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肃亲王,快走,不要让我等的牺牲白费啊!”见豪格迟迟不动身,鳌拜又急急地催了一句。

    豪格哽咽着点了点头,又怔怔望了一眼鳌拜雄壮凛然的身影,再不多言,长喝了一声驾,便猛磕马肚,与一百余名精骑护卫,一道加速从战场上疾撤逃走。

    豪格与一众护卫远远地撤走后,那有如乌云般涌来的数千名清军骑兵,已迅速地冲到了离鳌拜本阵约五百步开外。

    在这里,他们迅速地分成两部,有如两支黑色的凌厉箭头,各自兜转到侧方,准备凶狠地冲击鳌拜阵型的侧翼。

    马蹄隆隆,由5名白摆牙喇兵打头,20名马甲骑兵与20名蒙古骑兵组成的骑兵突击战阵,摆成一个半圆形,从鳌拜所列战阵的右侧猛冲而来!

    他们选的,是是鳌拜军阵中,最为脆弱的地方。

    对于清军的意图,鳌拜很清楚,这些吼叫着高速冲锋的清军骑兵,那巨大的冲击力,往往会让侧翼一击而溃。

    眼前得大批敌骑向自已猛冲而来,鳌拜脸上满是狰狞之色,他冲着手下大喝道:“奶奶的,清军的骑兵主力向咱们冲来了,哼,它们想把咱们当软馒头一口吞了,却不知道,咱们乃是响当当的一颗铜豌豆,正要磕爆它的狗牙!兄弟们,立功的时候到了,操家伙,结圆阵,立即作好准备!全体骑兵随本将一起,对冲敌军清兵,一定要打断他们冲锋的态势!”

    &nbs




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结束,正戏开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果从天上看去,可以看到,人数越来越少的鳌拜部兵马,有如一叶孤舟,正在清军组成的海浪中,飘摇动荡,瞬间便有倾覆之忧。

    见到敌军已被自已彻底包围,外面观战的贝勒硕托与怀顺王耿仲明,皆是一脸快慰解恨的模样。

    哼,豪格这个混蛋,坏事干尽,总算善恶到头终有报,这个混蛋,终于得到了今天这般结局。

    等下若是拿住了他,定要将这厮扒皮挫骨,方才解恨!

    在这场敌众我寡的战斗中,鳌拜部虽奋勇作战,但在一涌来的敌军面前,败象越来越明显,不断有军兵惨叫倒地。

    “儿郎们,不要怕,随俺……”

    厉声大吼的鳌拜一语未完,一柄尖锐的长枪一下子扎中了他的右肩。锋利的枪尖,透过盔甲的缝隙,深扎入肉,可以隐约听到令人牙酸的骨头断裂声。

    鳌拜痛得一声大吼,他忍着巨痛左手挥刀横击,一下砍飞了旁边两名想趁机偷袭的清军。随即左手暴起,又一枪横击,将那名扎中自已的肩膀的清军,从颈到肩横劈成两半。

    而就在这时,又有数把长枪呼啸着狰狞刺来,把鳌拜前胸后背,给了扎了个通透。

    ‘叮当’一声脆响,鳌拜手中,那柄忆是鲜血淋漓的虎刀,终于掉地。

    与此同时,鳌拜再也支撑不住,他软软地从马上倒栽下来,意识已开始模糊,浑身抽搐着,却犹自有如一只野兽般嘶吼不已。

    又一柄锋利的长枪凶狠刺来,直直地扎透了他的喉咙,鲜血有如喷泉一般高涌而出,鳌拜角只巨大的对虾一样动弹了几下,便再无动静了。

    他死了。

    这一刻,原本表情狰狞的他,面部忽地舒缓了下来,眼睑亦慢慢低垂,仿佛在这样剧烈的厮杀之后,终于获得了永恒的安宁。

    鳌拜部结阵阻击了清军近一个时辰,全体手下军兵两千余人,终被人数约是自已三十倍的清军,彻底杀尽,只有十余名满州骑兵,极其侥幸地脱逃东去。

    战后,清军立刻清点尸体,结果只发现了全身上下血糊糊的鳌拜尸首,却没有发现豪格的半点影迹,硕托苦思半晌,忽地明白了。

    “他娘的!这狗入的鳌拜,必定是率全军狙敌,以此方式,掩护豪格先行逃跑。可惜咱们只在这里与他们一味厮杀,却没想到,豪格这厮竟会弃众而逃,咱们这般做法,倒是把豪格这厮给轻易放跑了!”硕托一脸懊恨。

    耿仲明亦是一脸惋惜与愤恨交织之色,牙齿更是咬得格格响。

    哼,豪格这厮,杀了耿府上下数百口,竟最终还是让他逃了,这口怒气难泄,如何不把人给憋屈得慌!

    不过,现在豪格既然已经逃远,再追已是不及,耿仲明也只能自找台阶而下:“贝勒,现在豪格已跑远,追之不及,但其部兵马,已是大部皆灭,也勉强算是聊慰我军在岫岩与复州战死的军兵了。以本王看来,现在豪格既退,我等再难追击,不若就此打扫战场,先行返回岫岩吧。”

    硕托一脸无奈,却也只能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于是,全体清军在打扫完战场后,便一齐回撤岫岩。

    而在此时,豪格已然一路东逃,远远地离开了战场,又在经过了半天的奔行之后,终于在即将天黑时分,赶到了五重河入海口,在这里登上了水师船只。

    豪格这一路上,忧心忡忡,心里莫名难受。他知道,自已虽然与这百余名护卫,得以逃出生天,但为自已断后的鳌拜与手下军兵,只怕是现在已尽数捐躯了。

    可怜这样一位忠心耿耿跟随自已从清廷叛逃到明境的忠勇手下,竟在这里辽南的无名荒野,为自已尽忠而死。

    只不过,豪格心下还是抱着一丝希,他并未下令让船只离开,而是耐心地等到深夜。

    结果,他等到了那十余名溃逃而来的骑兵,向他哭诉鳌拜战死的消息,以及全军尽墨的结局。

    这个结局,虽然鳌拜早有预料,但当那些骑兵这般对他哭诉之际,他还是有悲从中来的感觉。

    可怜鳌拜对自已忠心耿耿,为保自已能顺利脱逃,竟不惜一死阻敌,最终牺牲沙场,倒是为自已彻底尽忠了。

    唉,若不是自已当初的错误决策,鳌拜当不至死啊。

    想到这里,豪格心下苦涩无比,更有莫名悲凉的心绪涌起。

    现在倒好,自已手下,仅有先前押送的数百名军兵得以侥幸从岫岩撤走,再上从复州撤回的杨善部兵马,自已手头残留的兵马总数,竟已不足千人,这般损耗,说是伤筋动骨大伤元气,亦不为过。

    而更可叹的是,自已受此重挫,又折损亲信大将,可能在数年之内,都无法东山再起重新恢复,至于将来想要重振大清帝国,想要再度开创一番伟业之类,现在想来,倒更似一番笑谈罢了。

    可以预见的是,在将来数年之内,没有兵马也没有地盘的自已,在唐军中,都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再想如先前那般邀功请战,却是再也不能了。

    豪格一声长叹,望向舷窗外的茫茫黑夜,他心里头,却似乎又有更大的恐惧袭来。

    那就是,急于立功急于开创事业的自已,其实极可能只是唐王李啸的一颗小棋子,他之所以愿意将投降的满州兵马拔给自已,让自己独立成军,其实就是想利用他这肃亲王的招牌,来撬动清廷统治的基石。

    现在,唐军利用自已,将辽南之地搅了个一塌糊涂,让清廷在当地的统治彻底陷于混乱,算是基本达成了战略需求。而相应的,自已手下军兵也已打尽打残,根本再难支撑起自已的伟大梦想。

    也许,自已与清廷打死打生流血流汗,最终的获胜者,只有那坐山观虎斗的李啸吧。

    费尽辛苦,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可以预见的是,现在清廷的力量被耗在辽南与塞北,那调集重兵的李啸,当可在河南之地,与李自成的大顺军,放手大战逐鹿中原了。

    本以为,自已能把握命运成为主角,却没想到,最终,自已只是一颗任由李啸摆布的棋子罢了了。

    想到这里,豪格的脸上,竟是泛起一丝莫名的苦笑,随即,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不过,豪格的判断,还是十分准确的。

    随着唐军在河南周边地区布署完毕,唐军终于要与李自成的大顺军,开始这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中原大决战了。

    到现在为止,从南方战场上,抽调第二镇兵马安和尚部重新进入川东,让第十一镇兵马莫长荣部入驻鄂西。

    唐军的第八镇刘泽涵部兵马,则是分驻江西与浙江,以防备南边的郑芝龙。唐军第七镇兵马曹变蛟部,则从浙江抽调出来,到了北上到庐州一带。

    &n



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
    李过在开封城中,收到偃城传来的紧急信件,不由得心下大惧。

    他娘的,唐军到底有多少兵马,怎么可以同时在南部、东部、中部同时发动进攻,这样的战斗态势,令人防不胜防,简直令人绝望。

    唐军进兵如此迅速,根本就令自已无法作出有效反应,哪怕想要拆东墙补西墙,都办不到了。

    真没想到,唐军在河南南部与东部,都仅仅是佯攻,而唐军真正要进攻的方向,却是最为薄弱的河南中部地区。

    唐军突发大军主攻偃城,这凌厉的一手,却是端的狠辣。

    如果他们顺利拿下偃城,那无疑整个河南局势都会彻底混乱,整个河南的防御措施都会完会崩坏,成为南北两不相顾的窘迫局势。

    那么,自已布置在河南南部的十五万军兵,将成为再无凭依的一支孤军,恐有自形崩溃之忧。而唐军接下来,极可能再南北夹攻,将这支残军以及整个河南南部,全部鲸吞入肚。

    而河南南部若被吞灭,十五万兵马若失,已失中部与南部的河南,那一望无际的豫北平原,根本就再难抵挡唐军的进攻,最终丢失亦是早晚之事了。

    不,绝不能让这样可怕的事情发生!

    无奈之下,李过只能将尚在开封城中的一万兵马,由手下亲信大将郝永忠统领,紧急派往偃城,以期能赶到唐军围城之前,入得城去,从而加强城中的防御力量。

    只要偃城能在短时间内挡住唐军的进攻,那么,自已再从南部与东部抽调兵马,再亲率援兵赶赴偃城救援,从而内外夹攻,将唐军一举击垮。

    郝永忠,又名郝摇旗,曾为军中摇旗手,故人称外号郝摇旗,大顺建国后,颇有战协的他,被封为济北伯,后来一直在李过手下做事。现在的他领了李过之令,率着一万兵马从开封出发,一路经过尉氏、洧川,许州、临颖等地,直奔偃城而来。

    由于路途担搁,在他们才到许州时,唐军第六镇与第七镇兵马,已然合兵一处,一同渡过大隐水,来到了偃城之外。

    两镇兵马疾行而至,迅速地将这座在历史上留有盛名的古城,给团团围住。

    至此,这偃县县城,迅速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令城中守军大为气闷的是,这些远道而来的唐军,连劝降工作都懒得做,也未尝整兵休整,而是立即开始攻城。

    偃城虽是古代名城,但城墙防御却是一般。其原本的宋代城墙,已在元朝时被拆毁,后在明初才得以重造,因为当时的明朝进攻北元速度极快,故在拿下此城后,也未对这座古城有多么重视,其新造原城墙质量,与其他普通县城相比,并未有甚特别之处。

    而随着明朝两百余年时间过去,这偃城城墙,久已失修,多有破损,早不复当年形状。

    更何况到了这明末年间,流寇与明军曾在河南之地反复鏖战厮杀,这偃城亦是多次易手,故其城墙的破损程度,却又是大大加剧,堪称勉强能用而已。

    到了大顺建国,从左良玉手中巧取豪夺拿下河南中南部一带时,偃城因为地处河南中部,并未如在南部的汝宁与南阳两城那般,受守将李过重视,其城防也并未特意耗费钱财大加修葺,故而到了现在,却是给了唐军绝好的攻城机会。

    拥有绝对优势的火器,又要赶紧攻下此城作为立足安身之地,所以,唐军也懒得再去做象劝降这样耗时费力的敷衍工作了,干脆来个武力强占。

    现在,唐军第六镇与第七镇两镇炮手加起来,总共有重型龙击炮180门。这180门闪着银灰亮光的钢制重型龙击炮,被唐军炮手,缓缓地推到了偃城东门外一千米处。

    接下来,唐军炮手开始固定炮架,调整射角,装填火药与炮弹,很快就做了战斗准备。

    这180门重型龙击炮,沿着偃城县城一字排开,这些威风凛凛气势雄壮的龙击炮,那黑洞洞的炮口,直朝对面那低矮的城墙,其凛凛气势,让守城的敌军吓得腿脚发软。

    好家伙,这些火炮模样这般吓人,可以想象得出,一旦打放起来,威力与破感觉将会何等惊人。

    全体惶惶不安的守军,都远远地看到,唐军阵中一名队长模样的人,高高地举起了手中的红旗。

    “预备!“

    “放!“

    “砰!”

    “砰!”

    “砰!”

    “砰!”

    ……

    180门打放三十二斤炮弹的重型龙击炮,那每门火炮的炮口,都立刻喷出腥红的余焰和刺目的金色火光,在浓密呛鼻的滚滚白烟中,九十枚乌黑的铁弹,带着死亡的啸音,向偃城城东面城墙,狠狠撞来。

    震破耳膜的巨大撞击声连绵响起,这一百八十枚乌黑的32斤铁弹,仿佛长了眼睛一般,以均匀分布的状态,狠狠地打中了偃城的东面城墙。

    整个城池的东面城墙,瞬间出现一百三十多个排列得整齐均匀的大洞,每个大洞边缘,粗大破裂的纹线密如蛛网,肆无忌惮地向击围蔓延,大片的城墙砖块飞溅裂开,一片尘雾弥漫,整面城墙都在剧烈的颤抖。

    而城墙上,大批被震得耳朵、眼睛、鼻孔嘴巴一齐流血的顺军守兵,人人都被震得气血翻涌,眼前被纷扬呛鼻的尘雾所笼罩,而脚下的城墙则在打摆子一样剧烈地晃动,竟有多达近百名站脚不稳的守军士兵,惨叫着从城墙上掉了下来,随即摔成肉饼。

    守在西面城墙的大顺军军兵,顿时大大混乱起来。

    他们原本就士气薄弱,不堪一战,每日里鱼肉乡民,欺压百姓倒是在行,但要他们在这阵强横凌厉的阵仗之下,还要保持镇定与战斗力,就实在太过强求他们了。

    此时的西面城墙上,根本就不需要人组织,立即就有上百名吓掉了魂的守军士兵,有如看到了世界上最恐怖的事物一般,惊恐地大叫着,掉头从城墙马道上向下逃跑。

    守城的主将,自是怒不可遏,他与其下的的护卫队立即急急出动,对这些撤自逃跑的军兵大肆砍杀,好不容易才重新稳定局面,让西面城墙恢复平静。

    在偃城西面城墙上好不容易重新稳定之际,唐军的下一轮炮击又开始了。

    “砰!”

    “砰!”

    “砰!”

    “砰!”
1...336337338339340...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