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宰执天下
黄裳心口憋闷着,回到内厅时,便看到折可适正在誊写军令。
充任韩冈幕僚的气学同门,个个都是以饱读诗书而自诩,为韩冈起草军令时都免不了带上一股文酸气,一开始的时候甚至出现过好几次骈四俪六的文章来。被韩冈教训过几次之后,四六文体不见了,但就是黄裳来写也一样,还是显得过于文绉绉的,有些词汇很容易让本来就不识字的将领们、以及他们的水平不高的幕僚一头雾水。
在起草公文时,韩冈就这么要求。而在他过去所发布的几篇有关医术的条令和书籍时,也是宁可失之于繁琐,也绝不追求辞章的文华,绝不以辞害意。所以在他将自己的要求放在军事条令上的时候,也是不足为奇。
韩冈曾经说过,军中的公文、条令,用词必须精确而无歧义,同时还必须浅显易懂,免得接受命令的人产生误会。这是军中的通则,并不是韩冈所订立的规矩,不过执掌军事的文臣,很少有人愿意损伤自己的颜面,被人嘲笑文采,只为了让下面的将校们,不至于误读上命。
折可适现在正在做的差事,就是将一些写得过于晦涩,以至于产生了诸多歧义的军令草稿,以将校们能理解的文字重新翻译一遍,再呈递韩冈过目确认后,遣人送出去。
黄裳回来,看见折可适忙得连话都没空说,便没有打扰他。但折可适听到了黄裳的动静,却放下笔,“勉仲,人都送走了?”
黄裳点点头:“全都出了城,”
折可适又抬眼看了看黄裳,“勉仲兄,你出战前朝廷还向你说了些什么?怎么见你现在心情似乎有些不对。”
黄裳脚步停了一下,想了想,还是将自己的感触向新交的好友简洁的说了一遍。
“……习惯了就好。”折可适听了之后很不在意的说了一句,就当做是劝诫。
只是黄裳见到他的态度,却变得十分的震惊。没想到折可适这个平时都减少了与人针锋相对的的和气之人,对战争的态度竟然是这番模样。
折可适没空,但他现在正在忙着,头也不抬的说着,“既然吃了这一口饭,死在战场看多了也就习以为常。在下的祖父辈,十六个兄弟,现在只有一人独存。剩下的十五位伯祖、叔祖,六个死在各个战场上,三个死于旧伤复发,剩下的也是各式各样的疾病而或迟或早,寿终正寝的只有先祖父一人。这一点,可以问龙图。他可是从跟随王相公一起从西北边陲起家,刚开始的时候,手上的人比你我更少一点,与上阵的将校也更加亲近。”
“不是人人都比得上龙图。”黄裳叹了一声,却往韩冈的客厅走去。并不是要问一下韩冈的心路历程——他也不打算去问——而是回去缴令。
黄裳通名后进厅,韩冈正在看着一封信,在他的桌上放着根黄铜圆筒,是之前黄裳都没有看到过的东西。
“人都走了?”韩冈放下手中的信函,他的问话跟方才的折可适竟然差不多。
“都走了。”黄裳点点头,“离开得都很痛快,没人犹豫耽搁。”
“……都是想早日立功受赏。”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免不了会出现的结果。黄裳忽然之间,那份沉重的感触忽然去了些许。随即笑了一声,对韩冈道:“有龙图做出来这些布置,阻卜贼寇必然插翅难逃,如此一来,过上半年,北阻卜吞并草原诸部的消息当能传到太原府中来了。”
“事情没说的那么简单。”韩冈摇摇头,“你以为我们能想到的,耶律乙辛会想不到?作为执掌辽国的权奸,对于辽国国中形势的了解,他远比我们要强出百倍、千倍,甚至万倍。西阻卜既然南下匡助西夏,那么阻止北阻卜趁火打劫,以耶律乙辛的才智,会不做这方面的准备?”他笑了一声,“就是过几天听说大辽尚父将计就计,将南下准备吞并西阻卜各部的北阻卜给打回去,甚至全歼,我都不会太惊讶的。”
“……那龙图为何要去做,”
“什么都不做,永远都不会有成果。只有去做了,才会有机会博取一个成功。”
“成功?……龙图的成功可是要让阻卜贼寇血债血偿?”
“是的,血债血偿。”韩冈抿起了嘴,双瞳变得幽深起来,“自从见识过邕州的惨剧,对于四方蛮夷在我汉境留下的血债,就只有用血来偿还。”
黄裳很能理解韩冈的心情变化。
由于韩冈的主导,至今交趾男丁尽数受了刖刑,成了广西洞蛮的奴隶,为瓜分了交州土地的洞蛮种植甘蔗和水稻。他还记得曾经有友人指着雪白如霜的交州糖说过,别看这些交州糖白得跟雪一样,但里面实际上全是血。
但换作是现在,在黄裳去查看过被阻卜人攻破的一个村子之后的现在,当听到有人为屠戮了邕州的交趾人叫屈,他肯定会当面骂出声来。
韩冈抬起眼,问黄裳道:“勉仲可还记得汉书列传第四十?”
黄裳扬了扬双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啊。没错。”韩冈笑了笑,“虽然如今给人说得滥了,招人骂的时候也多。但百卷汉书,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句。‘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班孟坚【班固】虽然在卷后的赞中没有说陈汤的好话,但这一卷中几篇列传,陈汤传是最长的一篇,甚至比起其他几篇加起来还要长。班仲升【班超】的这位长兄,想必在撰写陈汤传的时候,难以遏制自己的笔锋。”
黄裳点着头。陈汤的这一句,寻常时说来只不过让人一时激动,但眼下战火正炽,应时应景,却不免触动人心。
“邹衍旧有大九州、小九州的说法。观我中国之地,也不过一赤县神州。神州之外,不知有多少土地和人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汉唐倒是为此努力了,但接下来的确实不成器。三国、五季的中原内斗,螺丝壳里做道场,太小家子气了。天下之大,可不仅仅局限于九州之地。所以读起陈汤等人的列传,比五代史可要痛快得多。汉书能下酒,新旧五代史只会想让人摔茶杯。”
黄裳不便随着韩冈一起说史书的不是,他还不够资格,遂岔开话题:“大地之广,记得学士过去也曾说过。《桂窗丛谈》中便提起过大地乃是球形,因其内径万里,所以外面的周长几近十万里。也因如此,人居其上便发觉不了实乃球形。”
“如何确定大地乃是球形,方法早就说透了,但缺乏准确的数字,反倒像是臆测了。待此间事了,当设法精确的测算一下子午线的长度,唐时僧人一行曾测算过,但谬误太甚。气学当以求实为上,求实切理。格物致知,求得就是一个真实无误的‘理’字。”
组织人手测量子午线,韩冈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在关西,程颐刚刚结束了为期一年多的讲学,返回洛阳。他在关中的一年多,已经将程门洛学灌输给了许多关中士人。苏昞现在还在横渠书院独撑大局,却无力对抗程颐。韩冈不可能光是将同门师兄弟塞入自己幕府,在学术上必须要有新的成就,或是证明他独有的观点。虽不是迫在眉睫,但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了。
韩冈想着,顺手将桌上的那个黄铜圆筒拿起来递给黄裳:“这是天子遣人送来的新什物,以佐军用,最近才由将作院中一名眼镜匠献与天子。”
黄裳接过来,随手摆弄了一下。发现这个黄铜圆筒是单纯的两节套筒,前后皆有一个水晶镜片。
“是显微镜?”他一边问着,一边的轻车熟路的拉开圆筒。一头对着自己,一头向着桌面照过去。
“调过来,看窗外。”韩冈指点着。
黄裳依言施为。对着窗外一照,院中的一株老梅在镜中竟然一下跳到了眼前,他的身子竟不由得向后一仰。黄铜圆筒的镜头移动,院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被这个形制与显微镜的主体相差不大的东西拉倒了近处。
将黄铜圆筒从眼睛上放下,黄裳瞠目结舌的问道,“龙图,这是……”
“此物洞烛千里,天子起名做千里镜。”韩冈说着摇摇头,赵顼起名字还是没有创意,“这个名字夸张了些,叫望远镜其实更确切一点。不过天子既然起了这个名字,就这么叫好了。显微镜能让人明察秋毫,千里镜能让远处之物犹在眼前。勉仲可知道其中的道理?”
黄裳颠倒着看了几眼:“是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重叠。”
“可不是随随便便拿两种透镜叠起来就能成望远镜的,要不然也不会到了今天才有人发明。形而上谓之道,道便是理。明白了道理,就返归于形而下的器。了解到了千里镜的原理,就能造出望得更远,且更加清晰。”韩冈从黄裳手上接过千里镜,“这东西与飞船搭配起来最为有用。不过这一次是用不上了。看看这一战谁的功劳最大,当个彩头好了。”
韩冈的大方,让黄裳吃惊非小,“这可是御赐之物……”
“宝剑赠烈士、红粉赠佳人,千里镜还是给领军上阵的将校好了。我倒希望贼人被绑到我的面前,而不靠千里镜。”韩冈不以为意,“只要能格出千里镜内蕴的道理,便可回报天子。到时候,千里镜成为寻常之物,每一艘飞船上都能配上。”
宰执天下 第11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15)
更新时间:2012-05-20
这是一座位于山沟中的村庄。两边高山夹持,中央有一条山涧流淌。村子就坐落在河边。山上山林茂密,而山沟中的平地全都被开垦出来。整齐的田畦中引来了水流,使得村中的田地,大半是上等的水浇地。
在过去,这是个平静富足的村落。村中数百百姓安居,出产又算得上丰富,饮食起居在河东也算是不错了。
村里百姓对此很是满足,他们乐于平静的度过每一天。但这一日,不大的村子里,正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
村庄外侧的围墙,有好几处破损。靠着围墙缺口的房屋,只剩下焦黑的房梁和椽子,以及几堵熏黑的土墙。
走在路中的,除了阻卜人和马匹之外,完全看不到村庄主人们的身影,只有地上的一滩滩血迹证明他们曾经为自己的家园而奋战过。而村外的田地、林地中,全是三五成群的阻卜骑兵,数以千计。
偶尔村里的房屋会有几声短促的惨叫响起,但立刻又安静下来。
等到夜色降临,一堆堆篝火围绕在村庄周围,这座富足安康的村落就变得如同人间鬼域一般令人恐惧。只有饮酒后得意的狂笑,还有时不时响起的悲鸣。
村子里最大的一间屋子中,余古赧从围着火盆的一张张脸上看过来,视线转了一圈,看到的面孔有十七个。
与余古赧同时南下的部族,总计二十八家,九千三百余骑。西阻卜诸部几乎是全数动员,没有一家不出兵。而现在围在屋中——包括余古赧在内的——就是其中十八家的族长或是领军的首领。
按道理是不该这样的,事前的约定也并没有让各家部族挤在一起。分散开来进行劫掠,从宋人的河东路边境,到曾经属于党项的银夏之地,全都是阻卜人的猎场。而葭芦川,应该是属于余古赧的拔思母部和三个附庸部族的。
“怎么都往这里来了?!”一直跟着余古赧的一个小部族的族长首先发难,“不是说好每家各占一片吗?”
但另外一个后到的族长拿着刀,用刀尖拨了一下火盆中的木炭:“屯秃古斯,你跟着余古赧都吃了肉了,好歹也分我们一口汤才是。现在就剩这边还没下过手,不往这边来,还往哪里去?!”
余古赧狠狠的拧着眉。
就是草原上的狼群,惯常见的都是十几匹、几十匹一群,没听说上百匹、上千匹的。当真有上千匹狼聚在一处,没几天就能饿死一大半——百十里方圆的一片草原,最多也只能养活两三百匹狼而已。
南下的部族大半聚集在葭芦川边不过几十里方圆的一片山地,一路上都没有受到像样的阻截,说是宋人胆怯,也要余古赧敢信!
屯秃古斯看了余古赧一眼,转头又道:“挤在这里的人太多了,宋人杀过来,怎么跑得掉?”
那名族长闻言立刻大笑起来:“屯秃古斯,怎么胆子变得跟鹧鸪一样小。怕什么,我们这里可是有五千兵马!”
“乌八,葭芦川这里的村子,可够五千兵马分的?!”屯秃古斯怒问道。
“谁说要打村子的,有点志气啊。现在我们已经合兵一处,目标就该放高一点!”乌八用刀鞘重重的一敲地板:“再向东去不远,便是宋国的一座大城,听说叫做晋宁军。里面几千户人家,金银绸缎美人数也数不清。”
就算打下几十座村子,其收获也肯定比不上攻下一座城池。宋人城市的富庶,早就在阻卜人的口耳相传中,传到了每一个的心里。若是能攻下一座城池,城中的财货兵器,可谓是应有尽有,要什么没有。带回去立刻就能招募草原上小部落,将手下的部众扩大上数倍。
“干了!”
“肯定不能放过。”
“要尽量快一点。等宋人反应过来可就来不及了。”
“家里面还缺两个工匠。要在晋宁城里面找全了。”
“两个工匠算什么?想要的话,分你二十个!”
余古赧看着一群开始兴奋起来的族长和头领们,头就疼起来了。
他虽然是率领西阻卜各部南下的部族长,可就跟头狼一样,若是不能给下面带了足够的好处。掉过脸来,就能给下面的各部族分食掉。
之前与宋军交锋过几次,虽然他们身上的装备让人眼馋,可实在是太硬了。如果给宋军时间布开阵势,就算想攻破他们的阵势,也得费上许多精神,甚至有可能得不偿失,或是丢盔弃甲的风险。
幸好他们的骑兵不行,战局不利,转身就能跑,两条腿的总是追不过四条腿。可一旦攻城的话,那可就两说了。城里面的守军会攻出来,或是背后杀出一群伏兵援兵来。
余古赧拿着腰刀敲了敲地板,打断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乌八,你可知道宋人步兵的厉害?城池攻不下来怎么办?党项人为了攻下盐州城,摆出了十几万人马,我们这里可就五千。胡斯里和厄不吕他们还都在西面几百里外。我们这点人别说攻下城池,要是宋人在我们准备攻城的时候围过来怎么办?”
乌八跟余古赧针锋相对:“这里全是山,这么多山沟宋人怎么堵得过来?若是宋人的城池不好打,想逃也不是难事。”
“是啊,何必要硬拼?”乌八家的跟班也在配合着说话,“宋人的城池就在眼前,总要试一试再说。万一打下来就是净赚,若是看着难打,走就是了。”
谁也不会与宋人硬拼。
之前跟宋军的一支骑兵硬拼过一次,仅次于余古赧和乌八两家的扎剌部,立刻变成了垫底的一支。前两天刚刚在探路的时候,撞上另一支宋军骑兵,全军覆没。
有扎剌部的前车为鉴,已经没有人会糊涂到拿自己部众儿郎与宋人硬抗到底。而且现在哪一人的毡袋中不是揣满了金银铜器、绸缎布匹?回去后立刻就能给妻儿绫罗绸缎的穿戴起来。谁还愿意拼命?
可人人都是这个心思,还打得下前面的晋宁城吗?还有什么必要试探的?!
报警的号角声一下打破了屋中热火朝天的讨论。凄厉的号角声一声声回荡在村庄两侧的山间,拥挤在村内村外的阻卜骑兵,如同被惊起的麻雀,哄哄的一团乱。
一名斥候已经到了余古赧等首领们的面前,“族长,东南的山谷里发现宋军,正向我们这里杀过来!”
“宋军有多少人马?”余古赧紧张的问道。
“两千多人,差不多都是步兵,只有很少的骑兵。”
“距离呢?”
“就在五里外。”
乌八立刻叫了起来:“整整两千人啊,都到了五里外才发现。你们的眼睛是瞎了?!”
余古赧的脸色更加阴沉。斥候咕哝着,为自己辩解:“这里的山谷太多了……”
“怎么办?”一名小组长开口问道。
“当然是打。不过才两千步兵!”乌八很是不屑的又叫道:“我们这里可是有五千兵马!”
余古赧甚有决断:“乌八你在村子里守一阵,我领兵绕道宋军的后面,到时候你我前后夹击。”
乌八的眼中疑云浮现:“为什么不是余古赧你在村中守着,我绕去宋军的后方?”
余古赧这下当真是怒火上涌,握紧了手中钢刀,与乌八怒目而视。两人之前的气氛一触即发,似乎只要再有一点火星,他们就要火并起来。
“还在这里吵什么?!”一个胡子全白的老头儿这时候用力跺了跺脚,“有这个时间早就杀过去了。在山谷里宋人又排不开阵势,怕他们作甚?!”
白胡子老头显然有几分人望,立刻就有人上来将余古赧和乌八分了开来。
大敌当前,各自上马赶去村外他们部众休息的地方,叫起人马,更没有什么计划,直接向宋军出现的方向冲了过去。
……………………
数以千计的骑兵在山谷中飞驰,骇人心魄的重音早就传到了宋军将士们的耳中。
派出去探路的宋军斥候,也带着敌情回到了主将的身边。
“阻卜人是疯了吧?”领军的李瑛惊讶莫名,“骑兵竟然在山谷中往我军阵里冲?当他们是伏兵吗?”
被派来押阵做监军的折可适,同样很是不可思议的摊开手,“或许真的疯了。”
大地震颤仿佛底下当真有地龙在翻滚,这是千军万马的奔驰。
山坡上裸露在外的土石也在扑簌簌的向下落着,不是骑兵奔驰的震动,而是宋军步卒在登上两侧的山坡。
“斩马刀!”李瑛一声号令,前排的步卒全都将斩马刀持在手中。
“神臂弓!”李瑛又是一挥旗,山谷中立刻传出上弦的声音。
“狠狠的打,一个都不要放过!”
宰执天下 第11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16)
更新时间:2012-05-21
李宪起手在棋盘上放下座子,抬头看了眼对手,疲惫的叹了一口气,“这是第七盘了……”
韩冈坐得端正,精神抖擞的,随即也在两个对角的星位上将两颗白子放下,“连输了四盘的彩头,这一盘一定要回本。”
韩冈的棋艺向来平平,李宪的棋艺比起他来,胜过三四筹还是有的,差不多是让四个子、五个子的差距。但韩冈偏偏要分先,为了不让韩冈输得太难看,李宪每盘棋上都是绞尽了脑汁。
都是寒意已深的暮秋时节,几盘棋下来,李宪的小衣都给汗水湿透了。他几次想要故意输给韩冈,但想不露破绽的输掉,却比小胜一筹更难,磨到最后,却送了韩冈一个六连败。
韩冈执白先行。开局阶段,两人落子如飞,来回二十几手后,棋盘上的大势已经勾勒了出来,韩冈毫无悬念的落了下风,不过他本人并不以为意,反倒更加悠闲,随手在棋面上落了一子:“李瑛此时当已赶到那群阻卜贼的落脚点了。”
李宪低头的看着棋盘。韩冈喜欢乱落子,刚开始两盘,李宪还以为他别有深意,小心提防着。但两盘一过,就将韩冈的底细看得通透。不用再提防,却是得小心不要赢得太多。考虑了片刻,稳当当的落子尖了一手:“就是李瑛的兵力少了点,让人担心。贼人可是他的两三倍”
韩冈的应手更为随意,飘忽不定的在另一端落下:“强盗的目的是财货,不到狗急跳墙之时,不用担心他们会拼命。”
“不过李瑛为人贪功性急,就怕他追敌的时候,为贼军所乘。”
“不是有折家的将种跟着嘛?有郭仲通都看重的人在旁提点,不用担心李瑛会犯迷糊。”韩冈啪的一声,落子后抬头笑道:“所谓用人不疑,既然用了李瑛,还是等着他的好消息好了,勿须操心过度。”
李宪干笑了两声。剿灭阻卜贼寇,李宪本来想亲自出马的,但韩冈既然坐镇在晋宁城中,就没有了他领军的余地。而韩冈更不会领军出外,从没有说要经略使亲自上阵的道理。两人闲来只有下棋。
李宪依然是深思后才应上一手:“李瑛若是能小心一点,击溃贼军当不在话下。正面相对,只要有时间给官军准备,党项的环卫铁骑也罢,契丹的宫分军也罢,都是不在话下的。”
李宪刚落子,韩冈就啪的一声紧接了一招:“只要能击溃贼军,这一仗就赢定了。”
……………………
长刀如林,军阵如山。
当短促的晋腔伴随着刀林倾泻而下,当厚重的军阵顶着奔驰的马群逆冲而上,如同一盆来自数九寒天的冰水,将阻卜人兴奋和狂躁彻底浇熄。
古名陌刀的斩马刀,六尺长、半尺宽,重愈十斤,半为刀柄,半为刀刃。宋军战士们紧握刀柄,劈下刀刃。前方的阻碍,都在尖啸的刀锋掠过之后,一分为二。
一排排雪亮的刀光,卷起了道道血光。
骑手、战马,拥挤在战阵前的一切,皆染上浓浓的血红。
陌刀阵如墙而进,刀转如轮,挡者披靡,人马皆碎。党项人这几年来,早已用生命和血液凝炼成了刻骨铭心的教训。
尽管同样知道斩马刀的可怕,也的确曾经见识过几次斩马刀的挥击,但阻卜人还是缺乏足够的切身体会。没能赶在宋军列阵前进入战斗,党项人基本上都会转身就走,而阻卜人则没有做出这样的决断。
命运就在一瞬间决定。
冲杀在前排的阻卜骑兵们,还没有掀起半点波澜,便被层层刀浪卷得不见踪影。
当呐喊着向前冲击的士兵,将手中的斩马刀挥斩如轮,卷走了敢于挡在前路的敌手,李瑛终于传令后阵和两侧山坡上的弩手们,射出他们在弩槽中等候已久的箭矢。
神臂弓弦铮铮鸣响,千百具弩弓此起彼伏,缀连成一首杀气腾腾的曲乐。以连绵不绝的惨叫声为伴奏,让身在后方的余古赧,从心底里寒气直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