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上善若无水
因为大汉的战斗精神非常顽强,无论胜负优劣就是要和匈奴人死磕到底。
这样的硬骨头,对比起西域那些软骨头的小国来说,当然是与大汉和亲,然后去抢那些西域小国了。
而和亲这种事情,一向以来的潜台词就是在说‘我这边急需物资,快开互市。’
匈奴人除了牛羊肉不缺,马匹不缺之外,什么东西都缺。
从贵人们享用的蜂蜜丝绸首饰高档用具,到普通牧民不可或缺的茶叶,盐,铁器,粮食布匹等等一切。要么就是去抢,要么就是依靠互市来交易获取。
抢的话,大汉跟你死战到底,然后把能破坏的都破坏掉。
匈奴人就算是抢到了什么,也都是付出远远大于收获。
所以说,他们之所以愿意和亲,也不是为了汉室的公主,而是为了能够有互市的机会。
毕竟人活着,总不能整天都是骑马吃牛羊肉啊。
“这件事情,天子已经和我说过了。”
窦太后眼神不好,看不清楚汲黯,只能是向着模糊人影的方向开口说“这种军国大事,别来问我这个老太婆。天子决定怎么做,那就听天子的。”
话虽然是这么说出来的,可大家都知道,窦太后虽然没有如同吕后那样称制,可对于权势的看重,也并不弱多少。
她说的这些话,听听就行了,千万别去相信。
而且汲黯清楚的知道,窦太后这么说的意思就是,天子之前已经和太后在这方面达成了统一意见。
想要通过窦太后给天子施压,从而改变天子对待匈奴的态度,很明显是失败了。
实际上王霄能够与窦太后达成统一意见,并不是很困难。
首先窦太后虽然是太皇太后,可她也是个女人。自然是对和亲这种事情没什么好感。
其次,王霄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意见,让窦太后大为赞叹。
因为王霄提议说“一直以来的和亲,都是咱们大汉的公主嫁到匈奴去,为何不能反过来,让匈奴的公主嫁到大汉来?”
到了窦太后这样的地位,真心没什么好追求的了。
她所想的,无非是身后之名与入了霸陵之后有没有面目去见汉文帝刘恒。
若是和亲能够从大汉嫁公主去匈奴,变成匈奴嫁公主来大汉的话,对于她的名声必然是有着良好的作用。
毕竟用公主换取和平这种事情,但凡是个人都会感觉羞愧。
虽然大汉送过去的从来都不是他们自己真正的公主。可名义上的公主,她也是公主。
正因为如此,窦太后才会同意与支持王霄。
汲黯想要从窦太后这里下手,根本就没有可能。
而且他很清楚,在大汉这里,只要是王霄与窦太后下定了决心,那就再没谁能够阻止。
当汲黯失魂落魄的从长乐宫离开的时候,王霄正在未央宫里接见最近春风得意的主父偃。
主父偃的颜值真心没什么好说的,平庸的容貌与矮胖的身形,后世网络时代里,就是那些xx女们口中的xx丝。
可人家虽然其貌不扬,但是有才华啊。
因为有才华,也因为王霄给了他展露才华的机会。所以主父偃这段时间迎娶美娇娘,走到哪里都是被人追捧,说他是苏秦张仪再世。
名与利都有了,主父偃再志得意满的同时,对于王霄也是感激不尽。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才华一直都是有的,可缺少的就是让自己展现出来的伯乐。
而天子,就是他的伯乐。
“陛下。”主父偃行礼之后,就在一侧坐下。
“听说你最近很风光啊。”
王霄微笑着打趣“跟前些时日的司马相如一样风光。”
主父偃有些不好意思的低头“让陛下见笑了。”
性格高傲,并且因为之前多年怀才不遇而有些偏激的主父偃,在王霄面前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傲慢。
不仅仅是王霄给了他出头的机会,更是因为他能够感觉的出来,眼前这位天子非常厉害。
“这是好事情,你害羞个什么劲。”
王霄随意的打趣了几句,闲聊过后就开始谈论正事“今天叫你来,是有件事情想要找你去做。”
那边主父偃当即表态“愿为陛下效死。”
“别那么激动,你先听我说完。”
王霄摆摆手说“朕想命你为使者,去一趟匈奴。”
主父偃心思转动,当即回应“是有关和亲之事?”
王霄用玉玺砸汲黯的事情,早已经传遍了长安城。尚武的诸侯子弟们,甚至都开始准备甲胄骏马,召集强壮护卫,准备随着天子出征了。
对于主父偃来说,他也不可能不知道。
“不错。”
王霄颔首,表示肯定“你持汉节,作为大汉的使者去往匈奴...”
“是驳斥匈奴人异想天开,然后向他们宣战?”王霄话未说完,那边主父偃就急着接话。
“不是。”
王霄微微摇头,伸手点了点主父偃“是你去向匈奴人提亲。”
主父偃‘(っ°Д°;)っ’
“啊?”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名为羽林
主父偃是真心没想到会有这种反转。
他本以为王霄会对匈奴持强硬立场,从而开启大战的。
真心是完全没有想到,王霄会是让他去求亲。
“怎么。”
王霄笑着看向震惊不已的主父偃“做不到,还是不愿意去?”
回过神来的主父偃连忙点头“臣愿为天子分忧。”
“这算什么忧愁。”
王霄哈哈大笑“娶个美人儿,还能得一大笔的嫁妆,哪里是什么忧愁。”
王霄表现的像是个财迷,可主父偃却不会真的把他当成财迷看。
这位天子可不一般,从他能够打破诸侯推荐人才的传统套路,给所有底层人士一个新的上升通道,就能看的出来其能力不凡。
“你觉得,军臣会同意吗?”
“臣曾与住在长安城内的匈奴降人交流过。”
心中已经有了城府的主父偃,冷静回应“据说匈奴人多次将他们的公主嫁于西域诸国为王后。带着大批的陪嫁奴隶与武士,掌控西域各国的权势。”
主父偃的这番话,有两个事情要说。
第一个就是汉朝与匈奴,作为当时已知世界的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互相之间虽然攻伐不断。可国内竞争失败的,都会逃亡到对方境内,而且都会得到重视和礼遇。
像是刘邦的沛县好兄弟,与他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卢绾,就是叛乱之后逃亡匈奴,成为了匈奴的东胡卢王。
而长安城这里,自然也是有许多来自匈奴的失意者。
第二件事情,则是说当时汉朝是知道西域的,并非是对其一无所知。
区别只是在于,并没有和西域国家有着直接的沟通,但是知道那边有许多的被匈奴控制的小国。
“你是在担心,匈奴人若是同意派出公主来和亲,会借机控制大汉朝廷中枢?”
王霄神色古怪的看着主父偃,很想来上一句“你以为我是你那样的好色之徒呢,匈奴公主就算是貌若天仙也别想控制我。”
“陛下英明神武,自然不会沉湎美色。”
主父偃一本正经的说“只是此事若成,恐怕后续会...”
“那就不是需要你操心的事情了。”
王霄知道他想说什么,不过这事情不需要主父偃多话“你究竟愿不愿意去匈奴一趟?”
这话说的,主父偃难道还敢说个不字?
他急忙面向王霄行礼“臣愿去,必当办成此事。”
王霄颔首“不要坠了大汉的威仪,还要把事情办的漂亮。组...考验你的时候到了。事成之后,可以给你封爵。”
主父偃没有紧张,只有激动。
他当然是要办事了,不办事怎么能够展现自己的本事。
而且不过是谈论和亲的事情,没有风险只是考验个人能力。
再说了办成就能封爵,当然是打破头也要去。
主父偃信心满满的持汉节,带着使团出使匈奴去了。
王霄这里从北地六郡招募来的良家子,也逐步抵达了长安这里。
大汉军制之中,无论是北军还是南军,都是属于屯兵。
北军驻扎未央宫以北,军士主要来自于关中三辅之地。由执金吾统领。
南军驻扎未央宫以南,军士主要来自于内部各郡。由卫尉统领。
无论北军还是南军,都是一年一轮换。避免长期驻扎长安城被收拢军心,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而除了南北两军之外,长安城内还有各类郎官部队,以及宫禁卫士,还有专门的守城部队。
这其中,各类郎官基本上就算是天子的卫队。
如果说南北军有可能被别人调动,就像是诛除诸吕的时候,周勃就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用骗来的虎符调动了北军攻打未央宫。
而各类郎官的话,则是只听从天子的命令。
除诸吕的时候,周勃陈平他们杀光了吕家的男女老幼,之后又杀入未央宫杀掉了少帝与他的兄弟们,用以斩草除根。
这个过程之中,属于天子的各类郎官们,拼死抵抗到了最后,几乎死伤殆尽。
而历史上小猪的建元新政被废之后,他之所以没有落得个光绪的下场,更主要是就是因为他身边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郎官们在护卫他。
正是因为如此,王霄才不惜代价的要建立强大的郎军。
也就是直属天子的私人武装。
首批从北地六郡招募而来的良家子,大约有近两千人。
所以良家子,实际上指的就是好人家。
而这个好人家的定义,在汉时指的是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既为良家子。
更加直白的说的话,就是有资产的中产阶级地主家的子弟,世代军伍之家的子弟,当地官吏的子弟等等。
这些人有财产,受过教育,还有钱能够装备自己。
无论是从守护自己财产和地位方面出发,还是从为自己争夺未来出头之日来看。他们都是最为忠诚的存在。
之所以天下这么多郡县,却专门挑北地六郡的良家子。那是因为北地六郡常年与匈奴作战,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比内地各郡的良家子强的多。
就像是王霄在上林苑看到的这样,这些汇集到这里的两家子,居然都是自备的武器甲胄和马匹。
普通百姓之家,谁家能支撑得了这些。
王霄上前,随意的和这些良家子闲聊。说说笑笑,甚至张弓搭箭比试一二。
很快的,众多北地良家子们,都被王霄的气度与箭术所折服,感觉为这样年轻英武的天子效力,实在是莫大的荣幸。
当然了,话是这么说而已。
你要是换个别人,哪怕风度和箭术比王霄还要出色,也不可能让这么多的良家子真心效忠。
因为除了王霄之外,没人能够给与这些良家子们真正出头的机会。
天子给的机会,才是属于自己的机会。别人给的机会,那都是大佬们的施舍,说不得什么时候就得还回去。
所以全天下的人才们,都想要为天子效力。
“那边那些,都是遗孤?”
王霄目光示意不远处的一群人,那边的人群神色冷淡,与兴高采烈的良家子们感觉格格不入。
“回陛下话。”少府令赵禹,躬身行礼说“正是六郡遗孤。”
北地六郡常年与匈奴交战,自然会有巨大的人口损失。
这些小的不过十来岁出头,大的也不到二十的人群,都是与匈奴作战之时破家的孤儿。
他们与匈奴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只要能够得到足够的训练与精良的装备,再有名将指挥,必然会给匈奴人带去毁灭性的打击。
这样的人,是出击匈奴的时候最出色的士兵。
而且谁能在他们无依无靠的时候,给予他们希望,谁就是他们的天。
王霄策马来到众多遗孤面前。
他这次并没有穿礼服,而是一身普通的猎装。遗孤们一开始都没能认出来。
王霄翻身下马,找了个大石头站上去,挥手招呼四周的遗孤们过来。
这个时候随行的卫士,不远处的良家子们,还有赵禹带着的少府的人都围拢过来,一下子就让遗孤们知道了眼前人的身份。
气氛顿时就微妙起来。
“你们的家人,都是大汉的国之英雄。”
王霄气沉丹田,声音洪亮到远处的人都能够听的清楚“他们倒在了匈奴人的刀箭之下,这份血海深仇朕从未忘记!”
“现在把你们都给召集起来,就是为了让你们刻苦锻炼武技,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拿着你们的刀箭,驾驭着骏马去报仇雪恨!”
人群之中当即有人大喊“陛下,什么时候是时机成熟?”
王霄的目光看过去,微微一笑“很快的,等你们训练大功告成的时候。”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名为羽林!”
等到众人干了这碗毒鸡汤,王霄这才从大石头上跳下来,拉着一旁的卫青过来“这就是你们的总教头,他的名字叫卫青。”
大汉是没有所谓总教头这种称呼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左右仆射,左右陛长,还有骑都尉来指挥郎官们。
而大汉军中的规矩就是,无军功不得晋升,除非你是外戚或者功勋之后,又或者是有大人物保举你。
卫青是骑奴出身,自然和功勋之后扯不上关系。
至于大人物的保举,现在全长安城都知道卫青是天子的人,谁会傻乎乎的跑去找卫青说‘记得我的恩德啊,我来保举你出头。’
这不是得罪卫青,这是得罪天子。
‘你拉拢我的心腹,未来的领兵将领是想要做甚?’
而外戚的话,王霄若是想让卫青以外戚的身份出头,就不会直到现在还把卫子夫留在平阳侯府了。
所以王霄给卫青安排了这么一个名头,让他以不在编制内的总教头的身份,带领这些羽林军们训练。
等到过些时日需要作战的时候,就把卫青派出去领兵。只要回来,立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上位。
真的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因为到了建元三年的时候,闽越国就会派兵去攻打东瓯国。
按照历史记载,战斗力不行的东瓯会派出使者向大汉求援,这就是小猪第一次对外用兵。
没什么变化的话,王霄会让卫青负责这次的事情。
王霄上位之后,虽然没有和小猪一样推行什么建元新政,可他做的事情依旧是不少。
这其中无论是更改和亲为汉室嫁公主转成匈奴嫁公主,还是开创了考试选拔人才。都是对固有的xx集团形成了冲击。
利益受到了冲击,自然是要反击。
而xx集团选择的反击方式,就是捧杀。
他们上书王霄,表示希望王霄能够去封禅。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最后还是钱的问题
封禅并非是始皇帝首创,实际上早在上古祖先时代里,就已经有了封禅的事情流传。
而让泰山封禅真正出名的,确实是因为始皇帝的封禅举动。
现在朝中不少人上书请王霄去封禅,看似是大大的面子,可实际上却是一种捧杀。
因为王霄继位之后,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功劳。
内治方面,逐步开始加强的巡查治水还没有显露成效,甚至可以说就算是做的好,把有可能发生的水患给平息了,也不会为人所知。
造纸,印刷术,曲辕犁,镰刀等等都还没有来得及显露威力。
至于开创性的考试选拔人才,在大汉这里实际上还不是主流,不过是天子给自己挑选侍从郎罢了。
外事方面就更不用多说了。
反向和亲迎娶匈奴公主什么的,的确是开创性的有新意。可问题在于,事情还八字没有一撇呢。
就算是事成了,这也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功绩。
总不能说是棍棒伏敌奴,床榻逞英雄吧。
至于打仗的事情,除了边境上例行公事一般与匈奴人之间的小规模冲突之外,王霄上位以来还没有一场有影响力的战争爆发。
简单来说就是,啥也不是的时候去封禅,这不是丢脸是什么。
对于这种建议,王霄干脆的直接扔了回去。
“有这时间和精力瞎扯淡,还不如去做些实事。”
王霄不搭理这种上书,或者说是根本就不上当。
他跑去了上林苑之中的墨苑,查看科技进步。
全国范围内的墨家弟子,大都是被王霄给搜罗到了这里。
他们拿着王霄给出的图纸和材料,将一件件的农具和兵器甲胄打造出来。
这里做的更多的是样本,实验合格之后就会交给少府的工坊,然后开启大规模的制作。
像是大名鼎鼎的曲辕犁,此时已经在全国范围之内推广开来。
大汉的农民是淳朴的,他们淳朴到家里永远都只有两个儿子,淳朴到偷偷摸摸的开垦田地,却不去官府报备。因为报备的话,那是要交税的。
他们对于任何新式农具都有着源自内心深处的警惕与审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时。而农时就是农民们的命根子,关乎他们全家人是否会被饿死。
所以曲辕犁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被立刻接受。
不过在亲眼目睹了曲辕犁的高效,以及亲自使用过之后,好东西带来的好处让大汉的农民们迅速接受了这个新式农具,开始大范围推广起来。
如果说单纯的研发农具,是为了提升自身实力的话,那接下来王霄让墨家的人优化札甲,就是为了进攻匈奴而在做准备。
王霄很清楚,和以骑兵为主的匈奴人决战,普通的步兵只能用于驻守,真正的决定性力量还是在于骑兵。
而汉军的骑兵哪怕实力不弱,可在技术方面,依旧不是从小就在马背上玩耍的匈奴人的对手。
既然技术不行,那就只能是在装备上下功夫。
所以王霄提供图纸,让墨家将沉重的札甲优化为轻型的骑兵甲。
骑兵对决,除了互相冲阵之外,更多的还是用弓箭来进行大规模杀伤。
策马飞奔的时候,铺天盖地的箭雨呼啸而来,那真是躲都没地方躲。
所以能够抵御利箭的甲胄,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防御手段。
札甲是以长方形甲片为主的甲胄。因该类甲片形似书札,所以又称‘甲札’。由该类甲片构成的甲被统称为札甲。
这种甲胄的防御力非常出色,不过就是重量过重。
王霄给出的改进技术,是采用薄皮铁甲,从而降低重量。
为了掩盖薄皮铁甲带来的防御力减弱问题,薄皮将使用叠加的形式组合起来。
具体如何操作,王霄都交给了墨家人去负责,今天他过来就是看成果的。
“这个有多重?”
王霄看着被撑在了木杆上的札甲,直接询问最关键的问题。
骑兵穿戴太过于厚重的甲胄,会影响到各方面的发挥。
毕竟重骑兵看似冲锋很猛,可在茫茫大草原上的作用,的确是比不了轻骑兵。
王霄没打算发展乾坤一击,类似铁浮屠那样的重甲骑兵。
那样的骑兵适合冲击步兵阵列,而在骑兵对战之中,能被轻骑兵们放风筝放到死为止。
“四十余斤。”
听着挺重的,可考虑到汉斤大约只有现代斤的一半,也就是十多公斤的样子,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王霄点点头,拿起一副弓箭对着札甲就射。
利箭呼啸而来,直接扎在了札甲上。
都不用过去看,王霄就知道肯定是射穿了。
“天子神射!”
四周人纷纷送上香喷喷的马屁。
田襄子急忙上前解释说“陛下,匈奴的弓与箭,没有咱们的好。而且陛下天生神力,天下无人可及。”
“这不行。”
王霄干脆摇头“不能把将士们宝贵的性命,寄托在敌人的武器差劲上。再加一层铁皮。”
田襄子并没有立马答应下来,而是有些忧心忡忡的说“陛下,那样的话,整套甲胄就要超过五十斤了。”
骑兵们可不仅仅只有甲胄的。
他们还有自己的兵器,盾牌,弓箭,水囊,干粮袋等等。
就算水囊干粮什么的可以放在驮马身上,可马匹的负担依旧是不轻。
“加。”
王霄再次确认“这个是事关性命的大事情,不能放松哪怕一两。”
实际上这也是与冶炼技术有关,汉朝的铁产量虽然不少,可技术方面还是差了许多。
含磷,含硫等等杂质,强度远远无法和现代世界相提并论。
王霄虽然推出了炒钢法,可这东西的产量很低。对于数以万计的装备来说,那点产量堪称杯水车薪。
既然质量不行,那就只能是用重量来叠加。
好在汉时的马匹,比起后世明清时期那些比驴子大不了多少的马匹来说,要强上太多。
多个十几斤的负重,勉强还能够坚持。
‘一汉当五胡’这句话的核心,就在于汉军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