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负责通报的年轻军官显然对于应付这些很有经验,他流利的英文也让洋大人们倍感意外,但是他的回答却丝毫没有让对方觉得踏实。
“目前戒严期间的城防司令是孙烈臣将军,不过很快护**前线总司令陆尚荣将军就要入驻京城,他将统一负责指挥随后的军事行动……”年轻军官连带微笑、彬彬有礼地回答道,“至于其它问题,先生们。我很抱歉,真的无可奉告,也许等秦大帅来了会有一个比较明显地成果。”
孙烈臣是谁他们并不是太清楚,但陆尚荣的名字洋大人们还是知道的,听说这位上次镇压京城兵变的将军要来,他们的心情显然轻松了很多,无论如何,绝对不会比上次更坏……至于要打听的其它消息。管它呢,总是会知道的,说不定护**自己也不清楚。中国人一贯都是宣扬“擒贼先擒王”的,倘若抓住了袁世凯,必定会大张旗鼓地游街,但目前来似乎没有这个迹象,说明袁世凯目前还没有落到护**手中,可以定性为“失踪”。或者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称呼为“下落不明”。
抓住这个机会,洋大人们对目前的局势表示了抗议,并纷纷威胁道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维持秩序,年轻的军官丝毫没有流露出不快,反而告诉他们护**可以给他们派一个营来维持治安。保证洋大人们的绝对安全。老谋深算的朱尔典拒绝了,在他来,这不是保护更像是一种武装监视,根据他多年的经验。除了义和团时期,中国人还不敢主动挑衅各大列强地权威,而那一次暴乱已经让中国人吃够了苦头,因此现在也没有必要接受中国人的“保护”,否则各国的颜面何存?眼下他要做的,是尽快从一个纷乱的局势中判断出必要地线索来,这才是一个外交家应该履行的职责。
只是这一次老奸巨猾的朱尔典也被秦时竹骗了,袁世凯已死、段祺瑞被捕的消息让后者刻意地隐瞒了起来。倘若这些消息马上抖落出来,那么各地救援地北洋军必将裹足不前,从短期能迅速地稳定局势,但从长远来,却失去了一次藉机消灭北洋武力的好机会,只有最大限度地消灭北洋军的实力,才能真正统一中国,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话现在虽然还没有人说起过。但秦时竹是极端信奉这条至理名言的。
在这样的刻意安排下。接触到袁世凯和段祺瑞消息的警察都被控制了起来,在这个方面陆建章很有本事。只消一句“不得乱说,否则全家死光”的威胁就足以让下面这些警察闭嘴,再加上每人0个大洋地封口费,他们一个个地拍胸脯保证不会泄露半点消息。
短暂的混乱局面过去后,京城的秩序慢慢地恢复,所有官员得到的指令是“戒严期间,一律军管,除少数行政人员留守值班外,其余一律放假,何时回来办公静候通知,在此期间薪水照旧。”大小官员虽然迷惑不解,但却异常合作,这等于是数天的带薪休假,他们坚信不管后果怎样,他们都能安然无恙,至于局势如何,谁都会在心里暗自猜度,这可是大洋所禁止不了的,自然面上只能保持唯唯诺诺的态度。
同样的消息自然也会传到美国公使馆内,秘书了解到通报地情况后已向芮恩施公使做了汇报,此刻,后者正端坐在略微有些发旧地办公桌面前,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连秘书给他送来咖啡都浑然不觉。
“先生,您是否在为局势感到担心?”秘书是一同跟随芮恩施上任的,对他秉性非常了解,来中国后还没有见公使如此长久地思考。
“不,我不担心。”公使摇摇头,随即便发现了桌上的咖啡,刚端起来一股醇香就飘进他的鼻子里,公使笑着对秘书说,“今天你煮的咖啡似乎格外香甜。”
“谢谢您的夸奖。”秘书随即补充说明,“其实我每天都是按照同样的步骤和方法为您效劳的。”
“这么说是我发生了错觉?”
“不,先生,我宁愿理解为有一些事情深深打动了您,让您感到是那么的美好,连咖啡都更加可口了……”
“查理,你变得越来越会说话了,想必你一定是用甜言蜜语打动了未婚妻吧?”芮恩施心情真的不错,居然有心情和秘书开玩笑。
“您又取笑我了。”秘书脸微微一红,随即又问道,“不过。说真的,我很想知道您为什么这么高兴。”
“是的,虽然还没有变成现实,但我已经到了成功的曙光。”公使放下咖啡杯静静地说道,“这是我们自从五月份遭受挫折以来最大的转机。”五月份,由于和列强在众多问题上的不一致加之使东北问题国际化地企图被日、俄两国所拒绝,美国退出了六国银行团及相应的善后借款,这对于美国在华势力的发展。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转机?”秘书不解地问道,“您指护**方面?”
“就是你刚才带给我的消息,从军事角度来说,袁世凯政府失败了,秦时竹入主北京已经成为定局。”
“可是先生,眼下战事还远远没有结束,虽然护**占领了北京,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局已定。恰恰相反,南方还有为数众多的北洋军,我个人甚至认为中国可能会爆发一场血腥的内战。”秘书眨巴着眼睛说道,“而且,北洋集团的领袖袁世凯总统和段祺瑞总理目前都下落不明。他们对于北洋军都是具有高度号召力地人物,这可能会带来战事的旷日持久。”
“难道你认为北洋军能在武力上能与护**抗衡?不要忘记了护**可是打败了俄国人的部队。还有,我们的军事观察员发回来的报告也认为护**的战斗力和装备要强于北洋军。”
“这我不否认,但北洋军的主力还在南方。如果他们不是北上而是就地割据做军阀,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说不定中国会再次出现南北分裂的局面。虽然护**在军事能力上可能更强一些,但千里迢迢赶赴南方作战,我对他们地前景并不好,更何况还有俄国人和日本人在旁边盯着,万一秦时竹抽调兵力过多,他的东北基地就可能保不住。”秘书顿了顿。“我倒是认为,如果我们有机会,就应该积极参与斡旋、调停,就像两年前我们在中国革命和今年在中、俄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
“查理,你的分析是片面的,难道你忘记了今天上海领事馆发来地电报?中国海军已经北上,运输着北洋军前来增援?武昌方面的消息也证实了北洋军的2、4两个师也即将投入战斗,在南方割据做军阀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已经降低到了一个相当低地程度。”芮恩施狡黠地一笑。眼镜玻璃后闪过常人捕捉到的亮光,“根据我的判断。袁世凯和段祺瑞可能已经落入护**的手中,只是出于种种考虑,秦时竹不愿意现在公布而已。”
秘书吃了一惊,连忙追问道:“为什么?”
“今天清晨的枪声和交火事件告诉我的。护**敢于出动这么少量的兵力攻击总统府和国务院,并且又能做得如此悄无声息,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事先已在城里安排了内应,具体是谁我说不上来,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从目前掌握地情况来,警察们继续维持着治安,很有可能是警察当中的头目选择了和护**合作。你想,在这样周密的部署安排下,袁世凯和段祺瑞怎么能够全身而退呢?他们目前最最好的处境也就是躲在城里某处隐秘的地方,但要出城几乎是不可能的……”
秘书随即脱口而出:“我明白了,难怪他们要戒严!”
“因此,袁世凯绝无可能和他的部队再次联系上,秦时竹的胜利将是短期内地事。而且,即使袁世凯能幸存下来,他地政治生命也结束了,他暗杀国民党领袖的愚蠢行动使他丧失了统治地合法性,换而言之,秦时竹也许还会有一些麻烦,但局势已不可能根本性地逆转。”
“如果英国佬直接插手呢?失去了袁世凯这张王牌,他们控制中国的野心恐怕没有那么顺利了。”
“这是我们需要做的,我们要尽力避免任何一个大国直接出兵干涉中国的内政,像英国人用刺刀再扶持一个傀儡上台这样的举动,是再也不允许发生了。”
“那德国人呢?都说北疆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很密切,秦时竹上台后会不会倒向德国,或者全面推行亲德方针?”
“这也是灾难性的后果,甚至比英国佬控制中国的影响更为恶劣。我刚才说我们的转机来了,意思是我们要利用这次中国政权更迭的机会,引起秦时竹对我们的好感,这样我国在远东的利益就又有了一层新的保证。”芮恩施洋洋得意地说,“为了善后,秦时竹肯定还需要借款,在这个方面,我们美国可以给他提供另外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其它,我相信,对于引入我们的势力进入满洲以便牵制俄国和日本,他一定也是赞同的。
“但愿国会和白宫那些先生能够认真听取您的意见。”秘书已经被说服了。
“等着吧,等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一定会接受的,如果我们在拥有菲律宾的基础上再拥有了中国,那基本可以覆盖整个西太平洋了,而20世纪也必将成为美利坚的世纪。”芮恩施踌躇满志地对秘书下令道,“你尽快和护**方面取得联系,就说我愿意就当前的时局和秦时竹交换意见,希望他们能安排一次秘密会见。记住,一定要保密,尤其不能让朱尔典那个老狐狸知道。”
“是”秘书应声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随着护**的全面开进,北京城陷入了动荡,人心惶惶、个个不安,打仗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信息不对称,老百姓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不过,即使最无知的人也能从城南火车站附近传来的声音中推断出发生了大事,激烈的枪声、炮声、爆炸声整整响了数个小时,以铁一样的事实宣告了事态的发展。城里全部戒严了,但即使不戒严,老百姓也不敢随意出门,不然丢了小命可是大事。大家在各自的四合院里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是护**和北洋军为了争夺京城打起来了,也有的分析是袁世凯逃出了北京然后又带着援兵杀回来了,更有的人还煞有其事地判断,袁世凯向洋人借了兵,准备大干一场……
国势 第223章 乱成一团
第22章 乱成一团
都说北京城的老百姓关心政治,这个传统果然有点意思。不仅草根阶层在猜测,活在深宫内院的前清皇室也在胡思乱想。早上枪炮声一响以后,清室所依赖的几个老臣就纷纷跑到皇宫里去了,美其名曰是给皇上请安,实际上是在分析复辟的可能性。
一年半过去了,溥仪又大了几分,九岁多的小孩,对害怕的事物已有了本能的抗拒力。激烈的枪炮声传到皇宫时,力度已减小了很多,丝毫没有能够吓着他,倒是一下子呼啦来了这么多人让他感觉很不好。自从隆裕太后病死后,清宫的实际主持人变成了端康皇太妃,不过不论是哪个太妃,在前朝的时都很不得宠(试想连隆裕太后光绪都不喜欢,何能喜欢那些太妃们?他所爱的,估计唯一个珍妃而已),但对于溥仪来说,这种变更让他很憋气,隆裕虽然不是亲生母亲,但对于溥仪充满了感情,当真是把他当自己的亲生儿子来养的,在撒手西去的时候,还留下遗言,让众人不要难为这孩子。但其它人就不一样了,还做着复辟的美梦,对溥仪的要求,无非是以重振乾坤为压力,严则严矣,但关爱之情就要少了很多。
事情涉及机密,参与的人除了太妃以外,就是前摄政王载沣及徐世昌、赵尔巽、世续、铁良,御前大臣那彦图、溥伦、陆润庠、陈宝琛、伊克坦、景丰、绍英等一帮老臣。虽然人很多,但会议的气氛并不活跃。本来载涛、载询也收到了开会的通知,但这两兄弟不知道怎么回事,胡乱找了个借口就推辞掉了。溥伟远在青岛,即使想参加也是有心无力。
世续、铁良和陈宝琛是复辟的积极分子,其中又以铁良最为狂热,眼没人说话。他急了,吼道:“大家倒是说话呀。”
众人还是默然,老狐狸徐世昌眼中虽然闪着亮光,但也不说话。
铁良一跺脚,叫道:“你们……你们,居然都是这个态度,我大清来复辟真的无望了……”
负责编修《清史》赵尔巽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能怎么样呢?军队军队没有,财政财政没有。外援外援没有,我们能有什么作为?秦时竹和袁世凯打仗,我们凑什么热闹?”
“太傅,您什么意见啊?”铁良不敢反驳赵尔巽,只能问徐世昌。
“我的意见四个字,静观其变。”
“太傅的意思太消极了点吧?”世续铁良势单力孤,决定帮一下手,“秦时竹明着说是因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打着护国地旗号,暗地里还不是为了争夺天下?他能这么干,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想办法?”
“办法?”溥伦冷笑一声,“你有什么办法?太傅和赵帅当年都是一手提拔秦时竹的人物,对他知根知底。他们都没有办法,你有办法?”
“你……”世续气不过,差点没用手指着骂,后来想了想。对方毕竟是宗亲,还是恭敬点好。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别吵了。”载沣不下去,出来打圆场,“秦时竹前番来京时,曾经拜见过我们一次,那时皇上、太后、太傅还有我都在。言语中还是颇为客气。我估计即使他夺了天下,也不会过份为难我们……”
“王爷,我不是怕他为难我们,而是说我们能不能?”铁良到载沣的脸色并不好,硬生生地将后面的话吞了下去。
溥伦此时已是一个共和派了,他冷笑着说:“共和大势,已为世人所认清,为不易之国策。秦时竹此番征讨袁世凯。无非是争夺天下而已。即便他打倒袁世凯也不会恢复帝室。如果他是那样的人,辛亥年他就不会在东北率先起事了。和他商量复辟,无异于与虎谋皮,诸位还是省省心吧……”
“那难道我们只要一个虚君名分也做不到吗?”铁良对国外的情况还有了解,“像人家英国,照样还有皇室,女皇统而不治,岂非很好?”
“人家眼睛盯着总统,哪还轮得到你统而不治?” 溥伦丝毫不留情面,“皇上若是做了虚君,他往哪里摆?再说了,这仗还没打完,鹿死谁手还不可知呢。”
“昨天夜里俄国公使来找过我了,说是只要我们复国后答应割让东北全境,承认外**立,他们就出兵帮我们复国。”铁良犹豫着,但还是把他想说的最高机密抖落了出来。
“俄国人?算了吧……没有一个好东西,真要是那样,连祖宗的龙兴之地都割让了,纵然复国还有什么脸面再活下去?”
铁良大怒:“割地纵然有所损失,但总强过目前这等半死不活,你们天天喊中兴,天天嚷着大清,机会真地来了,反而一个个成了缩头乌龟……”
“铁良,你不要冲动,咱们还是从长计议。这地,决计是割不得的,若是赔款等别个什么条件,倒是可以商量。”陈宝琛满脑子忠君爱国,但好歹还有一点民族情分。
“商量……不用商量了,再商量下去,连这个优待条件都没有了,你们等着灭门吧。” 溥伦的怒气比铁良更大,说完也不管坐在位置上的太妃是什么脸色,就自管自走了。
太妃是个没主意的人,既想复辟又害怕失去优待条件,一这等架势,早已慌了手脚,开始哭泣起来,众人好一顿劝说才是止住了眼泪。
太妃哭丧着脸,干嚎道:“你们倒是议议呀!”
众人议论了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铁良见讨论得不到他想要的结果,决定铤而走险――单干!
袁府上下此时也是一片混乱,清晨袁世凯拖着病体前去办公后,家里人原本指望他会在中午时分回来,谁知大院里众人的早饭还没有吃完,就听见总统府方面响起了如爆竹般响亮的声音。惹得众人都是大惊。几个下人胆子大,被袁世凯地姨太太们派出去打探消息,回来一个个吓得直哆嗦,只说总统府附近有一帮黑衣人,带着眼罩,又打又杀,地上红彤彤的,感情是流了不少的血。
众人听了。如天打雷劈一般,当场就嚎哭起来,几个姨太太一时支撑不住,昏倒在院子里,忙得丫鬟、下人又是揉太阳穴,又是掐人中。唯有五姨太最为彪悍,不仅没哭,反而还抓住回信下人地衣领。追问道:“老爷呢?老爷呢?”
下人大概被五姨太这一时间内爆发出来的力气吓呆了,口张了半天,愣是没有说出一句话来,气得五姨太一把松口抓住衣领地手,用她的巴掌打起耳光来。动作频率之高,令人咋舌,劈劈啪啪的声音中夹杂着她的怒吼:“你这个混蛋,饭桶、狗奴才。连这点事情都办不好!”
打了十多下之后,大概感觉累了,不自觉地停住了手,飞起一脚踢在对方地肚子上,哎哟一声,下人顿时瘫倒在地。不过,说来也怪,这一番打骂之后。瘫倒在下面的人居然接上了思路,开始说起话来:“老……老爷,没……没见……他……他……”
刹那间,院子里爆发一声惊呼:“飞艇!”
五姨太等人在袁世凯收到秦时竹送地飞艇后,曾经乘坐过一番游乐,此时她已出来了,空中飞的,不正就是自己早些日子坐过的那艘嘛!气囊上还有几个黑团团。虽然不清楚是什么。但几乎可以肯定是那艘飞艇上面的字。
“老天保佑,保佑老爷安然无恙!”五姨太的祈祷还没有完毕。就见飞艇已在空中化作一团火球,笔直地往下落。这个打击可真是晴天霹雳,饶是五姨太这么坚强的人物,也不由得感到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到再度恢复人事时,五姨太发现堂屋里已经都是一片哭声了,袁府上下如丧考妣,一片哀嚎,袁世凯地几个儿子,闷声不响地缩在屋内一角。
“大爷呢?”她扫视了一番,发现唯独缺了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
“大爷他……他……”丫鬟小声地说,“听说大爷他昨夜去八大胡同了,晚上就没回来……”
“混蛋,家里都这么乱了,怎么还不把他找来?”五姨太一听怒不可遏,“他自己地亲爹到底要不要了?”
“不是我们不去找,而是……而是……”
“而是什么?”
“屋外的警察不让我们出门,说是上峰有令,全城戒严,袁府上下一律不得出门,连个鸟儿都不许飞出去……”丫鬟懦懦地说,“不然,不然……”
五姨太听到这个消息,手足冰凉,半天才挤出一句:“护**进城了?老爷呢?”
丫鬟无言以对,只能低头摆弄自己的衣角,那批平时气势嚣张的袁氏公子,此时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一个个低头沉默不语,莫非树倒猢狲散就是这种局面?
护**进城后,陆建章第一个向孙烈臣表了忠心,虽然立场变更得快了些,但毕竟京城地面尚不熟悉,还需要借助前者地警察力量,孙烈臣好好勉励了一番,让他继续负责京城治安,在陆地帮忙下,各大要宅都由警察控制了起来,其中又以袁府所派地力量最大。
袁府从来不曾遭遇过这么骇人的情况,哪怕是在90年袁世凯出缺回籍地时候也没有如此惶恐不安,院落里的人们目瞪口呆地着外面成群结队的警察和明晃晃的刺刀,既担心自己的性命更担心自己的钱财,女人们还额外担心自己的名节,上下一片混乱。若是平时,哪怕袁府一个最普通的下人出去,警察见了也是低头哈腰地,此刻情势正好颠倒过来。虽然还没有最后颠倒过来,但在警察的视野中,何曾又不是一种复仇的愉悦呢?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恐怕描绘的就是这种景象吧?
所幸没有任何意外发生,警察们虽然心里感到解气,但面无表情,对于劫掠或者其它都不感兴趣,只知道团团围住袁宅。不要以为北京城的警察素质一夜间提高了很多,实在是陆建章给他们下了死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跨入袁府一步,否则格杀勿论,并且告知,马上就会有护**的士兵前来接替,要一切听从指挥。在这样的高压面前,警察们自然不敢胡作非为。在五姨太昏迷期间,几个精明的老家仆意识到了事态地严重,想出去探探口风,但无一例外都吃了闭门羹,几个动作稍微慢点,就见刺刀已经戳到了胸口,若在平时,借警察们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如此做,真是墙倒众人推。
袁世凯平时在家中也是以强力人物出现,他一旦不在,袁府就上下乱套,各公子和各姨太无法形成统一地主心骨,要么相视无语,要么你争我吵。傍晚时分,护**全面接替警戒任务后,局面还是如此,“跛脚大公子”袁克定被士兵们从八大胡同送回来后,混沌的局面才稍有改观,但他丝毫没有他老子地权威,平时耍耍公子脾气还可以,到了眼下的关键时刻,买他账的人不多,刚刚争执了两句,大爷就无言以对,只能垂头丧气地坐在一边听天由命。
段府就是另外一副景象,也许是见过世面,段妻很平静地接待了前来监控的护**士兵,并告诉他们段祺瑞不在家中,由于孙烈臣和陆建章封锁了段祺瑞已被逮捕的消息,护**的士兵们并不知情,一个排长问道:“那他到哪里去了?”
“他昨晚是在衙门里过夜的,一夜没回来。”
“这个……我们要搜搜。”排长不是很确定,但段妻回答时候的神情,似乎也不像在撒谎。
国势 第224章 军心民心
第224章 军心民心
自然,段祺瑞确实不在家中,段妻误会了士兵们的意思,以为他们搜查是假,想要借机劫掠倒是真,于是就坦然地说:“我们家穷,没什么财物可以孝敬给各位军爷,最值钱的恐怕是老爷的一堆书和一副玉做的围棋,若长官不嫌弃,我这就带来送上。”
带队的军官大惊,他虽然没有劫掠的意图,但是乍听到段府如此贫寒,也有些惊讶。当下也不搭理,只是手一挥,喝道:“搜!”然后笑吟吟地对段妻说:“夫人莫怕,我们不是歹徒,不要财物,只是段总理在不在家中,若是在,我们也不会为难他,只要跟我们走就可以了。”
“是,是,可老爷确实不在家中。”听到此言,段妻心中稍安,但还是颇有些不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