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等等,这似乎是一个好消息。”
“但内阁还有一个附加条件,这些债券只能由已经与中国建交、承认中国的国家之民众或企业购买……”
“总统阁下,您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这两亿元还要再奉送给德国人么?”
“公使阁下,我想您误会了,或者,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美国如果承认中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两亿元似乎……”
“就可以由美国认购!”
“对。正是这个意思。我希望您能够抓紧一点时间。”
“这是对我的要挟吗?”
“不不不!绝对没有这个意思,中美两国本来就没有利益冲突,贵国一直以来倡导的‘门户开放’、‘利益均等’我已在国情咨文中予以了肯定,因此,我深信让贵国承认我国新政府不是难事。贵国原先以中国国内动乱,无法保护各国利益而不愿建交,但现在您,国内已安定下来。连河南猖獗多时的匪患也已经基本肃清,中国又到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时间,中美建交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芮恩施松了一口气,便道:“我个人不反对总统方才的建议和劝导,但这些我无法立即答复与您,我需要请示本国政府。”
“好地,那就敬候佳音。”芮恩施刚刚告辞,陆征祥从后面跑来告诉他:“亲爱的公使先生。敝国总统刚才忘记说了一言,特意让我来转告您――他本人认为前清时期和贵国达成的有关海军借款依然有效,如果您有诚意,不妨就此再次展开会谈,这是总统对于中美建交奉送的一份额外大礼。”
“哦。亲爱的陆,请您转告总统阁下,他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一定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突破……”
中德建交。给欧洲外交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德国大批精英派出,让俄、英、法等国嫉恨不已,也让其他国家跃跃欲试。经过已经在欧洲登陆地中国政府考察团的努力,特别是唐绍仪、沈蓉和夏海燕等核心人物的推动,再加上德国已经建交的示范,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两国授权本国外交部公开发表宣言,愿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夫人他们今天到哪里了?”
“已抵达德国。据说第一站去法兰克福。”
“去法兰克福?不去柏林?”
“先去那里,夫人说德国方面邀请她为一亿债券的发行典礼剪彩。”
秦时竹笑了:“来德国方面唯恐声势不大啊!”
94年月4日,新年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交易所里人头躜动。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是本所进入94后第一个交易日,也是中华民国所发行之可转股债券在本所正式上市发行的第一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中华民国秦时竹总统夫人、沈蓉女士为典礼剪彩。”
在司仪抑扬顿挫地介绍中,沈蓉婷婷玉立走上了特意准备好的平台。虽然已年过三旬。同时又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但由于保养得法。起来依然如同刚毕业之大学生一般青春靓丽。尽管贵为总统夫人和中国最大资本家之女儿,沈蓉平日的生活还是相当简单,和一般的大家闺秀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地地方,只是举手投足之间所流露的气质却不是一般人所能具有的。当然,在这样一个隆重的场合,自然要格外打扮一番,当光彩照人地沈蓉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尖叫声、口哨声响彻了整个交易所。人们,特别是那些男人,被震慑住了,原本以为不过是一个中国的半老徐娘,没想到来了这样一个清纯可爱的女孩儿。
“哦,皮特,你到了没,多么年轻漂亮的总统夫人?我敢打赌,那些老色鬼的眼珠子都能从眼眶里掉下来。”
“是的,说句实话,她太漂亮了,漂亮得令人难以置信,这种气质就是我们这里的伯爵夫人也不可能具有。”
“伯爵夫人?算了吧,哪个夫人有她这么好的身材?早就胖得犹如柏油桶……”
“皮特,你听着,我有个朋友在中国,他告诉我,中国地男人能娶不止一个妻子,他们的前任总统据说就有0多个妻子,不知道这位是他们总统的第几个妻子?”
“哦,上帝,着上帝的份上你们就不要胡言乱语了。”旁边有人转过头来说,“这是他们总统唯一的妻子。”
“威廉,你怎么知道?”
“我当然知道,我最近去过中国,你们去过么?”
其余两人便不再言语,静静地着台上的典礼。沈蓉大大方方地伸出手去,让负责德方发行事务的德意志联合银行团团长伦道夫行了吻手礼,台下再度是热烈的掌声,镁光灯亮成一片。
“夫人,您真漂亮!”
“谢谢您地称赞,尊敬地伦道夫阁下。”沈蓉抬眼望去,唐绍仪、夏海燕和自己的父亲沈麒昌正微笑着注视着他,似乎在称赞她表现得得体大方。
“喀嚓”一声。随着纤纤玉手稍一使劲,那把金光闪闪地剪刀就麻利地剪下彩球,整个仪式简单而庄重。
“尊敬的总统夫人,我很荣幸地代表德意志联合银行团将这把象征着合作的金剪刀赠送给您。”
“谢谢!我更希望它成为中德友好的象征!”
虽然在名义上这一亿元债券要等到典礼结束后才正式开始销售,但有关方面早就做好了准备,德国几家实力雄厚的大银行财团早就下手进行抢购,在他们来,这是不折不扣的优质资产。德意志银行、第一国民银行认购地数量都在2000万马克以上(一马克约相当于04华元),就是德皇威廉二世本人也认购了500万马克!整个可转股债券的发行简直陷入了疯狂状态,所有的金融机构、证券掮客都在热烈讨论这一债券,原定三个月的发行期限,不到一周就抢购一空。而这个时候,中国三大银行的代表才刚刚抵达德国。
金钱的魔力大大刺激了意大利和奥匈两国,在随后不久,两国便正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公使级)。并各自得到了5000万的债券认购计划,由于意大利和奥匈在列强中资本并不宽裕,很大一部分后来又重新流入德国的手中。此时,号称欧洲金融家地法国人只能干瞪眼没办法,因为,债券发行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本债券只能由与中国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之国民或企业认购。法国人眼睁睁地着机会从自己眼前溜走,法国外交部的日子开始逐渐难过起来。无能、饭桶的骂声也开始渐渐响亮起来。
这一番举动,更是大大刺激了美国人。原本秦时竹亲口告诉芮恩施还有2亿,现在让意大利和奥匈又分了一亿去,美国人再不抓紧可能连那一亿都要保不住。芮恩施每天忧心忡忡地着电报,再不能打开对华外交局面,他的政治生涯恐怕要走到尽头了。幸好,月9日,芮恩施得到了国内地明确指示:……前述方案已经总统和国会批准,授权你自即日起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仍旧由你担任驻华公使。中国方面的一亿元可转股债券必须确保,海军借款也要尽全力争取。
月20日。中美两国发布正式声明,自即日起美利坚合众国与中华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民国为代表中国之唯一合法政府,允诺贯彻“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方针,完全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一亿元债券到手了,芮恩施的政治生命保住了。签约协议上,陆征祥使劲摇着他地手调侃道:“公使先生,我您似乎太过于疲劳了,现在既然已告一段落,是否该向贵国国内申请休假?我可以代为证明您的勤勉。”
“总长先生,谢谢您的好意,可还有海军借款等待着我去操心……休假……恐怕要到春天过后了,不过,如果您愿意早点放我回去休假,我会永远感激不尽的……”
“哈哈哈,好说,好说……”
中德建交、中意建交、中奥建交、中美建交犹如一块块大石头,轻而易举地砸碎了英国构筑起来、实质不堪一击的“国际协调”,英国对华外交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朱尔典连连接到国内的训斥,指责他对华外交态度消极,使英国利益受到了损害。“……现在,中国有向德国、美国靠拢的趋势,这对于帝国在华利益是一种损害,是对帝国在华主导地位地侵蚀,如果再不想出办法加以扭转,远东的局势将趋于不可收拾之地步……”
朱尔典也是有苦难言,国内一方面要求打开对华外交局面,另一方面又指示他必须在西藏问题上获得满意的报酬后才能同中国商议建交事宜。而西姆拉会议却迟迟没有进展,好容易盼到两个代表进入了印度,抵达了会址,结果在第三天就先后因为“水土不服”病倒了,等过了圣诞、新年,第一次完整的全会才得以召开,速度如何能快得起来?
要命的是,会议开始后,藏方不知道哪里神经错乱,居然首先提出六条草案,内容包括:西藏疆域要包括青海、理塘、巴塘、打箭炉等处,中国不得派员驻藏,英藏修改通商章程,中国不得过问等。这些要求不仅要使西藏完全脱离中国,而且还就西藏疆域划了一条囊括青海和四川西部大片土地的界线,其荒谬程度连朱尔典这样的侵华老手都无可为其辩解,会议自然又陷入了僵局。
朱尔典在日记中评论道:“没有一个人能使我相信,打箭炉和巴塘不属于中国人。”藏方的要求遭到中国代表地强烈反对。月0日,中国代表提出驳复条款七条,主要内容是:西藏为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中国可派驻藏长官及卫队三千六百人驻扎拉萨;西藏于外交及军政事宜均应听命中国中央政府指示;通商条款之修改应由中英双方商定;内陆和西藏边界可以划分,但在性质上属于中国省界,不具有划界依据,更不是独立地依据。
在双方彼此的唇枪舌剑中,麦克马洪代表英国方面于2月27日假惺惺地抛出了“调停”意见:计划将西藏划分为内藏和外藏。其要点是:承认外西藏业已成立地自治权,而中国于内西藏仍有若干权利。五日后,正式内容公布,包括:中国对西藏拥有宗主权并承认外西藏有自主权,所有外交内政由拉萨政府掌理,中国不改西藏为行省,西藏不有代表于中国议院或类似之团体,中国于西藏不派军队,不驻文武官员,并不办殖民之事务,英藏议订新通商章程,废除90年的中英通商章程、英国商务委员可于必要时随时带卫队前往拉萨等。
在勘界方案中,将青海的大部分及四川西部均划人西藏界内,其中再划为内藏与外藏,而根据地图,即使外藏亦包括青海及川边的部分地区。为了掩人耳目,这个“调停”意见表面上还让中国对西藏保留了某些权利,如可派代表驻藏等,但紧接着的其它条文,又使这些权利的作用几近于零。比如,意见中允许中国在西藏有卫队一百名,除了能起些驻藏代表的警卫作用外,对控制大局没有任何影响。归根到底一句话,“调停”的实际作用是让西藏以自治之名,行独立之实,仅仅由中国方面保持不名一文的“宗主权”。而这种所谓“独立”,无非是由英帝国主义控制,使西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消息公布出来,不独外交代表严正抗议,内阁也是哗然一片,好在事关外交机密,才没有捅到报界,不然肯定又是大规模的反英游行,
中英两方,为西藏问题卯上了劲!
国势 第049章 突破包围
第049章 突破包围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造币业带来的对铝的旺盛需求使得山西铝业公司加大了生产力度,夜以继日的扩大生产,电作为电解铝的关键要素,一下子成为扩张的瓶颈,虽然当日在布局时已考虑到了生产发展的需要,但蓬勃而来的需求还是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据山西省政府统计数据,当地生产的工业电,百分之五十都被用于电解铝,但即便这样,还是感觉电力紧缺,铝业公司在呈文中说明,如果今年月以前不能得到扩张所需要的电力,电解铝的扩张将不得不暂时中止,预计最高点距离订货要求还有40%的缺口,甚至可能因为其他工业的发展而提前出现停滞状态,如果强行继续,只能挤占其他工业用电甚至民用电。
山西是内陆省份,不要说没有水利发电的可能,就是有,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中央的目光只能投向火力,好在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多建几个电厂自然是呼声最高的选择,周学熙、禹子谟已多次批示要加快电厂建设,发电机问题一下子凸显出来。
在汽轮发电机问世以前,带动发电机的原动机主要是蒸汽机,它的功率传递必须使用不同长短的铀、皮带轮、绳轮、齿轮等。用这种低速的蒸汽机驱动转速高的发电机,显然是不合理的,本来蒸汽机的能量转化水平就低,再通过烦琐的传动,只能将绝大部分能量都损耗掉。很多科学家都注意到了这个事实,一直在对蒸汽性质和热力学理论进行针对性研究,希冀发明适合于大功率发电机的高速汽轮机。
900年,帕森斯制造成功000kw汽轮发电机(单相,500r/min 50hz)。次年,瑞士勃朗鲍威利公司(bbc)制成第一台5000kw(750r/min)汽轮发电机。902年又制成5000kw的汽轮发电机。这些当时在欧美列强中都是最新科技,暂时还停留在试验阶段,没有大规模投入营运,但何峰深知汽轮机是发电机的发展发向,在中国各地发电机(比如上海)还在采用蒸汽机的时候,他已在三电公司上马的时候采用了最新式地气轮机(采用美国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制造的5000kw汽轮发电机,热效率4.5%,后来又采用该厂生产的0000kw机组。每kw耗汽5.7kg)。按照何峰的意思,山西的电厂扩建,自然要采用最新技术,以免落后于人。当时,西门子公司明明已掌握了装机容量为5万kw的汽轮机,却一直不肯向中国转让,只愿提供25万kw产品,名义上是称5万kw的机组运行还不稳定。不如25kw的经受过考验,实际上是并不想把最新科技提供给中国,使中国永远慢那么一两步,永远都受制于人。
这是最让何峰生气地地方,根据中国北方电力公司(原三电公司改组)总经理禹子骧的报告。25万kw的机组,不光是西门子,英美等国也有公司会生产,而且价格上略微还便宜一些。再者,中国国内仿制的25万kw产品虽然还没有完全成功,但确信在今年0月前必定可以完成国产化。因此,已没有必要再购买过时产品。围绕着5万kw汽轮机的谈判,一时陷入了僵局。
不得不承认,卡尔这个小人物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他提供的文件相当有力,本来西门子公司一直哼哼唧唧。但在文件面前,迅速服了软,二话没说就在转让合同上签了字。西门子公司到此时才明白卡尔落入了中国人之手,虽然有些害怕中国方面地神通广大,但在表面上却是半个字也不提,仿佛这些文件是中国人凭空得来的一般。
日本方面的反应也很耐人寻味,本来由于德、美在华利益取得重大突破后,一直视中国为最大征服目标的日本朝野舆论也开始喧嚣起来。上上下下都对山本内阁的麻木不仁表示愤慨。《朝日新闻》写道:……近日。米国(美国)、独国(德国)取得对华外交突破,获取重要利益。而我近在咫尺之大日本帝国居然束手无策,真是令人遗憾……近2个月来地事态表明,帝国在华影响力在急剧衰退,中国总统秦时竹在获取前述两国之有力支持后,已对我国不那么表示亲近。在这样的时刻,总理大臣不去思考维护在华利益,不去争夺帝国应该享有的权益,反而在议会斤斤计较海军费用、造船费用,企图与美国争雄,难道不是一种错误么?
山本内阁心里其实也是有苦说不出,作为海军派的代表,这届内阁地亲英立场很明显,对华外交受到了英国极力渲染的“国际协调”政策的影响,难以大展拳脚,另一个方面是如果要扩大在中国的权益,势必要加强陆军军备,在海军的眼里,这是难以容忍的,他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日本陆军对于中国陆军的优势足够了,现在要在国际上确定地位是要靠海军。这种束手束脚的悖论,使得山本内阁对华外交一直没有明确化,只能跟在英国后面亦步亦趋。山本既要绞尽脑汁在国会通过扩充海军军费地财政预算案,又要费尽心机地维持舆论支持,可谓是伤透了脑筋。
卡尔这个小人物的价值完全体现在这个当口,他复制下来的秘密文件很容易就让山本确定了对华指导方针,在秦时竹派出对日工作特使后,山本秘密召见了他,并亲口答应按照秦时竹说的4条作为中日关系的指导方针。对他而言,跟随英国,维持英日同盟固然重要,但确保在华利益、巩固自己的地位更加要紧,犯不着为了英日同盟那虚幻且不实际的利益放弃近在眼前的利益。何况,秦时竹出示秘密文件在他来是一种示好举动,如果对方真想有所图谋,肯定会与在野力量地反山本派合作。在那些秘密文件化为灰烬地时候。中日秘密协调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成果:
、两国秘密协调,反对俄国在华扩张;
2、中国方面不反对日本在南满地区地利益优先权,日本政府同意收束关东军势力,营造友好与和平气氛;
、中国方面答应四条铁路向日方借款,并应允也对日本发行一亿元债券,日本答应即日起正式承认中国,公开赞同“门户开放”原则和“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原则,并私下声明绝不因英日同盟而改变对华政策;
4、中国方面愿意进一步发展与日本关系。衷心希望山本首相巩固自己的地位,山本表示,今后绝不以官方身份接触中国的不安定分子,对在野势力与他们的勾结,也当在适当的时候通报中国……
94年2月日,在举国上下都尚沉浸在农历新年之欢愉的时刻,中日两国宣布正式建交。三日后,有关铁路借款达成协议。日本宣布退出“四国银行团”,要“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华事务……”,原本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企图以控制中国内政外交之六国银行团。在秦时竹施展妙手陆续出击后,已去了一半,中国的外交态势大为改观。
由于在华利益上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获取了一亿日元的债券承购权后。原本对山本批评多于表扬地日本媒体又开始赞扬起山本“毅然果断,气魄宏大……”,原本撰写批评文章的记者不得不羞愧地写道:“……由于见识不广,误以为首相大人之大手笔乃窝囊举动……待一切真相大白后,我才深深地懂得,政治原来具有这般奥妙,此次对华外交,我国奉行独立自主之外交方针。深得各国瞩目,帝国之光辉犹如旭日般普照远东……”只有在报纸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人们才能发现这样一条社会新闻:“……昨日,在关东州码头附近海面发现一具尸体,死者为独国人,原系西门子公司职员,早已失踪多日,不料今日才见其尸体……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此人原先在东京地区任职。生活浮华,债台高筑。债主累累催还钱款不得,早已扬言要采取‘非常手段’……警方经过尸检,发现除溺死痕迹外,无其他致命痕迹,经过检查,在其口袋中发现一遗书,据知情人认定,确系其字迹,言称‘因出入各种高级娱乐场所,与声色犬马中靡费大量金钱,无力归还高额借款,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彷徨多日……’警方据此认定为投海自杀,西门子公司方面接受这一解释,对警方工作表示感谢。”
山本内阁凭借着对华外交的成果,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在94财年(日本以当年月至下年2月为一财年)的预算案表决中,顺利地通过了海军经费再次扩张案,将海军军费由9的54亿日元扩大到9亿,陆军费用只增加了微不足道的40万日元,甚至还不足以弥补因通货膨胀而带来地实际下降幅度。“伊势”、“日向”两艘金刚级战列舰,比历史上提前一年多开始兴建,以作为日本超弩级(即超无畏舰,无畏舰之日文发音头用汉字‘弩’代替)战列舰之核心,山本拼命也要和美国竞争。
中日建交,对英国又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英国在布尔战争以后,已感到其全球政治、经济实力之不足而采取收缩方针,重点对付德国,在远东扶持了日本作为打手,并正式组建英日同盟。如果说德美相继与中国建交还称得上意料之中的话,那么日本完全是出人意料之举,就在前不久,日本方面还口口声声赞同“国际协调”方针,但言犹在耳,中日建交的新闻已经发表,这让高傲的大英帝国如何能够忍受?
月5日,是新年以后国会地第一次全体会议,根据议会组织法:每年国会应该于月5日前完成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并闭幕,同时应该在月5日重新开幕,以听取政府总理之工作报告,重点包括上年度之财政决算、国民经济统计情况报告等各种内政情况报告,议会闭幕期间,由议席超过5%的议会党团和无党派议员推举代表留守,处理需要国会通过之法案并由新开幕之国会加以追认。
标有京00的防弹奔驰轿车从街头驶过,秦时竹望着街头长长地队列问道:“排这么长的队伍干什么?”
“他们在兑换新钞,前面门口就是中央银行了,虽说其余各大商业银行也可以兑换,但老百姓听说票子是中央银行发的,非纷纷前来中央银行排队不可。”
秦时竹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老百姓在很多时候还是纯朴得让人觉得可爱。自从发行华元的消息放出后,各界人士一直都在翘首以盼。新华元的票子,共分为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和一百元五种,正面依次是庄子、孟子、老子、孔子和轩辕黄帝的画像,背面则是中央银行大楼。在一月中旬兑换正式开始时,百姓还有点将信将疑,因为公告上分明写到:此次兑换纸币后,三天后方能兑换新银元。新银元比纸币要提前一些时候流通,老百姓是见识过的,他们所害怕的,是三天以后不能兑换,因此前来排队地人并不多,来将手中铜钱、铜元等金属货币兑换成纸币的人就更少,谁都抱着试试的态度。三天以后,凡是持华元兑换银元的,无一例外的都拿到了簇新的、亮闪闪的银元,每天前00名兑换的还有一份小礼品。事实是最好地广告,原本持币观望地人们一下子打消了疑虑,纷纷涌到银行门口前去排队――制钱已被勒令停止使用,难道等着他发霉么?与此同时,交行、中行的兑换券,人民银行发行地人民币也在同一时间兑换,更是让人络绎不绝。由于兑换过程中贯彻了溢价原则,凡是持制钱兑换的基本可以享受到%的利润,很多头脑发达的人士就四处搜刮制钱兑换,往往是四五个人用大车拉着一箱箱铜钱前来,让银行职员忙得不亦乐乎。内务部加派了警力维持持续,人虽然多,倒也秩序井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