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这次,是因为五国伐秦,齐、赵、燕三国都有军队参与这次行动,且被蒙仲巧妙的绑上了战车,以至于这几个国家就算对他魏国有什么别的想法,但碍于本国有军队参与这次行动,也不好下手,但下次,未必就是这个情况了。
考虑秦国现如今的状况,赵国绝对不会再帮助他魏国讨伐秦国,齐燕两国也不会,考虑到对这些国家的提防,日后他魏韩两国要讨伐秦国,说不定还要对这些国家放着一手尤其是齐国,对盟国落井下石,这可是齐国的惯例。
这次他魏国借助五国的力量重创秦国,下次,他魏韩两国只能单凭自己凑出二十几万军队,甚至于,还要反过来防着赵、齐、燕等国家。
想到这里,魏王就再次深刻体会到,为何蒙仲会认为这次机会千载难逢,且希望魏国国内务必要顶住压力。
哪怕这次赵、齐、燕三国的军队不帮助他魏国,但最起码这三个国家不会对魏国使绊子一方面是时间上来不及,另一方面,想来蒙仲也不会傻到轻易叫这三国的军队给跑了,肯定会想尽办法拖着这三军,最起码叫这三个国家投鼠忌器,不敢对魏国本土耍什么心眼。
总之一句话,错过此次,时不再来
而在魏王沉思的同时,翟章正在讲述他的观点“方城郡那边,刨除屈原、昭雎、庄辛等人的关系,其实方城郡也并非无一战之力。方城军有大半都在当地,至于带兵的将领,像蒙遂、武婴、向缭、乐续这些人,都是早些年跟随蒙仲一起走南闯北、出生入死的年轻人,大不了到时候臣这把老骨头坐镇方城即可”
说着,他见魏王转头看来,且并未提出反对,他压低声音又说道“秦国只是耍了个花招,我魏国何必自乱阵脚大王不妨回一个花招过去,让秦国明白我魏国的决心”
“哦什么样的花招”魏王好奇问道。
只见翟章轻笑一声,说道“封蒙遂为方城令,拜蒙仲为河东守”
魏王愣了一下,旋即就明白了翟章的意思你秦国不是想蒙仲被调回方城么我偏偏拜蒙仲为河东守,让你秦国与蒙仲坐镇的河东紧挨着,让你秦人能天天看到这位头疼的敌将。
想来秦人在得知这件事后,相信表情一定会非常精彩。
忍不住笑了一下,魏王又立刻憋住,故作沉吟地说道“这不太妥吧寡人需要考虑公孙郡守的态度”
“公孙竖”翟章随口说道“公孙竖巴不得蒙仲早早接替他坐镇河东”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瞥了一眼站在殿内不说话的田文。
他知道,其实魏王在考虑的,是这一位的态度
果不其然,在听完翟章的话后,魏王故作沉思地摸了摸胡须,旋即便将目光投向了田文,问道“田相,对于大司马的提议,不知田相有何意见”
看了看魏王,又看了看笑容意味不明的翟章,田文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是的,他不希望看到蒙仲坐上河东守的位置,这个秘密在魏国朝中并不算秘密,魏王、翟章、公孙竖等君臣都知道,甚至于,就连蒙仲本人也知道。
可眼下的情况,似乎已无法阻止蒙仲入主河东郡毕竟蒙仲所坐上河东守的位置,说不定就能吓唬住秦国,使秦国只能接受那个苛刻的条件;不接受也没关系,那么接下来就是蒙仲坐镇河东郡,就好比站在魏国的前院,时时刻刻针对秦国这个只隔着一道篱笆的邻居。
从大局来看,这真的是极好的安排,只是
当年的赴秦之辱
曾经在赵国被蒙仲羞辱的旧恨
魏国的利益
在整整二十息的挣扎后,田文咬了咬牙,低头说道“臣没有异议。”
见到田文终于妥协,魏王果断说道“好既然田相没有异议,那就按照大司马的建议,改封蒙遂为方城令,命他警惕楚国;再拜郾城君为河东守,令其坐镇河东,总摄与秦事务”
“大王英明。”
翟章拱手而拜,旋即哈哈大笑说道“大王,不如让老臣亲自跑一趟吧,老臣也想看看秦人得知此事后的面色。”
魏王笑着允许了。
片刻后,田文颇有些失魂落魄地走出了王宫。
这一下,那小子就真的要与我田文平起平坐了哼,只不过是宋国一小族的族子
田文冷笑着腹诽了一番,旋即自嘲地谈了口气。
其实他很早就知道,终有一日他压不住蒙仲的,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日居然会来的那么快。
罢了,好歹这小子曾经向我道过歉,看在他这次能让秦国颜面扫地的份上不,我只是利用蒙仲对付秦国而已哼,我田文是这么好杀的这就是你秦国当初欲杀我田文的回报
想到这里,田文忽然就释怀了,心情也转好了许多。
只见他哼着不知名的曲调,坐上王宫外的马车就回自家府邸了。
第419章:僵持
次日,年近七旬的翟章便带着魏王的王令,准备乘坐马车踏上前往阴晋的旅途。
考虑到阴晋距大梁路途遥远,且当下又是在十二月的寒冬,翟章的亲朋得知后纷纷劝说,希望翟章等到年后再启程,就连魏王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他私底下对翟章说道“大司马可以派心腹先带着寡人的王令前往阴晋,将此事先告知公孙郡守与郾城君,至于大司马,年后正月里再启程也来得及。”
想想也是,翟章这位魏国老将一生都在为魏国出生入死,别到最后没死在战场上,却冻死在前往阴晋的途中,那真是于情于理都叫人不忍。
然而翟章却很固执,他对魏王说道“我任魏国犀首之职,本来亲自掌军与我魏国的敌人厮杀,今有后辈替我在前线抗击强秦,他固然理当得到封赏,但我又岂能因为区区冰雪就将如此重要的任命延后大王请放心,臣这把老骨头,还能再为大王、为魏国效力十年”
见翟章执意前往,魏王也没办法,只好派了一支百名宫卫组成的队伍,沿途保护翟章一同前往。
这些值守王宫的卫士魏王还是很信任的,毕竟这些人也通通都是魏国目前已为数不多的武卒。
从大梁到阴晋莫过于两条路,其中一条是河南路,即横穿韩国,再穿过函谷关与华崤之地,最终抵达阴晋,翟章个人其实更瞩意这条路,因为通过这条路,他就能亲眼看到此番五国联军尤其是他魏国出征将士所走过的路,函谷关、桃林、柏谷等等等等,在魏国抗击秦国的漫长岁月中,他魏国的军队从未反攻秦国至如此深入。
这也是他这次借着秦国变相的威胁,急着把蒙仲扶正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蒙仲有足够的能力接替他的位置;另一方面,他希望蒙仲感受到他魏国对其的器重,希望通过恩情把那位出色的年轻人捆绑在魏国的战车上。
就像他对家人所说的“只要那蒙仲小子肯毕生留在魏国,为魏国效力,假如他还能再活五十年,那么,我魏国在这五十年内就不必畏惧任何一个国家。”
他对蒙仲的期待,就仿佛魏惠王时期的庞涓,甚至是魏文侯时期的吴起唔,虽然这两位的下场都不怎么好,但不能否认,这两位魏国历史上的名将,都代表着魏国在一段时期内的风光。
但遗憾的是,河南路这条路有些路段狭隘崎岖,况且又是在十二月,冰雪早已将其堵死,翟章只能放弃。
他最终只能选择地势相对平坦许多的河北路,即先到渡河向西前往河东郡,然后再渡河前往阴晋这也是目前魏国向河东、向前线运输粮草的道路。
至于瞻仰五国联军的进攻路线,翟章就只能等到回程的时候再去一睹为快了,比如他很瞩意的蒙仲诈攻门水的那片河滩,以及蒙仲在几十里外发动夜袭且一举拿下的门水军营,这些翟章准备在回程时都去看一看。
这也难怪,毕竟蒙仲在当初那几份战报中实在是写得太简单了,虽然翟章可以理解是蒙仲不在乎自己的功劳,可问题是他那么随便一写,国内根本搞不懂他是怎么打赢秦军的啊。
什么叫做夜袭而克你干脆把这四个字也省去得了。
而就翟章正带着魏王的王令向阴晋方向赶路时,此时在阴晋,已召开过近十次的“和谈会议”,却还处在僵持阶段。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明明魏冉已制定了分裂联军、孤立魏韩的策略,打算先打发走赵、齐、燕三国的军队,再通过武力与魏韩两军解决问题,但为何却还要假惺惺地召开什么和谈会议呢
魏韩两军也是,蒙仲与公孙竖、暴鸢等人为何还要不厌其烦地与魏冉磨嘴皮子,双方一拍两散,只等着明年开春后两军交战不就完了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简单。
先说魏韩两军。
其实从蒙仲、公孙竖、暴鸢三人的立场来说,他们实际上也并不想继续讨伐秦国,毕竟眼下他们不止已打到人家家门口,而是连前院都占领了,就等着冲到人家正屋里去逮着主人一顿暴揍,你说秦国怎么可能会退缩
一旦魏韩两国坚持继续讨伐秦国,那么到时候绝对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就如当年秦楚丹水、兰田之战,交战双方肯定得倒下一方。
基于这一点,蒙仲事实上也不想冒险,毕竟魏国并没有能力一口气吞并秦国,何必冒着极大的风险与秦国开启一场倾国之战
相比较冒险,他更倾向于徐徐蚕食。
但问题是,秦国在看待西河郡的问题上有点敏感,他们又岂会不知蒙仲想要西河郡的目的
而从秦国、从魏冉的角度来说,他最头疼的,就是蒙仲、公孙竖、暴鸢几人从李兑手中接管了阴晋,阴晋为何关键因为它是沟通大河这段区域河之南与河之北的关键城池,魏韩两军控制了阴晋,就有能力将河东的军队以及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大河以南,无论接下来是用于攻取河西之地,还是直接突破骊山、威胁咸阳。
简单地说,阴晋落在了蒙仲等人手中,魏韩两军就能慢慢地卡住秦国的咽喉,虽然短时间内还不至于致命,但卡喉之患,怎么也不能说可以轻松对待吧
再加上蒙仲、公孙竖以及暴鸢等人在近几次会议中明显表露了要继续打压秦国的态度。
说白了,只要秦国不肯满足魏韩两国任何一方的要求,魏韩两国就会继续讨伐秦国,倾尽两国力量讨伐秦国哪怕赵、齐、燕三军皆陆续撤退。
不得不说,这种强势的做派,也让魏冉也有点犯嘀咕。
毕竟秦国现如今的状况实在太恶劣了,都快被打到国都了,倘若秦国最终选择与魏韩两国继续开战的话,那么它必须得考虑迁都的问题一座没有城墙的都城,这怎么抵挡魏韩两军
这不,当魏冉在阴晋继续与公孙竖、蒙仲、暴鸢等人交涉的时候,在咸阳那边,秦王稷出于做最坏打算的考虑,也正在与群臣商议迁都的问题,准备将国都迁往旧日的都城岐地。
岐地,或称岐山,那是周国崛起夺取天下的,后来周国将这片土地赏赐给了秦人的祖先。
倘若咸阳注定保不住了,秦王稷决定迁都岐地,倘若连岐地都保不住了,那他们就只有退回他们秦人的伊始之地天水郡。
昔日,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治都秦邑清水,后秦庄公讨伐西戎有功,周王室再赐天水,那片土地乃是秦国的发源之地,秦人在踏出那片土地的时候,可从未想过日后有朝一日会被人逼得逃回祖地。
但即便如此,秦国君臣还是不愿接受魏韩两军所提出的苛刻条件。
国难当前,秦王稷以君主的名义发布命令,下令征召青壮入伍,当得知国家正面临诸队的进犯时,秦人纷纷冒着风雪汇聚于咸阳,欲与国家、欲与君王共赴国难。
倘若此刻有人来到咸阳城外的军营里,想必就能看到那一名名壮实的秦人风雪中士气高昂地操练,且时不时地,异口同声吟唱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有人说,秦风无衣乃秦国无名氏所作,也有人说,此乃秦哀公在发兵助楚国击退吴军入侵时所作的赋,但无论如何,无衣都是秦国当之无愧的战歌。
这些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纷纷投军的秦人,正是秦国现如今对抗魏韩两军的底气。
可底气归底气,一想到对面魏军的主将乃是郾城君蒙仲,秦国君臣也难免有些顾忌。
毕竟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名秦国的将军能够在战场上稳胜蒙仲,纵观整个秦国,也就只有白起还能与那蒙仲过过招,但也是胜少败多。
此时此刻,秦国的君臣总算是体会到了当年中原各国对张仪的无奈昔日中原各国对张仪多有恨,那么今日,秦国对蒙仲就有多恨。
转过年来,即魏王七年。
正月初五,穰侯魏冉再次收到了咸阳的书信。
在信中,秦王稷提及了准备迁都岐地的事项,看得魏冉陷入了沉默。
眼瞅着开春的日子一天天接近,咸阳那边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
虽说魏冉也曾将他那指使楚国对魏施压、借此将蒙仲调回方城郡的策略也通知了国内,但这招是否管用,其实还得看魏国国内的态度,倘若魏国不配合,那就没办法,他秦国在明年开春后,只能以迁都为代价,迎战蒙仲、公孙竖、暴鸢几人的军队,展开一场双方谁也不知将会持续多久的战争。
想了想,魏冉再次去赵营请见奉阳君李兑,恳请李兑出面邀请蒙仲、公孙竖、暴鸢三人,一起再做商量。
两个时辰后,魏冉冒着风雪来到赵营,见到了奉阳君李兑,道明了来意。
只见李兑听罢后无奈说道“穰侯,你住在阴晋城内,那蒙仲也住在阴晋城内,你就非要出城到我军营,拖着老夫去见那蒙仲”
一次两次也就算了,次次都是这样,真当他李兑还是二十几岁的壮实小伙么
听到李兑的抱怨,魏冉语气复杂地说道“不是非得如此,只是那些郾城君在初次拒绝在下邀请的时候就给出了理由,他说他是宋人,我秦国对宋国救援有恩,为了魏国的利益考虑,他不能单独见我,以免我用对宋国的恩情逼他就范,使他陷入两难之境这个理由,着实让人无法反驳啊。”
那你就非要拖着老夫
李兑看了一眼魏冉,没说话。
不得不说,他这个联军统帅,现在是当得越来越麻烦。
你说秦国与五国联军的和谈争执,不就只剩下魏韩两军了么那你魏冉、蒙仲、暴鸢三人自己去交涉不就完了么
但没想到,这边蒙仲与暴鸢说不行,说你奉阳君是联军统帅,必须当着你的面谈;那边魏冉也说不行,没有你奉阳君出面,那蒙仲不肯见我,我单独去见公孙竖与暴鸢无法解决问题。
结果就是李兑以年过六旬之龄,被魏冉拽着反反复复去约见蒙仲等人,偏偏李兑还无法拒绝魏冉的要求,毕竟他还指望着魏冉帮他把次孙李恪弄到秦国去仕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