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帝的母妃身份低贱,连带他也不被文帝重视。他在幼年时期,就被封到南边的鄂地。
懿德太子自杀后,他在鄂地被人刺杀。
他侥幸不死,过了湘水逃到长沙,得到了长沙王的帮助,在长沙生活了数年。
那时李家是长沙大族,跟罗家世代交好。李家有三美,大女李嫣,二女李婉,幼女李姝。
恒帝与李嫣情投意和,不久后就成亲结为夫妻,没多久生下了朝阳长公主。
这个时期的恒帝,跟罗家关系紧密之极。
过了几年文帝身死,恒帝在霍孺、上官杰、金殚及赵充国的拥护下,被迎回洛城登基为帝。
此时大李后染热疾而亡。
恒帝登基后,封卫氏女为后,有了大皇子周择(现任皇帝元帝)。
没多久,卫后病逝。
罗绍入洛城见皇帝,随行的还有李家人。
李家人带着幼女李姝入洛城!
李姝是李家幼女,恒帝在长沙时,她不过是个稚女,对她十分怜爱。
长大后的李姝,与长姐李婉生的极像,恒帝心动,在罗绍的提议下,封李姝为后,是为小李后(睿王的母亲)。
长沙罗家因跟恒帝的关系,在众封国中几乎是一家独大,长沙畔着湘水,土地肥沃,也越来越壮大。
恒帝是一个有作为有抱负的君主,他在民间流浪过,知民间疾苦,所以力精图治。身边又有像王良(那时王良为相)、霍孺、金殚,上官杰等一众能臣辅佐,又有像邬胥这等寒门清流,大禹一日较一日强盛。
国家渐渐富裕,各分封国仍各自为政,军事,财政,官员任命等都自行调令。
恒帝六年,长沙国延迟交贡,待纳贡比应纳贡数少了一大半。
长沙国开了先例,其他封国次年照此例延迟甚至少纳贡,此时中央与封国矛盾开始明朗化,此恒帝开始对长沙罗家不满。
第308章 五王之乱(3)
帝王与地方矛盾扩大最大的诱恩还是罗道到洛城求学。
罗道与大皇子周择(现在的皇帝元帝)同年。
两人年纪相仿,周择资质平庸,而罗道聪明绝顶,文武双全。
两人每日在一起,互相比较,便渐渐开始不睦。终于半年之后,两人矛盾渐深。罗道不仅鄙视周择,还称恒帝能登基亦是因为长沙罗家,长沙罗家乃恒帝恩人,因为罗家周择才能成为大皇子子。
周择大怒,在霍靖的帮助下,杀了罗道。
这一件事触怒了长沙王罗绍,恒帝知道周择杀人起因时,亦对罗家不满之极,暗生了要废除封国,除去长沙国之心。
但皇帝没有表露,老祖宗认为废封国还不到时候。她阻止了皇帝,派霍孺带着霍靖南下至长沙与罗绍商谈请罪。
霍孺命霍靖向罗绍负荆请罪,罗绍不仅鞭打了年轻的霍靖,还重重羞辱了他。
罗家念及跟天子的情义,那时小李后已生下睿王,罗家看到了希望。
罗绍在霍孺的劝说下,罢了此事。
霍孺此时又请了于老太爷出山,又提出由霍靖娶于家女于珪,这才化解了危机。
虽然双方缓和了,却都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两年后,御史大夫邬胥上奏,建议皇帝收回封国大部分的地方,设立新郡,统一归中央。
恒帝恩准,便下召要率先在长沙以北及以东设置郡县,统归中央辖制。
罗绍不肯,没多久以便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兵反叛。
随后常山,琅邪,蜀地,韩国五国一起反叛,反叛军势如破竹,几次逼近了洛城。帝国几乎要在倾刻间覆灭时。
群臣奏请杀邬胥,平诸王之怒。
恒帝万万没有想到,五王军队如此强势。最后他含泪无奈的杀了邬胥,霍孺先后劝退了常山和琅邪。
没多久双方达成新的和谈协议,皇帝保证绝不动封国,保证封国地fakg和子侄能世代承封爵。
五王撤兵,各回封地。
五王之乱,自此平息
至此之后,恒帝深受打击,身体也开始渐渐衰败。
王良也以年迈已高,再不肯入朝堂议政,更不肯让族中子弟入朝为官,在南山原办书院书。
等小李后去了,恒帝受打击甚重,几次重病,将理政之权交到霍孺身上。
随后,霍家在老祖宗的建议下进行六部改制,霍炎坐上吏部尚书,至此霍家一门权势如日中天,直至今日。
“你说的这些,本王都已知晓。”睿王道。
“那王爷可还记得邬胥邬大人。”姜旭道。
“本王当然记得,本王看过他的《民贵论》和《论农桑》颇有见解,五王之乱,父皇杀了他后,一直引以为憾,常常都会思之念之。”睿王道。
“学生也十分佩服邬御史,读他的书,常能振聋发馈,深受警醒。只可惜,学生不生不逢时,不能与之上见。”姜旭道。
姜旭什么意思?
霍云觉得,他意有所指?
睿王不动声色:“好了,你可以下去了。”
“是,王爷。”姜旭恭敬的行礼后,又看了眼霍云,便走了。
第309章 混乱的梦
霍云和睿王心里有很多疑问,可是两人都默契的并不多言,只一本本的翻看着史料,如此渐渐到了天明。
天方破晓,下了一夜雨终于停了。
霍云做了很多梦,她梦到了比武那天,吴汇与父亲比武,吴汇的刀快如麻,划衣不伤肉,他露出得意的笑。
紧接着父亲死了,心脏被挖了,她刚要给父亲验尸,父亲突然睁开眼说,我不服!我死的不服!
她梦到了南山书院,梦见睿王带着她去见王良。
老相公精神矍铄,眼眸却有着洞察世俗的凉薄,
然后,她睁开了眼!
好热!身体好重,怎么回事呢?
她动动身体,才意识到自己竟趴睿王的腿上,而睿王单手看书,另一手却放在她的背上。
她这才想起来,昨天夜里她实在太倦了,所以迷迷糊糊趴在睿王怀里睡着了。
醒来,就成了这姿势。
呃……好像有点尴尬,她脸再朝内一点,可能就会碰到那不可描述的位置。
“王爷……”霍云要起来。
哪知一直保持着一个姿势,竟让她身体发麻,她身体一软,摔他怀里,幸好他牢牢扣住她的腰。
她抬头,睿王正低头看着她。
四目相对,男人和女人,姿势还……如此难以描述,于是呼吸也变了。
“我身子麻了……”她打破平静,解释她不是故意要摔他怀里的,
“我知道,没关系。”他喜欢这个姿势,虽然上时他身体僵硬,有个不可描述的地方,似乎有了不一样的反应。
下一秒,两人好像同时听到彼此的心跳声,丝丝电流在他们周围流淌。
“你……”
“你……”
沉默了许久,他们不约而同的开口,紧接着便是相视一笑。
“你说。”睿王的声音变得无比温柔。
“王爷有没有发现?”
“有。”
“王爷请说。”
“本王记得父皇谈起邬大人时说过,说他是王良王老相公举荐给的。邬大人颇有才能,与一般世族又全不相同,父皇后来才渐渐重用邬大人。五王之乱后,老相公就再也不肯入朝为官了。”睿王说。
“我有两个发现。”霍云说,“第一,邬大人在入仕时,已年近四十。他不仅学识渊博,还是常山最知名的刀客,其刀法出神入化。第二,你说跟我说过萧苍海曾想师从王相,王相没有收他,可那个时候邬胥应该就在南山书院。”
“还有你记得吗?在杀李循的前一晚,我和三姐姐回去的时候,遇到过萧苍海,他的样子像是出城。后来我问他时,他说出访故友。”
睿王道:“他会不会去看王相?”
“我想,我们去找王相,应该会有答案。”睿王说。
两人毫不迟疑,从国学馆出来时,就立即去找王良。
“苍海的确在数日前来见过老夫,同时去祭拜了中丞。他坦言虽然身在匈奴冒维王子门下,但是他并不想背叛大禹,这几年也劝匈奴王不要跟大禹交恶。”
邬胥的表字,乃中丞。
睿王和霍云来问王良时,王良如此回答
第310章 有人推波助澜
“老相公,萧苍海当年曾想拜入你门下,您没有收他。后来,他可有入邬大人门下。”睿王问。
王良仔细回忆,然后回答:“中丞从来没有收徒,但苍海在南山书院住了一段时间,倒是每日在中丞身边不离,伺候其起居。”
“五王之乱,中丞被诛,彼时匈奴大将阿哈凉压境至河口,萧明被派北上,苍海也跟着去了。”王良说。
睿王昨夜细看史书时,亦发现这一点。
五王之乱,为什么大禹如此之弱,竟由五王势如破竹逼至洛城,最后恒帝要杀邬胥,以屈辱的方式平息五王之怒。
就是因为五王之乱没多久,匈奴便开始多股势力进犯,到了后面甚至派大将压境。
大禹如倒浇蜡烛,不得不迅速平定五王之乱。
“王爷,你为何突然问起这些?”王良问。
“只是这一次看到萧苍海跟冒维在一起,有些奇怪?”睿王道。
“唉……阿海是个狠性的人,对自己狠对别人也狠,他以前在洛城,旁人看不起他。跟着萧明去了军中,谁知道到了君中,他亦跟军中不和。后来他竟投了匈奴,我已让他发了誓,他有生之年绝不正跟大禹为敌。”王良说。
“他说,他在冒维身边,只教他学中原的话,读中原的书。他手上上筋脉已废,已经没有武功,不会危害大禹。”
从南山原回去时,霍云和睿王两人一路上都静默无语。
“我之前也怀疑过萧苍海,并且让筷子去试过他,他双手的筋脉的确废了。他不可能徒手挖人心脏。”睿王说。
“挖心夺魂是匈奴人才有的惩罚,我总感觉跟萧苍海分不开。”霍云说。
“五王之乱,也许没有我们想的简单。”睿王说。
霍云目不转睛的看着睿王。
“咱们再去国学馆。”睿王说。
一定还有他们漏掉的!
睿王去而复返,颜何年纪大,还没有上班,倒是姜旭一早就来了。
“王爷……”姜旭忙见礼
睿王看着姜旭:“你跟本王来。”
姜旭似乎也不意外,跟着他们一起到了书阁内。
“王爷,还有什么吩咐?”
“姜旭,本王问你,你父王有没有跟你提过,当年为何要参与五王之乱。”睿王问。
姜旭的父亲姜贞,是个贪生怕死之徒,蜀地有天然的地理屏障,当初父皇要对各封王动手时,蜀地偏远,根本还无暇顾及,以姜贞的尿性,没胆子打战才对。
五王之乱平息之后,姜贞还担心朝廷算账,竟把姜旭和姜玥送来洛城为质,可见他是一个多么软弱胆小的人。
姜旭听到王爷这么问时,眼眸中闪过异样的光芒。
“王爷应该知道,学生兄弟众多,并不受父亲宠爱。不过我姐姐幼时听父王提过几句。父王之所以参与五王之乱,是因为当时父王收到密信。说匈奴很快南下,此时反叛,是天造之机。”姜旭回答。
“谁的密信?”睿王问。
姜旭摇头:“学生这不知道了。”
“你可以下去了。”睿王道。
姜旭很聪明,并不多问。
“王爷,难道当年五王之乱,除了先帝和长沙王的矛盾外,还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霍云问。
第311章 很聪明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