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官路逍遥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花香怡人
“那是自然的,沒人能说出什么不是。”钱元复道,“这样吧潘书记,等筹备工作做好之后,我跟下面县里联系下,让他们也重视起來,到时分别跟市里签订目标责任书。”
“行,相关展开的工作你着办,我相信你,有拿不准的就跟我说一下。”潘宝山很满意钱元复工作上的主动性。
钱元复从潘宝山的眼神里到了认可,很是高兴,“潘书记越是对我相信,我的压力就越大,不过有压力也好,转化成动力,可以更好的推进工作的开展。”
潘宝山听后沒说话,点点头,笑了笑。就这方面的事情,潘宝山并沒有投入全部的精力,全市的工作大局还要顾着。现在,他就琢磨着应该把重心从农业上移开,虽然松阳是农业大市,但不能一味地抱着农业主攻,俗话说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沒有工业的支撑,城市就强大不起來,沒有商业的发达,城市就富活不起來。
潘宝山决定立刻召开干部大会,梳理一下市辖三区的重点工作。
“同志们,今天这个会议很重要,关系到松阳未來发展的方向。”潘宝山在会上很认真,“不过在切入正題之前,我想讲一个事情,就是要提高工作效能。今后,我们要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來。这点不用我说大家应该有体会,一直以來,会议多、文件多、讲话多,这些似乎成了各级党政机关的头等大事,像什么总结、评比、表彰、部署等,随便召集一下起码就要耗时半天,开个会,用的材料恐怕要上百斤,把会务秘书都累得呼呼直喘。所以,为了提高工作效能,我们要整顿文风会风,让干部们腾出精力來,抓民生、抓服务、抓落实、抓招商,把松阳的经济搞上去!”
话音一落,台下掌声一片。
潘宝山压了压手,继续道:“刚才说得只是个框框,细化一下,就是要精简会议数量、控制会议时间、压缩会议材料、控制会议范围,我建议,各类专題会议,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一些重大会议,主汇报人发言不能超二十分钟,其他与会人员讲话不超五分钟;对于一般性会议,不再发材料,与会人员自带纸笔记录;对可合并的会议,就不单独召开;部分专題工作可用传真或文件形式部署的,不再开会;可现场会办的,不再座谈部署。”
刚讲完,与会人员又开始鼓掌。
“各位就不要鼓掌了,把我说的执行到位就好。”潘宝山又是一摆手,“当然,今天这会不在精简之列,我要多讲讲,也算是抓住最后的机会吧。”
台下起了一片笑声。
潘宝山也笑了,“今天要梳理一下各区的重点工作,无论是工业还是三产,只要有体量,都在梳理的范围。”
“我沒有什么可梳理的。”姚钢开始泼冷水,“松阳主要就是百源,作为主城区,百源担负了近百分之十的贡献份额。”
“所以才要梳理,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发展,松阳市辖三区,不能太短腿。”潘宝山道,“百源区自是不用多说,但其他两区要好好地剖析。对于长陵区來说,要自加压力,把传统优势利用好,二十年前,长陵区可是全是的经济中心,工矿企业和三产都很红火,那些虽然已成历史,但完全可以重塑辉煌。”
“就算长陵区能重振雄风,那望东区呢?”姚钢一声冷哼。
“是啊,望东区到底该怎么办?”潘宝山微微叹了口气,“说白了,望东区就是个只辖一个小渔村的小乡镇,谈不上发展,也谈不上体量,完全沒有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是个老大难,拖了全市的后腿。”
潘宝山这番感叹是发自内心的,不过他并不知道,望东区的机遇正悄悄來临,这个机遇,对松阳市來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





官路逍遥 第五百七十章 送海
郁长丰來了,來松阳现场会办海域行政区划调整问題,他给松阳送海來了。
这一下,潘宝山高兴得差点晕倒,当初的大海梦想,今日实现!松阳有了大海,有了真正的海岸线,此后,便可以真正仰起头來,迈入沿海城市序列!
“郁书记,我代表松阳的父老乡亲感谢您!”潘宝山由衷高兴,一脸灿烂的笑容根本就收不住。
“不用感谢我,这也是为了全省大局发展的需要嘛。”郁长丰微微点着头,“从这个角度上讲,你要把松阳的涉海经济发展好,当然了,现在來讲还是一清二白,沒有港口,沒有临港工业,甚至连交通设施都不配套。”
“这方面,我们会举全市之力,把來之不易的海洋资源充分利用起來!”潘宝山说得斩钉截铁,“郁书记完全可以相信,未來的松阳,将会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海滨城市!”
“好,我等着那一天早点到來。”郁长丰呵呵一笑,又对前來的友同市委书记魏金光道,“魏书记,你们友同能识大体顾大局,高度支持省委省政府有关海域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这一点做得很好。”
“郁书记,这些都是应该的。”本來阴着个脸的魏金光马上露出笑容,“松阳和友同是靠在一起的瑞北兄弟城市,理应资源共享,携手发展,以瑞北的振兴促进整个瑞东的大踏步前进!”
“嗯,我们的事业,要放眼开來。”郁长丰点头道,“说到底,发展不是某一个地方的事,而是全省乃至全国的事,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不能抱有一己之私。”
“是的郁书记。”魏金光立刻附和。
这个话題,一旁的潘宝山只是听,沒说什么。
潘宝山能出來魏金光内心的不高兴,毕竟损了他的利益,那块调整到松阳的海域是他的聚宝盆,现在一下沒了当然要有情绪,只不过碍于郁长丰的权威他不敢发作而已。
潘宝山还记得,当初他在省里任职的时候,就相关建议搞的一组报道,魏金光就大为光火,还指使海源县县委书记王建洪纠集了一批人去找他闹事,好在宁川平及时通了个风,否则还真是要出丑。
想到这里,潘宝山对魏金光陡然生出一股气怒,不过这个时候可不能表现出來,反过來还得说一通好话,毕竟郁长丰还在场。
“魏书记,这次友同市的大力支持,实在是让松阳感激不尽啊。”潘宝山觉得还是要照顾下场面,便对魏金光笑道:“对松阳來说,这可是个历史性的转折,从此以后,我们松阳可就是名符其实的海滨城市了,发展的方向也将发生重大改变,要东进大海,进入海洋时代。”
“还是潘书记得远,老早以前你可就提过相关观点了。”魏金光笑了笑,“今天在郁书记的支持下,你是梦想成真啊。”
“呵呵。”潘宝山笑道,“所以说嘛,梦想也是很重要的。”
“潘书记说你梦想成真,其实只是个开始。”郁长丰笑吟吟地说了起來,“松阳有了大海,就有了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以后该怎么发展,可要好好规划啊。”
“请郁书记放心,以今天为起点,松阳的新时代宣布到來,我们松阳人民必将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潘宝山一挺胸脯,“力争三到五年,松阳必将依托大海,成为瑞东乃至全国的临海知名城市,港口经济将会引领松阳跨越腾飞!”
“嗯,三到五年。”郁长丰点点头,笑道:“时间可够紧啊。”
“多少事,从來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潘宝山微微一笑,“郁书记,我有信心!”
“呵呵,我相信你的能力,我们就拭目以待吧。”郁长丰用一副欣赏的目光着潘宝山,“其实,松阳有了大海,不仅仅是可以建港口,发展临港经济,还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发展新型工业,另外,松阳在农业上有优势,也可以成为农副产品供应和储备基地。”
“郁书记的指示,就是松阳发展的方向!”潘宝山边说边琢磨这郁长丰的话,还真是要佩服他的发展战略眼光,不愧是一省之官首。
“还有旅游经济,如今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郁长丰道,“不过这方面要量力而行。”
“望东区有大片湿地,已经成功挂上了国家级湿地的牌子,有生态游的底子。”潘宝山道,“现在结合海洋,可以开发一整套水系旅游项目。”
“潘书记,这个等你做出成绩后向郁书记汇报就行了,现在就沒必要多说啊,我这可是善意提醒,以免到时不能如期实现,沒法向郁书记交待啊。”魏金光干笑了两声,“再者说,毕竟这些只是市级层面的工作,郁书记沒有那么多精力顾及呢。”
“魏书记说得是,我受教了。”潘宝山笑得很爽朗,“不过今天确实是太高兴了,为松阳新时代的到來而高兴,所以说话有点满。”
潘宝山说自己高兴是真心话,而且不只是表现的嘴上,还体现在行动的落实上。
当天下午,潘宝山送走郁长丰后,就让石白海发出通知,晚上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全面学习、贯彻落实郁长丰來松阳送海的讲话精神。会议着重指出今后松阳的发展方向,要倾力发展港口经济,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农副产品供应储备业以及旅游业。
会议是很振奋人心的,这毕竟是松阳的一件大事,具有划时代意义。
这同时,潘宝山尤其重视在宣传上的力度。第二天他就直接和宋双对话,要她围绕松阳进入大海时代做文章,营造进军大海、港口发展、大干快上的氛围。
“给我勒住!”姚钢闻听后立刻找來关放鸣,“你去找宗庆云,把宋双给压下去,弱化相关报道,别让潘宝山太得意了!”
“就是,是应该给他敲敲脑门,要不真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关放鸣顺着姚钢的话说下去,“郁书记给松阳送來了大海,他潘宝山似乎以功臣自居了,好像松阳有了海完全是他当初的建议的结果,沒有他,松阳就不会有海一样。”
“这一点要特别认起真來,绝不能让报纸这么说。”姚钢道,“要不他还真成了松阳的头号功臣。”
“我马上就找宗庆云去。”关放鸣道,“要他这几天亲自把关。”
“你让他过來,不要去找他。”姚钢脸色一沉,“咱们得表现出一定的气势來,不能因为他表哥是田阁就松下肩膀,要知道,他可是在我们的地盘上。”
“姚市长,你说得虽然有道理,不过这次就算了吧。”关放鸣道,“田阁是文化厅厅长,又是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宗庆云依仗着他向來有股傲气,一时半会恐怕还不好扭过來,况且现在又是要利用他卡一卡报道口径,所以还是将就他一下。”
“嗯。”姚钢听后想了下,道:“也好。不过咱们得想个法子,必须让宗庆云感觉到我们这边的力度,不能把我们不当回事。”
“这个也容易。”关放鸣道,“怎么说报社是归宣传口管,往后找个机会,我这边以你的名义,随便给报社施加点绊子,他应该就能感觉出是怎么一回事。”
“要注意轻重,也不能弄过头,把他推向潘宝山那边可就不好了。”姚钢这点很清楚,还有所顾忌。
“宗庆云和潘宝山完全沒有走到一起的可能。”关放鸣摇头笑道,“首先,宗庆云对潘宝山本來就有一肚子意见;其次,田阁和潘宝山之间也不和。姚市长你说,还有可能嘛?”
“呵呵,你说得对。”姚钢摸着肚皮笑了,“行,不过现在就不多考虑别的了,眼前主要是要宗庆云扎口新闻报道,别让潘宝山往自己头上戴高帽。”
关放鸣匆匆赶往报社,找宗庆云商量亲自把关报道的事。
宗庆云的态度很好,不过总是连声叹气,“关部长你不知道,宋双那个小女人能量可不小,好像不怎么把我放在眼里。”
“做人像弹簧啊,宗社长,这点道理你应该懂吧。”关放鸣一副开导的语气,“宋双为什么强势?不就是因为有潘宝山嘛,但这对你來说还能算是个问題?不说两年后潘宝山会萧寂成什么样子,就单凭你表哥田厅长的关系,你还怵他?”
“我表哥前不久刚跟我谈过话,让我一定要屈着。”宗庆云道,“强龙不压地头蛇,县官还不如现管呢,我身在松阳,就得俯首称臣,可不能摆什么谱,否则就是自找难。关部长你想想,如果潘宝山要办我,怎么着不能想个理由?”
“哦,也是。”关放鸣听宗庆云这么一讲很失望,不过也说不得什么。
“呵呵,关部长,其实道理是普遍适用的。”宗庆云笑了起來,“县官不如现管,就松阳日报社來说,我宗庆云怎么说还是社长,她宋双是总编,还压着她呢。”
“对对对,这方面的问題我一直想找个机会要跟你好好谈谈,现在正好有时间。”姚钢道,“宗社长,你可知道姚市长对你可是很支持的。”
“那个我知道,说实话,以前我还沒怎么当回事,但现在不一样了,等方便的时候我一定亲自到姚市长面前致谢。”




官路逍遥 第五百七十一章 另一种机遇
一听宗庆云说要亲自到姚钢面前表示感谢,关放鸣还真是纳了闷,说变就变?想想以前他那个傲气劲,还真有点不敢相信。不过不管怎样,总归是件好事。
“那倒不必了宗社长,姚市长不是那种有帮必谢的计较人,只要是他中的,就会无偿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关放鸣笑道,“前些天他就跟我说,希望你能提高一下在报社的声望,途径就是压制一下宋双。现在你和宋双一个抓行政,一个抓采编业务,属于分庭抗礼,那不好,所以你要把手伸长一点,行政要抓,业务也要管。如此一來,宋双就会被逐渐架空,你的实力也就更为强大了。”
“这法子好是好,我也不是沒想过,但做起來远非那么容易。”宗庆云道,“我说了,宋双不是一般的女人,头脑好使,而且最棘手的是她老直接跟潘宝山对话,有事潘宝山直接下令,你说我能不听?”
“事情哪能一步到位?慢慢來嘛,你一点一点地把她挤到一边就是。”关放鸣道,“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啊。”
“试试吧。”宗庆云瞧上去信心不大。
“宗社长,事在人为。”关放鸣见状,小声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宋双要是经常犯错,你这个做社长的完全可以给她个评价、扣个帽子嘛,尤其是在工作上。”
“哦?”这一点宗庆云暂时还沒考虑,不过被关放鸣这么一提醒,就觉得有必要抓点紧了,“在业务上给针对她搞点手脚,应该还是可以的。”
“那些暂且先放放。”关放鸣道,“眼下最要紧的是盯着近几天的报纸,不能给潘宝山唱赞歌,松阳有了海,别让他把功劳归到自己身上。”
“关部长,你觉得潘宝山会那么做?”宗庆云皱了皱眉头,“我觉得不会。”
沒错,宗庆云的判断很正确。
潘宝山根本就沒那个想法,他要宋双做好相关报道,只是为了下一步的发展需要,毕竟依托港口发展望东、发展松阳,基础是一穷二白,所以前期需要造势,需要营造氛围。现在他所考虑的,不是往自己头上揽功,而是发展。
凡事总有开始,潘宝山雄心勃勃。
两天后,在思考规划的基础上,潘宝山便到望东区调研,指导下一步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的工作。
要有港口,首先得有航道。潘宝山现场成立了松阳市港口发展领导小组,自己任组长,石白海任副组长。现在,市委班子里能信得过且又能干事的,只有石白海一人。
“白海,这方面的工作要争分夺秒。”潘宝山一脸焦虑,他确实有点迫不及待,“你马上准备申报材料,然后就去北京,到发改委申报立项二十万吨航道开挖工程,争取早日获批。”
“应该不成问題吧,这可是省里大力支持的,发改委不会不给面子。”石白海道,“潘书记,我一定把尽快完成任务。”
“到时你先去省驻京办,找主任杜成行,让他引荐,事前热身可以找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栾义祥,都是认识的,好说话。”
“省发改委要不要经过一下?”石白海问。
“去也行,不过要避开万军。”潘宝山道,“省得啰嗦。”
“应该不会,这可是郁书记的钦点的项目,即便万军撞到了,还能有那个胆量设限?”
潘宝山一听拍起了脑门,“还真是,你我兴奋得都糊涂了,脑筋转圈有点迟钝。”
“潘书记,不是你脑筋转圈迟钝,而是现在沒空想那些个事。”石白海道,“松阳向大海进军,完全是白手起家,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是啊,不仅仅是港口问題,还有城建呢。”潘宝山叹着气,“松阳的发展方向是海滨城市,以后的趋势是向大海靠拢,也就是说,望东区将逐渐成为全市的重心。可是现在的望东区是什么?要成为松阳的重心,无异于再造一个城市,那是多么浩大的工程。”
“关键是要先拿出规划。”石白海道,“然后就放开手,让房地产商进來。”
“建房子不是难事,难的是一些市政的配套工程,水、电、气、交通、通信还有一些生活必须的设施,投入太大啊。”
“采用市场化运作,谁有钱投资,以后一段时期就由谁受益。”石白海道,“那样能解决资金缺口问題。”
“我也那么想,别的实在是沒有更好的办法了,贷款是不行的,否则往后松阳年年还利息恐怕都要紧张。”潘宝山道,“不过也不能完全放开,不是谁都可以投资的,得经过严格的审核,不是说有钱就能随便进入的,比如蓝天公司,缺少良知的房地产企业,怎么能让它入围?”
潘宝山说这些,已经开始琢磨找王韬和邓如美了,这是个机遇。
调研结束后,潘宝山先打电话给邓如美,要她大力进军望东区的房地产业,尽可能多地拿下土地,分批建住宅小区。
“望东什么时候能发展起來?”邓如美似乎并不好,“如果要超过五年以上,资金占有量就太大了。”
“那不是问題。”潘宝山道,“可以根据实际的发展速度來建设嘛,不过那样一來多拿地就要受影响了,不能捂时间太长,否则会被清理。”
“只要你在松阳,拿土地就不是问題。”邓如美道,“怕就怕你离开松阳,如果让姚钢占了主导,那可就不好说了,甚至连我们前期的投入,怕是也不会清净。”
“那倒不会,望东区很特别,在亟需发展阶段,如果遭遇到行政干预,完全可以到省软办、甚至是到省委去反映。”潘宝山道,“当然,在一些小事情上可能会受到干扰。”
“小问題不是问題,并不能左右发展方向,那都无所谓。”邓如美道,“其实也无妨,因为我跟你的关系应该还沒有暴露。说到这一点,让我奇怪的是卢山峰那人,他是知道我俩关系的,他出事后竟然还沒说出來。”
“他有沒说出來的理由呐。”潘宝山道,“首先,他东窗事发原因在于寇建功,跟我无关嘛,再者,他要是敢乱來,还得考虑我痛打他个落水狗,弄得他生不如死,所以他不敢乱讲。”
“的确是那么回事。”邓如美道,“不过,我们的江山公司进驻望东可不能当第一个名,那多少会让人起疑心。最近我在双临房地产界活动得挺多,到时先引个过去,作为先锋。”
“找个实力一般的。”潘宝山道,“好控制。”
“小型房企。”邓如美道,“市场抗击打能力差,好摆布。”
“那就好,现在可以上手操作了。”潘宝山道,“马上我就召开规划会,邀请 专家对望东区进行规划,接下來就全面展开建设工作。”
和邓如美通过话后,潘宝山又联系了王韬,约他晚上一起吃饭,谈谈进军望东区的计划。
王韬早已蠢蠢欲动,在到报纸上说松阳有了大海之后,他就知道潘宝山要找他商量挺进东部的事。
“我也运筹帷幄了一把。”王韬见到潘宝山后得意地笑了起來,“就知道你要找我谈这事,所以早就琢磨好了,我想把投资分成两块,一部分放在房地产上,一部分放在临港产业上。”
“嚯。”潘宝山一仰头笑了,“搞产业,你在行?”
“一边学习一边搞。”王韬笑道,“企业搞大了,只管好人就行。这几天我已经找准了方向,瞄准生物化工行业下手。”
“你有把握就好。”潘宝山道,“不过千万要注意环保啊,如果不过关千万别急着动手,越是处于急切发展的当口,就要要把好关,不能让望东成为污染企业的温床。”
“这点我举双手赞成,环保无小事。”王韬道,“你就放心吧,我绝对不会给你添乱子。”
“有沒有考虑过搞点市政工程?”潘宝山道,“比如修路。”
“想过,但不去做了。”王韬道,“精力是有限的,那两大块事情就够我操办的,否则还不累死过去。”
“呵呵,沒有最好。”潘宝山听后笑了,“那块事情,我打算让鱿鱼去做,那些是短平快的项目,有政府一次性投资,可以抓个短线。”
“你啊,纯粹是吊我胃口是不是?”王韬仰起脖子笑道,“兄弟,我可跟你说一声啊,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否则望东区放眼望去都是你的场子,那可不怎么好。”
“我头脑还沒坏,哪能狂到那份上?”潘宝山笑道,“也就两三个摊子而已,但关键是要做大,怎么说这是个机遇。当然,挑战也同时存在,我真不知道两年后省委郁书记退下來后会是个什么情况,如果我被姚钢他们给挤到一边去,和我相关的人和事,怕是都要被好好拾掇一番,所以,我跟你的关系还有必要继续保持一定距离。”
“嗯,我也有必要。”王韬道,“我有可能的话,再來个无间道,我找姚钢方面的人好好玩玩,玩到一起不更好嘛。”
“完全可以。”潘宝山道,“现有台上的人就不要找了,像邹恒喜、关放鸣等人,要不你试探下黄光胜,他是姚钢的秘书长,将來估计要有所关照,很有可能进常委。”
1...240241242243244...4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