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上善若无水
这个时代的匈奴人,差不多就和阿美利加一个性格。
在已知的世界范围之内,他们就是要做老大,谁不听话就要打谁。
西域诸国都被匈奴人视为自留地,索取无度不说,还用匈奴公主做各国王后,从而摄取大权。逼迫的各国是苦不堪言。
这些人都有心抵抗,可却是知道打不过匈奴人。
如果大汉伸出友谊的小手,表示你们跟着我干。有大汉这种和匈奴同等体量的巨无霸出头,必然能够拉拢一大批的支持者。
张骞看着地图思索一番,很快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好处。
说危险肯定有危险,毕竟要穿过匈奴人的地盘,而且还是未知区域不知道那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但是有付出就有回报,好处也是大大的多。
不过这个时代的人都是非常直接的,张骞考虑之后就对王霄说“陛下,臣愿意担当此任。只是不知陛下愿许何功?”
简单说就是,这个冒着生命危险的工作我接下了。可工作报酬的事情,咱们得先说好才行。
我要是死在了路上,那是自己命不好什么都不用多说。
可我要是成功完成任务回来了,陛下你准备给什么好处呢。
王霄颔首而笑“你说的对,此乃利国利民的大功,当然是要厚赏才行。你若功成,当封侯以奖其功。”
汉朝的时候,爵位制度依旧是承袭秦制,也就是二十等军功爵位。
这其中最高的封赏就是封侯,算是刘姓宗室之外能够抵达的最巅峰。
这份厚赏,对于此时只是一个普通郎官的张骞来说,可谓是诱惑力巨大。
这个时代华夏人,都有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张骞自然也不例外。
“臣张骞,愿为陛下分忧。”
王霄拿出一张布帛递过去“这上边是一些来自于西域的特产。你回来的时候记得把这些当地特产的种子带回来。这其中苜蓿与胡萝卜的种子一定要有。”
“喏。”
“你去少府领一千万钱,作为出使的费用,不要担心不够用。花多少都给你。”
“喏。”
“长安城里有不少匈奴人,你去找他们了解一些有关西域的情况,再招募一些人作为向导。”
“喏。”
“匈奴人之中,有一个叫做堂邑父的,你一定要带着他做向导。”
“喏。”
“路过匈奴人地盘的时候,要悄悄的通过,不得惊动匈奴人。使团每个人都要配备至少三匹马,千万不要被匈奴人缠住。”
王霄走到张骞的面前,抬起双手扶着他的双肩“路上若是遇到危险,记住一定要保住性命为上。朕不许你死,听到了吗。”
张骞躬身行礼“喏!”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长漂
张骞与张汤的事情,算是暂时有所安排。
不过大汉朝的能人辈出,王霄还得想办法把人才收集起来。
这种事情王霄当然不会自己出面,他还是喊来了赵禹去做安排。
毕竟赵禹是少府令,本质上就是天子的管家,有事情当然是要让他去做。
“墨家的人找到多少了?”
赵禹恭敬回应“长安城的墨家子弟,总计一百一十二人都已寻得,送往上林苑安置。至于其他各处的墨家子弟,还需要些时日。”
秦末战火,对于文明的摧残是恐怖的,诸子百家甚至有不少都在浩劫之中断了传承。
墨家在长安城能有一百多个人,看似不少了。可实际上这个时代的长安城,与万里之外的罗马城,分别是这个世界东西方向的核心所在。
就像是日尔曼蛮子们都想要去罗马一样,长安城就是东方世界所有人心目之中的唯一是人能享受生活的地方。
西汉初年采用的是分封制度,军功集团的封地那都是实打实的土皇帝。
可这些人宁愿硬顶着让他们回封囯的圣旨,也要咬牙在长安城里过日子。
而各地诸子百家的人才们,更是将去长安城当作了毕生追求的目标。
这群人形成了华夏最早的为了追求梦想,而长期在外漂泊的群体。
简称为长漂。
长安城这里,基本上就是诸子百家最为集中的地方了。这才是能够收集到一百多个墨家传人的原因所在。
王霄清楚的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
那是因为大汉的上升通道,全都被军功集团与宗室外戚勋贵们所把持。
百家人才之中想要出头,只能是寄希望于被某位大人物给看中,然后举荐其进入朝中。
这是大汉收集人才的举荐制度。
“这里有一件事情,要交代你去做。”
听到王霄的话,那边赵禹毫不犹豫的应声“请君上吩咐。”
“朕这里每日公务繁忙。”
王霄这就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了,上位以来他从未主动关心过国家大事,有人心怀叵测的拿着国家大事来找他,也都被王霄给发配去了长乐宫。
所以说公务繁忙什么的,真心不靠边。
他现在忙碌的,更多的是在翻阅各种资料。
毕竟大汉帝国这么庞大,数千万人口数十个封囯,再加上外部势力什么的,单单只是了解情况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想要招募一些能人异士,帮忙整理资料提供意见。”
低着头听说话的赵禹心头一惊,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那边王霄还在继续说着话“新设之处就名为内阁,工作就是帮朕处理公文,收集资料,提供合适的建议。”
赵禹可是老油条了,他一听就明白过来,王霄这是在建立自己的心腹班底。
毫无疑问的,能够进入这个所谓内阁之中的人,必然会成为天子身边的近臣。
考虑到天子的年纪,等到日后天子大权在握的时候,这些人必然会随之成为朝中重臣。
这种事情自然不会有谁反对,甚至谁都想着把自己家里的年轻人给塞进去。
赵禹当即应声“微臣领命,这就行文诸侯大臣们,让他们推荐人才。”
西汉时期可没有什么科举考试,想要进朝廷为官,要么就是花钱买官买爵位,要么就是重量级任务推荐。
从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开始,上千年来所推行的选材制度,叫做世卿世禄制度。
这个制度详细解释起来其实很简单,一句俗话来形容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天子和诸侯的儿子们,也就是公子们。成年之后就可以担任朝中重臣,而且起步很高。
然后就是世卿与大夫们的儿子,也是可以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
同时他们的封地与赋税什么的,同样也是可以世代继承。这就是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
一句话概括就是,为官封爵什么的,那都是世家贵族公子哥们的事情。
至于普通的百姓,分别是住在城里缴纳税款并且服兵役的国人。以及住在野外,没人过问的野人。
没错的,周朝时候郊外乡野的百姓都被称为野人,甚至打仗都不征召他们的那种。
而无论是野人还是国人,基本上都没有参与贵族们游戏的权利。
这要是谁中了大奖穿越到周朝时期,而且还是个野人的身份。那你就算是有经天纬地的才华,也别想在人家的体系之中混出头。
当然了,召集野人干大事倒是可以。就是不知道这些拿着木质武器的野人们,能否打得过那些装备青铜兵器甲胄,同时接受过严格训练的军队。
到了始皇帝这里,各国的贵族都给他一扫而空,选材方式自然也是为之改变。
始皇帝很给力,废掉贵族世袭之后,选择了军功,保举,以及对法律条文熟悉程度的考试来进行选官。
通过考试来为官,并不是到隋朝时候才出现。始皇帝这里实际上已经在开始执行。
刘邦立汉之后,行的也是分封制度,自然也就继承了贵族传贵族的选官方式。
不过吕雉为了打击军功集团,就开启了察举制度。
这个制度是从下往上,规定各地每年必须推荐几个人才。
也算是在军功之外,为普通百姓往上走开了一条新路。
大汉之所以军功彪炳,战斗力恐怖。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在于,普通百姓们没有别的出头的机会,只能是通过军功封爵这条路出头。
而军功,那就是敌军的脑壳。
在这种背景之下,汉军的战斗力自然是爆表。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察举推荐的权利也逐渐被军功集团所掌握。
他们想推荐谁就推荐谁,所以才会让众多长漂们视为恩人,寻求被看中的机会。
对于老刘家的天子们来说,这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历史上小猪上台没多久,就推出了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射策!
“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於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
所以说,杨坚的科举考试,实际上是综合了前人们的智慧整合而来。
而现在的话,王霄打算把这个时间提前。
“不需要诸侯推荐。”
王霄声音有些冷淡“在长安城里张贴露布,宣告此事。有意入内阁为朕做事者,可以在一个月后参加考试。合格者录取!”
听到这些话的赵禹,一时之间有些失神。
他是个聪明人,很快就能明白王霄的意思。
这看似是在招募类似郎官一样,在天子身边做杂事的人才。
可本质上,却是开启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可以绕过诸侯大臣推荐的选材手段!
“想什么呢。”
王霄的声音让赵禹惊醒过来,他急忙行礼“喏。”
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来说,能够做长漂的人,首先必然是受过教育,其次家中也得有些财产才行。
否则的话别说是在消费昂贵的长安城生活了,能走到长安都是一件难事。
相应的来说,这些人都是精英。
王霄当然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精英们没了出路,全都投靠在了军功集团与诸侯王的手下。
所以先弄个机构把人都给塞进去,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就可以任命他们在各处为官。
这边赵禹匆匆忙忙的离去忙碌王霄交代的事情,那边长乐宫就来人请王霄过去。
王霄一个眼色过去,身边的宦官就急忙上前,不动声色的给长乐宫的人递过去一块漂亮的玉佩。
“早上才去过,也没听太皇太后说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王霄淡淡的询问“何事啊。”
拿了好处的来人,笑容可掬的回应“回天子话,是馆陶大长公主来了。”
这话一说,王霄就明白了。
馆陶公主进宫见窦太后不算个事儿,那是经常过来的。
可她想要做的事情,王霄却是清楚的很。
就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为了陈阿娇而来。
王霄了然,起身去往长乐宫。
来到长乐宫,还没进入寝宫就听到里面的欢声笑语。进去一看,馆陶公主带着陈阿娇,正哄的老太太开怀大笑。
窦太后的两个儿子分别是汉景帝刘启,与梁王刘武。
然而这两个儿子都已经死在了她的前边。
现在只剩下了馆陶公主这个女儿,自然是贴心的很。
基本上只要是馆陶来求的事情,窦太后都会答应。
也正是因此,馆陶公主在汉室有着很强的影响力。许多人都走她的门路,求她帮忙办事。
而馆陶公主的职业操守很出色的,只要是钱到位了,就一定能把事情给办成。
一番见礼之后,王霄的目光就落在了陈阿娇的身上。
身为贵女,陈阿娇的外在条件自然不会差。
从小就是养尊处优的日子,堪称是肤白貌美。
不过也正是因为备受宠爱,所以性格方面却是很强势,妥妥的学她母亲的样子。
可问题在于,馆陶公主的丈夫堂邑侯陈午,只是一个普通的列侯,面对馆陶公主的时候自然是唯唯诺诺。
陈阿娇生长在这种环境下,学了馆陶的样子想要驯服小猪。
小猪是什么样的人,哪里会受这个。矛盾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
更要命的是,陈阿娇居然还不孕不育,这个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她最后的命运,实际上早就已经因为这些原因而被注定。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文化与农事
上林苑或许是有史以来面积最为庞大的皇家园林。
这里的面积之广阔,甚至到了一有灾荒的时候,就把灾民给送进去安置的程度。
多年来不停的安置灾民,估计里面至少住着数十万的灾民。可哪怕如此,依旧是远远没有住满。
这个时候的关中大地,还是森林密布的肥沃之地。
灾民们在这里休养生息,对于天子自然是感恩戴德。
如果有需要的话,把他们组织起来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上林苑是皇家园林,里面的所有一切都是属于天子的。
少府就在上林苑内有许多的工坊,基本上只要大汉有的,这里都有。
在这其中,就有造纸的工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张就是出现于华夏,毫无疑问是华夏人发明的,绝非棒子国的手笔。
而纸张出现的时间,就是西汉初年。
只不过这个之后的纸张非常粗糙,没办法用于书写,自然作用也就不大。
不能用于书写的话,也不至于被拿去做厕纸。
一则是非常硬,而且粗糙。
二来则是虽然质量不怎么样,可价格还是不便宜的。大家都用厕筹用习惯了,谁也不会花钱买这个去用来上厕所。
要等到几百年后,蔡伦改进了制作纸张的技术,采用了植物纤维作为原材料,这才出现了可以书写的纸张。
而此时此刻,王霄准备将这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提前弄出来。
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毕竟身为天子的王霄并不缺钱,哪怕只是每年收口算赋都是一笔巨款。
当然了,若是用来修建恢弘的宫殿,再养大军,再给丰厚的赏赐什么的,肯定不够。
之所以先弄这个,那是因为王霄准备先把诸子百家的事情搞定。
而学问上的事情,怎么能够少得了白纸呢。
“谁是钜子?”
造纸坊内,王霄看着眼前这些衣着朴素的墨家弟子,询问他们的首领。
墨家起源于墨子,是与儒家,道家齐名的三大显学。
只不过秦国灭亡之后,墨家就随之没落了。
他们的理论是和平主义,推崇勤俭节约。
不过王霄看重的不是墨家的思想,而是墨家的弟子们,都有着很强的动手能力。
这个动手不仅仅是打架砍人,更重要的是做原始科学。
“天子在上。”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汉子上前行礼“庶民田襄子,拜见天子。”
王霄听完之后先是楞了一下,然后恍然说“你们的钜子,世代相传的名号就是田襄子?”
田襄子当即应声“回天子话,正是如此。”
墨家的领袖之中,有明确记载是钜子的,只有孟胜,腹?与田襄子。
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田襄子,因为后边很漫长的时代里,都有叫田襄子的出现过。
“朕找你们来,是想请你们帮忙做事。”
王霄笑着说“尔等可愿助朕?”
田襄子当即带头再拜“我等愿为陛下效死。”
墨家曾经是显学,记住这是曾经。
现在的墨家,却是已经到了要灭亡的程度。
对于此时的墨家来说,宣扬墨家思想什么的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墨家能够活下去。
所以当得知王霄召集他们的时候,墨家的人没有丝毫犹豫的就来了。
这个时候就算是王霄让他们拎着剑去草原上砍匈奴人的单于,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同意。
因为只有对天子有用的学派,才能活下来。
现在可不是春秋战国,天底下有着众多国家,这家不行我就去另外一家的时代了。
此时全天下都是天子的,想要学派能够活下去,必须得到天子的支持。
王霄拿出几张布帛出来,递给了田襄子“这上面是朕想出来的改进造纸之术的方法,你们按照上边的步骤去做。”
“喏。”
之所以找墨家,那是因为诸子百家之中,除了农家之外动手能力最强的就是墨家。
别的学派,都是理论大于实践。
而农家的话,王霄也有别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做。
离开造纸工坊,王霄上马就去了不远处的一座农庄。
这里有一群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农家的人。
先秦时代,农家也是和墨家法家一样,投效秦国,为秦国的耕战制度立下过功勋。
可秦末大混乱之后,农家几乎彻底凋零,少府也是废了很大的劲,才找到了这些农家的人。
“你们谁会画图纸,看图纸?”
王霄找农家的人,就是为了制作更加先进的农具出来,用以增加粮食产量。
农耕时代里,粮食就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坚硬的硬通货。
什么古董什么黄金的,在快饿死的时候能吃否?
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期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也就是说一石半是一百八十斤。
看着不算太少,可这是汉斤。
换算成现代公斤的话,也就是四十六公斤,亩产还不到一百斤的样子。
当然了,上好的良田产量更高,劣田产量更低。精耕细作的产量更高,随便撒种子的产量就随缘。这些都不必多说。
比起现代世界里,动辄几百上千斤的产量来说,真心没办法比较。
有了更多的粮食,才能有更多的人口。
而有了更多的人口,才能将天底下的地方都给占了。
所以王霄亲自画图纸,拿出了封建时代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地第一件事情,就是翻地。
把地翻开碾碎,才好去种植农作物。
而这其中最合适的,自然就是曲辕犁了。
秦汉时代用的农具,基本上都是石质和木质的。至于翻地的犁是直辕犁。
用直犁在被太阳晒的坚硬土地上犁地,这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哪怕是一个壮小伙子,累死累活也犁不了几亩地。
至于说用牛,那种大牲口哪个百姓人家能够养得起?
都是官府在春耕的时候,按需分配。
每家每户能分到一头牛,用上两三天都算上撞了大运了。
所以华夏老百姓喜欢儿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有了壮劳力才能干活啊。
而曲辕犁的话,将直辕与长辕改为曲辕和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
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畜力。
省下来的力量,就可以开垦出更多的田地来。
田地开垦的多了,产量自然也会随之增加。
至于之后的堆肥,选种,防病杀虫什么的,暂时还用不上,先把曲辕犁搞定了再说。
这个时代还有大量的土地没有被开垦出来,白白荒着实在是浪费。
现在大汉这里的主要作物是粟米,而稻米要等到占城稻被找来之后才会被推广开。
王霄准备种上几年的田,增强自身实力,自然是要从增加粟米产量开始。
农家的人拿着王霄的图纸,开始仔细研究起来。
之后对王霄说“天子,此物乃是对直辕犁做改进,从直改为曲。别的好说,只是关键地方需要用铁...”
铁在这个时代是一种战略物资,不但价格昂贵而且需求量很大。
单纯做一个曲辕犁的话,当然没问题。可若是想要推广全国,那就需要大量的铁。
“这事你们不用担心。”
王霄摆摆手说“你们与墨家的人好好配合,把这东西的详细生产步骤安排清楚。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想办法提高产量。”
农家的人纷纷行礼“喏。”
安排好这边的事情,王霄上马返回未央宫。
回来之后,他当即喊人“去告诉赵禹,把卓王孙还有程郑给我找过来。”
卓王孙这个人,史书上最出名的自然是有个叫做卓文君的女儿。
可在这个时代,他的出名却是因为他是天下首富。
而卓王孙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首富,那是因为他捡了邓通的洋落。
而邓通,则是那句俗语‘抱着金饭碗饿死’的主角。
邓通是汉文帝的嬖臣,阿谀奉承的本事点到了大宗师级别,很得汉文帝欢心。
汉文帝赏赐了他大量的铜矿铁矿,并且允许他自行铸钱。那自然是妥妥的天下首富了。
后来汉文帝请著名的相士许负给邓通看相,可相士却说邓通会被饿死。
汉文帝很生气,就赏赐给了邓通金饭碗。
而邓通却是在汉文帝背上患痈,汉景帝刘启嫌脏不愿意吸脓的时候主动去吸脓,得罪了汉景帝刘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