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铁血少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铁帅
会谈的地点不用说,肯定是福州大帅府,会议室什么的都是现在的,也不用说专门安排。
毕竟大帅府本来定位就是办公兼休息场所,而冯德麟一大家子平时住的地方是冯家大院,也不远,一会就到了。
至于会谈的话,也不要太多人,因为现在的东南,无论是军队还是政府里的人都很忙,没必要打搅他们工作,带个副官记录就行了。
到时候谈好了,直接拿着他签字的协议去东南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立马兑现的,毕竟在东南一亩三分地上,冯庸的话虽然不能说金口玉言,但也是颇具效力的。
按照冯庸的预想,奉系代表团主要就是为了购买军火以及兵工厂设备来的,而这方面,东南基本没问题。
只要奉天能够出的起钱,不要说步枪,就是150mm榴弹炮这种重炮,他们都敢卖。
冯庸甚至打算把那五十架‘福克e’型号战斗机打包都卖给他们,毕竟对于有了新一代战机的东南来说,这玩意就是淘汰货,留着也没用。
如果说是训练的话,那直接用新战机就好,这个时候的战机并没有什么繁琐的生产机制,福州飞机制造厂一天之内都能装备二十几架,这还是在没有开足马力的情况下。
至于步枪、子弹、炮弹、手榴弹生产线的话,这种东西,早在去年,福州机械制造厂就能够自主生产装配了。
毕竟这些都不是什么还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只要有机床,完全就能够造出来,如果说兼并了欧洲数个中型兵工厂的福州都做不出来的话,那冯少帅就可以自杀谢罪了。
像81mm自产迫击炮、75mm自产野战炮这种先进武器生产线暂时不可能让出去,150mm榴弹炮、210mm榴弹炮生产线这种战略级东西更不可能了。
这些东西可不是满大街的‘淘汰货’,整个欧洲来说,德国使用的81mm榴弹炮、75mm野战炮可以说是最先进的,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德国自己的功劳。
因为德国完全是用得福建兵工厂的原货,这两样东西的制造工艺,对于冯庸这个来自后世的工科生,特别是学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来说。
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毕竟在二十一世纪,自动火炮占据主流,这种手动的都基本封存仓库了。
如果这么早就被这两样东西流入东北的话,,恐怕一天之内就到了日本手里,到时候岂不是得不偿失?
这绝对不是夸大,日本对于东北的渗透程度,那是有记录的,明治维新之后,派出的数千名间谍,以及他们数十年发展起来的下线,可想而知,这张网有多庞大。
不过可以给他们一些精简版,比如60mm迫击炮、75山炮,当然这种专门外销的生产线,东南还是准备蛮多的,毕竟那些东西也就比日本武器先进点,比起英美法德的武器来都差不多。
就迫击炮而言,仿制的概率很大,就是在原口径上设计制造更大口径的迫击炮,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造出领先数十年的炮,这并不可能。
因为东南的81mm迫击炮使用的是德国二战时期的工艺,在这个迫击炮早期的时候,或许扩大口径很简单,但是超脱工艺却很难。
这也是为什么,东南方面会把‘精简版’卖出去的原因,因为这些武器过几年就不是秘密了,兴许用不了几年,只要德国战败,那一切都会流传出去。
其实对于冯大少帅来说,奉天这个名字具备不一样的意义,不得不感叹,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一年了,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他还在北京城肆意搜刮。
在往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都是奉天城撵狗逗鸟纨绔子弟中的一员,若没有现在的这个他穿越过来。
恐怕按照前身轨迹,冯德麟会在1917年,因为支持溥仪复辟,而被段祺瑞击败俘获,彻底退出民国军界。
而身为冯德麟儿子的他,虽然会因为世家之好,受到奉系张学良的优待,按照原来的轨迹,从军队失望之后,成为一代教育大家。
但是这些,恐怕都不是冯家两父子想要的,毕竟寄人篱下和自己掌控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冯德麟,身为民国四大军阀之一,与直系、皖系、奉系、滇系谈笑风生,麾下东南陆军更是击败北洋均,成为民国第一强军。甚至有可能是世界第一强军,所以说,世事难预料!
谁又能想得到,冯德麟现在这么大的摊子都是靠年方十八的冯庸撑起来了,并且越做越大!
假以时日,割据华南,进而一统天下,鼎立远东,这都不是没有可能的。
用冯德麟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老冯家不知道上辈子造了什么恩德,才有今生的祖坟冒烟,把冯大少帅给造出来了。
天注定,这辈子,冯庸这个名字,一定会响彻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因为他是一个要带着中华民族走上世界之巅的男人。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六十五章:意欲何为?
而且,奉天这次代表团的团长居然是张作相,这就不得不耐人寻味了。
张作相是谁,恐怕没人不知道,妥妥的奉天二号人物,若说只是简单的军火交易,必定不会派出他这般重要人物。
此番奉天代表团,应该带着交好的意思来的,而且这种意思占据他们的会谈主流,就这点来看,东北的局势不容乐观。
堂堂一个奉系,雄踞东北的大势力,就算是交好东南这个新起势力,也没必要下这么大的本,就张作相的身份,在国内任何一个势力,都是座上宾的地位。
第二天上午八点,冯庸就在大帅府会议室面见奉天代表团。
刚一见面,一个面向憨厚的中年人,立马热情的朝着冯庸喊道:“汉卿!”
不用说,这就是那位东北后来有名的‘辅帅;,难怪人家都称赞他为人胸怀宽广,识大局,顾整体,果然,就凭这股子亲热劲就让人对他升起一股好感。
“八叔!”冯庸连忙见礼。
谁知张作相当时就不高兴了,略带嗔怒的说道:“臭小子,你小的时候还在我手里撒过尿呢!是不是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跟我都这么见外,连一句老叔都不肯叫?”
“老叔!”
说实话,冯庸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在他手上拉过尿,不过就凭张作相这副做派,很难让人对他产生距离。
张作相与冯德麟是拜把子兄弟,所以冯家跟张家也算世交啦,他与张作相的小儿子张廷枢就是很好的朋友,从小一起玩泥巴的交情。
只不过冯家现在搬到福建这边,虽然两家住的远,很难来往,关系大不如前,但是根还在。
听了张作相的话之后,冯庸才想起来自己是有几个总角之交,原本自保不暇,所以就没顾得上,再说整个东南初创,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
不过,既然现在自己的事情都上了轨道了,不管怎么说,自保之力总是有的!所以也能腾出手聊聊其它事情了。
不然恐怕人家会说,堂堂东南少帅是一个小人,发迹了连总角之交都忘了。
冯庸向张作相询问了一下张廷枢的情况,当然这不只是做做样子,要知道,在他刚来这的那会,奉天的几个小伙伴还是很友好的,让他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平心而论,不管是张学良还是张廷枢,都对他冯庸不薄,他不是个白眼狼,也记得大家的好。有人说,懵懂时期的友情才是最纯粹的,这句话一点不假。
尽管他有很多话没有明说,但弦外之音还是告诉了张作相,希望大家以前的交情能够延续下来。
老一辈的事情是老一辈的事,年轻人的交情又是另外一回事,张作相也乐见其成。
要知道他从来不反感自家小子和张学良、冯庸交往,因为在他们小的时候,张作相就明白奉天之主只会在冯德麟、张作霖二人之间产生。
所以张学良或者冯庸总有一个是奉天乃至东北的下一代接班人,张廷枢和他们二人交往总不会错,
现在虽然冯家南下发展了,就单论身份而言,比起张作霖来,稍胜一筹。
张作霖的奉系仅仅占据奉天、黑龙江两省,还是人数稀少的关外之地,然冯德麟占据的东南七省,无一不是人口密集的繁华之地。
这有可比性吗?并且就这一年发生的事情,无不证明冯德麟的高瞻远瞩。
先是同张作霖和解,再进京解围,交好段祺瑞,谋得福建一省之地,最后一统东南。
这些举措足以证明他是计划好的,不要说别人,就单论自己,张作相觉得并没有那么好的想法。
而且不是谁都愿意抛下数十年奋斗的基业,重头再来的,这一点,就连冯庸都没想明白。
实际上,冯庸才是东南七省的真正掌控人,所以他这个少帅,比起虚有其表的张学良来,可不知道高出多少备。
既然冯庸有这个不忘年少之交的意思,自己不妨将张廷枢送来东北,虽然是交好冯庸,但其中不乏借东南之力培养张廷枢的意愿。
这对于冯庸来说是小意思了,东南陆军学院、海军学院、空军学院以及东南特殊作战军官学院,哪个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只要是肯去,并且有能力通过入学考试的人,东南基本是来者不拒。
再不济还有遍布东南七省的初级陆军学院,别说是他这种富家公子哥,就是街边的地痞流氓,一样收,出来都是一个样,兵样。
至于当学者、博士这种的,恐怕是痴人说梦,张廷枢这种富家公子哥去福建大学不,还得祸害那些风华正茂的女学生呀!
聊完这些交情,深刻叙旧之后,冯庸端起了桌面上的黄山毛尖慢慢的饮了一口,舒坦了一口气。
喝来喝去还是这种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出的茶水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的毛尖更符合他的品味。
再缓缓的说道:“老叔,您在七叔手底下也忙了十几年了吧?”
张作相呵呵笑着道:“算起来,差不多十八年了吧。汉卿怎么突然问起这件事了?”
冯庸说道:“哦,其实我另外还有一件事希望请老叔帮忙,不过这次是为老叔带来一笔生意呢?这比生意光靠老叔您一个人恐怕吃不下!”
张作相略略沉思了片刻,随即道:“哦,是吗?莫非汉卿你要找老叔帮忙在东北开办实业?”
冯庸点了点头,微笑的说道:“不不不!我东南这些实业在哪开厂,这并不关我的事情,而冯家也没有在东南实业上插手,顶多也就是跑跑船、卖卖烟,如果光是这点东西的话,恐怕还不需要老叔出马,我东南兴业集团的香烟、船运就是在整个民国都是有名气的。”
话里行间都是说不出的自豪之意,就东南的生意而言,全国乃至世界都不错,这些都是冯庸一手促就的,所以他自豪,也是应该的。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六十六章:百思不得其解
张作相有些想不明白了,以冯庸现在的身份和地位,有什么生意一定要找他做呢?
而且看他这样子,绝不仅仅是找他,更是有找整个奉系的意思,这就更耐人寻味了。
一般来说,找奉系做生意的人,要么是军火买卖,要么是矿产交易,或者是老毛子、小日本的稀罕玩意之类。
但如果只是这些事情,冯庸根本没有必要这么隆重地找他谈,军火买卖这方面,东南可以说是全国最大的军火商,现在奉系都找东南买武器弹药,这根本就不是一件‘真事’。
至于东北,说是黑山白水,遍地‘黄金’,可它们有的矿产资源,不代表其它地方没有呀!全国其它各省也藏着不少资源,只是东北比较集中。
张作相不相信偌大一个东南自治政府,连这种小事都搞不定,且不说东南七省地域辽阔、土壤肥沃,蕴含的矿产资源也不少,如果说真有些没的,以东南的通天手段,那从西南或者北方搞些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最后说稀罕玩意,别说冯大少帅从来对日本人、老毛子的东西不屑一顾,就是他想玩,那只要一句话,民国多少达官贵人,还不上赶着给他送去呀!
他实在忍不住了,然后问道:“汉卿,你要做什么买卖?”
冯庸毫不隐瞒的回答道:“在老叔面前,我自然是没什么可隐瞒的,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希望老叔能够帮我和白俄在远东的部分武装牵线,我希望收编一些白俄武装!”
“白俄武装?”这下子张作相更加疑惑了。
冯庸是东南自治政府少帅,如果他要卖军火的话给白俄武装的话,这个请求倒是合情合理。
但是收编白俄军,这未免有些出人意外了吧!就东北而言,谁不知道这些老毛子桀骜不驯,除了一些工程师、技术工人之外,恐怕没人会去主动招他们。
当然,白俄女人除外,就连张作相都不得不承认,老毛子的女人那叫一个有味道,胸大屁股翘,那就不用说了,抱在怀里,啧啧!那叫一个有感觉,绵软丝滑!
尤其是在床笫之间,与之交欢,可以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各种姿势更是不在话下,那发嗲的叫声让你欲罢不能!
回归正题!对于冯庸是怎么知道白俄军的,张作相并不好奇,如果东南少帅连这个都不知道,那他还真就看不起冯家。
试问,如今哪个势力没有一些自己的消息来源,而且白俄事情在民国各地都闹得很大,就连上海这个酒醉金迷的奢华之地,都涌入了大批白俄贵族。
可见其热闹,冯家作为东南霸主,地头蛇般的存在,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又岂能不知道?
“汉卿,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东南自治政府的一致决定?如果你只是想要扩军,想要那些个拿过枪的人,根本没必要招收这些话都说不清楚的老毛子呀!
记得咱们东北境内还有还有数十万绿林武装呀,他们就很不错,老叔可以帮你和他们牵线。
以你这里这么好的条件,那些捋子肯定会大肆响应的!
如果你只是因为稀奇,想要弄个白俄人军亮亮相,那招个几百人甚至一千人,毫无必要,哪里用特地去联系那些白俄头子,我就能给你解决这千把老毛子。”
为什么张作相会这样想呢?觉得冯庸或许只是为了东南招兵。因为在短短几个月内,冯家势力就从福建扩展到整个东南,显然,兵力是肯定不够的,就算是为了守住现有地盘,他们都必须大肆招兵。
更何况,东南自治政府在全国有名的报刊上的刊登了招兵启事,当然,也传到了东北,这难免让他想到这里来。
不过,冯庸还真就不是为了这个事来的,要说招兵,他更喜欢招那些新兵,也不愿意招老兵。
因为对东南而言,没有当过兵的人,更容易培养起属于东南陆军独特的风格。
对于那些当过兵的人而言,这种风格的转变,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
更何况以福建完备的预备役体系,动员二三十万受过训练的士兵,根本不是问题,就战斗力而言,怎么着也比那些个东北土匪来得强呀!
“这一千老毛子,填牙缝都不够!这次我来找您牵线,可不是一时兴起,要知道我哪敢拿这种事情在您老面前开玩笑呀!
这是整个东南政府经过仔细思量之后,郑重做出的决定,为了推动我东南七省的工业建设,所以大肆招收白俄那些学者、工人。
自然,军事委员会也不落空,他们规划组建一只至少两万五千人的白俄师团,全部装备我东南最先进的武器,无论是军制还是语言都与我东南陆军一模一样。
当然,这个计划是我东南的不传之秘,之所以告诉老叔,那也是因为我们两家的多年交情。”冯庸煞有其事的说道。
虽然表面来看,他没说错,的确有拉拢张作相的意思,但是深层计划可不只这样。
要知道,一只完全由俄国人组成的中国军队,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
就现在的蒙古、新疆以及东北,老毛子的势力可以说根深蒂固,就算他们的国家暂时处于分裂当中,但是阴魂不散这个词很适合他们。
不管是红得还是白得,对于国人来说,老毛子的心都是黑得,以北极熊那种尿性,列强乃至世界口里的远东,这么一块大肥肉,他们会甘愿放弃吗?
北极熊的贪婪可以说,世界闻名,特别是他们对土地的执着,这一点是我们国人需要学习的。
从元朝末年开始,北极熊逃出蒙古人的魔掌之后,人家就从一个小小莫斯科大公国发展到北达白海、南抵奥卡河、西及第聂伯河上游、东至乌拉尔山脉的俄罗斯帝国。
就是他们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对土地的坚持,让老毛子的领土延伸到亚洲,甚至在1652年,抵达我国黑龙江流域,1657年,人家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六十七章:暴君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的野心才彻底暴露了,并且惹怒了当时强大的满清王朝。
八旗军的骑射无双,也在这个时候展露了出来,所以在1685、86两年,大言不惭的老毛子受到了他们人生第二次屈辱,当时被国人称之为罗刹国。
简直是一败涂地,趾高气扬的来到外栋鄂毕,结果灰溜溜的推出雅克萨城。
这对于当时中国来说,是一个绝对的胜利,但令人费解的是,当时在位的康熙皇帝,竟然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尼布楚条约》。
甚至宣布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边,这一块被称为岭南的地方属于中国。而岭北属于俄罗斯。
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可在此之前,我们的人已经在额尔古纳河南面生活了不知道多少年,康熙皇帝竟然下令让黑里勒克河口的国人,全都迁移到北岸。
就这样,一大片原本就是我们国家的领土,让了出去,不是被人家抢走的,而是我们送给人家的。
何其可笑,大概这世界上,除了中国人会把已经得到或者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之外,就没有其它人会这样做了。
窥一管而知全豹,现在的苏俄虽然没有多大威胁,当然,这跟列宁在位有着很大关系。
按照原本历史的轨迹,列宁在那个苏共总书记的位置上,也呆不了几年了,到时候就会去地狱建立属于布尔什维克的乌托邦国度。
接列宁位置的斯大林,那可不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作为苏联执政时间最长的最高领导人,他不单单政治手段过人,更重要的是心狠手辣。
就比如原历史30年代初,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为了稳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清洗属于列宁或者说前任班子的官员,故意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
原本在经历过分裂阶段的苏俄,正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可斯大林故意用1934年12月1日发生的谢尔盖·基洛夫遇刺事件,作为导火线,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
肃反的原意是为了保持革命队伍的纯洁性,清理反革命组织以及相关人员,这是一个好想法。
可在有心人眼里,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用简单粗暴的甚至是血腥的手段对待不同意见者,也不错呀!
特别是斯大林这种野心家、独裁者,他尤其喜欢肃反!要知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治,一个社会里面,精英大概占据10%,恰恰是这部分人最活跃,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
当然对于统治者来说,这些人是对他们的统治有着最大威胁的人群,清理这部分人,既可以解决统治威胁,又可以趁机威慑剩下的90%的人,保证统治的根基,何乐而不为?
至于是不是有功之臣,那就不是斯大林考虑的问题,在他眼里,只要不是死忠他的人,那都该死!
无法想象,在所谓的肃反期间,全俄整整有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到枪杀,剩下的人被逮捕,关押在古拉格劳改营里。
他们在劳改营里面对着饥饿、疾病等,试问,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有谁能够活下去。
后世的人做过比较,事实证明,这完全不逊色于希特勒在德国进行的犹太人清洗运动。
无法相信,宣称‘自由的共和国组成牢不可破的联盟,永久地团结起来的俄罗斯,以人民的意愿在斗争中建立的苏联’。在1937至1938年这一年内造成了所有俄国人都不想提及的“大恐怖”。
这只是斯大林的一道开胃小菜,对于他的残暴而言,1932年至1933年发生在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大饥荒事件,才是真正的‘大餐’。
简直无法想象,斯大林口口声声说,为了更好得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所以实施农业集体化,这大概是本世纪最狗屁的一番托辞。
请问,为什么在俄国人民还能勉强温饱的时候,什么问题的都没出现,但是,一实施农业集体化,就出现了‘乌克兰大饥荒’,这种惨绝人寰的大灾难。
政治家说得话跟放屁一样,为了他们所谓的权力,能够牺牲掉一切东西,除了他们自己。
整整315万到718万的乌克兰人就这样死了,没有死在一战战场上,没有死在内战里,偏偏被饿死了,这难道不可笑吗?
在‘伟大’的斯大林的领导下,整个苏共故意利用饥荒清洗乌克兰。为了让他们的行为,在国际上说得过去,苏共中央竟然恬不知耻的把所有死去的乌克兰人,叫做反革命阵营,乌克兰民族主义人士。
呵呵!就算真的是民族主义,那也不可能偌大一个乌克兰,总人口才几千万,有七百万的民族主义者,足足四分之一呀!这是堂而皇之的种族灭绝行为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