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逍遥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花香怡人
官路逍遥 第五百六十五章 走走转转
考虑到去夹林路途较远,所以会议仅开了一个多小时。
潘宝山的语速放得很快,因为要讲的东西太多,从背景到前景,从过去到现在,方方面面都讲了,乍一听沒有重点,但仔细一琢磨又都是重点。潘宝山知道讲得全面并不见得好,但沒办法,因为他想理清一个思路,也顾不了许多。
才九点半多一点,主场会议结束,原本定下的到离富祥县城最近的一个镇去观摩现代农业的议程取消,直接奔向了夹林。
县城通往夹林的路已历经两次大修,都是平整的水泥路,跟以前尘土飞扬、上颠下陷的路况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大大缩短了行程时间。
还不到十一点,几辆中巴车就到达夹林。
在迎接的队伍当中,潘宝山见到了两个熟人,吴强和姜玲,不过因为现场人多,而且观摩任务不轻,所以也沒跟他们多招呼,不过一一握了个手,算是特殊待遇。
观摩先从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开始。这是潘宝山一手打造出來的,近十年过去了,如今还依旧焕发着生机,当初蔬菜种植区的塑料大棚,已经被智能化玻璃温室取代。在其带动下,园外的万亩蔬菜基地种植也是红火红火。
进入智能温室,潘宝山望着葱郁的各色蔬菜,欣慰地问陪在一旁的高厚松,“高书记,夹林的蔬菜种植已经上了规模,产量都怎么样,在销路上有沒有问題?”
“产量是很好的,销路总体上也还可以,一般都能出手。”高厚松边说边点头,犹豫了下说道:“不过据种植户反映,在收益上远达不到预期。”
“哦,怎么也丰产不丰收?”潘宝山道,“不是有农业合作社嘛,沒发挥出作用來?”
“合作社还都发挥着作用呢,但现在市场情况有点变化。”高厚松道,“主要是运输成本增加,逢到丰收时节,我们县里也很重视,组织各个乡镇搞合作社化销售,以提高市场适应能力,但是周边沒有个像样的集疏市场,一般要走远趟,这么一來,运费、损耗就大了,最后满地的菜是都卖了出去,但利润并不高。”
“嗯,像蔬菜这种保鲜性强的商品,一般就近销售好。”潘宝山若有所思地点头道,“咱们松阳市是个农业大市,农产品富足,从配套上说应该有个综合性农产品大市场,那对地方的发展很有好处。”
说着,潘宝山回身出了温室大棚,径直來到不远处的万亩蔬菜基地田头。
阳光很强烈,一块巨大的枣红色大理石牌竖在路边,上面写着“夹林乡万亩蔬菜基地”的字样。
潘宝山站在石牌前,背着手抬眼望向一碧万顷的菜地,感慨地说道:“新型农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的智能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带动了万亩蔬菜基地,走上高程度的设施化种植,这很好,要进一步扩大效应,进而带动大范畴的农业也走上设施化。”
“是啊潘书记,设施农业承载着农民致富的梦想,也承载着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希望。”高厚松道,“我们富祥作为农业大县,一直都很重视。”
“往后,夹林乡要紧紧围绕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这个中心,在农业生产上要注重机械化、设施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效益。”潘宝山道,“放眼富祥县,则要按照‘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的模式,更多地建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的农业走向新型发展之路。”
“潘书记,说到‘一个中心、四个基地’,还是当初你在县里工作时精心打造的品牌,一直是我们富祥农业的龙头和形象工程。”高厚松道,“等会一路绕过去。”
“嗯,好。”潘宝山说着转过身,“产业园还沒全呢,食用菌种植也是你们富祥的一大亮点,走,去瞧瞧产业园内的菌类种植项目怎么样。”
“好的潘书记。”高厚松点头应着,道:“对了潘书记,夹林的万亩蔬菜基地申请省里的蔬菜文化博览园,前几天已经获批,不日将正式挂牌,届时还希望您能前來剪剪彩,捧捧场。”
“可以,这是为富祥、松阳增光的好事,我一定來!”潘宝山笑道,“到时也让媒体好好宣传宣传,制造出声势來。”
“潘书记,蔬菜文化博览园的冠名,各方面的效益都能提上去。”高厚松道,“最直接的就是还可以挖掘旅游经济效应。”
“旅游经济本來夹林就有不错的载体嘛。”潘宝山道,“以前就提过,还有金银花种植基地、特色林果种植等观赏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嘛。”
“潘书记,实话说旅游经济这几年做得并不怎样。”高厚松道,“还稍显单薄了些,沒形成气候。”
“嗯,乡村游这几年吆喝得起劲,但真正能形成气候的并不多。”潘宝山道,“关键是内功还沒练好,下一步还需要继续加强。”
说话间,一行与会人员來到了产业园的菌类种植区。
“潘书记,最近六七年來,富祥的菌类种植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有了发展的大环境,产业发展势头喜人。”高厚松适时介绍起來,“种植规模的扩张,引发了集群效应,配套的食用菌检测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纷纷出现,这些都给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这是一个契机啊,你们富祥要牢牢抓住这个市场,我相信,富祥完全有能力将食用菌打造成百亿产业。今后,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加大发展力度。”潘宝山道,“第一,要用科技进步助推产业升级。技术投入力度的加大,能相应增加产品的竞争力,下一步,要想方设法提高食用菌产业科技含量,积极‘傍上‘科研机构,引进新技术、研发新品种、配套新装备。可以学习美味菇业公司,上马自动拌料系统、双冲压半自动装袋机、高压抽真空灭菌锅、无菌净化接种车间、智能化温湿度控制器等智能化高科技装备进行产能升级。第二,要用品牌打造抢占市场高点。据我了解,目前富祥县已拥有杏鲍菇、海鲜菇、白灵菇等十余种余种食用菌中的高档品种,十几个品牌已经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这就是扩大市场份额的有力支点,要充分利用好。”
“我们县已经定下了目标,争取三年内达到百亿规模。”高厚松道,“现在相关推进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嗯,那很好。”潘宝山满意地点着头,“高书记,时间不早了,产业园就到这里,接下來找个产业基地一下,时间紧张,这次只能是选择性地了。”
“潘书记,几大基地都有头,因为发展势头都很强劲,我们县里在产业拓展上也在做适当引导,最大限度地延伸各产业链。”高厚松说起这些來如数家珍,“夹林的金银花种植,下游产业已经兴起,包括兴阳乡的葡萄产业链以及石店镇的紫苏种植深加工项目,都有长足发展。特别是曲安镇的鲜切花种植,已经在全国几个大城市中打响了品牌,辐射力更强了。”
“好,曲安镇离得近,我们就去转转吧。”潘宝山饶有兴致地说道,“其他基地就等下次。”
不到二十分钟,几辆中巴车就开到了曲安镇境内。镇驻地村有二百多户人家,百分之九十的农户家都有花卉大棚,远望去村子就隐在了大棚海洋之中,场面甚为壮观。
來到大棚地头,潘宝山接连进了几个棚子,里面温度适宜,但所见以百合花为主,而且品种就那么几个,“西伯利亚”、“索邦”和“木门”最为常见。
“怎么來去就这么几个品种?”在一处花棚内,潘宝山不由地问起了花农。
“咱们种花凭的是经验,有些技术并不到位,有新品种也不敢轻易引种,就怕种不好。”花农说了实话,“现在有新品种‘白色精灵’,在抗病、抗倒伏上很有优势,花质也好,但因为周围沒有人种,大家你我我你,也就不认了。”
“技术不到位,怎么不去学?”潘宝山道,“培训一下,就能长不少技术的嘛。”
“培训班县里也经常开,但我们有时觉得沒那必要。”花农笑了笑,“举个例子來说,百合最适宜的温度在二十五至二十八摄氏度之间,但我们经常估摸,觉得天不太冷就行。另外,有技术员指导我们,百合花的种球在种植时要距离土壤表层八至十厘米,可大家都觉得沒那个精细的必要,大差不离就行了,反正都出苗开花。”
潘宝山听后摇头笑笑,对高厚松道:“高书记,你,如果要把技术含量提上去,曲安镇的鲜切花市场会更大的啊。”
“以前我下來的少,有些情况确实不了解,今天这一,确实值得重视。”高厚松并不回避,“今后一定要加强领导,完善技术力量投入的措施,同时要鼓励大户花农聘请技术员定向服务。此外,还要鼓励多走出去取经,去外地参观,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
“嗯,这同时还要更好地扩大销路,要通过到全国性市场展示等方法,提高知名度。”潘宝山道,“把曲安、富祥和松阳的名字叫响!”
“一定按照潘书记的指示办!”高厚松一边干脆响亮地回答,一边抬起手腕时间,“潘书记,时间不早,您中午就在县委食堂吃点简餐吧。”
“哦。”潘宝山回身了一圈,笑道:“今天参会的人特别多,你们食堂有接待能力?”
“都准备好了!”高厚松很高兴地答道,“就怕潘书记您不留下。”
“好,那我们就吃你个大户了。”潘宝山笑了起來,“刚好还有点事要跟你商量一下。”
“好好好!”高厚松满面红光,对旁边的秘书一招手,传令后方抓紧动手安排午餐。
官路逍遥 第五百六十六章 搞试点
潘宝山留下來吃午饭,高厚松最挂念的是他要商量什么事。领导的话音话头要当圣旨办,绝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记在心间、挂在嘴头。
其实就这件事,潘宝山也很上心,因为对他來说同样很重要,就是力促新乡镇建设。这方面的工作他老早就跟省委郁长丰书记聊过,郁长丰也比较关注,当时他还在省广电局当局长,说起这事仅仅是个观点,而现在,回到了地方任职,那就不仅仅是观点问題了,必须当成重要工作去抓一抓,否则容易给郁长丰留下耍嘴皮子的印象。
“高书记,新乡镇建设的提法在富祥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几年前我就说过,也推行过。”潘宝山不等高厚松发问,席间就同他聊了起來,“这项工作一定抓实抓细,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新乡镇建设在我们富祥是很受重视的,是重点工作之一,潘书记,上午您在夹林、曲安时应该能注意到,乡镇建设都是上水平的,目标订得很高。”高厚松道,“新乡镇建设提法出來以后,潘书记您起了好头,在夹林率先开展起來,自我來富祥之后,也就一直沒放松过。而且,在新一批乡镇建设中,规划工作都是按照县里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订的,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來,统筹兼顾综合布局,很好地处理了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建设与环保等一系列关系,更好地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富祥县已经有两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新型乡镇,夹林就是其中之一。”
“新乡镇建设,是城市建设的有益补充,也是地方基层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在这么个形势下,新乡镇建设既面临着机遇,更要应对挑战。”潘宝山微微点头,“所以在规划建设中,要有超前意识,要注重特色,尤其是要注意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城市发展弊端,也就是说,要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许多地方在建设当中,只注重经济需求,忽视了环保需求,目光就短浅了,有的地方甚至还把大中城市淘汰的污染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胜利成果,引到了乡镇,像一些小造纸厂、小化工厂,治污不合格,排放不达标,给新乡镇建设的长远发展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潘书记您放心,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富祥始终抱着一个观点,不能断子孙路。”高厚松道,“这么说有点俗,但恰恰最能反映其严重性和危害性。近两年來,富祥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生态县建设工作,把环保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上,要求各乡镇都积极开展环保创建活动,县里每月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应该说,成效是显著的。”
“嗯,那就好,我也就放心了。”潘宝山用力一点头,道:“高书记,还有一点得引起注意,村庄建设也是极为重要,就是时下的新农村建设,它是新乡镇建设的基石,必须抓牢抓稳。”
“新农村建设,有些地方走偏了。”高厚松缓缓地道,“一味地追求新形式,忽略了新内容。”
“说白了,就是农村基层的矛盾比较突出是不是?”潘宝山见高厚松说得委婉,忍不住直接捅破窗户纸,“现在农村的干群矛盾还是比较尖锐的,村干部的选拔、提拔,很多是暗搞一套,严重背离了老百姓的意愿。”
“这个,确实存在。”高厚松无奈地笑了笑,“村干部和大部分村民,不是一条心了。”
“何止是村干部,乡里、县里甚至是市里,也有那么一部分领导干部和人民大众不一心。”潘宝山道,“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原因可能在于制度的不健全。”
“潘书记……”高厚松一听顿时放低了声音,扭头了旁边,话題讲到这里有些敏感,他觉得潘宝山作为市委书记,应该慎言。
“沒事,有些话一点而过。”潘宝山笑了笑,继续道:“有些地方的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就会攀比经济指标,所以就会脱离实际搞指标分摊。市里分给县里,县里分给乡镇,乡镇沒法子就分到村里。结果呢,最后让村里的一些个有钱的二混子逮着了机会,他们捧出乡镇下达的税收任务款项,摇身一变成了村支书,可反过头來,就会变本加厉地掠取,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很危险呐。这一切,归根到底在哪里?制度,还是制度不健全,导致在推行过程中变形走样。”
“是啊潘书记,所有有时候我也很为难。”高厚松道,“想改变,却力不从心,我本不想向各个乡镇下税收任务指标,但怎么向市里交差?”
“所以说,富祥可以作为试点。”潘宝山满怀期望地着高厚松道,“下决心,标本兼治,争取成为典型。”
“怎么个治法?”高厚松很感兴趣。
“治标,从村支书抓起,严厉打击伪选村干部,把基层矛盾缓和下來。”潘宝山道,“当然,不否认经济市场下,有部分村民的想法也复杂了,像以前那样产生全村爱戴的村干部不太现实,但是完全可以做到让大部分村民都拥护村干部嘛,那样一來,就能基本解决主要问題。”
“潘书记,你说得好是好,不过对于乡镇來说难度就大了,民选干部,在税收上比较短腿。”高厚松犹犹豫豫地道,“那税收任务怎么完成?”
“那就关涉到治本了。”潘宝山笑了起來,“在前期摸底考察的基础上,调整乡镇的税收任务,不搞硬性摊派。”
“哦,那样就会好很多!乡镇沒了税收重担,自然不会依赖村级基层单位,所以在干部民选上就能放开手脚,重的是民意,而不是金钱。”高厚松道,“不过如此一來,县里就犯愁了,税收担子更为沉重。”
“照理上推嘛,市里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县里的税收任务进行调整。”潘宝山道,“不过此举有风险,所以只能先搞试点。”
“潘书记,您对我放心,我必将全力以赴。”高厚松一听笑了,不过随即又皱着眉头道,“不过还有个问題不得不提出來,现在村级债务是个问題,数额惊人,简直是怵目惊心。”
“的确,别说村级组织了,就是有些乡镇也已经到崩溃边缘了。”潘宝山道,“慢慢來吧,想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乡镇的问題只有自己慢慢消化,至于村级债务,倒是可以向省里争取点财政支持。通过省财政的扶助,增加村级单位的造血功能,你要知道,真正为民的干部选出來以后,短时间内可能不能带领老百姓致富,但时间一长,优势就会显现出來。如此,村级富裕了,乡镇的日子也就好过了,是一个良性循环。”
“潘书记您说得对,不过就眼前來说,只要村级债务压力能减缓,乡镇也就不愁了,毕竟沒了下顶的力,就稳当多了,自身的问題可以带着慢慢解决。”高厚松笑道,“潘书记,这事大概什么时候着手实施?”
“就现在。”潘宝山回答得斩钉截铁,“不过先别张扬,毕竟还需要酝酿一番,不过有一些工作可以先上手。”
“好的潘书记!”高厚松信心很足。
正说着话,刚才出去接电话的石白海进來了,直奔潘宝山面前。
“潘书记,刚刚接到省委办公厅电话,方常委下午來松阳,就领导班子的磨合情况进行摸底。”石白海附在潘宝山耳边说道。
“哦!”潘宝山颇感意外,点了点头。
“潘书记,有事忙?”高厚松问。
“省委组织部方部长要來松阳,下午就到。”潘宝山道,“高书记,事情也聊得差不多了,酒席就加快点进程吧,我早点回去准备一下。”
“沒问題!”高厚松道,“马上通知食堂上饭。”
“那倒不必,我先走就是,其他人慢慢吃。”潘宝山想了下笑道,“都跑了半上午也饿了,让他们多吃点。”
话说完,潘宝山端着酒杯站起身,示意了下,便和石白海、曹建兴离开,高厚松陪着出去,安排了车辆送他们赶回市里。
潘宝山回到市里已经是两点多钟,这个时候,他想起让石白海通知市政府办公室,告诉方岩要來调研,让姚钢做好陪同工作。
上午的全市农业现场会姚钢沒参加,他有意不与潘宝山同台开会,借口会见重要客商躲到了一边。潘宝山也不当回事,沒有姚钢在场反而更好,但方岩前來调研领导班子磨合情况,他必须到场。
姚钢接到通知后并不当回事,他已经从万少泉那里了解到,方岩跟他们不是一条线上的,跟潘宝山一伙走得倒比较近。
“方岩这个时候过來,是想给潘宝山长点脸吧。”姚钢忍不住对前來通知的市政府秘书长黄光胜道,“段省长和万省长來了一趟,他潘宝山受不了了。”
“这么说方部长來松阳,是受潘宝山邀请?”黄光胜道。
“肯定是了。”姚钢道,“这下他潘宝山可走后了,跟我学,完全沒有新意,只能表明他穷途末路。”
“不过方部长过來切合得好,刚好是调研新班子磨合情况。”黄光胜道,“姚市长,你配不配和?”
“不配合不合适,配合我又心有不甘。”姚钢笑了笑,“干脆我就打哈哈吧。”
“那咱们也不用准备什么了。”黄光胜轻松一笑,“坐等方部长來就是,反正该有的礼节做到就行。”
姚钢点头只笑不语,上去很深沉。
官路逍遥 第五百六十七章 顿悟
下午三点半多,方岩乘车抵达松阳境内。【ka” /文字首发! 。,书//潘宝山接到消息,带着一帮人动身往高速路口赶去准备迎接。姚钢也闻听,同样带着一伙人前往。
二十分钟后,两伙人在高速路口汇合,确切地说应该是汇而不合,两派人各自围着潘宝山和姚钢,泾渭分明。
四点钟刚过,方岩的车到了。此时,两派人马才开始朝一去聚,大家都心照不宣,表面上还要讲和气。
车子出了高速口,方岩没下车,只是摇下车窗做了个手势示意前面带路继续走。到了省部级干部这个级别,这么做不叫耍大牌,而是一种气魄,没有人会觉得别扭。
半小时后,方岩在潘宝山的姚钢的陪同下进入行政中心小会议室,落座后开始座谈。
“方部长,欢迎不辞辛劳来到松阳指导工作,下面我向您大概汇报一下来松阳之后的工作情况。”没有太多的客套寒暄,潘宝山直接切入正题。
不过也仅仅是切入而已,潘宝山只谈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没有提及领导班子建设工作。
方岩明白潘宝山为何避开这个话题,就目前的情况来讲,这方面说好也不是,说不好也是。
“潘书记,抓经济建设你在行,否则郁书记也不会放心地把你放到松阳来,所以有关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方岩笑了笑,说道:“这次我过来,主要是松阳新领导班子的磨合情况,怎么说你过来也有两个月时间了吧。”
“方部长,松阳市委、市政府一直以大局为重,在工作上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凡事都能从中心工作出发。”潘宝山笑了笑,歪头姚钢,又转过脸对方岩道:“总体来讲,比较融合融洽,请方部长放心,也请省委放心。”
姚钢也跟着点头,挤出一丝笑容,并不讲话。
“根据经验,新组成的领导班子,因为各成员之间的工作经历、知识水平以及性格志趣等方面有所不同,所以在达到相容、互补的状态过程中,难免要有一个磨合期。”方岩说得语重心长,“这个时期,是班子成员自身调整、适应的过程,要特别注意用真诚和博大的情怀,去尊重、善待对方的差异。”
“方部长说的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秉持‘团结’这一核心,搞好各方面的协作,为松阳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潘宝山说完顿了顿,道:“具体来讲,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打假。”
说到打假,姚钢一愣,他不知道潘宝山要讲什么,印象中潘宝山总是会出其不意搞得他措手不及,所以还是不能太大意,必须认真听潘宝山讲话,该反击的时候也得奋起。
“哦,哪三假?”方岩听了潘宝山的话也来了兴趣,紧问起来。
“一打假融合,主要是指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场上当闷头鸭子不说,场下却又当起小八哥乱说,还有表面上举手支持,背后却挖角拆台,诋毁不止;二打假团结,主要是指小团伙搞团结,大局面搞分裂,在重大事情决策的时候不从大局出发,只顾一己之私,宽己律人,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熟视无睹,对别人的不是就十分苛刻,甚至对别人正确的地方也乱批评,违心地把好说成坏、把对说成错;三打假**,主要是指避重就轻,无关痛痒的事情就大张旗鼓地走程序,以示公正、集中,而存有私心的重大事情就搞台下过堂。”潘宝山讲到这里,眼睛不断瞟向姚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