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这是大唐标准的新年礼。
行完礼,郑鹏在一旁坐下,小音忙给郑鹏添筷倒酒,这样可以陪郭子仪一起吃喝。
大哥,今儿有点早啊。
郭子仪把杯中的酒一口气干了,长长吐了一口气:那是,一下值就奔你这里吃口热的,子珪呢?
昨晚在这里守岁,放爆竹,玩叶子牌,解除宵禁才回胜业坊那宅子休息,估计还得休息一会。
是这样,行,一会我去叫醒他,带他去传座,多见识一下世面。
这时林薰儿走了出来,右膝跪地,恭恭敬敬地说:元正启祚,万物惟新,伏惟郭公子尊体万福
郭子仪忙放下酒杯回礼。
林薰儿不是普通的下人,虽说出身青楼,可她是皇帝下令给她去的贱籍,在郑鹏身边的地位也很特殊,不看僧面也看佛面,礼数不能少。
刚刚行完礼,听到动静的兰朵和郑冰也出来了,郭子仪不敢怠慢,一一行礼。
郑鹏跟兰朵有些不对付,新春佳节也不好斗嘴,也得相互行礼。
林薰儿郑冰和兰朵只是露了一下面,很快就走出大厅,把空间留给郑鹏和郭子仪。
等三女走后,郭子仪苦笑地说:本以为来到三弟这里会消停点,没想到还是这么多礼数,一想到离上元节还那么多天,内心都点戚戚然。
过年礼数不能少,郭子仪的职位是守卫皇宫的卫士长,宫中达官贵人多,同僚也多,从昨晚到今天,都不记得行过多少礼,行礼都行到腿痛,一想到从元正到十五都要这样,不头痛才怪。
郑鹏苦笑一下,然后出声附和:是啊,礼不能废,人就得废,幸好这里元城,要不然我也够呛。
礼多人不怪,可行礼多自己受累,逢人拜年则需要右膝下跪,大礼人白居易也因为行礼太多吃不消,所以才会写出出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衰的诗句。
算了,不说这些郭子仪突然压低声音说:三弟,他们谈得怎么样?
郭子仪嘴里的他们,自然是郭子珪和郑冰,郑鹏想让郭子仪介绍一个少年才俊,郭子仪心中一动,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把胞弟郭子珪叫到长安,就是找机会让二人相互了解一下。
有戏。郑鹏一脸认真地说。
虽说并没有挑明,可郭子珪和郑冰心里都清楚,从二人的表现来看,相互间都有好感。
啪的一声,郭子仪一掌拍在自己的大腿上,高兴地说:太好了,三弟,某马上禀明家父,让他找人上门提亲。
不用这么急吧,好像见面就想往老郭家抢人。
郑鹏想了一下,摇摇头说:大哥,太急了,要缓一下,我只是她堂兄,不是父母,都说婚姻大事,父母作主,只是我满足不行,还要我四叔四婶点头,要不,委屈子珪一下,过几日替我送点东西回元城?
行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他走走也好。郭子仪一口应下。
说是让郭子珪送东西回元城,其实是借机会让女方家长看一下本人,这是对郑冰父母最大的尊重,当然,一切都是看在郑鹏的面子上。
很多人新人,家境相貌品性,全凭媒人的一张嘴,直至洞房花烛夜才知道另一半长什么样,郑鹏最反对这点。
两人商议完毕,郭子仪也吃了五分饱,起身告辞,准备带着胞弟去传座,让他多见见世面。
新年是去到哪吃到哪,不吃不喝就是不给面子,不能吃得太多,免得吃不下尴尬。
郑鹏把郭子仪送出大门,回来时正好看到院子在随风飘动的幡子,高高要旗杆,长长的五彩贴幡,显得很吸人眼球。
抬望眼,只见到处都竖着这种幡子,增添了很多节日喜庆的气氛。
佛经中描绘,幡子可以供养菩萨,新年挂幡能得福德,避苦难,往生净土,新年时长安家家立竹杆悬幡子,新岁祈长命,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怎么样,本郡主亲自作的幡子,还不错吧。背后突然传来兰朵的声音。
郑鹏转过身,不由眼前一亮:兰朵和郑冰,两人盛扮打扮,竟然穿着同样的服饰,看起来宛如一对姐妹花,然而看准一些,一个是西域风情的美女,一个是大唐气质的佳丽,隐隐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出到街上,回头率绝对高。
不错,有劳郡主了,两位美女穿得这么漂亮,准备去哪?
哥,郡主说带我去长安到处逛逛,顺到去听听佛经。
兰朵有些不屑地说:这里就那么一丁点地方,有人来就要避开,今天肯定很多人来传座,躲在房间里憋着,还不如到处走走。
郑鹏点点头说:到处看看也看,行了,你们去玩吧,注意安全就行。
兰朵说得有道理,宅子太小了,有客人时女眷要回避,今天肯定很多人来传座,整天躲在房间也不是办法,出去走走对身体也好。
知道了,哥郑冰乖巧地应道。
郑鹏突然好奇地说:出去玩,怎么还带这么一大包?
跟在兰朵的两个护卫,都背着一个很大的包裹,看样子有点吃力。
兰朵面色一急,很快就理直气壮地说:今天人肯定多,酒楼不一定有位置,本郡主多带点干粮出去,你有什么意见?
没意见,没意见郑鹏马上投降:这么多东西,坐马车去吧,免得走得累。
哼哼,那是自然。兰朵理所当然地说。
442 备受打击的小白(求订阅,求收藏)
元正启祚,万物惟新,伏惟公子尊体万福。
郑鹏刚想回大堂,背后突然传来李白的声音,转头一看,只见李白笑容可掬地向自己行礼。
回过礼后,郑鹏有些头痛地说:小白,都是自己人,不用行这么多礼,行个简礼就行。
新年期间,不是行一次礼就行,而是行的礼越多表示越尊重,郑鹏还真怕没完没了的尊体万福,先给这位会来事的家伙提个醒。
行,就听公子的,万岁。李白言听计从。
万岁。
唐朝是一个包容的国度,礼多而不苛刻,万岁并不是皇帝的专用词,过年时跟周围人互道一声万岁,相当于后世人们过年时说一句新年好,相对于要右膝跪地的礼仪,叫一声万岁无疑更简单。
郑鹏看着打份得焕然一新的李白,高兴地说:小白,来得挺早,吃早饭了吗?
途中对付了张胡饼,不饿,再说今天还差吃的吗说到这里,李白有些可惜地说:子珪跟某一同前来的,中途被他大哥带走,要不更热闹。
你来就好,正好帮我招待客人。
李白早早赶到这里,就是想借机会认识一些达官贵人,闻言连连答应。
回到大堂,两人刚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喝茶,黄三就上前禀报,崔希逸前来拜坊。
郭可棠回贵乡,崔希逸身份特殊,不能陪她回去,来得这么早,不用说,应该跟郭子仪一样,下值后就直奔免费饭堂。
好兄弟来了,郑鹏马上带着李白迎了出去。
崔希逸的到来,好像是吹响到郑家传座的号角,张九龄新任平康坊青楼会首周至豪调升到长安任职的昔日军中同僚曹奉平日交好的官员邻居好像走如轮转般,纷纷前来传座,郭鸿没有前来,但他派了一个侄子前来,郑鹏和李白在大堂接待,林薰儿亲自坐镇后厨,保证随时提供酒菜。
最令郑鹏惊讶的是,昔日魏州刺史方开望,因为政绩斐然,调到刑部任职侍郎,也到郑鹏家中传座,郑鹏热情地招待了他。
从开坊门一直忙到响午,郑鹏都不记自己行了多少礼喝了多少酒,只记得自己茅房也上了五六回,连午睡都抽不出时间。
有句话说得对,有兴趣没疲累,郑鹏累得不轻,而李白同学却是精神抖擞,越接待越有精神,看他神采飞扬的样子,郑鹏都有些羡慕。
对一心结识达官贵人的李白来说,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累死了,这些人,怎么那么清闲啊。好不容易空闲下来,郑鹏瘫坐在椅子里,都不想动了。
李白给郑鹏倒了一杯热茶,有些羡慕地说:公子,这种日子要是不累,说明人缘不行,没想到公子的人缘这么好。
都是花花轿子人人抬罢了,也没什么,现在不就空闲了吗。郑鹏有些轻描淡写地说。
郑将军空闲吗,看来咱家是来对了。门外突然传来一个尖锐爽朗的声音。
这声音是,高力士?
郑鹏向外一看,没错,只见高力士身穿宦袍,昂首阔步朝这里走过来。
高力士虽说是宦官,不过他身高近一米九,面容俊朗身材高大,身上没有宦官那种恹恹之气,反而有一种普通人都没有的刚阳之气,脸上写满自信的笑容,走起路虎虎生风,要是不知他宦官,真把他当成豪气冲天的豪侠。
这也是宫中人喜欢称他为高将军的原因。
郑鹏跟高力士关系不错,对高力士的上门没什么,而一旁的李白,看到上门拜坊的高力士,双眼瞪得老大,震惊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高力士啊,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权倾朝野,很多奏折的批改出自他之手,就是皇子公主看到,也得恭恭敬敬地叫一声阿翁,普通的官员费尽心思也难见他一面,没想到他会主动到这里传座。
天啊,这是多大的脸面,李白都有些崇拜郑鹏了。
这可是贵人中的贵人,只要高力士随便发一句话,荣华富贵唾手可得,此时李白看着高力士的眼神都有些炙热。
郑鹏准确地捕捉到李白目光,心里有些好笑:就是诗仙也是地上的仙,再说李白现在声名还没显,好熟悉的眼神啊,想必跟当初自己把崔希逸看成一锭人形元宝的眼神很相似。
李白虽说跟高力士说不上话,但来长安后,几次远远见过高力士,对这位身材高大的太监印象深刻,一看到高力士,马上就认了出来。
想归想,郑鹏还是马上站起来,热情地迎上去:今天一起床,左眼皮一个劲地跳,就知有喜事,没想到是高公公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元正启祚,万物惟新,伏惟公公尊体万福。
正想行礼,高力士一把扶住郑鹏:郑将军,免礼吧,就当饶了咱家这把老骨头,这几天行礼差点没把这老腰折了。
郑鹏也不想动不动跪人,闻言正合心意,顺势站起:高公公真是爽快,不瞒公公,今天行礼行得腿都不想要了,来,公公请上座。
高力士能有今天,靠的绝不是运气,郑鹏知道高力士了解自己的性格,所以特地免了这些俗礼。
有时候就是一件简简单单的小事,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力士也不客气,自顾坐下,都不用招呼,拿起一又筷子自顾吃了几块卤肉,又喝了一杯葡萄酒,这才说道:陛下让咱家给姚开府送些过节的礼品,顺路到这里转转,郑将军,没打扰你吧?
难怪有空出宫,原来是给姚崇送东西。
因为管教儿子无方,姚崇被迫辞去相位,李隆基还很看重姚崇的能力,改任开府仪同三司,让姚崇继续参与朝会,遇到重大政事也专门征询他的意见,平日更是赏赐有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国有一老,必要时能成为朝中的定海神针,李隆基自然懂得利用。
郑鹏马上说:高公公说这话,那就是看不起我了,只要高公公不嫌这里简陋,无论什么时候来都欢迎。
不得不说,高力士很会做人,不仅照顾别人的情绪,也知道怎么维持关系,看似无意中到这里传座,其实他是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这里是他罩着的,想动这里的先掂量掂量。
像高力士这种位高权重的人,一言一行都会引人嘱目。
这是对郑鹏释放的一种善意,也是高力士对郑鹏带给他大笔进帐的奖励。
嘿嘿嘿高力士有些碜人地笑了笑。
一旁蠢蠢欲动的李白,终于有机会插上话,把一碟蜜饯送到高力士面前:高公公,这是野生蜂蜜泡浸的蜜饯,请公公品尝。
高力士这才注意到李白,有些疑惑地说:这位是?
郑鹏马上解释道:回高公公的话,这位是绵州李白,字太白,是我的幕僚。
绵州李白?高力士皱着眉头说:好像有点印象,好像在哪里听过。
李白主动解释道:高公公,太白是兴圣皇帝的九世孙,算起来也算是李唐宗室,请公公多多关照。
高力士想起来了,自己在宗正寺的宗典中看过,李唐有一脉在绵州繁衍,不过李唐宗室人丁兴旺,像这种隔了那么多代的宗室,不知有多少,就是挂一个名号,实则早已繁华落实泯如凡人,早就不待见。
哦,你就是郑将军的幕僚?高力士突然语气平淡地问道。
太白仰慕郑公子的才华,特来投靠,有幸得到公子赏识。李白有些激动地说。
终于跟这位权倾朝野的人物对上话,李白的小心脏有些不争气地跳起来。
只要得到高力士的看重,只要他一句话,荣华富贵有如探囊取物。
高力士的脸色一变,冷哼一声后训斥道:荒唐,你的东家在说话,也不掂量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哪里轮得到你插口,就是东家随意,做下人的也不能逾越,简直就是没规矩。
说到这里,高力士转而劝慰郑鹏:郑将军,咱家知道你与人为善,但主人是主人,下人是下人,主次不能乱,免得主次不分,怡笑于人。
这个时候出现在郑鹏家里,肯定是郑鹏交好的人,高力士给点面子没关系,问题是李白是李唐宗室,虽说隔得有点远,可高力士生怕跟这些宗室扯上关系,引李隆基不喜,于是当场翻脸。
站在高力士的位置,高是高,但有时也高处不胜寒,为了安全起见,一言一行都要三思而后行。
李白的神色有些尴尬,一时站在哪里不知所措,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高力士那么不待见自己,翻脸比翻书还要快。
郑鹏也没想到这种结果,连忙说:是,是,是,高公公说得对,回头我要好好说道他,难道今天贵客临门,一定要跟公公多喝几杯。
一边给高力士倒酒,一边对李白做了一个退下去的手势,李白有点不甘,可还是一脸郁闷地退了下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