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一步又一步,一公分又一公分地挪动,冲锋的士兵们终于走到了刚才的路口,那些侥幸未死的士兵终于盼到了来搭救他们的人了,虽然在刚才撤退、重新进攻这个时间段内,已有不少伤员因为伤势过重、流血过多而送命,但毕竟还有幸运儿挺到了这时。望着地上汩汩的鲜血和令人作呕的短肢残臂。再加上空气中硝烟味的催促,所有士兵都感到一阵阵地恶心,中午好不容易吃下去地野战口粮几乎都吐了出来。吐归吐,继续进攻的号令根本没有停止,大家还得硬着头皮继续进攻。
北洋军的动向被对面的护**将士得清清楚楚,等他们接近到距离阵地只有200米的时候,如同地上冒出来一般,原本已经被炸毁、被炸烂的工事中探出了不少的脑袋和枪口。带着复仇的子弹向着毫无防备地敌人扫去,机枪也开始了“哒哒哒”的扇形覆盖,一时间,北洋军的士兵纷纷被撂倒在地,侥幸没有挨枪子的也趴到在地。听凭子弹在头顶呼啸而拼命乞求它们不要中自己。北洋军的二次进攻,又以伤亡0来人而狼狈收场。
在击退敌人三次进攻,予敌重大杀伤后,前沿阵地地护**将士根据指令撤退了。他们就地掩埋了战友的尸体,从容不迫地带上了伤员,准备在另外的地点给敌人迎头痛击。在下午的战斗中,这样节节抵抗、主动撤退地事例发生在很多地方,到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北洋军终于拿下了全部的外围阵地,进逼到了保定。
在护**来,这是为了执行诱敌深入而主动放弃的。不在于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最大限度地杀伤敌军。但在杨善德来,却是他击破敌人抵抗,迫使护**节节败退的景象。虽然付出了近000人的伤亡,但他认为这毕竟扫清了保定外围,使得北洋军可以直接面对保定的核心主力,还是非常值得地。而7师有保留的战法又使得他产生错觉,认为护**不过不过尔尔,开始有了轻视的念头。在王占元面前。他也开始有些骄傲的情绪。意思是:怎么样?你将我的军,但我杨善德毕竟把外围拿下来了。
望着如同骄傲公鸡一般的杨善德。王占元讨了老大的没趣,原本想对方的笑话,结果变成了对方示威,这种反差让他觉得很不是滋味。年岁大了,毕竟涵养极好,当下拍着杨善德地肩膀,故作亲热地祝贺:“老弟果然厉害,一出手便是如此功劳,为兄汗颜,来我老了,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听着王占元名为赞扬实则摆弄老资格的腔调,杨善德积压了一肚子地火气,没有好气地说:“现在二师应该休整完毕了吧?我们四师打了半个下午,虽然立下了些功劳,可弹药消耗也不少,伤亡过千,再加上一天没有休息,也该休整休整了吧?”
“那是,那是。”王占元狡猾地说,“反正天已经黑了,咱们不妨就地休息,养足了力气明天清晨开始进攻……”他的话一出口,旁边一帮旅长、参谋也都随身附和,但四师的高级军官却是一团火气。
杨善德牙咬得嘎巴嘎巴响,心想老子辛辛苦苦打下来前沿阵地,倒让你捡了便宜可以休息,当下硬生生地顶了一句:“敌人虽遭挫败,但元气还在,主力尚存,倘若修养时间过长,无法保持对他们的压力,等明天他们恢复过来,情况只能更糟。到那时,不是我们进攻,恐怕要轮到他们反攻了……”
王占元听出他满是火气,于是试探性地问道:“那依老弟的意思?”
“我的意思就是趁夜进攻,发动夜袭。”杨善德一拳头打在桌子上,恶狠狠地说,“一定要打乱敌人的阵脚,让他们不得安生,今夜无论如何要发起持续进攻,不可给敌以喘息机会。”这一拳头的力气很大,震的桌上的水杯都跳动起来。
王占元一听如此说法,又见杨善德的小动作,知道自己不出点力也是不行的了。只好说:“好好好,此是妙计,等我今夜安排夜袭。”
一听对方地口气有所松动,杨善德的态度也软了下来,毕竟把关系搞僵不是他的目的所在,趁势就说:“那有劳子春兄了,我将集中本师所有火炮为二师提供掩护。”
王占元本来是想随便答应,虚张声势应付一下就过去的想法。没想到却弄假成真,正在那里懊悔时杨善德又发话了,“我们师今天经过战斗拿下了外围据点,二师资格比我们老,王师长经验也远比我来得丰富,必定能旗开得胜。兄弟我今天就坐镇指挥部,等待明天在保定城中与兄长见面了……”
被杨善德这么一激将,王占元的心气也上来了。他是老派军人,对蓝天蔚这种留洋的少壮派并不以为然,再加上今日下午的错觉,让他居然也认为有机可乘,也有些蠢蠢欲动。决心发动夜袭,给对面地护**一个下马威。
前线打得烽火连天,沈阳的大本营也是一片忙碌,对秦时竹而言。阅读各方发来的电报,掌握最新的战场动态无疑是他的主要工作。京城的占领、三师的覆灭和二、四两师被阻击在保定的总体情况在大本营激起了一片欢腾,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乐观地笑容,年轻的参谋们为战事的成就所倾倒、所陶醉,脚步飞快,丝毫不出已熬了一个通宵的疲倦,倒是张绍曾收到前线大胜的电报后,紧张地神经顿时松弛下来。在支撑了整整40个小时后终于感到有些吃力而进入了休息室小憩,不一会儿就发出均匀的鼾声。
不管在军事上如何占据优势和突然性,在战斗没有具体打响之前谁都不敢打保票,护**在军事上占有优势大家都是深信不疑的,但能不能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却不是随便说了算的。纸上作业再好,也需要行动来体现,因此大本营人员地紧张也可以理解,而秦时竹对此倒是信心满满。在夜里就安然入睡。没有为战事牵挂太多,因此此刻他显得精力充沛。虽说仅仅只有4个小时,但足以保证他获得充分的休息而不至于显露出疲惫姿态。这种大将风度的做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手下的一种心里暗示和安慰,主帅如果焦躁不安,这局面就可想而知。
不过在前线胜利的电报一份接一份地传来后,他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喜悦,脸上淡淡的神情仿佛在告诉大家这一切是他早有预料,他在平时也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此刻能保持这份惯常地冷静也称得上是习惯使然。他心中不是不高兴,而是在仔细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办。下午时分,胜利的电报刚刚到达,秘书长左雨农就给他打来电话,说英国驻沈阳的领事希望能够拜访,虽然左雨农当时以军情繁忙、容后答复的消息委婉地回绝了英国人,但秦时竹知道和英国人碰头是免不了的,如果明天再拖着不见,事情很可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关键是,该死的英国佬究竟想干什么?他反复在大本营的秘密会议室里踱步思考,这是他所最钟爱地思考方式,一方面可以维系必要地紧张,以便加紧决策,另一方面又可以免除外界的干扰,使得自己地思路能保持最清晰、最集中的状态。他始终对躺在安乐椅上思考问题的方式嗤之以鼻,认为那种环境太过于安逸,用来寻思文章和诗歌挺不错,用来思考国家大事就有些不严肃了。
战争打响后,英国人并不是第一个表示关注的国家,相反却是德国、日本和俄国方面表示了自己的关注,由于和德国方面的特殊关系,德国领事得以秘密会见了秦时竹,这个职业外交官在这种私下的场合,极力鼓动秦时竹打到北京去、自己做总统,并表示德国方面可以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甚至还暗示他不必顾及列强的干涉,必要时候德国会帮他出面摆平,当然这一切不是无条件的,德国领事隐晦地但还是一口气提了不少要求,无非是要扩大德国在华权益,争取获得影响(控制)中国的主导权,末了他还抛出一个相当诱人的诱饵。这位略微有些发福的领事宣称:一旦战事结束,秦时竹建立起强有力的政府并实现国内和平后,德国方面可以率先承认中国民国政府。至于如何建立政府并获得必要的民主外衣,德国方面并没有意见,只是笼统地宣称相信秦时竹的智慧足以搞定这一切。
这样**裸的“劝进”秦时竹听了心里直笑,在他来,这绝不是德国一贯的做事风格,也许是德国人真的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能在远东获得一个可靠而又有实力的盟友,唯一的解释是,德国迫于欧洲形势的严峻,迫切希望能够拉拢一切对抗协约国家的伙伴,像秦时竹这样已经有过对协约国动手记录的强力人物(指中俄冲突)正是德国所需要的,为了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以改变在华各国的均势,德国已经顾不上所谓的婉转和间接。
秦时竹对德国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并特意宣称无论他当政与否都将与德国继续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对于东方人语言词汇的微妙,领事先生也已有些了解,所谓“发展”无非是进一步深入的代名词,按照一贯思路,秦时竹要想真正成为有实权且能控制住局势的总统非得找一个帝国主义靠山不可,就像袁世凯投靠英国一样,秦时竹必定会投靠德国,否则,孙中山的遭遇就是他的前车之鉴。因此,他眉开眼笑地走了,如果能妥善完成这项使命,他深信皇帝一定会褒奖他,保守的估计会提升他的职务或者调回国内,中国是个好地方,可是呆久了也挺想念家乡的风土人情,领事一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边热烈地和秦时竹握手告别。
国势 第221章 各国心态
第22章 各国心态
日本方面的态度多少有些暧昧,秦时竹不想见,但又不得不见,最后只好派了葛洪义前去办理。双方经过无数云里雾里的话语缠绕和茶道的“切磋”终于谈到了比较实质性的话题――日本对华局势深表关注,希望中国内部的冲突不要影响到日侨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当然,这是冠冕堂皇的套话,真正的要害在于,日本方面要求北疆政府尽快履行从前答应日本的各项合作事业,并要秦时竹担保将来一旦他组建新政府,要以缔约的形式,起码也得是政府换文的形式将日本方面获得的权益确定下来,而其中核心权益是修筑三条铁路。
日本领事煞有其事地宣称,日本在此次中国内部冲突中虽然保持“中立”,但在实际上是“偏向”护**的,比如天津的驻屯军为了避免和挺进廊坊的护**“冲突”,特意取消了日常的巡逻。这一消息不知是真是假,但既然日本人这么说了而且东路集团进军的时候确实也没有遇到麻烦,葛洪义就只能顺水推舟地承认,鬼子一好吹牛、二好面子的情结他是知道的,完全没有必要为这些细枝末节和对方较真。当然,日本人提出的权益问题还是要认真对待的,小鬼子的野心一直很大,如同一头饿狼张大了嘴要吞噬食物,你要不给他一点肉骨头,他现在就能和你翻脸。
于是,葛洪义一再请对方放心,凡是北疆方面已经答应的项目,绝不会反悔,一旦条件成熟便可以立即实施,缔约和换文与否都太麻烦,而且目前新政府还八字没有一撇,如果日方坚持这一点的话。还要多等些时日。果不其然,鬼子其实并不是要正式文件作为担保,而是企图以此为压力再额外讹诈一些什么东西,为了使自己的目的上去更加冠冕堂皇和师出有名,日本方面也提出了支持秦时竹建立中国新政府的建议,但条件是将来中国在经济上要全面和日本合作,美其名曰“共同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听到这里葛洪义已经忍不住要作呕了,好在午饭吃地不多。未消化完毕的食物残渣从胃里反胃到喉咙口后,失去了进一步喷薄而出的动力,这才使得都督府贵宾会客室的地毯得以保存。话说到这一步后,继续交涉已经没有了实际的意义,葛洪义只能推脱自己级别不够,外交也不擅长再加目前局势还不明朗来和对方打太极,但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按照秦时竹事先的指示。他表示愿意在将来和日本就“进一步密切合作”进行高层次的会见。落合谦领事大概也明白葛洪义地“难处”,会谈就在这样虚无缥缈的环节下结束了,只是达成了一项有约束力的安排,一旦战事结束,希望秦时竹尽快安排接见日本方面的驻华公使伊集院。
俄国领事的交涉比较特殊。是由秦时竹外事秘书负责接待的,俄国人的表现迥异于前述两国,既没有德国方面的热切期待,也没有日本方面地过高要求。只是提醒北疆方面在此次护国战事中不可损害俄国利益,否则如何如何。这种口吻听上去像是**裸的威胁,难为小伙子涵养好,连哄带骗把俄国领事打发走了,其实俄国佬只不过是来虚实。他们一直对在中俄冲突中没有占到便宜而耿耿于怀,虽然聘请俄国顾问的中东铁路巡警队已经担负起日常的巡逻而且没有出现大的治安纰漏,但俄国佬从骨子里认为,这哪有从前为所欲为地日子来得爽?鉴于俄国方面动员兵力、制造摩擦的借口都需要时间。领事只不过来打前站护国战争还需要进行多久。袁世凯和秦时竹都不是他们中意的人选,自然是希望打得越久越好。
德、日、俄都这么打发了,他们的心态和想法秦时竹都是知道地,但眼下英国佬的心态他还在思考。从历史角度来,英国一贯是袁世凯的靠山,朱尔典和袁世凯的关系非同寻常,而且英国又是在华势力最大的国家,对于整个中国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秦时竹考虑到了这一点。一再要求东路集团迅速进军,迅速结束战斗。避免给英国人以任何口舌,但奇怪的是,英国人同样在天津驻扎有军队,面对护**通过的时候却没有什么多余动作,这在秦时竹眼中是一个非同寻常地信号。
从舆论角度来,仅仅是今天,英国人主导的报纸已经刊登了护国战争的消息,那位和袁世凯交情不错的《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用的是“中国再度掀起叛乱”的标题,秦时竹虽然在沈阳不到报纸,但这条电讯还是能了解的,考虑到莫大记者对袁世凯几乎盲信的态度,他地文章倒不是太令人意外,倒是南方地报纸特别是上海的英文报纸发布地消息有些耐人寻味。以《宇林西报》为例,该报采用的电讯基本和莫理循一致,但在标题上却变成了“远东发生政变――护国战争打响”。这里的文字就显得有些意思,以“叛乱”作题,自然表明作者的立场是支持现政府的,但政变就完全是一个中性词了,而副标题更是标志出了“护国战争”的字眼,这是二次革命发生时所没有的……如果结合这两方面的信息,可以出英国方面对于护国战争的意见并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甚至可能会反映在外交官层面,联想到朱尔典破天荒地居然没有率领各国公使表态,已经说明了问题――英国人也在形势。
从政治角度,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且基本称得上是证据确凿,英国虽然袒护袁世凯,但袁的行径太过恶劣,这等暗杀的事情在有深厚民主传统的英国是决计不会得到原谅的,这一点就连莫理循也不敢否认,英国要出兵干涉的“道义”立场自然不复存在,而且战事主要是在北中国展开的,远离英国地核心势力范围――长江流域,英国人似乎也没有必要大动干戈。
但这一点又能说明什么呢?秦时竹觉得有必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无论形势怎么变动,英国方面是不会拱手让出在华利益和对华影响主导地位的,如果护国战争真的是北疆系上台,那么鉴于北疆系和德国方面的密切联系,英国人决计不会坐视不理,现在还只是公元9,一战还没有爆发,英国完全有能力腾出手来在远东掀起惊涛骇浪。因此。眼前的中立甚至旁观,肯定是暂时的,随着局势发展的深入英国人必定会有所变化,领事的求见,应该已经到了临界点。而且,秦时竹回忆起一件往事――英国人地中立和旁观都是不可靠的,太平天国运动中英国人本来也是宣布中立和旁观,但由于天京方面不同意自由贩卖鸦片。让英国人觉得扶持清政府更加有利可图,于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就成了必然的逻辑。
对了!换马!在原地团团转了数个圈后,秦时竹想到了这种可能,这种事情英国人已不是第一次干了,用袁世凯取代摇摇欲坠的清政府本身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英国支持袁世凯。并不是袁世凯本身在别的方面比清政府强多少,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袁世凯能比清政府更好地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才让英国人上了他,按照这个逻辑。袁世凯已死,为了维系英国的在华利益,他们必定会推出一个总代表来,鉴于北洋集团地分崩离析,英国人肯定会打自己的主意。只要答应全盘保证英国的在华利益,通向权力之路必然没有多大的波折,毕竟在已经有一个强人(秦时竹)的情况下再扶持一个与之相对抗地强人是相当困难的,英国人这么多年的智慧不会不懂这一点。之所以他们从清末开始能不断地变更代理人。从清政府到袁世凯再到直系军阀再到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就是这个政策地完美执行,简而言之,如果一只猫能够控制中国的局势并保证英国的在华利益,那么英国方面必定会毫不犹豫地扶持这只猫登上总统(或类似职务)的宝座,而他朱尔典肯定是这只猫最好的“朋友”……
想明白了这一点,秦时竹感到事情有了眉目,他决心亲自到北京跑一趟。朱尔典这个侵华老手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形势比人强。9的中国虽然已经比历史时空中要强上不少,但对于叫板和抗衡各大列强。实力还是不够。秦时竹愤愤地想:如果真是这种条件,老子先答应下来再说,反正再过一年就是一战,英国人到时候再能耐也奈何不了我。
一味唱高调、渲染民族主义在对内鼓动上是有益处的,但在实力为基础地国际博弈赛场,这种做法只能是自寻死路。同样的道理,既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日本利益,自然也能给予英国,这是必要的痛,是为了长远牺牲眼前的痛,总有一天要连本带利全部算回来……
秦时竹在琢磨别人的时候,别人同样也在琢磨他。护国战争爆发的确切消息传出后,京城外交界处于极度震惊的情况中。各国公使,主要是英、法两国公使对于局面完全没有预料到,南方国民党人的反抗他们并没有感到意外,也完全不放在心上。在他们眼中,南方那个党派掀不起多大地波浪来,辛亥革命时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时过境迁两年之后,同样地法则依旧适用,而且国民党的武装力量非常薄弱,基本没有取胜地希望,倒是袁世凯的北洋军在镇压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和比较长的时间让他们感到有些意外,他们原本以为是不需要付出多少力气的。
但是护国战争的发动完全造成了震撼局面,北疆国防军(护**)可不是软柿子,秦时竹这个军阀也远远强过孙大炮。法国公使在听到消息后,惊讶地张大了嘴,然后冒出一句:“这个该死的巡阅使又挑了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什么好机会?一是道义立场,由于护国战争打出的旗号是清算袁世凯的不法行为,这一点连一贯包庇袁世凯的洋大人们也深感棘手,这些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更何况还有赵秉钧这个“变节者”提供的自白书,北疆系在道义立场迅速占据了制高点;二是军事态势,北洋军虽然镇压二次革命成功,但军队主力还在南方一带,鉴于京畿地区防务空虚,乐观的人估计北洋军可以防守一周左右,然后等待南方的军队北上与护**决一雌雄,中国将爆发最惨烈的内战,悲观的人估计不等南方的北洋军北返北京就得陷落,中国有可能陷入南北分裂的局面。
但战争头一天引起的故事造就了更大的惊讶,护**迅速击破了唐山、大沽、长城沿线的守军,进抵天津、北京,各国当时还急着彼此协调和向国内汇报情况呢,根本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为了避免更大的麻烦,只能眼睁睁地着东路集团沿着京津铁路一路狂奔而去。当然,他们自身的军事实力不足也是一个原因,天津各国的驻军力量普遍不强,人数最多的要数日本和俄国,也不过千余人罢了,至于英法在租界里的陆战队,只不过区区几百人,即使是最狂妄的殖民者也不会认错形势。不错,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沿海都停泊着一批军舰,但大沽炮台已经牢牢地掌握在护**手中,拿军舰和炮台对抗可不是闹着玩的。鉴于护**在中、俄冲突的优良表现,各国无一对军事摩擦的前景好,袖手旁观,不参与中国的内战才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而且在中国和远东脆弱的平衡一旦打破,再要恢复元气可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洋大人们没有能够亲眼目睹突击队冲击总统府和国务院的伟业,但那响亮的枪声以及间或有的枪榴弹爆炸声他们都是能够听到的,为了安全起见,东交民巷全面戒严,很快这些外交官们或是目睹或是旁听到了飞艇坠落的消息,而执行戒严的军队则不无紧张的前来报告有大批的警察出动,在街道上来回巡逻,样子警察们似乎已经控制了局势。由于去年京城兵变的往事还历历在目,洋大人们很为这次冲突得到有效控制而倍感欣慰,但他们都在寻思一个问题,北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国势 第222章 政局走向
第222章 政局走向
但这个问题他们已不可能通过常规渠道获得答案了,各方惊讶地发现他们通往总统府和国务院的电话已经打不通了,也找不到一个可以联系上的人物,无论他们怎么努力,似乎都与中枢脱离了关系。鉴于外面纷乱的局势,他们是不会亲历险地去勘察情况的,一般都是派在使馆工作的中国人或者“假洋鬼子”前去情况,不知道是这些中国人的办事能力问题还是“假洋鬼子”不得人心,反正他们传递过来的消息无法让洋大人们拼成一副整齐有序的画面,倒是有几个不怕死的外国记者带回了第一手报道,但这些只鳞片爪的信息更加剧了混乱,直到下午时分,才有人正式前来通告:京城已为护**所控制,大军入城并随即宣布戒严,警察们将继续履行维持治安的职责,请各国“友人”不必害怕,但为了他们的安全起见最好不要外出,他们所需要的物资只要一个电话就会有专人负责送上,不需要劳烦洋大人们费心费力……
这是洋大人们迄今为止听到的最新鲜、最第一手的资料,他们像抓狂似地提出了很多问题:诸如现在北京城的最高统治者是谁?现在的城防司令是谁?袁世凯及其政府怎么样了?护**的下一步动向将是什么?战争要在何时结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护国战争才能停止?等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