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契丹人最终也选择了一个看起来没什么根基的大帝,换取自己下台之后不被清算。
那个未来其实艾伦威尔逊也不想要,三十年后的世界,英国的国际地位还不如现在呢。
苏联自杀的举动至少能够要了英国半条命,这会极大的降低英国的统战价值,他可不想苏联完蛋,然后重活一次交出来了一个让英国继续做跟屁虫的答卷。
“不出意外的话,他正在组织声援立陶宛的游行,你就当是不知道,当然你要是不介意的话,暗中搜集一点证据是可以的,现在还不到摊牌的时候。”
艾伦威尔逊循循善诱道,“还要盯着那个地图头,离开莫斯科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一声。有一句东方的谚语符合你的角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你不是也在关心立陶宛的问题么,事情可以做,但也要做到和自己无关。”
“我知道了。”阿列克谢耶夫压制住心中的疑惑,事情会不会真的变成这样,过两天就会有一个结果。
伦敦这边,放下了电话的艾伦威尔逊收起来大哥大,对着自己的双手哈气,他甚至希望自己手中的电话是苹果,至少不会冻手。
“今天这么晚?”费雯丽打开房门,带着一丝抱怨的口气,“等就好久,食物都要再热热了。”
“我堂堂一个内阁秘书长,每年天气冷了就要无家可归,真是岂有此理。”
艾伦威尔逊同样以抱怨的口吻回答,“还要面对数不清的事情,国内的,国外的,这不是苏联立陶宛当地的局势不稳,白厅不是要讨论讨论么。”
讨论是肯定要讨论的,不但要讨论,还要加班,艾伦威尔逊不就是在白厅讨论完了,还要和莫斯科讨论一下么?
“苏联,白厅要是能够把关注苏联的目光,多关心一点英国就更好了。”
费雯丽展现着自己的爱国胸怀,显然国宝也是爱国的,“这个国家现在的情况很困难么,我看报纸不都是对东欧的情况热烈欢迎么。”
“英国的报纸当然是欢迎敌人出丑了。”艾伦威尔逊沉吟一下道,“至于困难,也不一定就像是报纸说的这么困难。”
无上权威又不是苏联人,虽然去过几次,但不敢说自己能够对苏联就了解,哪怕只是大概。
只能从自己的记忆当中往上面套。在他的直观评估当中,苏联怎么不得是一个加强版东北?
大概就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上,他的前世就应该出生了,出生在一个只有一千五百户的林场当中,这个林场的规模在林业局当中不算小,当然该有的也都有,林场还有一个医院,有一百个床位服务林场职工和附近乡村。
至于上级的乡镇级林业局,也就是后来居住的小镇,有两家医院,一个属于林业局这个企业,一个属于地方政府。
六座小学,林业局三个,城镇两个,朝鲜小学一个,五个中学林业局三个,地方一个朝鲜中学一个。
他要是没有记错,这个时间两座医院都是二甲医院,至于三十年后,两座医院都是二乙医院。
就拿林场医院来说,院长应该是沉阳医科大学毕业的医生,在他父亲的叙述当中,九十年代的林场医院医生很有能力,至于三十年后的林业医院,医疗机械很新,至于医生么。
好医生都已经走了,林场医院的院长已经回到辽宁做科室主任,后来林场医院变成了一个仓库,用来做木材加工,如果没有记错,当下这个时间,雪城应该还有电视机厂等电子厂,所以他说苏联是加强版的东北,绝不是瞧不起苏联,恰恰相反,他觉得苏联很强大。
一个企业乡镇存在两个二甲医院的配置绝对不低了,要是出现什么不可抗力的风波,东北的乡村理论上是最能够扛的。
虽然早已经衰落,但是硬件还存在一些,普通的乡村还会更加艰难。
苏联的水平本来就不低,至于出事的立陶宛更是苏联最发达的地方,艾伦威尔逊今年开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如何被立陶宛的专业人才提供一个润的渠道,真正有才能的人自由世界也是需要的,人才创造的价值肯定高,谁不喜欢?
“我记得新闻上一般都再说,英国的医疗处在世界先进水平。”费雯丽皱着眉头反问,“难道这是假的?”
“是你的地位能够享受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不是英国公民都能享受到。英国公民享受到的公众医疗,肯定不如苏联。”
艾伦威尔逊纠正大英国宝的错误认识,英国一个乡村存在好医生的可能,只能说明英国的医疗体系出现了漏网之鱼,苏联那边不同,待遇上都差不多。
所以英国当然需要大量的医疗人才,来弥补本国人手不足的问题,立陶宛局势刚进入白厅讨论,很快就在艾伦威尔逊的主持下,成了如何让立陶宛的各种人才,来到更好的平台比如说英国,作者被刨除在外,那不是人才,任何国家都有的是指点江山的作者。
立陶宛是苏联最发达的地区,当地的科研力量肯定也是不低的,所以一些领域上的研究人员,也在此次的争夺之列。
这种事英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做,革新开放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连越南都逃不过被虹吸,基本上是来者不拒。
已经有负责签证审核的公务员,接到了伦敦的召唤,从新加坡赶回来,负责对接立陶宛动荡之后希望有更好生活的润党。
立陶宛的局势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莫斯科,但这其实只是契丹人需要时间来组织民意,就在阿里克谢耶夫想着,父亲还是夸大了,契丹人再怎么也不能分裂自己的祖国。
什么都不抗念叨,接受了契丹人感召的自由派出现在了莫斯科接头,参加者无一例外都在高举着俄罗斯的传统三色旗,甚至还有帝俄的国徽,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契丹人本身行走在接头政治的最前沿,对着拥护着高呼支持立陶宛,而他的身边就是美国驻苏联大使罗伯特·斯特劳斯,有俄罗斯总统和美国大使压阵,支持者们高呼立陶宛万岁,对苏联中央进行施压,整个游行有十万人参加,至于自由世界的报纸,说五十万到一百万的不一而足。
在支持者的簇拥下,契丹人进入最高苏维埃,在最高苏维埃面前高呼着立陶宛自由万岁,“独裁的势力将要重新降临,我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呼吁,俄罗斯必须拥有自己的军队保护自己。”
地图头脸色铁青,但一想到场外的支持者,不得不压制怒火,这种没有担当的行为让保守派心中一沉,想到了之前地图头碰见困难就缩的第比利斯事件,“他在动摇,应该让阿尔法部队马上动手。”
“不错,为什么一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竟然这么没有决断力?”对地图头抱怨,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出现,显然刚刚结束的最高苏维埃会议,地图头的表现令保守派极为失望。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维尔纽斯事件
接受了潜伏在帝国主义核心国际主义战士情报的阿里克谢耶夫,找到了关于艾伦威尔逊口中提及的,应该注意但是并不为人知的保守派成员,苏联国防部副部长,陆军总司令瓦连京·尹万诺维奇·瓦连尼科夫大将。
瓦连京·尹万诺维奇·瓦连尼科夫在艾伦威尔逊记忆中,应该出任阿富汗苏军总司令,不过在这个世界上经历变成了阿富汗人民军总顾问,然后回国述职,现在担任苏联陆军总司令。
阿里克谢耶夫在一定意义上认为,立陶宛的局势并非是一支克格勃武装力量可以解决的,只有立陶宛驻军才能解决问题。
瓦连京大将深以为然,询问阿里克谢耶夫有没有办法,“不知道,能不能从当地俄罗斯社区身上想想办法。”
“想得太简单了。”瓦连京大将微微摇头道,“这是福尔采娃同志的想法么,阿廖沙?
“母亲已经退休了。她的想法现在改变不了局势。”阿里克谢耶夫无奈的摇头,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回答很是含湖。
不过有一点,他已经派出了两个不同任务的队伍前往立陶宛,一个是军火库走私,另外一个则是伺机要挑起武装冲突,有些时候不愿意做的事情,可能最终也要不得不去做。
之所以这么说,是艾伦威尔逊坚决认为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所以必须要让俄罗斯社区吃亏才行,也就是说挑起武装冲突要建立在俄罗斯社区的鲜血上,这样才能最快见效。
让阿里克谢耶夫镇压分离主义者是没问题的,但是要让他从见不得人的手段用自己人的血,激发俄罗斯人的武装意识,这就需要时间来说服了。
好在最终他还是说服了好大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阿里克谢耶夫同意了,然后在驻德苏军当中亲自挑选了可靠人士去执行这一项任务。
从契丹人声援立陶宛开始,眼看着高达十万的自由派支持者上街,阿里克谢耶夫心中的天平就已经倒向了另外一边,是否正义不是按照民族来看。
“我们部门也有一些疑虑,怕第比利斯事件重演。”不知何时,阿里克谢耶夫拿出来一柄大马士革钢刀,缓慢的削着苹果,慢吞吞的道,“只是一些私人的想法,像是行政力量可能并不适合行动,反而需要民间力量自己为自己负责。”
阿列克谢耶夫纯粹是以一个客观中立的角度,分析一下失败的后果,绝对不夹杂任何私人偏见,单纯的感觉立陶宛的俄罗斯社区应该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如果第比利斯事件重演的话,就需要自救了?
“阿廖沙,是谁让你这么说的?”瓦连京大将倒不是知道和第一女儿的破事,他认为这是一个老党员,比如说福尔采娃本人提供的建议。
“我不能说。”阿列克谢耶夫苦笑着摇头,作为一个克格勃高材生,他也具备基本的心理分析,只不过不经常用罢了。
走出国防部大楼,出现在莫斯科大街的时候,声援立陶宛的自由派游行仍然在继续,这几天游行从来没有停止过,阿列克谢耶夫把座驾停靠在一边,凝视着这些处在沉浸式气氛当中的人民公敌,眯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阿里克谢耶夫忽然想起来了一个记忆中的影子,喜欢带着蓝色大檐帽的长辈,在送给自己大马士革钢刀的时候说过,“人民是盲目的,我们这样的国家,他们被保护的太好了。总是相当人的认为,只要出现问题就应该被解决,可实际上通常情况下问题永远不会解决,如果非要解决,解决有问题的人更加容易。”
那个穿着灰色军大衣的身影渐渐清晰,说过的话仿佛就像是在昨日一般,“理论上我们当然爱所有人,可真到了应该取舍的时候,哪怕十分艰难,也应该明白谁才是那个真正的大多数。”
“先生,能为立陶宛的自由人民捐出来一点嘛?”穿着时髦洋气的女生敲着车玻璃,打断了阿列克谢耶夫的思绪。
等到车玻璃被绕下来,几个少男少女清楚地看到了阿里克谢耶夫身上的将星,“对不起,先生,我们马上离开。”
“没关系,你们真是有活力的孩子。”阿列克谢耶夫将思索的目光收回来,然后笑着拿出来了五卢布递给了对方,等到对方离开之后笑容才慢慢消失,轻语道,“你们也就值五卢布。”
关键时刻,地图头的瞻前顾后,让保守派心急如焚,费劲唇舌才让刚刚偏向一些保守派地图头,同意了行动的目标,虽然地图头的瞻前顾后拖延了宝贵的行动时间,但是所幸最终他还是被说服了,希望并不晚。
不晚?现在的苏联对自由世界来说就是个透明政府,不同于可以透明,或者有一个政府,现在的苏联政府完全就是意义上的透明政府。
艾伦威尔逊这几天都在和美国讨论立陶宛的局势,莫斯科的举动,英美现在都一清二楚。
立陶宛的分离势力萨尤季斯武装也已经组织起来了,根据当地的独立领袖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所说,他们有五千人的武装。
艾伦威尔逊当然大为赞赏,立陶宛果然有统战价值,对面不过是区区十三个师的波罗的海军区,五千分离份子必将摧枯拉朽,领导立陶宛独立。
经过和华盛顿短暂的沟通,英美两国都同意,一旦莫斯科要来硬的,这五千个炮灰根本不堪一击,不过可以登上自由世界的头版头条,自由世界必将永口水战把苏联淹没,让其永世不得翻身。
“我们给予立陶宛人除了帮助之外的一切支持,就让他们干吧。”达成了共识之后,艾伦威尔逊挂断了电话。
阿尔法部队早已经到达了立陶宛,就在波罗的海军区的基地当中,只不过莫斯科的局势牵动了行动的开始,最终阿尔法临时组成的立陶宛特遣队,还是接到了行动命令。
就这样,乘坐武装直升机的特遣队进入维尔纽斯市区,他们的目的是瓦解立陶宛的分离势力,同时控制萨尤季斯的领导人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
为了控制维尔纽斯的全局,特遣队的其中一个目标是立陶宛广播电视大楼,特遣队队长尹万诺维奇带领自己的队员们,向广播电视电台进发。
但是马上他就知道事情并不简单,萨尤季斯武装已经闻讯而来,这些分离分子手持武器,阻挡他们的行动。
几乎马上,交火就已经发生,一直处在警惕当中的特遣队,立刻和这些不知道从哪来的武装分子交火,并且继续向广播电视台推进。
这些散兵游勇性质的武装很快被打跑,与此同时,立陶宛广播电视台的播音员,则得知了特遣队的到来,马上对整个立陶宛进行广播,介绍了当前的局势,大打悲情牌,直到在在所有观众面前被特遣队队员控制住。
这一幕,落入了所有观看电视的立陶宛人心中,并且火速就传遍了全世界。
交火当中出现的伤亡,立刻引起了立陶宛人乃至于背后的自由世界数不清敌人的关注,美国总统布什立刻表示考虑对苏联进行制裁,至于具体的制裁措施,倒是并没有说。
“说的很像样。”布什总统发表讲话的时候,艾伦威尔逊恰好在唐宁街十号,立刻表达了对美国总统的赞赏,不愧是自由世界领袖。
不过他本人清楚的记得,围绕着立陶宛的局势,美国根本从来没有发生过哪怕一次制裁,制裁仅存在于布什本人的讲话当中。
“艾伦,你这么看待苏联的局势?”撒切尔夫人询问阴阳怪气的男人,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这倒是难倒我了,首相。”艾伦威尔逊并不是在撒谎,他是真的为难,“像是地图头那样的领导人真的不多。而俄罗斯总统么,从这一次在莫斯科对立陶宛局势的声援,至少可以断定一件事,他的政治能力在地图头之上。我们是支持更加软弱没有政治家担当的地图头,还是支持这个已经展现了一定意义上决断力的俄罗斯总统?这是一个问题。”
在他的眼中,地图头和契丹人是完全不同的,虽然他很想找到地图头的才能,但到目前为止发现确实是困难。
至于契丹人,他的能力在地图头之上根本不需要怀疑,问题只不过是他是单纯的野心家而已,他是坏,地图头是真的蠢。
“我们还是支持俄罗斯总统吧,仅限于口头上、还有本次事件上。”艾伦威尔逊加了两个前提,“马上就此和华盛顿展开沟通。”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阿尔法这一次的行动是失败的,萨尤季斯的领导人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不知去向,并没有被控制住。而突袭广播大楼则成了全球直播,这导致了地图头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俄罗斯总统在最高苏维埃口诛笔伐,还拉着美国布什总统的制裁威胁地图头。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内讧的征兆
借用俄罗斯总统制衡苏联总统,这不能怪自由世界不讲武德,现在苏联这种情况,难道不是地图头自己选的么?
是地图头本人,一点一点培养起来自己的竞争对手,至于伦敦这边,正在讨论两个人谁执政才对自由世界更加有利。
这种讨论的前提,当然是因为契丹人这一次声援立陶宛独立的表现,让自由世界这边眼前一亮。
固然地图头底下的政治能力,足以令自由世界感到欣慰,但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契丹人出现了,地图头这个政治明星的地位已经不再稳定。
“人头税的影响是巨大的,保守党的支持率已经被长期看低。”米德尔顿在会议之后,和艾伦威尔逊商量的并非是立陶宛的局势,而是国内的政治局势,这一次保守党被攻击的重点是人头税政策。
“这一点确实是难。”艾伦威尔逊当然一点也不意外,不论穷富都交一样多的税,新自由主义当中也算是极其过分的政策。
当然女首富是高兴的,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人人平等了,但现在带来的混乱迟迟压不下去,说明这一次撒切尔夫人踢到了铁板上。
米德尔顿看向顶头上司,是不是要提醒一下首相,艾伦威尔逊则摇头,“哪怕就算是私下已经明白是一个错误,但我们的首相是一个女人,你不能指望她承认自己的错误,至少在她下台之前,政策不可能撤销。”
现在还有数百万英国人拒绝交人头税,至于这些人的说法看起来有些无厘头,拒绝支付人头税的组织者说,如果东欧国家的人民能够推翻自己的政府,那么英国公民当然也可以。
撒切尔夫人肯定想不到,自己洋洋得意看到的自由世界胜利,反过来也会成为鼓舞本国反对者的条件。
可事实就是如此,不是有一句话么,事情是普遍联系的,他看到了自由世界的胜利,反对人头税的人也看到了自己角度的胜利。
英国现在正面临其历史上最大的公民抗命运动。这场声势浩大的抵抗运动使收税的企图化为泡影。
曾经坚不可摧的撒切尔政府,现在的支持率甚至低于当初进行私有化改革之前,毕竟私有化改革得罪的只是一部分人,还有很多人是受益者,出售国企也帮助私有化改革募集到了大量资金。
可是现在受益者的人数和受到伤害的人数相比过于微小,完全拒绝交付人头税的人有几百万人,其实看起来还可以,似乎问题不大。
但这个数字并不是反对者的全部,更大一批人是正在交付人头税,但仍然反对,并且支持拒绝交税的抗议者继续闹事。
不管什么立场的媒体,每一次的民调结果,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参与者表明,自己是反对人头税的立场,只不过没有去参加抗议。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它是一种公然的阶级税。它无情地从穷人手中夺取,并康慨地给予富人。
它把亿万富翁置于与低薪阶层相同的水平。最终支付的费用将与兰贝斯的一个失业家庭大致相同。
为了躲避人头税,一些人必须重新思考家庭的意义,很多人认为,人头税的降低可以通过单身来解决。
这一点艾伦威尔逊就比较熟悉了,只要我躺平降低一切消耗,什么税都伤害不到我,显然维持一个家庭的开支,是要比一个单身的人要大的。
至于另外一个层面,随着抵押贷款的飙升,数十万人被迫拖欠贷款。房屋被收回的情况在不断增加。对数百万人来说,房屋所有权已成为一场噩梦。
银行家、实业家和董事们给自己大量加薪,英国的百万富翁在十年来增加了百分之四百。
对于这些富人来说,人头税的实行,他们所交付的税收反而比以前还要低不少,保守党政府的政策本来反对者就很多,之前只不过是占据相对的多数,从现在的民调来看,保守党下一次大选肯定会惨败。
艾伦威尔逊有什么办法呢,他不过是一个区区公务员而已,他又不是没阻止过,不是之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反对过么,只不过是反对无效。
把拒绝支付人头税的事情先放在一边,艾伦威尔逊不会主动提及这个让首相不开心的话题,有很多开心的事情可以谈嘛,比如说立陶宛。
地图头和契丹人这一次的交锋谁将会获得胜利?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对话话题,撒切尔夫人也兴致勃勃的加入讨论当中,“你认为谁赢?”
“单独比较这两个人来说,这是很明显的。”艾伦威尔逊笑眯眯的回答道,“几年来的事情已经表明,地图头的能力是真的不行。”
契丹人的能力肯定是有,要知道俄罗斯在刚独立的时候是议会制国家,在苏联末期,契丹人也是通过选举成为俄罗斯总统和地图头分庭抗礼的,由此引发了毛子版府院之争,但契丹人反手一个炮打白宫,告诉自己的反对者,他不是地图头那种笨蛋。
在炮打白宫事件当中,反对契丹人的议会派,同样是是苏联末期和契丹人一起进行街头政治的战友,理论上是不怕死的,至少在苏联还在的时候,都表现出来一副为民请命的样子,在俄罗斯时代忽然就举手投降了。
所以说呢,不怕死的人是不存在的,这一次立陶宛事件,真的迈向武装冲突的那一步,他不相信立陶宛人真的敢摧毁一切也要独立。
撒切尔夫人现在也为难,从能力上地图头当然更加值得信任,契丹人看起来比地图头难对付许多。不过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支持立陶宛独立的诱惑太大了,一旦立陶宛可以独立的话,理论上苏联的所有加盟共和国都可以独立。
从前人们一般意义上认为,俄罗斯将会是杜绝这种可能的最大基石,现在从契丹人的表态来看,苏联从此消失并不是不可能。
终于还是走到了这步么?看起来现在自由世界国家都应该发现,其实理论上苏联就就此消失的可能,只不过一直都不敢相信。
艾伦威尔逊相信撒切尔夫人的为难,也是美国总统布什的为难,因为苏联就此消失毫无疑问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梦想,在理智上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梦想,所以真的有这个机会的时候,并不是一拥而上,反而会不敢相信。
猜你喜欢