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官场先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岑寨散人
第二天上午早早起床陪于云复在后院散步,谈起了爱妮娅去向问题。
于云复目光闪动,久久沉吟后说:“你俩想得很多很深,却都想岔了,真相很可能不是这个方向。”
“哦,那我们的结论对不对?”方晟跳开过程直接问结果。
于云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直觉就是钟组部内部——或者有人通过钟组部给爱妮娅挖坑,以申委书计位置诱她让出碧海省.长位置!”
方晟不由惊叹:“还有这种操作?”
“小方,记住一句话,越往上坑越多,挖坑的手法越高越隐蔽,所以做任何决定都必须慎之又慎!爱妮娅这回找你商量是对的,旁观者清,虽说你也没看清对方阴谋,总算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好险呐……”方晟不禁有些后怕,又问,“爸,以桑和刘对她的赏识程度,幕后指使者怎敢逆天行事?”
于云复微笑:“这就是你俩想岔的根本原因所在!不错,桑刘两人很赏识她,但她并非被赏识的唯一,而只是数十个、上百个赏识名单中的一个,多了她很好,少了她也没关系,明白我的意思吗?此其一。”
“看来我们真想岔了。”方晟沮丧道。
“其二,钟组部征求个人意见是标准流程,可以找爱妮娅,也可以不找,这方面挑剔不出任何瑕疵,没法事后追究责任;其三,如果爱妮娅被申委书计职务所诱,那是她个人意愿,提案交到桑刘面前,也会尊重她的选择,不会有人觉得惋惜,说是不是给小爱打个电话?最高层没工夫这样拖泥带水!”
“那真是天衣可缝的运作,即使吃了暗亏都无从察觉!”
方晟感到毛骨悚然,半晌讷讷道,“就因为碧海市长就地提拔书计意味着入局?东方岳还不是空欢喜一场。”
于云复反问道:“难道碧海市长不能直接入局?”
“呃——”方晟总算明白了岳父的意思,“不管如何都必须扼住这个位置,除非大领导直接找爱妮娅谈话!”
“以后你也同样如此,”于云复肃容道,“你们这批是钟组部安排下去的,工作调整只听钟组部的,申委那边不管说什么听听而已,尽量不要当场回复免得入坑。小方,黄树***还没定当,愈动荡愈有变数,务必把握好分寸!”
“知道了,爸!”
边走边谈了二十多分钟,快结束时于云复突然问:
“下午回去?”
“两点多的航班,到龙泽正好吃晚饭然后回百铁。”
“唔,顺便看下你二叔,”于云复脸色有点奇怪,“自打去了振兴领导小组难得回来,倒跟在双江差不多了,前两天你婶婶还问领导小组是不是比省正府还忙,家都不要了。”
“好好好,我……我干脆到二叔那儿打个秋风。”
方晟知岳父提到“双江”是怀疑弟弟**病发作,又在龙泽找了女人,吓得汗流浃背连声答应。
于道明还真是旧病复发,春节过后就把小牛弄到身边去了。
理由也是煞费苦心,请医院朋友搞了张证明说小牛“轻度抑郁”,必须长期休养。现在抑郁症患者成了社会高危群体和重点关注对象,单位立即批假。
小牛便收拾行李欢天喜地来到龙泽,悄悄在振兴领导小组驻地附近租了套房,一心一意和于道明过起了甜蜜的同居生活。
方晟表面很不屑,实质蛮羡慕二叔,暗叹自己虽然女朋友一大把,就没小牛这样甘愿隐姓埋名做小女人的女人!
小牛在双江混得很不错了,教导主任相当于正科级干部,要放在县城就是炙手可热的大领导,而且安如玉已经保证过两年达到任职条件就提拔副处。
然而为了跟于道明去京都,双江那边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说扔就扔,宁可到京都做办事员。
如今还为了于道明,小牛又装病来到各方面条件远不如京都的龙泽,要说爱情的力量有点牙酸,可除此之外怎么解释?
有小牛早晚陪伴,难怪于道明乐不思蜀,都懒得回京都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于云复自然不愿过问弟弟生活作风问题,但点出“双江”和“你婶婶”,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让方晟给于道明托话:
多抽点时间回家看看,安抚好大后方,不然我就要出手了!
上午与牧雨秋喝了会儿茶。
如今的牧雨秋无论眼界和气魄都今非昔比,目光直指欧美价值低洼区,雄心勃勃准备筹资大手笔收购。
“可惜目前各方面限制很多,大额资金出境难,眼睁睁看着大把商机白白错失心疼得不得了,”牧雨秋嗟叹道,“方哥,您觉得能否跟爱妮娅打个招呼,从碧海那个环太平洋人民币结算中心帮我出一部分钱?”
方晟静静喝了会儿茶,道:“雨秋可知为何限制资金外流?”
“我懂,怕资本外逃呗,象十年前高喊‘别让某某某跑了’就出于这种狭谥的爱国主义观。可是方哥,资管局那帮榆木脑袋没想明白一个道理,资本流动是双向的,你不肯人家出去,人家就不敢进来,最终流动性愈发停滞受碍,吃亏的还是庞大的资金资本市场。”
“雨秋啊,你的想法恐怕代表绝大多数投资圈,不,资本市场大鳄们的想法,从而带动并很大程度左右了主流舆论阵地。”
“啊,不会吧?”牧雨秋有些不安,“我是不是说错了什么?”
“你们只看到资本流动的表象,却忽略了深层次国际大势和超级大国间战略层面的博弈,那才是激流暗涌,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战略层面……噢,我有点明白方哥的意思……”
“比方说你堂而皇之到我家做客,告辞时我挽留你吃晚饭,你可以盛情难却留下,也可以说另有安排,我不可能强求;但有个小偷进了我家,我察觉到后把所有门窗都关得死死的,他真的担心出路问题,这是一方面,”方晟道,“另一方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资本总是逐利的,只要看到利益哪怕冒险也会千方百计进来——改革开放初期金融市场完全封闭,资金管制更严格,不照样有大批外资涌入?香港是全面开放的资本市场,现在外资逐年下降又说明什么?我们不能跟着别人给的思路人云亦云,而是透过问题看本质。”





官场先锋 第1448章 数据中心
“那……”
牧雨秋突然发现话题被方晟跑偏了,赶紧收回来问,“方哥的意思要不要请爱妮娅?”
方晟笑道:“虽然我从没跟爱妮娅探讨过这方面话题,但我猜到环太平洋人民币结算中心另一个职能就是监控内地大额资金流动,打招呼的话她不但不会帮你,反而要劈头盖脸批评一通,警告你别撞枪口上——我更大胆猜测近期会公开处罚一批试图向境外转移资金的法人,杀一儆百!”
“商机哎,”牧雨秋惋惜不已,“方哥,目前达建的情况是混合股改后股份大幅上扬,钱多得没处用了,海外低价收购是最可行的保值增值方式啊,其它还有什么,我想不出。”
方晟正色道:“雨秋,有句诗我忘原文但大致意思还记得,是说总是匆匆追赶远方美丽的风景,却忘了脚下处处风光。中原六省连续多年经济低迷,gdp数据难看,企业生存环境恶劣,整体估值已坠入谷底,这种态势与欧美价值低洼区域有何不同?”
牧雨秋似笑非笑,道:“方哥啊,有句话在您这样的大领导面前不知能不能说……”
“你都在叫方哥了,还大领导!”方晟大笑道。
“实话说,资本对法制健全的欧美国家有种天生好感,主要在于人家的稳定性,不会象我们朝令夕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弄得人无所适从。就拿压降产能来说,导致多少矿工下岗,多少家庭陷入困境,方哥身处其中恐怕最清楚,岂是轻飘飘一句‘努力克服困难’能克服?”
“压降产能……”
提到这个伤心的话题方晟感慨颇深,转动茶盅思忖片刻,道,“产业转型的难度远比想象困难啊,压降产能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不过雨秋,做大经济大金融跟炒股迥异,并非一个地区经济差到一定程度必定能反弹,你看香港那位超级富豪大举到英伦三岛抄底不就抄到天花板,至今还没解套?要想重振经济,必须有强有力的集权领导,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有一批杰出正治精英冲锋在前,这样看中原六省,是不是观感有所不同?”
“嘿,方哥到底是方哥,总有出人意料的思路,”牧雨秋听得放松索性盘膝而坐,道,“您的意思是所有资金押到振兴中原大开发上,豪赌一把?”
“那点资金我二叔估计都看不上,还豪赌呢。”
牧雨秋连连点头,道:“对,对,振兴中原肯定论万亿资金量级别,把达建卖光了投进去都不够,但参与建设总可以吧?”
“‘井’字型中原交通大动脉将是达建前所未有的商机,”方晟道,“如果工程拿出来公开招标必定杀得刀刀见骨,血肉横飞;如果达建提前介入投资,在前期策划和基础建设中立下汗马功劳,领导小组也非铁板一块,人总是讲感情的……”
牧雨秋心领神会:“方哥指点得是,达建要立即着手下一盘大棋!”
一顿茶喝了近三个小时,临分别时方晟不经意拍拍牧雨秋的肩,笑道:
“终有一日你与芮芸双剑合壁,天下无敌,那时,嘿!”
这句话把牧雨秋说呆了,站在原地半晌没回过神来。
下午飞机晚点两个多小时,到龙泽机场天已黑了,方晟与小吴会合后直奔于道明的爱巢,敲门进去,大大咧咧道:
“麻烦牛老师帮我下碗面条,重辣、多搁点肉酱、不放香菜。”
于道明正在沙发上看报纸,见状卷起报纸打了他两下,喝道:“这里又不是小饭馆,来客即煮,还‘不放香菜’!”
小牛抿嘴一笑到厨房里忙乎去了。
与于道明并肩而坐,方晟低声道:“今天那边警告了……”
于道明知他这么晚从京都回来特意拐这儿必定有事,微微一震道:“怎么说?”
方晟把于云复原话说了一遍,不加评论。
于道明沉吟会儿,道:“我明白了。”
话题点到为止,随后方晟老调重弹又扯到打通北屏山脉隧道话题,于道明挥挥手道:
“给你两个字——想得美,这是官方答复!”
“明明是三个字啊。”
于道明喝道:“想都不要想!”
“到底需要怎么做才能让二叔回心转意?”方晟试探道。
“唔……”
于道明表情有所松动正待说话,小牛脆生生道:
“面条好了。”
方晟快步起来从她手里接过热气腾腾的面条,坐到餐桌前吃了两口,赞道:
“哎,让我想起妈妈下的面条了,味道一模一样。”
这个马屁拍得不轻不重正正好,既夸面条下得好,又暗将小牛比拟到长辈级别,连于道明听了都舒服。
吃完面条刚坐下,小牛又端来水果,于道明方才说道:
“北屏隧道不是我非不肯打,问题在于凭什么有了龙泽那条又要打通百铁,领导小组也得以理服人呀。”
“二叔,开挖隧道的根本原因不是贯通‘井’字型动脉,而是发展地方经济,那可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利在长远。”
“那凭什么在百铁多花钱,而不是龙泽、大肃、七道等等等等……”于道明摆摆手道,“不说那些虚的,眼下领导小组确实遇到难题了。”
“六个省心不齐?不听指挥?”
“那是必然的,但不算问题,项目审批权握在我手里他们敢说个‘不’字?”于道明道,“领导小组接手中原六省‘三重’项目审批后,短短几个月已经叫停了3100亿建设资金,如果集中起来办大事,‘井’字型交通大动脉开工在望。现在问题是找不到愿意做前期的,接触十多家了均无疾而终。”
方晟笑道:“我妄自猜测啊,那些公司肯定要求二叔承诺给工程,因为单做前期铁定亏本,几乎所有公司都跟工程挂钩。”
“工程哪是我说给就给,规模越大越要市场化,要公平公正地委托第三方招投标,防止将来说不清楚,要知道那些省领导都拿着放大镜看呢。我于道明一世英名可不能栽到黄海!”
“我帮二叔找一家做前期。”
“说说看哪家?市面上稍有点名气的我都熟。”
“达建。”
于道明哑然失笑:“几周前就谈崩了。”
“董事会要求下属公司做,敢不服从?”
“这个……”于道明半信半疑看着他,“做前期很辛苦而且的确预算有限几乎不赚钱,我也绝对不可能在工程方面有任何承诺。”
“没问题!”
“做与不做,对于是否打通百铁那边的北屏隧道也毫无关联!”
方晟道:“二叔禀公执法,应该的。”
于道明也不跟他多啰嗦,道:“那就说定了,明天叫达建过来谈。”
五月份风平浪静,方晟成天跑工地督促进度,铁隆山封山育林和南梵山、灵峰山等植树造林活动初见成效,站在市府楼顶能隐约看到山上点点绿色。
正当方晟开始琢磨下半年工作规划时,***市正府之间又闹出不小的矛盾,准确地说是詹印与方晟的矛盾。
詹印回归后延续朝明的做法——很多领导喜欢使同样的套路,这样推进落实工作驾轻就熟,让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联手打造“百铁百万人才引进计划”,具体设想是:
根据方晟提出的利用山势落差修建水电站的规划,詹印打算借助电力、人力等成本优势建立黄树地区大数据中心,大力促进百铁在数字化、电子化和科技化方面的发展。
“百铁百万人才引进计划”提出引进一百位计算机高端人才,每位人才给予落户费一百万,三年后再奖励一百万。
对詹印的想法,方晟谈不上支持和反对。
百铁这样规模的副省级城市,***书计手里拥有的经费权何止这点,都不用常委会讨论直接拍板,正如方晟直接拍板打通到北屏盆地的通道一样。
真若如此也就相安无事了。
然而经过两个月实施——在人才引进方面百铁领导们全无经验,杨花也是一窍不通,操作过程中发现“百铁百万人才引进计划”从题目到内容都错了!
首先按詹印要求的省级大数据中心规模,一百位计算机高端人才根本不够,起码需要……五百位!
其次从事大数据研究的计算机高端人才非常抢手,一百万安家费?没人理。
三年后奖励一百万?抱歉,年薪都不止一百万。
看到这个测算,杨花整个人都不好了,第一反应是素来以严谨踏实的詹印怎会信口开河?
专门跑了趟朝明,一打听才知道,当时詹印主持下的朝明市是建立了全省大数据中心,然而基于两个基础:一是朝明市本身就有数据中心,省级大数据中心只不过相当于升级版;二是大数据中心核心岗位还是原班人员,所谓百万招聘说穿了就是噱头,提供给助理、外围技术人员的岗位。
这样一算,剔除年薪三年两百万也差不多。
然而再打退堂鼓已经来不及,沈兵主持下的宣传部门已大吹特吹作为百铁年度标杆工程上报到钟宣部,省里也展开一系列宣传推广工作,可谓骑虎难下。
难题都捧到詹印面前,詹印对愁眉苦脸的沈兵、杨花也是无语,没好气地问:
“到底需要多少钱,现在算清楚了?”
沈兵更无语——你作为提议者半点数都没有吗?低头不语。
杨花讷讷道:“算清楚了,大概……大概……大概四个亿……”
詹印呆住,握着笔的手僵在半空,宛如被施了定身法。




官场先锋 第1449章 困之于财
杨花往日神气活现的模样都不见了,神奇的是似乎连胸都小了许多,低眉顺眼解释了一大堆,大致意思是:
朝明市数据中心升格到省大数据中心,扩充机房面积、原有设备升级,再增加几间办公室就能正常运转,所须费用微不足道;百铁虽然也有数据中心,当初就达不到市级标准,现有小型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必须全部更换,重建标准化机房,等于从头再来!
这是硬件,应用软件、数据库等也要买;人力资源方面年薪加落户费以及奖励都提高到原来的数倍……
詹印听得头晕,才明白当初在朝明被哄得团团乱转、还专门到场剪彩的所谓省大数据中心完全是市直部门忽悠出来的面子工程!
基层就有这个本事,把很小的工作吹嘘成气势浩大的工程。
“嗯……”詹印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临阵不乱,斟酌良久道,“省数据中心肯定要建在新修的水电站附近,我看可以在铁隆盆地划块地皮……最好靠近温泉山庄让我们的技术人员没事泡个温泉休闲放松;投建省数据中心是个大工程,要纳入下半年市政工程,这个请沈兵同志跟胜平同志对接一下。”
“年初已经制定了市政十大工程,中途插队……”沈兵把“方市长”三个字咽到肚里,换成,“正府那边能答应吗?”
“十大工程是个虚数,可以十个,也可以十一、十二,那都不是事儿,”詹印举重若轻道,“招聘人才嘛考虑到中心新址下半年才开建,调整为分批进行,第一批比如先招三十个、五十个,把框架搭起来以后慢慢填充,这样能化解费用方面的压力。”
杨花摇摇头:“测算过了,按最低招聘人数配置的话宣传部、统战部所有经费加起来都不够。”
“还有组织部……”
“玉树正准备找您哭穷了,上半年费用已经超支,下半年两批干部培训的经费还没着落。”沈兵道。
詹印轻描淡写道:“费用的问题跟胜平谈谈,请正府挤一挤、挪一挪,大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他嘴上说得轻松,实质心里明白没那么容易。
沈兵和杨花何尝不知这一点,目光对视后道:“好,先找胜平。”
言下之意姚胜平八成不敢答应,到时方晟始终是绕不开的主儿。
两位常委跑到姚胜平办公室一说,姚胜平皱眉、咂嘴、摇头,摊开双手道:
“今年最大的包袱是消化去年下岗矿工补偿金和下半年即将到来的最大一波压降产能,方市长专门划出一块放在旁边声明天王老子都不准动,谁动剁谁的手——当然他是开玩笑的;剩下来的费用支出恨不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方市长要求凡没有列入年初预算大账的提都不要提,一律明年再说。”
杨花眼珠一转:“新建水电站在今年十大工程里吧?大数据中心作为附属工程!”
“杨部长,附属工程也得经过市长办公会讨论通过。”
“胜平真想不出办法?”沈兵不动声色施加压力,“这可是詹书计拍板上马的项目,总不能言而无信吧?”
姚胜平从抽屉里拿出全年规划报告,一页页翻过去,道:“那请问这里面哪个项目让路给大数据中心?只要方市长批准,我没意见!”
提到方晟,沈兵打起了退堂鼓,道:“麻烦杨部长跑一趟吧,方市长不好意思拂了女同学的面子,我就不在旁边当电灯泡了。”
杨花可不会被他一句话套住,柳眉倒竖道:“谈情说爱我一个人去,谈工作非你这个电灯泡不可,走!”
说着就拽沈兵胳臂,沈兵不好意思跟女同志拉拉扯扯,只得不情不愿一路来到市长办公室。
为什么从詹印到姚胜平,从沈兵到杨花都不想为这件事找方晟?
经过大半年磨合他们都了解方晟的脾气,那就是言出必践,不会把原则作为交换条件。
他可以为了实现目标而变通,却不可能为了实现而变通目标本身。
何况这件事纯粹因为唱口号多出来的麻烦,事先谁都没想到如此复杂,而起因竟然是朝明那班人给詹印挖的深坑。
方晟正听取董建辉和城商行殷董事长关于增资扩股的想法,不知是不是陶铭的原因,省人行、省银保监、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等多部门都对百铁城商行上市表示异乎寻常的关心,然后总会话锋一转,暗示殷董事长加快增资扩股进程。
话说到这一步还不明白吗?
本来也有几家外省投行、战略投资公司跑上门询价,不出三天纷纷主动撤退。
在城商行现状来看,由于不良资产比重较大、历史包袱重、网点分布不合理,想迅速抢占因为国企收缩小贷业务而腾出的贷款市场,确实需要筹建大量资金用于核销呆账和升级换代,那样才能具备与国有商业银行抗衡的实力。
与邻市龙泽、大肃、七道等城商行甚至农商行相比,百铁增资扩股工作已经严重滞后,特别七道城商行在对金融工作高度重视的屈纪纲关注下,短短三年时间就完成一系列程序并通过艰难的审查审批环节,竟然抢在龙泽城商行前面开始上市前的排队。
殷董事长说即使年内完成增资扩股以及相关准备工作,因为部分指标达不到上市要求,还需要在投行指点下进行一些业务、数据等调整,也就是完全按上市标准进行逆运算,其实有做数据也就是造假成分。不过话也要分两头说,上市标准本来就是人为制定,有些指标并不切合实际,若非有目的地做,很少能有企业真正符合要求。
从城商行角度讲,巴不得方晟立即同意与征宇谈判敲定战略合作事宜。
根据何超了解的情况,殷董事长的年纪做完这任就该退二线了,倘若筹建上市为保持***稳定有序,以及各种申报材料的衔接性,他就能干到60周岁退休。
1...534535536537538...12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