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托马斯说完,非常郑重地向熊怀志施了一礼。

    德国人最重视工业,鲁尔大学就是德国工程师的摇篮,即便你是德国首相,面对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工程师也会以礼相待。

    “托马斯先生,不要客气,贵公司来我们国家投资,我们应该向您致谢!”

    熊怀志急忙说道。

    “这几位都是熊怀志的学生!”

    董明武指着刘琅等几人道,不过他并没有说出刘琅的名字,因为之前刘琅曾告诉对方自己不喜欢被人称为什么神童天才,走到那里被别人当“猴”看。

    可刘琅的身材那是瞒不住的,一米二的身高,即便他比同龄人要高大很多,可还是一个六七岁小孩的样子。

    托马斯等人自然是好奇无比:怎么对方带个小孩过来这是什么套路

    这几个人是德国人,看不懂中国的报纸,也没有人跟他们说中国出了个小天才这种事,倒是他们身边的一个翻译眼镜一亮,想到了这个小孩很可能就是报纸上说的刘琅,可是看到董明武都没有点明,他就没吭声。

    大众公司五年前就已经进驻中国,五年时间虽然距离国产化还很遥远,但是他们已经在中国安装了三套汽车组装生产线,每年可以出厂两千辆轿车,只是这些汽车的零部件全部是从国外运进来的,与中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不过生产线的组装工人都是中国工人,这也算是培养了一批产业工人。

    他们经过两年多的工作早已经可以熟练的将这些车组装在一起,他们的工资是每个月六十五块钱,在国内已经算是高工资,可跟德国相比那就差了数十多倍,仅仅是人工成本这一项,沪市大众公司每年就能省下一大笔钱。

    至于说组装出的那些汽车销量没有问题,大部分都被政府部门采购过去,小部分则被那些“先富起来的那批人”买了去,比如沪市政府里有购置了五辆大众进口桑特纳汽车,




第三百七十五章 先进的厂房
    “熊老先生,这是工厂的第一个车间━涂装车间,目标就是给零部件进行涂装以防止车身锈蚀,使车身具有靓丽外表!”

    托马斯向着熊怀志等人介绍着。

    刘琅跟在熊怀志身后看到车间里的工作平台上放着很多汽车的零部件,大部分都是车的外壳,还有座椅、方向盘等,很多工人穿着蓝色的工作服,脸上带着放毒的面罩,用特制的喷枪在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刚成立沪市大众公司时还没有这个涂装车间,因为涂装也是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尤其是给车体外壳上色,需要由熟练的工人才能把车漆喷刷均匀,当时从德国运来的所有零部件已经完成了涂装程序,直到半年后,很多员工经过培训后逐渐掌握了这项工艺,大众公司才在中国修建了一个涂装车间。

    当然,涂装用的车漆还是来自德国,国内还无法生产。

    托马斯带着众人随便走了走,然后来到了下一个车间━总装工艺

    “这就是总装车间,就是将车身、底盘和内饰等各个部分组装到一起,形成一台完整的车!”

    托马斯介绍着。

    “总装车间!”

    刘琅仔细地看着。

    这个总装车间非常的大,分为好几个区域,众人就在第一区域“清洗区”,只见各种零部件被放入特制的平台上,然后工人们拿着悬吊在上方的喷射头不断喷洗面前的零部件,不落下任何一处角落,已经处理好的各种零部件被分门别类,由不同的运输方式运往下一个区域……!

    “看看人家的德国,每个零部件都干干净净,咱们国家还差了不小的距离呀!”

    董明武虽然看过很多次了,可每一次看都非常感慨。

    在刘琅眼里,这个程序还是非常落后的,毕竟他来自三十多年后,那时已经完全采用数控自动化了,整个车间恐怕也没有多少人,倒是这些工人熟练的技术让他暗自点了点头。

    众人在这个区域没有待多长时间,然后就进入了下个区域,也是总装车间最核心的区域。

    “就是我们公司强制流水线装配区域………多数都是采用先将车架反放在装配线上,先装上前桥、后桥及传动轴等总成,之后翻转车架再装配其他总成与零件的方案。”

    托马斯带着众人走进一个巨大和宽敞,一边走一边介绍道。

    “熊教授,这里就是大众公司最核心的区域了,我们跟他们相比,差的实在是很远呀!”

    董明武在熊怀志和刘琅的身旁小声说道。

    没错,在这个车间里,西方现代化制造业的强大显露无疑。

    这个区域采用的是悬链式输送方式:主要零部件均由输送链运输至装配地点和工位,如前桥输送链、后桥输送链、发动机输送链、驾驶室输送链、车轮输送链。

    总装配输送链都是由高出地面的桥式链和与地面持平的板式链等组成,输送链由调速电机驱动,速度则由减速器根据需要获得不同的速度。

    汽车最主要的零部件全部是由输送链进行运送,输送进入地点后,一辆汽车的外形已经基本显现出来,然后由六名工人开始初步安装,轮胎、驾驶座椅、前桥、后桥、发动机等数百个零部件在两个小时内完全连接完成。

    采用这种方式,零件被输送到整装车间工人只需要在工位对板链上的车辆进行装配,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待工人们完成后,车辆已经是一件半成品了,这个半成品紧接着进入下一个区域━焊装区。

    在这里焊工们是将各个零部件分别焊装,其中包括了车身前后端部件、地板线的焊装,以及车身前后侧围等部分的焊装过程,用时大概两个小时。

    经过以上这几个工序之后,一辆成品车的雏形已经基本诞生了。

    “他们的自动化程度,比四十年前可是强出太多太多



第三百七十六章 复杂的汽车零件
    “好,好,托马斯先生,我们到下一个区域看看吧!”

    董明武连声道。

    托马斯已经发现这个小孩子有些“不正常”了,行为“诡异”,他刚才询问他对方的身份,董明武支支吾吾只说是熊怀志教授的学生,学生会如此“肆无忌惮”呀连沪市的机械局局长董明武在他面前也毕恭毕敬。

    不过托马斯也没说什么,还是带着众人走入了下一个区域。

    从组装车间出来的车已经可以启动了,但是还需要经过最后一道程序,那就是检测,所以最后一个区域就是检测区。

    每一个操作台上都放着一个不大的屏幕,屏幕连接一台类似电脑机箱的设备,这台设备的另外一个一头好像是一个扫描仪,被工人拿在手里不断在机械零件的缝隙扫来扫去,然后就在屏幕上显现出各种数据,工人们再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出是否存在问题,这是德国的数显成像控制系统,已经有了一些数控机床的影子了。

    “这就是检测区,我们大众公司是非常注重汽车的质量的,虽然我们相信组装完成后的汽车完全没有问题,但还是要进行严格的检测,以发现生产装配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尽最大可能拒绝不合格产品出厂。

    在这个区域里,工人师傅们要打开发动机仓,把里面的部件检查一遍然后加注防冻液、助力油、玻璃水和润滑油等必需液体对车身侧面进行预热。

    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在预热部位安装侧面防擦条,虽然在之前的喷涂过程中,漆面质量已经经过检查,但是出厂前还要检查一次,察看漆面是否在总装过程中有损坏。

    接下来为了检验装配过程中不出现问题,还要进行轮胎定位检测,经过检测合格的车辆,还要被开到淋浴房,进行密封性能测试。

    在密封性测试中,喷头喷出的水量比平时下暴雨的雨量还要大数倍,以此才能检验车辆的密封性能如何,经过测试合格的车,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而不合格的车则直接返回生产线进行重装,测试合格的车辆还要在厂内的各种试车道上模拟各种路况进行检测,保证车辆出厂的质量。试车完成后,还要开上地沟做最后的检测。

    托马斯对着众人详细的介绍着,即便这些话他说过无数次,但面对来访的客人,他还是一丝不苟地说着,由此可见德国人认真的工作态度。

    熊怀志刘琅等人一边听着介绍一边看着工人们的工作,尤其是刘琅,每一道工序都被他记在脑海之中。

    十多分钟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最末端,此时一辆崭新的桑特纳轿车已经检测完毕,马下就要进行下一步的路试阶段。

    “1.6l直列4缸8气门化油器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87马力每分钟5200转,4挡手动变速器,内部没有真皮座椅,没有防锁死刹车系统,没有安全气囊和遥控钥匙,低配到无处可配了!”

    刘琅看着这辆车心中暗道,这辆桑特纳的外形在他眼里那是异常的“粗糙”,通体白色,外形方方正正好似个铁盒子一般,如果要是放在三十年后,那些年轻人恐怕宁可骑自行车也不会座这样的汽车,太丢脸了。

    刘琅轻轻地拍了拍车头,那是金属般的感觉,现在汽车车体完全是金属板,连保险杠都是一样,不像以后逐渐演变成了高强度的工程塑料,这种车要是撞到人,除非你是绿巨人,要不然十条命也得完蛋。

    “好了,组装车间咱们看完了,大家随我到办公室去,我给各位说一说零部件!”

    托马斯带着所有人离开车间,向着不远外的办公楼走去。

    “大家好,我叫奥斯曼,是一位工程师,现在,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大众汽车的各个零部件的结构!”

     



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种问题
    工程师奥斯曼现在就在投影仪前解说着电器仪表系配件中的传感器、蜂鸣器和火花塞这三个零部件的结构和如何制造,他的讲解非常的详细,只要学过工程制造的人都能听明白,但刘琅知道,听明白是一回事,能制造出来又是一回事。

    首先就是材质问题,这些零部件全部是优质钢材构成,各项指标超出国家最高指标钢材两个等级。

    不过还好,因为刘琅带领着一帮人把不锈钢冶炼技术攻克,这种钢材的标准已经很接近大多数零部件的材质了,即便有一部分零部件的材质更高,刘琅相信,只要在原有的冶炼炉上进行再次技术提升就可以达到标准了。

    现在工业用不锈钢冶炼炉还在建造中,最多一个多月后,待这些冶炼炉投产后,国家在材料方面瞬间可以提升很多。

    当然,即便是把高强度不锈钢给冶炼出来,在材料方面也还有不少问题,比如铸造程中金属融化成液体倒入模具,此过程就有很大的难度。

    首先是模具的设计和制作,模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零部件制作的关键,没有模具,复杂的零部件是不可能被制造出来的。

    还有就是冶炼过程中的处理问题,比如降温凝固过程中解决残余应力、排气、脱模剂喷淋等导致缺陷的事情发生,毕竟汽车可不是普通机械,零部件运转起来就是处在一个高温高摩擦的环境,在铸造过程中稍有闪失金属就会出现疲劳缺陷,到时候就是大问题,这就要铸造零件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当然,最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机床,没有机床什么都免谈。

    国家自己的机床只能制造出“傻大憨粗”的零件,用在冶炼和采矿上还可以,但也得“悠着点”用,如果赶工快干,那就会出问题,两年前辽北省给阜城下达每年提高百分之二十煤炭产量,当时刘琅的父亲刘东来所在的轴承厂几乎就是没了周末,就是因为矿山设备耗损太大,高速运转状态下,几天下来大量的轴承就会被磨得坑坑洼洼进而无法使用了。

    当然,通过刘琅的联系,国家现在也正在和德国再谈引进机床的问题,只要能成功,这个问题就可以有不小的进展,但是机床本身也只是个重要条件,还有工艺也就是个大问题。

    奥斯曼也讲了,同样一个零件,选择不同的方向和走线切出来,寿命却明显不同,这就算工艺问题了,毕竟现在的机床大多数不是数控的,不能以标准化模式输入命令,而电子控制只是更加精确,如果走位那还得技师来把握

    奥斯曼这个人非常好,还举个例子来说明工艺的重要性,比如一个零件要在缸孔中千万次的来回运动,其误差要求自己极高,但是误差再小也还算有误差的,即便是那零点零零零几的误差,在千万次的运动中也会被无限的放大出来,所以在缸壁表面加工要求一种工艺,叫做珩磨工艺,这就能保证缸孔表面耐磨而且还能附着一层油膜保证密封性能。

    这时珩磨的工艺不是谁都能掌握的,在铸造过程机床走不好,哪怕弯那么一点点,零件千万次的运动便会加速缸壁的老化。

    说完工艺,奥斯曼又说焊接,说实在的,在中国的工厂里不缺焊工,但是他们的技术在德国人眼里,那就是小孩子的水平了。

    奥斯曼以一种叫在零部件焊接时高温下产生的,叫称热裂纹的常见问题举例。

    这种热裂纹的特征是沿原奥氏体晶界开裂。根据所焊金属的材料不同(产生热裂纹的形态、温度区间和主要原因也各不相同,所以热裂纹分为结晶裂纹、液化裂纹和多边裂纹等三大类。

    结晶裂纹主要产生在含杂质较多的碳钢、低合金钢焊缝中(含s,p,c,si骗高)和单相奥氏体钢、镍基合金以及某些铝合金焊逢中,这种裂纹是在焊逢结晶过程中,在固相线附近,由于凝固金属的收缩,残余液体金属不足,不能及时添充,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沿晶开裂



第三百七十八章 刘琅的“超能力”
    奥斯曼讲完了课,此时已经到了午饭的时间,德方又把众人带到了食堂里,食堂的大师傅已经准备好众人的伙食,当然,他们吃的东西跟工人一样,三菜一汤,其中还有一碗烧牛肉,对于这些工人的伙食,德方完全是按照本国的标准进行,牛肉那是必须要有的,当然,中国的牛肉很便宜,还没有猪肉贵,很多中国工人不太喜欢吃这种没有多少油水的肉类,吃起来不香,但也没办法,人家德国人愿意吃,只能跟着吃了。

    “德国人可真是的,这牛肉哪里能跟猪膘比,还吃这种东西!”

    吃饭的时候几位老厂长都在暗自嘀咕着,没有油水的菜太不好吃了!

    刘琅是学机械的,熊怀志是机械学院的院长,两人算得上是当今国内机械方面的顶级专家了。

    当然,熊怀志作为顶尖专家无人质疑,至于说刘琅嘛,无人会怀疑他是一个神奇的天才神童,但是说到机械方面的知识,外人或许会觉得他不过刚刚学习两年时间,纵然天才奕奕,可学习时间尚短,很多知识和经验还是不可能掌握的。

    实际上,所有的经验用在刘琅身上都是无用的,他的智力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或者说是连刘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智商有多高,过目不忘这是再简单不过了,超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足以让他举一反十,再加上他拥有两世为人的灵魂,专注力和毅力都不是常人所能相比。

    靠着这些“超能力”,刘琅在短短两年内就学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不,应该说连研究生的课程也“顺便”学完,可即使这些课程,刘琅也不过花去了自己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还有三分之一他花在了图书馆里,华夏大学关于机械工程的书籍,只要他认为有用的,全部看了一遍,当然,他看一遍的书或许不能做到倒背如流的程度,但最最重要的知识点无疑是牢记在心。

    而剩下的三分之一时间,刘琅全部花在了实验室中进行各种的实践,尤其是在不锈钢冶炼炉的仿造过程中学到了大量的实践知识,连那些老师傅当做压箱底的经验都学了个精光。
1...103104105106107...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