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不得不说蒙仲猜的不错,此番突然出现的翟章,确实唬住了魏冉。
毫不夸张地说,待魏冉与李兑告辞回到自己在城内驿馆的住处时,他发现他后背竟然渗出了一层冷汗。
魏王竟拜蒙仲为河东守
这个问题可远比五国伐秦还要严峻
五国伐秦,他魏冉还能通过离间的方式使联军相互离心,使他秦国收到的威胁减到最低,可蒙仲出任河东守这岂非意味着他秦国未来几十年内将活在河东郡的重重威胁之下
河东郡的经济与军队,几乎相当于半个魏国,再加上那个年轻的郾城君
在这种情况下再割让土地给魏国,他秦国这岂不是找死么别说整个西河,就连魏冉此前承诺的临晋、大荔等几座城池,现如今魏冉也不敢再割让给秦国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魏国把蒙仲安排在河东郡,那么秦魏两国之间就没得谈了,毕竟蒙仲这个人的威胁太大了。
越想越惊,魏冉当日就启程返回咸阳,准备就这个问题与他秦国的君臣做具体的商议。
鉴于整座阴晋都在河东魏军的掌控下,魏冉离去的消息自然瞒不过蒙仲、公孙竖、翟章几人,这不,就当蒙仲与公孙竖二人陪着翟章喝酒,权当为这位老大人接风时,便有士卒进来禀报了魏冉离城的消息“报秦国的使者穰侯魏冉,已于申时三刻离开阴晋,不知去向。”
“”
正在喝酒的翟章、公孙竖、蒙仲相互对视了一眼。
申时三刻,那不就是被翟章惊退之后不久的事么
瞥了一眼表情再次变得郁闷的翟章,公孙竖朝着蒙仲摇摇头作为暗示。
蒙仲点点头,识趣的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有些话说一遍就得了,反复提及,确实惹人嫌。
不说身在阴晋的翟章、公孙竖、蒙仲三人,且说魏冉离开阴晋后直奔咸阳。
正月里的天气,气温相比较去年十二月时,寒冷已相对缓解了几分,但天空还是在持续地降下大雪,而路面上,亦是堆积了足以叫人没入膝盖的积雪。
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翟章将由蒙仲出任河东守的好消息带到了阴晋,而如今,魏冉又再次将这个好消息送到了咸阳。
果不其然,当魏冉将这件事亲口告诉秦王稷后,年轻的秦王顿时大怒,他第一反应就是怒骂“原来魏国根本没打算与我大秦和谈还有那个蒙仲,难道他一直在戏耍我大秦么”
当时在旁的几位秦国的重臣,亦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是的,这就是秦国君主对蒙仲出任河东守的解读。
看了看盛怒的君主,魏冉想了想说道“据臣当时所见,当翟章自以为得意地道出那件事后,那蒙仲的面色也很古怪,或有七分惊讶、三分苦恼,臣认为,蒙仲应该是不知情的,这应该是魏国国内的考虑。”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蒙仲的目的一直很明确,他想得到西河,但他也清楚,假如他出任河东守,那我大秦便再也不会同意他提出的条件,连半分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蒙仲并非好战之徒,经过老臣与他几次接触,他更倾向于利用对我大秦的施压来得到西河,而不是通过征战,因为他知道,倘若他想要强行打下西河,这会让他魏国付出极大的代价但翟章那老匹夫的出现,或者说是魏王,打破了我大秦与蒙仲的默契。”
听完魏冉的分析,秦王稷也逐渐冷静了下来,他问魏冉道“舅舅,依眼下的局势,我大秦还有与魏韩两国和谈的必要么”
魏冉想了想说道“倘若蒙仲果真取代公孙竖而成为河东守,那就没有必要再跟魏国和谈了,臣与白起多次聊过蒙仲,蒙仲这个人,务实而本分,臣不难猜测,一旦蒙仲成为河东守,前几年他或许会与大秦互不侵犯,因为他需要时间发展河东,或者安排针对我大秦的军队部署,但年之后,我大秦恐怕就要时时刻刻面对蒙仲的进攻这就是臣所说的务实;至于本分,蒙仲乃庄周、惠施、孟轲三人的弟子,他并不是一个有贪欲的人,况且为了其三位老师的名誉考虑,蒙仲也不会做出背弃魏国的事来,因此想要策反此人,几乎毫无可能”
年轻的秦王稷眼眸中闪过几丝厉色“那就只能开战了”
“只能开战”魏冉神色凝重地点头说道“倘若魏国执意要把蒙仲放在河东,那就什么都不必再谈了”
“唔。”
秦王稷微微点了点头,咬牙说道“既然如此,迁都岐地的事立刻执行,待开春后冰雪消融,我大秦与魏韩两军一决生死”
相比较秦王稷的果决,魏冉反而有些迟疑,但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说什么。
两个时辰后,魏冉出现在他姐姐宣太后的甘泉宫,向宣太后禀告了当前的情况。
不同于年轻气盛的秦王稷,稳重的宣太后在静静听完魏冉的讲述后,并未急着表态,而是问魏冉道“倘若我大秦与魏韩两国发动倾国之战,我大秦能有几分胜算”
魏冉想了想,如实地说道“倘若能说动楚国帮衬,应该有五分胜算击退魏韩两军,收复失地。”
宣太后闻言后大感惊诧“有楚国帮衬我大秦,竟也只有五分胜算”
魏冉解释道“蒙仲、公孙竖、暴鸢三人的军队,合计有接近十万左右,再考虑到他们三人背靠河东郡,纵使我大秦倾尽举国之力,充其量也只能逼对手放弃郑县、退守阴晋。但蒙仲绝对不会放弃阴晋,假如我猜测不错的话,他会加紧进攻河西,分担我大秦对阴晋造成的压力,而我大秦到时候为了逼蒙仲退兵,也会派兵攻入河东郡,不难猜测,到时候西至咸阳,东至河东郡,这片广达数百里的土地,皆会成为秦魏两军激战的战场”
“这不是两败俱伤的局面么”宣太后惊讶地问道。
听到这话,魏冉苦笑着点了点头“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诚然,就是因为预测到一旦开战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因此魏冉才会多次拜访公孙竖与蒙仲,而公孙竖与蒙仲虽说每回都拒绝魏冉提出的条件,但还是每次都和气地接待魏冉,说白了,双方都不想打,因此和谈虽说进展不大,但本质上还是在向前推进,直到翟章的出现打破了双方的默契。
在听到魏冉的话后,宣太后沉思了片刻,旋即开口说道“如你所言,既然那蒙仲其实也不想开战,那就索性先晾着他”
“太后的意思是”
“开春之后,将征募的军队以及可调用的军队,通通调到临晋一带我大秦已经满足了赵、齐、燕三军提出的条件,纵使魏韩两军有意绑架赵、齐、燕三军,三军也未必会就范,在这个前提下,我大秦与魏韩两军乃至河东郡开战,损失未必会比对方多”
魏冉点点头,他当然明白宣太后的意思,无非就是反过来对魏韩两国施压罢了。
问题是,这样会不会刺激到蒙仲呢
似乎是看出了魏冉的顾虑,宣太后正色说道“是故,需要你留在阴晋,继续与那位郾城君交涉”
一边与魏韩两军开战,一边与魏韩两军交涉
在彼此的攻伐中寻求相互妥协、相互退让的契机
魏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也觉得,像这样不亢不卑的方式,或许是对抗魏韩两国、且寻求与魏韩两国和谈的唯一出路了。
当日,魏冉再次前往咸阳宫,与秦王稷商议了宣太后的考量。
次日,魏冉离开咸阳,再次前赴阴晋。
魏冉的返回,让蒙仲、公孙竖、翟章几人松了口气,可没想到十几日之后,河东郡的蒲板城忽然送来紧急消息,说秦国陆陆续续将数万军队调到临晋,以至于从蒲板城隔河观瞧临晋方向,对面在短短几日内就建起了数座军军营,且有不计其数的秦卒来回走动。
得知这个消息后,蒙仲先与公孙竖、翟章二人合计了一番,随后又请来暴鸢做了一番商议。
不久之后,分布在郑县、阴晋等地的魏韩两军,忽然开始打造攻城器械,而河东郡那边,公孙竖亦紧急下令调军至蒲板、风陵渡等边境城池,同时加紧粮草的运输。
一时间,战争的气氛笼罩了这片土地,仿佛只要一个讯号,秦国与魏韩两国便将爆发一场旷世之战。
而似这等倾国之战,一旦爆发就势必要倒下一个国家,只是不知倒下的是秦国一方,还是魏国一方。
总不可能倒下的会是第三方国家吧
哪会有这种离奇的事
第421章:序幕
s:今天我那同学喜酒,就是前几天说的那位,回到酒店已经九点多了,没办法,这章只能稍微少码点了。
以下正文
随着时间慢慢迈入二月,奉阳君李兑的儿子李跻,带着他的二子李恪抵达了河东郡,紧接着准备从河东郡渡河来到阴晋。
可让他们经过风陵时,李跻、李恪父子却看到风陵的魏军防守极其森严,仿佛有一股战争的气氛笼罩着这座城池。
见此,年仅十五六岁的李恪不解地询问父亲道“父亲,这次由我赵国会盟的五国联军,还在与秦国交战么”
李跻亦不明所以地摇了摇头。
他前段时间收到了其父李兑的书信,李兑要求他立刻带着二子李恪前来阴晋,以便李兑将孙儿立刻介绍给秦国的国相魏冉,好让李恪能在秦国谋个一官半职。
根据当时李兑在书信中的说法,李跻还以为这场五国伐秦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呢。
想了想,李兑对儿子说道“为父亦不知,可能其中出现了什么变故,未免节外生枝,你我先径直去见你祖父。”
李恪自然不会有所异议,点点头表示认可。
鉴于李跻乃是赵国奉阳君李兑的儿子,尽管此刻风陵渡已经全面戒严,但驻守的魏将费恢还是派了一艘船,将李跻、李恪父子送到了河对岸的阴晋地域,并告知了奉阳君李兑的所在。
得知父亲所在位置的消息后,李跻亦不敢停歇,李恪带着儿子来到了阴晋城南近三十里处的赵军营寨。
得知自己的儿子、孙儿终于来到了军中,李兑自然欢喜,虽然不曾出营迎接,但却也等候在帐外,笑吟吟的等候着自己的儿孙。
想来对于李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除了一个好名声,恐怕他更多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儿孙考虑。
“祖父。”
远远瞧见祖父李兑站在军营中的帅帐外,李恪连忙紧走几步,上前与祖父行礼“孙儿见过祖父。”
“哈哈哈哈,好,好。”李兑连声道好,宠溺地摸了摸孙儿的脑袋,笑着夸赞了几句诸如又长大了之类的话。
而此时,李跻也已紧步走了上前,恭敬的向父亲行礼“父亲。”
在他身后,父子俩随行的随从们,纷纷拜称奉阳君。
对于儿子李跻,李兑自然不会像孙儿那般宠溺,待点了点头后,便又是对孙儿一阵嘘寒问暖,问李恪途中是否劳累呀,可曾吃好睡好呀,看得从旁的赵卒们心下暗笑这当真是儿不如孙。
片刻之后,李兑将儿孙二人领到了帐内,在得知李跻、李恪二人因急着赶来见他,是故未曾在风陵渡歇息后,他立刻吩咐身边的近卫去准备饭菜。
期间,李跻问李跻道“父亲,我与恪儿经过风陵时,驻守风陵的费恢正在积极备战,却不知是什么缘故父亲在信中不是说,联军与秦国的战争不是结束了么”
听到儿子的困惑,李兑捋着胡须解释道“本来,联军与秦国的战争确实已经结束了,唯一的争执仅在于蒙仲、暴鸢二人向秦国提出了苛刻的割地要求,而秦国并不愿意接受,但这种事你也知道,只要双方都不想再继续打下去,双方最终还是会相互妥协的,可坏就坏在,翟章为转达魏王的命令而来到了阴晋,叫蒙仲取代公孙竖担任河东守”
“”
李跻愣了愣,略带几分惊讶地说道“父亲的意思是,这件事刺激到了秦国”
“你觉得呢”
李兑瞥了一眼儿子,冷笑着说道“蒙仲,这小子比昔日的公孙喜以及庞涓更猛,秦国的军队迄今为止还未能在蒙仲手中讨到什么便宜,相反却多次被蒙仲用巧计击败魏王这次为了迫使秦国割让西河,以任命蒙仲为河东守来威胁秦国,这已触及了秦国的底线。”
“秦国居然如此忌惮蒙仲真是想不到”
吃惊之余,李跻不由得想起了曾经的往事。
在他的记忆中,他对蒙仲最深刻的印象仍停留在当年蒙仲以五百名信卫军折辱田文的那一日,当时的蒙仲,还仅仅只是赵主父身边的近卫司马,手下只不过五百名信卫军,但因为田文的关系,蒙仲与其麾下五百名信卫军得以初扬名于邯郸,成为邯郸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当时的信卫军,亦被一些好事之徒笑称为赵武卒。
一晃眼年过去了,当年以十五岁之龄被赵主父任命为近卫司马的那名少年,如今已贵为魏国的郾城君,手握五万兵权,且如今更是因为准备接任河东守之职,而遭到了秦国的忌惮甚至是恐惧。
李跻还记得,当年沙丘宫变后,蒙仲被迫逃回宋国,当时赵主父身边的侍从,纷纷做鸟兽散,正是在那时传出了一个消息,即赵主父原本欲大力栽培蒙仲、待蒙仲长大成人后任命其晋阳守的职位。
对于这个消息,当时支持赵成、李兑的那些赵国贵族们,皆不以为然,甚至于好笑于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但李跻记得当时他父亲李兑并没有取笑。
而近些年来,蒙仲在魏国的强势,俨然是打了那些人的脸
想了想,李跻问李兑道“父亲,倘若秦国与魏韩两国继续这场战争,您觉得哪一方的胜算更大些”
“为父亦吃不准。”
李跻捋着胡须摇头说道“秦国此番对抗我五国联军,虽伤筋动骨,前前后后折损了数万士卒,但归根到底,秦国的底蕴仍在,纵使由蒙仲统帅魏韩两国的军队,也未见得能就在短时间内轻松击败秦国但反过来说,秦国想要击败蒙仲也不简单。按为父的猜测,这场仗怕是要两败俱伤”
“那”李跻心中微动,用带着几分期盼的目光看向李兑。
李兑当然能猜到儿子的想法,笑着说道“你怕是觉得,若秦国与魏国两败俱伤,我赵国或可趁此机会取代两者的地位”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带着几分惋惜说道“想法是不错,但你可莫要小瞧了魏冉与蒙仲二人。这两人都不是善于之辈,且都沉得住气,比如魏冉,明明这两个月秦国那边在积极备战,甚至于做出了调兵至临晋威胁河东郡的举动,但魏冉却仍然敢留在阴晋,继续与蒙仲、公孙竖、翟章几人交涉,这份胆魄,着实令人佩服而蒙仲那小子也不差,他一边叫公孙竖与翟章若无其事地与魏冉继续交涉,一边下令其麾下方城骑兵于西河骚扰,试图攻击秦军的粮道”
说着,他简单地向李跻讲述了一下近段时间秦军与魏韩两军的对峙,只听的李跻冷汗直冒这岂非就在正式动手的边缘了
“老夫觉得也快了。”
思忖了一下,李兑捋着胡须说道“最迟到三月,秦国与蒙仲,肯定会有一方忍不住先动手,而一旦有一方率先动手,那么这场战争就将立刻爆发,从魏国的河东郡到秦国的西河郡,从阴晋到郑县,甚至波及秦国的都城咸阳,这片广达数百里乃至千里的土地,将彻底沦为秦军与魏韩两军交战的战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