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官场先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岑寨散人
是闲置吗?当然不!
给哪边都不平衡,造成新的矛盾。
不过魏仁相还是很强势的,加之当时统战部长也好说话,私下协商后同意把省纪委二室副主任(正处级)王大憧提拔到省.委统战部任纪检室主任(副厅级),并约定一年后调回省纪委。
就这样剩下的名额名义上归属省.委统战部,实际上提拔的省纪委干部。
到四月份,约定的一年时间到了,正好省.委也在酝酿人事调整,王大憧跑过去找魏仁相兑现诺言,倒了一大堆苦水:
作为派驻纪检干部,应该相对独立,但徐璃上任后延续其在银山的组织思路,大刀阔斧整合部门和下属中心等机构职责,注重行政效率,杜绝副职过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把统战部冗余干部赶到诸如干部培训中心、机关服务中心、民族宗教事务服务中心、华文教育院校等事业单位,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整肃统战系统一贯存在的懒散和拖沓作风。
原本纪检室比较清闲——话说统战系统能有多少油水,套句行内话叫做“反腐压力不大”,王大憧每天悠悠然上班就是上上网、看看报、炒炒股、聊聊天,等于提前转入二线行列,却拿着一线的工资。
徐璃眼里可揉不得砂子!
上任一个月里先后给纪检室加了五六项任务:机关作风建设、信访、妇联、退休干部管理、工会等等。
本来纪检室有三位副主任分摊些工作,在徐璃“清理副职”的旗帜下分流掉两位,剩下那位明年就退二线,脾气比王大憬还大,动辄撂担子。没办法王大憬事事冲在前面,忙得头晕眼花。
同时是忙,在统战部再忙有啥前途?还不如回纪委忙!
纪委忙归忙,提拔快,福利待遇好,而且说起来忒有面子,干部不管大小终究怕纪委,远比人家听说在统战部第一反应是“人舒服”好得多。
听完王大憬的话,魏仁相陷入沉思。
派驻纪检干部要对省纪委负责,加强对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其他领导干部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认真负责调查处置,对需要问责的提出建议。王大憬是强调派驻纪检干部的独立性和特殊性,认为自己归省纪委领导,而不应该受统战部辖制且接受其它工作安排。
这是站在纪委角度的想法。





官场先锋 第1293章 中断会议
徐璃则站在统战部角度考虑问题。
她强调的是派驻纪检干部双重管理体系,仅仅是纪检监察业务对省纪委负责,组织人事关系仍在统战部,既然纪检工作并不吃紧,就必须服从单位统筹安排。
从内心讲魏仁相并不想捅这个马蜂窝,最好别跟徐璃啰嗦,但王大憬的事于情于理都不能不管:
一方面去年达成的默契,省.委领导、省.委组织部都知道这件事,打退堂鼓真会让外界以为自己怕徐璃——好吧,的确有点怕,但场面上输不起面子。彼此都是常委,凭什么怕你这个新来的?
另一方面在省纪委内部王大憬是比较优秀、能力突出的干部,所以才能从正处级干部中脱颖而出,眼下反腐力度越来越大,魏仁相需要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
还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是:既然派驻,我可以派你,也可以派他,主动权在省纪委,统战部无权干涉!
因此省.委组织部征求意见时,魏仁相斟酌再三报了王大憬的名字,“因派驻纪检干部岗位交流需要”!
齐蔚冰那边一合计也犯了难,上次那事闹得,省.委高层谁不知道徐璃的脾气啊。
但省纪委借用省.委统战部名额提拔王大憬,去年齐蔚冰也点了头,拍着胸脯承诺一年后肯定到位。
就算历史遗留问题吧,答应过的事总得兑现,毕竟代表省级组织部门。
慎重起见,齐蔚冰专门派人到徐璃面前说明情况,徐璃淡淡地说提拔一年就调动不太好吧。
就这一句,态度还算缓和,齐蔚冰心里石头落地,遂将王大憬列入调整名单提交常委会。
然而省委常委会上当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宣读并说明人员调整名单时,到王大憬这儿卡住了!
徐璃打断道:“谁同意调出王大憬的?”
常委们都僵住了。
任大伟和古华同时看魏仁相,魏仁相则看齐蔚冰,齐蔚冰张着嘴半晌说不出话来。
你你你……你没反对不就代表支持吗?齐蔚冰腹诽道。
但这话上不了台面,人事问题支持就是支持,反对就是反对,必须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含糊不得。
见齐蔚冰象木头一般,魏仁相暗骂他窝囊废,硬着头皮道:
“关于王大憬的情况我想做个说明,在座常委……绝大多数都参与了去年这个时候的人事调整讨论吧,王大憬的提拔比较特殊,是组织部、统战部、纪委三方协商后,先把他调到统战部然后正处提副厅,考虑到纪委人手紧缺,当时有个约定就是一年后调回原单位……”
“约定有没有书面记录?”徐璃问。
麻烦就在这里!
这种事怎么可能白纸黑字写下来?往往都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从上次大闹常委会,常委们就看出徐璃之所以强硬,是硬得有道理,而非泼妇式的无理取闹,毫无疑问,这回又被她逮住了。
魏仁相也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放缓语气说:“虽然没有记录,但蔚冰同志,原统战部长老纪同志,还有我都可以作证……”
“王大憬同志提拔副厅,哪个部门提请的建议?”徐璃截口问。
问到这里齐蔚冰已知大事不妙,道:“去年是统战部提的……”
徐璃冷冷道:“既然是统战部提拔的干部,工作调整竟然不经过我这个统战部长、统战部党组书计?”
“前天派人征求过您的意见……”齐蔚冰竭力挣扎。
“你那是征求意见?明明是告知好不好!”徐璃高傲地扬起俏脸,“鉴于王大憬同志的工作调整严重违反组织原则,我反对这项提议!”
说翻脸就翻脸啊。
魏仁相气往上冲——官至省部级本来养气功夫已修炼到八风不动的程度,但不知怎地徐璃总能轻而易举激怒他。
魏仁相不顾古华连连使眼色,沉声道:“本来今天这个场合我不想多说,可徐璃同志不合作的态度让我不能不说……”
“你什么时候找我合作过?”徐璃立即反诘。
“常委会只讨论问题,不要争吵。”古华赶紧打圆场。
魏仁相道:“台面的台下的话都不多说,反正你徐部长动辄按规矩、要记录,那么好,我就正告你,王大憬同志是省纪委派驻统战部纪检室干部,省纪委可以根据内部需要对派驻干部进行调整,事实上目前碧海等省份已取消派驻纪检人员的双重管理改为垂直管理……”
“这是临海,王大憬的人事档案还在统战部!”徐璃冷然道。
“大势所趋,”魏仁相道,“临时性调整、抽调派驻纪检干部在各省都很常见,我不明白到徐璃同志这儿为什么不容商量!不肯商量也行,古华同志叫我们不要争吵,那就表决表决吧,少数服从多数。”
“好,表决表决。”几位常委如释重负。
徐璃却不肯,寒着脸说:“为什么表决一项根本不符程序的议案?我拒绝表决!你魏书计把省纪委的人换得天翻地覆我都不管,但你动统战部的人,必须首先经统战部党组研究,然后提交组织部门,你们今天在这儿违规运作且拿多数票施压,我也不可能签字!”
换而言之常委会通过了,统战部都不肯提档案!
档案等于干部的命根子,没档案寸步难行。
“希望徐部长好好学习派驻纪检干部管理制度,不要自以为是!”魏仁相厉声道。
徐璃回击道:“派驻制再厉害能凌驾于党的组织制度?你好好学习党章还差不多!”
“党章规定民.主集中制,而不是使性子动辄以不配合要挟常委会!”
“我对我所说的每句话负责,你魏书计敢吗?”
“不要吵了!”
任大伟忍无可忍,猛拍桌子喝道,会议室顿时寂静无声。
好像从任大伟担任省.委书计以来,开常委会拍桌子还真是头一回。常委们都有些紧张,魏仁相气得嘴唇直哆嗦,唯有徐璃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悠悠扭开茶杯盖喝水。
冷场近一分钟,任大伟痛心疾首地说:
“今年以来临海经济发展与兄弟省份差距越来越大,作为指挥中心、发展龙头的常委会却为一个副厅干部工作调整吵个没完,我这个班长内心非常沉痛!”
省.委书计自责,见魏仁相和徐璃都沉着脸不吭声,齐蔚冰必须接话,内疚地说:“主要责任在我,没事先做好沟通协商工作。”
任大伟续道:“可以说很简单的一件小事,为什么两句话不到就吵架?说明班子成员平时缺乏互信,甚至彼此存在敌意,心里压着一团火一点就着!我看要以此契机加强班子团结,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吧,明晚开始连续组织三个晚上召开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每位同志都要发言,呃,原则上不准请假,必须要彻底解决班子团结问题!”
话一出口,常委们心里牢骚满腹,三个晚上啊!
古华接着说:“王大憬工作调整问题,会后请蔚冰同志牵头会商,达成共识才能提交常委会,千万不要煮夹生饭呐。”
虽然各打五十板,还是采纳徐璃的意见不予表决,魏仁相更是脸色铁青,胸口大幅起伏尤如翻滚的腾腾岩浆,仿佛下一刻就会迸发。
继续讨论人事调整名单。
似乎在赌气,只要涉及省纪委的提拔、工作调整,徐璃一律直截了当反对,完全没把刚才任大伟那番话放在心上;另一方面魏仁相却又不便发作,其他常委都有些不知所措。
在省.委常委会的层面,涉及人事任免实质上采取一票否决制,即所有常委达成共识,就算不太赞成至少是弃权。如果有常委态度鲜明地表示反对,那么也不会以少数服从多数强行通过,而是暂缓。
事实上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提交常委会前应该都沟通好了,再说到这个级别所有博弈都不在台面上,哪个轻易在常委会上得罪人?
“嗯……”古华暗想这样没法讨论了,遂瞟了瞟齐蔚冰道,“这份名单恐怕得再酝酿酝酿,蔚冰同志以为呢?”
齐蔚冰知道今天彻底栽了,灰头土脸地说:“好吧,我建议撤回这份人事调整名单,等充分酝酿后再提交常委会。”
常委们陆续离开后,会议室里只剩下任大伟和古华。
一反刚才温和尔雅的态度,古华恼怒地说:“大伟书计,对于徐璃不合作、破坏班子团结的行为,必须向京都反映,否则凡事都得依着她怎么开展工作?”
任大伟沉吟着没吱声。
古华又说:“拿刚才来说,因为王大憬的事翻了脸之后一口气否决三名省纪委同志提拔,这是省.委常委负责任的做法吗?幼儿园过家家也不会这么乱来!”
“你觉得向谁反映?”任大伟终于问道。
“当然是桑首长!”
任大伟怔忡片刻,道:“最直接的当然是桑首长,我也想过,可……古华同志,眼下临海处境非常尴尬,同样受战备影响东吴比去年同期增了0.5个百分点,临海又……又,唉,我觉得愧对领导啊。”
古华主抓经济,这记耳光打得火辣辣的,讪讪道:“不解决领导班子团结问题,更会在很多事情上拖后腿啊,我觉得还是……”
“关键在于徐璃同志也有道理,这是问题症结所在!仁相的说法固然站得住脚,可未免有一厢情愿的意思,”任大伟叹道,“再说两次中断会议也跟经济工作没关系啊,你说呢?”




官场先锋 第1294章 呆账贷款
古华滞住,良久道:“总不能每次都叫仁相让步吧,刚才他的眼神都能杀人了。”
“我倒希望他把杀气用到查处贪官污吏上。”
听出任大伟话中不满,古华叹道:“一着不行,步步受限,不过仁相也有仁相的难处,很多时候刀子举起来了就是砍不下去。”
古华是有感而发,娄伯林的事陈皎也打过招呼了。
任大伟何尝心里没数?但哪怕是个别谈话,有些事都不能捅破了,遂回到刚才的话题:
“这样吧,我们双管齐下,一方面我出面请钟组部跟徐璃同志谈谈,不管有理没理都得顾全大局;仁相同志那边你去劝劝,确实约定不能代替原则,徐璃同志也没义务履行前任的口头协议,如果坚决不肯动王大憬就算了,确保纪委其他同志的任免顺利通过。”
“钟组部……”
古华微微摇头,显然对钟组部是否愿意出面,即便出面有多大效果并不看好。
还别说,两天后任大伟利用到京都开会的机会真去了钟组部,没找主管钟组部的岳首长,而是来到钟组部长朱梦奇的办公室。
如在古华面前所说正式反映情况并请朱梦奇找徐璃谈话?不可能!
请钟组部长出面调解领导班子矛盾,意味着省.委书计软弱无能,对班子失去掌控能力,接下来最高层恐怕要考虑换省.委书计了。
任大伟说的是好久没见老朋友,顺路过来聊聊——不管顺不顺路,反正说的话都是闲聊,不算正式谈话。
两人算不算老朋友呢?虽说你叫我“大伟”,我叫你“梦奇”,也在不同场合喝过酒,笑语盈盈,但只是体制内那种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关系,好不到哪儿去,也差不到哪儿去。
朱梦奇自然热情接待,用方晟的话说拿“珍藏的顶级茶叶”款待。
天南海北一番海聊,任大伟“不经意间”提到徐璃,说这位同志性格很耿直,哪怕在常委会为点小事都会翻脸,有两次因为她的原因会都不下去——
这叫耿直吗?
分明就是不顾全大局,视严肃的党内组织生活为儿戏啊!
任大伟还说她原则性强,但分寸方面不够圆润,有时得理不饶人,跟好几位领导班子成员产生过矛盾等等——
跟一位有矛盾也算了,好几位显然就是徐璃的问题了!
然而领导干部说话的艺术性就在此,哪怕徐璃事后翻两人谈话录音,通篇找不出任大伟半点毛病,说得最重的词无非就是“耿直”。
而且任大伟开始就强调是闲聊,既是闲聊,偶尔用词不严谨也正常嗬。
听到徐璃的名字,朱梦奇眼神里奇特之色一闪而逝。
因为闲聊,朱梦奇也嘻嘻哈哈,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原来班子清一色大老爷们挺累吧,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啊。
然后朱梦奇才说配备女干部是队伍建设的要求,选拔出来的都是表现突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比如徐璃,双江工作期间先后在组织部、纪委、省正府等多个岗位得到锻炼,白山任副省.长期间多次受到正务院等部委办局表彰……
再然后朱梦奇说如今优秀女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的越来越多,朝明的风气在爱妮娅大力清理下进步有目共睹等等。
闻弦而知雅意。
任大伟算是听明白朱梦奇曲曲折折表达的意思,聊天至此结束,几分钟后便灰溜溜离开钟组部。
朱梦奇话里话外暗示什么?两层含义:
一是京都高层包括钟组部非常欣赏徐璃;二是双江出来的女干部都很厉害,但厉害在点子上,钟组部对她们都是支持的!
而且,朱梦奇眼里的一抹异色也被任大伟捕捉到了!
说明什么?朱梦奇很可能知道徐璃的背景,因此说的都是好话,半句哪怕是开玩笑性质的附和都没有:
比如说“女同志嘛心眼难免小一点,大伟要多多包容啊”;
再比如说“她脾气是有点冲,以后加强磨合就行了”等等。
这种明确站队的态度,在堂堂省.委书计面前很不同寻常——即使贵为钟组部长,面对省.委书计都有些敬畏,历史经验表明,省.委书计有无限上升的空间,聪明的人都会给自己留有余地。
带着满肚子疑惑和不安,任大伟返回临海。本来按常委会上的安排要连续开三天民.主生活会,最后一天因为他去京都开会延后了。秘书长开封来请示哪天把会开完——帮扶重点魏仁相、徐璃都没发言,任大伟还要做重要点评呢。
不料任大伟摆摆手意兴阑珊地说搁一搁吧,先忙正事。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那个会不开了,以后也不要再提!
王大憬的工作自然没调成,不过徐璃也摆出和解姿态,在随后举行的再度讨论人事调整方案的常委会上以沉默顺利通过。
整个冲突过程在省直机关传得绘声绘色,而方晟听说时已是五月份,因为他也忙得不可开交。
按照那天晚上达成的共识,卢克松主导调查组深挖平翰集团,仔仔细细查下去,还真查到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润泽银行涉嫌违规核销平翰集团关联企业金燕电子科技公司九千万呆账贷款!”卢克松来到方晟办公室抛出个大炸弹,“据称此事是当时主管金融的潘市长施压,润泽银行出具了前后五次谈话记录!”
方晟听得有点懵。
卢克松这段话里包括的知识点太多了,方晟只听出潘副市长可能要被牵连进去。
关于这位在陵河小区事件里就出现过的活跃身影,后来方晟了解到潘副市长的背景:娄伯林的密友,与陈皎交情也不错,从润泽主管金融副市长提拔到临州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皎乃至陈首长可能发挥了关键作用。
那么前半段话什么意思?纵使方晟以前学经济,但对于太过专业的银行业务还是一知半解。卢克松也是现学现卖,一问就倒,弄了半天才搞清楚原委:
首先说润泽银行的前世今生。
润泽银行并非指润泽工行、润泽农行、润泽中行……,而是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名字就叫润泽银行。
它的前身是润泽城市信用社,对应普遍存在的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产生有点特殊,是人民银行一手策划、批准成立的,在银行监管职能还没划分出来时,城市信用社直属人民银行管理,被称为它的亲儿子。
亲儿子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除了充当人民银行小金库,进出一些不便从国有银行渠道发生的资金,发放内部福利等等,还有个重要作用是解决部分干部职工家属子女就业问题。
形成的有趣的现象是:地方人民银行行长的老婆当城市信用社主任,科长的老婆当副主任、主办会计、信贷员,办事员的老婆当柜员,诸如此类。
人民银行的行长、科长是风水轮流转的,前任行长退休或调离,新任行长也要解决自家老婆的工作问题,怎么办?
很简单,再开一家城市信用社呗,反正审批权就在自己手里。
就这样二三十年里一般地级市都起码十家八家城市信用社,多的达到二十多家——领导变动频繁,没办法啦。
后来企事业单位脱钩,城市信用社从人民银行剥离,缺了亲妈无偿输血日子愈发困窘起来,短短几年内很多城市信用社业绩大幅下滑,很快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边缘。
幸好领导的智慧总是无穷的,干脆把所有城市信用社合并起来各方注资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其中效益比较好的则先行一步,通过增资扩股进行股份制改革,华丽蜕变为代表城市名片的地方性银行,有的甚至还包装上市,如碧海银行、朝明银行。
临海本来也计划这么做,即把各市区城市商业银行联合起来申请更名,为下一步上市做好准备。然而合并阶段临海人心不齐的老毛病又发作,实力最雄厚的轩城商业银行突然更名为轩城银行,然后申请上市;其它几家本来态度都勉强,这一来顺水推舟四散开来,至今还是四分五裂的局面。
毕竟商业氛围浓郁、重商主义盛行,润泽银行存贷款规模超过千亿,效益也相当抢眼,综合排名仅次于轩城银行。
其次是呆账准备金。
这里的“呆”不是呆子的呆,而是读“挨”,呆账就是指铁定收不回来的贷款。在银行内部有个通用标准,即逾期三年未还且借款人、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消、解散,不具备还款能力,就划归为呆账贷款。
呆账贷款会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影响资金周转,因此银行每年会根据贷款总额提取一笔钱专门用于核销呆账贷款,叫做呆账准备金。
最后就是方晟关心的问题,呆账准备金核销呆账应该天经地义,为何说润泽银行涉嫌违规?
这就是专业犯罪调查取证困难的原因,连经济系毕业的方晟、多年来主抓经济,都搞不清里面的名堂,谈何主动防范和甄别?
原来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无论按照《巴塞尔协议》,还是国内监管标准,都只有提取下限。从化解经营风险的监管理念考虑,银行如果有足够实力当然提取得越多越好,把家底子夯实了随时可以核销呆账贷款,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官场先锋 第1295章 惊爆丑闻
利用这个制度上的灰色地带,或者说设计者故意留下的自由空间,呆账准备金成为两个方面的工具:
一是调节利润。银行要减少报表利润,少交所得税,就多提取呆账准备金;要增加利润把报表做得好看点,明明能多提呆账准备金却只按最低标准,把它当作利润的蓄水池。
二是利益输送,也就是卢克松要重点回报的问题。
银行核销呆账贷款有很严格的规定:必须采取可能的措施和必要的程序仍无法收回的贷款,经过层层审查审批后报经国税部门同意方可核销。
1...468469470471472...12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