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团长乐了,争功劳是好事,说明小伙子有上进心,不过嘛。师长和前指的命令还是要服从地。他问道:“现在营还有多少兄弟?”
“大概还有400多几个,刚才有40多个重伤员抬下去了,可能……”想到牺牲的战友们,孔庆松的眼圈就红了。就在天前,全营00多号弟兄还是活蹦乱跳、有说有笑的,这一眨眼,居然折损了一多半的兵力,要不是2营、团预备队抽调人员补充,光靠营确实顶不住日军的疯狂进攻。
“营打成这样,我心也很心痛,但更值得骄傲……”团长昂起了头。“还记得咱们当兵吃粮的那会儿吗?大帅说要保境安民,现在日本鬼子欺负到咱们头上来了,这些弟兄就是为着这个理想先走一步的……你也好,我也好,咱们都是为着这个理想活着地!”
“团长!”孔庆松哽咽一声,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往事历历在目,那会儿总统还是秦大帅。团长还是一个小排副。自己只不过是个投军的大头兵,入伍第一天的政治课就是两个问题。“你为什么当军人?”、“军人为了什么要打仗?”,与理想和战友的生命比起来,功劳确实不算什么,况且,营也是得到了其他各营的增援后才打成这样的,功劳和鲜血连在一起,谁也分不开!
“撤吧,营在将军岭等你们,撤退的时候要有序,到将军岭记得把火力群移交给他们……”
“是!”孔庆松咬紧牙关,再次恢复了坚定的神色。
……
“周防”号上,神尾等人也在等待中路方向地消息,中路战场的缠斗让他既喜且忧,喜的是4联队果然逮住了师的主力,在激烈的炮火和还击中,这种验证更加“清晰”,忧地是4联队的状况,从早上开始,松前已给自己发了三份乞援电报,意思相当明确,如果再没有有力的增援,以目前伤痕累累的4联队残部,根本无法再对师发起大规模进攻。参谋长送上来地电报触目惊心,仅仅个小时,以骁勇善战闻名的4联队居然有500余人伤亡,而获得的战果仅仅是师放弃的道阵地,这大大超出了神尾所能承受的范围。至于电报中所描绘的敌人火力密集、弹药充足、防御工事严密等等情况判断,倒更像是4联队为战事不利所做的注脚。要知道,南北两翼已推进了近25公里,而伤亡仅仅是微不足道的200余人。
“混蛋,46联队上去了没有?”
“正在登陆……”担任参谋长地净法寺五郎少将犹豫了半天,还是将实情和盘托出,“目前中路登陆场一片混乱,人员、物资、装备、伤员等挤成一团……”
“加藤君,能否将舰队主力全部移至中部战场?”神尾显然对登陆日军火力不占上风感到耿耿于怀。
“这倒没有问题,关键在于炮击舰队的储存炮弹已经不多了,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射频率再加上没有补给,恐怕明天弹药就得告罄……”
“补给呢?”
“补给?”加藤苦笑一声,“全部用来给陆军运送弹药和物资了,哪里还有空余能力进行补给?再说,海军补给不比陆军,需要一个港口进行作业,距离最近的青岛港我们用不了,只有去英国人的威海卫,一来一去最快也要0个小时,如何来得及?何况还要先将足够的物资运送到位?若是回本土补给,恐怕没有两三天都不成。”
想不到海军也是牢骚一堆,神尾无语,他也不想想,加藤大前天进攻胶州湾耗费了大量的炮弹,前天在崂山湾又啃了一嘴巴泥,昨天和今天则为了掩护陆军登陆倾泻弹药,战列舰库存再多、容量再大,总也有个耗尽的时候。
“要不部队就地寻求补给?”
“不行,不行。”净法寺五郎将头摇得跟拨浪鼓似地,“支那人采用了坚壁清野地战术,我军登陆场所附近区域根本没有人烟,如果将大量兵力用于寻求物资补给,恐怕会延误作战。”
“依我,陆军还是按照原定计划登陆,迅速扩大登陆面,穿插纵深,现在船上的重炮、物资要抓紧卸载,当面部队要对华军采用压迫式进攻,炮击舰队倾力提供支援,只要正面拖住师主力,一旦两翼包抄到位,就可以发动总攻了……”
“报告,4联队来电,敌军主力向将军岭一带逃窜,但并未出现溃散迹象,我军因体力和兵力不足,无法进行快速追击。”
“地图……”众人研究后认为,华军师主力为了逃避舰炮火力群地打击,愈发向纵深“逃窜”,将军岭附近几乎已是舰炮火力的极远点,如果不能有效迟滞,一旦脱离本方舰炮火力的覆盖范围,对方将凭借预先构建的防御群负隅顽抗,解决起来难度更大。
“给46联队发报,让他们接替4联队担任进攻任务,抛弃一切累赘,轻装前进,务必要将敌军主力拖在将军岭一线。”神尾此时对郭松龄已有些赞许的意思,“此人在撤退时有条不紊,居然还时不时打几个反冲锋给我们,也算是支那军难啃的骨头了……”
“鬼子上钩了?”郭松龄本来盯着地图出神,突然听到手下的汇报——大队日军向将军岭杀来。
“4联队很牛嘛,跟我们耗了大半天,居然还有余勇可贾。”
“不,前线报告,这次来的部队是新登陆的46联队,前指给我们的情报也说日军舰队主力正向中路集中,大量物资囤积在滩头阵地,来想大干一场。”
“第二个联队?”郭松龄眉头一皱,鬼子又上了生力军,营的压力不小啊,虽然将军岭并不是死守之地,但却也不能轻易丢失,否则全盘计划前功尽弃。
“如果为了稳妥起见,还是让2营和营组成预备队,准备填窟窿。”
“给前指发报,催问他们包抄部队进展如何了?每拖分钟,前线的危险就多一分。”
国势 第111章 短兵相接
第章 短兵相接
国防军山东前线指挥部里,巨大的山东地区沙盘展示敌我双方的态势,在明白和掌握日军的基本进攻动向后,沙盘上的小旗开始活跃起来。
第师、第师、第2师、第5师汇聚成巨大的冲击箭头,从各个方向开始聚拢,而箭头则无一例外地正对着崂山湾附近的主战场。郭松龄的师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将日军的注意力吸引在崂山湾北部,为其他各部的调动部署赢得了充分的时间和机会。
一切为了秋风计划!
为了黏住想象中的华军师主力,轻装上阵、快速冲击的日军46联队对将军岭发起了一拨又一拨的冲击,小胡子联队长得到的指示很明确——冲上去,拖住支那人的主力!随着日军舰队主力的转移,将军岭方向落下的炮弹越来越密集,鬼子的气焰也越来越嚣张,神尾开始下重注了……
将军岭从名称上虽然称之为为山岭,但其实就是一个不高的土包子,套用科学名称就是平原地区的伏状丘陵,只是因为明代有个将军在发迹前曾在附近住过一阵子,当地就管它叫做将军岭了。不过将军岭地势虽然并不险要,但覆盖的范围却较大,属于延绵不断的那种类型。小鬼子绕是绕不过的,打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前前后后陆续作战、行军,就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了,孔庆松将防御任务和火力群移交给驻守的营后,脑袋里紧绷的弦终于撑不住了,走路时脚下发飘,一个踉跄就栽倒在反斜面的土坡上,慌得周围的人赶紧去搀扶他。结果,扶倒没有扶起来。人已经枕着土包睡着了,在营长摇了半天后才睁开半只眼睛,慢悠悠地说道:“大为,阵地就交给你了,你可别对不起我……”不等对方答应,两眼一闭又是昏睡过去。营的将士大体都是如此,一旦撤过安全地带,或躺或坐。全部开始了休息,隆隆地炮声再响也唤不醒他们。
战争让人成熟,战争让人成长,很多辛亥以后入伍的士兵在这血与火的斗争中成长了起来!
仗着自己是轻装上阵的生力军,46联队不待休整就发动了猛烈的攻势,妄图用疯狂和兽性来压倒对方,早已严阵以待的营也不含糊,一等鬼子的进攻炮火延伸就从掩护工事中钻出来。对山坡上大大小小的黄蛤蟆予以一顿劈头盖脑地轻重火力覆盖,打得鬼子立脚不牢,只能丢下数十具尸体落荒而逃。随即就是召唤舰炮火力覆盖,企图靠远程火炮的优势来压倒华军。岭上岭下几经争夺,早已为鲜血染得通红。标高不到00米的山头。整整被舰炮火力削去数米,随手在浮土中抓一把肯定能到大大小小的弹片。日头升的老高,战斗也趋于白热化。
指挥所里,郭松龄默默凝视着地图。听取着一封封各方发来的电报。
“营报告,打退鬼子第7次进攻,我营尚有6成兵力,弹药不到5成,决心守住阵地。”
“前指来电,务必牢牢吸引敌军注意力,坚决营造我军主力在此假象。”
“师来电,部队陆续开进。距离指定位置尚有0里……”
“师来电,前锋部队距离指定位置还有65里,一定在预定时间内赶到。”
“报告师座,到目前为止,我军共阵亡76人,重伤74人,轻伤员未得到完全统计,预计逾千……”
“2团来电。已基本完成撤退任务。鬼子大队目前正从西北方向向将军岭进发……”
“南路敌军距离将军岭只有40里……”
“前指通报飞机侦察结果,日军舰队主力云集崂山湾中路。将军岭方向炮火均为其制造,拟对滩头一线展开轰炸。”
随着一封封电报的到来,情势越发紧张,郭松龄脑子转得飞快,脚下的步子却是一步也没有动,他告诫自己,要冷静,冷静,再冷静!
参谋熟练地作业让沙盘上的形势一目了然,神尾不断加大赌注,不仅让师团主力加紧登陆,在中路方向又加派了两个大队,试图援助46联队拿下将军岭,而左右两侧各有2个联队的兵力逶迤赶来,妄图将“师主力”彻底消灭在将军岭附近的三角地带。
“营的形势如何?”
“他们说今天起码灭掉了上千鬼子,可对方还是像不要命地涌来,士气没有问题,只是弹药有些告急,另外伤员显著增加也得不到救助,鬼子用炮火封住了通路,我们地人员和物资都上不去……”
“告诉大为,打对方一个反冲击,打光所有火炮弹药,然后轻装撤退……”
“那装备呢?要不要全部炸掉?”
“不用,留着给小鬼子,让他们替我们保管几天。”
“是!”
电话里,师第三团、中华民国国防军第0团团长刘德裕接受了郭松龄的最新命令:“营马上就要撤下来,你们团务必要坚守住明山防线,否则,一旦让小鬼子合伙,咱们谁都吃不了兜着走!”
“请师长放心,人在阵地在!”
“你不要掉以轻心,现在鬼子有四个联队的兵力陆续赶来,你们四面八方都将是鬼子,到底是你们中心开花还是被消灭在明山上,全你的造化了。师部地炮兵群可以交给你指挥,至于兵力只能依靠你自己想办法了,别的我一兵一卒也派不过来……”
刘德裕在电话里猛拍胸脯,“我们团一定把小鬼子钉死在明山脚下,部队要是打的只剩下一个营,我去当营长,剩下一个连,我就去当连长……哪怕打的只剩下我一个,也不能让小鬼子碰头。”
“有你这句话就好。务必给我坚守24个小时!”
随即,刘德裕要通了2营长贾丰沛的电话,正是在后者的指挥下,师打响了对日抗击的第一枪。
“营马上就要撤下来,明山阵地的防御就你地了,我在师长面前打了包票,不要给我们团丢脸!”
“团长,您放心吧。完不成任务您把我脑袋拧下来当夜壶……”在作战到如此激烈的时候,贾丰沛居然还有心思说两句玩笑。
“我可告诉你,营、营都打得筋疲力尽,需要休整和补充弹药,6个小时之内只能靠你自己想办法, 等一会团指挥所也将前移到明山。师长下了死命令,明山说什么也不能丢,鬼子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碰头!”
“是!”随着贾丰沛干脆的领命声。最为艰苦、激烈的明山保卫战开始了。
从地势上说,明山较将军岭更为靠近纵深,地势也更为险要一些,蜿蜒近5里,分别有东西两个主峰对峙而立。西面的主峰稍高,东面的主峰控制范围更为宽广。从地形上说,正面推进的鬼子从崂山湾登陆后,只要攻克明山。前往鲁东腹心就没有什么可以扼守的屏障了,从南北两侧迂回地鬼子若想继续推进,也不能置明山于不顾,否则随时面临被侧击地危险。明山的位置既然如此重要,自然是敌我双方争夺地焦点。
在接到撤退的命令后,营在营长的带领下向当面之敌发起了猛烈的反冲击,一方面是为了混淆敌人视线,掩饰自己的撤退意图。另一方面则也是出于争取时间,掩护部队伤员地撤退。在大为的指挥下,营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所有的火炮以不计成本的方式铺天盖地向鬼子地头上砸去,大为带领由数挺轻机枪的尖刀排向鬼子发起冲击。
对面的46联队刚刚被打退了第次进攻,联队长正大发雷霆,希望借助舰炮火力再度向国防军进行覆盖射击,冷不丁营的反冲击杀到。大批整装待发地鬼子猝不及防。被猛烈的炮火劈头盖脑地炸成了傻子,尖刀排以锐不可当的态势。狠狠地冲进了敌人的心脏,随即大量的人马涌在一起进行厮杀。
鬼子对国防军的情报搜集一直不遗余力,对国防军不注重白刃战能力训练的特点也有所了解,因此本来还有几分窃喜,认为这是一举消灭当面之地的好机会,一交手才知道远远不是这么回事。确实,和国防军绝大多数部队一样,营并没有对白刃战能力加以特殊训练,特别是和崇尚武士道精神和格斗训练地日军比较起来,更是处于明显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营没有短兵相接的能力,恰恰相反,国防军更为崇尚用小组配合和火力进行近距离接战。
战斗通常以轻机枪为核心展开,国防军最为熟练的战术就是首先用进攻手榴弹开路(投掷距离远,爆炸弹片扩散面积相对较小,对投掷者本身比较安全),围绕机枪手的步兵纷纷投掷出自己的手榴弹,或是炸死、炸伤敌人的有生目标,或是干脆将其压制在地上动弹不得,随即,不等敌人反应过来就用轻机枪横扫,间或用步枪进行“查漏补缺”,两军短兵相接时一般距离只有5米到40米,此时日军士兵的第一反应是给步枪安上刺刀,然后按照步兵操典的要求退出枪膛里地子弹准备格斗,虽然这只是短短几秒钟地时间,却大大有利于格斗小组的先发制人,很多日军士兵刚刚换好刺刀,还没来得及退子弹,就已被手榴弹地弹片击中或者被机枪火力击倒,甚至被环绕机枪手的步枪撂倒。据说日军战后总结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华军狡猾大大的,拼刺刀前又扔手榴弹又开枪,完全没有武士道作风。
日军手中的三八大盖虽然精良,枪身也较长,但在火力面前也是无用的烧火棍;日军此时也拥有不少机枪,但都属于粗笨不堪、难以快速移动的重机枪,且顽固恪守着机枪用于防御作战的落后思想,轻机枪数量远远逊于国防军,故而在50米距离内的短兵相接极为吃亏。因为此时对于战场的要求已不是精确打击,更不是日军一直吹嘘的武士道精神,而是强调火力覆盖和单位时间内弹丸投射量的多少,国防军虽然在白刃战上相对薄弱,但并不意味着其短兵相接能力的低下。甫一交手,日军大大吃亏,竟让华军硬生生撕开一个宽大的缺口,场面混乱不堪。
不过,虽然将敌军队伍搅得七零八落,大为却有自知之明,这次的反冲击声势虽大,却已是营最后力量的迸发,无论体力、精力还是弹药都难以支持部队继续冲击,而且,一旦鬼子醒悟过来,抄了队伍的后路那大家可就全部报销在这里了。因此,他虽然率领尖刀排冲在前头,却无时无刻不在观察整个战局动态,见便宜占得差不多了,立即指挥部队往回收,最后终于在敌人彻底醒悟过来之前安全撤到了明山主防御阵地。
对面小胡子联队长也是有苦说不出,方才的一番乱战让46联队损失惨重,部队也陷于混乱之中,重新整队起来颇为花费了一番功夫,而且还让狡猾的支那部队趁机溜走了。不过好处也不是没有,将军岭的阵地落入了46联队之手,国防军来不及运走的一批火炮和重机枪都留给了鬼子,这让原本有些丧气的小胡子又恢复了信心。在上报神尾的电报中,他不无吹嘘地将战斗过程描绘了一番,重点渲染了对面敌军的“英勇”与“顽强”,夸大其词地描述了敌军的损失和受打击的程度,对于自身损失却予以轻描淡写地带过,在报告的最后,他还不厌其烦地将“缴获”的军火予以一一列举,连顶钢盔都不忘写,最后还不忘补充一句,“敌军向明山方向逃窜,我军奋勇追击。”
收到告捷电报后神尾大喜过望,根本就没有仔细去想为什么这么一场“大胜”,敌军连一个伤员、一个俘虏都没有被捕获呢?甚至于连战死将士的尸体都没有大量发现?他的脑袋里只有“明山”两字,随即在舰艇里用红蓝铅笔在明山上重重划了个圈,恶狠狠地说道:“明天日落之前,一定要吃掉支那师的主力!”
国势 第112章 统一思想
第2章 统一思想
天渐渐的黑了下去,凉爽的秋风开始刮了起来,明山前线的态势逐渐稳定下来,鬼子在日落前经过几次试探性进攻就收住了手脚,为了防止再遭受类似于将军岭方向反冲击的打击,开始经营起防御阵地,团各营经过连续两天的激战,也迫切地需要休息,原本应该是战况最激烈的明山前线在这个当口反而成为最为安静的地方。只是,在这安静的表面下双方都在不遗余力地调兵遣将。日军炮击舰队主力在经过连日的炮击消耗后,终于决定连夜开赴威海卫进行弹药补充,与此同时,最后几批尚未登陆的陆军加紧登陆,已经登陆的物资和人员则源源不断地向前开进,一直朝它们臆想中的华军主力进发……国防军也在大规模的调兵遣将,为了早一步到达制定位置,执行“秋风”计划的各师更是连夜赶路,黑夜是它们最好的掩护。
“都准备好了么?”指挥所里的郭松龄显得淡泊而且从容,开战以来他的师承受了日军几乎所有的压力,他一方面要指挥部队层层阻击,迟滞、消耗敌军,另一方面又要坚决按照战场态势,完成前指所准备的“秋风”计划,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单从战果上,师也经历了巨大的损耗,近5%的兵力因战退出战斗序列,首当其冲的0团更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冲击,但从更深层次的内涵来,师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事实证明这支主力队伍完全对得起自己那个响当当的称号。
夜深了,战事早就沉寂下来,战略层面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中南海的中型会议室里,秦时竹正主持召开情况通报和内阁秘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包括政府内阁各成员与国防军四总部首长。
“各位,前线地情况大致就是如此,虽然媒体对中日双方的冲突在报端有一定的报道,但这种文字压根就不是真实状况的描述,我们所面临的局面和目前的情况远远要比报纸上描绘的更为恶劣和困难……四总部今天召开了一天的联席会议,对于作战方案进行了布置。我们认为,要么不打,要打。则一定要将小日本打痛、打扁,让其知难而退。”
在总参谋长张绍曾上将地介绍过程中,端坐中央,正襟危坐的秦时竹一边仔细聆听,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扫视各路要员的反应——很多人先是感觉惊讶,其次是不可思议,然后或是恍然大悟,或是惴惴不安。中日开战?那可才是要命的事情。很多人都还清清楚楚的记得20年前同样的中日战争,因为不忿“蕞尔小国”的挑衅和欺辱,大清朝选择了战争,结果一败涂地,不仅搭上了北洋舰队。更是将2亿000万两白银和台湾拱手相让……
“前车之鉴啊。”有人心里在暗暗叹息,对于战争尤其是对外战争,这帮风风雨雨中走过来地要员有一种说不出的愁人滋味,自打40英吉利人寻衅开战后。中华大地上的对外战争就几乎没什么好结果,不是赔款割地就是开放通商口岸,授予“最惠国待遇”,战争几乎成为每一个当政者的噩梦。
会议室是一张颇为新式的椭圆桌,据说是为了昭示民主、共和而特意打造地,压根不同于旧时主位居中、两侧分列次位的模式,饶是这样,众人也将椭圆的长轴两端视为主位而不敢僭越。桌子换了不假。但心目中的等级却不是这么轻易可以消弭地,恰恰相反,椭圆桌子很快也形成了固有的座位规律——总统居中,副总统、总理分居左右两侧。本来坐在秦时竹的左手边应该是黄兴,右手边是张謇,但由于黄兴一直有病在身,除了新内阁宣誓就职时象征性地出席了一下外,没有来过。因此一般而言。秦大总统左手边是国务总理张謇,右手边是副总理葛洪义。
此刻。左手边的张謇一脸阴云,虽然抱定了靠边站的决心,但这种重大事件的冲击却还是让他所震撼的。阁员们对于张謇今日的出席也多少有些不解,在“宪法危机”解决后,作为政治斗争地失意者,张謇已经自动退出权力前台,将全部心思放在自己的财团——大通集团上,一般政府会议能不参加就绝不参加,很多时候还是唐绍仪代替主持召开的——张謇即将辞职、唐绍仪即将上位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少人见张謇出席原本还以为总统有人事变动或重大事件告知,没成想却是中日武装冲突。
张謇想了许久,念头在脑子里转了又转,嘴唇被牙关紧紧咬住,几次想松口说话又抑制住了自己的冲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何苦来着?只是,中日冲突影响太过重大,张謇面上平静,心中的波涛却不是那么容易平息的。
“不知季老有何高见?”在众人面面相觑之后,秦时竹的提问适时打断了寂静。
眼众人地目光“刷”地集中到自己身上,张謇开始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参加会议了,以前称病不出多好?既已淡泊政事,何必再趟这趟浑水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