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法医狂妃,别太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陌骄阳

    “夫人,你要想开些,好好养着身子。”霍孺道。

    “相爷,阿靖死的那么惨,你要我如何想开”霍夫人眼泪连连。

    到底是老夫老妻,想到死去的霍靖,霍孺握紧了妻子的手。






第303章 稍安勿躁
    


    太医来过了

    给霍夫人诊脉,说的话基本跟霍云说的一样。

    无非是心病要心医,霍夫人只有自己开解自己,放宽心,才能好起来。

    霍如凤一直留在霍夫人屋内侍疾。

    太医来了,给她开了药,霍夫人吃了药就一直昏睡不醒。

    霍如凤不敢吊以轻心,整夜都在旁边守着。

    到了后半夜,霍夫人终于醒了。

    “如凤”

    霍如凤正趴着睡,听到祖母的声音,连忙起来。

    又叫嬷嬷送水,喂霍夫人喝了水,给她擦了身子,换了衣裳。

    霍夫人的精神,似乎好了许多,她歪在榻上,让霍如凤坐旁边,祖孙俩说话。

    “祖母,刚才祖父及全家人都在的时候,我真的很想揭开霍云和于氏的真面目。”霍如凤说。

    “幸好你没有。”霍夫人道。

    “为什么难道就这么算了吗”

    “不是就这么算了,而是就算有霍涛做证,也没什么用。”霍夫人道。

    “为什么呀”霍如凤不甘。

    她不想看到霍云继续得意下去,她做女刑史,她做睿王妃,而自己现在一无所有,凭什么啊

    “因为不是铁证,而你父亲刚亡,霍家近来发生这么多事情,你祖父绝不希望霍家再出任何事情。”霍夫人不能说话多话,说完话还咳了两声。

    霍如凤忙又喂了霍夫人喝水。

    “于氏这人谨小慎微,她只要咬死不承认,霍云那丫头口齿伶俐,黑的能说成白的。她现在又是未来的睿王妃,你祖父多半不会相信你,而是会相信她。”霍夫人说。

    霍如凤气急“难道就这么算了。”

    “当然不能。”霍夫人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依我看,你父亲的死跟那个吴汇脱不了干系。跟吴汇脱不了干系,自然就跟长沙罗家也脱不了干系。”

    “根本不是他们害死的父亲。”霍如凤恨恨的说。

    “如凤,你吃了那么多苦,到现在还没受过教训凡是要多动脑,不可冲动行事,知道吗”霍夫人病没好,说了这么多话,不由头晕。

    “你明日让周通送封信到上官家,要小心些,不可让人发现了。”霍夫人说。

    霍如凤明白过来,点了点头。

    霍云从万松居回来后,就一直觉得不对劲。

    为什么霍夫人突然对她变了态度

    今天超度法会上,霍如凤也不时看自己,那眼神也跟往日有些不同,有些得意,有些恨意。

    她叫来了于嬷嬷。

    “于嬷嬷,今日在白云观,有没有发生什么事”

    于嬷嬷心一惊,心想难道六小姐知道了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叫六小姐知道的。

    她忙说“六小姐指的是什么”

    “我五姐姐可有为难娘亲,或做什么奇怪举动”霍云问。

    于嬷嬷听了暗松一口气,忙说“奴婢一直在后厨,都没跟五小姐照面,自然不知道的。”

    霍云心想可能是自己想太多了。

    也许祖母在病中,终于忘记掩饰,显露出对她的厌恶来。

    “我娘今日也累了,你让丫环们机灵些,守夜里不能缺人,知道吗”

    于嬷嬷领了命,下去了。





第304章 新的流言
    


    中秋近了。

    连环挖心杀人案的凶手还没有找到,白云观差点失火,还惊现带刀黑衣人,一时朝廷及洛城百姓都人心惶惶。

    皇帝很恼怒,他虽没有当众斥责睿王,却微微露出不满之意,言外之意是觉得睿王办事不力。

    太子心里得意,心想皇叔也不是无所不能嘛!

    太子心里还没腹诽完呢,就见霍炎上前,说幸亏睿王带了廷尉队到白云观,才致霍靖下葬最后相安无事,白云观火灾也能及时止损。

    皇帝也没有想到霍炎会求情,稍稍平息了怒火。

    如此,也让众臣子侧目。

    要知道,霍家和睿王不睦天下皆知。当年小李后死,睿王可是把霍家当成了仇敌。

    现在太子跟睿王势如水火,即使霍家和睿王即使结了亲,两者的关系仍不可能太近才是。

    哪知道,霍炎会在朝堂上为睿王说话。

    这不仅皇帝心里有了异样的心思,太子心里发慌。

    不少臣子,心里也会嘀咕,甚至会有危机感。官杰就是其中一个。

    上官杰乃工部尚书,他出身远比霍孺高的得。

    上官家原是赵国时期的贵族,他父亲上官寇跟王良是仁帝时期的慕僚良臣,上官寇地位不下于王良。

    而霍孺的父亲不过是放牛出身的贱农,只因霍孺的异母兄长霍封(霍炎的父亲)是最早跟随仁帝的大将,霍封在平定秦国余孽叛乱时战亡。

    仁帝建朝后,想起了霍封的功勋,便注意到了才十几岁的霍孺。

    霍孺性情沉稳,行事谨慎,对皇帝极为忠心。晚期的仁帝,对年轻的霍孺十分喜欢,那时霍孺开始斩露头角。

    但那时的上官杰,是最年轻的羽林将军,风光无限。

    等到了文帝,五王之乱,霍孺大放异彩,渐渐盖过了他上官杰。

    霍孺的原配杨氏死后,上官杰便提议将幼妹上官碧给霍孺续弦,便是现在的霍夫人上官碧。

    本来霍家和上官家应该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

    到了文帝后期,官制改革,废九卿,设六部。霍孺为丞相,上官杰以为吏部尚书之位非他莫属。

    谁知道最后吏部尚书落在了霍炎身上,上官杰反而做了工部尚书,屈居霍炎之下。

    自那时开始,上官杰和霍孺关系就变得微妙。

    等新帝继位,新帝更加倚重霍孺霍炎叔侄,他对霍家就越来越复杂了!

    本以为睿王回来,会跟霍家相抗衡,谁想睿王真的跟霍家成了姻亲,现在俨然要成一派了。

    上官杰有了危机感。

    下朝之后,他心事重重。

    就在此时,他接到了妹妹送来的信,看了信之后,他握紧了信件,此时心里百转千回。

    他一下子,就有了主意。

    回到府里后,便叫来了亲信,吩咐了几句。

    这天下午,洛城又下起雨来。

    伴随着雨水的到来,洛城内多了一个新的传言,有人亲眼见到,在霍靖死的当日,长沙吴汇在太平街出现过,还跟吴汇产生了摩擦甚至动手。

    这个传言,迅速到了睿王耳中。

    他派人去拿传消息的,却没有拿到人。





第306章 五王之乱(1)
    


    霍云也不太喜欢见到姜旭。

    姜旭这人心重,城府深,擅长捡漏得便宜。

    她现在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华清宫姜玥侍寝皇帝,是姜旭所乐见其成的,而他真的从那时开始翻身。

    颜何却不知道个中隐情,反而道:“王爷,老臣近来修史,皆是沉舟从旁协助,这些史料史籍,他比老臣更为熟悉,或许他能从旁帮忙,能助王爷事半功倍。”

    沉舟乃姜旭新起的草字,颜何直唤姜旭的字,显然十分欣赏喜爱他。

    霍云看了眼睿王。

    “王爷,这里的史料繁杂,王爷和六小姐要查询资料,怕是要个三天三夜。学生在此读书许久,一直在整理先帝时期史料,或许能稍为助力。”姜旭道。

    睿王是讨厌姜旭的!

    但是他要快些有破案,如果姜旭帮忙,能省时省力,他当然也乐意。

    “有劳。”睿王淡淡的说。

    颜何看有姜旭帮忙,他年纪大了,也撑不住这么久,得去休息了,别告退了。

    姜旭来国学馆的时间并不长,但他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他会更勤免的读书,他会更恭敬的对待像颜何这样的长者。

    如此,他能更快的汲取知识。

    颜何受命修史,他自告奋勇帮忙,所以这堆史料,他已经整理了一大半。

    他写了个册子,分门别类。

    等他把册子呈上时,睿王对他很刮目相看。

    睿王要的恒帝十年前后的资料,谁想到姜旭刚刚整理完,把册子一开,很快就找到了。

    “王爷,都在这儿了?”姜旭道。

    “嗯。”睿王只沉声一应。

    “王爷,学生这些日每日都在读恒帝前十年的史料,包括五王之乱前后始末。”姜旭道。

    他居然知道他们在找五王之乱的资料?

    不过恒帝十年,正是五王之乱,他猜出来也不出奇。

    姜旭不等睿王回答,就这些史料中,将相关的资料翻了出来。

    睿王随手拿了一个绢帛出来,冷笑道:“看来这些史料,你已经看过许多遍了。”

    “是。”姜旭如实回答,“学生奉命协助颜大人修史,不敢有丝毫怠慢。”

    “那对五王之乱,你有什么看法?”睿王问。

    “颜老师跟学生说,若说修史罗求公正,不偏不倚记录,至于评说,留给后人。”姜旭说。

    很官方嘛!霍云想。

    “你说说五王之乱始末。”睿王说着寻到一处软垫盘腿坐下,又随手拖出软垫子来。

    霍云知其意,便坐到他身旁,随手拿了帛书给他。

    睿王接过,打开翻看。

    霍云自己也拿了简书,开始翻看。

    姜旭看二人动作,自然流畅,很有默契。

    他的心口好像有一只手,被莫名的抓了一下,微微痒微微刺疼。不知为何,他总有一种直觉,觉得霍云跟他不应该如此!

    从南山书院开始,他本能的想靠近,然一直有只手,将他们拉扯开,越来越远。

    如今她近在眼前,远在天边,早已遥不可及。

    强烈的失落和空虚,涌了出来。

    但眼前的睿王在专注看手中的帛书,只开口:“你开始吧!”





第307章 五王之乱(2)
    


    “五王之乱,要说源头,应该是仁帝开国初始说起。王爷最是清楚的,当年仁帝开国,有十位异姓兄弟。其中长沙罗家,蜀地姜家,常山司家,琅琊王家为盛。仁帝感念众将建国功勋,于是施行分封,给异姓兄弟配以属地。”姜旭道。

    “这些不用多讲。”睿王一目十行,手中的帛书在他手里滚动。

    姜旭看着睿王的动作,慢慢说来。

    分封之后,大禹举国穷困,仁帝与闾后(现在的老祖宗)奉行无为而治,修养生息,轻徭薄赋。短短数十年前,不仅大禹国力渐盛,各分封亦逐渐强大。

    到了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国策,却也感受到各封国所带来的压力。所以在文帝三年,他召集各封国王入洛城,希望封国能世代拥护中央。

    于是封国要求帝王要保证封国世代延绵。文帝与众封国歃血为盟,达成了协议。

    文帝晚期,众皇子为皇权争斗,懿诚太子自杀,之后数年众王因王权争斗或被杀,或被流放。

    流落到长沙的恒帝反而成了众皇子中的一股清流。

    说到恒帝,他的一生也十分传奇。
1...7778798081...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