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一:长嫂的奋斗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肥妈向善
“宁老师,您的稿子昨晚上和今天早上经过我们全体编辑的两轮讨论,决定给予采纳,会刊登在下一期的少年报上。我们主编问,到时候是把新出来的报纸直接
【736】报社写稿5
“宁老师,你给少年报写稿子了吗”杜老师走过来拍着她肩头问。
“是。上次刚好有个朋友认识他们那里的编辑,他们那边邀请我——”
“厉害!”老师们赞叹声接连不断。
饶是首都四中的老师,要被少年报号称全国第一儿童报纸的报社约稿,几乎是没有的事。
“写科普文章我不太会写。叫我给学生批批作业出个题还行。”杜老师笑着说,口气里没有妒忌羡慕只知道自己能力是哪里行哪里不行。
其他老师纷纷赞同杜老师的话:“这是两个世界的事情。科普文难写,我想都不知道怎么写。”
“有一次我斗胆向少年报投了一篇稿子,因为那时候我孩子说喜欢看科普,我兴致勃勃给他试着写一篇给他看,孩子反应可以,我马上心血来潮把稿子投出去了。结果人家少年报编辑部回复说,说我写的太简单了。照他们意思,我写的是给幼儿园看的。可我儿子上小学了。”有个老师回忆着自己之前发生的丑事,历历在目感慨万千,“所以,人家少年报的要求是很高的。”
“当然高,你看看少年报上刊登的文章那些作者署名,哪个不是国内有名的学者。”另一个老师补充完问宁云夕,“宁老师你写的什么”
“对,让我们都拜读一下。”几位老师应和着,均显出极大的兴趣。
杜老师拦住其他人道:“人家投稿了的,要发表在报纸上的了。报纸没有出来之前怎么能给你们看要给你们制造惊喜。”
众人听着杜老师的话有道理,纷纷表示:“到时候第一时间买宁老师发表文章的少年报,好好学习拜读。”
宁云夕感觉文章没有发表之前这个压力已经来临了。
回到家里,她把稿子留下来的复写版本再拿出来细细阅读。
&nbs
【737】第一届保送生1
不知不觉中,宁云夕到首都四中任教接近半年。她教的成绩怎样,在上半学期学生的期末考试将马上见到结果。
为了公平起见,首都四中采取期末考试调换老师批卷的程序。宁云夕所教两个班级分别与其他两位高三数学老师进行交换批改。出来的成绩统一由数学课题组组长审阅无误后再发回各班任课老师手里。
今天老师们集中起来拿回自己班上学生的考卷和成绩。有的老师拿了新出炉的少年报出来,恭喜着宁云夕说:“宁老师,你这是双喜临门。”
所有老师对于宁云夕两个班的数学期末考取得好成绩并不奇怪。其中,五班数学平均分名列年级第一,年级数学分数第一的同样在五班。六班是平均分第三。估计是六班学生的数学底子要比五班的学生差一些。但是宁云夕似乎并不这么想。按照她以前在八一子弟高中上课的经验,她同样教两三个班,一般来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距不会太大。
通常是一个班级平均分成绩高一些的,高分数的人却会出现在另一个班。
宁云夕再看杜老师时,发现杜老师一样有些愁眉苦脸的。杜老师担任五班和六班的语文教学。同样是五班成绩好过六班语文成绩一大截。身为这两个班的班主任,杜老师是很希望两个班的成绩都齐头并进,可现在看起来,六班的成绩有些落伍。除了宁老师教的数学,六班拿了平均分第三,其它科目都是拿了年级倒数。
于是,宁云夕和杜老师坐到了一块商量起来。
其他老师正热烈讨论着宁云夕在少年报上发表的文章。不少数学老师都感
【738】第一届保送生2
“现在少年报的水平是到这个地步了我以为是给小学一二年级看的。”有老师说。
“你这个大错特错了。少年报说是适合四到六年级小学生阅读,可是其提供的内容足以到十八岁即高中生都能看的。”
“所以对文章要求这么高。我们学校估计只有宁老师能过稿了。”
“哈哈哈。”一众老师欢乐地笑着。宁云夕能在这么重要的报纸上发表文章,身在同一个学校可以沾沾宁云夕的光采,这些老师一样乐不思蜀。
“请我们吃糖吧,宁老师。这么高兴的事儿大伙儿一块儿高兴。”
宁云夕点头,回头给大家带糖过来。
随后,大部分老师散会后,宁云夕和杜老师一块走着继续谈着六班的事情。
“我估计,六班这个成绩,想像五班那样竞选保送生推荐不出来呀。”杜老师十分紧张忧愁地说。到那会儿很多六班家长大概会来质问她了,她怎么当的这个班主任,一个班教的好一个班教的差。
说到保送生,绝对是今年高考中的重点新闻。去年是国家教育部开展试点院校重新启动保送生计划的元年,因此今年将会有一批保送生进入相关院校,保送生意味着高考免试!
谁都知道高考在酷暑的七月,高考时考生因为身体突然生病导致考场失常分数失利的事件常有发生,因此,保送生可以说是给那些真正优秀的学生给予了一个非常好的直接升学通道。
听说高考可以免试,哪个学生家长不要哪个学生不要再怎么说,可以以防万一。
&n
【739】第一届保送生3
杜老师两个班教下来,和宁云夕的感受是一样的。
“六班的意识薄弱多了,总觉得自己就是那样子了,不想着拼一拼。”杜老师说,“只有一两个学生挺拼的。比如你家老三,我看就挺拼的。整本新华字典都背下来了。她那个同桌傅玉,是受到她影响是吧这回傅玉同学的期末考成绩也不错。”
说到傅玉,宁云夕道:“我觉得她这次期末考成绩不错,把她推荐到北医大去怎样北医大有做试点吗”
“北医大没有,北广也没有。”杜老师想着是觉得可惜的说。以这两个姑娘的成绩,上个北医大和北广的保送生是很有机会的。相比之下,那个志向于t大的曹希敏,成绩比起魏则新差一大截。估计光是首都四中内部领导们讨论过后,都只会推举魏则新去t大而不是曹希敏。
走到学校门口,杜老师继续忧愁着怎么和六班家长交代。宁云夕拍了拍杜老师的肩头给杜老师鼓劲。杜老师对她说:“宁老师你忙吧,这事儿我自己来解决。毕竟你寒假都没有一天可以休息。”
宁云夕寒假是别想休息了。别说高三寒假要补课的事,她带的数学兴趣班要马上推出学生去参加市里的竞考了。
“国际奥数竞赛时间是定在七月,其实高三的学生参加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宁云夕提到,“我和邱副校长提过这个事,说高三生在寒假竞考过后应该退出来。”
对此,杜老师吓一跳问:“这样的话,我们学校有学生可以有机会出选吗”
“当然有机会。奥数选
【740】第一届保送生4
“魏则新同学的数学老师是你,宁老师,你应该比我们所有人都了解他的能力到哪里去,更适合哪个学校。”杜老师最后说,“我会向学校领导反馈你的意见。实际上比起我这个班主任,我个人认为,你的意见更值得参考。因为你更专业。”
对于杜老师的说法,宁云夕解释着说:“其实很好理解的,工科和理科的区别,工科实际上是要动手能力强一些,理科是研究理论基础知识比较多。”
“怎么区分这个学生是可以读工科或是读理科在学校里没有见过他们动手他们不是都做作业吗”杜老师问道。
“看他们的成绩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的。”宁云夕说,“偏向工科的学生,他对几个理科的分数相对都会比较平均。不像魏则新同学这样,明显是数学成绩好过其它理科学科很多。因为工科吧,到实践中去,要获取更多交叉学科的知识。而不像搞基础研究的,基本上是一个洞往里不停地钻。”
“哦。”杜老师大悟。
“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具体得看学生自己的兴趣在那里。是喜欢在课室里不停地做题,还是更喜欢亲近大自然去改造大自然。”宁云夕道,“这个才是决定的关键。”
不知觉中,两个老师走出校门口一路谈话是谈到了走出公交站一段距离去了。两人回头一看,不由齐声大笑起来。
“走走走。”杜老师搂住宁云夕的胳膊说,“和宁老师聊天,怎么聊都觉得时间不够。但愿这条路永远走下去的感觉,不过这个天气真的很寒冷了。”
过年前这段时间是最冷的。宁云夕点着头。两人踩着薄薄的雪往前走着。首都的清洁工人算是最忙碌最辛苦最值得叫人敬佩的,每天白天黑夜都要出来铲雪。所以路上积雪不重,很干净。只是
【741】学生来访1
听见太奶奶说的话后,磊磊急急忙忙回头看着妈妈的书包怎么样。没破皮,继续小手像拖拉机那样拖着。
“和你爸一个样。行吧,等你爸爸回来说你。”说不动小娃,孟奶奶搬出大孙子算了。
磊磊似乎没有听见孟奶奶威胁的话,继续拉着妈妈的书包直到把妈妈的书包拉到卧室里后,这个小家伙又得动脑筋了,怎么把妈妈的书包放到妈妈的书桌上。
这一次,宁云夕不得不佩服儿子动用了脑子。
只看磊磊突然把妈妈的书包打开,将妈妈书包里的书一本一本拿出来。每一本书,他两只小手都搬得动了,再帮着妈妈把书一本一本放到妈妈的书桌上。
孟奶奶看见了咦的一声,同样惊叹着小曾孙子的智慧,道:“你这孩子会动脑筋了,磊磊。”
所以宁云夕从来不会马上阻止孩子做什么。可以允许的范围内,不涉及到孩子自身的安全,可以让孩子努力尝试。像人类发展史,不都是一次次尝试出来的吗失败乃成功之母。能成功的永远只给勇于尝试的人。
孟爷爷只佩服大孙媳妇,要论是其他家长早对娃儿一声声地吆喝了,哪有这个耐心等孩子自己开窍。孟晨浩回来后听说儿子的壮举,双手举起儿子问:“你怎么想到的”
磊磊回答爸爸:“蚂蚁,搬家。”
妈妈给磊磊讲的睡前故事,说的正是蚂蚁怎么把大的东西分成小块,这样把自己大很多的东西蚂蚁都能搬得动。
孟晨浩亲儿子的小脑门一口,再去亲一口媳妇。
宁云夕没空理他,因为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来。今晚像炸锅了一样,都来找宁老师了。
“是家长吗”孟奶奶有些担心,那些家长又来找老师的麻烦。虽然她知道大孙媳妇厉害,都能把家长们说得服服帖帖的,可这样总被骚扰连顿饭都没吃好是不好的
【742】学生来访2
实际上是宁云夕那些考上了首都大学的学生。
今天并不是给老师过节日,这些人怎么来了
孟家人都挺纳闷。
站在门口等着自己二哥上楼的孟晨熙突然打了退堂鼓,感觉自己二哥不是为了她回家来的。
只看孟晨逸跑上楼回到自己大哥家后,看到她只点了下头马上进了屋里问:“大嫂呢”
“你大嫂在接电话,一刻没停的。”孟奶奶道,“她这是比你大哥都忙。”
孟晨浩嘴角扬了下,确实家里安的这个电话已经快变成他媳妇专用的了。
宁云夕是听见了孟奶奶这个话,赶紧挂了眼下这个电话。孟晨浩起身走过去给她做了主意,拔掉了电话后面的电话线,对她说:“先吃饭,有什么事我兜着。”
这一刻大哥真是霸气呀。家里几个孩子想。
磊磊看着爸爸小眼睛发着光:爸爸好帅!
宁云夕也情不自禁冲他笑了笑,被他按在了饭桌旁边的椅子上,拿起了他给放了菜的那碗饭。刚嚼了两口发现老二站在那:“哎,晨逸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大嫂,你先吃饭吧。”孟晨逸说,边说边走回门口,帮着她迎接到访的同学。
“快点吃饭,都来客人了。”孟奶奶吆喝着几个孩子。
孟晨熙低头走回来,和小四小五一起坐下拿起筷子。
孟晨橙和自己四哥嘀嘀咕咕着:“他们为什么来找大嫂因为到了大学作业不会做吗”
孟晨峻使劲儿对妹妹嘘一声:小五,你说的什么话,不怕等会儿被那些哥哥姐姐们群殴吗
不管孟家的孩子和老人怎么怀疑,跑到楼上的赵晴往屋里看一眼,立马捂住嘴说:“老师原来还在吃饭,早知道我和我哥晚点来。”
“没事,你们都进来坐吧。”宁云夕喊道,对老
【743】学生来访3
“我是没听他提起过,要是有估计魏教授会直接打电话给我大嫂了。魏教授带博士生的。”孟晨逸道。
“听说那个医学教授的儿子现在是我们宁老师的学生”
“是。”孟晨逸说,“听说他数学很好。不过我觉得应该先听听我大嫂的意见再说。”
“什么是保送生”孟奶奶听着他们几个的对话很迷糊,问其他人。
“三姐你知道吗”孟晨橙转头问自己三姐。
孟晨熙沉默了下后,说:“就是成绩很优秀的,不用参加高考可以进入高校的学生。”
“可以不用高考直接进入大学!”孟奶奶和孟爷爷惊讶着。
“晨熙,你怎样”孟爷爷赶紧问自己孙女有没有这个机会。
宁云夕告诉老人家:“晨熙要考的北广,不是招保送生试点的学校。”
孟爷爷放下筷子,哎呀一声,叹着:可惜!
“没有关系的。”宁云夕说,同时是对老三说,“保送生有好又坏。有的保送生去到大学,没有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反而有些懈怠,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所以学校要看学生的多方面来考虑送哪个学生保送比较好。”
孟晨熙想想也是,如果听说可以保送了或许自己不会更努力去学习了。能参与高考如同自己大嫂说的,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次历练。
问题是她二哥这些人这么着急来这里找宁云夕做什么。
家长顾虑孩子考不上好大学,其实吧,大学同样忧虑着好的生源被其它高校抢走。这样使得有保送生
【744】学生来访4
好久没有和自己以前的学生在一起了,宁云夕和他们几个聊得一个尽兴。
磊磊咚咚咚跑过来,缠住二叔要抱抱。孟晨逸把小侄子抱在膝盖头上一起听着其他人说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