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上善若无水
像是赵禹就是法家出身。
大秦二世而亡之后,当时在秦国位于主导地位的法家,也是深刻反思了为何会有这种事情。
之后在大汉,他们也是不断的进行修正与改变,从而避免曾经大秦的事情再度出现。
唯一不变的,依旧是对效忠君主的忠诚与服从。
因为法家的思想想要得到贯彻,就必须得有强势君主的支持才可以。
“少府令。”王霄也没什么客套,直接询问“现在少府之中,可动用的现钱有多少?”
赵禹快速在心中计算了一下,随后回应“陛下,少府可用现钱,当在二十亿钱以上。”
文景之治号称粮食多到烂在仓库里,钱财多到串钱的绳子都烂掉。
很多人都说汉武帝之所以能成就大业,根基就是文景之治为他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其背后的原因,并没有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其中像是货币超发,像是货币贬值,像是超高的通货膨胀什么的。
因为怕被吐槽水太多,所以不做详细解释。
只能说是文景之治,的确是让汉朝人口大幅度增加,粮食产出与经济发展也有长足的进步。
可绝对没到史书记载的那么夸张的程度。
钱是有的,黄金也有很多。可这些实际上都不禁花。
小猪把钱和黄金都用来打仗与修宫殿,甚至出行数次就花费了数亿钱之多。
文景之治留下的再多,也不够他这么花销的。
所以到了后面,就是卖xx爵,就是白鹿币的直接行骗。
当然了,现在的话还是很多的。而且王霄问的是现钱,不包括黄金珠宝地产宅院工坊庄园什么的别的项目。
“嗯。”
王霄对这个数字还算是满意“今年入项多少,开支又是多少?”
赵禹还是很有能力的,最起码计算与记忆力都不错。
他思索了一会就报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年入当在十亿钱以上,支出相差不多,或可结余六千万钱以上。”
在小猪重用桑弘羊,进行大规模经济改革之前,大汉朝最赚钱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铸钱,冶铁和煮盐。
铸钱这种事情,之前只要是有点本事的都在干,诸侯国里更是泛滥成灾。
不过等到七王之乱被平息,铸币权就被收回来。
煮盐也是一样,当初吴王刘濞之所以那么牛笔,以一国之力养着十万精锐,让长安这边夜不能寐的。其根源就在于用人命去天铜矿山,挖铜出来铸造私钱。还有就是在海边煮盐,依靠贩卖私盐大举获利。
实际上就算刘濞不造反,长安也容不得他了。
这种铸钱与贩卖私盐全都不交税的事情,对于长安来说就是在喝他们的血。谁也受不了这个。
在桑弘羊经济改革之前,这些铸钱冶铁还有煮盐带来的收益,都是属于少府的,也就是说属于皇帝。
比起铸钱和煮盐来说,冶铁有些不一样。
因为属于少府的冶炼场,有很大一部分被各地豪强们,通过各种手段给占去了。
这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的父亲,号称大汉首富的卓王孙。
除此之外,还有各地商税,山川湖海森林等等,所有的产出也都要收税。
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在皇帝的土地上捕鱼伐木打猎收割毛皮什么的,当然是要给皇帝交税了。
是不是觉得很多了,实际上还没完,还有更多的收入。
那就是通常所说的赋税之中的赋。
赋和税分开,也就是在这个时代。税是大司农去收,属于公款用于朝廷开支。
而赋的话,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人头税,只要你年纪到了就要给皇帝交钱。
这笔收入以人口为基础,人口越多收入也就越多。通常一年至少几亿钱的收入。
历史上真有敢喊永不加赋的皇帝,就是说从今以后出生的人不用缴纳人头税了。
可却是从来没有敢喊永不加税的皇帝,因为赋是皇帝私房钱,自己不想要了,大臣们就当是看个乐子,反正也入不了他们的口袋。
可税却是属于朝廷的,没有了税收大臣们还做个什么意思,肯定是要和皇帝翻脸的。
大汉皇帝还有别的收入,诸侯王们每年八月,都要向皇帝奉上酎金的。
皇帝的黄金收入,大部分都是因此而来。
对于家底有了些了解之后,王霄就开始花钱外加赚钱。
“你先支出一笔钱出来,两千万吧。”
王霄平淡的报出了一个数字,却是让赵禹头皮发麻“这笔钱用来组建十个巡查队伍,专门巡查黄河下游河道,务必确保找到河道危险之处,然后上报朝廷拨款治水。”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去茂陵
小猪朝的大事件之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黄河决堤。
当时黄河下游瓠子口决堤,水淹了足足十六个郡的土地,这都是大汉的膏腴之地。
后来怎么堵都堵不上,一决口就是二十多年。
小猪都急眼了,亲自带着十万人上了河堤去堵决口。
校尉将官士卒们,都是扛着装满石头的大框就直接跳决口,牺牲无数才把口子堵上。
这次的决堤对各方面的打击都很大,所以王霄决定防范于未然,先把黄河沿岸有可能造成危险的地方都给好好治理,年年治理。
哪怕花费很大,可也比决口几十年要好。
“喏。”
这边赵禹刚刚应下,那边王霄就跟着说“这些年来北地各郡饱受匈奴骚扰,为此破家之人不在少数。”
赵禹安静的听着,还没想明白王霄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少府可派人去往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诸郡。挑选与匈奴有破家之仇的良家子回来,安置在上林苑。提供武备加强训练,告知他们日后是要上战场与匈奴人作战的。”
赵禹等了一会,这才开口询问“陛下,这是要建新军?”
大汉军制复杂,先分内外,驻扎长安城的zhongyang军,以及包括郡兵边郡还有诸侯国军在内的地方军。
而zhognyang军这里,则是分为南军与北军。
除了这些正规军之外,还有不少的非正规军。这些都是属于皇帝的直属力量了。
像是由执金吾率领的缇骑,简单来说就是长安及关中各地的治安部队。
王霄需要有直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因为他很清楚手里没有刀枪的皇帝,只能是一个傀儡。
所以他选择组建皇帝卫队,至于名字更是早就想好了。
“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王霄平静的说“这支禁军,就叫做羽林军好了。”
赵禹深知自己的职务就是个为皇帝管理钱袋子的,所以对于皇帝想要抓军权的事情,非常干脆的视而不见。
你问我要钱我就给,别的事情不参与。
“陛下,定员多少?”
“八...五...两千吧。”
因为不好公然说我对你们不放心,要重新建立新军。所以只能是以打猎护卫,出行依仗的名义来建立新军。
毕竟是新登基的皇帝,各个方面都还远远没有到强势的时候。
两千人的规模,现在就算是最为合适的。
当然了,等到过几年之后把一切都给捋顺了,那就不只是这个规模。
到时候不但会大规模的扩军,还要再建一支新军,就叫虎贲军。
没错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羽林军与虎贲军,都是小猪建立起来的。这两个辉煌的名字,甚至一直到后世明朝的时候还在用。
至于原因,当然是小猪那恢弘到无与伦比的赫赫战功了。
“还有一件事情。”
王霄这是逮到了苦力,那是往死里去用“你在全天下张贴告示,就说是朕要找墨家传人。”
这次赵禹的神色,终于是有了变化。
之前他都是一本正经的吩咐什么就做什么,可现在王霄却是提到了墨家。
诸子百家这数百上千年来的纷争,那真的是一部千万字巨作写不完的恩怨情仇。
每一家都想要把对方给干掉,然后自己称王称霸。
先秦的时候,法家做到了。可惜先秦撑了几十年就完蛋了。
现在王霄突然提到了墨家,让赵禹下意识的就联想了很多。
看着赵禹的表情,王霄自然是知道他在想什么。
对于这种事情,王霄也是无奈的想笑。
要知道墨家当初在先秦的时候,可是与法家,农家一起为大秦效力。
那可是曾经的战友,可现在却是被当作防贼一样防着。
诸子百家都知道,想要自己的学派繁荣起来,必须得到皇帝的支持才行。
就像是黄老派,因为有了历代刘氏天子的支持,所以才能在这个时代里成为主流。
而王霄对于诸子百家的态度其实很简单,谁有用就用谁。
比起喜欢宣扬大道理,人生哲学什么的儒家来说,王霄很明显是更加看重能研制兵器器械工具的墨家。
他直接对着赵禹挥挥手“去做事吧。”
等到赵禹离开去作事,王霄并没有着急动身去欣赏歌舞。而是简单的吃过午饭,就把谒者汲黯给喊了过来。
所谓谒者,可以看作是皇帝的随行,或者干脆直接就说是秘书。
汲黯能够做到这种皇帝近臣的位置上,那是因为他有个好父亲。通过他父亲在景帝面前的保举,这才入了东宫做了太子洗马。
这官职可不是负责给太子的坐骑清洗打扫马厩卫生的。实际上是太子的助手,甚至是半个教导老师。
实际上秦汉时代里,这个官职是叫做‘先马’。
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写错了,写成了洗马。从此以后正史王朝都将这一官职名称定为了洗马。
有了这份资历与交情,汲黯本该在小猪这里顺风顺水才对。
不说做到丞相,起码九卿起步,三公不过才是他的目标。
可结果却是,直到在外面待不下去了,才被任命为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
连九卿都不是。
至于说原因,里面是多种多样。可在王霄看来,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汲黯居然主张继续与匈奴和亲,依靠女人来使得汉地免受兵灾入侵之苦。
汲黯的这一条政治主张,就是犯了小猪,以及那些通过与匈奴作战而崛起的新兴军事集团的忌讳。
尤其是小猪,他可是把匈奴当作自己毕生对手的。
身边居然有人主张继续给匈奴送女人,小猪没直接砍了他,都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不过除此之外,这人还是有点能力的。
汲黯来了之后,王霄干脆的说“换衣服,出宫。”
在汉朝的时候,皇帝太子什么的出宫,那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最出名的莫过于做太子时候的汉景帝刘启,上街玩耍的时候遇上了吴王刘濞的太子来长安城朝见。
大家都是亲戚,自然是一起喝喝小酒,然后闲着没事又在街边坐下来一起下棋消磨时间。
可年轻时候的刘启脾气很差,输棋之后又起了口角,大怒之下直接搂起棋盘把吴王太子给砸死了。
从那以后刘濞就在没有来过长安,直到起兵反叛。
所以这边王霄有吩咐,那边很快就做好了准备。
换上衣服鞋子,然后一群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了未央宫。
黄教主号称代表作的那部剧里,小猪外出的时候身边居然只有几个大大咧咧,没有丝毫礼仪可言的跟班。
无脑跟班就不提了,单说身为太子出宫在外,居然不带南军护卫,居然还被一个地方封侯给拿下,然后各种折磨各种狗血剧情。
王霄以往总是觉得编剧是高大上的职业,必然是名校毕业,学富五车,什么都懂的才敢才能做编剧。
可从看了那部剧之后,他就觉得这个行业找个脑残都可以啊。
你要是狗血偶像剧,那就请直接走套路。
明明是为了卖帅,却非得挂个历史剧的名头,这特么的分明是在侮辱观众们的智商与情商。
站在马车前边的王霄,想着这事儿都是忍不住的在笑。
一旁的汲黯上前打断了王霄的笑容“敢问君上,要去何处?”
王霄直接上了马车,留下了一句话“去茂陵。”
始皇帝开创了许多先例,而承袭了秦制的大汉,基本上都是按照始皇帝做过的事情去做。
就像是修建陵寝这件事情上,是始皇帝开了把国君造陵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的先河。
之后汉朝皇帝们更是发扬光大,干脆就是一登基就开始修建陵寝。
实际上早在他们做太子的时候,就已经是选定好了地方,准备好了材料工具人手徭役什么的。就等着一上位就开整。
虽然登基还没多久,可王霄的茂陵已经开始修建了。
王霄表示要去茂陵的时候,他们还以为王霄这是想要去看看今后长眠的地方。
这种事情很正常,谁也不会为此而多嘴多舌。
马车出发的时候,不但身边跟着许多人,而且在车队后面还有一支至少五百人的南军骑兵跟随。
这才是老刘家天子出门的标准配备,什么微服私访记都甜蜜的是在胡说八道。
去茂陵不算太远,要是稍微远一些,跟着的兵马至少数千起步。
这种情况下想要依靠武力截杀皇帝,只能是自寻死路。
像是黄教主那样的,被抓起来折磨那叫一个活该。
茂陵这里的地方是在小猪做太子的时候就已经选好的,现在不过是正式开始动工修建罢了。
大批的徭役已经集中起来,开始修建陵寝。
话说古代的百姓们是真的很累,想要躺平都没有机会的那种。
到一定岁数的时候,就要开始缴纳口赋,也就是人头税。这导致许多人家里明明孩子七八个,可上报的却是只有两个。
满脸络腮胡子的是小二,刚刚出生没几个月,还抱在怀里喂奶的也是小二。
因为多报一个就要多缴一份人头税,而且这东西还是收一辈子的,收到死了为止。
之后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自然不用多提,甚至除了交税之外还要服徭役。
所谓服徭役,简单解释说就是免费为朝廷干活一段时间。
像是修长城,修陵寝,修大运河,修官道,修秦直道什么的都是服徭役的百姓来做。
只说对比的话,现代世界真的是极大的进步。
最起码的一点,人终于是能做个人了。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张汤与张骞
眼前修建茂陵的徭役至少数万人,不过他们的工作进程并不快。
甚至不少人都在明目张胆的偷懒,而负责监工的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不是说这些人都是懈怠,而是因为新皇帝这才刚刚登基而已。
你要是不要命似的,咣当咣当把陵寝给最快速度修好了,你让皇帝那儿怎么想?
‘这么快就修好了陵寝,莫不是着急让我住进去?’
皇帝若是有了这个念头,那修陵的人可就倒了八辈子的霉了。
这种情况下,消极怠工混日子,反倒是被允许的。
所以说修建陵寝真的是一项漫长而又复杂的工作,真正从皇帝登基一直修建到嗝屁着凉为止。
王霄来这里,自然不可能是为了来看茂陵修建进度的,他这辈子都不可能住进去,自然也不会去关心。
之所以来这里,是为了一个人而来。
茂陵不仅仅是一处巨大的工地,在附近的区域还开辟建立了一座极为繁华热闹的城市,以后这里就会叫做茂陵邑。
当然了,此时此刻预定的住户们还没有抵达,不过各地已经是开始排查选号。
被挑中的富户们,就会被迁徙到这儿,成为茂陵邑的居民。
别为这些人落泪,觉得他们可怜。
所有能够有资格被挑选中的,在当地那都是真正的豪强之家。
在西汉这个时代里做豪强的,有哪一家能是个好人家的?
他们的家族迁徙到关中,对于当地百姓们来说,是一件足以松口气的大好事情。
豪强豪强,不做坏事的那还能叫豪强吗。
在规划之中的茂陵邑里,王霄见到了自己这次过来想要见到的人。
“你就是茂陵尉张汤?”
茂陵尉这个官职,可以理解为负责当地治安的警察局长。
至于张汤,那可是著名的酷吏。
张汤的故事很多,出名的就是年少时审问老鼠偷肉,还把偷了他家的肉,导致张汤被他父亲暴打一顿的老鼠给砍成了碎块。
当然了,这个故事更多的是为了展示张汤年纪轻轻就对大汉朝的办案流程了如指掌。
作为法家之中的出色代表,在王霄看来张汤就是廷尉的最佳人选。
当然了,以张汤的出身和身份来说,不可能一下子做到廷尉,还需要王霄为他铺路。
“君上,微臣正是张汤。”
行礼的张汤严格按照礼仪的要求行事,没有丝毫逾越的地方。
他虽然很想看一眼天子究竟长个什么样子,可王霄没说话之前真不能干。
找了块木料坐下,王霄看着眼前不算年轻的张汤“你对茂陵邑的治安状况,有什么看法?”
他可没一上来就说,你对大汉律有什么看法。
什么位置做什么事情,现在张汤是茂陵尉,自然就是要问有关茂陵邑的事情。
张汤并未慌张,而是神色从容的侃侃而谈。一看就是个能担当大任的人。
王霄对此很是满意,之后才是询问了有关汉律,有关法家的一些问题。
张汤这边,也是一一认真回应。
等到王霄上了马车离开之后,四周众人纷纷上前恭喜张汤。
因为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张汤很快就会被重用。
张汤表面上自然是不动声色,不过回家之后却是难掩心中激动。
哪怕是他那患有眼疾的母亲,也能够察觉到其情绪上的变化。
“吾儿,何事如此高兴?”
“母亲在上,今日天子去了茂陵邑。”
“哦?天子可曾召见于你?”
“召见儿子了,还交谈许久,赞许有加。”
张汤母亲长长的舒了口气“好,你要记住,务必要守住本心,为天子效力做事。万万不可辜负乃父名声。”
“儿子记住了。”张汤自然是恭敬行礼。
回到未央宫的王霄,拿出布帛开始写名字。
从窦婴到韩安国,从卫青到霍去病,从公孙弘到桑弘羊,从张骞到李广,从司马迁到主父偃等等等等。
这个时代的名臣猛将实在是太多,宛如天上繁星数不胜数。
既然王霄准备种上几年的田地,自然是要想办法把这些人给聚集起来。
当然了,像是霍去病这样的还要等上不少年才行。
写完之后王霄看着眼前的布帛,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了一个有效促进科技提升,以及赚钱的好东西。
“要做的事情很多啊。”
看着窗外渐渐暗淡下去的夜空,王霄叹了口气继续手头上的工作。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王霄做了不少事情。
先是少府令赵禹接到了命令,让他在少府之中准备好工匠与工坊。这是要准备开始造纸。
接着就是张汤,一纸令下就从茂陵尉被提升到了太中大夫的高位,这已经是秩比千石的水准了。
这也是王霄此时能为没有足够好出身的张汤,所谋取的最高位置。
虽然说是皇帝,可朝中力量都被掌握在了军功集团的手中。
想要大幅度的更换大臣,至少暂时还不行。
不过哪怕如此,张汤也是以最快的速度成为了长安城内的名人。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是被皇帝所看重的人物。
张家这里,一时之间宾客来往络绎不绝。
许多人忙着经营张汤这条线的时候,王霄却是在召见另外一位英雄人物。
此人本只是宫禁之中的郎官,可却是在站岗执勤的时候,被天子直接走到面前问话“你就是张骞?”
张骞是谁?只要是上过学,学过历史的人估计就没有不知道的。
作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个华夏人,张骞的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二十五岁的时候奉命出使西域,带着一百多人出去。
这一去就是十三年,快四十岁了才回来。
而当他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了他与堂邑父两个人。
先祖们为了给后世子孙们开拓土地,筚路蓝缕之下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不过张骞的出使却是极为成功的,因为他不仅凿空了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还为华夏大地带来了葡萄,核桃,胡萝卜,石榴,苜蓿等等极为重要的种子。
用一个词来形容张骞的话,那就是英雄。
“有一个极为艰巨,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的任务,你敢不敢去做?”
张骞恭敬行礼“臣不怕死,只是想死的有意义。敢问陛下,是何事?”
王霄在其面前展开了自己画的山川地形图“这里是河西走廊,朕要你带人通过这边一路向西,进抵西域各国,尤其是大宛囯与乌孙囯,还有月氏人。以大汉使者的身份告知他们,大家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去打匈奴人。”
1...500501502503504...7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