼人的攻势。
沈直华之“稳”不代表在面临权力挑战时软弱,立即予以犀利反击!
今天百铁常委会攻防大战,在大肃已经上演了好多回,总体来说沈直华处于下风,但窦晓龙也没占得太大便宜。
体制内权力争斗就是这样,绝少会有酣畅淋漓的胜利,或者象方晟把顺坝***赶尽杀绝、家破人亡的惨烈。
更多是平衡。
旗鼓相当时的平衡;占据上风或落到下风的平衡;主要领导之间的平衡;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的平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