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铁血少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铁帅
现在思想解放了,各种各样的人都冒了出来,奇思怪想也多不胜数。
所以后世才会把民国称为与春秋战国相媲美的思想大爆炸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学者、军事家、政治家的数量都是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的。
“不错!但是我这还有一个思路,你听一下,工商银行的存在是为了给百姓服务的,针对对象不能只是富商大贾,平民的数量是最多的,你要让他们知道,就连周围有名的商人都在这存款,这样他们就会蜂拥而至!”
“好!”曹百万不加思索的答道。
这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好想法,以往他们都是在想怎么吸引百姓,恰恰忽略了,如果老百姓都不知道银行的措施,那又怎么会来呢?
所以他们立马联系了东南各大报业,刊登相关信息,同时,花钱雇了很多小孩,在大街小巷以为童谣的方式传唱,这个效果可比报纸来得好!
当然,银行的地点选择也很重要,且看其它几家银行都在租界里面,可工商银行反其道而行之,总部设立在福州最繁华的地带,那里是商业区和行政区的交汇点。
既有人气,又不缺安全,可以说,是一个绝佳的地方。
一开业,好家伙!政府公务人员、教师的家属就在银行门外排了长龙,福州城内三家分行都爆满,前所未有的成功。
与此同时,中国华夏银行发行的新银元在工商银行上市,这批银元是华夏银行用来试水的,暂时只流通东南地区,数量很少,目的在于试探民众对此物的接受程度,为接下来华夏银行的开办以及新货币的流通做铺垫。
果然,这批华夏银行试水的银元,因为外形美观、含银量高,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百姓也愿意接受。
于是,东南政府宣布采用华夏银行新币作为统一货币,南昌、九江、长沙、武昌、广州、南宁、厦门、海口八家华夏分行并福州主行在同一时间推出兑换业务。
正式发行东南自治政府法定的第一套华元,因为每张纸币的正面都是一条翱翔九天的五爪金龙,所以这套华元又叫龙元。
这套华元一共八种面额: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其中1元、5角、1角为硬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为纸币。
至于早些时候试水的那一批银元则作价为一元的纪念币,这批银元虽然作为钱币仅仅等于一元,但是有人在收藏界已经出到十块钱一枚,可见其价值!
第一套华元在原材料工艺方面做了改进,提高了纸张的综合质量和防伪性,同时推出固定水印,整个钱看起来立体感强、形象逼真。
磁性微文字安全线、彩色纤维、无色荧光纤维等技术,在纸张中有机运用,同浮凸印刷、安全线、水印、全息印刷、紫外线印刷技术(荧光技术)、缩微字母印刷等先进防伪技术相结合。显得特别安全。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五十五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尤其是二线和三线防伪方面采用的国际通用防伪措施,为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鉴别真伪,提供了条件。
冯庸为了这件事,特地问德国方面要了,德意志银行具有的世界顶尖的制作纸币的先进技术,也幸好人家真的把东南自治政府当成盟友了,不然光是这一件事就足够翻脸了。
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经济问题无大小。
二战时候的小日本,不仅在军事上,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经济上,他们也发动了一场战争—伪造法币。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瓦解国民政府经济,从而彻底征服中国。
在反日本侵略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日本这种意图被国府的经济专家识破,毕竟我大中国的人才也不少,所以伪造法币在小批量上市的时候,就被截停了。
日本人的目标根本没达到,耗费资金进行国府法币伪造工作,到头来却连本都没赚回来,这能不让他们灰心吗?
可日本人是什么?打不死的蟑螂,其毅力与韧性远超世界其它国家,所以他们对伪造法币这项工作乐此不疲,不达目的不罢休!
其实也是,钱币乃是国家的命脉,如果轻易能被别人仿制,那这个国家不早就崩溃了。
或许在战争早期,日本人都慢了一步,每当国府造币厂搬迁甚至炸毁之后,他们就来了,可这都没用。
谁也没想到,就在1941年,日军赫然进攻香港,查获了国民政府设在香港的造币厂。
国府以为把这等重器放在英国人的地盘上,日本人就不会动手了,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英国自顾不暇,哪里能管得了远东殖民地呢?
天公作美,日本人又在商务印书馆查获了一批法币半成品,以及印钞机、法币编码、暗账底册等,这些无疑是为他们的伪造计划增添了几分颜色。
不利于国府的消息一年接着一年,第二年3月,日军进攻面东南亚,顺势占领了仰光,正好发现了一座国民政府设在此处的印钞厂。
不久之后,太平洋上的一艘美国船只被德国潜水艇捕获,上面装载了大量印有银行总裁印鉴的中国银行法币半成品小型张,面额达十多亿元。
日本人当然不会放过这等好机会,于是请求德国方面将这些东西给他们,德国人对这些东西也不在意,索性就交给了当时侵华日军专门从事中国法币伪钞工作的松机关。
既有技术、又有样品的日本还需要什么呢?什么都不需要了,他们已经造出了可以以假乱真的法币。
经济战争再一次打响,一时间,伪币大量涌向国统区和抗日根据地,让人防不胜防。
他们的阴招并不止于此,如果只是单单对付国府,那未免显得日本军队太过无用了,既然玩都玩了,那就干脆来电劲爆的。
一方面他们肆无忌惮的通过法币扰乱国统区的经济,另一方面,也着手于掠夺共统区的物资,花开两头,不能只表一支。
既然能够造出以假乱真的法币,那造出胜似真币的抗币,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种损人利已的事情,恐怕是邪恶的日本人最喜欢干的。
一批又一批的伪币流入我国势力控制区,让百姓不再相信所谓的‘自己钱’,与其这样,他们更愿意使用真金白银做交易,就连世面不常流通的‘袁大头’也是风光不二。
因为这些才是真正摸得见看得着,还能辨别的钱,把银元放在嘴边一吹,或许用手指弹一弹,就能够发出那种悦耳的声音,当然这只有真材实料的大洋才能发出来。
就是这样简单的手段,其中体现了抗日战争中,百姓们对货币的辨别手段,另一方面说明他们对货币的不信任。
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日本阴谋,让他们不敢也不能相信,就比如1941年6月,日本人制造了大批假冀钞,让汉奸或奸商带进根据地。用1比0.34元的兑换率骗取真的抗币。
因为就算能够以假乱真,可毕竟不是真的,无论是国府还是共军控制下的地盘,发行的纸币都有编号的,试问,统一编号的成千上万张纸币流通在市面上。
会有人不知道疑点吗?而且这种让人无法辨别真伪的钱,本身就是最大的破绽,没有疑点才是真正的疑点。
所以这些假抗币,日伪只能用来骗兑真抗币,或者高价抢购粮食和物资,这种哄抬物价的行为,让共统区与国统区的市场形势混乱不堪,通货膨胀,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而且不是一次两次,只要日本松机关还在运行,日伪就不会断绝这种手段,可见其对当时我军统治区的经济造成了多大伤害。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中国制造的伪钞数额高达40亿元,在他们占领的地区,流通的金额占大部分,不过这毕竟是中国土地,所以受伤的也只是中国人民。
一点也不影响日本国内,所以他们才不管百姓死活,最终这种后果还得摊到国府头上。
这笔数额相当于抗日初期三年的中国军费,要知道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到武汉失陷,国府方面军费只有10亿到15亿元,至于共军方面就更少了。
毫不夸张的说,日本侵略战争是一场依靠伪钞维持的战争,通过掠夺中国物资来进行战争。
而现在的东南政府得到了德国的造币技术,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他们想,在短时间之内就能轻易造出媲美德国官方马克的纸币,这些假币一旦投入德国,必将使德国的经济崩塌,加速德国的失败。
这也从侧面烘托了德国对东南政府的信任。
自从华元发行后,流通区域并不局限于东南境内,也包括沿海苏浙各省。至于各色各样的货币一概不允许使用,不过为了百姓着想,短时间之内还是可以在华夏银行兑换新币的。
而像鹰洋这种本来就是外国制造出来,扰乱中国市场的货币,更是严禁流通,一经发现,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通通枪毙。
一时间,东南经济形势变得明朗,金融市场也稳定不少,随之而来的是蓬勃发展的工商业。
作者铁帅说:首先铁帅在这感谢各位书粉的支持,谢谢大家,冬至已过,不知道各位饺子吃得怎么样,在这冰冷的寒天里,铁帅只能用加更聊表自己的心意,希望各位在这冬天感受到温暖的存在!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五十六章:按捺不住的小心心
本来华夏银行计划第一批发行50亿华元,可是被冯庸腰斩了,有多大锅下多少米,东南七省不是全国,接受力有限,这五十亿就是放在全国都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吃下去。
更何况现在华元刚上市,无论是信誉还是流通力都在‘袁大头’之下,所以,当以打响名号为主,额度过大不利于积攒信誉。
试想,百姓一听见五十亿,第一印象就是,这么多钱,会不会贬值,还有谁敢去兑换呢?
所以发行数额就变成20亿了,光这额度就足够保证华夏银行前期的运作了,
而作为华夏银行的‘好伙伴’,工商银行更是率先响应,然后其它的银行也相继响应,没办法,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东南自治政府发布的《新币法案》,可不是跟他们说笑的,如果不答应,福州警备队立马就会上门,到时候只怕是人财两空。
而远在欧洲的德国人,不愧是盟友,虽然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明示,但他们用行动来表达对东南的友好。
就在华夏银行刚推出新华元的时候,德意志银行立马响应,并且同东南签订外汇协议,协议规定,华元与马克的暂时汇率是一比五。
这个汇率绝对是良心价,更是对东南政府的福利,现在的马克还没有像二十年代初期那样贬值飞快,就连美元现在跟马克的汇率也是一比4.5。
至于其它国家就没有那么和谐了,毕竟一个军阀势力还上不了国际台面,或许等到东南自治政府占据整个南方的时候就能入他们眼了,毕竟实力才是一切的根本。
本以为东南自治政府的事情已经上了轨道,冯庸可以休息一阵,告别那种从早忙到晚的生活。
可天不如人愿,或许他就是劳碌命,自家地盘上的要紧事没了,不代表其它地方的事情不会主动找上你,这不,东北奉系的代表上门了。
但是他们第一时间去找的冯德麟,这并不奇怪,或许他们始终认为东南的事情是由冯德麟做主,至于冯庸,那个十八岁的孩子,顶多就是冯德麟为他造势。
且不说东北那旮旯的消息比不上中原这般通顺,就算可以,那也得东南的消息能够传出去,真以为特别统计局是摆着好看呀!
近一个月来,东南七省份,除了琼州之外,每个省抓起来的探子都能组成一个加强连了。
好家伙!皖系的,直系的,滇军的等等,都快凑成一桌麻将了,贼乱。
在东北来人眼里,东南少帅冯庸就像现在的奉系少帅——张学良一样,张作霖不也让他进入部队锻炼一下,还有一个营归他管呢!
其实副官什么的,都是张作霖先安排好了,张学良只不过每天过去点点人数就行,但就算这样,东北依旧传着张少帅年少有为的名声。
其实奉系的人来到东南的消息,冯庸早就收到了,但是他不急,又不是他上门找人办事,所以就算再等上半年的时间,也不关他什么事情。
他主要考虑的是怎么在短时间内拿下南方乃至西北,所以这些七七八八的军阀结盟交好之类事情对他来说,无关紧要。
在他心里,始终坚信一句话,那就是只有自己强才是真的强,若不是冯家打下诺大一个地盘,雄踞东南,奉系又怎么会主动派人过来交好呢!
他之所以不管,那是因为,毕竟自己老爹是奉天那些人的拜把子兄弟,现在又没利益冲突了,所以情谊也就回来了,论资排辈,自己还得叫奉系那些人叔伯呢!
其实关于奉系代表团,他心中有两个重要的打算,一是提前布局东北,为以后对日战略做准备,第二是扶持张作霖,使得东北军对日本的依赖减小,那东北军自然就不会对日本人有好感。
因为现在东南的手没那么长,暂时伸不到东北,再说,在东北有一个交好的强大势力,更有利于平衡中日俄三方在远东的平衡,一旦从外蒙出兵西伯利亚,收服失地,总需要一个势力帮忙拖住日本人。
有交情就等于有了深度联系,在中国,“人情”这个东西永远都是至关重要的。
几天之后,冯庸抽空去了一趟福州兵工厂跟杨霖见了一面,这次他前去告诉杨霖关于开启兵工厂战时生产效率的计划,主要还是为了下半年的作战的原因。
其次是迅速准备好德国所紧需的那批武器装备,在八月十五之前,这些东西一定要准备好,并且发去德国。
而德国应允的那批俄国设备以及德国技术人员陆陆续续已经到位了,现在整个东南等于一个大工地,四处建设。
在这种关口,国内就像一潭海水,表面风平浪静,其实底下暗流涌动,且不说包藏祸心的段祺瑞等人。
就说我们的‘伟人’孙大炮吧!他的运气不错,也不知道是不是收到了风,不过这应该不可能,毕竟福建动手之前,将门把得贼稳。
绝对不可能会漏风的,不然像李烈钧等人又怎么会轻易被福建陆军击溃呢?
所以,有时候,你不得不信命,多少次失败的经历,始终无法拖住孙大炮的脚步。
没见人家现在混得照样风生水起,那南洋、北美各地华人华侨见了,谁不得称一句“孙先生”。
这就是运,人家可不平凡,一个流离浪荡的富家子,能够混到如今这个国民党党魁的地位,那是吃素的呀!
在福建陆军行动的前几天,孙中山就被赶到上海去了,这就不得不赞叹,世事无常呀!
可他显然并不愿意就这样默默无闻的活下去,风光久了,谁又愿意回归平淡呢?
其实他也并不是没有机会,散落在各地的国民党人,像廖仲恺、胡汉民、谭人凤,哪一个不听孙大炮的指挥?
只要孙大炮大手一挥,那各地的脑残粉不得蜂拥而至呀!
孙大炮在他们的心中,就等同于冯庸在东南士兵心中的地位,那是什么?是信仰,是领袖,是命运之子!
作者铁帅说:虽然过几天的圣诞节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不过铁帅还是在这提前祝福大家节日快乐,顺便为了配合节日,四更坚持到圣诞后!希望大家踊跃支持哈!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五十七章:枪杆子里出政权!
这批革命前辈都不是好相与的,哪一个背后都站着不少实力人物,不管是军政商,还是华人、华侨,总之在短时间内,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募集了一笔数额不小的革命经费。
同时利用香港的报馆,继续加强革命事业的宣传,全国来说,也就香港的媒体没受到控制了,其它地方的军阀对这种笔杆子可是忌惮的很,更别说东南了。
来自后世的冯庸,对于现在的报刊业,格外看重,在福建时期就整合全省报刊,成立了《华夏民族报》、《中华崛起报》、《时事与政治》、《军报》四大报社。
并且成立了政府直管宣传部,对下属各大报刊、电报、广播进行严密监控,凡是散播不利于政府言论的媒体,通通按照法律进行审判。
从东南开战以来,到现在,东南光是收押在监狱的媒体人就不下百个。
至于那些个热血冲头的年轻人,倒是没有太大计较,毕竟每个时代总是有那么些愤青不是。
可见,在这方面,东南的工作可比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做得细致,容不得半点瑕疵。
虽然不知道这笔革命经费的具体数额,不过既然他们有信心,并且已经开始计划下次护法行动,那应该不少。
嘿嘿!这就是所谓的不安分的人,明眼人都看得出,东南俨然是百姓的最好归宿,难道他们看不懂?
当然不可能,这种混了不知道多久的政治老油条岂会不明白,只是他们不愿意说出来,也不愿意遵从。
如果真正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努力的话,那无论是袁世凯时期,又或者现在的东南,但凡有丝希望,就不会干那劳什子事。
可是他们没有,宁愿一次次点燃战火也不愿用和平的手段解决,或许这样解决不聊,可是为什么不尝试呢?这就是爱国者与打着爱国者招牌的政治家的面目。
我不敢说国民党或者说现在的中华革命党里面全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孙大炮一定是那个无耻政治家。
为什么呢?因为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说一个人连修身治国都做不到的话,那何谈救国?孙大炮就是这样一个人。
恕我直言,难道这就是一个救国救民的大人物,呵呵!一个人生底色不知道是革命?是斗争?是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还是丰富感情生活奠定的粉红色?
或许有人说革命与爱情两不误,我想说,那都他妈是扯淡,一个连爱自己的女人都给不了她安稳生活的男人,何必要找那么多借口。
也许前两任妻子,我们可以说是另有缘由,个中详尽,不至于否,暂时不予评价。
但是这第三任,呵呵!一个名叫大月熏的日本小姑娘,爱情是什么鬼?一个三十七岁大叔对一个十四岁小女孩的鬼蜮想法?好吧!至少还结过婚,也生下一个女儿。
但是孙大炮在女儿出生前,就离开日本,不管因为什么事,可以证明的是,他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见过两母女,没有给过一丝照顾,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放在现代,那就是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拔吊无情,呵呵!
在与大月熏的婚姻中,孙大炮甚至跟横滨一位名叫浅田春的日本女孩有过如胶似漆的美好生活,而那个女孩正式同孙大炮在一起的时候,是十八岁。
至于第四任宋家小姐,恐怕就不用介绍了。
一个连自己朝夕相处的女人和孩子都能够随时随地抛弃的人,你何想他能够将爱国放在心里?光是背后那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支援就足以两人遐想菲菲了。
世界上哪有那么巧的事情?每一次孙大炮起事的时候,手里恰好都有武器和资金,这年头的海关虽然比不上后世,但也不可能随随便便让人搞出一批至少能装备上百人的武器来。
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不管你失败与否,都全心全意支持你,要武器给武器,要钱给钱?
日本是一头不择不扣的恶狼,如果没有等价的利益交换,它们根本就不会和国内的某个人做交易,甚至支持,就算是段祺瑞打着参战军的名义,可到头来不也抵押出去一些东西。
更别说是孙大炮这么一个两袖清风的人了,日本在他身上想得到什么?能得到什么?
我们来一个大胆的猜测,要知道孙大炮不是没有过地盘,他曾经有过几个省的地盘,不管是直接或者间接,但是都没发现日本人在地盘上索取什么利益。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地盘不够大,怎么样才算大呢?至少半个中国才是日本索取的对象,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始终坚持不懈支持孙大炮的革命事业的原因。
现在的中国无异于一个大桃子,足够所有人垂涎欲滴的大桃子,目前这个桃子的主体还在冯国璋手里,而所谓的桃肉也均分给了直系所有人,同为北洋军的皖系、奉系当然也享受到了一点福利。
但是国内其它势力或阵营能够享受到吗?不能,桃子只有这么大,谁不想多吃点,所以没人愿意增加几名甚至几十名分享的人。
那么要迟到桃子,就只有一个办法,抢,怎么抢?一个人抢不太现实,而现在想吃没吃到肉的人一大堆,那就更好了,集合大家的力量去抢,让权力重新洗牌。
这就是为什么一次护国战争、两次护法战争会爆发,包括中间的‘张勋复辟’,都是因为大家都想着吃肉,甚至有人想把肉一锅端了。
你想吃,我想吃,大家都想吃,人的天性就是患寡不患均,于是这个临时凑起来的瓜分大家庭分崩离析。
而作为这里面,最弱的孙大炮,同时也是发起人的中华革命党阵营,自然要被踢出局。
你连自己的地盘、军队都没有,何谈吃肉,带上你,不过是缺一个吃饭的乐头。
就是这样,堂而皇之的玩,让孙大炮一干整天只会打嘴炮的中华革命党人觉悟了。
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枪杆子里出政权。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五十七章:向往
于是他们决定塑造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可是怎样去建立这只军队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