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萧干三言两语地对左企弓等众臣解释了一句,就迈步走入了天锡帝耶律淳的寝宫之中。
第八百零七章 寡妇不可不欺负
城东的喊杀声并未持续多久就停歇了,过不多久,随着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晁盖、董平二将身披铠甲,全副武装地带兵出现在了南瑶池殿外。
绑在果树上的李处温看见晁盖与董平二将在远处现身,对萧干冷笑道:“哈哈哈~萧干!这燕京城已经落入我儿之手!你等性命皆在我掌中,还不快快给我松绑!”
萧干不慌不忙的放下手中茶杯,抬手示意群臣休要惊惶,对李处温露齿一笑道:“李相真是处心积虑,蓄谋已久啊,竟然早就将檀州兵马调动到这燕京城外!不知萧干此时降伏,李相能够放萧干一马否”
李处温正欲答话,忽然觑见萧干面带讥讽之意,再拿眼一望晁盖与董平二将,心头忽然涌现出不安的预感。
这场面不对呀!儿子李奭为何没有率先领兵前来援救自己晁盖与董平怎地没有和萧干的卫队厮杀就毫无阻碍地走入了这南瑶池殿
晁盖、董平二将背叛了自己,他们与萧干是一伙的!
瞬间想通这一关节的李处温,脸上霎时间失去了血色。
李处温今夜失手被擒后,并未太过紧张,因为他将希望寄托在儿子李奭的身上。
只要李奭最终得胜,哪怕是自己兄弟二人被萧干所害,自己的家族依然能够在儿子的带领下日益强盛,成为燕地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
如今隶属于儿子李奭的晁盖与董平二将背叛了自己,这就意味着儿子李奭也失败了。燕京李家的家业,竟然在自己的手里败了!
晁盖与董平二将来到南瑶池殿前的台阶下,也不看那面如土色的李处温,而是扔了一个人头在台阶下,抱拳对萧干禀报道:“萧大王,末将幸不辱命,已经剿灭叛军,诛杀反贼李奭!”
众人定睛一看,那颗人头可不正是宰相李处温之子李奭
李处温见了儿子李奭的人头,万念俱灰,仰天痛呼一声,口中喷出一口鲜血,竟然气得晕死了过去。
萧干站起身来,冷眼扫了李处温一眼,对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张琳、萧旦等重臣贵族说道:“天佑大辽!逆臣李处温等人图谋挟持皇帝陛下与皇后,投降那宋国。
本王得悉逆贼的阴谋后,马不停蹄地从白沟大营赶回,侥幸拿得诸贼,平息了叛乱。
此非本王之功,而是皇帝陛下与皇后洪福齐天,令奸人阴谋败露。
诸位同僚,我等一同入殿向陛下报喜吧!”
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张琳、萧旦等人都是辽国重臣,此时却都自觉地跟在萧干身后,如众星拱月一般簇拥着萧干走入南瑶池殿,去向天锡皇帝耶律淳请安。
今日萧干突然返京挫败宰相李处温的图谋,显然辽国的大权要落在四军大王萧干手中了。
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张琳这几个汉臣虽然资历老,权位高,但哪个还敢与萧干争权夺利
李处温造反失败,汉臣的忠诚性定会在皇帝那里大打折扣。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张琳等人此刻只求不受李处温的牵连,哪里还敢招惹掌控兵权的萧干。
可惜,四军大王萧干虽是雷霆万钧地击溃了反叛的李处温一党,但却没能挽回天锡皇帝的性命。
拖到次日,时年六十岁的耶律淳终于还是油尽灯枯,驾崩于瑶池殿。
天赐皇帝耶律淳一生谨小慎微,临老了被众臣强推上皇帝宝座。结果他从登基到驾崩还不到百日,做了一个短命皇帝。
在昏聩的天祚帝放弃燕京逃跑后,燕京城的契丹贵族和大臣军民们都将振兴大辽的希望寄托在耶律淳的身上。
可惜,年事已高的耶律淳承担不起这幅重担,早早地丢下辽国这个烂摊子,去陪列祖列宗去了。
&
第八百零八章 金国使臣入东京
想到辽国燕京城里有个美艳的寡妇孤苦伶仃,无人照顾,大宋铁血男人宋徽宗还怎生忍耐得住
很快,宋徽宗就下旨调集各路兵马共二十万,发动二次北征。
既然十万兵马打不过辽军,那就增兵到二十万。大宋别的不敢吹牛,就是幅员万里,人口众多,兵多将广而已。
这二十万大军北上,一人吐一口唾沫星子,也能淹没负隅顽抗的辽军吧!
宋徽宗带着建立不世功业的企盼,命令河北、河东宣抚使童贯不必回京复命,直接留在河间府重新整编军队,再次伺机北上。
因为背盟伐辽是不义之举,再加之宋军在雄州城惨败,朝中对于二次北征的反对声音也很大。
面对朝中的反对意见,宋徽宗又降下一道旨意,要求群臣不得扰乱军心,凡有异议者一律处斩。
见道君皇帝铁了心,朝中反对伐辽的人只得忍气吞声地选择了冷眼旁观。
因为第一次北征辽国时打了败仗,原本的东、西路统帅种师道和辛兴宗都被裁撤掉。
宋徽宗任命雄州之战中死战不退的检校少傅、河阳三城节度使刘延庆为都统治,代替了原来的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并赐刘延庆旌幢七宝金枪和御袍束带为其壮行,以示激励。
同时,宋徽宗又命刘延庆的次子,耀州观察使刘光世取代了辛兴宗在西军中的位置,让他配合其父作战。
宋徽宗此举也是吸取第一次北征东、西两路军各自为战,不能很好的协同作战的教训。
如今刘延庆上阵父子兵,当无各自为战的弊病了吧
大宋的制度是以文制武,因此军中主将虽定,但太尉童贯及太师蔡京的儿子蔡攸仍为河北、河东宣抚司的主、副宣抚使,负责统领全军。
太尉童贯的宣抚司衙门留在了河北河间府筹备指挥二次北伐,但是赵良嗣和马扩这两个幕僚却被朝廷召回了东京汴梁城中。
赵良嗣和马扩匆匆赶回东京汴梁城,方才知道是金国使臣来了。
宋军第一次出征伐辽时,并未按照海上之盟的约定通报金国,约定共同出兵的日期。
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得知宋国伐燕,担心宋国独自占领燕京地区后,承诺每年转送给金国的岁币不再支付,对金国大为不利,就派使臣乌歇、高庆裔渡海出使宋朝。
因为完颜阿骨打是在出征辽国西京道的途中派出的使臣,金国使臣经过几个月的跋涉,方才绕道渡海在登州上岸。
当大宋第一次北征以惨败收场,又在组织二次北征时,乌歇等才走到大宋的东京汴梁城。
朝廷得知金国使臣在登州上岸后,就召回了赵良嗣和马扩二人。
赵良嗣和马扩二人多次出使金国,对金国最为熟悉,那《海上之盟》也是他二人北上金国谈成的。
因此,接待金国使臣,与他们唇枪舌战,赵良嗣和马扩二人是最好的选择。
乌歇、高庆裔等人在驿馆住下后,宋徽宗立即派赵良嗣到驿馆面见金国使臣,并代为询问乌歇等人说道:“陛下听闻贵**马虽然已经打到白水泊,但仍未能按照原来两国约定抓住或杀掉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
我们又听闻天祚帝已经跑入夏国,并从夏国借兵复仇,如今已经渡过黄河,从贵军手中重新夺回了西京,并占领了西京周边大片土地,不知情况属实么”
宋国这是想试探我大金军的实力么
乌歇心中暗自鄙夷了一下,自信地对赵良嗣答复说道:“我出发时听说辽国天祚帝向塞北沙漠那边逃去了。
第八百零九章 满是算计的国书
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御驾亲征进入了辽国的西京道,但西京道地区并未平定,辽金两军在广袤的土地上纠缠厮杀,依然处于战乱之中。
尤其是靠近大宋边境的蔚州、应州等几个州,此刻还在辽军的掌控之中,隔绝了金军与大宋河东路的联系交通。
大宋虽听闻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身在辽国西京道,但却不知他的行营具体所在。
因此,金国使臣归国时,并未直接向北走河东路进入辽国西京道,而是决定原路返回,从登州渡海返回金国,再走金军控制的上京地区前往西京道觐见皇帝陛下复命。
赵良嗣与马扩当然也要跟着金国使臣走上那么一遭。
曾经跟随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攻取辽国上京临潢府的赵良嗣和马扩知道路途遥远,此番出使定然又要耗费数月的光景。
宋徽宗命赵良嗣、马扩二人随同乌歇等金国使臣去觐见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是对他二人委以重任,让他们带去了一封亲笔写成的国书。
宋徽宗亲笔写的国书很长,洋洋洒洒地向金国解释了大宋的立场,表明了宋国关注的问题。
针对金国质疑大宋有独吞燕京地区,不遵守海上之盟条约,以及为了掩饰日前宋军在白沟与雄州的惨败,宋徽宗在国书中巧辩解道:
“依照贵我两国的约定,在贵军占领西京后,我军立即出兵攻辽。
因为贵军已经打下西京了,为了不爽约,所以我朝才派太尉童贯自今年四月领兵北伐,并且连战连捷。
但贵我两国原来约定的是两国联手夹攻,如今只有我军独自攻打燕京,未见到贵军南伐。
为了遵守两国夹攻燕京的约定,我军没有乘胜深入燕京腹地,而是留在边境等待贵军前来。似此足以证明我大宋对贵国的诚意,希望皇帝陛下能够明白。”
不得不说,大宋的文化人多,宋徽宗身边不缺能够颠倒黑白之人。
宋徽宗的这段话,将自家不守盟约,摘桃子捡便宜的伐燕之举狡辩成了依照盟约行事。
同时,将宋军无能,无法攻入燕地的尴尬解释成了宋军连战连捷,却因与金国有盟约而不愿独自攻占燕京。
不是我军无能,实是我军高风亮节啊!
当然了,考虑到二十万大军二次伐燕之举瞒不过金国,宋徽宗的国书中也未雨绸缪地埋下了伏笔。
宋徽宗写道:“……只是近日辽军见我大军压境,总是不停的挑衅我军,我军忍无可忍,只得予以坚决回击。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我军因此顺势把燕京城给打下来了,贵国切勿误会我国是违反盟约。当然了,也请贵军不必再出兵伐燕,免致前线两军因误解而发生争执与冲突。
如果我军没有打下燕京,那贵国必须信守承诺出兵和我们夹攻辽军。
所谓夹攻,指的是我们宋军自涿州、易州两地出兵,一直打到燕京城。你们金军则是自古北口进军,收复原归燕京和西京管辖的旧汉地。
等到燕京打下后,所有原来不属于旧汉地的土地全部归你们金国所有,旧汉地则理应归我们宋朝所有……”
宋徽宗君臣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依照他的说法,宋军能够独吞燕京时,就是辽军挑衅,宋军顺势而为,不算违约,金军也不能南下。
当宋军打不下燕京城时,金国就该遵守盟约派兵南下,协助宋国攻占燕京城。
总之,横竖都是大宋占理,金国应该无条件地理解大宋,为大宋出力。
坦白地说,宋徽宗的国书中虽然文采斐然,把话都说得很漂亮,可是实际上难掩占尽便宜的小人心思。
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乃是一代雄主,岂会被这些纸面文章所迷惑
宋徽宗派出赵
第八百一十章 受邀北行
想到女真人可不是那么好打交道,赵良嗣和马扩决定,邀请与女真人交好的西门庆同行,请他为此次出使金国保驾护航。
于是,赵良嗣陪着金国使臣向东缓缓而行,马扩则快马加鞭地赶往了东平府阳谷县,前去拜访邀请西门庆大官人。
马扩的运气不错,当他从东京汴梁城来到阳谷县西门堡的时候,西门庆也才刚结束了对南京应天府留守程万里的访问。
西门庆在程万里身上花费了不少心思,当然不能够因为他升迁到南京应天府就疏远了感情。
西门庆为程万里出谋划策,让他牢牢地扎根在那南京应天府,将来才能保证他们翁婿最大的利益。
原本的历史上,北宋灭亡后,皇室宗亲都被女真人抓到了北方去,唯一的漏网之鱼康王赵构正是在南京应天府称帝登基的。
因此,南京应天府不仅是大宋五京之一,更有可能是将来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
能够预知未来的西门庆当然要设法掌控住南京应天府,说不定将来赵构那厮再次从河北脱身,要跑到这里咸鱼翻身呢
南京应天府是个打闷棍的好地方呀!
西门庆在南京应天府与程万里交流时,就从他那里知道了朝廷已经下旨二次北征伐燕,且金国使臣到达东京汴梁城之事。
西门庆知道宋军又是凶多吉少,特地告诫了未来的老丈人程万里不要去掺合此事。
程万里的心中早已将西门庆当作了女婿,再加之西门庆料事如神,一手将自己推到了南京应天府留守的位置上,程万里当然是对他听计从。
为了帮助老丈人程万里控制好南京应天府的禁军,避免再出现“双枪将”董平那样背叛上司的将领威胁程万里的性命,西门庆从阳谷县带来了一些自己军中精挑细选的骨干,让他们加入了禁军之中。
此外,西门庆也在南京应天府汴河边上购置了大量的土地,新建了一个庄园,将独龙岗的洪振和他的军队调到了这新的庄园。
梁山泊的强盗被歼灭后,梁山泊都已落入西门庆的手中,独龙岗拱卫阳谷县的作用就消失了,不再需要洪振在那里坐镇。
西门庆将洪振派遣到南京应天府,也是对他的信任,让他能够与蒋忠一样,可以独当一面。
安排好南京应天府的一切,与程万里的女儿如胶似漆的厮混了几日后,西门庆回到了阳谷县。
怎知在家中没有呆上几日,马扩兄弟就登门拜访。
得知马扩的来意后,西门庆犹豫了一下,决定让马扩在西门堡留宿一夜,自己与家人商议后,次日再做答复。
以西门庆原本的计划,他是不愿意参与宋、辽、金三国的混战,而是想在这段时间里扩大在江南与关西地区的生意,并将辽东的玉石销往全国,闷头赚钱之后扩充实力。
甚至于,西门庆还想跟着西门平渡海到日本国去走上一遭,试一试能否找到月儿妹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