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民国之铁血少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铁帅
相比于前番的磨磨蹭蹭,现在的行军速度简直就是光速,可见美国佬的奸诈,不见兔子不撒鹰。
第三次进攻,日耳曼骑士不负众望,连续突破高卢鸡数道防线,占领苏瓦松,马蹄再一次驰骋马恩河边,俯瞰37公里外的巴黎,若是让他们得逞,恐怕高卢鸡都没窝生蛋了。
于是高卢鸡与‘海盗’组成的联盟,用尽了毕生之力,才勉强抵挡住日耳曼骑士的长枪。
显然,德国人并没有完成战略目的,也没能歼灭英法联军主力,但是他们又扔下了十三万具尸体。
而德军并不死心,并且坚持不懈,试图组织第四次进攻,将自己在亚眠和马恩河的防线连接起来,改变以往长线攻击的战略,缩短战线,集中兵力于一点,威胁巴黎。
也正是因为如此,德国人才会再一次找到东南政府,不然以他们那尿性,怎么可能向弱小的黄种人低头呢?
或许也正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进攻消耗了德国最后一点元气,所以现在不得不把求援信息都发到冯庸这里了,冯庸对于德军的失败还是很有感触的。
如果不是在上半年,德国发动对苏俄的作战的话,或许德国能赢这场战争。
要知道东线战场足足近百万的德军精锐,一旦解放出来,西线的英法联军哪里能够抵挡得住,恐怕在美国还没到来之前,英法联军就全部被赶下英吉利海峡了。
他实在想不明白,苏俄自从十月革命之后,就陆续和各国接触,苏维埃政府还专门颁布了由列宁同志起草的《和平法令》向主要参战国家发出倡议。
‘别打了,咱们坐下来谈一谈!’这句话更是被红色北极熊挂在嘴边,希望能够达到不割地、不赔款、公正民主的真和平。
而列宁也不愧是千年难逢的领袖,睿智而仁和,在他的领导下,苏俄政府试图单独和德国议和,一个想结束两面作战的境遇,一个想结束战争转向国内,这不正好!
所以从去年12月开始,大家就在边境组队喝茶,日耳曼骑士高傲的性子还是没怎么改,要求北极熊到他们的东方战线司令部去谈判。
形势不比人强,北极熊也是个欺软怕硬的货,不然也不会在远东霸主一样,到了欧洲,那就跟孙子似的。
日耳曼骑士以为自己是胜利者,甚至不断提出过分的条件,而北极熊也是怒火中烧,‘给你面子才叫你爷,不给你面子,那你就是坨翔!’
欧洲撕逼大战足足进行了两个月,我的天老爷!那叫一个热火朝天,最终逼急了我们的日耳曼骑士,他们都发疯了,1918年的2月份,这是一个搞笑的日子,德国以胜利者的身份向苏俄,发出了最后通牒。
‘你要么把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地给我,两外我陪你聊了这么久,不得来电精神损失费?三十亿马克,就这么说定了,不给的话,我就打你!’
或许他们以为这场战争是苏俄输了吗?不!苏俄没输,而接下来继续战争,苏俄也不一定会输。
这就有点愚昧了,就像当年隋朝时期的日本一样,‘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可悲!威廉二世高傲的头颅并不能代表胜利,也不会获得胜利,因为他的高傲让胜利从手边溜走!
北极熊可不是善茬子,试问能从莫斯科公国那个弹丸之地一路发展到横跨亚欧的大帝国,他们能简单?
本来就不想谈判的他们,随即恢复口吻:从来都是我们抢占别家的地盘和钱财,这次反倒被德国人敲竹杠?能忍?不!绝对不能!
更多的人被日耳曼式高傲惹怒了,引爆了苏维埃政府内部隐藏的炸弹,他们强烈反对在合约上签字,试图宣扬从德国开始点燃解放全世界劳苦大众的革命火焰,这种傻话!。
显然,硬碰硬不是一个好主意,明眼人都看出他们的苏维埃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敌人,甚至在全世界,也没有人对他们产生好感。
作者铁帅说:爆更继续!各位朋友拭目以待吧!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四十八章:如你所愿
一个整天喊着‘共产’旗号的政权,岂能获得上层人士的欢迎,就算欧战还在继续,可英美法依旧组织了一直联盟国军,就是为了消灭他们。
列宁并不傻,此时此刻,他的头脑比任何时候都清楚,国家连年征战,且不说经济生产严重滞后,人民连粮食都快要没得吃了,再加上国内各种错综复杂的势力,还有完全不服气的白军,这一摊子事儿怎么打?
和谈,或许会失去一些领土,欠下不知名的金钱数目,但这只是暂时的,山水有相逢,什么时候占上风,是任何人都说不清楚的,也许苏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力压德国,一统欧洲呢?
不和谈,你连命都保不住,不要说德国大军虎视眈眈,就是黑海之滨、顿河流域的‘俄罗斯帝国’、远东的白俄势力包括联盟国军,这些都会让他们欲生欲死!
列宁一次又一次试图用自己宏亮的声音,唤醒沉睡在美梦中的同志,对社会主义事业来说,再没有也不可能有比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崩溃更大的打击了。
或许这个时候的苏俄,只有他最清醒,一个明白人想要阻止一群喝醉酒的人以及一伙战争疯子,那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
更重要的是,负责谈判事宜的苏俄外交人民委员托洛斯基,人家当自己是真正布尔什维克战士,伟大的斯拉夫民族怎么能向卑劣的日耳曼人臣服呢?
根本不管列宁的指示,在和谈的时候,一反常态,朝着德国人大声呐喊:或许我们会退出战争,甚至允许士兵回家团聚,但是这份屈辱的合约,我们,屹立在亚欧大路上的斯拉夫民族,绝对不会签署,有种就来干呀!小兔崽子!
这是最气的,当苏维埃俄国内部还在为和谈进行争吵,亦或是辩驳!
在前线的德国人指挥所里,我们伟大的外交人民委员托洛斯基已经用他的行动告诉了德国人,来呀!不要怂,就是干!
还能有什么比拥有一个猪队友更可悲的呢?
或许他以为日耳曼骑士手里的长枪只是为了捅野猪,可他忘了,就在不久前,日耳曼人的长枪扎穿了北极熊的肚皮,让他们肠穿肚烂,所谓的斯拉夫人的鲜血,染红了东欧大地!
“来呀!小鳖犊子!你爷爷等着你来干?”这就是回应,比托洛斯基的咆哮更具威慑力的诉说。
说实话,德国人根本就不像是来谈判的,事实上,他们对于摆脱两线作战的热衷,远比不上他们的另一个想法,那就是用这副和平的姿态,抚慰俄罗斯前线受十月革命影响的德国士兵,因为厌战情绪弥漫在整个战场。
他们从来就没有忘记,能够用侵略达到目的就别浪费口水,严谨的日耳曼人更喜欢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2月18日,这是所有强硬派苏俄人士的‘好日子’,如他们所愿,德军正式恢复行动,战争巨兽再一次肆虐东欧,没有想象中的斯拉夫勇士出来组织,也没有上帝的仁慈照耀大地。
有的只是毫无斗志的俄国士兵,正在为复员而高兴的他们,却被愚蠢的高层卖了,卖得彻彻底底,没有人通知他们,战争还在继续,但是他们记住了布尔什维克的那一句诺言。
只要他们同意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共和国的统治,那么就可以回家,那温暖的小窝,娇嫩的妻子,可爱的孩子,都在等着这些士兵。
不管是在莫斯科还是在彼得格勒,和平的钟声都传到每一个士兵的耳朵里。
这个时候,已经放下火枪的俄国士兵,被武装到牙齿的日耳曼骑士杀的片甲不留,他们哪里是德国人的对手。
“失败!”“德国攻克前线阵地!”这些的消息像雪花一样飘向彼得格勒,现在应该叫列宁格勒的地方。
当德国人打过来了的时候,所谓的布尔什维克战士、斯拉夫勇士、不败的北极熊,都是一坨臭烘烘的狗屎。
他们慌了,就连那个大发豪言的苏俄外交人民委员托洛斯基,也怂了,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命更重要。
不用列宁的号召,布尔什维克中央紧急会议就开始了,没有一个人缺席,他们不再像之前一样坚毅,当投票表决《关于同意德国人通牒签署布列斯特条约》的提议时,票如雨下。
列宁甚至都以为这些同志清醒过来了,可没有,众人皆醉我独醒,斯拉夫人在伏特加烈酒的诱惑下,根本无法苏醒。
仅仅一票,决议在这种微弱优势下通过,何其可笑?一方面他们心急如焚,一方面他们又拉不下面子,呵呵!
结果第二天一大早,苏俄人民委员会就迫不及待的,通知了德国政府,同意签署和平协定,这不是打脸又是什么呢!
愚蠢的北极熊忘了,露出狰狞牙齿的猛兽绝不会轻易放过到手的猎物,就算是他们,也不会这样做!
“你想多了!”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打在俄国人的胸口,日耳曼人更像是吸血鬼,商人的本性比英吉利海峡上的‘海盗’,表现的更加突出。
让他们深深领悟到:坐地起价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没有回复,更没有他们想象中的狮子大开口,有得只是愈发猛烈的进攻。
‘冲呀!杀呀!’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列宁格勒,似乎听见了不远处,德国人的呐喊。
德国人过高估计的自己的实力,也错估了苏俄,中国有句古话,困兽犹斗。
殊不知狗急了还会跳墙呢!斯拉夫民族的血性不容小觑,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这么坚挺的屹立在亚欧大陆上。
布尔什维克党的号召力不弱,这种号召力更像是盲目的崇拜,在关键时刻也能够变成战斗力。
整个俄国在布尔什维克的组织下,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力量,那些曾经想复员的沙俄士兵,摇身一变,成了苏维埃红军战士,他们的战斗力让武装到牙齿的德国士兵苦不堪言。
作者铁帅说:经过上个礼拜的连续四更,本书增加了三百个收藏,不过成绩依旧惨淡,希望各位看得爽的,轻轻的点一下订阅,铁帅在此谢谢大家了!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四十九章:脑子夹坏了
这种顽强抵抗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无数斯拉夫人的尸体留在了欧洲大地上,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被鲜血浸染。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苏联会把建军节定为2月23日,因为这一天,是新生的苏维埃红军,正式开赴前线抗击德军的日子。
而这一天,德国人也大义凌然的告诉他们:‘赶紧的,别折腾了,再折腾也是个死,乖乖把土地、财富献上来,本大爷饶你一条小命!’。
不是残酷,而是非常残酷,德国新订的协议,在第一次协议的基础上,成功扩大了两倍,这就意味着俄国人至少要付出60亿马克的赔款,以及不知道多大的领土。
斯拉夫人的骨子是坚毅的,他们的小孩自小就能在雪地打滚,或许在平时有些欺软怕硬,但是在真正的危机面前,他们会爆发出骨子里的血性。
毋庸置疑,整个苏俄中央委员会都炸锅了,没人会嚷嚷着投降,有得只是群情激愤,誓死抵抗!
但这不现实,嘴炮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记得后世有句话叫做‘能动手就别哔哔!’
现在也是如此,俄国人完全没有战争准备,就连他们的莫辛纳甘都不知道扔哪里去了,相对于德国人而言,他们就是一群熊崽子。
在成年狼群面前,他们就是一盘菜!
或许是列宁的前瞻远嘱,或许是他的胆怯如鼠,总之不管怎么样,他在苏维埃大会上郑重说道:同志们,中国人有句话说得很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现在的形势只允许我们进行必要的退步,嘴炮打不死德国人,但是我相信德国人的克虏伯大炮,能够将我们送去见上帝,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并且这不是他的空话,因为列宁表态了,如果继续盲目激愤,那么他就会退出苏维埃政府和中央委员会。
在这个时候,作为革命领袖的列宁,在广大布尔什维克面前,拥有绝大多数的信任,所以他们冷静下来了,并且听到了领袖的最后一句话‘我相信,党内的同志们,党会支持我,并且我向整个党员全体呼吁,结束战争。’
此刻的列宁格勒,没有所谓的群情激愤,那些嚷嚷着决一死战的委员们,在日耳曼骑兵的长枪下无语了,因为他们没有选择,生存或者死亡!
1918年3月,第四次苏维埃(非常)代表大会上,全员通过《布列斯特合约》,史无前例的整齐行动,这在斯拉夫的历史上,也是头一遭。
并且,会议做出了另一个决定,那就是把首都迁到莫斯科去,列宁格勒已经不再安全,德国人的尖锐兵锋,给这群大老爷留下了一辈子的阴影。
甚至,他们在全国党员面前,不知廉耻的说,为了教训,呵呵!其实就是怕死喽!
不得不说。布列斯特合约很残酷,斯拉夫人几百年都没有接受过这种耻辱,整整一百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和五千万人口,这可不是远东的冻土,而是欧洲伏尔加流域的肥沃土壤。
苏俄辛辛苦苦接管了大批的战略资源和基础设施,在一夜之间沦为他国异域,为德国人做了嫁衣,何其可笑!
或许绝大多数人,在遭受这种的变故之后,都会缩起头来做人,甚至有可能一蹶不振,但是斯拉夫人不会,苏维埃革命政权是在烈火中夺下统治地位的,他们没有沙俄那般无法释怀。
因为这些东西在他们手上也没有留多长时间,而且在他们心里,这只是走个过场,迟早也会回来的。
相对于德国而言,这次合约的签订也给了苏俄喘息的机会,因为他们无力坚持两面作战,没有了德国这个最大敌人,他们就可以放开手去收拾那些阴魂不散的白俄势力。
在这段时间,苏俄政府致力于恢复经济,要知道他们占据的可是全俄国最好的地区,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这对于他们巩固政权,具备极好的条件。
这也为后来苏俄统一国内,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提供了基础,不得不说一句,他们最后依旧拿回了这些失去的东西。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这对于德国人,并不是什么好事,要那么大的领土有什么用?要那么多战略资源、基础设施有什么用?你有人去生产运作吗?没有,呵呵!白白浪费拉长战线。
并且就连苏俄允诺的60亿金马克,现在也拿不到,试问千疮百孔的苏俄,哪里还能拿得出钱,所以,呵呵!
这场东线终结之战最后换来的就是:德国耗尽东线部队全部元气,并且无力从东线调集部队驰援西线。
用冯庸的话来说,就是一群脑子被门夹过的人,这样的趋势,不输都有鬼了。
所以,冯庸在思考,到底该不该把一些东西交给德国,要知道现在德国的局势很不妙,如果按照原时空的下场,11月,德军就要宣布战败投降。
如果现在仅仅是为德国生产武器的话,那倒不至于影响整个战局。但是,东南手里有一些战略威慑性的东西,,他在想,到底该不该给他们,如果拿出来交给他们,到底能不能挽回一战局势,就算挽回了,那对于东南政府又有怎样的影响。
如果不能挽回,那这些先进的武器对于东南政府来说,就不再是秘密了。
百般思量之下,冯庸决定答应德国方面的要求,并且同德国进入深层次的交流。
“大使阁下!以贵我双方的关系,这点问题是完全没问题的,只不过我想同贵国签订一份更加亲密的合约,但这恐怕需要贵国皇帝的应允,所以请您转告下!”冯庸说道。
接着拿出一份打印好的合约交给汉斯,当时汉斯看了这份合约之后,立马整个额头都冒出了含,可见这里面的内容是多么震惊。
之后汉斯立马就说道:“不,这不可能!难道少帅阁下以为我国一定会输掉这场战争吗?”
作者铁帅说:铁帅是个新人作者,每天要花费一个多小时才能码出一章,也就是两千个字,但是这两千个字对诸位来说只需要九个逐浪币,说句实话,铁帅写书也是为了生活,所以希望大家觉得还行,就点击一下订阅!如果看得更开心的朋友可以小小的打赏金一下,谢谢大家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五十章:无言的默契
冯庸不至于否的回道:“大使阁下,要知道你们现在的情况并不乐观,就今年三月开始的西线进攻已经让贵国付出百万人的代价,然后贵国一无所获,这难道不是贵国后继乏力的表现。
更何况西线战场集结的美军超过三十万人,恕我直言,英法美三国联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已经足够预知贵国的命运。
更何况,俄国的十月革命恐怕影响的不止是俄国吧!据我所知,贵国大部分军队现在都受到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厌战情绪已经积攒到无可避免的程度了,这个时候,难道他们还是那只世界第一的陆军?”
一连串的反问让汉斯哑口无言,因为冯庸说的都是事实,就连他这个德国贵族也不信能赢,之所以那样反驳,只是为了维护世界第一陆军强国的尊严。
“好吧!想必少帅阁下也知道这份合约的重要性,并不是我一个驻华大使能够处理的,这恐怕需要借用少帅的电报室了。”
“我很荣幸!大使阁下请便!”
就在汉斯将这封电报发出去之后半个小时内,德国柏林皇帝的私人行宫内,只有两个人,面对面的端详着这封来自远东的惊电。
一位就是德皇威廉二世,这位五十八岁的的雄图伟略的世界第一陆军强国的主宰者用带着白色手套左的手倚着拐杖,在这偌大的宫殿会议室内踱步。
由于威廉二世出生时是从母亲的臀部先露出,使他罹患了厄尔布氏麻痹,以致于左臂萎缩,所以他每逢拍照时都意侧着半身,巧妙凸显出功能正常的右手,并且遮掩有缺陷的左手。
而平时会见客人也是用左手戴着手套,让左手看起来比较修长,他也喜欢用左手倚着佩剑或拐杖,让自己看起来比较体面一点。
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位爱国的皇帝,要知道在战争末期,他得知德军大势已去后,赫然支持德国向协约国求和,以免德国为继续打仗而遭受灭顶之灾,可以说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德国皇帝,终其一生都在为德国的强大而奋斗。
在他对面坐着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穿着元帅服的老人——保罗·冯·兴登堡,这位七十一岁的老人的年纪并不影响他的决断力。
要知道今年1918年,在威廉二世的支持下,鲁登道夫先后发动了索姆河攻势利斯河攻势、埃纳河攻势、努瓦永-蒙迪迪埃攻势、香槟-马恩河攻势。
虽然这些攻势往往都获得了初期的成功,由于后劲不足,最后都遭到遏制。
但这并不妨碍体现他在战略战术方面的指挥能力,可以说,他是一位合格的德国总参谋长。
现在这两名德国举足轻重的人物都在为一封来自东方的电报而焦头烂额,这传出去恐怕会吓得一批人掉大牙吧!
威廉二世踱步了一会,才在兴登堡对面坐了下来,喝了口茶,这种来自东方的饮料深的他的喜爱,据说这还是东方大国的那个军阀特地收罗来送给他的‘极品铁观音’。
这种苦中带甜的饮料,毫无疑问,比那浓郁的咖啡,更适合他这种五十几岁的老人。
然后缓缓说道:“元帅可看完这封电报?觉得如何?”
兴登堡抿了口茶,慢慢说道:“不知皇帝陛下以为我国现在的局势如何?”
威廉二世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说道“我国现在正处于守势!”
“何止是守势,陛下对我国局势看得太乐观了,经过上半年的战役后,我军迫不得已采取防御战争。
其实这只是英法在等待美国援军的到来,想要一举歼灭我军,不然我军,哪能这么悠闲的布置好防守阵地,对面的美军已经汇集了三十万,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如果等他们开始进攻,我军现在的齐格飞防线都未必抵挡得住协约国军队的攻势。
正如东方的那个冯少帅所言,我军的失败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如果我国还想崛起,不妨答应他的条件。”
其实这些东西,威廉二世并非完全不知道,就比如美军冠绝世界的火力使得他们在进攻防御阵地时候,毫无疑问拥有巨大优势。
而德军如果仅仅是战场不利还好,但是德军因为连场大战,战备物资已经不足,武器装备也略显窘境,光靠德国的兵工厂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他们不像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所以根本不担心战略物资,更何况现在有美国这个生产大国给他们提供武器装备,简直是源源不断。
更重要的是,德国内部的布尔什维克思想弥漫非常迅速,这让他不得不防,要知道这所谓的布尔什维克整垮了数百万沙皇军队,就连沙皇都被他们杀了。
作为德国历史上并不逊色于他父亲的皇帝,威廉二世并不是一个乾纲独断的‘独夫’,他在吸取属下意见这方面,显然并不逊色于威廉一世信任俾斯麦。
所以兴登堡的话,让他陷入沉思,‘到底值不值得?’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下,为了德国的未来,他还是同意签订这份合约,并且暗地里下了个更疯狂的决定。
等待在福州大帅府电报室的汉斯,接到德国发来的回电之后,立刻就转告冯庸了。
于是,在1918年六月二十日,德国与中国东南自治政府签订了《德国与东南自治政府秘密条约》简称《南华密约》。
这份秘密条约规定:德国无条件将占领的苏俄领土上的各种工厂设施转交给南华政府,并且将克虏伯公司、蔡司公司、日耳曼尼亚造船厂的各项先进技术与南华共享。
1...6768697071...2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