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除了枪械创新外,总统卫队还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国防军高层评论其初步具备了快速反应能力。整个卫队一共有2辆式战车,这种坦克为鹿式战车的最终定型版。也是国防军决定结束早期型号研制,正式列装部队的战车,通用代号z-。该种战车全长545米,宽22米,高26米。装备一挺口径792mm地机枪(威力介于三年式轻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之间,备弹200发)和一门24倍口径的7mm战车炮(备弹96发,可发射包括榴弹、高爆弹、烟幕弹、破甲弹等多种通用弹药),旋转炮塔。5人成员组,前装甲厚度6mm,可以在任何距离上抵挡普通步枪弹药,可以在50米外抵挡27mm口径的大口径弹药(此时尚没有任何国家开发成功钨芯强化弹药),侧面装甲为20mm,后面为6mm,顶部最为薄弱,但也达到2mm。足以防止一般炮弹和手榴弹碎片。整辆战车战斗全重6吨,配备75匹马力“雄狮”柴油发动机(北方重型设备厂制造,00%国货,不过主持设计的是柴油机发明者、德国人狄塞尔),最大公路速度6公里每小时,标配00升油料,最大行程0公里……
除了战车以外,卫队还配备了6辆履带式铁甲车。虽然轮式铁甲车速度更快。控制也更灵活,但鉴于辛亥革命战争中的教训。国防军认定轮式铁甲车在短期内不适合大规模战场尤其是越野作战使用,原先北疆所拥有的铁甲车全部被内务部收入警察部队,用于维持重点大城市的治安,而履带式铁甲车则成为国防军的新选择。卫队配备地铁甲车在狐式战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全长62米,宽24米,高25米(没有火炮就取消了炮塔结构,故而高度下降较多),内部可以容纳9人,共装备792mm口径机枪挺(前二后一),备弹6000发,装甲厚度为-6mm之间,防弹性虽然较式战车要差不少,但仍然能够提供较强的防御力。该铁甲车配备“骏马”系列汽油发动机,能提供60匹马力输出,但由于装甲薄弱的缘故,其战斗全重不到0吨,最大公路速度也相应提高到了20公里每小时,标配60升油料,最大行程240公里,由于内部空间较为宽敞,铁甲车还配备小功率无线电台一部,尾部是其天线所在。如果作为指挥铁甲车,在拆除尾部机枪并减少2名成员后,可将所配备的小功率无线电台换成中等功率电台一部,适用于营级规模的作战指挥。
上述的战车和铁甲车虽然精锐,但由于两个中央师也同时列装,故而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奇就奇在,卫队还有一项新鲜出炉的高级武器,总装备部5月底刚刚开发成功,提供部队试用地军用挎斗摩托车(俗称边三轮),此车配有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有效载荷400公斤,公路最大速度45公里每小时,配备55升的油料后最大行程00公里。除了可乘坐三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外,还可以携带轻机枪一挺并安放在挎斗之上。当时美国和德国是摩托车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摩托车技术比汽车要成熟地多),北方实业在引进汽车生产线的同时也引进了摩托车生产线,与国外不同,由于中国相对落后和封闭,摩托车的民用市场前景并不宽广,总装备部有关技术人员在何峰的提示下,给两轮摩托加装挎斗后形成边三轮。虽然最大行程和最高速度都有所下降,但对部队而言。边三轮比两轮摩托来得有用地多,特别是加装机枪火力后的边三轮简直是追击的利器。开发成功之后,照例又让卫队首先试用(各种新式武器一般都会让卫队首先试用),到7月下旬,第一批交付试用的已经过了磨合期。在这次参加海军大阅地行程中,总统专列出现了蔚为壮观的开道车队,一方面是葛洪义鉴于皇姑屯故事,对于专列的安全格外上心。开道车队不仅要提供安全护卫工作而且还要预先对专列所经过的桥梁、铁轨、涵洞等予以预先勘探,确认万无一失后才能让专列放行;另一方面,也是总装备部对于试验型号予以高强度考核,这种先进装备能不能经得起长时间运转地考验。
因此,不要认为试验新装备是只有快意、没有烦恼的事情,层出不穷、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会经常冒出来,有技术人员在还好,像这种长途奔波。技术人员即便有数量也不是很多,出了故障是要车组成员自行负责维修的;另外,承担试用任务地卫队成员还要就自己所试用的新装备所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加以改进的缺陷和需要加以完善地细节写出一份试用报告!对这些拿惯了7斤半步枪地老兵油子来说,拿不到半两重的笔比扛一挺马克沁还重,一份千把字地试用报告可能要琢磨一个月才能写得像样。卫队规定。为提交真实地试用心得和报告,一律不得与他人交流,更不得请人代写!这帮家伙每次刚拿到新装备的时候欣喜若狂,随即又想到要写恼人的报告而令人烦恼。在痛苦的挣扎中,终于是新玩意占据了上风,埋怨归埋怨,但真甘心放弃这种机会的还从来没有过。套用某人地话说:“笑话,老子刀山火海都闯过来了,还怕写文章?大不了老子每天写个字,一个月也凑到了000个!”说来也奇怪,写着写着。原先文墨不通的人也开始写得有模有样了,有些原本不给家里写信,真要写也就寥寥数语打发的人,在反复写作并修改试用报告后,居然也能文绉绉地给家里写一封有模有样的信件,还非得当地地老先生解释家里才能读明白。
一般而言,新装备研制出来并正式列装部队需要经过四道程序,第一道。需要在制造商处进行工业化检验;第二道。需要在卫队处进行小规模试用检验;第三道,根据卫队提交的汇总报告并改进后。由中央卫戍师和中央教导师予以大规模试用检验;最后一道,根据各方面汇总的结果改进后予以定型并进行大规模列装,如果大规模列装后仍需要改进,则称为改型,改型同新型号一般,同样需要经过四道程序,不过在时间控制上也紧凑的多!
因此,从平均素质上说,总统卫队是数十万国防军中最高的,既有高超的军事素养,又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文化水平,更有甚至,连体格和身材也是名列前茅的,卫队全部是67米(五尺)以上地大个子(不要用现在的眼光来这个高度,那时候中国人普遍偏矮,五尺已算是大个子,直到40年代,日军的平均身高还不到6米!中国人的体格在远东乃至亚洲都算是强壮的)。
花这等重金打造卫队真的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非也,秦时竹希望努力通过卫队这个机构,培养出一批既有过硬军事素质又极为忠诚的中下级领军军官,通过他们来实现国防军素质地飞跃。在卫队里,每个人可能只是一个不起眼地种子,但一旦放在基层部队里,哪怕只是一个普通卫队成员,都可能出任副排长以上职位,至于今后能不能成长为高级军官,则要个人的造化了。另外,卫队大规模试用新式装备,操练新式战术和战法,也是为了培养一批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地军官,时代在飞速改变,墨守成规、死守教条是非吃败仗不可的。自古都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国防军要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非得有一大批这样的新锐骨干不可,更由于卫队成员和军校毕业生不同,都有实战经验,能更好地将新思维、新方法带到队伍建设中去(以前曾有读者惊讶为何卫队居然还有参谋。今番想必就明白了!)
对于秦时竹保留如此庞大的卫队,外界观察家曾经不止一次地用酸溜溜的语气加以评论,胡说什么:“国家恢复太平,总统保留如此庞大之卫队究竟针对谁?”不过,秦时竹很轻松的堵住了所有人之口,因为总统卫队从上到下、大大小小所有的费用都由他一人承担,每年00多万的经费由沈蓉提前交付于总后勤部安排,用沈麒昌地话说:“这个钱。该花!”这位中国最大的资本家每年都给国防、教育、卫生和慈善事业捐助000多万,这00来万自然也不在话下!在秦时竹眼里,卫队不仅仅是个人的武装护卫,更是军官苗子培养基地。如无特殊情况,秦时竹夫妇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出席卫队的月度会餐,一方面视察部队的训练情况,另一方面也对辛苦守卫的将士们表示慰问,基本上小队长以上职位的军官秦时竹都可以叫出名字来。前次沈蓉出国访问。很久没有去部队望,回国之后卫队所有成员按照级别都收到了第一夫人的礼物,虽然只是小玩意,但在他们心中却是无比地荣耀和骄傲——“用生命捍卫总统!”是他们响当当的誓言!
7月27日,秦时竹一行的专列顺利抵达海军基地。次日,中华民国国防军海军部队大阅兵仪式在葫芦岛海军基地正式开始,威武气派的中华民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旗——国防军大元帅行营旗在空中猎猎飘扬。《中华民国国防军军旗法》规定,凡中将以上长官外出巡视部队。均需按照各自军衔升对应的行营旗,若受阅部队最高长官与检阅长官军衔并级,则行营旗与该部军旗分列国防军军旗两侧,旗杆则与该部军旗相同但矮于军旗,若检阅长官军衔高于受阅部队长官,则行营旗高于该部军旗但矮于国防军军旗;若大元帅亲往检阅,则行营旗旗杆与军旗旗杆等高,但行营旗旗帜幅面需小于国防军军旗。当然。以上种种条例执行只限于和平时期,战时从权!
礼炮声中,秦时竹、陆尚荣、萨镇冰、国防军四总部长官和负责海军事务的四总部副长官依次在阅兵典礼台就座,海军舰队总司令汤芗茗中将担任受阅部队最高长官。
今天的汤中将,身着海军中将礼服,胸前一溜的勋章,腰配将军剑(原本中**队腰间所配是类似东洋刀地指挥刀,因行动不便而改为短剑)。“蹬蹬蹬蹬”地跑上来。敬礼后用中气十足的声音喊道:“报告大总统,海军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指示!”
“好,开始!”秦时竹站起身来回礼,同时宣布阅兵开始。听得命令后,早已准备妥当的联络官走上前台,用力摇动手中的信号旗,军乐队见后立即奏响《国防军进行曲》,在嘹亮的铜管乐声音中,海军受阅部队方阵在海军仪仗队地引导下,一个个依次通过观礼台!
此时,在观礼台就座的众人全体起立,对军旗行军礼!按照《国防法》有关典礼条款规定,阅兵仪式上国旗、军旗通过观礼台时,台上所有成员必须全体起立,军人行军礼,只有上述两旗均通过观礼台后才能落座,以示对国旗和军旗表示尊重!不过,只有国防军全军大阅兵之时才有国旗仪仗队通过,一般兵种、军区阅兵只通过军旗仪仗队!民国初立,陆军和海军的军旗是分立的,陆军是所谓地22星旗,海军则是青天白日旗,后来才一体改为现行的盾形图案军旗。
阅兵式上人数最多、方阵最为庞大的非海军陆战队莫属,其余舰艇方阵由于人员主要在舰艇上待命,因此接受检阅人数之人并不多,但海军陆战队足足占有400人的位置(编制为一个营)。中国自北洋水师建立以来,一直有海军陆战队的编制(一般称之为洋枪队),但分配给各舰使用,不成系统,指挥、调度多有不便,人员也不甚齐整。在海军第一次整肃后,秦时竹和萨镇冰下定决心重新编制、单列海军陆战队。
海军陆战队编制、训练、成军一直是海军内部的一桩轶事,训练陆战队的不是海军军官,也基本没有德国教官参与,而是当时任北京军区司令的夏海强。在时空穿梭之前,夏海强本人曾是南海舰队海军陆战队地一员,对于陆战队的训练可谓是耳熟能详,听说要重新编练,天天缠着萨镇冰和程璧光要把这个差事揽过来。由于夏海强为人豪爽,和方方面面的关系不错,海军两大巨头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心里却生怕这个活宝捣鼓出问题来,于是便来个君子协定,规定人员、训练大纲和方法都由夏海强负责,经费和武器由海军提供,6个月以后海军方面要验收,一旦通不过,不但人员一个不要,消耗的经费都要由夏海强自己掏腰包补上,所幸夏海强也是家大业大,每年能坐享北方实业那么丰厚的红利,不然换了别人真不敢接这个任务。
国势 第076章 海军新锐
第076章 海军新锐
与宁静祥和的渤海湾相比,欧洲局势如同惊涛骇浪一般。
奥地利的军事行动方案得到德国最高级人物的支持,因为俄国和法国的同盟会加剧这场危机,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于7月26日参加进来,提议德、法、英、意开会调停。柏林方面很干脆地拒绝了他的提议,说这一争端仅同奥匈和塞尔维亚两国有关。德奥战略的中心思路就是使冲突局部化,在让奥地利摧毁塞尔维亚的同时,由德国的军事力量威慑俄国,使它不敢采取行动。俄国曾电告奥匈政府,若执意攻打塞尔维亚,俄国决不坐视斯拉夫兄弟任人欺凌。但在德国的保证和支持面前,奥匈根本不理会俄国的威胁,反而加快了步伐,希望一鼓而下塞尔维亚。短短几日之内,维也纳已经动员起个集团军,20个步兵师,外加骑兵、炮兵、工兵、海军若干,数十万大军陈兵于奥塞边境,准备猛力进攻。作为对英国和俄国的答复,奥地利于7月2日对塞尔维亚宣战,由此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
很多人对于夏海强居然敢立下军令状大惑不解,一方面在他们来夏海强自己这么做分明捞不到好处,何苦强出头?另一方面,在他们眼中虽然这个活宝练陆军还不错,但训练海军陆战队是不是太过儿戏了?熟知内情的秦时竹等人倒是给予了一如既往的信任,陆尚荣也非常支持,因为在海军里面虽然有沈鸿烈的“辽系”作底,但毕竟在实力上不能和闽系相比,前次的军大整肃已暴露了众多问题,很多隐患是让海军两大巨头硬生生压下来的,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随着北方陆军编组、整肃的全面铺开。海军也不能例外。陆战队的重新编制,是进一步深入渗透海军,控制、防范风险地重要举措,意义非同一般。
担任海军陆战队队长的不是别人,正是夏海强的小舅子,夏夫人陈月蓉的弟弟——陈明礼!陈月蓉在陈家排行第四,上有三个哥哥,下有陈明礼一个弟弟。夏海强结婚时。三个大舅子已分别在协助老爷子经营实业,唯有最小的陈明礼成天游手好闲,没什么正经事干。不过有了活宝姐夫后,便对军队、武器产生了兴趣,整天央求着姐夫带他参军。旧式大家庭中,小儿子往往是最受宠的,陈老夫人舍不得让他去受苦,但夏海强的丈人泰山还是有几分眼光。认定这路错不了,这小子要是再不找个正经事干,难道真养个纨绔子弟不成?何况有女婿照顾,应该没什么问题。就这样陈明礼到了夏海强的部队当了一名小兵,所幸陈家小少爷虽然顽劣。但还只是调皮而已,距离“恶少”差十万八千里。平时他最听活宝姐夫地话,为人又有几分义气(陈家少爷有钱!)再加上还有较为扎实的文化基础,在巡防营扩军的前提下。没到一年便被众人推举为班长,后来又屡屡升迁,辛亥革命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到夏海强迁任华北军区司令长官时,已是一名英气勃发、一改少年时顽劣的年轻营长了。
一般的北方兵员大都不会游泳,听说海军陆战队这玩意,多半心存畏惧,唯独这陈明礼天不怕地不怕。被活宝姐夫“彪炳史册”、“前程远大”的几句话一激,立即拍胸脯应承下来。直到正式训练的当口,陈明礼才见识到这个一贯笑嘻嘻的活宝姐夫那极其狰狞地一面。先是全体在海军基地扎营,专门找那种风高浪急的日子出海“体验生活”,所有人都被这浪里颠簸的架势折磨得呕吐不已,连胃里的苦水都吐了一干二净。夏海强不但对众人的晕船不闻不问,反而还下令继续吃东西补充能量,吐光了吃。吃完了再吐……头几次训练结束时往往有一大堆人已走不下训练舰。是让别人抬下去地。
陈明礼虽然在训练中也是吐得天昏地暗,但没事般的姐夫。争胜好强的心气就上来了,非得坚持下去不可,连续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出海,夏海强博得了陆战杀手地“美誉”,陈明礼所部的兵员也大都适应了风高浪急的海况。
在天气稍暖后,夏海强便带领这群旱鸭子去海滨游泳,他将动作要领一讲,便下令立即实践,犹豫着不敢下水的人被他一个个踢落海里,“扑腾扑腾”喝海水去了,在灌饱一肚子咸水、苦水后,一群旱鸭子终于变成了浪里白条,再后来就是抢滩登陆、武装泅水等一系列科目的训练……三个月的高强度训练,不仅这些旱鸭子都训练成了陆战队,浑身上下都带有陆战队那种特殊的黝黑肤色,而且让夏海强从陆战杀手上升为“训练魔鬼”的光荣称号。6个月地军令状还没有届满,萨镇冰、程璧光两大巨头已提前前来观摩,原本将信将疑的他们后连声称好,心里又直感叹总统、陆总长用人之明!在过夏海强口述、陈明礼总结整理的训练方案后,两人更是交口称赞,指定为海军陆战队训练范本加以推广。陈明礼军衔晋升一级,成了海军中校,同时要求其在一年内再训练出2000人马,验收合格后海军陆战队编制将从营升格为团。而此时,套用夏海强的说法,“我还有7成以上的拳头方法还没有使出来呢!”
这次海军大阅,夏海强原本也是应邀对象,只是北京有事,他这个军区司令要坐镇指挥,海军大阅的盛况就不能前来观摩了。在陆战队雄赳赳、气昂昂通过观礼台时,萨镇冰、程璧光两人向众人述说了此段趣闻轶事,众人都是一片笑声……
在简短而隆重的阅兵式结束后,各舰艇其余受阅人员都返回本舰,秦时竹等人则登上海军新造的“海训”训练舰(海军第一期造舰计划,000吨,万匹马力,将是海军地主力训练舰),阅兵项目正式开始。
首先出现在众人视野中地是一艘模样奇特的舰艇。说是奇特是因为其不被一般海军人员所接受,但在秦时竹等人来,那舰艇不折不扣地是一艘航空母舰!
“大总统、诸位长官,出现在各位视野中地是海军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军舰,我们称呼为航空母舰,顾名思义,是能够搭载飞机的军舰。”程璧光介绍道,“这艘舰艇。排水量000余吨,原为远东航运公司的一艘运煤船,经过适当改装,在其上部铺设了长94米,宽45米的木质平台充作跑道,以便起降飞机,现命名为‘希望’号。”
世界各国关于从舰艇上起降飞机的探索早在90年就开始了,当时的美国海军曾准备让一架飞机从一艘战列舰上起飞。由于一直没有购买任何飞机,结果两年内几乎一事无成。后来有一篇报道引起强烈反响——航行在汉堡-美国航线的一艘德国邮船准备让一架携带邮件地飞机从它的前甲板平台起飞,来加快到纽约投递邮件的速度。人们普遍怀疑这是德**事当局以邮政作掩护,正在试验一项攻击美国的新技术。在这篇报道刺激下,美国海军当局立即行动。时任海军物资局局长助理的华盛顿*欧文*钱伯斯海军上校被批准负责飞机在军舰上起飞的试验,并于90年月在新型轻巡详舰“伯明翰号”的前甲板上方装了一个起飞平台。
月4日晨,一名叫尤金·伊利的表演飞行员和一架经过特殊改装地双翼飞机(装了两个气囊,以便一旦起飞失败。失去高度落到水面时减小对飞机的冲力),当“伯明翰号”按时驶出汉普顿水道,进入切萨皮支湾,以十节航速平稳前进时,伊利起动了飞机引擎,开始从跑道上起飞,飞机很快驶离了跑道,一个劲地往下跌。机轮、气囊和螺旋桨的叶梢都碰到了水面。不过,尽管螺旋桨受了些损伤却仍然在旋转中,使飞机终于获得了足够升力而开始爬高。很快飞机就渐渐消失在蒙蒙细雨中,在离军舰大约25海里的地方安全降落。这件事立刻轰动了美国海军,钱伯斯提出,所有的巡洋舰都应该装上这种平台,同时还有人提出了把起飞平台装在战列舰炮塔上面地设想
海军当局为首次的成功而感到鼓舞,决定让尤金*伊利在重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上降落。这次飞行难度更大.对军舰本身也有相当危险。在巡洋舰舰尾上方安装了长近7米、宽96米的平台。平台从主桅底部开始一直伸向舰尾之外。外伸部分同样倾斜。飞机拟在军舰航行时降落,以便能利用逆风的风速。也比较容易地控制飞机。当时他地飞机没有制动装置。舰上的降落拦阻装置也很原始,是由二十二根两端系有沙袋的拦阻索组成的。9年月日伊利驾机飞向“宾夕法尼亚号”,降低高度冲向舰尾。当飞机贴近平台的倾斜尾板时,他拉起飞机然后关闭了引擎。虽然飞机的冲力很大再加上顺风(当时旧金山海湾海况不佳,舰长让舰尾迎风了),但轮架下面的挂钩还是挂住了后面的十一根拦阻索,飞机在距平台前端9米地地方停了下来。
伊利的成功虽然标志着海军航空兵襁褓阶段的开始,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似乎还并不成熟。飞机在起降阶段,特别是降落阶段十分危险,机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伊利本人在功成名就之后,也于9年年底在一次事故中丧生(25年后美国国会授予其十字勋章,以表彰他对海军航空的贡献)。因此,海军的注意力转向了水上飞机,这种飞机可以从坡道上起飞,然后在母舰附近水面降落,再用吊杆吊到甲板上。由于安全性大为提高,人们普遍认为水上飞机有着更好的前途。
“大总统、各位长官,飞机从舰艇上起飞地试验在几年前已有人开始在着手进行了,不但证明是可行地,而且很有必要。美国曾经进行了数次成功的起降飞行;民国元年五月,英国皇家海军在韦默思湾举行海军检阅时,也有飞行员从“爱尔兰号”和“伦敦号”战列舰成功起飞,英国国防委员会据此下令组建了航空部队(后来称为皇家海军航空兵部队);同年年底,皇家海军地老式轻巡洋舰‘竞技神’号被改装为航空母舰,次年该舰参加了年度演习,获得巨大成功,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下令新购买一艘商船并改建为‘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民国二年,意大利有一架飞机从‘但丁号’战列舰上起飞,法国改装了老鱼雷供应舰‘闪电号’,用来搭载水上飞机,日本海军飞机飞行试验也取得了成功,并将‘若宫’号商船改建成了航空母舰……就连一直对飞艇青睐有加的德国人也在尝试海军航空兵。我国作为一个航空强国(这可不是吹牛),虽然在飞机的发展、应运、作战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却显得有些滞后……”程璧光给众人介绍道,“为加快发展我国海军航空兵部队,保持我国防军的空中优势,经大总统、陆总长、萨副总长首肯,总装备部何部长特批,去年月份由我负责挑选人员组建海军航空兵,编制个中队,总共架飞机,共50余名飞行员、技师和后勤保障人员。等会即将开始的就是我中队6名飞行员依次起飞降落(另外两架是备用机)演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