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该干嘛就干嘛。

    设计好图样,郑鹏把炭笔一放,拍拍手说:好了,就按这种样式建。

    李白指着桥中间一个特别标注的白色区域说:少爷,这块是干什么的,还特意圈起来?

    傻啊,本少爷辛辛苦苦建一座桥,当然要给它起一个名字。郑鹏毫不客气地说。

    刚刚看到李白时,郑鹏内心可是震憾兼激动,要知道,小时读没少读他的诗,考试也没少从有关他的题目拿分,绝对是学生心中神级偶象,可相处久了,发现李白也是人,也吃五谷杂粮,有时还有点小可爱,对他也变得随意起来。

    公子,给桥起名的事,就交给太白,保证让你满意。李白主动请缨。

    作为幕僚,李白寸功未立,早就想表现一下,马上抓住这个机会。

    再不表现,就怕别人说是混吃蹭喝了。

    行,这事交给你,不过最后决定权在本少爷手里。

    李白像鸡啄米一样点头:那是自然。

    人多力量大,这时锁河索已经做好,崔二小跑着过来说:公子,这河是锁住了,你看下一步要做些什么?

    郑鹏跟绿姝已经订了亲,那就是自己未来的姑爷,崔氏三房一脉只有一根独苗苗,很有可能自己还会跟小姐过去,崔二对郑鹏自然格外热情。

    崔管家辛苦了。

    不辛苦,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做下人应该做的,郎君吩咐过,全力配合公子,有事只管吩咐。

    郑鹏也不客气:那好,崔管家,你让人把靠我们这边的铁环,七丈以内,把木桩打下去,有多密打多密,我需要一个缓水区来建桥墩,明白吗?

    明白。

    很好,对面岸也一样。

    公子,这事交给我,一定办得妥妥的。崔二当场拍心口。

    虽说不知郑鹏要做什么,不过他说什么,听他的就是。

    崔二也是一个行动派,很快召集人,把一根根木桩穿过铁环,然后用打桩的方式,紧紧钉在河床上,这是一项体力活,靠岸的还容易一点,深水的地方,很难站得稳,还要想办法爬到高处用力挥锤。

    看到那些健汉,用两把梯子绑在一起,下面用人紧紧地扶着,一个壮汉提着一个大木锤爬上去打桩,看着都觉得危险。

    古代的条件就这样,郑鹏也没办法,只能放手让崔二做,自己马上要去处理别的事情。

    现在是三月,还有不到二个月就是雨季,一定要在雨季之前把两个桥墩都弄好,要不然洪水来,以前的功夫就全白费了。

    公子,公子这时一名叫崔大田的采办跑过来:你要的松香买回来了。

    郑鹏眼前一喜,马上说:让我看看。

    崔大田一招手,几名健仆抬着几个麻袋过来,把麻袋放在郑鹏面前,郑鹏一打开,马上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袋子里,全是一块块金黄色类似琥珀的东西块状物体,正是郑鹏需要的松香。




470 老忠奴的担忧
    公子,我们把附近几个县城的所有生药铺的松香都买来了。崔大田小心翼翼地说。

    松香是松树渗出的油树脂,经蒸馏或提取除去挥发油后所余固体树脂,有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的功效,对痈疽恶疮,瘰疬,痿症,疥癣,白秃,疠风,痹症,金疮等症状有独特的疗效,在后世,它在化工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然而,在唐朝,松香只能作为一味中药,躺在生药铺的药柜里。

    不错,想办法再收一批,数量跟现在差不多就行。郑鹏满意地说。

    明白了,公子,小的马上去。

    不用这么急,刚回来先休息一下,半个月内给我凑齐就行,对了,钱找郑福报销。

    把崔大田打发走后,黄三好奇地看着那些松香,吃惊地说:少爷,你买这么多松香干什么?

    郑鹏懒得解释,挥挥手说:很快你就会明白,让人先搬到库房。

    知道了,少爷。

    去看看了打桩的进度,又去看看高炉炼铁的进展,郑鹏的脚步最后停在木工棚里。

    用竹和木板修成的简易工棚内,二十多名木匠卖力地工作着,大多木匠拿着凿子,在树干上开凿线槽,只见工棚内木屑纷飞,木匠们一个个挥汗如雨地工作着。

    少爷。领队的老齐看到郑鹏来了,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计上前行礼。

    老齐是一个木匠,郑鹏修元城新宅子时,从托郭可棠买了一批工匠回来,老齐就是其中一个,因手艺活好办事细致,升为木匠的领头,这次造桥把他也带过来了。

    郑鹏径直开口问道:交待你办的事,还要多久办妥?

    这些线槽和木板都要现制,有点麻烦,不过现在已经全力开工,三天,三天之内一准完成。老齐想了想,给出一个答案。

    好,就三天,不过质量你帮我盯好,出了问题我不找别人,就找你一个。

    老齐一脸自信地说:少爷,要是出了问题,怎么处罚,小的绝无一句怨言。

    时间过得很快,三天时间转眼即逝,当然,利用得好的话,三天时间也能做很多事。

    仅仅过了三天,吊架装好,崔二也率人在锁河索的帮助下,把一排木桩牢牢地插在河床上,有了这排木桩,可以营造一个相对平缓的空间。

    看到一切准备就绪,郑鹏看看天空,不错,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强忍内心的激动,大手一挥:老齐,把准备好的东西抬出来。

    是,少爷。

    很快,一根根造形特别的木桩木板还有一些长条的铁条等纷纷抬到陵河边,准备修桥墩。

    此时,在工地的旁边,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群众,都在等着看郑鹏怎么建桥。

    古代人娱乐生活很缺乏,没什么娱乐,有时无聊,几年前陈谷烂芝麻的事也翻出来说,在博陵人眼中,郑鹏有多层身分:才华横溢的大才子骁勇善战的大将军,还是博陵崔氏的女婿,光是身份就吸引人,还在陵河边弄那么多新鲜事,又是拦河又是插桩,还弄了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

    虽说不是很明白郑公子在干什么,但看起来有趣。

    于是,工地好像成了戏台,每天都有很多人围观,其中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妙龄少女。

    看到郑鹏开始大动作,一众吃瓜群众纷纷开始议论:

    看到吧,那个发号施号的就是崔家三房的女婿。

    啧啧,人家年纪轻轻就是将军,还有爵位,俺家那二个,有郑公子一个指头那么好,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你们说,搭一个那么高的架子干什么用?

    用那么多木头,这是要建木桥吗?木桥不够稳固啊,就是洪水冲不走,泡二年也腐烂了。

    说一个秘密吧,崔家平房和三房还赌上了,知道赌注是什么吗,说出吓死你们,平房的崔玉芳小姐拿出一套十八件的花搁木家具,三房的崔绿姝小姐更了不得,四车嫁妆,这下有热闹看了。

    这事我也知道了,现在博陵很多人都在讨论,四辆马车并排走,那得大多的桥,还要承平房那十八件死沉死沉家具的碾压,看到那个灰衫的下人没,就是崔玉芳小姐的跟班,天天来打听情况呢。

    众人议论纷纷,有的人嗓门大,话传到郑鹏耳里,不过郑鹏把它忽略,不停地指挥调度。

    少爷,都准备好了。一切就绪后,黄三向郑鹏报告。

    看似几天就完成相关工作,其实准备工作是在过年前就开始,郑鹏等这天很久了,对黄三点点头,然后略带激动地说:吊架准备,现在吊一号木桩。

    一声令下,马上有人抬来一根大约三丈高的大木桩,系在吊架的吊臂上,轻轻一抬,就把木桩吊离地面,很快,众人看到神奇的一幕:吊架的上半的部分转了半圈,那根三丈多高的大木桩一下子从岸上吊到陵河里。

    哗

    人群发出一阵哗然声,谁也没想到,那个高架子这么灵活,一下子把那么笨重的木桩吊到陵河里。

    大唐百姓也会利用简单的杠杆原理去工作,多是简单的单向操作,郑鹏设计的吊架却能360度旋转,这让他们啧啧称奇。

    然而,众人的惊讶还没完,只见一个匠师在上面调了一下,长长的吊臂也可以移动,只是简单地调几下,就把沉得的木桩移到接近的位置。

    这时在陵河里,郑鹏早标好相关位置作好标记,一共八个点,每个点都用长长的竹竿插着,八条竹竿用数字标出来,到时用木桩代替就行,在竹竿的周围,也搭了船桥,船用纤绳固定,上面铺了木板,人可以在上面行走搬运东西。

    众人不知郑鹏为什么要标八个点,好像有些点离得很近,奇怪的是,那些木桩都开凿了槽,看起来怪怪的。

    由于配合不好,第一根木桩放下稳定调整角度再到固定,足足用了二个时辰。

    经验不足是一个因素,最重要的原因是固定,把长度超过三丈的大木桩在河床上固定,还要达到郑鹏撼不可动的标准,那要花很大的力气打桩,十多个壮汉轮流出动,拼命把木桩往下打,把手都打得酸了。

    这时吊架起了巨大作用,放下木桩后,系了一个大吊篮,人可以站在吊篮里打,轻松很多。

    有了第一根的经验,后面轻松了很多,第二根花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完成。

    郑鹏生怕哪天会下雨,也顾不上休息,让人架起火点起灯笼火把,连夜赶工,足足花了整整二天的时间,这才把八根木桩准确地插入预定位置。

    少爷,终于完成了,歇一下,先喝口蜂蜜水润一下嗓子。黄三拿来一张椅子,让郑鹏坐下。

    郑鹏一屁股坐下,接过蜂蜜水连喝了几口,这才长长松一口气说:总算完成第一步,这二天嗓子都喊得有些沙哑。

    黄三想问下一步干什么的时候,崔二走了过来,赔着笑说:公子,这二天辛苦了。

    不辛苦,倒是崔管家跑上跑下,是你辛苦才对。

    不敢,不敢,这是都是做下人应该做的,公子千万不要这样说,折杀老奴了。

    郑鹏打量了崔二一眼,开口说道:崔管家有什么想说,不妨直言。

    崔二犹豫一下,忍不住说道:公子,这八根柱子,是桥墩吗?

    说真的,崔二心里有些失望,郑鹏说得那么好,还搞得那么隆重,一直以为郑鹏要为博陵建一座特别牢固的大桥,没想到郑鹏费了那么大劲,就是打了八根木桩。

    这是要做木桥吗?

    真是建木桥,那也太能吹了。

    如此一来,不仅崔二为博陵没有一座牢固的桥失望,对郑鹏的品格产生动摇,最重要的是,小姐为了郑鹏,跟平房崔玉芳打赌,赌注还不小,要是输了,不仅仅是财产的损失,也涉及到三房的名誉。

    平房和三房,看似一团和气,其实有点面和心不和,一直暗暗较劲,就以这次打赌为例,堂姐妹之间出动了嫁妆作赌注,博陵差不多人尽皆知,三房主事的崔源不在,可平房那方没有半点动静,肯定是上面的长辈默许了这件事。

    崔二看到那几根木柱就烦心,原因很简单,真是靠那八根木柱建桥,估计普通马车过都摇摇晃晃,更别说是载着花搁木家具的马车,还是四辆并排走。

    真是这样,小姐在这次打赌中必败无疑。

    不是,是帮助修桥墩的。郑鹏很干脆地说。

    崔二是一个典型的老忠奴,从不为自己着想,对主人交待的事兢兢业业地完成,作为崔氏三房的二管家,本来是协助郑鹏建桥的,现在倒好,到这里帮忙跑东跑西,忙上忙下,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崔二是郑鹏家的下人呢。

    都不忍心吊他胃口。

    崔二松一口气,然后饶有兴趣地说:公子,靠这八根木桩,能在水里弄出一个什么动静?

    想知?

    想崔二老老实实地说。

    郑鹏神秘一笑:明天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赶早。



471 见证奇迹的时刻
    不知谁传出去郑鹏要修桥墩的事,第二天一早,郑鹏还没有起床,陵河边的人已经是人山人海,不少人携家带口来观看,一个个翘首以待,看看郑鹏怎么造一座能让四辆载重马车并排通过的大桥。

    郑鹏以博陵女婿为博陵建桥,本来就话题十足,现在还扯上崔氏平房和三房两位小姐的赌注,更令人瞩目。

    一座桥的核心就是桥墩,知道郑鹏要建桥墩,都想看看郑鹏怎么在水流湍急的陵河造桥墩,大伙都想亲眼看看,这头大唐风头正劲话题十足的人物,是神奇还是神经。

    那边还没开工,围观的人就窃窃私语起来:

    你们看,就是那个高架,他们管长的那个叫吊臂,可灵活了,一系一吊一转,那大木桩就到陵河了。

    奇怪,他在河里打一排桩,木桩只打了一小半,水也截不住,又弄那么多木桩要干嘛,到底要干什么?

    打几个木桩就说造桥墩,不会木桩就是桥墩吧。

    你们说郑公子异想天开,某觉得不尽然,长安赛马还记得吧,郑公子硬是凭着一堆木头,拼了一辆脚踏车,最后硬是用脚踏车赢了苏禄可汗的千里马,所以要对郑公子有信心。

    就是,郑公子能做出把人带上天的热气球,建个桥肯定不是问题。

    这里可是博陵,郑公子又是博陵崔氏三房的未来女婿,没点把握,不会夸下这般海口吧。

    众人议论纷纷,大约分二派,一派相信郑鹏有这种神奇的能力,一种认为郑鹏是夸海口,肯定不能建成他所说的那种大桥。

    人群中,一个头戴幞布身穿圆领长袍的少年郎正在紧张地张望着,这个少年郎太俊俏了,眉清目秀,肤色白里透红,其实看清一点,这个少年郎是没有喉结,是一个假公子。

    这个假公子正是绿姝所扮,这二天郑鹏因为下桩的,起早忙黑,赶在雨季前完成,最起码把桥墩做好,没去跟绿姝话筒传音,绿姝都有些牵挂,听说郑鹏今天要建桥墩,又想见郑鹏,又想看看桥建得怎么样,就偷偷来了。

    光明正大地来,很显眼,让人看到会觉得不够矜持,最后和红雀一起女扮男装,混在人群中。
1...261262263264265...4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