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宰执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宰执天下
好戏连台啊官僚们一个个或兴奋,或紧张的交换着眼色王、马、吕、韩今日的会面,肯定会在朝堂上掀起一场巨浪虽然风浪起时其中必然危险重重,可不管怎么说,朝局一旦动荡起来,就不会那么容易平歇下来,而机会便隐藏在其中——住在城南驿中的官员,大半都是选人和低品的京朝官,而且是以候阙的为多
“驿丞何在?司马宫保可在馆中?”也不知是吕、韩哪一家的亲随,先一步跨进了大门,高声的吆喝着身着官赐红衣的元随趾高气昂,挺胸叠肚的模样,直视院中诸多官员如无物
周至慌慌忙忙的跑上前,“司马宫保已经入住馆中,正在厅内与王相公、小韩资政叙话”
那元随一听,登时就是一愣身在相门,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司马光和王安石的恩恩怨怨,如何能想得到摆放的对象会跟老对头和老对头的女婿坐在一起等他醒过神来,便慌慌张张的转身往外走
周至也跟着往门外小跑着过去,别的不说,枢密使来了,身为驿丞无论如何都得出门迎接
就在驿馆的正门外,枢密使和资政殿学士加起来的上百名元随,几乎将大门都给堵上而吕公著和韩维,才刚刚下马
听到下人的转述,吕公著眉头先往中间聚拢了一点,但立刻有舒展开来,转头对韩维笑道:“君实来得太快,本来还准备出城相迎的……想不到君实竟然与王介甫和韩玉昆撞上了,还真是巧了”
“是巧了”韩维点点头,又道:“许久不见君实,不知近况如何,还是早点进去”
吕公著虽然看着平静无波,但心中早起波澜泡-书_()
司马光来得太快,却正好跟王安石撞上而且韩冈竟然也来了,驿丞说司马光和两人在内叙谈,也不知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但至少已经将自己的准备都给打乱了
周至转身引路,领着两位他远远开罪不起的重臣入驿馆中只是刚刚抬头向前,顿时就怔住了,脚步也不动分毫
而吕公著也在同时双目瞪圆,从门内出来的人让他完全出乎意料,他低低一声喝:“韩冈?”
韩维不认识韩冈,但辨认正从正门内跨出来的年轻人身上的服饰是没问题的除了少数宗室之外,这个年纪依照金紫的臣子自然只有韩冈一人确切的说,身穿紫章服,腰围御仙花带,却不佩戴金鱼袋,只会是就任翰林学士的韩冈——翰林学士是只围金带而不配金鱼袋,直到入两府之后,才会两样同时佩带,称为重金
但让两人吃惊的不是韩冈,而是韩冈出门相迎的行动只见这位晋资政殿学士大步迎了上来,一直走到面前
这里可是大门外啊韩冈的身份就是跟吕公著相比,也不输多少,是与韩维只有资历上的差别并无旧谊,又非世交,没有那份交情,怎么会出正门?
他们来拜访的是司马光,就算出迎也该是司马光的儿子出来,韩冈越俎代庖算是什么道理?即便是王安石同在馆内,跟司马光叙话,出来的也该是亲生儿子的王旁才对让身居高位的女婿出了大门来迎接地位相当的同僚,换作是心眼小一点的人,可能会记恨上一辈子而韩冈年纪轻轻便为显宦,心高气傲是免不了的……
其实司马康和王旁就跟在韩冈身后只是他们一看到韩冈,司马康和王旁便立刻成了路边的甲乙丙丁,完全被吕公著和韩维给忽视了
在吕、韩二人面前,韩冈停步,随即一揖到地,“韩冈见过吕三丈、韩五丈,家岳和司马十二丈正在内中相候,还请随韩冈入内”
周围一阵抽气声,围观的官员们脸上只有震惊之色衣着金紫的重臣,殿上拜见天子也就这个礼数了——非是正式拜谒,寻常时见了天子并不一定要大礼参拜——这是晚辈对尊长的礼仪
吕公著和韩维惊讶甚,韩冈这分明是以晚辈的身份在行礼,连称呼都没有使用正常的官称如果是作为身份相当的大臣,韩冈断不至于行如此重礼
醒过神来,吕公著、韩维立刻回礼,只是眼神依然是犹疑不定的瞅着韩冈至于韩冈身后的王旁和司马康,虽然跟着上来行礼,但直接就被两人给忽略过去了
王安石和司马光此时已经并肩站在正门内的院中,正等着两位多年不见的老友笑意盈盈,看不出之间有任何芥蒂
这一回是韩冈引路开道,领着吕公著和韩缜进了大门
犹在院中的官员都不敢再上前,连声音都渐渐收止了东宫三师加上大韩、小韩两位资政殿学士,寻常时,哪里能在城南驿见到这样规模的重臣集会?几人在院中一站,仅仅是互相行礼,一股难以言喻的威压就随之扩散开来而韩冈不以官位自傲,自居晚辈的举动,让人在惊讶之余,也有不少人点头暗赞
“晦叔、持国,久违了”王安石笑得最是真挚,大步上前与旧日友人行礼
吕公著脸上的表情变得稍稍僵硬了,就算他的城府再深,也因为这番突然而来的变化而措手不及,心情一时难以安定下来
王安石到了京城多日,登门造访的旧日亲朋甚多,尤其是在他成了平章军国重事、确认留京之后,是宾客盈门,这两日才稍稍好了一点但吕公著并没有来拜会王安石——韩维也没有,不过他上京才两日,却还能说得过去
“晦叔、秉国”司马光也跟着上来行礼问候
韩维字持国,但司马光的父亲名池,因而避讳,一直称持国为秉国,字不同,意思却是相同的只是韩维的兄弟韩绛做过宰相,韩缜现在是参知政事,是近期拜相的最为热门的人选但韩维虽字持国,却跟宰执之位距离甚远
一起进了方才对坐闲谈的小厅,各人谦让了落座并不是按官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按照年甲,年纪最长的韩维坐了上首主位,然后吕公著、司马光、王安石这样排下来,一切一如旧日,只是座位上的人与过去完全不同了
嘉佑年间,四人都在三四十之间,正值壮年,亦是闻名朝堂的少壮派官员,时常抽空相聚,论史、论诗、论文、论政,纵谈天地万物,当时何曾想过会有分道扬镳的一天
韩冈坐在下首,纵然还是晚辈,还不至于让他和王旁、司马康一视同仁的侍立在侧
相隔多年重坐在了一起,就算心中依然有着深深的鸿沟,王、马、吕、韩这嘉祐四友,二十年前四人相聚的日子也不免浮上心头
“记得当时是包孝肃置宴设酒?”吕公著笑问道,“包孝肃是群牧使,君实和介甫是群牧判官”
“当时包孝肃举杯劝酒,光不能喝酒都勉强喝了,就是介甫你硬是不肯喝”司马光问韩维,“秉国你说是不是?”
韩维点头道:“介甫的脾气一向执拗,听说弄得包孝肃都下不了台”
王安石笑着道:“但安石没有少跟持国、晦叔和君实一起共饮?”
王安石只论旧谊,司马光也是半句不提今日朝堂和旧法之争,吕公著看起来也没有破坏气氛的想法,随着一起谈笑,只有韩维言语稀少,与传言中喜好结交的性格完全不同,让韩冈有些惊讶
“介甫最让人羡慕的倒是有一佳婿”吕公著冷不丁的将话题跳到了韩冈身上,“玉昆如今声名广布,北至辽土,南至日南,人人视玉昆为万家生佛”
韩冈向着吕公著欠了欠身:“虚名而已韩冈徒有虚名,学问远未精湛,当不起三丈之赞”
“玉昆可不是虚名,富彦国一直都赞你是宰相器”司马光说道
司马光略显削瘦,须髯不长,看似是轻松的在谈笑,但眼神中一点笑意也没有应该不是错觉,韩冈想着
“富公为人宽厚,提携晚辈不遗余力,就是往往失之过誉韩冈愧甚,绝不敢当”
厅中诸人各自异心,正在说着无聊的话,驿丞周至敲门进来,说是酒席已经准备好了已经受够了这种怪异气氛的司马康和王旁立刻起身,但看看四位长辈和韩冈都没动,当即就僵住了正犹豫着是不是该坐回去,司马光却也跟着起身
“不意都到了这个时候”王安石看看外面的天色,回头笑道:“君实一路奔波劳累,的确是不该再耽搁”
“若是寻常时候,应该让人好生筹办一番,不过眼下天子重病,不便太多奢华,只能以简素为主了”这是韩冈之前吩咐下去的,所以在入席前代为解释了一下
没人会对酒菜简薄而感到不满,若是按照正式酒宴初坐、再坐的从菓子、甜点一直吃到冷盘热菜,一盏盏酒的排下去,几十盘菜吃过来,拖到半夜都是等闲
谁有那个耐心?韩冈没有,王安石也没有,司马光、吕公著和韩维没有
/





宰执天下 第28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15)
【这是第二章】
开席之后,韩冈拿着酒壶给王安石等人倒酒劝酒,标标准准的晚辈的姿态**泡!书*王安石视同寻常,吕公著和司马光也坐得稳稳的,韩维在韩冈给自己斟酒时,微微皱着眉,但最终还是什么话也没说,待斟满酒后,自自然然的举起杯子,与王安石对饮
但陪席的王旁和司马康就很不自在了,韩冈在给王安石他们倒过酒后,也不忘将他们也一并照顾到,但王旁和司马康就不能大剌剌的坐着了,总要站起来幸而韩冈身上的衣袍,已经借了身材相近的王安石的旧衣,倒是不显得那么扎眼了
就在司马光与一干旧友和晚辈相会,‘把酒言欢’的时候,城南驿已经给他安排好了住处司马光的几个随行伴当,拿了行李,全都安顿了下来
在城南驿驿丞周至的安排下,司马光和王安石两家下榻的院落还是尽可能的离得远了一点,但专供重臣的几间上院几乎都在一处,说起来也只隔了三重院落而已
很简单的一席酒宴过后,自不会有秉烛夜谈的闲心,司马光和王安石、韩冈翁婿一并送了吕公著和韩维两人离开,又在后园中分手辞别,各自回各自的住处
到了下榻的小院中,疲惫不堪的司马光先进了房休息司马康则先是去吩咐下人,留下值夜的人手后就可去安歇回过来,又亲自端了一杯消食的热茶进了正屋
司马光坐在灯下,正沉默着,眼神漫无目标的落在墙上的一幅俗气无比的富贵牡丹上接过了儿子端上来的茶,不知多久之后,他忽而一声叹:“王介甫老了”
“嗯,的确是老了”司马康陪着话,附和道
十几年前,王安石初至京师的时候,还与司马家常来常往,司马康见了他不知多少次,不过几个月后两家就翻脸了与当日相比,如今的王安石当然是老了
不过司马康知道他的父亲不是在说王安石的形容相貌,而是王安石的心态老了已经没有了当年为法,与诸多老友大战三百回合的锐气,言谈间只论旧日交往今天的王安石只戴着一软脚幞头,穿了一身士人襕衫,而且是洗旧了的青色布袍,乍看起来就是乡里常见的一循循老儒的模样不见锋锐,多了几分和蔼可亲,只有一张黑脸如故
“听闻是官家在病榻上亲自任了王介甫为平章军国重事,而不是宰相”司马康说道:“大概已经是看得出来他无心于朝堂了”
其实司马康的意思应该是反过来,王安石因为做了平章军国重事而心灰意冷,只是总不能批评天子,而且他相信父亲应该能听明白
不过司马光没接口,过了半晌,才又开口:“吕晦叔不服老”
司马康点点头,“吕三丈护卫正道,壮心犹在”
他今天也看出来了,现任的枢密使,与自家的父亲和王安石同为东宫三师的太子太保吕公著,现在依然是斗志犹存,犹有翻天覆地的打算要不然也不会一听到消息,就急匆匆的和韩维一同登门造访,这当然是为了和自家父亲联手,以壮声势
依照正常的情况,官员回京一般都会先遣亲信提前一步来通知,也好让亲友做好准备,甚至出城相迎而自家父亲为了避免麻烦,不但兼程而行,也根本没有通知任何人,直接就进了城,直到去了宣德门消息才传开——撞上王安石只是意外——这一做法,其实已经将心意表现得很明显了,但吕公著依然迫不及待的来了要说他没有其他意图,又有几人会相信?
至于韩维,司马康的眼睛不瞎,明显是被吕公著拉过来的在几人中,今天他的话是最少的一个就是执壶侍宴、尽量不做干扰的韩冈,都比他多说了两句
韩维在许州【今许昌】,是出了名的悠闲司马康在洛阳都听说了,甚至比富弼当年判大名府时还自在
春暖花开的日子,只要天气晴好,他就出许州城,泛舟西湖之上或在湖畔的展江亭中,邀请一二过路的官员,多的还是士子,不问相识与否,只要看得顺眼,满九人便开席吟诗作对,观赏歌舞,直至夕阳西下在洛阳的程颢、程颐前两年都被邀请去许州过
至于衙中公务,自然就是交托给属吏处置,谁也不敢让贵为资政殿学士的判许州劳累到身子骨
且如今是皇后垂帘,而不是对党成见极深的高太后,显然现在韩维跟吕公著是两个想法,跟自家父亲是不是同路人了
司马康想着,他看着司马光,不知父亲怎么评价这旧日老友中的最后一位
但司马光直接跳过了韩维,“难怪程正叔这么喜欢韩冈”
司马康眨了眨眼,愣住了
司马光话说得直白,他也听得明白,但他却想不明白
程颢倒也罢了,性格宽和,口不臧否人物而程颐待人则严厉得多,一向不苟言笑,对人是少有奖誉但对于韩冈,程颐的评价极高韩冈立雪程门,程颐一直说他在敬字上做得最好,明师道之尊就算因道统之争而分歧明显,也只是就事论事,从不听闻批评韩冈品行而且他和程颢对韩冈的欣赏也影响到了门下弟子身上,司马康也听说了,已是同门的吕大临,还不如韩冈得程门弟子推重
但司马康知道,西京城中的一干元老中,富弼对韩冈的评价最高,‘此子宰相器’是富弼亲口对儿孙说的;‘让他出一头地’,已经致仕的富弼都没好意思对外提而文彦博在韩冈身上吃的亏最多——旧日在朝中的事不说,几年前韩冈任职京西,司马康是亲眼看着文彦博是怎么被只有他三分之一年纪的韩冈堵得狼狈不堪,颜面落尽,那时的韩冈也是如今天一般谦退——不会小看其人可自家父亲说起他人对韩冈的评价,偏偏就提起了仅为一介布衣的程颐
不过知子莫若父,知父亦莫如子,司马康想了一阵,影影约约的也摸到了父亲的想法“王介甫和韩玉昆虽为翁婿,但在儒门道统上却是针锋相对张载在世时,便已争执不下,这两年是愈演愈烈,连天子都被卷了进来药典、殷墟是韩冈针对学而下手,而千里镜的禁令是天子左袒学,打压气学的明证”
司马光却对儿子的话没有什么反应,也不知听入耳了没有呷了一口已经变得温温的茶水,道:“没有韩冈,垂帘的应是太后”
司马康闻言立刻紧张了起来,仔细观察着父亲脸上的表情
这是惋惜,还是单纯在陈述?
司马光的心中是在惋惜,在大致了解了冬至日的那一夜发生的一切后,他才知道,距离自己平生大愿的实现,竟然只差了那么一步
仅仅是因为一个人,一句话
只是木已成舟,司马光无意追叹,惋惜却是免不了的
以今日京城中的局面王安石越是摆着怀念旧日情谊的作态,就越是不方便翻脸而作为几乎是同一等级的重臣的韩冈,在三人面前做了半日的晚辈,是配合得天衣无缝看似谦退,但实际上却是以退为进
四名旧友相会,后生晚辈在旁服侍,与公事之争全然无关就算想翻脸,也得顾及自己的身份和形象如果说是正邪不两立,还能不假言辞,直接割席断交但王安石和韩冈的私德和名声,让人并不方便以此借口给王安石和韩冈这对翁婿一搭一档的拿捏着,今天在席面上完全被压制住了不过是闲聊和吃饭而已,看似平静无波,但很明显的是王、韩占据了主动
幸而眼下时局的关键还是在向皇后身上
向家是外戚,向皇后本人经常接触的又多是宗室的家眷,对法的感观不会太好——就像曹太皇、高太后,之所以会厌弃法,那是因为耳边全都是抨击法扰民的声音,怎么可能还会对法有好感?但若是自己一至京城便呼朋唤友,摆明了要动摇朝局,那么向皇后那里肯定是要平添恶感将心比心,在向皇后和她背后还躺在病榻上的天子心目中,稳定当是压倒一切
幸好城南驿中还有个王安石,要不然刚一到京师,便与吕晦叔、韩秉国相会的消息给传出去,那么立刻就会在向皇后心中留下一个要找麻烦的印象
吕公著人老成精,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他的打算很复杂,司马光明白吕夷简的三子绝不是所谓的纯臣,保守家门不堕当才是吕公著的第一目标
吕公著另有算计,韩维百事不理,司马光想要将与民争利的恶法给掀翻,却从他们身上看不到希望
不过与王安石和韩冈今日把酒言欢,还是有个好处,司马光轻声道:“明天当能越次上殿了”
/




宰执天下 第28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16)
吕公著和韩维离开了城南驿后,同行了没多久,也告辞分散,各自回府(_泡&书&)
刚刚回到位于旧城左厢第一区的枢密使府邸,吕公著便得知刑恕已经回来了
踏进偏厅,刑恕在其中已经坐了很久不过一见到吕公著进来,便站起身,迎上前
“和叔这一番辛苦了”吕公著立刻让刑恕落座,温言说道刑恕只用了十天,就到洛阳绕了一圈,说辛苦也的确是辛苦了
“不敢”刑恕恭声道,“枢密为国事劳烦伤忧,刑恕感同身受既有命,自当效犬马之劳”
几句客气话说过,刑恕看看吕公著的脸色,问道:“司马端明终于入京,枢密今日去城南驿,怎么不见喜色难道是因为王介甫的缘故?”
刑恕在离开洛阳后去了嵩阳书院一趟,虽然比司马光早了一天出发,入京却要迟上半日他进城后,径直来到了吕公著的府上司马光已经抵京的消息,还是他到了吕府之后才听说的王安石犹在城南驿的事,刑恕也一并知晓,自然有此猜测
吕公著摇摇头,“王介甫也算是旧友,如果只论旧谊,倒也没什么关系我旧日与君实、持国,以及王介甫相往来,情谊甚笃今日能重聚,也是一桩喜事倒是韩冈在侧,说了半日的闲话”
“韩冈也来了?”刑恕声音一沉,带着怒气道,“难道他敢对枢密不敬?”
“这倒没有”吕公著摇摇头,韩冈要是那般浅薄倒是好办了,“韩冈在席上持壶倒酒,比公休【司马康】和王安石家的儿子都会做事”
刑恕眼角抽搐了一下,随即厉声道:“大奸似忠,大佞似信,外似朴野,中藏巧诈”
吕公著咧嘴笑了:“这是当年吕献可【吕诲】弹劾王介甫十大罪状时的话,现在倒是用在了他女婿的身上了”
刑恕摇摇头:“以此言来攻王介甫,未免沦于诟骂但用在韩冈身上,却是不为过当”
“但韩冈正得圣心得人心”
“……天子虽然卧病在床,但依然能发号施令,只是麻烦了一点”刑恕笑道,“而且病卧在床久了,性情也会逐渐改变俗言道:久病床头无孝子,也不光是子女孝心不足的缘故”
吕公著皱了皱眉,刑恕说的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在公开场合这么说话,就不是御史弹劾那么简单了而且听着也不舒服
孝道重于天,不孝那是‘决不待时’的十恶不赦之罪泡*书*()父母再有过错,子女都没有不孝的理由要不然父母首告子女不孝,就不会是直接论死了
刑恕正看着吕公著的反应,见他似乎有些不快,立刻改正道:“太子自无不孝之理,但太子纵然再孝顺,天子的心情也很难说会有多好韩冈一直仗着药王弟子的名声牟利,眼下天子重病卧床,却不设法挽救,自是不知忠孝何在,枉顾君恩所以说,一切还在天子身上”
吕公著点了点头,对刑恕的话表示赞许韩冈聪明就聪明在从来不承认什么药王弟子,但这一回为了定储之事,却硬是拿了药王庙来发配两位亲王这样一来,有些事可就说不清了
“若韩冈不是总是拿着药王弟子的名声来诓骗世人,什么计策都对他没有用但眼下他既然放言出来,可谓是作法自毙何况还有殷墟,那件事可还不算完”刑恕冷笑道不需要明韩冈之罪,只要让天子这么想就行了
刑恕的为人品性,吕公著多多少少也能看得出一点,只看他在自己面前只提司马端明,而不是司马宫师,就知道他是个很聪明很小心的人物——东宫三师虽然平级,但太子太师还是要比太子太保高一点——至于君实先生之类的称呼,是不见他用
在吕公著看来,这个门客还是很有用的,不是读书读呆了的士子若当真是个守礼君子,反而就不方便使唤到他了
韩冈那边可以就按照刑恕说的去做,慢慢动摇皇帝皇后对他的信任失去了信任,就算还是太子师,也不用担心日后
而眼下,吕公著眼神陡然变得狠厉起来,还是得先将王珪赶出朝堂去
……………………
东方天空泛起的红光撕破了夜幕,随着晨钟敲响,宣德门的侧门被缓缓地推开
聚集在门外的朝官们随即鱼贯而入不过在行走时,许多朝官的都在交换着眼神,仿佛有暗流在涌动
今天的朝会,引人注目的地方,一个是十余年不见的司马光来了,另一个则是王珪这名宰相并不在场
司马光进了皇城他今天是入觐,不是入对觐见监国太子和听政皇后的地点,并不是在崇政殿中,而是在举行朝会的文德殿上
入觐和陛辞都是礼仪性质,重要的是入对,与天子议论政事,而不是听着阁门使或内侍呼喝,依照礼节在殿上拜礼司马光这样的重臣,抵京后在宣德门报了名,第二天就能入朝上殿,但想要奏对,就得排队了
1...832833834835836...10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