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经此惨酷大变,朱由榔终于认清了残酷现实。
那就是,他若还想继续活命下去,若还想要保全家人,不在缅兵下一次洗掠中全家尽丧,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那就是,秘密派出使者潜行回国,引唐军前来灭掉莽白政权,方可存身保命。
很快,朱由榔清点幸存人员,发现残留在村中之部下,竟不足五十人,基本上全部的官员与侍卫都被屠戮殆尽,只剩一众老弱病残,苟存人间。
“我朱由榔,究竟造了什么孽,才引得这般劫难,让诸位跟我受此刀兵屠戮啊!”见此惨状,朱由榔又忍不住嚎啕而泣。
这时,一个颤悠悠的声音从死人堆中响起:“桂王,奴婢尚未死去,还请救上一救。”
朱由榔一愣,见一堆尸首下,自已最亲信的手下太监之下的李国泰,一脸血污,微眯着脸,却犹是艰难地朝自已连声呼唤。
朱由榔随从与残众一起,将压在他身上的死人扒开,将李国泰从尸堆下解救出来。
“多谢桂王搭救,咱家只昌被缅兵给砸晕过去,幸未伤着根本,这才侥幸捡了一条残命。”李国泰抹了一把满脸的血垢,才凄声道:“唉,只不过,侥幸躲得这一次,下一次缅兵再来,我等皆是必死无疑。桂王,你可要好好想想将来要如何行事啊。”
朱由榔冷着脸,并不多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让众人退开,才与李国泰单独说话。
“国泰,本王交给你一项紧要之事。”朱由榔面目阴沉。
“请桂王明言,奴婢定当竭尽心力。”
朱由榔直视李国泰惶然的双眼,沉声道:“本王要你,速速带上本王亲笔印信,潜行回国,去向唐王李啸禀报当前的缅甸局势。同时向其求援。告诉他,若他愿意统兵前来,我等皆愿为内应。象其引路探查之类,皆是不在话下。”
说到这里,朱由榔顿是长长一叹:“若唐军能灭了莽白,为我等报仇雪恨。我虽为明朝宗室,亦愿从此为其忠心效力。而且,此事若成,本王亦不求甚封赏,只愿们能给我等一个安心住处,本王就心满意足了。”
听完朱由榔的话语,李国泰眼带泪光,随即伏地磕头:“请桂王放心,在下拼却一死,也会将王命带给李啸。相信唐军一定会速速发兵,救我等脱困。”
朱由榔点了点头,便欲寻笔墨纸砚,却发现这些物品,早就被那样贪婪的缅兵给席卷一空,整个房间中,竟是连一张破纸与一支毛笔都寻不出来了。
朱由榔一咬牙,掀开衣摆,嘶的一声,将半副下摆全部扯下,然后咬破中指,血书其上。
见朱由榔绷着脸血书衣帛,李国泰满眼噙泪,却又不敢多说一句。
不多时,朱由榔终于写毕,便将血帛小心收好,交给李国泰。李国泰郑重收下,仔细藏于贴身之处。
“国泰,本王细想了一下,为让唐军确信此信无虞,也为了分担风险。我决意让王子朱慈煊与你一道同行,返回国中。万一本王遭了那莽白毒手,亦可保全血脉,不至于全家尽绝。”朱由榔颤声说完,已是满眼含泪。
李国泰喉头涌动,又扑通一声,伏跪于地:“请桂王放心,老奴纵是万死,亦会舍了性命,将血书与王子一同带回国中,请王上放心便是。”
计划既定,朱由榔遂将爱子朱慈煊唤出,对其殷殷叮嘱道:“煊儿,听父王的安排,跟李大伴一道潜行回国,不要与父王一样,因一时愚昧,最终落个屈辱而死魂断他乡的可悲下场。这一路上,你好生听李大伴的话,不可擅作主张。若是有缘,你我父子当可再相见,若是无缘,那今天就是你我父子二人,最后之告别了。”
朱慈煊泪流满面,哀声道:“不!父王,孩儿不愿离开父王与母妃,孩儿要和你们在一起!”
朱由榔痛苦地摇了摇头:“煊儿,你已八岁,应该要懂事了。今天的这场屠杀,你也看到了,敌兵下手,何其惨毒之至!可叹我等身在他乡,苟活人下,最终却是连性命都不得保全,被人有如杀鸡宰狗一般屠戮!父王在这异国他乡,已是朝不保夕,不知何时就被那些该死的缅人一刀杀了。这样的险恶之地,这般修罗之境,安可再留孩儿你在此啊……”
朱由榔说到这里,已是两眼噙泪,几乎难以再说下去。
“父王,既然是这般虎狼之地,那我们为何不一起离开呢“朱慈煊抽噎着说道。
朱由榔一脸痛苦之色,又是一声长叹:“煊儿,父王乃是众人之首,被那些缅兵看得极死,极本就没有任何脱身之计。但你毕竟还是孩子,目标不甚出众,只要乔装得法,必可逃脱成功,得离苦海。煊儿,你要记住,万一父王与母妃有难,传承桂王一系血脉的,可就只有你了。”
朱慈煊泪流满面,却最终懂事的点了点头:“孩儿懂了,一切全听父王安排。”
朱由榔点了点头,便立即令李国泰与朱慈煊二人,以及两名幸存的护卫,四人一齐速速作好准备。
四人随即便拿出早已准备好,却一直深藏于地下的僧侣服装,然后就地剃去头发,准备扮成僧人模样,以此身扮掩人耳目,潜逃出境。
朱慈煊的剃发之事,则是由其母妃亲自操作。
这名双眼已哭成烂桃儿一般的女子,见到尚是懵懂的孩子,一脸平静地跪倒于地,静静地等待着自已来给他剃头,不由得悲从中来,她一把扔了剃刀,抱着朱慈煊,凄声喊道:“天啊!苦命的孩儿,娘亲对不住你呀!”
一时间,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这时,一旁的朱由榔亦是泪水涟涟,他不忍再看,悄悄地转过身去,颤声说道:“王妃,莫要哭了,快些剃吧。不要误了煊儿他们晚上出发的时辰。”
王妃连声涕泣,却只能强自抑住。她重新拿起剃刀,解开煊儿的发髻,然后将他的头发,一绺绺地全部剃除干净。
头发一绺绺往下掉,母亲的眼泪也一颗颗往下流,溅在那新剃的头顶上。**的新剃秃顶,映着窗外昏淡月光,一片朦胧惨白。
剃完头发,四人又换了僧服,整了行装,便向朱由榔等人告别。
临行之际,朱慈煊扑通跪地,泪流满面的他,向朱由榔以及母后,各叩了三个响头:“父王,母妃,孩儿就此别过,望你们好生保重,我们将来必有重逢的一天。至于弟弟,他已睡了,就不必去唤醒他了,希望你们帮我好好照顾他。”
朱由榔亲密地拍了拍他瘦弱的肩膀:“煊儿这般懂事,父王很高兴。为父会好好照顾你母亲与弟弟的,你就放心地跟李大伴去吧。”
随后,
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顺和议 改土归流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宋献策领了李自成之令,遂又立即再度乘船南下。北风吹送,船去如飞,数日后,便顺利到达南京城,随即受到了李啸的接见。
宋献策立即告诉李啸,说现在李自成已同意割让汉中与河南中南部,希望两国能尽快达成协议。
听完宋献策的话语,李啸十分高兴,若不顾及颜面,简直就想猛击一掌。
哼,李自成这厮,估计肯定是跟臣下大闹了一番,最终还是不得不同意自已的意见。
毕竟,这厮比自已更需要时间来恢复生气休养生息。在这个前提下,自已所提出的条件,李自成捏着鼻子也只能认了。
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近乎空手套白狼地得到了汉中与河南中南部,实是一件十分令人惬意之事。
于是,李啸传令,准允唐军与大顺进行和平谈判,并派陈子龙为全权代表,与宋献策一齐在南京城中洽谈谈判事宜。
经过两天的仔细斟酌与具体商量,最终唐顺双方,达成如下协议,具体条款为:
1、大顺放弃汉中与河南中部南部,交给唐军治理管辖。两国在川陕之处,从此以秦岭为界。在河南,南阳府、汝宁府、归德府三处地界,划归唐军,而在开封府地界,则以登封、新郑、尉氏、为界,南属唐军,北属大顺。
2、两国签定协定并交接领土后,从此息兵罢战,并设立几个关榷点,互相通商往来。
3、两国达成此项协定,最短停战和平时间为两年。
4、此协议一式两份,由双方全权代表签字后确认生效。
协议签定后,宋献策一脸欢喜地返回京城,便急不可待地向李自成禀报协议达成的消息。
李自成得到禀报,虽不作声色,心下滋味,却是难以言表。
这般割地求和,倒是比当日宋辽澶渊之盟,只怕还要惨些。
毕竟,宋朝当初没有割机让那么多的土地,也没只与辽国达成两年的和平期限,而是延续了足足一百年的和平。
李自成近乎直觉地想到,万一和平期限结束,那唐军该会立刻翻脸前来进攻吧。
 
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弹
李啸对西南的唐军兵马提前安排,可谓未雨绸缪效果极好。
果然不出李啸所料,在李啸的改土归流政策下颁后,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四省之地,果有总共多达二十余部的土司造反。
其中,那些兵马最多,地盘最广,且向来不服唐军者的当地大土司十余家,几乎全部造反。而与唐军原本保持中立状态,要求在一年之内改土归流的中小土司,则有三分之一反叛。至于与唐军关系良好,且未收到改土归流之令的小土司,造反者则是一家都没有。
如果是在未灭大西国,且西南诸地还有许多残余明军之时,李啸的改土归流措施,当不会如此激烈,而在现在,西南地区已彻底平定,北面的大顺又与自已签定了和平协议。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李啸,当然要抓住机会,将他们来个一网打尽。
李啸立即下令,让那些早已做好准备的唐军兵马,立刻出动,对反叛的各大土司势力,严加剿灭一个不留。
毕竟,现在这四省之中,势力最大的土司,兵力亦不过三千多人,其余者多为千把人而已,其装备与武器亦是十分原始与简陋。故而,对于兵力雄厚装备精锐又有大量火炮助阵的唐军来说,这点可怜兮兮的土司兵马,还真不够塞牙缝呢。
同时,李啸又要求,在消灭了那些叛乱的土司兵马后,要将其部众从其所驻山地全部移出,统统发配海外,然后在各地打散安置,以彻底消灭其残余势力。而其空中的土地,则让四省的汉民入驻接收,从而彻底改变当地的民族成分,实现长治久安与永久太平。
很快,西南各地便是捷报如雪片般传来,各地的土司兵马,在唐军的进剿面前,近乎一触即溃,纷纷乞降。
而就算有一些胆大者要死守山寨,但他们那简陋的防备措施,在唐军的重炮轰击下,亦是不堪一击,皆是被迅速荡灭。
所以对于这些土司的叛乱,频收捷报的李啸,已是丝毫不放在心下,现在的他,倒是在重点关注一项这个时代的全新事物。
这便是,在穿越小说中大出风头的米尼弹。
历史上的米尼弹,是为了解决前装线膛枪精度和射速不能并存的尴尬而设计的。在十九世纪中,约1849年,这个困扰了前膛枪制造数百年的问题,被一个聪明的法国上尉米尼,用很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这就是米尼弹。
所谓的米尼弹,实际上就是一种扩底尖弹。他的子弹直径同样比枪管小,甚至可能比圆弹还小,这样装弹就很方便,可以轻易塞到枪管中去而保证不卡弹。
而米尼弹的底部并不是圆的或者平的,而是在铸造时于子弹底部留下一个圆锥形或杯状凹洞,这凹洞边缘就是比较薄的铅皮。当灌入黑火药,在将米尼弹推入弹膛时,其弹底杯状凹洞自然也会盖住火药。
而当步枪开火时,黑火药迅速膨胀,在推进子弹之前会先撑开米尼弹弹底的铅皮,此时膨胀的米尼弹的弹底就自动密合枪管并咬合膛线,并迫使子弹旋转。
也就是说,米尼弹的出现解决了前装线膛枪装弹困难,滑膛枪射程精度太低的问题,完美结合了前装时代的前装枪与线膛枪的两大优点。使用米尼弹的前装枪有一般水平的射击速度,同时又有着线膛枪的射程、精度与威力。
这样的改进,使得步枪的威办与效果,超过了当时的火炮,成为当时战场上的决定性武器。而李啸最为看中的,就是这个射程高达300~500码,也是最高射程约为450多米,大约可换算为,可达600多步。
而直到拿破仑时期,那个时代的滑膛火炮,精确射程不过区区300码而已。也就是说,使用米尼子弹的步兵,虽然组成密集方阵时仍然会被炮兵严重杀伤,但是在解散成小编队散兵队形时,却可以接近到射程内精确地点杀炮兵。这种特性让火炮的设计开始出现巨大的转型,线膛炮开始出现,并在克里米亚战争与美国内战后一举将滑膛炮踢出战场,使得线膛炮全面取代滑膛炮。
实际上,米尼弹的威力不只如此。它出现的结果是直接迫使拿破仑时代的步兵密集方阵、密集线型队列完全解散。
当然,只是解散方阵而已,散兵射击线还是要保留的,毕竟这还只是前装枪,必须站立装弹,每分钟大约只有3发射速,排队枪毙的本质并未改变,只不过杀伤力与杀伤范围大增而已。
19世纪中的1850年以前,不管是拿破仑时代,又或者古斯塔夫时代、西班牙方阵时代,欧洲各国即使知道大炮对密集队列杀伤惊人,但是因为燧发枪射程实在太短,所以明知前是虎口,仍然得乖乖排成方阵进行排队枪毙。这样的战术从火绳枪发明以来,持续了300多年之久。
但是当米尼弹出现,步枪射程一举提高到500码,这是增加了5~10倍。密集方阵立刻变得毫无意义你排成这种方阵不用等敌方炮兵来轰杀,步兵用米尼弹长程射击就可以把你屠的干干净净。
正是米尼弹的出现,让从古希腊以来绵延两千年的的步兵方阵,彻底退出了战场。
不过米尼弹并不是非常有名。因为他出现的太晚。19世纪中恰好是科技大发展时代。同时期还出现了后膛撞针枪这样的东西,因此很快就把米尼弹的光辉给掩盖了过去。
但是在目前来说,它却是最好的一种武器:因为米尼弹非常好作,他比拉膛线的技术需求还更低,连机器都不需要。
一般铸造火铳圆弹,都是用一个铁模子,灌进融化的铅铸成铅弹。这种模子小到可以随身放在口袋中携带。一般是直接配发给步兵一个这种模子和几斤的铅,让步兵在扎营吃晚饭时,自己用营火融铅铸造次日使用的子弹。
当然,平时大规模冲制再统一分发铅弹,也是可行之策,不过由于铅比较软,摆放与行军过程时,很容易因为碰撞而变形,一般还是习惯让士兵在战前临时铸造。
而米尼弹,不过是把这个铁模子改变里面的铸造形状而已。因此毫无任何技术水准。而仅仅只是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把有效射程增加近4到5倍。
实际上,还不只增加射程而已。他还同时增加了威力,并降低了火药的用量。
原因很简单,在火铳给圆子弹留下大量游隙时,有很多火药都泄漏出去被浪费掉了,而不是用来推送子弹。而米尼弹的扩张弹底,则可以彻底密封枪膛,大幅提升火药的利用率。因此火药可以装得比较少
第八百四十五章 侥幸回国
听到这名缅兵发问,李国泰心下十分紧张,脸上却依然堆着笑容,用半生不熟的缅语说道:“阿弥托佛,这位大人,我等从曼妙辛而来,正欲前往中国境内礼佛参拜,还望大人行个方便,给我们尽快放行。”那缅兵斜着眼睛,将李国泰这一行人等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们个个衣衫褴褛一身泥垢,一股令人恶心的臭味扑鼻而来。而且,因为长时间的途跋涉,各人头发已重新长出,却是沾满泥尘,甚至隐约可见到虱子在其中出入爬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