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抗日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残简
林蔚能当上侍从室主任,自然不是个反应迟钝的人,相反他还极度敏锐。尽管林蔚再三试探都没能从华毕成的口中敲出半个有价值的字来,但是他还是从华毕成放在床头的一封私信上找到了他需要的答案。
那封信是西安商业协会寄给华毕成的,信中说为了纪念华毕成在抗日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西安的商人们希望可以为华毕成修建一座凉亭,并且由华毕成亲自题名。这其实说白了就是一桩花花轿子人人抬的闲事,本没有什么让林蔚在意的价值,但华毕成写在信封背面的凉亭名字却在不经意间跃入了林蔚的眼帘。
“功成亭”这三个在枪击事件之后由华毕成写出来的字让林蔚倒抽了一口凉气。“功成”这两个字后面不就是“身退”吗?难道孔二小姐这一枪居然打的华毕成意兴阑珊,起了退役的念头?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出于谨慎起见,林蔚利用其他人来探望华毕成的机会,走出病房给蒋委员长的办公室去了电话,然后向蒋委员长讲述了他的发现。电话那头的蒋委员长先是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当场拍板让林蔚继续加码,安慰华毕成。于是回到病房之后林蔚又给华毕成送上了一份让人眼红到要滴血的“精神补偿”。
由将领通向军阀的阶梯是什么?答案是地盘!有了地盘的将领才可能会成为军阀,而失去地盘的军阀就变成了领兵打仗的将领。
在军阀混战的旋涡中打滚了半辈子的蒋委员长对这一点领会的是极其通透,所以他才会在中央军内部实施了军官轮换制度和轮流调防制度。军官轮换,是为了降低形成派系的可能;轮流调防,则是为了割裂军队和地方的关系。只要使将领们无法得到立足的地盘,他们也就无法搜刮财富自给自足。靠着向军政部领军饷维持开支的部队,基本很难出现官兵抱成一团的情况。
这两招可以说是蒋委员长调教中央军的杀手锏,不过在使用杀手锏的时候,蒋委员长还是会看对象的对于他看好的嫡系将领,通常都会手下留情。所以实际上中央军中黄埔出身的几个小团体手中都有着一块底盘。例如胡宗南就挂着个警备司令的头衔,不管官职如何升迁,这个警备司令的职务却从来不曾丢掉过。
华毕成这次从蒋委员长那里得到的“精神补偿”不是别的,正是西北五省的地盘相比起其他的几份礼物,这份“精神补偿”对华毕成的意义最为深厚。虽然华毕成已经握有陕西,不过以陕西一省之力很难养活华毕成现在麾下的二十多万雄兵。何况华毕成现在手中还有着一支规模庞大,极为吸金的装甲部队,而且在华毕成的计划中还要组建空军。所以关中对华毕成来说,实在是太小。
委员长任命华毕成为西北最高军政长官,意思就将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的地盘都送给了华毕成。不过委员长的这顿大餐并不好消化。
西北五省中,甘肃、青海和宁夏现在是被信奉伊斯兰教的西北“三马”控制,新疆则是被政治投机分子的盛世才掌握。就算是陕西,华毕成也只占据了关中和陕南,陕北则在延安方面手里。
不过有了委员长给的大义,华毕成相信自己有能力将西北经营成自己的后院。
“知世啊!你现在是手握二十万大军,雄踞西北!这风头更胜当年的张汉卿啊!”蒋百里在一旁肆无忌惮的调侃着华毕成。
“前辈说笑了!”华毕成摇头苦笑着,自己可不想做那个败光地盘和军队的少帅。
这时候满头大汗宪兵少校突然跑过来敲车窗玻璃,陈东将驾驶室的车窗往下降了几公分,然后对着车窗缝隙问道:“是不是可以走了?”
宪兵少校一边用手擦汗一边说道:“是的!我这就是来通知华将军还有蒋顾问的,警察局得知华将军和蒋顾问被困在这一带,派了一百多名警察过来,眼下已经打开了一条通道。不过街面上的百姓还是很多,所以还请长官您跟紧前面的车辆,千万不要让行人得到空隙挤进来,否则的话还会堵上。”
坐在后排的蒋百里才冲着前面的陈东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就这么办吧!对付这种局面,警察局还是很有办法的!”
车窗外面的宪兵少校脸上一阵发红,没想到他带着手下忙前忙后的这么久,居然到最后让一帮穿着黑皮的警察抢了他的功劳。
“黑皮狗”们能有什么好办法?无非就是用手中的警棍砸出一条通道来。虽然宪兵部队的手中有枪,但却不能对着百姓使用,这种时候警察手里面的橡胶棍反倒成了更有效的“利器”。
一脸悻悻的宪兵少校退下去之后没多久,排在车队前头的卡车和轿车便开始发动,陈东驾驶着梅赛德斯轿车紧紧跟了上去,而站在车两边的宪兵们也随着车队开始同步向前移动。
起初的时候前进的速度还是很慢,等到转出两个路口之后,路面上的情况顿时变的开阔了起来。华毕成和蒋百里隔着车窗玻璃看到许多穿着黑制服的警察拎着橡胶警棍站在行车道两边的马路牙子上,再往外看,则是挤成了一团的普通百姓。
不用问,武汉警察局肯定是采用了暴力手段,要不然那些百姓望向警察和车队的眼神里面不会带着怨恨。
“别看了!知世贤侄,有些事,我们也管不了!”
蒋百里说完这句话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眼神也迅速变得伤感了起来。
华毕成静静的看了一会蒋百里忽然觉得他找到了蒋百里“终日逍遥”的原因所在。正是因为蒋百里心里面很清楚这国家的问题,但是他又偏偏无力去予以纠正,所以只能用“逍遥”的表象来掩饰内心的无奈。
华毕成为了让蒋百里能够觉得好过一些,主动发起了新的话题:“前辈为什么在接下来的武汉会战中向委座要个位置?”
对于蒋百里的军事才能,华毕成一直是非常钦佩的,所以华毕成很希望蒋百里能够有机会走向战场,用日本人的血肉去证明自己。并不只是个纸上谈兵的“顾问”。
“政府里面谁不知道我是个闲人,在接下来的这场大战当中多半还是会担任顾问之类的角色。领军打仗,只能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但蒋百里的回答却彻底打破了华毕成这个由来已久的念头,在武汉政府反而官场里面沉浮了多年的蒋百里,对许多事情要比华毕成看的更加透彻。
想想也是,蒋委员长明明知道是蒋百里是极其出色的军事家,却还是将蒋百里在顾问的闲职上一放多年,这里面的原因肯定不会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
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蒋百里和蒋委员长这两个当事人才清楚。显然蒋百里现在并不愿意将原因说出来,华毕成也只好不再继续。幸好眼下大战在即,华毕成与蒋百里之间并不缺少可以谈论的话题,转起来也不会显得太硬。
“前辈对委座提出的‘守武汉但不战于武汉‘的思路怎么看?我先说我的看法吧,对于委座将整个武汉会战的战场分为南北两块的做法,我个人是支持的。只是让我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江南的第九战区司令人选到现在迟迟定不下来,要知道日本人可不会等我们。”
华毕成这边刚把话题转回到武汉战事上,蒋百里便立即来了精神比起刚才的话题,蒋百里显然更愿意谈论现在的这个。
“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人选迟迟定不下来,这还不都是因为你么?这个事情委员长问我,陈辞修和胡宗南两个人之中谁更适合统领这个新成立的第九战区,我自然是推荐了陈辞修。而委座当时的想法倒是也和我差不多,只是现在恐怕要更倾向与选择胡宗南!”
蒋百里说到这里的时候忽然停了下来,华毕成的这位前辈什么都好,就是改不了这爱卖关子的坏习惯。
为了得到蒋百里的“下文”,华毕成只能往上递话把,捧着蒋百里继续往下说:“还望前辈不吝赐教!”
“其实道理很简单,委座之所以会这么做,不外乎还是帝王心术在作怪。为了追求所谓的‘平衡’,委座已经不知办坏了多少事情了。”
听到蒋百里说出“平衡”这个关键词,华毕成突然一下子全都明白了过来。
由孔二小姐闹出来的“大中华酒楼枪击事件”,最终由于华毕成完好无缺的出现在武汉政府宣传部的记者会上而不了了之。
事情平息后的第二天,第30集团军的编制当中便多出了原本属于桂永清的第27军和黄杰旧部第8军190师的两万多人马。同时华毕成还将担任西北最高军政长官。
昨天晚上,华毕成又接到了林蔚打给他的道喜电话,得知蒋委员长将在今天的“武汉会战准备会议”之中宣布晋升华毕成为一级陆军上将并将正式下达任命其为西北最高军政长官的命令。到此为止,蒋委员长已经兑现了通过林蔚许诺给华毕成的所有奖励。
虽然蒋委员长给了华毕成奖励,但是并不代表蒋委员长对华毕成在事件中的表现很满意。
现在,不管是出于安抚黄埔系将领的目的,还是为了给华毕成一个警告,蒋委员长都出手了,他要将第九战区交给和华毕成关系相当糟糕的胡宗南。给胡宗南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华毕成实在是没有想到,在武汉会战这场关系国运的大会战面前,蒋委员长还要玩他的那套权术把戏。
华毕成不禁为那些已在硝烟中化作黄土的忠魂而感到悲哀。他觉得他手下那些英勇的爱国官兵用血泪、用身躯和信念换回来的胜利,被身着笔挺呢制军装的军人政客们出卖的干干净净
“知世!你就等着瞧吧,一会在会议当中胡宗南肯定会跳出来玩命的表现,也只有这样,委座才能顺利的将陈辞修推上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宝座。只是不知道谁又会成为陈辞修踩着往上爬的人肉阶梯。”
当蒋百里说完他的结论之后,黑色的梅赛德斯轿车开始减速,握着方向盘的张二喜小声提醒坐在后排的华毕成和蒋百里,军委会大楼到了。
铁血抗日 511.第511章 委员长的平衡游戏
8月的武汉热浪逼人,可今天武昌军委会作战室的门窗却紧闭了起来,随着前线赶来赴会的众将军的相继赶到,会场上开始弥漫起一股火药味。
眼看着日本人就要对武汉动手,蒋委员长却要在“武汉会战准备会议”中检讨徐州会战的得失,这让到会的将领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却没有人敢站出来质疑蒋委员长的决定。
早已了解了蒋委员长此次会议最终目的的华毕成没有搭理他身旁将领们,而是眼观鼻鼻观心学起了坐禅的和尚,果然不出蒋百里的所料,会议开始后不久,胡宗南便跳了出来。
胡宗南今天显然是有备而来,他打算顺手打击一下他军事生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敬之。会前,胡宗南联络了一批黄埔的少壮军官,准备在会上向何部长发难。而何部长对此却毫无准备。随着胡宗南的攻击指向越来越明显,何部长终于意识到他今天成了胡宗南的靶子
“请问何部长,台儿庄大捷之后,五战区几十万人马为何不乘胜追击?当攻不攻,致使良机错失。而当敌重兵扑向徐州外围时,几十万人为何又当退不退?军委会参谋部战前不是制定了一系列的预案吗?不妨拿出来对对看嘛!究竟有多少能符合战场实际?”
胡宗南说到这里特地停顿了一下,然后环视了一圈会议室,接着继续向何部长发难:
“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只有参谋部缺乏远见,遇事犹豫不决,最终导致指挥系统一团混乱!若不是委座决策英明,李长官临机指挥得当,五战区几十万人马将如何脱险?对此,我希望何部长能多加考虑,改善参谋部的指挥效率,以利再战。”
胡宗南颇有心计,会前就已弄出个徐州会战的详细报告,列举了参谋部一系列不当之处,将矛头单指向何部长一人。一番话弄得何部长大汗淋漓,狼狈不堪。
戎装笔挺的蒋委员长始终一言不发地坐着。他既没为胡宗南推波助澜,也没为何部长说句辩护的话,只是用目光在与会的将领们脸上扫来扫去。
最后蒋委员长将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华毕成的脸上。这位中国军队的常胜将军,台儿庄的主角此刻却低头不语,只是用手指在桌上有节律地轻叩着。
随后蒋委员长又将目光又移向了蒋百里,这个武汉政府的军事顾问脑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似乎又是在神游天外。
只有刚受到胡宗南攻击的何部长显得有些焦躁,虽然表面上也是不动声色,但何部长那不时用手拉衣领的小动作,却分明透出他内心的紧张和不安。看来胡宗南刚才的话都说到了何部长的痛处
意气风发的胡宗南束发言落座之后一刻也没有闲着,他始终观察着众人的反应,揣摸着会场的风向。其实胡宗南的内心也是相当紧张的。
虽然胡宗南的背后站在蒋委员长,但何部长毕竟身为武汉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又是元老人物,想要扳倒他绝非易事。拿何部长开刀,也是胡宗南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要想让蒋委员长将第九战区交给他胡寿山,不帮蒋委员长做些有用事情是肯定不行的。而抨击何部长这个蒋委员长的老对手,显然是蒋委员长所愿意看到的。
胡宗南之所以敢向何部长这样强大的对手发起反击,就在于他抓住何部长的一个弱点:亲日倾向严重。而何部长的这个弱点正是大部分武汉政府将领都很鄙视的。
事情果然进行的非常顺利,胡宗南对何部长的“无礼举动”并没有在会场上掀起风浪。而接着发言的几位少壮派将领,全都是是胡宗南事先安排好的帮手。看着满头大汗的何部长,胡宗南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从军这些年来,胡宗南是笑的时候多,愁的时候少。他能成为蒋委员长最宠爱的将领之一,就是因为相信“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这八个字。
可就在胡宗南将要冲击他的仕途巅峰之时,他却突然发现在他的面前还有几座高山,其中一个人就是何部长。按理说何部长是军界元老,当年又是黄埔的总教官,胡宗南应该知难而退。可胡宗南偏偏是不服输的性格,他一直想着取代何部长的位置。
西安事变时何部长“逼宫”不成,将真面目暴露在了蒋委员长面前。胡宗南觉得这是他上位的好机会,蒋委员长也一度想用胡宗南接何部长的班,可无奈胡宗南的资历到底还是浅了些。一番幸苦过后,胡宗南的梦想化为泡影,何部长还是军内第二号人物,胡宗南还是被何部长押在下面。
自此之后,胡宗南变得更爱出风头,更喜欢与何部长较劲。他始终在等待扳倒时机。
抗战爆发之后,胡宗南觉得他终于得到了他擅长的舞台,如果比领军打仗,哪怕是将两个何部长绑在一起也绝对不是他的对手。只要能够在抗日战场上取得几场大胜,那么取代何部长这件事还会成为问题吗?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虽然何部长在胡宗南面前举了白旗,却凭空杀了个华毕成出来。
不过短短一年的功夫,华毕成从淞沪到南京、再到台儿庄和兰封,居然胜多负少,成了常胜将军。职务也从少将师长一步步的升了上来,在这次会议之后,华毕成已经是黄埔系中的第一位二级陆军上将,而且马上就要成为一级陆军上将。
转眼之间,在胡宗南和何部长之间就又多出了个华毕成。苦苦奋斗了几年不但没能缩小和何部长之间的差距,如果算上陈辞修,自己反而由第三跌到了第四的位置上。这让胡宗南如何能够接受的了?
好在蒋委员长没有忘记他胡宗南,有意让胡宗南统领新成立的第九战区,为了得到这次超越华毕成的机会,胡宗南决定用向何部长发难这种方法向蒋委员长表忠心
虽然胡宗南明知蒋委员长在徐州会战失败的过程中并不清白。但他却抓住战前蒋委员长曾当面允诺李长官决不插手五战区军务这一点,彻底的将蒋委员长从这场败仗中摘了出来,然后把一桶桶脏水泼向了负有指挥之责的何部长,这样既拍了蒋委员长的马屁,又损了自己的这个老对手,可谓是一箭双雕。
何部长望着面带微笑的胡宗南,羞忿、气恼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事实上,他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其实今天胡宗南一开口,何部长就感觉得这件事是蒋委员长在背后动了手脚。如果他站起来辩驳,肯定会让蒋委员长对他更加不快。所以何部长只能默默的承受胡宗南的指责。只是何部长不知道他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又得罪了蒋委员长。
与何部长的心境相反,蒋委员长对这场内斗的戏码感到十分的满意。蒋委员长忍不住在心里赞道:“胡寿山到底是聪明伶俐,胜人一筹,不枉我一番栽培。”
这段日子里面,蒋委员长让戴笠围绕着华毕成遭到枪击的事件展开了一番调查。结果戴笠查出何部长的人马当时也在大中华酒楼附近出没过,但是却没有做出任何阻止孔二小姐的举动。
联想之前何部长用好处拉拢华毕成救桂永清的举动,蒋委员长更加认定何部长派人前往大中华酒楼肯定是要搞什么阴谋。甚至还将华毕成拒绝迎娶孔二小姐的这笔帐也算到了何部长的头上。
蒋委员长固执的认为,在“夫人”给华毕成牵红线之前,华毕成应该是没有机会见到孔二小姐的,可为什么华毕成当时的反应会那样强烈,分明是对孔二小姐做过的荒唐事了如指掌。恐怕华毕成了解孔二小姐的渠道正是他何敬之,这不是摆明了要搞离间吗?
现在看到胡宗南将何部长逼得手忙脚乱,蒋委员长的心里面就像三伏天喝了冰水一样舒畅。
不过也是时候该收场了,毕竟后面还有正事。当看到何部长第三次做出擦汗的动作之后,观战了许久的蒋委员长终于决定站出来收尾:
“诸位!徐州会战虽然失利,但较之淞沪、华北之战,进步还是很大的嘛!台儿庄一役,赖诸将指挥有方,将士用命,获空前之大捷。我军威名远播四方,倾倒中外。当然,我们指挥上尚仍嫌不足,需进一步检讨,加以改进。当此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诸位将军还是要以大局为重,精诚团结,共赴国难。至于敬之的参谋部,工作也还是出色的嘛!至于一些技术性问题,以后注意就是了!”
华毕成此时早就没有心思再听下去了,他已经将作战厅里面的这场闹剧看的通通透透。对何部长,华毕成并无半点同情。一个手握军事大权的政府元老,却总与日本人不干不净的,仰他人鼻息而活,被胡宗南攻击也是活该!
可如果继续这样纠缠下去的话,华毕成的西北最高军政长官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到手呢?
好在蒋委员长并没有让华毕成等得太久,在借着胡宗南敲打完何部长之后,蒋委员长将话锋一转,绕到了立功受奖人员的身上:
“此前的会议之中,就有人提过赏罚必须分明!当时我处罚了桂永清、黄杰等一批将领,将罚给落实了,现在也该奖赏那些有功之臣了。”
讲到这里,蒋委员长的声音突然拔高,变得有些尖利:
“我宣布嘉奖下列有功人员
任命华毕成为中华m国西北最高军政长官,并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
授予胡宗南一等宝鼎勋章任命为第九战区战区司令
授予陈辞修一等宝鼎勋章任命为武汉卫戍司令……”
蒋委员长后面说的那些内容,华毕成已经不再关注了。真让蒋百里将所有的事情都料中了,华毕成得到了西北最高军政长官的职位和一级陆军上将军衔,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一职也落入了胡宗南的手中。
华毕成记得历史上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应该是陈辞修,其实华毕成认为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薛岳担任最为合适,哪怕陈辞修也甩胡宗南几条街。不过委员长为了他那套“平衡”游戏,现在把第九战区交给了和华毕成一直不对盘的胡宗南。
华毕成带来的蝴蝶效应,让武汉会战又迎来了新的变数。
宣布完嘉奖人员,蒋委员长声色俱厉地命令道:“中国政府决定以陆、海、空三军一百余兵力在武汉外围与日寇决战,彻底扭转中国战场战局!”
最后蒋委员长微笑着对华毕成说道:“毕成啊!西北是我们抗战的两个后方基地,现在就交给你了。”
华毕成蹭的立了起来:“学生一定不负国家和校长重托!”
“你的能力我是放心的!”蒋委员长似乎是用商量的语气说道:“现在武汉的压力很大,东,北,南三个方向都有可能遭到倭寇的攻击。30集团军是不是朝山西方向适当出击一下,减轻一下武汉战场的压力。”
华毕成知道这是其实是委员长的命令,他也绝对不会在乎委员长是不是想借此削弱30集团军,自己养兵本来就是打鬼子的,于是厉声道:“驱逐倭寇!还我河山!吾辈军人,义不容辞!”
“好!好!那今天就散会吧!”蒋委员长的目的都已经达到,心情自然也不错。
这场会议中浓浓的火药味立即四处弥漫开来。引得遍体创伤、衰疲不堪的中国重新躁动起来……
东京,当在武汉政府积极备战的时候,日本人也没有闲着。
兴亚院是近卫首相为解决中国事务而专门设立的智囊机构,徐州会战后兴亚院昼夜运转起草了解决中国问题的纲要。这个机构虽然主张以武力击溃武汉政府,但并不象军部的激进分子那样意气用事。
兴亚院在给裕仁天皇的奏章中警告道:“帝国进攻汉口应当慎重。因为中国进行的是一种殖民地的解放战争。全国上下同仇敌忾。而日本却缺乏足以唤起国民同仇敌忾的力量。而且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日本在大陆作战,越是深入内地,其补给线越长,陷入敌人所提倡的游击战消耗战术的危险性越大……”
裕仁天皇最担心的就是这个。身为日本大本营三军最高统帅,裕仁天皇很清楚日本只能速决,绝不能久战。看着兴亚院的奏章,裕仁天皇始终举棋不定,最后他只能召来了他的叔辈、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以及藏相池田成彬,他还想最后听听别人的意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