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记得,不是还有十天吗,不急。

    兰朵马上反驳道:还不急,刚刚左教坊运了好几车制花灯的材料回去,我们回来时,看到周尚书在府第门前,搭了一座十多丈的模子,准备做花车呢,就你什么也没准备,怎么,你又大又漂亮的花灯,不会花一百几十文随便买几盏吧?

    三女一起去东市逛,路上看到各家各户都忙着准备庆贺上元节的花灯,回来看到郑鹏还是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心直口快的兰朵忍不住发问。

    要不是刚才衙门派人来登记,郑鹏还真没想起这件事,闻言马上说:刚刚在想做什么样的花灯,不仅要气派,还要漂亮,我要让全长安城的人都看到,一百几十文的花灯算什么,挂在茅房都嫌它不够派。

    还想让全长安的人都看到,你这是痴人做梦兰朵有些轻视地说:没让邻里笑话就不错了。

    一年一度的上元节,是节日的重中之重,别看很多人现在才开始制作,实则他们早早就作了准备,像图式材料和扎花灯的能工巧匠都已备好,别人忙得热火朝天,郑鹏还在懒洋洋,一点准备也没有,还敢扬言要全长安城的人都看到,简直就是吹牛。

    不信?要不要打赌?郑鹏看着兰朵,笑咪咪地说。

    一听到赌,兰朵下意识后退了一步,犹豫一下,很快摇摇头:不赌,免得坏了看花灯的兴致。

    不知为什么,每次跟郑鹏打赌都讨不到好处,过年时差点把自己都搭进去,幸好郑鹏还算有分寸,兰朵想好了,跟谁赌也不跟郑鹏赌。

    行啊,兰朵这小妞吃过几次亏后,变得精明了。




445 打回原形
    少爷,你准备做什么样式的花灯?林薰儿有些好奇地问道。

    眼看上元节快到了,郑鹏好像没一点准备,林薰儿都有点替他担心了。

    又大又漂亮是前提,至于什么花灯,一时还没有想好。

    兰朵在一旁没好气地说:没想好就快想,现在已是正月初五,满打满算只有十天的时间,别到时弄几个小灯笼充数,小冰,林姐,我们去试试新买的胭脂,有空再来看,做花灯这种粗活,让他负责就好。

    少爷,让你受累了。

    哥,你一定要做一盏好看的花灯哦。

    郑鹏,别让本郡主小看你。

    三女一人说一句,说完就有说有笑回房清点自己的战利品,把郑鹏一个人扔在院子里。

    都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兰朵变坏赚了一大笔后,心情大好之下天天拉着林薰儿和郑冰往东市跑,看来购物的吸引力,就是大唐的女子也不能幸免。

    三女刚走,李白和郭子珪飘然而至。

    看到郑鹏陷入沉思,李白好奇地问道:公子在想什么,是在想如何补实缺的事吗,好办,只要高公公发话,想要什么实缺没有?

    官员都回衙门当值,作为郑鹏的幕僚,李白开始替还是散职的郑鹏谋划起来。

    只有郑鹏混得越好,自己的机会越多。

    郑鹏摆摆手说:实缺的事不急,小白说得对,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咱背后有大靠山,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上元节到了,我答应薰儿她们,要做又大又漂亮的花灯,你们来了正好,替我想想办法。

    要么不做,一做就要做到出彩,这是郑鹏的风格。

    李白眼前一亮,猛地一拍大腿:公子所言甚是,差点忘了这事,朝廷出了告示,花灯做得好的,可以得到朝廷的厚赏,还有机会进宫参加宫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兴奋归兴奋,李白很快又懊悔起来:这些天替公子守门,迎来送往,都忘了这事,还有十日上元节就到,这么短时间,怕是,怕是赶不及了。

    郭子珪摇摇头说:就是知道,跟那些豪门也没得比,他们早早作了准备,又投入巨资,这一路走来,看到很多扎花灯的巧匠在忙,光是胜业坊,搭来扎花灯的棚架也有十多个。

    扎个花灯要棚架?有点夸张吧?郑鹏惊讶地说。

    不夸张李白接上话头:普通人家是扎花灯,豪门大族财力充沛,他们争相修灯车饰灯楼,期望在上元节夺人眼球,花钱如流水,那才叫厉害呢。

    郑鹏皱着眉头说:要想办得出彩,得多少钱?

    太白第一次到长安,对长安的上元节了解不多,不过在成都,富足人家过一次上元节,花费百万是很寻常的事。

    郭子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子珪也是初到长安,公子想知,问黄三就合适不过。

    郑鹏马上叫道:黄三

    站在一旁听令的黄三马上应道:少爷,小的在。

    上元节到了,要想花灯出彩,得花多少钱?

    那要看少爷想多出彩。

    全城瞩目。郑鹏毫不犹豫地说。

    黄三想了想,开口道:要是运气好,得花费十万贯以上。

    多少?郑鹏一下子从躺椅中坐起来:扎个花灯要十万贯,还要运气好,这花灯是贴金的还是镶玉的?

    一贯一千钱,十万贯就是一亿钱,这是有钱没地方花啊。

    黄三解释说:少爷,小的不敢欺骗,去年上元节非常热闹,据说最出彩就是宋王府的花灯车队,高逾十二丈的花车,美轮美奂,还有大量制作精良的花灯,别的不说,光是那二百名持花灯的宫女,容颜出众衣饰华丽,还佩以珠玉,据说一个宫女的装束就超过三百贯,光这里花费了超过六万贯,花费超过万贯的豪门大族多了去。

    今年有些特别,西征大捷,重整西域秩序,朝廷打了大胜仗,来长安称臣纳贡的邦国多了很多,皇上要与民共乐,也让那些使团感受大唐的繁华昌盛,下令要搞得热热闹闹,于是张贴告示,重赏花灯做得好的,要是讨皇上开心,还能参加御宴,所以有点家底的人家,都在费尽心思,听说那些会扎花灯的巧匠,早就让人高价请走,少爷,要想让全城瞩目,十万贯能做到,真要靠运气。

    郑鹏闻言,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贫穷限制想像啊,郑鹏准备花个一百几十贯,扎一个漂亮的花灯,往门口一挂,就引得百姓争相前来观看,听黄三说了,才知自己异想天开。

    十二丈高的灯车,一丈是三米三,算起来近四十米高,一层楼的高度大约是三米,相当于十三四层楼的高度,不仅有灯车,还有盛饰打扮的二百宫女,人家不仅仅是在府门挂几盏花灯,而是组建了一支巡游的花灯队伍,在长安巡游。

    这这个还真得好好想想。

    跟林薰儿说扎又大又漂亮的花灯,让长安百姓都看到,跟兰朵夸下海口,说要全城瞩目,现在没有大风,郑鹏感到舌头有点闪了。

    盛世的大唐,富庶的程度是超出郑鹏的想像,长安又是大唐的文化政治中心,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李隆基的运气不错,武则天给他留下一个殷实的底子,上位后又有能臣相助,国力强盛的大唐让喜欢排场的李隆基可以肆无忌惮地挥霍。

    因为喜爱音律,李隆基眷养数量庞大的乐官,动辄举行万人规模的演奏,作为大唐最期待最热闹的上元节,在李隆基的授意下,规模可以说空前绝后。

    李白有些好奇地说:公子,你准备花费多少钱在上元节上?

    郑鹏犹豫了一下,挥挥手说:多少钱看情况,论实力比不上怕是比不上别人,我们要花少钱办大事,要在巧字上下功夫了。

    卤肉的分红三宝号的分成,让郑鹏觉得自己是有钱人,可以随意挥霍,有时看到堆积如山的钱,还有一种不知怎么花的念头,可一个上元节花灯的开销,瞬间把郑鹏打回原形:跟豪门大族相比,自己还是处在温饱水平的。

    豪门大户宅子连片,名下良田万亩,奴仆过千,出入上百人簇拥,晚上睡觉还得像皇帝一样翻牌子,一个节日豪掷千万,这才是真正的有钱人。

    李白问准备花多少钱时,郑鹏算了算,自己要到博陵造桥,这里需要花费一大笔巨资,以崔源的性格,在婚事上还得刁难自己,到时骋礼酒席绝对是天文数字,这样一来,留给上元节的钱不多了,拿个二三千贯没问题。

    二三千贯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一笔巨款,但在达官贵人云集的长安,这点钱连水花都溅不起,郑鹏怕说出来打击李白郭子珪的信心和冲劲,只好用婉转的方式。

    的确,长安的勋贵太多了,很多人都是几世的积累,公子跟他们比,根基是薄了一些,要想在灯会出彩,得到皇上的赏赐,的确需要在巧字上下功夫。李白深以为然地说。

    郑鹏挥挥手说:小白,子珪,你们都坐下,黄三也别站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都坐下给我想想,怎么做才能在上元节上一鸣惊人。

    开弓没有回头箭,承诺过要出彩,说了要全城瞩目,郑鹏不能破坏自己在林薰儿心中的美好形象。

    更不能让兰朵那小妮子看轻。



446 上元节,情人节
    少爷,不如我们也不修一辆灯车怎么样?

    不妥,去年都高达十二丈,今年肯定更高,高度装饰比不上别人,再说只有十天时间,时间也来不及。

    公子,多做灯笼,以数量取胜。

    就这点地,能挂多少盏,没用,还不如放一火呢。

    有办法了,公子不是跟平康坊熟吗,不如邀一批名红牌花魁,组织她们一起持灯巡游,肯定抢足眼球,引起全城瞩目。

    这个主意妙啊,那么多花魁红牌一起出动,肯定引起轰动,不过转而一想,郑鹏很快否决:不妥,上元节期间,正是青楼生意最好的时候,把她们叫走,得损失多少钱,而青楼行会也地有相应活动,这样一来冲突了,就是姑娘们肯走,老鸨也不答应,再说了,别弄得我像个龟公。

    众人商议来商议去,半天也拿不了一个好主意。

    花小钱办大事,还要在短时间内办妥,难办。

    郭子珪有些沮丧地说:郑公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不,我们将就一下吧。

    让花灯出彩不难,但要做到全城嘱目,还要在金钱和时间的限制下,太难了。

    要是将就,交给黄三就能办妥,哪里需要我们几个坐在这里商议郑鹏一脸肯定地说:都精神点,现在那几个女等着看我们笑话呢。

    郑公子,三军未行,粮草先动,我这里还有五百多贯,不如也拿出来扎灯笼吧。郭子珪想到郑冰想看花灯,不忍看到她失望的样子,把自己的零花钱主动贡献出来。

    不用,这钱轮不到你出,再说这点钱也没什么用。郑鹏摇头拒绝。

    郭子珪有些尴尬,张张嘴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没开口。

    李白有些郁闷地说:世事这样,两全其美的事少之又少,就像谁都知凶猛的老虎多了一对翼会更厉害,可如虎添翼只会出现在神话故事里。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郑鹏脑中突然灵光一闪,马上兴奋地说:有了。

    公子,什么有了?李白被郑鹏吓了一下,连忙问道。

    黄三好奇地问道:少爷,是不是想到怎么制作花灯了?

    郑鹏嘴边露出一丝得意的神色,点点头道:没错,本少爷不仅要花小钱办大事,还要趁上元节狠狠地大赚一笔。

    公子,怎么制作?李白也来了兴致。

    想到了办法,郑鹏也坐不住了,站起来大声说:现在起,全听我的,要做的第一件事,先搬到胜业坊那间宅子,那里地方大,位置也好,就在那里制作花灯。

    说到这里,郑鹏嘿嘿一笑:要是运作得好,说不定那宅子的推倒重新的钱都能挣来。

    李白和郭子珪闻言相互望了一眼,发现彼此眼内都有不敢相信的目光。

    不是想怎么制作花灯吗,怎么一转眼变成挣钱了,花小钱办大事已经很为难,听郑鹏的意思,好像还想利用花灯大捞一笔。

    可能吗?

    不管二人怎么想,郑鹏说干就干,当即带人到胜业坊的宅子,然后着手找工匠购买制作花灯的材料,关起门就扎起了花灯。

    林薰儿和兰朵她们想看看也不让,说要保密,到时给众女一个惊喜。

    随着上元节越来近,长安城不仅喜庆的气氛越来越浓烈,人也越来越多,酒楼客栈人满为患,就是各大寺庙的空房也被前来赏灯的客人一抢而空,走在路上,绝大部分的客栈都高挂客满的牌子,最令郑鹏感到惊讶的,大唐已有房车出现。

    长安的客栈的房费,随着上元节的到来不断攀升,平日本来就贵,现在翻了二倍不止,一些想节省住宿费的人睡在马车上,晚上只要找个地方停就行,由于长安实施夜禁,只能停在坊内,让武候大赚一笔。

    街上出现很多不同脸孔不同肤色和不同装束的外国人,有的成群结队有的拖家带口,有的还是来自万里之遥的欧洲国家,显得非常热闹。

    然而,不管来自哪里,来到大唐的土地上,都要遵守大唐的律法,接受大唐衙门的管辖。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终于到了正月十五,长安过年的气氛更加浓烈,街上的行人接踵摸肩,细心的人一觉醒来发现,今天醒得比往日晚了点,因为早上鼓楼并没有敲响,需要市鼓敲响才能买卖东市和西市,早早就打开了门。

    一年一度的上元节狂欢,终于拉开了序幕。

    郑鹏睡到日到三竿才起床。

    少爷,你终于起床了,也不看看什么时辰。林薰儿看到郑鹏醒了,嫣然一笑,边说边伺候郑鹏穿衣。

    郑鹏长长伸了一个懒腰,摇摇头说:一连忙了那么多天,可把本少爷累得不轻,幸好昨天赶出来了,难得今天那该死鼓声没响,正好睡个懒觉。

    少爷,你们到底做了什么花灯,能不能给奴家透露一下。林薰儿好奇地问道。

    从初五到十四,郑鹏差不多泡在胜业坊那个宅子里,林薰儿记得郑鹏只回来睡了二晚,至于做什么花灯,郑鹏一直秘而不宣,怎么也不肯透露,只说到时就知,还一再保证会让全城瞩目。

    郑鹏越是不说,林薰儿越是好奇。

    这么多天都等了,也不急着再多等几个时辰,快了,今晚就可以揭晓。郑鹏还是守口如瓶。

    林薰儿轻咬着红唇,忍不住在郑鹏的腰里捏了一把:就会欺负奴家。

    嘿嘿,昨晚可是薰儿一直坐在上面欺负本少爷,是谁欺负谁?

    郑鹏话音一落,林薰儿想起昨夜的荒唐,当场霞飞双颊,扔下一句:少爷最坏,便飞了似的跑出去。

    一大早调戏了薰儿,郑鹏心情大好,自顾洗漱完毕,出到大厅,左右看了看,忍不住问道:人呢?
1...248249250251252...4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