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虽然英国处以强势(在国力上英国超过清朝,在地理上。新德里距离西藏比北京更近),但在906年的《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中,英国也不得不“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但帝国主义从来就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英国只是在寻找更有利的时机实现其侵占西藏地阴谋罢了。
英军两次侵藏战争,更兼沙俄也野心勃勃,窥视西北,使清廷感到西藏地位的危险,有识之士鉴于西藏地位的险要和情势的恶劣。主张在西藏进行改革。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906年,张荫棠出任查办藏事大臣。拟定善后办法基十四条,主张在西藏练兵筹饷,革除苛政、振兴农工商业。次任驻藏大臣联豫也积极推行新政,设立督练公所、巡警局、电报局、学务局等新机构。在西藏改革的同时,清廷又任命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在藏人聚居的四川西部进行以改土归流为中心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对于加强西藏与内地地联系,巩固边疆,无疑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改革往往带有民族歧视意味,不容易得到广大藏族人民的支持,同时又与西藏上层封建农奴主阶层的既得利益发生了矛盾,故而遭到他们的反对,清廷对于西藏的控制反而动摇起来。
英国两次侵藏后,为了消化侵略成果,也为了避免与沙俄的冲突,对西藏采取了所谓“不干涉政策”,更注重经济渗透和政治分化,在西藏上层人物中扶植亲英势力。英国驻西藏的商务专员等人采取各种手段拉拢和收买西藏官员,挑拨汉藏关系,制造和扩大汉藏矛盾。客观上,随着藏印贸易地发展,西藏产生了一批靠垄断羊毛贸易获取高额利润地特权阶层,他们成为亲英派的主要人物。亲英派首领伦青夏札即因专靠羊毛贸易营私舞弊,曾被联豫下令抄没家产,更造成了对立。
双方势力此消彼长,清廷与西藏地方之间地矛盾越来越激烈。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孙中山虽已明确宣告西藏为中华民国领土,但限于实力,根本无力干涉。袁世凯任总统后,面对当时的西藏局势,决定对藏政策是剿抚结合,先剿后抚。对袁世凯来说,他最重要的任务是稳定局势,打压国民党,只要不出动北洋军队而让川、滇两省出兵,既可免伤实力,又可削平藏乱,自然是件好事。
先是川督尹昌衡亲率川军前队二千五百人从成都出发,兵分两路,南路由朱森林率领,收复河口、理塘,北路由刘瑞麟率领,解了察木多、巴塘之围。与此同时,蔡锷派遣的支队也收复了盐井等地,藏军人数虽多,但实力其实不强,基本是一群乌合之众,在西藏内陆还可以依靠熟悉地形、有利环境而得到支持,到了川边失去这些依托后,就变成不堪一击。
川、滇军队节节胜利的消息,使英国终于忍耐不住了。它放弃了所谓“不干涉政策”,开始走上前台**裸地干涉中国内政。朱尔典曾与袁世凯会谈,就中国迫切需要大借款这一困境来提醒袁注意,如果川军的进兵超出一定范围,英国政府就不会对中国提供任何进—步的援助,进而声称“西藏问题总以日后和商易为归结,倘现时用武力,或与友睦之办法必有巨碍”。
此后朱尔典又几次重提中国不得派兵入藏,不得改西藏为行省,否则所有责任惟中国是问,在这些威胁—时未见效而藏军在川、滇军兵锋之下不断败退地情况下,月7日,英国方面正式向中国提交照会,声明五点:一、英政府不允中国干涉西藏内政;二、反对华官在藏擅夺行政权并不承认中国视西藏与内地各省平等;三、英国不允在西藏境内存留无限华兵;四、以上各节先行立约,英方将承认之意施于民国;五、暂时中藏经过印度之交通应视为断绝。英国的照会完全无视国际法堆则,是对一个主权国家内政明日张胆的干涉。但是袁世凯政府迫切要求得到列强承认和借款,迫切希望镇压“二次革命”,不敢轻易与英决裂。秦时竹发动护国战争后,朱尔典变本加厉,更进一步威胁中国,如果中国政府不令川军停止西进,英国根本不承认中国政府。
面对英国的强硬态度,有求于列强的袁世凯终于抗衡不住,致电尹昌衡、蔡锷,胡说什么“切不可冒昧轻进,致酿交涉,摇动大局”。当时,川、滇两军的形势还较为有利,但接到中央之命令,也只能服从,川、滇军基本停止于怒江一线。有人评论说:“战胜川军者,非藏兵也,英使朱尔典也。”
秦时竹上台后,从不同渠道得悉了这些消息,当时因为英国方面忙于其他更大的事务(与江南的冯国璋勾结),无暇要挟秦时竹做出更大地让步,才暂时地没有提到西藏事务,但秦时竹不敢掉以轻心,要知道,按照历史逻辑地发展,94会有西姆拉会议和麦克马洪线,他决心在事态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前,先行抑制住英国的侵略野心。派遣张孝准入川,是为了平定川乱,在这样的情况下,蔡锷的地位便显得愈发重要了。
国势 第015章 当选总统
第05章 当选总统
收到梁启超准备启程回京的电报,秦时竹松了一口气,西南的两大难问题――西藏和四川,至少已有了解决的门道,虽然大半还要蔡锷这个实力派配合,但中央政府的收获还是蛮大的,与收获相比较,拨给昆明方面000杆汉阳造,50万发子弹,2门杂色山炮,2000发炮弹的代价倒显得无足轻重了。套用陆尚荣的话说,这点东西滇军也许觉得珍贵,但国防军其实并不稀罕,再者,这些东西本来就是缴获自北洋军的,与国防军的制式不合,倒不如用来做个顺水人情,别的不说,就冲着蔡锷让朱德掌兵,送他这么多东西也是应该。
但西藏问题到底如何解决,困难还是沉甸甸地摆在秦时竹的案头。**喇嘛的封号已经正式恢复了,班禅等人也已经加封,但西藏当局并不以此为满足,反而就势提出了5项条件:、西藏人当与汉人有同等权利;2、民国政府每年补助西藏五百万两(约合大洋700万);、西藏人得以西藏境内之矿、土地自由向外国人抵借;4、西藏人得自由练兵,民国政府不得干涉,但承认得以内地军队一千五百名驻扎西藏;5、一切官制虽照民国政府之规定施行,而人才须采用西藏人。
袁世凯政府当时的答复是,第三条不予承认,二、四两条须说明理由,余均可答应。但在秦时竹来,这一答复也过于软弱,按照他的理解,第一条答应没有问题,五族共和嘛,自然一律平等,第二条补助可以。但要价太高,而且不能说明理由,第三条万万不能答应,否则国将不国,第四条也不能答应,国防事关主权,岂是地方想练就练的?藏兵可以征募,但一定要有中央番号。内地一定要驻军,但驻哪里,派多少,都是中央政府说了算,哪容得下你自作主张?第五条也是荒谬,西藏地方官员除了当地选举之外,必然有些要涉及到中央委派,如果人事分毫不能插手。岂非与独立无异?
和葛洪义、陆尚荣开会商议的结果,基本也是这个意思。
陆尚荣劝秦时竹:“驻军还是小事,西藏这个地方,在目前来不适合用兵,别说大部队,连500人的供应都有困难,与其盲目要不切实际的高价。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退一万步说,如果用兵得当,人选得力,光是500国防军对付藏兵就绰绰有余了,藏兵人数虽多,也得到了英国人地支持,但装备还是非常原始的,训练就更不值得一提。胜之不难。只要控制了拉萨,西藏再乱也翻不了天。”
秦时竹的有利形势是。西藏另一宗教首领班禅喇嘛和许多僧侣都表示拥护民国。在拉萨召开的僧侣代表大会上,倾向民国的发言不在少数,起码他们都没有跟着**跑到印度去。这些内部意见**不可能不考虑,对他身边的亲英分子也是一种无形的制约。但不利因素也有,由于中央政府的变更,西藏当权人物认为有机可乘,在英国地怂恿支持下,居然于日前致电秦时竹,声称“汉官兵尽退,藏局自安……若民国政府派兵来藏,藏人不能限止时,即请英人出面阻止,并以特别权利报酬英人……”这个时候哪里还有五条的谈判余地呢?这给秦时竹解决西藏问题又平添了紧迫感。
说到底,所谓西藏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英国政府有意制造出来的,在朱尔典乃至英国远东政策的布局中,无论南方的冯国璋势力也好,边境的西藏也好,都是牵制北京这个中央的,目的是逼迫秦时竹跟英国走,听英国地话,为实现英国远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英国政府在西藏问题上的中心政策,是要由中英双方的交涉来规定西藏今后的政治地位。企图使得“西藏名义上保留在中国宗主权下地自治邦的地位,但在实际上应使它处于绝对依赖印度政府(实际上是英国政府)的地位,而且还应该成立一个有效机构,以便把小国和俄国都排挤出去。”只有这样,才能使英国的侵略合法化。
秦时竹相信:朱尔典现在还没有提西藏方面地事情不是因为他忘记了或是根本上改变了政策,更不是对自己领导的政府发善心,而是英国实在太忙,只要时机到了,必然会有动作。对此,秦时竹虽然能料敌于先,却没有相应的克制方法,相当苦恼。谈吧,对方条件太高,无法达成协议,不谈吧,英国人便会不以中央政府为对手,迳行和西藏地方接洽,从实质上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秦时竹有时间牌,英国佬有地方和中央两手牌,短期内来,还是两手牌要占据上风――英国政府会给西藏以实际支持,而中央政府却无力制止。
陆尚荣的态度还是坚决的:“军事上收复西藏并不困难,难的在于如何巩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在英国地干涉下收复西藏,我的理解是,在大局还没确定,特别是一战还没有开战的情况下,基本是不可能的,这不同于外蒙。外蒙是公开宣布了脱离中国并且成立了伪政府,这有确切把柄,硬碰硬俄国人也无话可说。西藏不然,西藏有独立的事实却没有独立的法理,很难下手……我建议再等等,忍得一时,估计再过一年,最多两年,我们就有办法。”
葛洪义的意见几乎差不多:“我们已经在许多问题上做出了让步,确实也不应该做过多的让步。但西藏这事不让步又不行,我地观点是,既然要忍,那就全忍下来,唯独有一条,中央政府必须要在西藏驻军,哪怕500也好,费用再高。环境再恶劣,也要咬牙顶住。”
“那明天让颜惠庆去答复(既是给西藏当局也是给英国方面),声明:一、中国对西藏拥有全权,现时无意改西藏为行省,但亦不许其他一切外国干涉西藏之领土权及内政:二、中国于西藏为履行条约,维持治安,必须驻有军队,但非无限制。具体人数属于技术细节,可以协商;三、中英已两次订立关于西藏之条约,可以承认继续有效,暂无改订新约之必要;四、承认中华民国不能与西藏问题并为一谈,若以分裂固有领土为代价换取外国承认。非中央政府所期望……”秦时竹说完后补充道,“今后内阁就要一体开会了,我们兄弟几个切不可在会议上露出马脚让人起疑,同时。张謇地总理地位要予以尊重,议事应当先由他发言或者定调子,非原则性地问题可以不要和他争执。”。
葛、陆俩人点头称是,葛洪义走过来拍拍秦时竹地肩膀:“老大,开心点,明天你就要当总统了。这个答复只是权宜之计,当不得真的,实际上只要旧约有效。英国还是无权干涉西藏内政。等咱们实力强了,要方要圆还不是你说了算。”
陆尚荣也附和道:“先把大局稳定下来,其他的事情慢慢从长计议吧。咱们兄弟奋斗了年,从默默无闻的义军发展到现在已经算是惊天的变动了,我相信,再过年,世界会因为我们而发生惊天的变动。”
三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0月9日,国旗在轻风中高高飘扬。中华民国迎来了她难忘地第一次总统大选。九时许。议员全部签到、落坐完毕,工作人员忙着统计。新闻界忙着采访和拍照,所有人都在等待激动人心的那一刻到来。
随即,秦时竹在内阁众人的陪伴下,缓缓步入会场,今天的秦上将倒是没有穿军装,更没有挂勋章,而是一身笔挺的西装,这也是葛洪义建议的――不要老穿军装,让别人知道你的军事实力就够了,用不着在总统选举的时候摆出军人模样,这又不是开国防动员会。
会场响起了热烈地掌声,议员们自觉不自觉地鼓掌表示欢迎,记者的镁光灯不时闪起耀眼的光芒,除了他们,今天唯一还有资格在会场里落坐的非议员,就只有各国使节了。
秦时竹走上前台,向近千名议员和其他与会人员致意后发表了简明的讲话:“……今天,是中华民国成立以来最喜庆地日子,我们一直孜孜以求的民主共和到拥有了充分的实践机会,我深信诸君一定能够能履行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重托和希望……你们是历史地创造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你们手中的选票将揭开历史新的篇章……中华民国万岁!民主共和万岁!”
雷鸣般的掌声!
选举由吴景濂担任主席,他随后宣布:“下面公布今天选举的出席情况,议会参众两院应有代表名额70名,实到25人,其中,参议员出席人数为26人,众议员出席人数为557人,符合法定多数。下面,我公布计票人员名单……”
整整人组成计票员队伍。
随即公布唱票员名单,一人计数,俩人相互监督唱票。
最后公布监票员名单,副总监票、总监票员名单,这些可都是由议员担任的。
“下面,介绍正式候选人名单,本次总统大选,竞选大总统职位的,共有一人:秦时竹,字复生,辽宁新民人,年40岁……,本次竞选副总统职位地,共有一人:黄兴,字克强,湖南长沙人……”听着吴景濂的介绍,已经坐下的秦时竹和黄兴目光相接,彼此露出会心的微笑。之所以秦时竹发表讲话而黄兴没有,完全在于秦时竹担任临时执政,算是临时最高元首,自然对这一个多月的工作要进行交待,而黄兴则没有这样的需要。之所以黄兴只竞选副总统而不竞选总统,也是两家事先商定的结果,孙中山和黄兴原本都无意出任任何一项职务,但在秦时竹的劝说下,在国民党内地压力下,黄兴为了向外界表示民国内部地团结,不得已顺应各方要求参加副总统竞选……如此一来,总统和副总统出自两个党派,而且都是唯一的候选人,舆论认为是天大地好事,既显示了民主,又巩固了团结。
“下面,选举正式开始,请选举工作人员依次发放选票……”随着司仪的声音,一张张散发着油墨清香的选票发放到了各位议员手中,选票呈粉色,这是照顾中国人特有的喜气习俗,共有两张,分别为总统和副总统选票,由于候选人少,选票设计的也极为简洁,在秦时竹(黄兴)的名字左边,分别有三个竖直的选项:赞同、反对和弃权(这是因为当时的行文习惯是竖排,故而如此设计),每个选项下面都有一个框框,议员可以在里面划勾,自然,不划或者多划均属于废票。
选票的填写很快,议员们很有秩序地将选票一一投向会场中央设立的投票箱,然后回到座位上,平心静气地等待计票的开始。
“本次选举,共发放选票25张,经过开箱清点共收回9张,收回数少于发放数,选举有效,下面开始计票……”
随着计票员陆陆续续的计票,唱票员此起彼伏的唱票,数据越来越明显了。“大总统候选人秦时竹共获赞同票64张,反对票47张,弃权票24张,所获赞同票超过法定多数,成功当选……副总统候选人黄兴获赞同票54张,反对票226张,弃权票59张,所获赞同票超过法定多数,成功当选。”随着总监票员,众议院议长汤化龙宣布选举结果,中华民国的正副总统有了着落。秦时竹和黄兴携手走上前台,对众人表示致意,会场上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掌声。
“请大总统、副总统宣誓!”
“余誓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
“余誓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副总统之职务,谨誓!”秦时竹和黄兴依次当众宣誓,誓词是简短的,也是有力的。
全体起立,掌声经久不息,很多人热泪盈眶,中华民国的新时代来临了,快门的声音此起彼伏,历史的聚焦永远定格在这一刻,公元9年0月9日(民国二年)上午0时0分。
国势 第016章 就职典礼
第06章 就职典礼
描写总统当选的历史性场面的文章有很多,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观察立场进行了详细,限于篇幅不可能一一叙述,只择其要概览: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热烈祝贺秦时竹先生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元首,这是自三代以来,民众意志第一次的完整展示,是历经两千年封建、三千年**后中国命运之大转折!
《新华》评论员文章:秦时竹大总统实为我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
“他忧国忧民、谦虚谨慎、礼贤下士、气度恢弘……在他身上体现着新时代中国的精神,是带领吾国人民奋发图强的最佳领袖……”――语见孙中山先生的祝贺文章。
相比之下,外国舆论更为关注选举的场面和情绪化效应――《泰晤士报》新任驻华特约记者:……秦时竹以超过四分之三的高票当选为新任中国最高元首,这既是对他功绩的肯定又是他个人魅力和威信的总展示。事实上,在选举之前,谁都知道他已经众望所归,当选后的全场欢呼(即使投反对票的议员也不得不顺应形势站立起来)已证明了他在人民当中受欢迎的程度。今天出席选举大会,他既没有穿惯常一贯穿着的军装,也没有穿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而是穿起了西装,这是意味深长的暗示――他既不是袁世凯之类的军事独裁者,也不是腐朽不堪的辫子怪物,他是新时代的开拓者……他站立在那里,微笑着,自信地发表演说,英气逼人……他走下前台,接受各国使节的祝贺,对议员先生们表示感谢。和熟悉不熟悉的人握手,平易近人……他走到外面,向值勤的军人致敬,向他的支持者挥手致意,带来了一阵阵山呼海啸般地喊声――“大总统万岁!”,他答之以“人民万岁”,领袖风度。
是的,人民万岁!四万万五千万民众有了他们的领袖!!中华民国有了新的舵手!!!
各大报馆纷纷出号外。晚上,北京城举行庆典,民众提灯游行,热闹的人群洋溢着快乐,各界人士纷纷打出各种各样的标语、横幅宣泄自己兴奋的感情,其中又以学术界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秦时竹大总统是我们知识分子贴心人!”横幅下面手持竹杆的居然是人民大学几个德高望重地老教授,他们是特意从沈阳赶来的!
火树银花不夜天!等到庆典进入到烟花燃放的时节,全场气氛达到了最**!在各式各样的礼炮燃放完毕后。最后压轴的焰火居然是一副肖像――一副秦时竹微笑着,挥手致意的肖像;一副整整持续了三秒钟的肖像;一副整整横亘北京城南周天的肖像……记者们地快门咔咔响个不停,各界人士在最初的惊呼声后,“大总统万岁!!”再次响彻北京城。
秦时竹醉了!他现在知道了,个人崇拜的滋味有多么好。那种高高在上接受民众顶礼膜拜的感觉有多么妙,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有人奋不顾身地要争做皇帝,他终于理解了那个可怜的。没有成功地“洪宪”皇帝,哦!这诱人的权力!!这要命的权力!!!
葛洪义站立在他身边,悄声说道:“为了这个焰火,周学熙命人准备了一个月,花了0万元,全部自己掏腰包。”
“辑之他疯了。”秦时竹喃喃自语,却没有回头……
“你丈人要是在的话,他肯花00万。”
“嗯。”这次没有意见。只是表示赞同。
“如果全世界都得见,我愿意花000万。”
秦时竹笑了,葛洪义是在提醒他,他侧了下身,说:“洪义,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历朝历代总有那么多天命所归,总有那么多祥瑞。当权地人不是不知道。他们是在装糊涂,或者说。乐得装糊涂。”
“是的,你呢?”
“我也乐得装糊涂,不过,仅以这次为限。”
“来,你还很清醒……”
“务必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务必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这两个务必,今天对我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咱们进了北京城,可不是来学做李自成的。”
“是的,所以我们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黄兴、张謇、吴景濂等人虽然也在旁边,但都被热闹的人群所吸引,没有听见秦时竹和葛洪义之间的交谈,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时,两人已重新落坐了。
“复生,刚才那景象……啧啧,真是太壮观了,老夫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到如此稀罕地东西。”张謇的话语引起了众人的共鸣,虽然已经祝贺过秦时竹一遍了,但礼多人不怪,还是再次表示祝贺。
秦时竹抬眼望去,正好和周学熙目光交接,两人都是会心的一笑,这一笑,标志着一贯支持袁世凯的华北地方豪强和工商巨头开始将重心转移到了秦时竹身上。秦时竹半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说,“等过两天季老正式当选总理后,我们就以季老的画像再放一场。”
“不敢当,不敢当,那不是僭越了嘛。再说,复生年轻英锐,民众着欢欣鼓舞,我一个老头子,只能倒胃口……”
哈哈哈哈,众人尽皆大笑。
十月十日,京城举行盛大的国庆阅兵,在雄壮的国防军军歌声中,秦时竹一身戎装,骑着白马从队伍前缓缓走过,检阅这支自己一手打造起来地精锐武力。自己地大帅做了最高元首,军队的士兵自然一个个面带喜色,在高呼“大总统万岁”地时候,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那排山倒海的声音,听上去真是震慑人心。
陆尚荣左手手执佩剑,右手擒住军旗一角,代表国防军对总统表示效忠……礼炮声过后。分列式开始。
各国时节以前观过北疆的阅兵庆典电影,对于国防军的实力有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当时驻沈阳领事馆方面地报道,无一不对这次阅兵表示了高度的兴趣。在他们来,这次的阅兵规模虽然并不比上次大,但可以出国防军的武力在实质上又上升了一个层次,火炮、飞机等技术兵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进步……有人在小声嘀咕,这才是秦时竹的选票来源。各家面对这样的情景,内心的小算盘是不一样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