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铁血少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铁帅
至少在清朝统治下,他们过得再怎么苦,总还能维持生计,不像现在,到处打仗,到处征兵征粮,到处是饿死的人。呵呵!
原本实业团的势力是在四川重庆,也就是川东一带,因为整个四川,就川中、川东最繁华,九人团占成都,他们据重庆,如此才能分庭抗礼。
可天公不作美,他们一度被熊克武的‘九人团’打得节节败退,不是说军事指挥方面不如他们。虽然‘九人团’都是日本留学归来的,可‘实业团’也不差,高层实力半斤八两。
奇就奇在,本来略占上风的‘实业团’,竟然在几场突如其来的败仗底下,一路萧条。
军队是维持统治的根本,显然,‘九人团’的军队不知道受到谁的支持,实力暴涨。
为此,‘实业团’从底下人手里搞到了这方面的消息,同时也有对策,试图派人从东南方面购买武器,抵抗‘九人团’的进攻。
谁都没想到,东南方面一听说‘九人团’受到日本的支持,立马跟打了鸡血一样,送了他们一批足够武装上万人的武器,这让谢持等人欣喜若狂。
他们都对东南产生了好感,而且不断派人与之交往,在交流途中,他们发现,这个东南不像一个军阀势力,更像一个政府。
军阀与政府的最大区别是,一个独裁,一个民主,虽然东南最高统治者是冯家,可经过深入了解,无论是施政方略还是军事谋划,冯家父子都没有插手,完全放给下面人去做。
这难道不让人惊讶吗?更让他们惊讶的是,东南不只是军事出众,更重要的是,他们打理发展工商业,就连武器装备都是自产,这就让‘实业团’产生了巨大好感。
在不断加深双方的了解程度之下,‘实业团’派出了代表团,对东南进行全方位的考查,而这番结果让他们更加想同东南交好,。
东南方面,冯庸也伸出了橄榄枝,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在参观了东南陆军的训练之后,‘实业团’更是向冯庸提出‘求教’之意,希望东南派军官去帮他们训练部队。
冯庸不只同意了,还特地派出了东南‘拳头’——特种作战旅战狼大队,前去帮场子,有了他们,‘实业团’的部队战斗力大大提升了。
而且在东南的劝说下,‘实业团’为了麻痹熊克武,赫然放弃了川东的基业,奔向川西。
果不其然,熊克武对此很满意,甚至派人‘沿街欢送’,在他看来,用川西这块不毛之地换川东,那是赚大了。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六十一章:投桃报李
可他没想到,‘实业团’很快就在川西站稳了脚跟,并且向西康伸出爪子。
须知,川康本是一体,以往,四川军阀嫌弃西康苦寒,所以迟迟没人前去,而西康也只有原来那些个少数民族土司算得上一方小势力。
在‘实业团’的正规军面前,那些连军人都算不上的部族武士怎么能抵御得住呢!
所以西康在短时间内,就被‘实业团’占据了,依靠西康这个大省,‘实业团’的势力不断从川西延伸,慢慢侵蚀川中,让熊克武有苦说不出。
毫无疑问,东南提出的这个战略获得了成功,不但摆脱了‘实业团’原有的困境,还使得他们获得前所未有的地盘,成为一省主宰,所以他们对东南的好感不断。
这也是为什么,谢持等人不愿意接纳孙大炮一干人等,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东南才是‘实业团’的最佳归属。
虽然现在还没加入,但那是迟早的事情。
之所以迟迟没下决定,一方面是他们还想再考察一番,另一方面也想着再拿下熊克武,到时候在东南里面也能有立足之地。
“主席!我们不如把这封电报转发给东南那边吧!”
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夏之时,谢持却是有些欣赏的点了点头,果然不愧是‘实业团’第二号人物,无论是政治智慧还是政治手腕都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得了的。
这手很漂亮,一方面表明了我们对东南的忠心,提高印象分;另一方面又将大包袱抛掉了,何乐而不为。
以东南那边的手段不难知道孙大炮发了电报来,或许在他们商量这件事的时候,东南那边也在商量他们。
所以不管怎么样,东南都会处理这件事,与其等他们来处理,不如主动交给他们处理。
不得不夸一句,夏之时这手玩得很漂亮。
“既然大家都没什么意见,那就这么着吧!这件事就交给之时处理了。”谢持当即拍板决定。
“好!”
所有人都没有反对,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大部分人都想投靠东南那边,剩下的那些人也对东南抱有好感,所以这种卖好的事情,也就顺利成章!
.......
这个时候的福州大帅府,冯庸还没有成亲,自然就没有分家设府的必要,只是因为工作需要,大帅府分别设了他和冯德麟的书房,而此刻,他正在书房小憩。
五月的天,不热也不冷,午休最是舒服,以他这个惫懒的性子,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好机会!
可今天的午休看来是不可能喽!
“报告!”
“进!”
突然门口来了一个人,看样子是特殊事务统计局的军官,应该有要紧的事情,不然也不会来这里打扰冯庸的清静!
“启禀少帅!今天上午十点,侦测处监听到上海发往雅安的电报,但是具体内容不详,在知会上海站的同僚之后,我们终于了解了电报的具体内容!特地呈报少帅!”
“念!”冯庸感到有些诧异,平时那些个电报不都是分拣出来,交给参谋部处理,怎么今天直接到这里来了。
军官拿出腋下夹着的文件,立刻念道:“上海站电:经查询,以孙大炮为首的中华革命党知会‘实业团’,决定近期在四川发动革命战争,并且相机建立以成都为忠心的川康革命政府。”
什么?孙大炮哪根弦搭错了,怎么天天就想着搞事,我了个擦,冯庸无语了。
这条消息对于东南政府来说,既重要又不重要,因为孙中山在四川发动战争,进而搅乱西南局势,这对于东南政府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了方便。
可一旦盘踞在西康、川西的‘实业团’与中华革命党联手,那可就不是搅乱局势了,而是一统西南了。
‘实业团’的实力,别人不知道,难道他会不知道,在得到东南政府支援的那些武器之后,西康聚集了小十万大军,清一色汉阳造,就是比起滇军来也差不到哪里去。
如果说只是战斗力的问题,那现在估计也解决了,有战狼大队在,训练方面还用愁,虽然西康部队没有东南陆军那么好的伙食供应,但是当地野生动物多得很,经常拉练的话,这个也不是问题。
如果不是一直压着,恐怕‘实业团’早就发兵灭了熊克武、一统川康了。
要知道不是不敢灭,而是不能灭,现在的川康维持了一个平衡状态,所以战争仅限于局部小规模。
可一旦‘实业团’有统一川康的举动,到时候不管是陕西的陈树藩,还是滇黔的唐继尧,都不会无动于衷。
皖系的陕西是本来就是一块飞地,东被山西隔着,南被湖北阻隔,西南如果一直混乱,那么陕西就可以坐壁上观,可一旦出现一个雄踞两省的大势力,恐怕他们就不得安生了。
至于唐继尧,他是绝对不会允许偌大一个西南,再出现一个霸主,西康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他可以不在乎,但是四川本来就是他视作禁脔的地方,怎么能让别人吃下去呢!
或许先前,‘实业团’会碍于东南的面子,迟迟不敢动手,可现在有了一个选择,只要他们把宝压在中华革命党上,到时候,挥师东下,一统川康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冯庸握不准,毕竟他们跟‘实业团’的接触也不是很多,更何况人心隔肚皮,权力面前发生什么龌龊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他显得很焦急,甚至不断绕着书桌踱步,这个时候,又来了一个人。
“报告少帅!电讯处急报!”
又是什么鬼?这你妹的,都凑一起了,咋不打个麻将呢!冯庸显得很无奈。
“念!”
“少帅!这是西康谢持谢主席发来的电报,上面特地备注了,由您亲启。”
副官将一份电报交给了冯庸,偌大一个封面上印着绝密二字,然后下面是司令部的印鉴。
接过这份电报之后,冯庸那遍布阴霾的脸,渐渐舒展开来,甚至嘴角微微翘起,看起来心情不错。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六十二章:四川乱局
“电令战狼大队!迅速结束整训任务,然后以中队形势奔赴重庆,建立游击地区,务必让川中、川东不得安宁!”
“是!”
然后传令兵又说道:“少帅!后勤部发来电报,说有人向我军兵工厂下了一个大单,询问您的意见!”
额!原来如此,冯庸笑道:“答应!为什么不答应!有钱赚还不好呀!正好湖北汉阳兵工厂完成了升级,这单就交给他们来做!”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单肯定是孙大炮下的,不然这个时候还有谁能这么大手笔呀!
既然‘实业团’确定不会和他们同流合污,那中华革命党那些人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把武器卖给他们,也不过是为搅乱四川局势做准备,何乐而不为?
他们倒是眼尖,就全国而言,四川是一个起事的好地方,作为西南腹地的它,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是中国有名的粮食产地之一,论富庶,并不逊色于‘鱼米之乡’的湖广地区。
而且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往四川移民,使得整个四川的人口占据全国十分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人口大省。
兵员充足,而且能够养的起,这才是最重要的,不然光是四川军阀,哪能拥有不下全国军阀的军队数量。
去年1917年春天,四川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战争,刘存厚武备系对战罗佩金的滇军以及戴戡的黔军,以一敌二,大家都以为川军武备系会输。
可结果一败涂地的却是另外两个,罗佩金灰溜溜的滚回云南的,而戴戡并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身死异乡。
这场仗打出了川军的威风,武备系更是雄踞西南,一时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并不见得这是一件好事,为什么滇军罗佩金、黔军戴戡会莫名其妙的进攻川军,这就耐人寻味了。
按理说,三方井水不犯河水,根本没必要开战,就算罗佩金和戴戡是一起的,但他们始终是外来客,对战本土的刘存厚并不见得有什么优势。
就在大家为这件事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答案却自己出来了,时任云南督军的唐继尧打着护法的名号,发动了靖国战争,悍然率领麾下滇黔联军进攻四川。
此时此刻,还用说什么吗?滇军罗佩金、黔军戴戡都是唐继尧的部下,他们的举动肯定不可能是自己做出的决定,那就是听命了,而唐继尧的目的就是派他们过去探探水。
同时也找一个借口发动战争,好为自己鲸吞四川做准备!
唐继尧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有人说他是蔡锷培养出来的接班人,可事实不是这样。
他是滇军创始人,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蔡锷根本就不可能那么顺利统一云南,并且发动护国战争。
世人只值道蔡锷在护国战争里面的功绩,却不知道唐继尧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可是当时中华民国护国军总司令,跟北洋军的战争又怎么能少得了他呢!
不同于蔡锷一心只为国家,唐继尧更相信自己手里掌握的权力,所以伺机吞并了贵州,坐拥西南两省。
有野心的人从来就不会在一个地方停下脚步,唐继尧也不例外,所以他处心积虑谋划了这场大战。
利用这场大战消磨了武备系下属川军的元气,使得他率领的滇黔联军锐不可挡。
川军在交战中,一触即溃,可以说,兵败如山倒,短短两个月,丧失了川东大部分地方。
12月3日,作为川军武备系头脑之一的四川督军周道刚,和四川查办使吴光新俨然一对难兄难弟。
吴光新的部队还抵挡了一阵,但是螳臂当车,下场犹可知,只能无奈走水路,撤出重庆。
至于周道刚更悲催,他倒是想杀个回马枪,可麾下这些残兵败将,别说反攻了,就连逃命都没力气,无奈之下,只能灰溜溜的撤退,一日之内,被人连着从永川,赶到资中。
本以为会一败涂地,没想到联军内部出了点问题,唐继尧将统率的位置交了出来,川滇黔靖国联军总司令由熊克武接任。
趁着人家休整的时候,武备系才勉强喘了一口气,本以为能回过气来,可人家新官上任三把火。
熊克武根本就不给敌人喘息之机,率领继续川滇黔靖国联军不断追击,川军武备系周道刚、刘存厚等人被人家打得跟一坨米田共差不多。
只能一推再推,随着重庆的陷落,1918年2月20日,成都也没了,刘存厚等人算是彻底失去了四川,而西康这个苦寒之地,显然不被他们放在眼里。
他们只好率领麾下那些个残兵败将,前往陕西南部汉中地区,试图东山再起,可他们没想到,这一次失去就意味着永别。
四川在川滇黔靖国联军的兵锋下颤栗,在成都陷落后,不到十天,全境宣布收复。
唐继尧按捺不住那颗悸动的心,虽然很想自己兼任四川督军,可又怕国人反对,落人口实,于是只能像贵州一样,找个人代替,实际控制权还在他手里。
二月二十五日,索性安排熊克武担任四川督军兼省长。
他以为自己能够一手遮天,以为四川从此就归入唐系大版图,没想到却徒为人家做嫁衣。
熊克武又岂是那种甘于人下之徒,更何况以他为首的‘九人团’也是满清热血,谁也不比谁差。
可以预想的到,熊克武必然不会那么听话,还将到手的四川交给唐继尧,什么都是虚的,只有在自己手里,那才是真的。
为了收拢权力,彻底将四川变成自己的,他立马就用一个劳什子四川靖国军总司令,下令管理四川所有事务,赫然将军政集于一身,这招倒是学得唐继尧的,要知道当年唐继尧也是这样控制云南的。
他的控制欲显然不只这样,地方与中央最大的羁绊,莫过于税收与拨款,自古以来都是地方向中央提交税款,然后再由中央统一划拨所需款项经费。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六十三章:自作聪明
可人家心血来潮,为了笼络麾下,决定推陈出新,表面上还是中央划拨地方经费,可实际上,下面的部队都已经分好了地盘,重点就在这。
说什么由各地军队,自己向各县征税局要钱,作为粮饷,傻了吧唧的,你地盘都在人家手里控制着,收税分税难道不是他们说了算,要多少、交多少全凭心意。
这就是令后世诟病多年的四川军阀防区制,顾名思义,整个四川的土地由八大军阀巨头瓜分,就如同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一样,大军阀下面还有小军阀。
四川以县的面积大小作为划分标准,实力强的人,那得到的县面积就大、地盘就多,明眼人都知道的封地,被熊克武美其名曰,代表“防区”。
这难道不是一个个小国?防区最大的长官直接任命地方的行政长官,而这些行政长官往往也都是由所在地的军队军官担任。
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地盘内为所欲为,包括自由征税、任意扩充军队,你要是喜欢,建个皇宫,然后选秀都没人管你!
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天性,似乎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坐拥小县城的军阀窥视着坐拥大县城的军阀,拥有一个县城的军阀就会想拥有两个县城。
可四川的县城数量都是固定的,且划分完了,这种情况下,能怎么办呢?那就刀枪底下见真章。
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东风吹战鼓擂,要打仗,谁怕谁!无数小军阀想成为更大的军阀,于是不断掀起战争,打着打着,双方变得老死不相往来,导致地方割据情况越加严重。
而且,为了阻止敌人的强大,各家都在交界处设置关卡,可谓是十里一关卡,这种关卡还有另外的用出,那就是满足军阀的私欲,征收各种不知名或者新设立的税种。
百姓又重新回到清末那种苛捐杂税不断的情况,甚至比起那来,还更惨许多,试问,这样怎么能发展社会?人连饭都吃不饱,命都未必能保得住,哪里有心情学什么文化?
就算已经开了的工厂也因为入不敷出而倒闭,为什么会入不敷出呢?建在谁地盘上的工厂,生产的东西只能作为当地的商品,你根本卖不到其它地方去。
而且就算是当地企业,人家搞出了许多你压根不明白的税收条款,层层剥削,不把你连皮带骨吃个干净,绝不罢休,如此生意又岂能做下去,经济何尝能得到发展,不倒退十年都算好的了。
战争自古以来被誉为毁灭的代名词,不是说着玩的,而是真正的摧毁之路。
作为一种为获得利益而发起的行为,它的过程是无比血腥的,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连生命都不在乎,那经济、文化又能好的到哪里去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四川变得民不思耕而穷于保命、士不尽教而穷于保命、商不经贸而穷于保命。
农业凋零、商业贫瘠的四川,没有人再愿意去文教,因为他们怕教着教着,就被军队的子弹、炮弹送下地狱了。
冯庸细细算了算,按照历史轨迹,从1912年”省门之乱”到1935年中央军入川,二十几年内,四川大大小小的叫得出名号的战争,就超过四百次。
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每十五天,四川就会爆发一次战争,当然这其中那种席卷四分之一个省的战争,也不多,就二十九次!
还真是热闹,每年都有这样大手笔的混战发生,就跟那啥过年一样,一年到头不得给百姓一点想头呀!呵呵!
试问这样一个四战混乱、鱼龙混杂之地,有哪个野心家不喜欢呢?更何况是现在的中华革命党。
对于一个没有地盘,徒有人手的势力来说,或许不能叫势力,只能算得上一个组织。
他们最想要的就是一块地盘,能够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地盘,而在恰好是他们一直在做的,所以中华革命党才会看上四川。
不知道是孙大炮的幸运,还是倒霉了,因为东南自治政府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就是针对四川开始的。
不只是这样,东南方面企图一举拿下整个西南,所以贵州、云南、西康是必然的,但是不管从哪个省开始进攻,都意味着封锁了中华革命党的发展空间。
假如他们够厉害,能够在东南动手之前,拿下整个四川,或许还能延迟一些时间,但是我并不认为,以中华革命党的力量能够击败‘九人团’或者‘实业团’。
这两个势力不是他们这种无根之萍能够打主意的,至少就目前来看,不可能。
‘九人团’很明显了,这是一群完全由旅日军校生组成的势力,试问,就军事方面,中华革命党有超过他们的实力吗?或者说能够碾压他们的军队?
至于‘实业团’,或许他们原来的短板是军队,但是经过东南陆军战狼特种大队的训练,这方面短处已经缩小到跟‘九人团’的军队差不多了。
更何况他们还有西康这样一个根基之地,背靠东南政府这样一颗大树,不说别的,光是一水的闽制轻重武器,就足以令国内军阀兴叹。
就东南的大计划来说,西南各省是必须要拿下的,因为只有这样们才能一统南方,同北方的北洋政府相提并论。
就冯庸个人来说,他赞同孙大炮等人的行动,因为这无疑是在给他做嫁衣,何乐而不为?
当然,他巴不得那些所谓的革命党人和四川军阀打得两败俱伤呢!那样,东南陆军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当地了!
对于任何一个想统一全国的军阀或者说势力,都不会对中华革命党这种组织抱有好感。
与其说是一个组织,不如说是一群‘暴民’,他们不是为了什么所谓的‘民主’与‘自由’,他们是为了一己私欲,为此,甚至不惜动用一切手段。
刺杀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试问有谁喜欢在自己眼皮底下,留着一个整天隐藏着黑暗中的势力,如果不是他们经常藏在租界,恐怕早就被连根剿灭干净了。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六十四章:世事无常
在冯德麟哪里蹉跎了几天的奉天代表团终于得到了准信,原来这东南的事务都是由冯庸掌控的,这还是冯德麟告诉他们的。
这个事实让他们面面相觑,毕竟一开始他们只是把这个当成玩笑,没曾想偏偏是这样。
他们心里甚至觉得,或许现在,冯庸已经在想着怎么搞他们一顿了,毕竟不是每个势力之主都会接受别人的无视的。
可他们没有办法,就算面前是刀山火海,也得过去,因为他们背负着东北千万人的‘希望’,所以怎么样都得见冯庸一面。
不过冯庸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小肚鸡肠,其实奉天代表团对他而言,可有可无!
奉天不过一个过客,或许它是冯家的起点,但仅仅是起点,不是终点。
尽管这样,在接到奉天代表团的‘求见’之时,冯少帅还是从百忙之中抽出了一些时间,哈!其实也就是把他游玩的时间留出一点啦!毕竟整个东南都知道,冯大少帅是一个甩手公子,最大优点就是会用人、能用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