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此时旁边的一众人,见到睿亲王多尔衮持刀直逼皇帝皇太极的喉咙,则皆是骇然不已,人人目瞪口呆,根本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办。

    皇太极一下子停住了挣扎,他原动激动的目光,也在转瞬之间平静下来,他静静地看着面前那手持腰刀,却是一脸羞怒之色,整张面孔几乎到了扭曲程度的多尔衮。

    “老十四,你动手吧。”皇太极脸色涌起一丝惨笑,喉头在冰冷的刀刃下涌动:“你给朕来个痛快吧,算是朕给你额娘偿命了。”

    手持腰刀的多尔衮一动不动,只是双眼开始发红,竟似有泪光在不停闪烁。

    皇太极见多尔衮不动手,他又是一声惨笑,然后说道:“多尔衮,你不知道,其实朕一直十分欣赏你,因为你是我们兄弟之中,最为聪明也最有智谋之人。只不过,这大清的龙椅,只能一个人坐,这大清的最高权力,也只能由一个来掌控,所以,朕才这样处心积虑的一直压制你。而尽管如此,你还是凭着自已的智谋与战功,一路升为了大清的睿亲王。这般才能,便是朕亦欣赏得很哪。”

    听皇太极侃侃而谈,多尔衮面无表情,他原本狰狞的脸孔,不觉缓和了许多,脸上的神色,更是夹杂了许多的难以言说的痛楚。

    皇太极的声音,依然在断续传来:“多尔衮,朕纵然今天身死于你手,算是天道好还,但是,朕还是要劝你一句,望你好生记取。朕真心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能以大清的国运为重,尽快与豪格合好,改变现在的对立分裂状态。你是十分聪明睿智之人,万万不要被所谓的最高权力,给迷住了双眼。要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大清如明朝一样,因为这场残酷内战而不可遏抑地走向衰亡的话,你纵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终打败豪格,夺得了大清的最高权力,又有何意义呢你真的希望,将来的自已,也要走那个明朝崇祯皇帝一样,每天为国事忙得焦头烂额却又一筹莫展吗你又真的希望,自已的一番辛苦忙碌,最终只是为了那个虎视眈眈野心勃勃的李啸作嫁衣裳吗”

    “皇太极,你不用再说了!”多尔衮冷冷地打断他的话语,双眼之中,目光冰冷而锋利:“你以为,我要做的事,会导致什么后果,我自已就不知道吗我也想告诉你,要怪的话,只能怪你这厮当日伤的实在不是时候,才把我突然给卷入这场漩涡之中,而形势演变下来,我再想回头,已是断无可能。现在的局势,不是人图我,便需我图人。不为刀俎,便为鱼肉,根本就没有第二条路可选!说什么为了大清,我若不存,大清就是再好,又与我何干!而只要能掌握这最高权力,能最终把大清帝国掌握在手中,又有谁能说,这大清不会在我的手中复兴,不会重新向外开拓进取,从而夺回失地并开疆拓土呢”

    皇太极听到多尔衮这一说,便长叹了一声,把那张开的独眼给闭上了。然后,他再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仿佛在等着多尔衮尽快动手一般。

    这时,整个房间一片安静,有如一座死寂的坟墓。

    多尔衮喉头涌动,他的那双刀刻般的三角眼,已是微微泛红,在所有的人注视下,那腰刀锋利的刀刃,一点一点地,以极慢的速度,扎向皇太极突起的喉结。

    “四哥,你就安心地去吧,你的后事,自有我来安排。”

    皇太极紧闭双眼,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独眼之中,有泪水潸然而落。

    而多尔衮艰难而哽咽地说完这句话,脸色的表情十分的挣扎而扭曲,他忽然发狂般的一声大吼,右手手腕迅疾一抖,一道寒光闪过,皇太极的脖颈处,腾起划开一道红线,然后他反手一搅,整个伤口张开得有如一个孩童张开的嘴巴一般,那殷红的鲜血,立刻有如喷泉一般汹涌喷出。

    被自已的鲜血喷涌得有如一个血人一般的皇太极,脸上的表情极其痛苦,独眼大睁着,嘴巴发出嗬嗬的怪声,双手颤颤地,下意识地向脖子伤口探去,仿佛是想把那被彻底割断喷涌不息的颈血脉给重新堵上一般。

    只不过,他的双手,刚刚触及到伤口的边缘,便是浑身一阵剧烈的抽搐,脖子一歪,双手无力垂落,再无动静。

    他死了。

    一代雄主的皇太极,就这样,在这个被李啸改变的历史时空中,以一种极其窝囊的方式,被自已的弟弟多尔衮,亲手弑杀。

    这样死去的皇太极,比正史中的他,早死了半年多。

    叮当一声轻响,多尔衮手中那沾满鲜血的腰刀,掉落在地上。

    亲手杀掉了皇太极的他,有如一具木头一样,呆怔地站立着,连眼睛都不眨一下,那脸上被溅上的血珠,犹在一滴一滴缓缓滑落,有如红色的泪水。

    接着,他身体一软,瘫在地下,随即伏地放声大哭。

    多尔衮纵情嚎啕,哭得极其伤心,不停地双拳捶地,整个房间中,都回荡着他瘆人的哭声。

    而那些医官与护卫,在此时此刻,更是完全呆怔,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要如何处理,他们皆是愣愣地呆站在原地,看着多尔衮在地上痛哭流涕。

    &




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摄政王
    次日清晨,寒风凛冽如刀,空中彤云密布,在天刚放亮的时候,空中已有纷扬细小的雪粒,飘飘洒洒地落下。

    这个昏沉的雪天,全体西返大军,人人身披重孝,打着素白旗帜,在统军大将多尔衮的率领下,离开抚顺,一路哀声不断,折向东南,径返辽阳而去。

    在一众护卫簇拥下的多尔衮,头戴白帽,身着白甲,披着纯白色的披风,护卫着装了皇太极尸首的金丝楠木棺柩,一路上紧绷着脸,默然前行,不时有纷扬的雪花与纸钱洒在他的脸上,但多尔衮却一直一副凝然思考的模样,对这些仿佛浑然不觉。

    多尔衮这一路上,都在默然想着,返回辽阳后,自已该如何在群臣与众将树立威信,从而正式成了皇太极的继位者,又要如何调兵遣将讨伐豪格,还又该如何安排兵力守卫边境,以防李啸的唐军前来偷袭,种种大事压在他心头,让他心情十分沉重而压抑,故一路行去,他这张长条脸一直紧绷如铁。

    跟着他回去的将领中,多铎神情倒与昨日无异,只是另一名宗室大将阿巴泰,虽然一直低头无语,但脸色却是十分难看。队伍中的他,自率已部,精神萎顿地远远地跟着队伍后面。

    在昨天夜晚,多尔衮弑杀皇太极时,阿巴泰因一路行军疲累,已早早躺下休息,结果到了深夜时分,才听到了手下军兵禀报的,崇德皇帝被杀的可怕消息。

    虽然,向阿巴泰禀报的军兵告诉他,是皇太极突发狂疾,最终被医官所误杀,便这个消息,对于也算久历政坛的阿巴泰来说,他心下当然知道,这不过是掩人耳目的虚辞。皇太极的真实死因,其实极可能是被多尔衮给弑杀的。

    因为对于任何人来说,他们都没有弄死皇太极的理由,只有想夺取大清最高权力的多尔衮,一直忌惮皇帝重新掌权,才会痛下杀手,把皇帝最终给杀掉,以绝后患。

    而多尔衮之所以突然弑杀皇帝,应给是有迫不得已的原因,诸如,皇帝突然恢复了神智之类,毕竟,原本痴呆状态的皇帝,对于多尔衮来说,并不构成任何威胁,只有恢复了思维与理智的皇帝,才会让多尔衮倍觉威胁,以致痛下杀手。

    说起来,对于多尔衮采取这般狠辣残酷的手段,阿巴泰在心下虽然纠结难受,但其实他也能理解多尔衮的这种做法。毕竟大清的皇位只有一个,多尔衮自暂代权柄以来,便一直朝着夺取大清权力之目标拼力追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甚至不惜逼反豪格,不惜把整个大清弄到几乎内战的边缘,所以,多尔衮最终对皇帝痛下杀手,却也是意料之中。

    但令阿巴泰心下十分不满的是,他对于多尔衮在弑杀了皇帝之后,对待自已的态度十分生气。

    因为昨天整个晚上,多尔衮都未跟他解释自已不得不杀掉皇帝的原因,甚至连个通报消息的人都没有派出,反而是自已手下军兵在探明了消息后,才向自已悄悄禀报。

    阿巴泰对多尔衮这种对自已这般轻视的态度十分不满,只不过,现在已跟着多尔衮上了贼船的他,纵然再有心反对,却也无能为力了。

    阿巴泰忍不住想到,也许有一天,自已成了多尔衮的绊脚石,那么,他也一定会把自已毫不犹豫地一脚踢开吧。

    也许,从现在开始,自已即使在继续跟着多尔衮混,那么,出工不出力,应当是最佳选择。

    从抚顺到辽阳,这一路上,阿巴泰越来越认定了自已的这个观点。

    在又过了三天之后,多尔衮统领全军,抬着皇帝的棺木,终于到达了辽阳,驻守此处的阿济格,亲自出城相迎。

    在见到多尔衮后,阿济格毫不犹豫地与一众官员出迎,并率先跪地而拜,然后大声痛哭,以示向皇帝的灵柩举哀,当然,也是隐晦地承认那站在灵柩旁边的多尔衮的继统之权。

    见到阿济格这般下拜,其余的各名官员,自是皆明其意,立刻跟随着他一同下拜,然后皆放声痛哭。

    一眼看去,整个辽阳城外,乌央央地跪倒了一大片,便是颇为壮观。

    见到兄长带着一众官员这般恭敬地,明为哭拜皇帝,实则参拜自已,多尔衮心下十分欣悦,只不过,他在表面上,却还要与他们一样,作出因为皇帝过世而十分悲痛的模样。

    接下来,在下令让人将皇帝的棺木抬入一间规模宏大的灵堂后,多尔衮与阿济格一路并肩行走,一路前往早已给他安排好的东京辽阳的府衙之中。

    在这一路上,阿济格向他简要地讲述了辽阳城中的兵马数量,以及前来投靠的诸多势力情况。

    当多尔衮了解到,除了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三旗满洲兵马外,几乎所有的清国兵马都齐来投奔自已,他的内心无比欣喜。而在听到,诸如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以及不少从盛京逃出的官员,都全部齐来投奔自已,并拥戴自已掌控大清最高权力时,多尔衮内心的愉悦,何可胜说。

    哼,凭着这近乎压倒性的兵马数量,那么,在豪格尚未彻底在盛京城中站稳脚跟之前,自已发动大军,大举进袭盛京城,极可能会将那豪格一举击溃,而真若如此,那李啸纵率唐军来援,只怕亦只能干瞪眼了。

    不过,当他了解到,那两红旗兵马与镶蓝旗兵马虽然投靠自已,但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却依然留在盛京之时,多尔衮原本笑容隐现的脸孔,瞬间阴沉了下来。

    他是何其聪明之人,自然明白那代善与济尔哈朗虽派了部下兵马,但自已却不来投奔他,无非是想两头押宝,最终让自已稳操胜劵罢了。

    这两个老狐狸,倒是真真狡猾得紧。

    不过,多尔衮也知道,现在局势未定,这场内战的最终结果也没有确定,自已当然不能对这两位在大清政坛上极具份量的宗室权贵表达不满,毕竟,他们实打实地把兵马交给了自已,相形之下,对自已的支持,却是远比豪格更重一些。

    两兄弟边走边聊,不知不觉进入大堂,在这里,有更多的官员早已等候在其中。

    多尔衮昂昂然坐上了那把高居于众人之上的虎头椅,环视众人一圈后,便正式向众人宣布了皇帝的死因,以及自已在皇帝临终前,被正式任命为大清帝国继任者一事。

    皇太极临终前任命自已为大清帝继任者这句话,是多尔衮在路上所突然想到的,多尔衮认为,反正死人不会说话,自然可以随自已怎么编造。

    而一旦抬出了皇太极临终遗嘱,无疑会给自已的政治形象大大加分,继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亦是愈足。

    当然,多尔衮这样的说辞,其实有了一个巨大到几乎无法自圆其说的漏洞。

    &n



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报丧
    多尔衮一同意,下面的官员立即开始高呼拥戴之辞:“摄政王在上,我等誓死追随效忠!“

    “嗯,各位爱卿平身。“多尔衮一脸微笑,伸出右手,向众人作了个虚扶的手势。

    此时,作为首倡者的范文程,更是一脸得意莫名。因为他清楚看到,多尔衮向他投来那欣悦赞赏的目光。

    而高坐在虎头椅上的多尔衮,见自已这个摄政王这般受拥戴,心下的喜悦几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好在他久历政坛,总算把自已内心这不合时宜的**给强自抑住,没有表露失态的地方。

    多尔衮随即下令,对一众前来投奔他的官员,各人皆如先前一般职位,继续为大清效命,同时大加恩赏,或加爵衔,或给前程,或赠银两,多尔衮此举,自是大收众人之心,各人无不喜悦。

    而首倡拥立的宁完我,以及提议多尔衮为摄政王的范文程,自是被多尔衮重点抬举,宁完我加三等甲喇章京,范文程则更进一步,加为二等甲喇章京,以示荣宠。

    对投效自已的官员进行安抚后,接下来,多尔衮下令,因为国事紧急,立刻大发国丧,同时令全国举哀,然后将崇德皇帝暂且在辽阳城外安葬,待将来拿下盛京后,再在盛京附近择选吉壤重新安葬。

    多尔衮又仔细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把皇帝去世的消息,根据明清和平协议,派出使者向明朝进行通报。

    毕竟,在多尔衮看来,这份明清和平协议,对于现在的自已,还是极有作用的。

    因为,如果自已切实遵循的话,一是可以通过与明朝贸易不断获得巨额利润,二是解除了自已的后顾之忧,使自已能集中兵力,专心对付豪格。所以,做这样的表面功夫,其内在利益却是最为重要的。

    当然,多尔衮也知道,其实就算自已不向明朝通报,那孱弱不堪奄奄一息的明朝,业是没有半分能力来表达不满。但这样的表面文章做了,一来彰显自已仁义厚德,二来堵住朝中宵小之口,却效果极好之事。

    至于豪格那边,多尔衮原本不打算去派人通知他,但想了想,还是决定也派出使者,去向豪格说明一番皇帝的死因。

    毕竟,如果自已不把皇帝被杀去世的消息告诉他,在向明朝通报了之后,豪格一定也会迅速知道此事,从而对自已更加恨之入骨,盛京城中的军民百姓,也会更紧密地团结在豪格身边。与其是这样的结果,还不如自已派人去告诉他,同时,也可以让派出的使者最后假惺惺地对豪格作一番挽回的姿态,以示已仁至义尽,不得已而动刀兵。

    这样的话,自已愈显姿态超卓,仁义风范,也更有利于树立自已的明君英主之象,更有利于拉拢清朝国内的臣民人心。

    这项任务,因劝进摄政王中大出风头的范文程,自告奋勇前去,以求为自已揽得更大功勋。见范文程这般急于表现揽功,多尔衮心下暗自得意,却在表面上又好生嘉勉了他一番,方派了一众精锐骑兵,护卫他前去。

    接下来,多尔衮下令,立刻为皇太极举办了一场简易的葬礼,在辽阳东边,给皇太极随意择了一处陵寝之地,因为天气极寒土地冻硬无法深挖陵墓,又因为将来还要迁葬盛京,故只是草草用浮土填了一番后,就此了事。

    随后,多尔衮调兵遣将,将一众前来投靠自已的兵马,分派到各地边境去,以严备唐军趁机袭扰边境。而最为精锐的兵马,则依然屯驻在辽阳,由多铎负责加紧训练,准备在下大雪之前,再由自已亲自率领整训好的大军迅速北上,然后全面进攻盛京,争取将盛京城一举拿下,把豪格部一击而灭。

    他暗想道,只有等到盛京城被自已拿下,豪格部全被消灭后,自已现在这个摄政王,才能最终顺利登基,成为真正万众臣服的大清皇帝吧……

    两天后的上午,范文程在一众骑兵的保护下,来到了盛京城外。

    随着年节将近,天气愈发寒冷,他们到达的这一天,天上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冻雨,天气变得极其阴冷,城外的坑洼积水之处,皆结了平滑如镜的冰层,远远看上去,有如一面面发亮的镜子一般。

    然后,范文程这支队伍,打着使者旗号,一路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那些能跌死马匹的冰镜,好不容易才来到了戒备森严的南门城下。

    范文程派人,向城头大喊,说自已是多尔衮派出的使者,求见肃亲王豪格。
1...233234235236237...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