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众人点头,这是实话。
“但话又说回来,青岛问题又是了不得的大事,咱们好不容易和德国达成了协议,付出了一定代价,现在日本想要青岛就要,把我们放在哪里?这涉及政府的执政公信力和国际威信,往后再开展对外交涉,还有哪个国家愿意信任我们?同时,这也涉及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我们费尽心机,好不容易打算收回青岛,挽回一下中国积贫积弱的形象,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如果就这么硬生生给日本人毁了,我们能对得起民众?那样和前清政府有什么两样?我们辛辛苦苦搞革命难道就是为了这样?”
众人继续点头,这也是实话。
秦时竹离开位置,踱步到窗户边,推开玻璃窗后,远处传来微弱但整齐地声音:“维护国权、还我青岛!”“你们听听,这是爱国学生上街游行地声音……你们再,今天的报纸,都是表态支持政府地,民心可用啊!我们既然号称民国政府,就应当代表国民,对国民负责而不是让他们失望,任何有损国权的软弱和退让,我秦时竹是决计不答应的。”
众人热烈地鼓掌。
“但问题可以圆滑地处理,方才诸位说请英美调停与斡旋,这是个办法;国防军好整以暇,有所防备,也是个办法。我终归是一句话,我们主张和平解决,但绝不怕打仗!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如果有谁硬要将战争强加于我们头上,我们绝不退缩!”
“哗啦啦!”内阁会议室一片热烈的掌声,国难当头,众人保持了高度的团结和一致。
国势 第097章 游行示威
第097章 游行示威
总统府秘书长左雨农气喘吁吁地从外面跑进来,凑到秦时竹身边耳语道:“禀告总统,学生们已游行到了新华门,要求求见总统和总理,您……”
“现场秩序如何?有多少人?”
“北京警察全部都出动了,徐总监在现场负责指挥,秩序据说不错,人数越来越多了,起先是几所大学的学生,现在连许多市民都夹杂在里面。”
“徐升对付这个有经验了,让他妥善维持秩序,我现在开会,再过一个小时,不!再过半个小时接见学生代表!”
新华门外,黑压压地聚集了一大片人头,所有人都是严肃、焦急的神情。警察总监徐升忙得满头大汗,好家伙,这可是比当年在沈阳游行那会壮观多了,饶他已有了一次经验,还是手忙脚乱。
“同学们,市民们……我是全国警察总监徐升,刚才接到总统府左秘书长的电话,秦大总统和内阁要员正在开会商议对策,请大家稍安勿躁、保持冷静,再过半个小时,大总统将会接见学生代表!”随着临时架设的高音喇叭一次又一次地广播,现场的秩序逐渐安定下来,毒辣的阳光晒在每个人的脸上,愈发折射出他们的坚毅和沉着。
发动游行并一路带队的各大院校的几个学生领袖碰头后,决定在现场等待,一些列入预备军官编制的学生则穿戴整齐,维持现场秩序。
“同学们,坐……下!”几个现场指挥一起发号施令,参与游行的学生立即齐刷刷地坐下,这时很容易出学生和市民的区别,学生都接受过学生军军训,无论立姿、坐姿都接受过训练。而市民们坐下就要相对慢腾腾和奇形怪状了。
一众人齐刷刷地坐下,周围神经高度紧张的警察们也都松了口气,这次游行可谓突如其来,为了避免过于紧张而发生危险,除内务部直属特警外,其余所有警察都是持空枪上阵。徐升知道,游行是冲着日本而来,不是冲着政府而来。理论上不会有太多问题,但万一中间有些个趁机为非作歹、浑水摸鱼之人,内务部特警还是要保持足够的威慑力。
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所有人都在平静地等待,北京发生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地,充分反映了被民族主义情绪动员起来的中国民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威力。学生虽然是少数,但较有组织。不仅打出了各类表明态度的标语,还一路散发传单,对一些不知道事情真相和过程的市民进行宣传,游行队伍的迅速扩大,就和这种宣传和感染有关。数万人组成的游行队伍。学生只是少数,但他们扮演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出来了,出来了……”坐在前排,眼尖地同学欢呼起来。“秦大总统来了!”
少顷,大部分人也清楚了,走在前面,笑吟吟地朝众人挥手的不正是中华民国总统、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秦时竹么?
“大总统万岁!”众人纷纷从地上跳起身来,人群爆发出发自内心的欢呼!
示威游行在94年的中国绝对是个新鲜名词,因为**主义传统深厚的中国从来没有游行示威这一说,不论哪个封建王朝,对这方面的控制和处理都是极为严厉的。轻而易举就可以给你按一个“妖言惑众”的名义,万一像西汉时期太学生示威闹事,行政当局即便一时不能对付这群知识精英,在日后也要加以劈头盖脑地反攻倒算。因为,行政当局最喜欢的是“击鼓鸣冤”、“拦轿告状”最多是“万民书”之类的表达方式,这样可以方便其以高高在上、以恩赐、施舍的心态来应对民众的哀求与恳求,这种执政理念造成了他们不会也不能认同以示威游行这种以施加压力为表现形式地表达方式。
因此,对秦时竹容忍游行示威并同意接见学生代表的举动。内阁居然达成了相当惊人的一致。反对!无论是土生土长、熟谙官场之道的旧官僚还是喝过洋墨水、见过大世面地新锐高层都不同意秦时竹的作法。岑春暄的法很有代表性:“此次中日关于青岛问题的争端,是大事、国事。怎能轻易靠民众游行示威来表态?大总统接见学生代表,任何人都会明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我们怎么和日本方面继续谈判?这不是把我们的态度和实际想法都暴露了?再者,现在接见了学生代表,安抚了他们,万一政府需要在某些方面做出一定让步,岂不是失信于民?”
梁士诒干脆就说:“这是学生娃子胡闹,今天有抗议青岛争端的,明日必定有抗议其它争端的,若是天天如此,岂不是社会混乱不堪?现在虽然是民国、共和了,但这并不等于国家就没有了章法,国事无小事,倘若民众一味以自己要求和愿望为准,事事都得依着他们,那还要政府做什么?我,不但大总统不能去见他们,我们还要派警察和部队把民众驱散,还请葛副总理派几个人好言安抚一番,让他们散去了事……”
内阁各总长当中,唯独梁启超是吃过没有合适渠道表达自身愿望之苦地,他也因此对示威民众多加理解,但他也不赞同这种方式。“学生、民众关心国家大事,虽然是件好事,但终归要有规矩。游行示威,虽然不是针对政府而来,但毕竟影响过大,方式过激,我是不是这样,让他们先散去,然后推举几个代表写一封请愿书递交政府即可……”
因此,秦时竹所延迟的半个多小时,其实成了有关紧急应对此次事件的协调会。人的思想观念是不可能一时间扭转过来的,对于这批阁员他也寄予了深刻的理解,耐心地作思想工作:“这件事首先要这么理解,不管民众说了些什么,毕竟是基于爱国热情的情绪。无论如何不能轻易抹杀。至于秩序,方才下面也汇报过了,虽然声势浩大,但秩序平静,不是乌合之众地大串联,再加有警察维持秩序,不会造成乱子,倒是强行驱散有可能造成混乱。其次。我们要读懂这次事件地内涵意义,那就是民众对于政府是大为支持地,我们方才不是也商量对日态度要强硬么?这批热血青年所表达的意思和政府地方针完全是合拍的,如果我们连支持政府的正义举动都不能容忍,如何谈得上执政为民?如果连正当的民众呼声都不能倾听,如何谈得上共和政府?再次,我虽然要去接见学生代表,但并不等于我要将政府有关对日关系处理地方针和政策告诉他们。这是两回事,不存在泄密可能。最后,我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如果我们真的**,那就需要应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甚至有兵戎相见的可能,我们如果现在打压老百姓的热情,到时候谁给我们出钱出枪,谁给我们拼杀卖命?”
葛洪义表示了支持:“我认为大总统的考虑还是妥当的。这次游行示威,不是直接针对政府而来,即便见见他们,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将来如何游行示威,我们得考虑一下制定个条条框框,政府要守法。民众也要守法,不能怎么想怎么来!学生地热情我们要利用好,这是对日表态的一个基础,但他们的热情我们也要控制好,一个不慎就可能激化矛盾,硬顶着不见,很可能就是第二个情况。”
其实,在游行队伍内部。同样存在着忐忑不安的焦虑感。除了人民大学里面的几个学生在东北有过那么一次小规模地游行经历外。几乎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类似经历,游行示威对他们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而几个游行的组织者更是有些着急。他们原本只是以为几个学校的学生串联游行一番,最多也是000多号人,没想到走到新华门前已聚集到了万多人,望着这么庞大的人群,他们也深感棘手,当真是骑虎难下。
直到徐升告诉他们总统会亲自接见时,骚动地人群在逐渐平静下来。他们读懂了多层意思:第一,政府对我们的举动还是理解和支持的,不然这么多警察早把人群驱散了;第二,大总统既然愿意和学生代表沟通,那么按照常理推测,估计政府所做出的决策和学生们的要求的不会距离太远,大家觉得只要政府能顶住,民众就有了主心骨。学生说到底也不是毫无认识和见解的愣头青,也知道国事艰难,很多外交交涉并不是单凭正义和道义就可以实现的,没有实力作后盾一切都是扯淡,对于政府有可能做出地一些让步也有心理准备,只是希望不要太过屈辱,政府既然如此坦率,那么应该不会让步太多;第三,真切体会到了民主共和的好处,意识到了新政府与清朝政府乃至袁世凯政府的本质区别,这是真正为民着想、尊重民意的民国政府,无论哪一点都昭示新政府的新气象和优越性,在这样的政府身上,民众由衷感受到了威望和信心,这种发自内心的尊重靠粉饰太平或者强奸民意是制造不出来的。
秦时竹对游行示威一事也有自己地考虑,其着眼点就是对内对外两个层面,在国内层面,在对皇帝“山呼万岁”地个人效忠消失之后,在辛亥光复最初的理想主义淡化后,靠什么来维系全国民众地团结?后世**靠的是意识形态,但其实最有力的武器却是民族主义,这种贯穿民众思想、根植于最深厚文化和历史土壤的思想武器有着极其强烈的作用力,更能被普通民众所了解和接受。事实上,哪怕在**国家,纯粹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说教也是很少的,大部分时候民族主义更有号召力和鼓舞性质。游行示威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正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外在渲染,中华民族在屈辱、艰难中挣扎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恢复了一点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正是要大力鼓励、提倡而不是打压的时候,通过这一事件,不失为有效团结民众的粘合剂;对外,也可以显示一下本国政府的决心和“两难”立场,这是后世屡试不爽的对外伎俩,凡是政府不愿意让步但由不能明摆着拒绝他国提议的,往往抬出“民意”的幌子来招摇,意思“我国政府已经尽力了,但民众不依不饶,我们毕竟是民主政府嘛,还是要考虑民众感受和选票”,这种谈判技巧完全称得上高明和占据主动权,目前正是对日本方面表明态度、严正立场的时候,岂能自毁长城?
事实上,早在游行队伍还没有出发时,内务部就掌握了动向,真要阻止完全有可能,但真的要阻止么?那和满清皇帝有什么区别?是的,也许有人指责政府“利用”群众、“利用”民众的爱国热情,但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政府存心利用,民众甘心被“利用”,谁让咱都是为了中国利益呢?最后,也有巩固政府和总统威望的附带考虑,一个政府和最高元首若想获得民众的爱戴和拥护,必然就要大力着手民众满意的事务,自辛亥以来,秦时竹做得最多的就是打内战,今天打清政府、明天打袁世凯、后天打冯国璋,打内战虽然也有功劳,也有人拥护,但毕竟是破坏性的,属于伤元气性质,而建设的业绩除在北疆尤其是东北比较明显外,其余地区还难以普及推广,在明里暗里还受着地方固有势力的抵制和干扰。靠什么维系国家的统一?靠什么巩固中央政府的强势和威望?靠什么树立秦时竹作为国家最高元首的威信和魅力?上次和俄国人干一仗是个不错的展示,这次收回青岛就更是一个好契机,办好了,不用说,中央政府和秦时竹的威望肯定如日中天,办砸了,那事情就有疑问了,说不定被民众扣上一个“无能政府”、“卖国总统”的帽子,那可真是开了天大的玩笑。
因此,秦时竹打定主意,不仅不能阻止民众的爱国热情,相反还要加以积极扶持、鼓励,不管怎么样,只有一个懂得引领民众的领袖才是真正的好领袖!
国势 第098章 西线镰刀
第09章 西线镰刀
“同学们,市民们,首先我代表政府对你们表示慰问……这么热的天,你们顶着酷暑上街游行,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只为国家争一个公道,本大总统非常感谢你们!”哗啦啦,秦时竹的声音通过扩音喇叭清清楚楚地传到所有民众的耳朵里,随即响起热烈的掌声,“青岛问题,世人关注,政府对日本方面的表态深感遗憾,正在积极商讨对策,准备进行外交交涉,无论交涉的结果怎样,我可以给大家一个保证,那种丧权辱国、有损国格的行为,本大总统和中央政府是决计不会答应的……”听到这里,很多人热泪盈眶,使劲地拍手,很多人虽然拥挤在人群中大汗淋漓,但听了这话犹如吃了冰棍一般过瘾;“最后,请大家推举出几位代表,本大总统将与他们进行交流,你们有什么想法和要求,都可以由代表转达……”在有效的劝说和疏导下,上万的民众逐渐散去,示威游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次日,各大媒体都对政府的妥善处理持肯定意见,舆论或认为:“此次事件,政府处置得当,未有任何激化和冲突结果,可谓皆大欢喜之局面,中国未来大有希望……”或认为:“民国政府忠实贯彻民主共和国策,尊重民意,显示不同以往的新气象、新面貌,胸怀宽厚、气度恢弘,实为我亿兆人民之福!”外国舆论也惊呼:“中国新政府虽然组建不久,但在此类事态的处理上,较之欧美各强国政府的处理方式并不落后,考虑到中国才刚刚初具民主传统,这种进步让人感觉非常吃惊,这改善了整个外界对于中国新政府的印象……”
唯一感到不爽的是日本政府,日本公使气势汹汹地找陆征祥抗议。无端指责中国政府有“反日”倾向,指责中国政府纵容和包庇某些不法之徒对日本的“不友好”观点,陆征祥对此报以冷笑和反讽,完全以“本国内政不容他人干涉和国民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予以反驳,并质问日本坚持获得青岛,是否有吞并中国领土和主权地野心,日置益虽然矢口否认,但也狼狈不堪。中国方面的强硬态度促使日本认识到。指望用威胁和恐吓压迫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让步是不现实的,加快了武力攻占青岛的准备,而中国方面经过这两天的交涉和有关媒体的报导,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这一事件并对中央政府表示支持,许多地方已开始了自发抵制日货的行为。中日在青岛问题上地对抗,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德国虽然在远东面临着不利的局面,但在欧洲战场形势却是一片大好。月7日,法比边境的那幕尔要塞在“大贝尔塔”的伺候下。也遭到了类同列日要塞的命运,德军重兵集团渡过马斯河,打开了通往法国巴黎的通道。比利时守军仓皇向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逃窜,被冯·克卢克将军所统帅的德军第野战集团军撵着屁股跑,凡是稍微跑得慢一点地比利时军队都成为后面20万追击部队的美味。虽然从理论上说。德军打开迂回巴黎的通道后,将在左右两个侧翼面临英比联军和法国人的共同威胁,但事实却是德国人四面开花,扇形展开。打得比利时人溃不成军,短短一周损失超过2万。
为了扭转比利时人的颓势,英国加紧派遣大批远征军在比利时北部各大港口登陆,但这些援兵对比利时人地心理安慰比实际帮助更大,只是考虑到英国人的突然加入,克卢克才放慢了脚步,不然单凭他这20万足够摆平比利时人了。对于其它国家的陆战实力,德**人一直嗤之以鼻。对比利时、不列颠等众多传统陆军弱国更是不放在眼里,克卢克集团由于不在迂回巴黎的德军主力内,对于打击英比联军,巩固本国迂回通道地右翼就格外上心。原本他是主张趁英国人立足未稳之际直接杀向安特卫普的,但谨慎的小毛奇考虑到后勤压力——要优先保障供应迂回法国的部队,才制止了前者的冲动。但即便如此,克卢克集团还是在列日、那幕尔一线的右侧摆开了扇形展开的架势,左右两端犹如两把巨钳向安特卫普和大海挺进。当然。由于小毛奇的阻止。克卢克集团在布鲁塞尔除了吃掉一小部分比利时留守部队外,并没有能够逮住比利时重兵集团。但占据布鲁塞尔已是一个非常显著地成就了。克卢克为此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除炫耀德军的武力外,还有恐吓比利时地下组织抵抗意志的用意。前线拿下布鲁塞尔后,威廉二世大喜过望,不仅给俩人发去热烈的祝贺电报,而且还在宫中举行了盛大的庆功舞会,仿佛全局胜利指日可待。
政治和经济永远是紧密相联的双生子,在比利时遭受重大挫败,首都沦陷于敌国的确切消息传出后,与比利时有关地一切资产仿佛像断线地鹞子一般往下落。比利时政府发行的公债当天在各国金融市场上跌去近0%,比利时法郎兑换各主要货币地汇率也下调了20%余,考虑到各主要货币兑换黄金的比例都有所下调,实际上比利时法郎在开战后不到三个星期已经贬值了三分之一以上,并且还有进一步贬值的空间。此外,凡是在比利时有放款和重大合作项目的欧洲各主要公司股票也直线下滑,尤其以银行类、保险类等为甚,而钢铁、化工、军火等战争景气行业的股票全线飘红。
几家欢乐几家愁,在伦敦金融与期货市场上,混迹在人群中的几张不起眼的面孔下面却蕴含着非常巨大的能量,除了他们所处的贵宾席和脸上挂着的神秘莫测的笑容让人肃然起敬外,在其余方面不出有多少区别。事实上,这些只不过是北方实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操盘手而已,他们真正的幕后老板和掌控力量都在中国。在战前,北方实业通过与三大行(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地良好关系,成功地运作到数以亿计的贷款。并用这些贷款通过海外离岸公司在期货市场买入了大量的钢铁、铜、粮食、棉花等期货,数量高达500万英镑。开战不到三周,上述商品的价格直线上涨,平均涨幅超过0%,如果以5%的保证金计算,这500万英镑背后所撬动的数额将是亿英镑的交易量,即相应利润达到000万。
午时过后,随着电传机的一阵响动。明确地指令来了,“平仓5%,同时继续做多!”三分钟后,50万英镑的真金白银就躺在了公司账目上,而市场由于此次交易量并不大,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太明显的波动,50万转了一个圈后,除50万通过银行渠道回归本国外。另外00万又投入到钱生钱的行列当中,几乎同样的,这00万也没有引起市场任何有波澜的举动,一切都在掌控中!唯一不同的是,以往都是洋鬼子通过金融和资本掠夺中国人的财富。这一次则是先知先觉地中国人大赚洋鬼子的钱。战争可是要打好几年呢,谁耗得过谁?虽然已是深夜,但成功导演这一切的夏海燕却丝毫没有睡意。天要使人发财,你无从抗拒!
在英军、法军陆续调动时。德军也没有闲着,打开法比边境通道后,源源不断的德国西线重兵集团犹如潮水般扑来,其势头之猛、兵力密度之大惊出各国观察家的一身冷汗。法国由于战略误判,一直以为德国将从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带发动主攻,在西北边境留守地兵力并不多,且多为二线部队,实力孱弱、分布分散。根本不是德军精锐的对手,从日到2日不到4天的时间,边境的重镇便一一落入如狼似虎地德国人手中,在法兰西人的敌视眼光中,史里芬计划所需要达成的目标已经一一实现了,德军进攻的矛头直指巴黎……
在德军势如破竹的攻击中,法国的日子非常难过,霞飞虽然力排众议。推崇从莱茵河出发进攻敌人心脏位置的战略。但无奈地发现如此操作不要说攻占柏林,就是打到鲁尔也赶不上德国人的速度。对方就已经要拿下巴黎了。难道还要再对柏林施加压力?在德军出现在比法边境后,告急电报便如雪片般向霞飞撒来,救,还是不救?犹如一个哈姆雷特地命题考验着霞飞。
9日,德军占领法国西北边境重镇里尔,敦刻尔克港口在里尔西北方约40英里处,2日占领在里尔东南方50英里处的法国北部边境要塞莫伯日。按照史里芬计划,达到里尔和莫伯日一线需要在动员后第22天实现,结果德军居然比史里芬计划规定的时间还提前了近2天,用形势大好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德军西线重兵集团在达到预定目标后,立即兵分两路,呈钳形包抄的态势朝50英里以外的新目标——亚眠挺进。在比利时境内,比利时人虽然在英国人的帮助下尝试发动对德军克卢克集团的反击,但无论力道和所取得的战果都是微不足道地,在付出近2万余人伤亡地代价后,仅仅是迫使了克卢克集团东西两个大钳放缓推进速度,而德军自身的损失不满5000,朝安特卫普进发地脚步还是一步紧似一步。
站在军人的立场上,弗伦奇很容易理解霞飞:第一,虽然霞飞没有明确承认,但明眼人都可以出来,法国战前对于德国进攻目标和方向是误判的,这一点造成了开战至今的被动。当然,把责任都推给霞飞是不公平的,史里芬计划虽然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具体是什么英、法两国是不清楚的,谁知道德国有舍近求远的一招呢?第二,在目前德军已进入法国西北边境的情况下,一味要求霞飞援助巴黎并不是一个合理的要求,原因正如霞飞所说的,巴黎是一个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的地点,失去巴黎并不意味军事上的全盘失利,但如果在被动的情况下硬要防守巴黎,恐怕将成为德军大量歼敌的引力场;第三,攻击梅斯的敌军是一步好棋。如果在战前还不出来梅斯重要性的话,到此时此处的枢纽作用完全一览无遗了。倘若将整个德军西线兵团比作一把镰刀,那梅斯正是镰刀转动的枢纽所在。战前,德军沿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边境一线呈南北向布局,梅斯以北集中了德国西线集团0%左右的兵力,开战以后,这把镰刀以梅斯为圆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了约40度,梅斯以北庞大的扇形面横扫比利时、卢森堡,兵锋直抵法比边境,而梅斯以南的德军则有意识地向后缩了40度。如果镰刀再向逆时针旋转5度,则亚眠也将囊括在这一扇形面中,而此时的扇形南端半径(从圆心开始)将由梅斯、凡尔登、霍代尔、拉弗尔和亚眠一线组成,进攻梅斯,不仅可以有效破坏德军进攻翼和防守翼的平衡,也能有效制约德军进攻的展开,这远比抽调兵力去支援巴黎有吸引力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