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难道楚国准备对魏国用兵”蒙遂猜测道。

    屈原摇了摇头“我并未听到这样的风声这样吧,我立刻派人前往楚国,向昭雎与庄辛问问情况,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劳屈大夫。”

    “哪里哪里,此番方城损失巨大,假守却能这般克制,屈某应该感谢假守才是。”

    “屈大夫言重了”

    鉴于打听究竟的事交给了屈原,蒙遂也就暂时放下了这件事。

    可没想到,仅仅只过了数日,也就是在十一月初九的这一日,蒙遂又收到了一份书信,乃是郾城令蔡武送来的。

    据信中所载,在十一月初七,楚国有一支约三千人规模的军队经焚、上蔡,最后抵达郾城一带,郾城军的将领魏续得知后率军出城,将这支楚军击退。

    在看到这份书信时,蒙遂也是懵了,三千楚军兵犯郾城三千的兵力,这已经算得上是犯境了吧可为何会导致这种情况,他这个方城郡的假守却一无所知

    惊怒之下,蒙遂带上十几名近卫,立刻连夜前往郾城。

    在经过一日一夜的赶路后,蒙遂终于抵达了郾城。

    得知蒙遂到来,郾城令蔡午以及武婴、魏续等将领,皆出城迎接。

    蒙遂板着脸接受了这群人的迎接,并未当场发作,但待等到众人来到城内的县府后,蒙遂当即就安耐不住了,怒视着蔡午、武婴、魏续三人质问道“三千楚军犯境,前因后果我在方城一概不知,你等故意隐瞒,究竟要做什么”

    蔡午是个混的县令,其实并不管事,但有些情况他大致是清楚的,见蒙遂发怒,他连忙劝说道“假守息怒,郾城君在出征前委任你为假守,管辖方城、阳关、叶邑、郾城等地,我郾城又岂敢故意隐瞒实在是这件事这么说吧,我等也没想到这件事会闹得这么大。”

    看了看蔡午,又看了看武婴、魏续二人,蒙遂狐疑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由在下来讲述吧,毕竟这件事是在下引起的。”

    朝着蒙遂拱了拱手,魏续正色说道“大概在二十几日之前,我郾城得知在郾城往焚的这条路上,出现了一伙贼寇假守可知焚”

    蒙遂点了点头。

    他当然知道焚,毕竟那是楚国颇为著名的产矿铸铁的县城,他方城郡从楚国收购的那些铁矿,其中大部分就来自于焚、棠溪两个郾城南边的地方。

    尤其是自魏王将郾城赏封给蒙仲后,他们在郾城增设军工作坊,私底下没少向焚、棠溪两地收购矿石用来冶造。

    见蒙遂点头,魏续接着说道“焚、棠溪,我郾城时不时就向那两县收购一批铁石,但上回有一批铁石,却被一群不知从哪冒出来的贼人给劫了去,还杀死了我数十名押运铁石的士卒。因此当在下打听到那伙贼人就藏身在南侧的群山岈山中时,我便率军前往围剿”

    见魏续说着说着停顿了一下,蒙遂狐疑地问道“出问题了”

    “唔。”魏续与蔡午、武婴二人对视一眼,旋即目视着蒙遂说道“那是一群由楚军假扮的贼人。他们当时想伏击我军,结果却被我军击败唔,死了不少人。”

    “楚军”蒙遂皱了皱眉,问道“有证据么”

    魏续摇了摇头,说道“我之所以得知他们是楚国的士卒,是因为有些人求饶时表明了身份”

    “这些人现下在哪里带我去看。”

    “这个”魏续歪着头抓了抓头发,小声说道“都杀了”

    “什么”蒙遂睁大了眼睛“都杀了”

    “唔。”魏续语气含糊地解释道“当时弟兄们们都说要给死去的弟兄报仇,我拦不住”

    拦不住还是干脆就没想过去拦或者,干脆就是你带的头

    蒙遂皱起眉头盯着魏续看了半响,魏续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他很了解,冲动、护短、重情义,搞不好拦不住的就是他自己

    不过想想也是,自己手底下的兵卒无缘无故被杀了,换谁都咽不下这口气,蒙遂倒是也能理解魏续的做法,但他并不赞许,毕竟后患很大。

    这不,前几日楚国不是就派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来报复了

    奇怪了,象禾那边也好,郾城这边也罢,感觉楚国那边是要故意制造争端可就算楚国要对魏开战,也没道理选在冬季吧这都快十一月下旬了,天寒地冻的,派军队进犯郾城县域弄不懂。

    想来想去却想不出答案,蒙遂只好将这件事上奏大梁。

    毕竟倘若楚国铁了心要再次开启战争,单凭他方城郡的留守,未必挡得住楚国的军队。

    只是他不明白,楚国为何要这么做。

    半个月后,即十二月初,蒙遂派出的信使冒着风雪赶到了大梁,将书信送到了大司马翟章手中。




第418章:大梁的考量
    翟章收到了蒙遂从方城郡送来的书信后,起初并不是很在意,但当他打开书信看到信中的内容后,他却愣了一下。

    楚国好端端的故意在边境制造摩擦

    当时翟章捋着下颌的胡须思考了片刻,继而便带着这封书信直奔王宫。

    来到王宫,见到了魏王,翟章立刻呈上蒙遂的书信,同时口中说道“大王,蒙仲族弟蒙遂在方城郡送来这封书信,老臣以为有点意思。”

    看着翟章那诡异的神色,魏王脸上露出几许困惑,遂摊开翟章呈上的竹简仔细观瞧,看着看着,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联想到翟章方才那句有点意思,魏王有些迟疑地猜测道“大司马的意思是,楚国这个举动莫非是秦国指使”

    “除了这个解释,老臣实在想不出楚国有什么理由突然在边境制造摩擦。”翟章嘿嘿笑道“秦国这是借楚国的手,有意要大王把蒙仲那小子调回方城郡啊”

    魏王捋着胡须沉思了片刻,旋即吩咐左右近侍道“去请国相前来,就说寡人有要事相商。”

    “诺。”近侍应声而去。

    此时,魏王再次拿起蒙遂的那封书信,逐字逐句地仔细观瞧。

    关于方城郡的情况,其实前前后后有不少人偷偷向魏王禀告。

    起初是与蒙仲不对付的田文,他就不止一次地在魏王面前说蒙仲的坏话,说蒙仲擅自收容了二十几万楚国的难民却要求魏国国内运粮救济,似这种擅作主张的行为简直就是目无君主。

    然后又指责蒙仲接纳了楚国流放之臣屈原,让后者参与治理叶邑,不守规矩。

    可能是因为蒙仲的三位老师名声太大,以至于就连田文也不敢用莫须有的理由诬陷蒙仲,因此只能挑这些蒙仲不守规矩的行为,比如在没有请示过本国君主的情况下,擅自接纳了二十几万难民不算,且现如今还在来者不拒地接纳流民,给魏国南方的县城造成了人口与粮食方面的压力在当代这个并不将人口当做珍贵战略资源的时代来说,蒙仲这种行为在外人眼里,除了意图不轨等负面的猜测,也就只剩下博得好名声这一个猜测了。

    不过对于这些事,魏王倒是看得很开,一来蒙仲对于他魏国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二来嘛,蒙仲乃道、名、儒三家弟子,是庄子、惠子、孟子的出色弟子,有这样的人物委身于他魏国,他自然要有所宽容,再者魏王也知道,那位年轻的郾城君很清楚他自己在做什么蒙仲是圣人的弟子,于情于理,他都不会做出有损自己老师名誉的事情来。

    更何况蒙仲在方城郡的时候,也曾送来几封有关于魏国未来发展远景的谏书,其中联韩楚抗秦国本来就是蒙仲所主张的观点,因此,蒙仲近几年在对待楚国、尤其是对待楚人的问题上基本上以笼络为主,魏王也毫不见怪。

    否则,楚国挡得住那位郾城君么

    魏王是不信的。

    可有意思的是,明明蒙仲在对待楚国的问题上表现的极力笼络,可这次,楚国还是无端端地在魏楚边境制造摩擦,就像翟章所说的,这就很有意思他当然不会怀疑蒙遂捅出了什么篓子却将责任推卸于楚国,毕竟蒙遂是蒙仲的族弟,即是真惹出了什么问题,日后也该由蒙仲去处置。

    就像那句话所说的,臣子的臣子,并不是王的臣子,王只需管好自己的臣子就可以了,尤其是对待像蒙仲这种不能打、不能骂、只能好生哄着的擅战宿将与圣人弟子。

    不多时,国相田文便急匆匆地来到了宫殿内。

    只见他走入宫殿,目光第一时间便扫见翟章坐在殿内,他的面色立刻就变得凝重起来,觐见魏王时拱手问道“田文见过大王。大王,莫非阴晋那边又发生了什么”

    “啊啊,不是。”

    魏王摆摆手,示意左右近侍将蒙遂的书信递给田文,口中解释道“这是郾城君的族弟蒙遂从方城郡送来的,国相先看看罢。”

    田文神色古怪地接过书信仔细看了一遍,继而他的面色变得更奇怪了。

    此时魏王笑着问道“田相看完了么不知田相对此有何看法。”

    只见田文目视手中的书信斟酌了片刻,这才闷闷声说道“臣看到,郾城君在阴晋前线十分强势,让秦国感到非常头疼,是故,秦国指使楚国在边境制造摩擦,摆出魏楚两国再次交兵的架势,迫使我魏国将郾城君调回方城郡。”

    果然,以田文的眼界,自然也是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真相。

    “啪啪啪。”

    魏王抚掌大笑,笑着说道“哈哈哈,我君臣三人不谋而合啊。”

    翟章与田文很配合地笑了两声,然后恭维了魏王几句,大抵就是臣岂敢与大王相提并论之类的奉承话,听得魏王开怀大笑。

    笑罢之后,魏王脸上的笑容徐徐收了起来,沉声说道“郾城君上一封书信,两位应该还记得,虽然与魏冉的交涉还在僵持阶段,但阴晋,郾城君与公孙郡守已将其从李兑手中拿了过来”

    听着魏王的话,翟章与田文不由得开始回忆蒙仲上一封书信。

    蒙仲的上一封书信,其实也就是大半个月前的事,在这封信中,蒙仲写明了“秦国与联军和谈”的大致过程,并有理有据地怀疑秦国根本没打算割让土地、息事宁人至少对魏韩两国没有。

    因此蒙仲在信中劝魏王,在这个关键时刻魏国一定要抗住压力,莫要被秦国一些所谓鱼死网破的威胁给吓住,倘若秦国要打,那么魏国就聚集举国的力量去跟秦国打这场仗,彻底将秦国打趴下。

    说实话,对于蒙仲的这则劝说,魏王是有些迟疑的。

    毕竟秦国可不是弱小的国家,哪怕是现如今秦国被五国联军打成那样,但它的国家体量还是当今世上最强大的国家,万一魏国在与其死磕的同时,自己也逐步衰弱,这可如何是好

    要知道,有称霸中原野心的国家,可不止秦国一个齐国做梦都想像其祖先那样称霸中原;逐渐崛起的赵国也未尝没有称霸中原的意图;还有楚国,甚至是宋国。

    是的,宋国,别看宋国顶多就是比韩国稍微强点,但这个国家很有潜力,只要给宋国几十年时间,真说不好宋国是否会一跃而起,跻身于强国之列。

    别忘了,这次打地秦国喘不过气来的蒙仲,他就是宋人,是宋相惠盎的义弟,虽然他与宋王偃的关系在外界传言并不和睦,但蒙仲与宋太子戴武的关系好啊。

    更别说,蒙仲与宋王偃关系不和睦,这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别忘了,蒙仲那个郾城君的封号,就是宋王偃对他魏国试压而为蒙仲争取的,这叫关系不和睦

    基于这一点,事后魏王也曾怀疑过蒙仲的意图,怀疑蒙仲是否是故意想叫他魏国与秦国打得两败俱伤,借此给宋国创造崛起的机会。

    可转念想想,蒙仲所说的也确实有道理眼下若是屏住力气狠狠重创秦国,不惜冒着与秦国发动倾国决战的风险也要从秦国身上咬下一块肥肉,那么,这一切岂不是又回到了等到秦国喘过气来,它还是会年复一年地攻打魏韩两国。

    总而言之,当时魏王花了几日工夫理清思绪,最后才做出了决定先击垮秦国

    不可否认,齐国、赵国、楚国,甚至是与他魏国存在联盟关系的宋国,都有可能在这次魏秦两国倾尽国力的战争中趁势崛起,但即便如此,秦国仍然是这些国家中对魏国威胁最大的一个。

    先击垮秦国,然后逐个击破齐国、楚国与赵国,倘若在此期间宋国趁机崛起,甚至于蒙仲也回到了宋国,他魏也就认了,大不了到时候再对付宋国;而倘若在这段时间宋国没能趁机发展起来,依旧需要依附他魏国,那么,他魏国就是这场中原大战中最后的胜出者。

    是的,至少昨日为止魏王还是这样想的,可今日在收到了蒙遂的书信后,他忽然又犹豫了起来,因为他害怕楚国在这个时候介入这场战争。

    想到这一点,魏王问翟章道“大司马,你说楚国有几成可能介入这场战争”

    “不到五成。”

    翟章摇了摇头说道。

    他与蒙仲那帮人关系很近,因此也得知不少事,他对魏王解释道“屈平,或者说屈原,此人在楚国很有名望,通过此人,蒙仲结识了昭雎、庄辛等楚国的臣子,昭雎、庄辛那些人,都是对秦国抱持敌意的,主张联魏抗秦,只是奈何楚相子兰亲善秦国且楚王又宠信子兰,是故楚国还是与秦国结盟。但大王别忘了,子兰并不擅统率军队,且他也不敢离开楚郢,否则岂不是给了昭雎、庄辛等直臣劝谏的机会因此最终统率军队的,只有昭雎。臣方才就说过了,昭雎是屈原的内兄,是主张联魏抗秦的楚臣,纵使秦国指使子兰,要求子兰派昭雎攻打方城郡,想来昭雎也会以种种理由故意拖延。当年宛方之战时,到那里仅不到半年的蒙仲,居然利用了一条隐秘的小道偷袭了秦军在宛城的粮仓,然而,宛城本来是楚国的国土,楚国占据了那里百余年,昭雎却不知这条小路,也未曾将这个小路的存在告诉秦军,叫秦军加以提防,这就很有意思。虽然事后蒙仲并未透露,但老臣还是怀疑,在这件事上,昭雎是故意坑了一把秦军,甚至于,当时他可能私底下就与蒙仲有什么联系。”

    “唔。”听完翟章的话,魏王微微点了点头。

    蒙仲与楚国的昭雎是否有个人交情,他懒得去管,反正他能肯定蒙仲不会做出什么损及其三位老师名誉的事来,他唯一担心的,就是楚国趁机进攻他魏国。

    不是一定就打不赢,只是这样一来,他魏国同时对抗秦楚两国,这就很伤,哪怕那昭雎跟翟章说的那样,在暗地里对他魏国手下留情,借此抗拒秦国的指使。

    要不然,就接受秦国提出的割地承诺

    魏王的心中闪过这个念头。

    说实话,其实秦国给出的割地许诺并不算少,毕竟那也是包括临晋、大荔在内的几十里土地,换做在以往,他说不定早已经同意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以公孙竖、蒙仲为首的那批将领的不满足,他们希望更大程度地削弱秦国这当然是忠于魏国的表现,只是魏王担心会引起秦国的强烈反扑。

    稳妥起见,不如先接受秦国这次给出的条件,反正有蒙仲在,他魏国下次说不定还能找到什么

    不

    转念一想,魏王又把自己方才的想法给否决了,因为他忽然想起了蒙仲的话。
1...346347348349350...3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