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这里坐了一百多人,沪市电子产业的工程师,三分之一是年轻人。
白为任亲自陪
第四百一十章 拆拆拆
刘琅没有回华夏大学,那边的事情已经步入正轨,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研究了,他一时不回去也没关系,于是他就带领着华夏大学的一帮师生和王海军这群人们开始研究起各种电子设备来。
刘琅虽然不懂芯片,可再高级的芯片也是由机械制造出来的,只是他以前所接触的机械是制造金属零件,现在的机械是制造半导体材料,本质上还是相同的。
拿到万贺提供的元器件参数后,所有人都忙碌了起来,不过马上就遇到了一个大问题。
现有的设备肯定是无法完成万贺所需的元器件了,只能进行技术改造,而且是对这些现有的设备进行升级,首先让刘琅感到高兴的是,很多老工程师在看了万贺提供的那些元器件后,虽然也震惊这些零部件的高深技术,可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如熊怀志这些机械专家那样的“绝望”。
因为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整体实力并不差,在七八年前甚至都和岛国相当,只是因为这些年国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国外又发展迅速,“敌进我退”这才造成了不小的差距。
可毕竟时间还短,这种差距并没有如三十年后那样的巨大,再加上从事半导体行业的老工程师大都是知识分子,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国外留过学的人,整体素质要比机械机床行业高出不少,所以在他们眼里双方的差距并非不可追赶,有乐观一些的工程师甚至认为,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支持,至多两年时间国内就可以制造出万安公司所需的芯片来。
刘琅觉得两年时间还是很符合实际的,湾湾的半导体产业在三年前还是一无所有,而现在也不是能够成为万安公司的供货商了吗国家的底子不是对方所能相比的。
但要想在原有设备上技术升级,那就得把这些设备研究透了,怎么研究老办法,那就是“拆”,就像当初的aod电炉一样将这些设备“大卸八块”,每一个零件都给他研究透了,然后才能在上面进行升级改造,看似“野蛮”,但这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别的设备还好说,大多数都是国产的,比如制造电容电阻的无线电设备就完全没有问题,当初建国的时候国家从苏联购进了大批的器材,后来因为要发展卫星技术和导弹技术,这些设备经过了数次改造升级,基本上已经实行了国产化。
到了三十年后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可以发射载人飞船的几个国家之一,某些方面比西方发达国家都要先进,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国家在航天科技方面的进步会如此先进了,因为这涉及到了国家安全,国家在几十年间从未间断过,航天科技就是电子自动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只是它更侧重于国防方面,但在民用方面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这些国产化的设备可以随便拆,拆完了还能复原,但是江南无线电厂的那套岛国进口的晶圆生产线谁都不敢动了,一来这套生产线太过昂贵,五年前价值都三千万美元,就是放在现在,整个国家电子行业中也没有这么贵的设备;二来这套设备自引进的那天起就没怎么用过,一直搁置在角落里,除了王海军每天当宝贝似的维护外,其他人连看都没怎么看过,里面的结构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你给它拆的大卸八块怎么复原
而这套设备才是制造芯片最重要的设备,不把它弄懂,其他的零部件再完美也无法制出芯片来。
“怎么办”
这真是个难题,江南无线电厂的厂长侯永军不住的摇着脑袋。
“不成,不成,我可做不了主,得请示王局长!”
&
第四百一十一章 动手给我拆
还没等别人反应过来,刘琅走到一旁的办公室里拿起电话就拨打了出去。
杜宏达办公室的电话刘琅知道,电话那边经过几次转接之后就接通了电子部的电话。
“我是刘琅,我要找杜爷爷!”
刘琅也不废话直接就问。
那边是一位办公室的秘书,听到刘琅这个名字蹭地一下站了起来,现在首都的各部委内的官员谁不知道刘琅的大名,或许有的小科员不知道其他部门领导的名字,但绝对不会不知道刘琅这两个字。
“刘琅,你是刘琅”
对方有些激动,毕竟这是传说中的神童,传言里都说有给别人“开光”的能力,现在和自己对话,那是不是自己也会变得聪明
“我是刘琅,我要找杜宏达杜爷爷!”
“好,好,刘琅你稍等,我马上给你转机!”
十几秒之后,电话被接到了杜宏达办公室桌子上的一台红色电话机上。
“刘琅,你跟万贺他们到沪市,这几天怎么样一切还顺利吗”
杜宏达这些日子在考察全国电子企业的情况,所以这次没有来沪市。
“杜爷爷,有一件事我要跟你说!”
刘琅就把拆卸设备的事情说了一下。
“嗯,这件事呀!”
几千万美元的设备,说实话杜宏达心里也在打鼓,万一拆掉后无法复原怎么办
杜宏达沉思片刻问道:“刘琅,你有把握把这套设备复原吗”
“杜爷爷,有没有把握也得拆!”
刘琅可不跟对方说那些车轱辘话,他给对方打电话的意思不是询问对方,只是告知一下,即便对方不答应,他也要拆。
“哈哈,你这话可是硬气的很呀!没错,有没有把握也得拆,不拆就干不成事业,咱们要是连这点魄力都没有,那就别干事了,这样,你说王革局长就在身旁,让他接一下电话!”
杜宏达笑着说道,对方这一句话就表面了自己的态度,杜宏达对刘琅还是有绝对的信任的,他能把国家的冶金炉搞出来,同样也能把芯片搞出来,刘琅就是奇迹的象征。
“杜部长,这台设备太昂贵了,我可做不了主呀!”
一旁的王革来不及惊叹刘琅的霸道,拿起电话赶紧汇报。
“王局长,刘琅和周明教授他们都是专家,对芯片的了解比你我都深,所以从现在开始,技术上的问题他们完全可以做主,想拆什么就拆什么,出了什么问题我担着,知道了吗”
“是,是,有杜部长为后盾,我就放心了!”
王革连连点头。
“记住,现在国家正在大搞建设,芯片产业马上就要做为国家的重点项目被写在报告里了,我们这些人的目标就是要尽快做出符合万安公司要求的芯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要做好担当风险的准备,不能做和事佬,当然也不能蛮干,要懂得科学,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知道吗”
杜宏达趁这个机会又“教训”了王革一下。
“杜部长您放心,我回去就好好学习,学习芯片的知识!”
王革回答。
“好了,你告诉刘琅周教授他们,放心大胆的干,我不看过程,也不看他们花多少钱,只要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国家的任务,到时候你们就立了大功,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大家都有好处!”
电话那头,杜宏达把电话放下笑着摇了摇头。
“这个刘琅,很真是什么都不怕,几千万美金的设备说拆就拆,给我打电话也不是向我请示,不过他还真的用不着跟我请示,他这个电话没打到弘扬总理那里就不错了,真是个强硬的小家伙呀!”
刘琅的神奇大
第四百一十二章 送你去留学
“王大哥,有没有兴趣以后出国留学”
刘琅看着王海军问道。
“留学呵呵,那得需要多少钱呀我可没有那些钱去留学!”
王海军摇了摇头。
“钱不是问题,咱们华夏大学正准备组建一个基金会,专门派送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先进的国家留学,学习国外的技术,我看王大哥你就有资格报名,当然,还得看你自己的意愿!”
万安当初可是承诺要在华夏大学成立一个万安基金会,每年有几个出国留学的名额,现在这件事已经筹备的差不多了,万安公司每年拿出五十万美金,这些钱足够让十几个人在美国留学两三年的时间了,而留学的学校华夏大学也在积极联系,现在岛国、德国和美国的几家学校都有意向和华夏大学合作。
“什么还有这种事”
王海军身子微微一动,他当然想出国留学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事实上他现在也在攒钱,想要在未来五年内攒下一笔钱自费去岛国或者美国留学,现在有这么一个好机会,自己当然不想错过,但是………!
“我已经毕业好几年了,恐怕华夏大学不会把这个机会给我吧!”
“呵呵,这不是问题,只要你答应,我可以帮你!”
华夏大学那里还不是刘琅一句话的事情,别说是王海军有这样的实力,就算是个废物,刘琅硬是给他一个指标也没问题,当然,如果你是废物,即便是刘琅的亲戚也不会得到这个机会。
“这,这………我!”
王海军真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
“这件事就交给我吧,不过王大哥,我之所以给你这个机会,是因为你的能力可以帮助国家,国家现在还很落后,要想追上西方那些发达国家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奋起直追,可光有精神没有用,还得有人才,老一辈的人年纪已经大了,他们已经为国家奉献了太多,剩下的就得靠我们这些年轻人了,而要想学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就必须到他们那里去学习,学到他们的东西后再回来报效祖国。
但是国外的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比国内好太多了,留在那里就会有更好的报酬,也会有更优越的实验室,在这些诱惑下,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学成归来,到那时候,国家可就亏大了!”
在改革开放之时有很多优秀人才都被国家派出去学习,可是最后回来的却是少之又少,虽然这其中有各种待遇的问题,但人才的流失还是让国家受到了损失。
“刘琅,你放心,我王海军可不是那样的人,我的祖国是中国,我的家乡是阜城,我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我哪里也不去!”
刘琅的能量他也看到了,跟部长说话都不必客气,现在他说可以为他争取一个出国留学的指标,那这件事必是板上钉钉了,他要是再失去这个天大的机会,那他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傻子了。
“王大哥,你同意就好,不过我和你直接要有一个承诺!”
刘琅小声地说道。
“什么承诺”
对方一愣。
“这个承诺很简单,你出国留学,学成后回来要到我的公司工作,当然,收入方面我可以保证,不会比国外给你的工资低,各种待遇也没有问题,怎么样这
第四百一十三章 光刻机
这套生产线可以制作十二英寸晶圆,也就是直径为三十厘米,万安公司的电脑现在已经是八英寸芯片了,尺寸将近小了一倍。
在这个时代,芯片小一倍代表电脑更小,也就是科技更高,但在三十年后这个结果正好是反了过来,晶圆越大科技含量才是越高。
原因嘛,很简单,八十年代芯片的功能实在是不咋的,万安公司的wps文字处理系统算全是世界比较强大的文字处理程序了,可功能在刘琅眼里连“垃圾”都算不上,就是七八年后的电脑芯片性能都比它强出不知多少,更不用说互联网时代的芯片了,那个时候芯片上的元器件大小都要以纳米来衡量,三十年后苹果设计出的手机芯片元器件最小的都达到了几个纳米大小,再小下去就会产生量子效应了。
所以这个时代芯片上的电子元件数量都差不多,多的一两千,少的七八百,在这个基础上大家追求的是谁能在更小的晶圆上将这些元器件放上去。
而在三十年后,元器件的大小已经进入纳米级别,那追求的就是谁能刻录下更多的元器件了,所以晶圆才会越来越大,更大的芯片才是顶尖技术的体现。
刘琅也是第一次看到晶圆生产线的内部构造,有很多设备他都不了解。
王海军研究这套生产线多年,虽然他也没有看过这些复杂的设备,但比对说明书和查找无数资料后,他对设备的了解已经是国内第一了。
半导体芯片生产主要分为设计、制造和封测三大环节,芯片设计主要根据芯片的设计目的进行逻辑设计和规则制定,万贺团队现在干的活就是芯片设计。
而芯片制造还包括根据设计图制作掩模以供后续制造步骤使用,呈贤主要负责的就是这项工作。
江南厂的生产线主要就是来制造,这个过程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把芯片电路图从设计掩模上转移至硅片上,并实现预定的芯片功能。
这个过程如何实现呢包括几个过程,光刻、刻蚀、薄膜沉积、化学机械研磨等步骤。
“刘琅,你看,在这套生产线内,科技含量最高的就是这台设备!”
王海军指着一台密封的仪器说道。
“这就是刻纹机吧”
周明在一旁缓缓地说道。
“刻纹机对了,周教授,那是咱们国内的叫法,国外应该叫做光刻机!”
王海军回答。
“光刻机”
刘琅微微一动,他知道这种仪器,是从妻子洪玉那里了解到的,这光刻机可以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发明出来的最精密的仪器之一,在三十年后,世界上能制造高尖端光刻机的工厂只有荷兰的一家公司,他们每年只生产十几台,每一台售价超过一亿美金,岛国的尼康也制造这种仪器,只是精确度比荷兰的那家公司要小一些,可即便这样,制造出的光刻机也是早被世界的那几家芯片巨头提前几年就预定了,中国想要买到最先进的光刻机要等到其他公司买完后才能得到,这个时间差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压制中国的办法,就怕你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去。
光刻机有多牛
洪玉曾如一个“花痴”一样向刘琅介绍当时最先进光刻机的性能!
比如光刻机的光线能量、破坏性极高,制程的所有零件、材料,样样挑战人类工艺的极限,甚至因为空气分子的干扰都会影响光线,所以生产过程得在真空环境,而且,温湿度和压力变化还会影响对焦,所以在机器内部温度的变化要控制在千分之五度,得有合适的冷却方法,精准的测温传感器,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确度极高的镜头和光源。
有顶级的镜头和光源,没极致的机械精度,也是白搭。光刻机里有两个同步运动的工件台,一个载底片,一个载胶片,两者需始终同步,误差在2纳米以下,两个工作台由静到动,加速度跟导弹发射差不多,如此而且,机械的动作
第四百一十四章 电子产业的差距并不大
就在西方国家的芯片产业渐渐显露头角之时,在这一时期的国家却正处在一片混乱之中,虽然国家也没有放弃研究工作,可是那些人才早就不是当初的那批人了,因为老一批的专家大部分都被发配到下面去“种地放牛”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