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郭子仪信心满满地说:“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想当年太宗当年以区区三千精甲精骑就能力拒几十万大军,八千人足够了,再说三弟这般有信心,到时肯定有应对之策。”
崔希逸点头附和道:“其它人说这种话,某绝对不信,不过是三弟说的,那另当别论,只是,这些士兵,训练有些松散,一团和气呢。”
校场上全是士兵,虽说一个个都在努力训练,精神头明显不够,也没什么干劲。
一团和气形容家庭不错,可放在军队上,跟混吃等死差不多。
郑鹏深有同感道:“乱而不聚,精气神欠佳,的确需要改变,不过无论怎么变,都要二位兄长大力支持。”
“还有什么好说的,三弟,某就是给你打下手的。”崔希逸拍着心口说。
郭子仪更是动情地说:“某的前程和性命都是三弟给的,什么都不说了,来这里就是支持三弟的。”
看到二人这么支持自己,郑鹏心里暗暗高兴,随口问道:“二位兄长,跟你们说句心里话,到这里练兵,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见步走步,郭大哥和崔二哥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依你们看,这兵该怎么练”
郭子仪看到郑鹏把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沉吟一下,率先说道:“都说水无常态、兵无常形,无论如何都要做到令行禁止,这些人以虎营为架构,集合各方精锐,大多桀骜不驯,训练要注重训练他们的纪律。”
“大哥,你这话小弟不敢认同”崔希逸忍不住发表自己的意见:“吐蕃的地形多山、峻险,阵列式的进攻受限,阵形很难展开,特别是我们面对吐蕃几十万控弦之士,需要的是随机应变,依某之见,把将士训练成精锐小队模式,用蚁啃象的方式一步蚕食吐蕃的力量,积小胜为大胜。”
两人有不同的见解,郑鹏看看台下伸长耳朵在偷听陆进,招招手说:“陆进,别偷听了,上来。”
陆进的职位是风纪使,工作是拖着一根风纪棍到处巡视,看到哪里做得不好就敲打几下正纪,经过点将台时无意中听到郑鹏一行在说练兵的事,一时好奇心起,假装不经意路过,一边慢走一边竖起耳朵,没想到让郑鹏看在眼内,只能硬着头皮上去行礼:“见过郑将军。”
原来率着一营的万骑军,现在统率了八千多人在这里镇守,叫千骑使有些不合,郑鹏的右万骑中郎将的官阶还在,人少时陆进喜欢的叫显得亲密的千骑使,在人多的时候直接唤作将军。
郑鹏也懒得跟他计较,径直问道:“陆进,要是让你率兵去打吐蕃,你会怎么训练你的部下”
“将军,末将怕说得不好。”
“好不好不是你说的,是我判定的,有什么就说什么好了。”
陆进想了一下,很快说道:“快,让他们快,某总结了一下吐蕃这么些年作边境作威作福的原因,其中有一项就是吐蕃的机动性很强,作战大多数时候是清一色骑兵,来去如风,经常把大唐的军弄得找不到北,要想对付他们就是以其人之道还以其人之身,只要我们做得比他们更快,快速运转,快速出击,肯定让他们吃大亏。”
偷偷瞄了郑鹏一下,陆进讨好地说:“当然,你是老大,一切都是老大说了算。”
郑鹏想了想,突然大声叫道:“传令兵,击鼓,全员集合。”
一声令下,校场上很快响起有节奏的鼓声,听鼓点就知是集合的信号,很快,无论是训练的将士还是轮休的将士,全部向点将台集中,就是郭子仪、崔希逸、陆进等人,全到点将台下面列队站好。
没多久,一员穿着明光铠的中年彪形大汉大声汇报:“禀将军,除去值勤的将士,所有人已集结完毕。”
禀报的人叫宋冲,年约三十岁,方脸大耳,虎眼鹰眉,游击将军兼虎营营正,别看他禀报时一脸恭敬地样子,他可是号称安西第一猛将。
据说宋冲练成一身硬功,用拳头大的木棍敲打他只能给他抓痒痒,特别是脑袋,练了传说中的铁头功,也不知是遗传还是练功的需要
667 花式组军
郑鹏看了看站在点将台下面的众将士,突然大声问道:“诸位,你们都知我是谁吧”
突然说这么一句,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很快,有人大胆地说道:“整个西域,谁不知郑鹏郑将军。”
“对啊,郑将军可是西域的战神。”
“西域上下,谁不知郑将军仁义。”
“不夸张地说,就是不知监军御史也知郑将军。”
“要不是郑将军作统帅,某就不会拼破头皮去应征。”
郑鹏在西域立功多,不克扣将士钱粮、不贪没将士功劳,对麾下将士大方,在西域将士中声望很高,台下清一色的称赞加膜拜,就是平日自视极高的宋冲,也表态说佩服郑鹏。
反应比想像中的还要好,郑鹏眼中露出一丝骄傲的神色,再次挥挥手,示意众人静下后,大声地说:“在这里本将可以保证,成为我的兵,尔等绝对不会后悔,不过,你们就是想成为我的兵,也得自身优秀才行,西门四军只收八千人,不能多也不能少,剩下的就作预备队,缺一才能补一。”
还有预备队
众将士先是有些惊讶,不过很快释然,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要知郑鹏带的兵,第一次带的是虎营虎头队,第二次是羽林军,都是军中精锐,还真没带过普通士兵,挑剔一点很正常,大伙都相信郑鹏的人品,知道只要好好训练,有能力总会有出头之日。
当兵嘛,有多能耐就吃多少饭,不亏心。
跟着郑鹏,就是预备队也比普通的部队有前途。
“郑将军,什么时候开始挑选,有什么准则吗”人群中有人迫不及待大声问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郑鹏赞扬一句,很快大声地叫道:“宋冲、郭子仪、陆进、崔希逸,尔等四人上来。”
宋冲闻言心中一喜,大声应了一声,跟郭子仪、陆进等人一起登上点将台,并在郑鹏的示意下,面向校场的将士一字排开。
在众将士疑惑的目光中,郑鹏拿了一个自制的简易话筒大声介绍:“诸位静一下,台上这四位,将士位估计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有些了解有些不了解,容本将介绍一下。”
不等众人发声,郑鹏开始郑重介绍起来:
“第一位是宋冲,相信在场绝大部分都认识,游击将军兼安西虎营营正,号称安西第一猛将,参加的血仗、硬仗不计其数,功勋显赫,曾单枪匹马直敌人中军大营取下吐蕃千户的首级,我们一起为宋将军鼓掌。”
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宋冲向前踏出一步,双手抱拳向四周致谢。
介绍第一位,郑鹏马不停蹄又介绍第二个:“第二位是郭子仪,羽林军百骑长,武状元,在西域多次立下奇功,西征拨汗那时,就是郭百骑第一个攻入连城,勇冠三军,在最近班公错之役中表现极为出色,要不是中了敌人的毒箭被俘,说不定职位在本将之上了,不管怎样,让我们为郭百骑鼓掌。”
郭子仪被俘让他的履历不够完美,但是他是武状元,又多次证明过自己,军中最佩服就是勇士,现场响起的掌声比宋冲还要响亮。
“第三位是崔希逸,将门忠烈之后,游击将军兼辎重营营正,多次立功,曾在狼牙堡率兵击退十倍于已的吐蕃贼子,这次到喀尔巴山营地就是皇上亲自钦定。”
“第四位是陆进,羽林军百骑长,将门之后,曾任虎营虎头队什长,作战勇猛,智勇双全,是军中公认的新一代将星。”
每介绍一个人,现场就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和喝采声。
等众人掌声停下,郑鹏继续说道:“现在可以解释二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号称西门四军,加入西门四军有什么准则,本将会围绕台上刚刚介绍的四位建军,四人每人统帅一军,合起来就是四军,至于怎么加入,简单,向点将台上的四位推荐自己,只要打动他们即可。”
这样也行
不仅台下的将士有些惊讶,就是台上站着的宋冲、郭子仪等人也吃了一惊。
可以自行挑选部下,这是多大的信任,权限也太大了吧。
郭子仪、陆进和崔希逸知道郑鹏的为人,心里又是惊讶又是感激,可三人都没说什么,而第一次跟郑鹏的宋冲大吃一惊,回过头恭敬向郑鹏行了一礼,有些激动地说:“谢将军信任,可这样选人,会不会不合规规”
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军中不见得比朝堂简单,做将领的生怕手下夺权,千方百计搞平衡之术,还处处提防手下架空,像郑鹏这样放权的,宋进还是第一次看到。
郑鹏眯着眼睛说:“宋将军是觉得本将没有眼光,还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统帅一军”
“末将不敢对郑将军有半分质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带好二千部属,只是觉得自行组军这件事没有先例。”
宋冲哪里敢怀疑郑鹏,要知郑鹏虽说年纪不大,可他的资历、军功还有声望都已足够,最重要他的人脉极广,还有博陵崔氏做他的靠山。
有一点不能忽视,郑鹏丢了爵位,丢了副监军的要职,但是他羽林军令押千骑使的职位还在,天子亲军就是不同,镇守西域西大门这么重要职守,军部连监军也不派一个。
也就是说,郑鹏组建的西门
668 际遇不同
“好了,总算把一大摊子的事推了出去,可以安心歇一下。”回到自己的营房,郑鹏懒洋洋地躺在躺椅上,心满意足地说。
用兵郑鹏还说有一点经验,但说到练兵,还真是新娘子上花轿头一回,还不如交给郭子仪等人,他们经验比自己丰富,训练起来也肯定比自己更用心。
对郑鹏来说,就算自己会练兵,也不愿亲力亲为去趟这种能累死人的苦差,到时把注意事项列好,交给郭子仪他们办就行,有事能解决就帮忙解决,不能解决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红雀冷眼看着郑鹏,对郑鹏这般没进取的行为很是无感,听到郑鹏的话忍不住嘲讽道:“是啊,什么事都交给别人,自然是落得清闲。”
做将领的,恩威并施是一种手段,身先士卒才是收心,别的将领,为了牢牢把握手里的兵,恨得事事亲力亲为,红雀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把部下像负累一样扔给别人。
郑鹏听出她话音有异,也不以为然,反而从容地说:“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就是劳心者,不用事事亲力亲为。”
“是吗”红雀面无表情地说:“劳心还是劳力,那是姑爷的事,红雀只是提醒姑爷,为了姑爷,博陵崔氏也担了很大的干系,小姐在长安一直盼着姑爷早日凯旅而归,若是小姐知道姑爷的所作所为,不知会不会寒心呢”
身为郑鹏的贴身侍卫,红雀知道郑鹏把性命和前程作筹码,下了一个极大的赌注,李隆基能让郑鹏这样“胡为”,除了对郑鹏的信任,博陵崔氏也出了不少力,绿姝小姐更是天天眼巴巴地盼着郑鹏早日平安归来,可小姐肯定想不到,她心里那个重情重义、无所不能的如意郎君,把豪赌得来的机会随意扔在一边,自己像个纨绔子弟一般虚渡光阴。
要是小姐知道,肯定会伤心吧。
这个红雀,要么不说话,一说话能噎死人,郑鹏有些怀念阿军,要知阿军跟在自己身边时,从不问为什么,无论自己说什么他都无条件执行,而这个红雀,说话时那白眼,跟兰朵那小妞有得一比。
可惜,阿军死在乱军之中,摆脱了自己是奴隶的命运,却逃不掉战死沙场的宿命。
阿军战死后,郑鹏给他打造了一副上好的棺木,再运回现在已恢复自由身的双亲身边,还没机会到他坟前拜祭,只能等战事完毕、给他报了仇这才有脸出现在他坟前,对了,还要照顾好他的家人。
看到郑鹏突然不说话,红雀以为自己把郑鹏说惭愧了,犹豫一下,觉得作为一个下人这样说话有些过份,小声地说:“姑爷,红雀也就是那么一说,以少爷的能力,只要多花些心思,肯定能做得更好。”
郑鹏的思路被红雀打断,楞了一下,很快哈哈一笑,摆摆手说:“不用担心,我还不至于那么脆弱,也不用道歉,因为你也是出自好意,红雀放心,你家姑爷既然敢下这样的赌注,心中肯定有数,等着看好戏就行。”
红雀瞄了郑鹏一眼,很快把脑袋转到另一边,不再搭理郑鹏。
郑鹏没打算就这样放过红雀,开口说道:“真是怪了,进营地集训的人,都是精锐,分配时还想过有人不服,要来场较量什么的,没想到出乎意料的顺利,没一个人反对,倒时省了不少功夫,运气不错吧,红雀。”
“没什么稀奇”红雀冷冷地说:“那四个人,不是武将元就是羽林军百
669 天子亲臣
库罗看了看低头不说话的苏尔哈察,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不如说说以后怎么办吧。”
苏尔哈察的贪婪给葛逻禄一族带来祸患,再加葛逻禄一族平日积集的怨气,最后走上一条不归路,然而,就是投靠吐蕃也不见有多待见,吐蕃把葛逻禄一族安置在羌塘地区,把库罗封为羌塘万户长。
羌塘是吐蕃一个很大的行政区域,安置远道辗转而来的葛逻禄一族绰绰有余,羌塘虽说水源丰富、牧草丰茂,适合以游牧为生的葛逻禄一族,吐蕃看似大方,库罗和葛逻禄一族有苦说不出。
“风窝窝”是羌塘的别称,这里寒冷干旱,昼夜温差很大,羌塘当地人还编了一句顺口溜: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要是刮风还行,可更多的时候是风搅雪,难怪这里的天空总像从沙水里捞上来似的迷迷不清亮,特殊的环境可羌塘是吐蕃最偏僻、最落后的地方,就吐蕃人也不愿到这里居住,吐蕃却在这里安置投靠的葛逻禄一族。
水土不服加上高原反应,葛逻禄一族入吐蕃后状况不断,大批人病倒,就连牲口也不例外,部众跟随库罗本想着过好日子,没想到混到这里,巨大的落差让不少部众受不了,有不少部众偷偷离开投靠认识或有姻亲的部落,以至葛逻禄实力大打折扣。
苏尔哈察很光棍地说:“大唐视葛逻禄有如下田的牲口,跟大唐一起有如与虎谋皮,算大唐狗皇帝运气好,我们不能如期拿下西域,还折了不少部众,不反也反了,虽说有损失,但我们也不吃亏,走之前捞了一大笔,就是什么也不做,十年内不愁吃喝,条件差点不算什么,有吐蕃庇护,正好在这里休养生息。”
伊不拉有些不满地瞄了苏尔哈察一眼,冷冷地说:“吐蕃把我们放在羌塘,就是让我们给它看家护院,要是大唐打过来,要死也是我们先死,沦落到这个地步,全靠某些见钱眼开、自私自利的人。”
原来在多坦岭地区过得很滋润,伊不拉也很喜欢原来的集居地,来到条件远远没多坦岭环境好的羌塘地区,心情哪里会好。
归根结底,就是苏尔哈察见钱眼开,竟敢把大唐的运输财货的队伍全杀,干了坏事还让人捏住小尾巴,要不是苏尔哈察在葛逻禄的地位特殊,伊不拉早就动手了。
自己能有今天,都是苏尔哈察拖累的。
苏尔哈察毫不怯场地盯着伊不拉说:“伊不拉,你就是草原上见不得上的老鼠,张孝嵩担任西域监军御使时,把葛逻禄害得老惨时,你不是天天在背后骂吗,多少次说要杀了他,还要反了大唐,不见你敢当着他的面骂,也没见你有什么行动,现在如你愿也,怎么,怂了”
稍等一下,苏尔哈察继续说:“没错,某是见财起了杀心,那是某觉得是大唐欠我们的,拿到这批财货也没独吞吧,族里要换武器,购置各种生活用品,没少出钱吧,远的不说,就说你成亲时,礼单上送你的那件镶了顶级红宝石的链子,就是从大唐运输队里抢来的,伊不拉,你能说没拿到好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